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通天塔
有效沟通的经典小故事_十个哲理的故事

有效沟通的经典小故事_十个哲理的故事有效沟通的经典小故事一:半途而废的通天塔传说中,人类的祖先是最初讲的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建造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
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人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他们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
因为大家语言相通,沟通畅捷,能够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的非常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
上帝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
上帝一看,又惊又怒,因为上帝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
他看到人们这样统一强大,心想,人们讲同样的语言高效地进行沟通,就能建立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
人们各自讲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最终导致沟通不畅。
就难免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
这就是人类之间误解的开始,。
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导致沟通不畅而停止,人类的巨大力量消失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沟通的力量无比巨大,如果我们想要干成一件大事,必须懂得沟通,善于沟通。
沟通成事则成,沟通败事则败。
有效沟通的经典小故事二:小公主的愿望一个小公主病了,她娇憨地告诉国王,如果她能拥有月亮,病就会好。
国王立刻召集全国的聪明智士,要他们想办法拿月亮。
大臣说:“它远在三万五千里外,比公主的房间还大,而且是由融化的铜所做成的。
”魔法师说:“它有十五万里远,用绿奶酪做的,而且整整是皇宫的两倍大。
”数学家说:“月亮远在三万里外,又圆又平像个钱币,有半个王国大,还被黏在天上,不可能有人能拿下它。
”国王又烦又气,只好叫宫廷小丑来弹琴给他解闷。
小丑问明一切后,得到了一个结论如果这些有学问的人说的都对,那么月亮的大小一定和每个人想的一样大一样远。
所以当务之急便是要弄清楚小公主心中的月亮到底有多大多远。
通天塔的故事

通天塔的故事
通天塔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下面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故事情节: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的语言只有一种,世界上的人们都能够互相理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分散到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语言,导致彼此之间无法沟通。
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和沮丧,不再能够和其他人进行交流。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决定建造一座高塔来连接天地,使他们能够再次相互交流。
于是,通天塔的构想诞生了。
人们聚集在一起,用石头和砖块建造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塔。
通天塔越来越高,直指蓝天。
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相信通天塔能够连接他们与天空之间的距离。
然而,上天却不满人们的行为。
上天认为人们过于傲慢和自大,试图挑战天意。
于是,上天决定用一种力量来阻止通天塔的建造。
上天让人们的语言变得混乱和无法理解。
人们开始说出无法被其他人理解的词语和语音,导致建造通天塔的工作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人们互相之间的沟通断裂,他们陷入了混乱和绝望之中。
最终,人们被迫放弃了通天塔的建造,他们散落到世界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语言。
通天塔成为了一座废墟,它的高度被上天所限制。
然而,人们的梦想和希望并没有消失。
他们努力寻找其他方式来建立沟通和联系,通过学习和理解不同的语言来弥补失去的能力。
通天塔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语言的隔阂使得人们无法直接交流,
但人类的智慧和努力可以找到其他方式来建立联系和理解。
建造一座心中的通天塔——议《通天塔》折射出的问题

