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中的语音修辞

合集下载

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语音修辞同义手段的运用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有很多可以增强音乐美的语音修辞手段,例如音节配合、平仄协调、同韵呼应、叠音自然等等。

一、连绵词的修辞功能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婉转。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多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

(王国维《人间词话》)连绵词经常被运用于对联和诗词的对偶句中,具有回环荡漾、悦耳动听的修辞效果。

例如:二、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广义的叠音词包括:叠音单纯词(依依、潺潺、冉冉、翩翩、脉脉);叠音合成词(巍巍、刚刚、偏偏、常常、仅仅);叠音后缀词(红彤彤、绿茵茵、雄赳赳、美滋滋、急匆匆);叠音+后缀(欣欣然、悻悻然、茫茫然、惶惶然、贸贸然);形容词AABB式重叠(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冷冷清清、清清楚楚、忙忙碌碌);单音节形容词重叠+的(高高的、胖胖的、静静地、冷冷的、长长的)。

叠音实质上是声韵交错的重叠,兼有双声叠韵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叠音词可以壮大声势、谐调音韵、加强语意、突出节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叠音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大量运用叠音手段,是我国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

在现代文学语体中,叠音手段也用得很普遍。

例如:三、拟声词的修辞功用拟声词是一类纯粹用来模仿声响、记录声音的词,常见的有单音节的、双音节的、三音节的、四音节的。

它的修辞功用在于直接传达物理世界的声音节奏,缩短人与发音体的距离,使人感到生动逼真、亲切自然。

例如:四、平仄的修辞功用平上去入——天子圣哲唐代释远忠《元和韵语》: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明代释真空《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据此只能得知:平声平,上声高,去声高而远,入声短。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清浊清浊清浊清浊阴平阳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平分阴阳中古音四声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分化为今音声调的阴阳。

普通话水平测试语音语调训练技巧

普通话水平测试语音语调训练技巧

普通话水平测试语音语调训练技巧普通话水平测试语音语调训练技巧随着对语言交流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话的水平测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语音语调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提高普通话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普通话语音语调训练的技巧,帮助读者有效提升普通话水平。

一、正确发音正确的发音是普通话水平的基础。

要掌握正确的发音,首先要学会区分清晰的声母和韵母。

声母是指发音时初始爆破音或塞音,韵母则是声母之后的元音。

练习发音时,可以通过模仿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录音,如语音教材或读物,来纠正自己的发音。

另外,普通话语音中的四声也是需要注意的。

四声指的是平声、仄声、上声和去声。

每个声调都有不同的音高、音调和音节延长程度,训练时可以通过多听范例进行模仿,并结合练习口语对话对普通话的四声进行实践运用。

二、语调变化普通话语调对口语表达十分重要。

不同的语调可以给话语带来不同的语气和意义。

因此,掌握普通话的语调变化也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关键。

一般来说,普通话的语调变化可以分为上升语调、下降语调和上升下降语调三种。

上升语调在句子结尾使用,表示疑问或请求;下降语调在陈述句中使用,表示陈述或命令;上升下降语调则多用于感叹句或一些特殊情况。

训练普通话语调时,可以通过大量听取标准的普通话演讲或录音,并模仿其中的语调变化。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他人的语调使用,并尝试在自己的口语表达中灵活运用。

三、节奏和语速普通话的节奏和语速也对表达产生较大的影响。

过快的语速可能导致发音不清,而过慢的语速则可能让人感到沉闷。

同时,适当的语速和节奏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流畅度和韵律感。

为了训练普通话的节奏和语速,可以多读一些普通话的文章或故事,并注意控制自己的阅读速度。

可以逐渐通过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同时注意保持语言的清晰度。

四、口语练习除了正常的语音语调训练外,口语练习也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重要途径。

口语练习可以通过跟读标准普通话的音频材料,或者与其他熟悉普通话的人进行对话来实施。

试谈汉语语音修辞

试谈汉语语音修辞

试谈汉语语音修辞摘要:本文就汉语语音修辞问题,从巧妙选择韵脚、让语言悦耳动听到合理搭配声调、使语句抑扬顿挫;从适当调整音节、让句子对称均匀到有意再现叠音,使文章形象生动等用具体例子作了阐述。

