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工业区工业遗产

合集下载

河南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研究

河南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研究
第3 7卷 第 2期 20 11年 1 月
文章 编 号 :0 96 2 (0 )2 00 -2 10 -8 5 2 1 0 -09 0 1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0 . 7 No. 13 2
J n 2 1 a. 0 1
・9 ・
末倒置 ; 研报告 重在调 查研究 , 可 只编不研 , 为可 批报 告 , 参考文献 : 可 不 成
后患无穷 ; 避免设 计任 务书缺 乏依据 , 虚性 强 , 可操 作性 弱 , 整篇 [ ] 王 正 兴 . 大 学 图书 馆 新 馆 建 设 用 意 及 实现 [ . 峡 两 岸 1 论 A] 海 套话空话 ; 避免建筑辅助空 间大而无 当 , 建筑 有效使用 率偏低 ; 不
视 设 计 工 作 质 量 ; 止 设 计 图 只重 视 外 装 饰 , 些 所 谓 的 亮 点 , 防 搞 刺 大 学 图书 馆 建 筑 学术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0 8 5 . C]20 :5
可对合理设计周期压 缩再 压缩 , 使设 计人员 忙于 赶进度 , 而忽 [ ] 沈 国尧. 从 2 大学图书馆 建设 的文化价 值[ . A] 海峡 两岸大 学图 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0 8 3 . c]2 0 :7 大 学图书馆建筑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0 8 2 . C]20 :1 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 0 :14 , C .0 8 4 .2
激 眼 球 , 视 细 节 设 计 ; 在 方 案 评 标 , 不 可 匆 匆 走 过 场 ; 立 [ ] 鲍 家声. 忽 重 切 设 3 图书馆 建筑求索—— 从开放到 回归[ . A] 海峡 两岸
重大决策失误问责 , 责任明确 , 到有 错可纠。 做 遵循高校图书馆设计基 本原则 , 注重建筑 节 能环保 , 视前期 的 重

让历史见证洛阳大工业时代的辉煌

让历史见证洛阳大工业时代的辉煌

让历史见证洛阳大工业时代的辉煌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古都洛阳从此拉开了工业大建设的序幕——大工业的钢桩唤醒沉睡的土地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经过在全国各地仔细考察、反复比较,国家决定把一批重点工程放在洛阳兴建。

成批的学生、工人、干部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会聚洛阳,雄伟的钢桩和铿锵的打桩声,唤醒了涧河以西沉睡千年的土地。

50余年后,我们通过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通过当年青春飞扬如今满脸沧桑的建设者们的讲述,再一次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党中央和河南省委决定,动员全国、全省的人力物力,组织大协作,打总体战。

当时,7万人的施工队伍,加上临时雇用的民工,建设大军的人数达到十几万人,是洛阳市人口的近两倍。

大家夏战骄阳,冬斗风雪,组成了一幅“八方风雨会中州,千军万马战洛阳”的壮丽画卷。

继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拖)、矿山机器厂(洛矿)、滚珠轴承厂(洛轴)3个新厂选址洛阳后,作为配套建设项目,国家又确定在洛投资兴建热电厂(洛电)和水泥厂(洛水)。

这5个工厂分别于1955年和1956年正式动工兴建,是“一五”施工的重点工程项目。

另外,整个“一五”期间,相继在洛选定厂址的还有铜加工厂(洛铜)、棉纺织厂(洛棉)、耐火材料厂(洛耐)、玻璃厂(洛玻)和柴油机厂(代号国营第407厂)。

这10个工厂,构成了洛阳早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主体框架,号称“十大厂矿”。

现在,在涧西区有一条路,她默默见证了当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

这就是1955年修建、全长5851米的建设路。

当时,她是洛矿、洛拖、洛轴、洛铜等大厂门前的一条辅助道路,在运输和连接各厂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十大厂矿”的28个大型厂房已建成23个,安装设备达到8290台套,65个生产车间已有34个试车生产。

此时,以西工为中心,包括涧西工业区和涧东工业区的新市区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也基本结束,水、电、道路、桥梁、铁路支线等城市配套设施也已完成,洛阳工业基地初现雏形。