丈夫 也 有 需要 。 以他 们 打架 , “ 要 杀 所 还说 我 了你 !” 群 中没有 一个人 站 出来, 人 为他们 搭 建沟 通的 桥梁 。 国人 的孤 独 美 很大 的程度 上
是 因 为他们 都 很 自我 , 中往往 装 自己多 一 心 点 , 别人 少一 点 , 们 都太 爱 自 己了。 装 他 其次 , 物质 生 活 上的 极 大丰 富 , 往 往会 造成 心 灵 而
球 奖 最佳 剧情 电影 的剧情 片 . 时 隔几年 , 但 这
部影 片依 旧很值 得 回味 。 通天 塔是 一种 象征 ,
本 片主 要 讲到 了一次 枪 击事 件 , 牵扯 到 了 却
多个 国家 和形 形 色 色 的人 , 明了 世界 的联 说
系是 无处 不在 的。 说 , 出世界 上毫 无关 系 据 挑 的七 个人 , 过 大家 自己认识 的朋 友 , 通 到最 后
【 关键 词 】 沟通 人性 语言 《 通天塔》
上 的极 大空 虚 。 的 自我 意识 由于 物 质富 裕 人 会增 强 而孤独 感 由于精神 空虚 会 加重 。 既然
通 天塔 . 上帝 迁怒 于人 类通 天 之欲 , 人世 间 令 人们互相理 解, 互相 齐心 协 力 , 巴别 救 赎 , 得 以继 续 的更有意 义 。 建 生活 《 天 塔 澌 反 映 出 的更 是 现 在社 会 乃 通 是 国际 事件 . 么所 有行 动 都必 须正规 化 , 那 宁 愿 要 美 国 自 己 的直 升机 也 不 要 摩 洛哥 的救
这 七个 人 会互 相 认 识 … ・ 以这 么 意 思 。 这 有 时感觉 , 这 日益 全球 化 的现 在 , 界真 是 在 世
除 了验 证枪 支 的射 程 以外 还 有 就 是 两个 人 墨西 哥, 日本和 美 国。 发展 中国家和 发达 国家 关 系 总是 吵 吵 闹 闹 。 人互 相 比 , 相 威胁 , 两 互 目了然 , 穷和 富有 的对 比是 明显的 。 贫 如果 互相 不喜 欢对 方 。 开始 买枪 时 , 一 两人就 一直 没有 隔阂 , 界上 怎 么 还会 有 发展 中和 发达 世 发 生争执 , 直到最 后逃 亡 。 一 每一个 故事 都是 国家 这 一说 ? 再者 , 片 中 出现 的 1 个 人 , 影 2 从 连 串的 不理 解和 误会 。 夫妻 之间 的爱也 许 大到 小, 老到 少, 皮肤 肤色 的差 异, 加反 从 从 愈 直是 在他 们 的心 里, 能 是时 间长 了, 可 没有 映 的是 整个 世界 的故 事 . 是 无论是 在 摩洛 . 但 了激 情 , 慢 地沉 到 了心 底 。 是事 实 上 , 慢 可 他 哥等 待 救援 的美 国游 客 , 是 东 京万 家 灯火 们 却 无法 离开 彼 此。 子 是 多么地 希望 活下 还 妻 中的一 对父 女 , 北 美荒地 中惊慌 失 措 , 还是 将 来啊 !而 为妻 子奔 波 时 , 夫 才感 到不 希 望 丈 被 返遣 的墨 西哥 保 姆 , 是摩 洛 哥牧 羊 人 的 还 她离 开 自 己 , 时他 们 才发 现 , , 底 的爱 , 这 爱 心 家 庭 的破 碎 , 是 人类 处 于 困境 中无助 的 写 都 让他们 感 受到是 如此 的需要 彼此 。 相视 一笑 , 照。 默契则 是最 好的语 言 。 事件 I 一) 事件I I - 重 头 戏发 生 在摩 洛哥 , 名放 牧少 年 走 两 东 京 的故 事 发 生在 一 个 聋 哑女 孩 的 身 火 , 击 了美 国游 客 , 这件 事 立 即被 敏 感 枪 于是 上 , 先这 种残 疾 身 份 的确 立 已经 表 明 了女 首 的 定义 为恐怖 袭 击事件 是, 有人 都 紧张 于 所 孩对 外界 社会 的 渴望 , 事实 上 , 根本 达 不 但 她 了起来 , 哥警 方忙 着破 案, 客忙 着 自救 , 摩洛 游 到 自 己的心愿 , 是 , 于 她将 性 的 出让 当作 自己 而 闯 祸的 少年 则忙 着 逃避 。 特所 扮 演 的游 融 入 社 会 的 一 个 方 法 , 露 , 摇 头 丸 , 迪 彼 暴 吃 泡
巴比伦通天塔建成于公元前610年

巴比伦通天塔建成于公元前610年,这座通天塔屹立在当时的巴比伦城,在公元前四百多年被摧毁,又名巴别塔。
据当时前往游历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当时的巴别塔高约96米。
巴比伦通天塔之所以有这样的名字,也许就是因为塔的高度在当时的建筑中是不可想象的吧。
在圣经中记载,是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
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此故事试图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
为纪念三大主神——气神恩利勒、水神恩奇和天主安努,苏美尔人建造过几座三层的齐古拉特祭祀塔。
他们的文化继承者,巴比伦人,将塔身增至七层,献给自己的七大神。
总之,在巴比利姆,曾流行一种复合象征,对应七大行星、国家地理、主要寺庙和一周的七天。
尽管莫名其妙,但这一规矩依然沿用至今。
巴比伦人将周一献给月亮和知识神欣、乌尔城和埃吉舍加尔庙,现代法语一直称这天为“月亮日”。
血腥战神,冥王纳高尔,主宰两河流域的日子是周二,其象征是红色的火星。
这天人们缅怀库塔城和埃美什尔神庙,法语里这一天依然称作“火星日”。
周三献给智慧神纳布,水星;周四——马杜克神,木星;周五——美与爱之神伊西塔,金星;周六——正义战神,苍天勇士扎巴巴,土星(英语称周六为“土星日”);周日——太阳和正义神夏马西(德语称周日为“太阳日”)。
此外,一周的每一天和巴比伦塔相应的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光谱色:黑、白、紫、蓝、鲜红、银色和金色。
巴比伦人只得不厌其烦,一再重建高塔。
因这高塔,以其所见,可代替早已消失的宇宙树(或宇宙山),连结天与地、神仙与凡人。
犹太人认为巴比伦神灵纯属虚构,而将巴比伦人竭力接近马杜克解释为自命不凡。
《圣经·创世记》里写道:“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那里还说,巴比伦人的造法“不对”,他们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通天塔的故事