认为只有掌握语音修辞方面的常识,并加以运用,一定能使语言显得更有特色。

关键词:汉语语音;修辞韵脚;动听“语音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信息的载体,是语言的物质形式。

”许多在书面语中无法形象而准确地表达的情感,在口语中往往能表述出来,而且语音所包含的潜信息远远超过语义所包含的潜信息,有时甚至与语义表示的字面含义恰好相反。

语音修辞,是指通过对语音的选择、组合和调整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

汉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如声调变化、音节分明体现在节律上就是抑扬美、匀称美。

一篇文章如果除了注意内容方面的推敲斟酌外,同时还注意一下声、韵、调等各要素的合理搭配。

那么,文章的语句念起来就顺口,听起就则悦耳,记起来很容易,会产生一种优美的旋律,不但能给人一种美感,而且还能使语言情显意浓,增强表达效果。

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了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里的“动听”就是语言修辞产生的效果。

一、巧妙选择韵脚、让语言悦耳动听汉语的音节一般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有规则地交替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韵脚),通过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则地回环往复,可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方法叫押韵。

押韵是诗歌音乐美的基本条件,它能使诗歌悦耳动听,流韵回环。

韵脚是诗歌音乐美的基本条件,它能使诗歌悦耳动听,流韵回环。

韵脚关上联下,像一根红线,把分散的诗句、跳跃的内容、奔腾的感情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以加强结构和形象的完整性,达到传情感人的目的。

押韵主要用于诗词韵文中,但平时说话写文章时,如能恰当调配韵脚,同样可说得顺口,听得悦耳,易记易背。

如有些谚语、谜语是押韵的,“救了落水狗,回头咬一口”(谚语),“兄弟成双,身体细长,只会吃菜,不会喝汤”(谜语)。

普通话考试的语音与语调练习

普通话考试的语音与语调练习

普通话考试的语音与语调练习普通话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挑战,而其中语音与语调的掌握更是关键。

正确、清晰、自然的语音语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升交流的效果。

一、语音的练习1、声母的准确发音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要注意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准确。

比如“b”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

而“p”则是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时除了双唇紧闭阻碍气流外,放开双唇时要有较强的气流送出。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声母,如“z、c、s”和“zh、ch、sh、r”,“f”和“h”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加以区分。

可以通过对比发音,感受气流的强弱、舌尖的位置等差异来准确发音。

2、韵母的清晰发音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要注意口型和舌位的变化。

例如“a”是开口呼韵母,发音时口腔要打开;“ü”是撮口呼韵母,发音时嘴唇要撮起。

复合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也要注意动程和归音。

像“ao”从“a”到“o”有一个滑动的过程,“ang”的发音要注意鼻腔共鸣。

3、声调的标准把握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阴平调值为 55,要保持高平调;阳平调值为 35,是中升调;上声调值为 214,先降后升;去声调值为 51,是全降调。

练习声调时,可以通过单音节字、双音节词以及多音节词语的朗读来巩固。

注意每个声调的起点和终点要准确,避免声调不到位或声调错误。

4、克服方音影响不同地区的方言在语音上会有各自的特点和偏差。

比如南方一些地区可能“n”“l”不分,北方一些地区可能平翘舌音不分。

要针对自己方言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可以通过听标准的普通话录音、观看普通话教学视频等方式,提高对正确语音的敏感度,从而逐渐纠正方音。

二、语调的练习1、重音重音在语句中起着突出重点、表达语义的作用。

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的,一般来说,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常常重读。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一)修辞与语音的关系汉语音节分明,并且有声、韵、调之分,这些语音特点为修辞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除了可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之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量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仗、押韵的句式,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例如:①看来很平凡的一块田地,实际上都有极不平凡的经历。

在一百几十万年间,人类在这上面追逐着野兽,放牧着牛羊,捡拾着野果,播种着庄稼。

(秦牧《土地》)②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朱自清《荷塘月色》)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④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石曼卿诗)为使音节匀称整齐,增强语言的声音美,例①运用双音节词“捡拾”“播种”,而不用单音节词“捡”“种”;例②利用叠音词“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例③韵脚“晓”“岛”“少”,韵母相同,念起来和谐悦耳;例④第二句与第一句声调平仄相对,语言抑扬顿挫。