洛阳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初探

洛阳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初探

洛阳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初探【摘要】本文分析了洛阳老工业区的发展脉络和现状概况,提出了洛阳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规划的思路,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具有实施性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规划。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1、引言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是我国现代工业发展的摇篮之一,见证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一批重要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化进程打下坚实基础,这些工业企业大多规模巨大,体制严谨,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工业生产方式,其风格鲜明的建筑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成为洛阳市发展历程中不可磨灭的一段历史记忆。

2、工厂区现状现状概貌洛阳涧西老工业区是在苏联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建筑师巴拉金的指导下进行的,规划科学合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厂区布局脉络清晰,道路格局规整有序、整体气势雄伟壮观。

工业生产区内部由六个工厂组成,由东向西分别为: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洛阳柴油机集团有限公司、中信中型机械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洛轴集团公司、中铝集团洛阳铜加工厂。

大门和办公区域多集中在中央绿带沿线,与建设路形成了良好的历史工业区景观。

3、保护与再利用思路3.1区域统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要站在整个城市的范围内来统筹考虑,保护需要新资金、新技术的推进,需要新功能、新经济的注入。

而再利用过程则需要文脉、遗存的保留,需要地标、符号的带动,才能协同发展。

3.2 整体保护整体保护内容,分为四个层次,包括:总体格局上的保护(包括规划肌理、路网结构)、建筑群体空间及环境的保护、建筑物本体的保护、雕塑小品保护,通过整体保护让城市成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和谐载体。

3.3 延续文脉尽可能的保留原来的历史痕迹,特色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融入新的功能、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既不失原来的时代特征和生产特征,还可以使老工业区更加富有活力。

基于大遗址保护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探索——以洛阳玻璃厂为例

基于大遗址保护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探索——以洛阳玻璃厂为例


与地下隋唐 洛 阳宫城 大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和 困
KE YW ORDS: etS t; n u til e tg ;ct Gr a ie id s a r a e i r hi y
d v l p e t mu t wi o e e e o m n ; l - nm d i
境 。文章 首先从 大遗址保 护 专题研 究 出发 ,寻
o e tS t n u b n a e On he ot erhan , fGr a ie i r a r a t h d

I p o e n o t e c n e v to n ・ t. al n 0 t r b s i t h o s r a l n a d U- ・ to ・ V ll ・ .Z l f

一 1将 艟 豫0 、 0z c 0 2 o2 0 蟹 , or oo z 1
一 藩 潜篷 0T z o vmv 一 Y 三z E — v
基于大遗址 保护 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探索
— —
以洛阳玻璃厂为例
E XPL ORATI ON ON I NDUST AL HERI AG E CONSERV RI T ATI ON AND UTI I TI N L ZA O B ASED ON GRE T SI E PROTE A T CTI ON: CASE S A TUDY ON L UOY ANG L T GL S F OA AS




【 中图分类号】T 9 4 1 U8 1 4 【 文献标识码】B 【 作者简介】 鲍 茜 (9 1 .女 ,北京 1 8一) 清 华 城 市 规 划设 计 研 究 院 规 中心 四 所规 工程师。

洛阳氧化铝资源

洛阳氧化铝资源

洛阳氧化铝资源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个拥有丰富铝资源的地区。

洛阳的氧化铝资源主要分布在洛宁县、栾川县和洛阳市区域内。

洛宁县是洛阳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是洛阳市主要的铝土矿开采基地之一。

洛宁县的铝土矿储量丰富,品质优良,被业内人士称为“氧化铝之乡”。

洛宁县的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洛宁县境内的兰考矿山、庙子矿山和三阳沟矿山等地。

