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目
CONTENCT
录
• 危险化学品概述 • MSDS编制要求 • 物质安全与健康信息 • 防护措施与应急处理 • 运输与储存要求 • 法规标准与合规性
01
危险化学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 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生产、经营许可证等。
MSDS内容审核
02
审核MSDS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如是否包
含必要的危险信息、安全操作指南等。
现场安全检查
03
对企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评估其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
力。
企业责任与监管要求
01
02
03
04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 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储存期限
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期限进行储存,过期或变质的危险化学品 应及时处理。
安全检查
定期对储存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检查,如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是否 有泄漏等,确保储存安全。
废弃物处理建议
废弃物分类 处理方法 处理单位 处理记录
将危险化学品废弃物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如易燃、易爆、有毒、 有害等。
根据废弃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回收、中和、焚烧等, 确保处理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分类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可将其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 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 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等类别。
危险特性及危害
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危险特性, 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伤等事故。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培训(100页)

第二章 MSDS 的内容与编制
22
2.1 MSDS的内容
4 急救措施
指作业人员意外的受到伤害时 ,所需采取的现场自救或互救 的简要处理方法,包括:眼睛 接触、皮肤接触、吸入、食入 的急救措施。
第二章 MSDS 的内容与编制
23
2.1 MSDS的内容
5 消防措施
主要表示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 特殊危险性,适合灭火介质, 不合适的灭火介质以及消防人 员个体防护等方面的信息,包 括:危险特性、灭火介质和方 法,灭火注意事项等。
35
2.2 MSDS的编制责任
生产企业既是化学品的生产商,又是化学品使用的主要用户,对 MSDS的编写和供给负有最基本的责任。 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法规 填写符合规定要求的MSDS, 全面详实地向用户提供有关化学品的本企 业产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卫生信息, 并确保接触化学品的作业 人员能方便地查阅,还应负责更新本企业产品的物质安全资料表。
第二章 MSDS 的内容与编制
24
2.1 MSDS的内容
6 泄露应急处理
指化学品泄露后现场可采用的简单有效的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和消除方 法,包括:应急行动、应急人员防护、环保措施、消除方法等内容。
第二章 MSDS 的内容与编制
25
2.1 MSDS的内容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主要是指化学品操作处置和安全储存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操作处置 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储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四,向您的供货商索取相关产品的MSDS ,对于出售产品工厂来说, 提供MSDS就像提供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他们的 义务。所以你也可以向供货商索要.
第二章
MSDS 的内容与编制
第二章 MSDS 的内容与编制 Nhomakorabea172.1 MSDS的内容
常见危化品MSDS完整版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目录前言各种数据概念及相关符号说明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相关符号说明致癌物危害等级与分类1. β-巯基乙醇 (23)2.DAB (27)3.DAPI (31)4.TMB (35)5.PMSF (39)6.丙酮 (43)7.丙烯酰胺 (48)8.迭氮钠 (54)9.二甲苯 (59)10.二甲基亚砜 (64)11.二氧化碳 (69)12.氟化钠 (74)13.高碘酸钠 (79)14.高锰酸钾 (83)15.过硫酸铵 (89)16.过氧化氢 (93)18.环氧氯丙烷 (105)19.甲叉双丙烯酰胺 (110)20.甲醇 (114)21.甲醛 (123)22.苦味酸 (129)23.磷酸 (134)24.硫化氢 (138)25.硫酸 (144)26.硫酸镁 (149)27.硫酸镍 (154)28.氯化铵 (159)29.尿素 (163)30.柠檬酸 (167)31.硼酸 (171)32.氢氧化钠 (176)33.十二烷基硫酸钠 (181)34.四甲基乙二胺 (185)35.五氧化二磷 (190)36.戊二醛 (195)37.硝酸 (200)38.硝酸银 (205)40.溴化乙锭 (214)41.盐酸 (218)42.液氮 (222)43.乙醇 (227)4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235)45.乙腈 (240)46.乙醚 (246)47.乙酸 (251)48.异丙醇 (256)49.正丁醇 (261)50.重铬酸钾 (266)附录: (271)各种数据主要概念及相关符号说明一,LC50与LD50:LC是致死浓度,单位为mg/L或mg/m3。
LD是致死剂量,单位为mg/kg体重。
LD50——经口、经皮半数致死剂量。
较为简单的定义是指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精确的定义指统计学上获得的,预计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单一剂量。
LD50的单位为mg/kg体重,LD50的数值越小,表示毒物的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毒物的毒性越低。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事故原因分析及教训提炼
管理漏洞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不落实。
培训教育不到位,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预防措施建议和改进方向
加强设备设施管理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 处于良好状态。
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装备,提高设备设施的本 质安全水平。
预防措施建议和改进方向
严格工艺操作
1
2
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确保操作人员 严格遵守。
3
加强工艺参数监控和调整,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预防措施建议和改进方向
01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0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标识标签应粘贴在危化品的包装上或 运输车辆的显眼位置,确保相关人员 能够方便地获取危化品的信息。
03
实例展示
例如,对于易燃液体,其标识标签应 包括易燃液体的标志、名称、危险性 类别、联合国编号等信息,并粘贴在 包装的显眼位置。
05
事故案例分析与经验 教训总结
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案例一
某化工厂爆炸事故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对新员工进行危化品安全知识培 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危化品安全知 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
应急处置能力。
鼓励员工参加相关行业协会和专 家组织的交流活动,拓宽视野,
提高专业素养。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企业安全运营
01
02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 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事故经过
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及物质、 事故过程及后果。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化学品中文名称:液化石油气化学品英文名称: Liquefied petroleum ges组成: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麻醉性。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化学品中文名称:汽油化学品英文名称: Gasoline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
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
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
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
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
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
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
就医。
化学品中文名称:柴油化学品英文名称: Diesel oil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运输信息
危规号:32004
UN编号:1256
包装分类:I
包装标志:3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闪点(℃):-2
爆炸下限(%):1.1
爆炸上限(%):8.7
引燃温度(℃):350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理
化
性
质
熔点(℃):无资料
沸点(℃):20~160
相对密度(水=1):0.78~0.97
相对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4重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4-4磷酸
表1.4-5甲酸
表1.4-6四氢呋喃
表1.4-7乙酸乙酯
表1.4-8硫酸
表1.4-9乙酸
表1.4-10盐酸
表1.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4-13甲醇
表1.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4-17三乙胺
表1.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4-24正己烷。
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Ph值:
熔点(℃):—88.5
相对密度(水=1 ): 0.79
沸点(℃): 80。3
相对密度(空气=1): 2.07
饱和蒸气压(kPa):4。40(20℃)
燃烧热(kJ/mol):1984。7
临界温度(℃):275。2
临界压力(MPa):4.76
辛醇/水分配系数: <0。28
闪点(℃):12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1.4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4-1丙 酮
化学品中文名:
化学品英文名:
丙酮;阿西通
acetone
CAS No。67—64-1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4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表1.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4-4磷酸
表1.4-5甲酸
表1.4-6四氢呋喃
表1.4-7乙酸乙酯
表1.4-8硫酸
表1.4-9乙酸
表1.4-10盐酸
表1.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4-13甲醇
表1.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4-17三乙胺
表1.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4-24正己烷
表1.4-25液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