(二)修辞与词汇的关系修辞同词汇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修辞需要研究词汇多方面的表达作用,比如词语同义形式、反义形式的选择和运用,词语的感情色彩和风格色彩,词语的借用等等。

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给汉语修辞以广阔的用武之地。

例如:⑤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鲁迅《药》)⑥学务大人大约有四十五六岁的年纪,一张黑黄的脸皮,当中镶着白多黑少的两个玻璃球。

一个中部高峙的鹰鼻,鼻下挂着些干黄的穗子,遮住了嘴。

(老舍《老张的哲学》⑦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汉语语音的修辞功能

汉语语音的修辞功能

汉语语音的修辞功能
1. 重复,通过重复某个音节、词语或句子,可以强调某种感情
或意义。

比如,“快快乐乐”、“一刻也不想离开你”。

2. 拟声,通过模拟自然界的声音,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咔嚓”、“嘶嘶”、“喵喵”。

3. 拟态,通过模拟事物的形态、动作等特点,使语言更加形象化。

比如,“一弯新月”、“风吹草动”。

4. 比喻,通过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他是我的太阳”、“她是一朵盛开的花”。

5.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程度等,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我饿得可以吃一头牛”、“他高兴得像个孩子”。

6. 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使语言更加有节奏感
和韵律感。

比如,“我努力,你努力,大家努力”。

7. 倒装,通过改变句子的语序,使语言更加突出、强调某个部
分。

比如,“春天里,鲜花盛开”。

8. 语气词,通过使用语气词来表达情感、态度等,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

比如,“哇!”、“嗯!”、“呀!”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汉语语音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在不同的语境和表达需求下,修辞功能可以灵活运用,达到更好的交流和传达效果。

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技巧

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技巧

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技巧关键信息项:1、朗读技巧的分类及定义2、朗读技巧训练的方法和步骤3、朗读技巧的应用场景4、朗读技巧的评估标准5、提升朗读技巧的注意事项11 朗读技巧的分类111 语音语调技巧包括正确的发音、声调的准确把握、语调的起伏变化等。

112 语速节奏技巧合理控制朗读的速度,掌握好停顿、连读、重音等节奏要素。

113 情感表达技巧通过声音传达作品中的情感,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12 朗读技巧的定义121 语音语调技巧的定义语音语调技巧是指在朗读过程中,对字词的发音准确性、声调的高低升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进行精准把控,以确保语言的清晰流畅和富有韵律感。

122 语速节奏技巧的定义语速节奏技巧涉及对朗读速度的合理调节,通过恰当的停顿、连读和重音安排,使朗读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更好地展现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123 情感表达技巧的定义情感表达技巧要求朗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基调,运用声音的变化、语气的轻重等手段,将作品中的情感真实而生动地传达给听众。

21 朗读技巧训练的方法211 模仿练习聆听优秀的朗读范例,模仿其语音、语调、语速和情感表达。

212 针对性训练针对自身存在的发音问题、节奏把握不当等进行专项练习。

213 朗读实践多读不同类型的作品,积累经验,提高综合朗读水平。

22 朗读技巧训练的步骤221 基础训练从最基本的拼音、声调练习开始,逐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

222 作品分析在朗读前,仔细分析作品的内容、情感和语言特点,制定朗读策略。

223 反复练习对选定的作品进行多次朗读,不断调整和改进朗读技巧。

31 朗读技巧的应用场景311 教育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精彩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12 文化活动在各类朗诵比赛、文艺演出中展示朗读魅力,传播文化。

313 日常交流使日常的沟通交流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41 朗读技巧的评估标准411 语音准确性字词发音清晰、准确,符合普通话标准。

412 语调自然度语调起伏合理,自然流畅,不生硬。

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

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

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语音修辞是修辞学的一个分支,指的是通过音调、语速、音量等语音要素的变化来增添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语音修辞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让语言更有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化。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语音修辞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音律修辞。

音律修辞是指通过语音的韵律、音调、语速等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比如,抑扬顿挫是音律修辞中常用的手法,通过调节音调和语速的变化,使语言更加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动感。

第二,音量修辞。

通过调整音量的大小,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在强调某个重要的词语或句子时,可以提高音量,使其更加突出。