其中兰考矿山是洛宁县最大的铝土矿开采基地,采矿企业主要有中国铝业洛宁分公司、中国铝业洛坤公司和洛阳铝业等。

栾川县是洛阳市的另一个县级行政区,也是洛阳的重要氧化铝资源区。

栾川县的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栾川城、大河洛矿山和八里岭矿山等地。

栾川县的铝土矿储量丰富,品质优良,被广泛应用于铝冶炼和其他工业领域。

栾川县的铝土矿开采企业有中国铝业栾川分公司和洛铝栾川分公司等。

洛阳市区也有一些铝土矿资源,虽然储量相对较少,但品质依然可靠。

洛阳市区的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东西二环附近的河南铝业洛阳分公司和中铝洛阴分公司等地。

洛阳的氧化铝资源在洛宁县、栾川县和洛阳市区域内得到了广泛开采和应用。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洛阳市一个年产铝土矿120万吨、铝土矿转化率70%的大型企业已经建成投产。

这些企业在氧化铝生产方面具有竞争力,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洛阳的氧化铝资源开采和加工产业链完善,涵盖了铝土矿开采、采矿设备制造、矿山工程建设、矿山环保等环节。

这些企业在洛阳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洛阳的氧化铝资源不仅在国内市场有广泛应用,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以洛阳铝业为例,该企业的氧化铝主要销往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是中国领先的氧化铝出口企业之一。

然而,洛阳的氧化铝资源开采和加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氧化铝行业面临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氧化铝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提高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型。

文物保护论文保护文物论文

文物保护论文保护文物论文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从“洛阳模式”和“洛阳方式”看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王梦(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本文分析了洛阳市55年来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经验与教训,对著名的“洛阳模式”提出了新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认识基础和理论体系,提出文化遗产保护三阶段论和滞后与补偿理论;指出今后20年将是中国城市化加速阶段,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

同时针对中国目前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严峻局面,根据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理论的三阶段论、滞后论和补偿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洛阳城市发展遗址保护“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有着4000多年城市展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的洛阳,之所以成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享誉中外的古都,正因为在洛河沿岸、东西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了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以及邙山陵墓群等6处大型遗址,密度之高、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

一、洛阳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简介众所周知,洛阳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文化丰富的古都,而且还是中国1949年以后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在洛阳安排了十几个大型工业项目,从这时开始,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凸显出了出来。

洛阳城市面积55年来扩大了十余倍,人口已经从1949年的10万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万(2020年计划发展到300万)。

55年来,洛阳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大遗址保护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注意。

洛阳市20世纪50年代第一期城市规划,在中央政府的直接关注下,“远离旧城建新城”,曾经被认为创造了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洛阳模式”,是著名的大遗址保护和城市规划的典范,被写入多种大学教科书和文集中,这也是因为当时的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先生坚持必须保护古代大遗址,不能在遗址所在的西工区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

[河南:工业遗产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富矿”]河南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河南:工业遗产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富矿”]河南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河南:工业遗产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富矿”]河南非物质遗产有哪些如今,在河南,当你走进古代遗址、博物馆时,就会听到过去鲜有耳闻“工业遗产”的概念,你会发现:工业遗产,一座亟待整理、保护和开发的“富矿”。

文物大省的遗憾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机械,以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

说起工业遗产的保护,河南津津乐道的还是一批古代手工业作坊遗址,如冶铜、冶铁、瓷窑和采矿遗址等,像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清凉寺汝官窑遗址、钧台钧窑(钧官窑)遗址、酒店冶铁遗址等5处手工业遗址已经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畈冶铁遗址等24处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工业遗产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甚至全国的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如河南地区的冶铜历史可以上溯到龙山文化时期,冶铁业发端于春秋,到战国就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特别是在巩义市铁生沟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含煤、粘土、石英砂粒的黑色耐火材料,是炼炉材料的一次革命。

河南省巩义市黄冶窑址,是我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质量最好的唐三彩制作窑址,远销世界各地,而北宋时期的瓷器制造业,河南更是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

但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工业遗产。

与其他文化古迹遗址相比,河南对近现代工业和建国以后的工业遗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许多工业城市的产业为国民经济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一直未纳入重视的视野。

