孰是孰非造句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唐代:韩愈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
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
书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
阁下其亦察之。
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
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
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
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
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一、复习课文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战国时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学奕》通过讲述奕秋教两个人学下棋,(一个学得好,一个学得差)的事,说明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讲了两个孩子的观点和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也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3、《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答: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和留念。
仿A:天阴了,有天晴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升起的时候,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
②、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用比喻的句式,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说明日子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
仿A:四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一缕轻烟消失在空中,无影无踪.仿B:四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一颗露珠被太阳晒干了,无影无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答:用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20题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20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
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周国平)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
(莫言)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段材料是周国平的话语,意思是,在这喧嚣的社会中,他选择安静的生活方式,安静地写作,安静地思考,不受外界的喧嚣干扰或诱惑,守得住自己的内心。
第二段是莫言在2014年南国书香节上演讲的观点摘录。
意思是,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生于斯,长于斯,谁人都不能避免直面喧嚣。
如何看待这个喧嚣的时代,如何应对这个喧嚣的社会,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两个:“安静”和“喧嚣”。
如果把“安静”理解为“宁静”“安宁”“平静”,把“喧嚣”理解为“喧闹”“热闹”,不作偏题处理。
“内容”层面,可侧重对“安静”和“喧嚣”意义的直接解读;“含意”层面,可以由“安静”和“喧嚣”引申到对现代人生活态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
关于“自选角度”,学生可以在“安静”和“喧嚣”两者中任选一个作深入思考,也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思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有一段关于‚陌生人社会‛的经典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
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造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上面的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社会生活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这一段话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我们对材料的指向的理解。
如果仅仅停留在字面,拘泥于陌生人的叙写,显然失之于肤浅;如果转向陌生人的不可或缺,也属于蜻蜓点水。
材料的提示语中,“结合社会生活与认识”应该是我们思考的方向:对于陌生人,我们只怎样的态度?陌生人之间相处时是怎样的状态?有怎样的戒备心理?麻木冷漠占据着怎样的位置?我们渴求怎样的人际关系?怎样才能建立理想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一番问询之后,我们便可发现,这则材料指向的是人际关系。
成语造句大全

成语造句大全导语:造句,动词词语,是指用词语组织。
今亦以指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