而在表达柔和、温柔的情感时,可以降低音量,给人以柔和、温暖的感觉。

第三,语速修辞。

语速修辞是通过调节语速的快慢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适当的加快语速可以表达紧迫、激动的情感,而适当的减慢语速可以表达沉静、深情的情感。

通过灵活运用语速修辞,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听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第四,语调修辞。

语调修辞是通过调整语音的升降、高低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义。

比如,在表达疑问、疑惑时,可以用升调;而在表达肯定、肯定时,可以用降调。

通过灵活运用语调修辞,可以使听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所表达的情感。

第五,语音重复修辞。

语音重复修辞是指通过重复同一个或相似的音节、音调、语调等方式来强调语言的重要性或表达情感。

比如,通过重复某个音节或音调的方式,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韵律感,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第六,语音换位修辞。

语音换位修辞是通过改变语音要素的位置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比如,通过词语的音节变换、音位变换等方式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通过灵活运用语音换位修辞,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常见的语音修辞技巧和方法,还有其他一些语音修辞手法,如声音的拟态、音律节奏的呼应等,都可以用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染人心,达到更好的交流和表达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中的语音修辞
作者:陆山华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6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中的语音修辞,介绍了调整呼吸、吐字归音、停连、重音等内容。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语音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是朗读者以清晰、规范的语音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造活动。

如果说文学创作是由作家创作的,属于第一次创造的话,那么朗读者将自己对作品的体会读给听众听,就是再创造“”。

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过程,其实就是语音修辞的过程。

朗读者在深入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语音修辞手段,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将蕴藏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帮助听者在接收信息的同时,通过对语流中“节律”的感知,获得对言语更深层次的解读与认知,进而产生共鸣。

成功的朗读不仅能通过有声语言弥补文字所表达不出的意蕴,使静止在纸面上的人物、事件、情节鲜活起来,而且还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和联想,把听众引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从中感受到艺术荚的魅力。

朗读作为一种综合的语音训练,对于逐步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形成熟练地讲普通话的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它既是普通话正音的延续,又是说话训练的一部分。

通过朗读,普通话的声、韵、调、音节、语流音变等知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巩固;普通话语流中的语气、语速、语调、轻重等语音变化在朗读中可以得到更好地体会和掌握。

下面,笔者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为依据,重点分析在朗读和说话项中,如何加强普通话语音修辞实践。

一、调整呼吸
气者,音之帅也。

气息大小、速度、流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声音的响亮清晰、音色的优美圆润和嗓音的稳定持久。

只有把气息控制好了,才能控制好声音。

朗读时,朗读者对于气息的控制要采用胸腹式呼吸法,采用这种方法,进气快、部位深,进气量大;呼气时持续工作并逐渐放松,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如地调节用气,灵活地调整快慢、长短、松紧等气息状态,清晰生动地表情达意。

胸腹式呼吸的要领是:吸气时,小腹吸收,随着气流从口鼻被吸入肺下部,两肋向两侧扩张,腰带渐紧,小腹随之收缩。

呼气时,保持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与两肋使其不能迅速回弹。

随着气流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是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而膈与两肋在这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这种感觉,我们可以通过吸气和呼气练习来体会。

双肩放松,作闻花香状,自然、深入地深吸一口气,寻找沁人心脾的感受,体会降膈开肋的感觉;用均匀缓慢的气息吹蜡烛,让火焰尽可能小却又不离开,体会呼气时的感觉。

朗读时,朗读者应保持正确的坐姿.一般以坐在座位的前三分之一位置为宜,腰部。

自然挺直,以利于气息的贯通。

发声状态要集中、积极、松弛,要带着由衷的愉悦情绪,以情带声,以情带字。

二、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一句术语,也就是吐字清楚、归音到家的意思。

掌握好吐字归音,可以使吐出的字清晰、圆润、流畅,语言具有音乐感。

吐字的功力来源于对咬字器官的灵活控制,要想吐字清晰优美,就得使咬字器官动作协调,各起作用。

朗读时要有意识的使口腔各部分放松,牙关打开,下巴松开、撮展唇、伸卷舌灵活自如。

发音时,舌位略向后缩,气息饱满,使声音均匀、坚实、有力、响亮地弹发出来。

我们从字音的结构来看,每个音节可以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相应的,发音过程也分为出字、立字和归音三个阶段。