社会文明的历史见证由于保护不力,河南拥有的一大批有价值的近现代工业遗存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曾经先后被段祺瑞、吴佩孚、张学良、冯玉祥、蒋介石等人控制的巩义市孝义兵工厂,记录了那段军阀混战、战火纷飞的历史,但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10多间大铁房、一座水塔和两座烟囱。

由英国人开办的焦作英福公司,1902年5月在河南焦作建成“泽煤盛矿厂”,其资本额仅次于开滦煤矿,矿厂的投建使焦作成为河南最早供自来水的城市、最早使用电灯的城市、最早使用电影放映机的城市。

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

近现代工业遗产分类:1. 1 按工业生产行业及相关环境分类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工业相关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与通讯业、水利工程、环保业、公共设施、居住生活设施),工业次生景观(采掘沉陷区、废弃露天采矿场、工业废弃物堆场)1. 2 按尺度层级与构成要素分类单体设施层级(工业生产综合设施、仓储、交通、市政、服务、居住等),工业厂区层级(单体设施与场地环境构成的整体结构),工业区层级(工业区型工业遗产和工矿城镇型工业遗产),工业区域层级(点、线结合的区域工业遗产线路或区域工业景观公园)1. 3 按历史阶段分类近代—清末工业遗产、近代—中华民国工业遗产、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遗产1. 4 按价值等级分类第一价值等级——工业遗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二价值等级——工业遗产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名城第三价值等级——工业遗产作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第四价值等级——工业遗产作为历史建筑第五价值等级——工业遗产作为一般历史遗存1. 5 按区位特征分类城市中心区型、城市边缘型、飞地型1. 6 按创办主体分类政府、国内民营资本、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公私合营作为创办主体1. 7 按再利用模式分类延续工业生产功能、功能更新、闲置未再利用1. 8 按工业建筑本体特征分类结构形式(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屋面梁结构、屋架结构、钢架结构、板架合一结构、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形式、西方古典式与折衷主义、中西融合的新民族形式、现代主义)混合分类法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广义的工业遗产不仅仅包括UNESCO以及国家文物保护机构已经或可能记录在案的遗产地,而且包括一切承载了工业生产历史文化的建、构筑物、设备和场地。

工业遗产的保护一定是建立在对工业发展过程、场地环境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通过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工业遗产保护的优先级别和可以重新利用的空间进行合理的界定,从而形成梯队状的保护与利用结合的体系,不同级别的工业遗产,主要差异体现在其保护的严格程度和再利用的兼容性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建议(修改稿)洛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组摘要: 洛阳工业区,是中国“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奠定中国现代工业基础”的156项目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洛阳工业区规划科学、合理;厂部大楼与厂前广场雄伟开阔,气势磅礴;是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工业遗产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工业区之一,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深入、科学地认识洛阳工业区19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业遗产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在城市发展和城市改造的高潮中,完善、科学地保护洛阳工业区的工业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包括生活区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是我们今天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洛阳工业区工业区规划工业遗产一、洛阳工业区在中国工业史上的重要地位1.洛阳工业区是中国“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奠定中国现代工业基础”的156项目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苏联政府的大规模援助下进行的。

围绕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中国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基础。

156项目中,有6个安排在洛阳工业区(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轴承厂、矿山机器制造厂、铜加工厂、热电厂、高速柴油机厂;以及中国自己设计的耐火材料厂,共计7个大型工厂,11万产业工人);洛阳成为156项目最集中的工业区之一。

156项目,苏联不但提供了全套图纸和成套设备,培训了大批中国技术人员与干部、工人(洛阳拖拉机厂曾选派两批共计160余名干部、工人到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的各个岗位实习),而且派出了数千名专家,直接参与、指导项目的进行。

1950年代,曾经有各个专业的一百余位苏联专家,在洛阳工业区工作,洛阳市专门建设了友谊宾馆供苏联专家居住,各个工厂都成立了专家办公室,配备大量翻译,成为当时工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机构。

洛阳工业区的选址、勘探、规划、工厂设计、设备安装与调试等等方面,苏联专家都进行了全程协助与指导,对洛阳工业区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洛阳工业区的干部、工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些来自兄弟的社会主义友好国家的专家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中国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建设中。