那么关于“成语造句”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造句大全1、薪尽火灭:咱们的观点既是云云不同,那麼从今以后你别再来见我,从这个时候起薪尽火灭好了。
2、郑人买履: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否则就会闹郑人买履的笑话。
3、不动声色:接完电话,他不动声色地走了出去。
4、为恶不悛: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摩肩接踵:春节前几天的菜市场上,人们摩肩接踵,忙着买东西。
6、大打出手:他们原本是好朋友,想不到竟为了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
7、各抒己见:在班级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8、仰事俯畜:爸爸天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很是辛苦。
9、五花八门:这次趣味运动会的项目五花八门,妙趣横生,太棒了。
10、一口咬定:被害人一口咬定,把嫌犯指认出来。
11、鸿鹄之志:你们这些目光短浅的人,是不会理解我的鸿鹄之志的。
12、迫不及待: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13、获益匪浅:这绝对是能让你我都获益匪浅的一项合作14、坚持不懈:他努力工作,坚持不懈,深受老板器重15、目不转睛:上学的时候,我老是谛听老师的没一句话,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
16、狂吠不已:狗见到陌生人时,往往会狂吠不已。
17、津津有味: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
18、挨门逐户:倾销员挨门逐户地倾销产物,可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买19、一字一珠:他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看上几遍,还是回味无穷。
20、如鲠在喉:我知道真象,但又不克不及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21、安常守故:他持久以来安常守故,缺乏锻炼,故而经不起挫折。
22、莘莘学子:这书院有许多莘莘学子。
23、反败为胜:下午的篮球赛,有了亮亮的上场,才反败为胜。
24、晨钟暮鼓:每当我想坏事时,就会想起母亲对我的晨钟暮鼓的叮咛。
25、怒气冲冲: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造句大全】亮造句_亮的组词造句

【造句大全】亮造句_亮的组词造句亮造句有哪些1、月亮造句:他站在母亲的尸体旁边,一直哭喊尖叫着,月亮升起了,也开始下雨了,就像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消失了一样。
解释:<轻>月球的通称。
2、敞亮造句:当人们的心为白色,如光益阳,他们的生活,像白天一样敞亮,这是因为巴尔德期待贬低她们与那些柔软,明亮的眼睛,为了上帝的灵魂是开放的窗口。
解释:宽敞明亮:三间~的平房◇听了党委书记的报告,心里更~了。
3、亮晶晶造句:她的深色头发富有光泽,嘴唇翘翘的和绿色眼睛亮晶晶的,这是真的,她是非常美丽的,而且,就像她炫耀的那样,与电影明星不可思议地相像。
解释:(~的)形容物体明亮闪烁发光:~的露珠。
4、明亮造句:通常这颗恒星亮度非常微弱,因而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但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它的亮度将不断攀升,直到成为鲸鱼座中最明亮的恒星之一。
解释:(1)光线充足:灯光~|打开窗户,屋子就会~些。
(2)发亮的:小姑娘有一双~的眼睛。
(3)明白:听了这番解释,老张心里~了。
5、天亮造句:本杰明和他的同胞们在想法设法筹钱,他们在网站上加了文字广告,还在销售一种“斯瓦西里钟”,这种时钟是从天亮之后开始计时的,而不是从午夜开始。
解释:太阳快要露出地平线时天空发出光亮。
6、雪亮造句:至于后面的有报道说文裕章可能外面有情人,为了与情人双宿双栖而不惜杀妻灭口等幕后事件,孰是孰非,相信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自会判断。
解释:象雪那样明亮:~的日光灯◇群众的眼睛是~的。
7、发亮造句:球馆建于1962年,所有的设备都还是原来的,你在别的地方可见不到有这么多钢结构的球馆:长长的发亮的布伦斯威客牌球架,带有闪亮桌腿的餐桌。
解释:发出亮光:东方~|家具擦得~。
8、嘹亮造句:日子如流水平静而安慰,岁月如远山嘹亮的歌声悠长而深远,当我们在某一段分岔路口停顿的时候,逝去的青春一如潮水般涌来,竟不容我们多做停留。
解释:(声音)清晰响亮:歌声~|阵地上吹起了~的冲锋号。
佩服的反义词是什么

佩服的反义词是什么佩服是由于对方具有某种优秀品质而产生的主观情感。
一起来看看佩服的反义词,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嫉妒:1. 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如:互相嫉妒嫉妒厌恶:1.讨厌,憎恨。
厌恶蔑视:1.轻视。
蔑视轻视:1.小看,不重视。
轻视景仰:佩服尊敬;敬慕:~先生的为人。
景仰详细解释佩带;佩挂。
①汉王充《论衡·自纪》:“有寳玉於是,俗人投之,卞和佩服,孰是孰非,可信者谁。
”②唐白居易《唐银青光禄大夫安定皇甫公墓志铭》:“﹝公﹞自武骑尉累勋至上柱国,自布衣而佩服金紫,自旋食而庙向祖考。
”③宋司马光《和钱君倚日本刀歌》:“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祅凶。
”④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蔡侯有羊脂白玉佩一双,银貂鼠裘二副,以一裘一佩献于楚昭王,以为贺礼,自己佩服其一。
”铭记;牢记。
①南朝梁刘孝威《谢晋安王赐婚钱启》:“曲降隆慈,俯垂珍锡……佩服宠灵,殒越非报。
”②宋朱熹《答吕伯恭书》:“人各有偏,非见彻克尽所不能免。
此诚至论,佩服不敢忘也。
”③明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谨附以鸣忱,行抠衣而展拜。
镂铭心贤,佩服丘山。