发音时,字头(包括声母以及韵头介音)一定要咬准,口腔中必须有较充足的气流,出字才会有力度、干净利落。

立字,是指要有控制地调整口腔-丌合,将主要元音拉开立起,做到字腹发音不变形不走样,要发得饱满。

归音,实际指的是音节的收尾过程。

字尾要轻收,音量相对减弱,尾音不能早收,应该使唇形和声音同时结束,要尽量保持一定的共鸣位嚣。

如何正确地发音吐字,其途径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养成勤查字典,随时正音的良好习惯,利用看电视、听广播等手段有意识地听辨,矫正自己在发音吐字方面的毛病,尽力克服如鼻音、喉音、捏挤、虚声等现象。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发音圆润动听,吐字清晰悦耳。

三、停连
停连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

在朗读中,在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小层次之间、词组之间甚至词之间,都可能出现声音的中断或延续,那声音中断处是停顿,那声音延续处是连接。

”“”停连是朗读中很重要的表达技巧,准确读出停延,可以使听众明晰语篇结构和表意层次,正确了解文章的内涵。

在下文中,我们用“A”表示停顿,▲表示停顿时间比A 短,⌒表示气息不间断的停顿。

停连,是朗读者思想感情的继续和延伸,绝不是思想感情的中断和空白,朗读者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以及对作品的情感态度融入到声音中去。

朗读时,朗读者的思想感情一直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

根据朗读作品的需要,朗读者对文字语言进行再创造式的重组,这样,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朗读才会意思更清楚,态度更鲜明。

朗读的停连是根据具体文章而定的,一定要服从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停连,不能为了抑扬顿挫而抑扬顿挫。

好的停连可以营造出美好的艺术效果,给听众带来十分愉悦的精神享受。

四、重音
轻重音是衡量一个人掌握普通话标准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掌握普通话的轻重音格式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汉语的重音主要分为词重音和语句重音。

l、词重音
词重音表现为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读音的轻重格式。

普通话的轻重音现象与轻声有着密切关系。

据统计,现代汉语中5至7个音节里就有一个是轻声音节,轻声在朗读或说话中能使语言更具有节奏感,富有弹性和表现力,使语流更加流畅、自然,真正体现普通话的韵律美。

在福建方言中,无论是闽语还是客话,都缺乏轻声词语,因而方言区入在说普通话时也就缺乏普通话轻声语感。

由于不了解普通话的轻重音格式,在朗读测试项里,应试人往往把握不准轻声的动态流变,朗读显得生硬、不自然,读出的只是普通话的音,却没有普通话的味儿。

轻声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

轻声音节都由非轻声音节变化而来,它们都有自己的原调,由于长期处于口语轻读的地位,失去了原有声调的调值,又重新构成自身特有的音高形式,听感上显得轻短模糊。

如:“哥哥”、“婆婆”的第二个音节都读轻声。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

说它“特殊”,是因为它的变调调值总是由另一个重读音节的调值决定的,没有固定的轻声调值,这与其他语流音变如“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不同,它们有相对固定的变调调值。

2、语句重音
朗读内容是由众多的词、词组组成的连贯的语流,那么,这些词、词组在表情达意的时候,其地位不可能同等重要,总是有的重要些,有的次要些。

在朗读时需要特别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就叫做重音。

语句重音不能与词的轻重格式混为一谈。

词的轻重格式指的是音节与音节之间的音强比较,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约定俗成而具有较大稳定性。

语句重音是以句子为基本单位,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具有较多的流动性。

每篇作品都有主题,落实到语句中,每一语句都有目的,重音就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语句重音必须准确地为语言目的服务。

体现语句目的的重音词或词组不宜过多,过多或位置不当,则会使语意模糊,目的不清,干扰思想感情的脉络,甚至会歪曲原意,造成听觉上的误会。


参考文献
[1]曹剑芬《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2]倪宝元主编:《大学修辞》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
[3]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
[4]吴宗济主编《现代汉语语音概要》,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2年.
[5]徐世荣《普通话语音知识》,北京语文出版社199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