苏联专家们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高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现代职业素质,给刚刚从其他各个领域(当时绝大部分干部、工人都是来自农村)转业到现代工业领域的洛阳工业区的干部和工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对洛阳工业区干部、工人现代职业素质的培育,对洛阳工业区各大工厂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

对这些苏联专家的敬仰和怀念,深深埋藏在洛阳工业区干部和工人的心中,从来没有因历史风云的变幻而消逝。

在人类东西方文化交流历史上,像1950年代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那样,一个欧洲国家对一个东方国家大规模的、全面的经济、技术援助和文化交流,是极其罕见的。

它是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对这一段历史,学术界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

研究洛阳工业区的发展与演变,调查洛阳工业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遗产的保存情况和历史与文化价值,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一段历史,对研究中国工业发展史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史,有非常重要的的意义。

现在,当年参加洛阳工业区建设的干部、工人都已到暮年,近年来许多人已经陆续离世。

大量中国工业区建设的细节,大量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细节,正在离我们而去,正在成为历史永远的秘密。

因此,这项研究已经非常紧迫,与抢救性考古发掘,有某种近似之处。

2、洛阳工业区规划科学、合理;厂部大楼与厂前广场雄伟开阔,气势磅礴;是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工业遗产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工业区之一。

洛阳工业区的规划,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在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的直接参与下,在苏联著名城市规划专家、苏联列宁格勒国家城市设计院建筑师巴拉金的指导下进行的。

建工部城市规划局专门成立洛阳城市规划组,与洛阳市城市建设委员会规划处一起,在巴拉金的参与下,共同进行洛阳城市规划。

洛阳工业区的规划设计,汲取了长春、包头等城市工业区规划的经验与教训,规划科学、合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城市规划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洛阳模式”,是当时中国的样板。

在工业区规划上,洛阳工业区堪称“中国第一”。

洛阳工业区以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为中心,包括中国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万人——1980年代,下同)、最大的轴承厂(万人)、最大的矿山机器制造厂(万人)和最大的铜加工厂(万人)、最大的高速船用柴油机厂(河南柴油机厂,万人)、最大的耐火材料厂(万人)。

其中,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生产的拖拉机,长期占有中国拖拉机保有量(按标准台计算)的50%以上,承担着中国60%机耕地的耕种作业量。

矿山机器制造厂生产的矿山用大型提升机、洗煤厂用大型洗选设备和钢厂用冷轧管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90%和80%以上。

轴承厂生产的精密轴承和超大型轴承,装备了包括“神五”、“神六”在内的几乎所有国防尖端设备。

铜加工厂生产的特种材料,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兵器、舰船、通信等国防领域。

河南柴油机厂生产的轻型高速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在1960-1980年代,曾经装备了中国海军90%以上的高速炮艇、鱼雷快艇、轻型护卫舰和海岸巡逻艇。

这些工厂的厂部大楼与厂前广场,雄伟开阔,气势磅礴;具有独特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宏大叙事风格,与北京国庆10周年十大建筑在政治文化背景、建筑设计的审美追求与内在精神、气韵等方面都有惊人的一致之处,是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工业区之一。

它可以看做新中国工业的标志性建筑群,与北京十大建筑(新中国政治、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群)互相补充,互相辉映;构成了1950年代新中国建筑的一首宏伟雄壮的交响曲。

新中国的绝大多数领导人,都曾经视察过洛阳工业区。

作为新中国工业区的典范,从1960年代开始,中国外交部陆续安排了许多外国友人和与中国建交的绝大部分国家的驻华使节,来洛阳工业区参观访问。

即使在“十年动乱”中,洛阳工业区也是中国少数几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之一。

洛阳工业区在国际上,已经有相当的知名度。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城市规划,是中国当代城市规划的黄金时代,在中国城市规划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当时的中国政府,面对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和城市规划,谦虚谨慎,认真细致,全力以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从1958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城市规划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1958年,在大跃进浪潮中,城市建设一涌而上,盲目冒进,绝大部分城市规划不切实际,造成极大的浪费。