”④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廿一经》:“庶学者诵习佩服既久,於训诂名物管理办法之昭显,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瞭若指掌。
”犹言遵循。
①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代重名义,公能佩服。
德润行羶,温温郁郁。
”②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一四:“久侍师席,今将告违。
气质偏蔽,不能自知。
尚望赐以一言,使终身知所佩服。
”③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三·宰相对联》:“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国恩未报,归来犹抱慙惶。
”亦作“佩伏”。
钦佩;信服。
①唐杜甫《湘江宴饯斐二端公赴道州》诗:“鄙人奉末眷,佩服自早年。
”②《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前日承见赐《诗说》,极其佩服。
”③苏曼殊《与高天梅书》:“大著精妙无伦,佩伏佩伏。
”④曹禺《雷雨》第一幕:“四凤是个好女孩子,她背地总是很佩服您,敬重您的。
非…就是…造句10个字

非…就是…造句10个字
摘要:
1.非…就是…造句的概述
2.十个例子介绍
正文:
非…就是…造句是一种用于表达两种对立概念的句子结构,通过使用“非…就是…”这个固定搭配来表达“如果不是这个,那就是那个”的意思。
这种句子结构简洁明了,非常适合用于描述事物的对立面。
下面我们通过十个例子来了解这种句子的用法。
1.非此即彼:在两种选择之间必须做出决定,没有其他可能性。
2.非黑即白:形容事物之间的对立,没有中间地带。
3.非敌即友:在敌对和友好两种关系中选择,没有其他关系。
4.非生即死:描述生命的两种状态,生存或死亡,没有其他状态。
5.非真即假:表示事物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没有其他可能性。
6.非有即无:形容事物存在的两种状态,有或无,没有其他状态。
7.非对即错:表示一个命题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没有其他可能。
8.非胜即负:在比赛或竞争中,结果只有胜利或失败,没有其他结果。
9.非进即退:表示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要么向前发展,要么倒退,没有其他趋势。
10.非善即恶:形容人的行为或品质,要么是善良的,要么是恶劣的,没有其他品质。
通过以上十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非…就是…造句在表达事物对立面时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_模板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_模板[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裹嘛呵啥二会字:(一)撮踱(步) 噢(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噢(右上方里面是个“米”字)。
(5)“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
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 )自然段,写第二段是( )自然段,写第三段是( )自然段,写第四段是( )自然段,写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完成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读拼音,写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孰是孰非造句
我们在学习语文时喜欢用词句造句,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搜集的孰是孰非造句,供大家阅读参考。
孰是孰非造句:(1)孰是孰非,真金烈火,让时间来检验!
(2)你们俩孰是孰非,泾渭清楚,还用得着证明吗?
(3)男人们不用苦恼这种孰是孰非的问习题。
(4)孰是孰非,这个学术性问习题毫不影响我们以这些书信作祷告和灵修用途。
(5)耽于权衡举止的孰是孰非,是心智开展受困的表现。
(6)我无法评判孰是孰非,但事实就是这样。
(7)前后这些年,孰是孰非,多少潮涨潮落,终究不再是同一片海。
玄默
(8)在这种情况以及其他许多类似情况下,判断孰是孰非已经不单单是学术争论的问习题。
(9)情深义重,只有你我可感;孰是孰非,自有时人评判。
(10)孰是孰非,这里不拟遽下结论。
(11)在这场剧烈的“口水战”中,孰是孰非,各说各理,至今仍未有定论。
(12)市场面前,孰是孰非,来来回回好屡次后,一向好脾气的谢老也不耐其烦,“不懂画,你买画干什么?”不久,谢老谢世。
(13)诸葛亮诸葛瑾兄弟,一效力于汉,一在吴供事,很难说孰是
孰非,他俩也未因“各事其主”而割断了亲情。
(14)在黄峰诉福田区人事局一案中,孰是孰非有待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最终裁断,笔者无意于此乱下判语干扰司法。
(15)对于屡屡发生的医患纠纷个例而言,笔者不想随便分析孰是孰非。
(16)至于后面的有报导说文裕章可能外面有情人,为了与情人双宿双栖而不惜杀妻灭口等幕后事件,孰是孰非,相信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自会判断。
(17)为了艾滋病毒的发现权,盖洛与蒙塔尼已争夺多年,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做出决定之前,孰是孰非其实已有了结论。
(18)自古以来关于“风马牛不相及”的释义就聚讼纷纷,到底孰是孰非?
(19)五代末年,北宋初年,战火连绵,群雄纷争,江湖动乱,天下豪杰,风云涌起,四大高手,问鼎中原,少年狂傲,情意难决,敢问生死,孰是孰非,一代大侠,最是难成。
(20)听证会“硝烟滚滚”,是为了把问习题摊在桌面上,好好地争个孰是孰非、吵个清楚明白,听证会一时的“不和谐”,正是为了日常社会生活的和谐。
基本解释
词语名称:孰是孰非
汉语拼音:shú shì shú fēi
词语释义:谁对谁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