1960年11月,中央又宣布“三年不做城市规划”,各地纷纷撤消城市规划机构,精简规划人员,使城市建设失去了规划的指导,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中国的城市发展走上了混乱无序的道路。

1960年开始的严重困难,迫使1887万职工返回农村,减少城市人口共计2600万人。

中国的城市发展陷于停顿状态。

1965年开始的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以“三线”建设为主,强调“三、山、散”和“羊拉屎”、“撒黄豆”,“消灭城乡差别”;1970年代建设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各个分厂和车间,竟然分布在连绵几十公里的多条山沟里。

“十年动乱”中,中国的城市规划机构甚至被取消和“砸烂”,城市建设的大量档案资料被销毁。

除了大庆油田萨尔图地区和唐山市、攀枝花市几个特例外,其他城市的规划基本都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1970年代后期,中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才开始逐渐恢复。

1990年代,才终于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因此,1950年代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城市规划,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史上,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意义。

3、洛阳工业区是洛阳城市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是洛阳城市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

洛阳是中国著名古都,中国第一个朝代——夏代,即在洛阳盆地建都。

洛阳城市建设史达3800年,先后有13个朝代在洛阳建都,洛阳作为中国都城的历史长达1500余年,在中国八大古都中,历史最久,年代最长。

洛阳附近分布着夏、商、周、汉魏、隋唐五个大都城遗址,形成“五都贯洛”的宏伟气势,在世界上都是不多见的,历来得到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但是,对洛阳1949年以后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56项目中的重要地位和洛阳工业区工业建筑群的重大历史意义与价值,还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洛阳工业区的城市建设,在洛阳城市文明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是洛阳3800年城市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

二、保护洛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的具体思考和建议:1.四个工厂大门的保护:洛阳工业区第一批建设的统一规划的拖拉机厂、矿山厂、轴承厂以及稍后规划的铜加工厂等四个工厂厂门及厂部办公大楼和厂前广场,一线相连,神脉贯通,开朗舒展,雄伟磅礴;沿建设路连绵公里,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建筑风景带,风格独特,举世罕见(其中的矿山厂、轴承厂厂部办公大楼虽然在1980年代改建,但是厂门区的整体布局没有改变,气势犹存。

改建后的办公大楼,仍然具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宏大叙事风格,依然雄伟壮观,与周围建筑和广场的风貌基本一致——见附图)。

它们构成了洛阳工业区最重要的、成系列的核心建筑群;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的特点,应列入绝对保护范围,并争取尽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重要工业建筑的保护:拖厂的冲压、工具、装配、发动机四个分厂的厂房与拖厂厂门区及厂区中央大道(见附图);矿山厂的一金工车间(现提升设备分厂)、二金工车间(现洗选设备分厂)、水压机车间(现锻压分厂)与矿山厂厂门区(见附图);以及轴承厂、铜加工厂的主要车间与厂门区,均是有机相连、互相呼应的整体,是重要的工业建筑群;拖拉机厂的中国第一条拖拉机装配线、矿山厂的八千吨水压机,在中国工业史、洛阳工业史上有重要历史意义。

这些建筑物和生产线,是洛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视为未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部分,只能保护利用,不能随意拆除改建。

3.配套的教育、研究、设计等单位建筑群的保护与洛阳工业区各个企业配套的洛阳农机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拖拉机研究所(中国拖拉机研究中心)、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中国耐火材料研究中心)、725所(中国船舶材料研究中心)、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院(中国农机工厂设计中心)、有色金属设计院(中国有色金属工厂设计中心)、机械工业部第十设计院(中国轴承工厂设计中心)、轴承研究所(中国轴承研究中心)等,均是国内同行业中最大、最重要的教育、研究、设计单位。

这些单位的主楼,大部分是1950、1960年代建设,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讲究对称布局,突出中轴线,具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宏大叙事风格,雄伟壮观,个性鲜明,线条流畅丰满,善于铺叙细节,洋溢着崇高感和自豪感,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与后来盛行的方盒子式建筑截然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