通天塔的故事图为二十年前,中国政府在里约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李松很久以前,地球上的人只讲一种语言,他们集体决定要修建一座通天塔,从地面直通天堂。
上帝来到人间,变乱了人们的语言。
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而停止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
里约大会走过的路,似乎和修造通天塔的过程差不多,走着,走着,一种语言变成了多种语言,一个目的变成了多个目的。
通天塔的故事将继续流传,但是我们希望改变故事的结局,把现实中的通天塔修建起来,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上帝也不行。
在《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地球上的人只讲一种语言,他们沟通没有障碍,彼此之间没有隔阂。
他们集体决定要修建一座通天塔,从地面直通天堂。
工程进展得十分顺利,通天塔越建越高,高耸入云。
上帝在天上看到了,他为人类的强大和统一感到惊恐,人都能够把塔建到天上,他们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于是上帝来到人间,变乱了人们的语言。
人们各自操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
这就是人类之间误解的开始,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而停止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
人们分裂了,按照不同的语言形成许多部族,又分散到世界各地。
故事毕竟是故事,但是千年流传的故事就不同了,认真聆听,仔细琢磨,真理就在里面。
今年是里约大会的20周年,在二十年前,一百多个国家的首脑相聚里约,他们不远万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他们要共同做一件事,就是保护环境。
共同保护环境,有点像共同修造一座通天塔。
那时人们以为,全球环境问题是一个可以超越东西、南北立场的差异,超越种族、宗教的不同,而且需要国际合作加以解决的课题。
地球上的人有贫有富,国家发展有快有慢。
二十年前,在里约,大家达成了共识,富的帮贫的一下,快的拉慢的一把。
大家共同修造通天塔,因为缺了谁,这个塔都修建不成。
二十年前,里约大会盛况空前,团结空前,当时人们只讲一种语言,就是保护环境。
里约大会走过的路,似乎和修造通天塔的过程差不多,走着,走着,一种语言变成了多种语言,一个目的变成了多个目的。
《通天塔》观后感.doc

《通天塔》观后感《通天塔》是由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执导的一部剧情片,通片包含了在摩洛哥、墨西哥和日本发生的三个故事。
影片被切分成三个部分,整体围绕一把猎枪展开,采用微倒叙的手法。
在影片中,一对美国夫妻为了寻找感情的新出路,决定去摩洛哥旅行。
但是在大巴行驶的途中妻子不幸遭遇了枪击,由于此时的美国还笼罩在9.11事件的阴影之中,媒体们争相报道并且肆意认定这件事属于恐怖袭击,然而真相却简单的可笑:原来是站在山顶的两个小朋友为了测试枪的射程是否足够远,遂对着远处山路行驶而来的大巴车进行射击。
因为妻子的不幸中弹,这对夫妻必须在摩洛哥停留一段时间,这件事影响到了家里的墨西哥保姆,她因自己儿子第二天结婚,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帮忙照看孩子的情况下决定将这两个美国孩子带回墨西哥。
关于这把猎枪,它最初始的主人是一个日本人,并且有一个聋哑的女儿千惠子。
一把枪,贯穿了三个地点,牵扯到了四个家庭。
镜头每切至一个地方,灯光和构图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或许因为该片的导演是墨西哥人,他不遗余力地宣传墨西哥文化,包括热情的舞蹈、诱人的美食、欢快的音乐当镜头切换到摩洛哥时,我们看到的是辽远的天空、质朴黝黑的脸庞、亦或是破落的房屋,一片原始落后的景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东京灯红酒绿的街头和随处可见的摩天大楼。
片中警察的形象也不尽相同,有的温和通情理,有的暴躁多事,人物形象刻画鲜明,讽刺之意浓厚。
在妻子中弹之后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这对美国夫妻的关系得到缓和,他们拥抱亲吻。
在生死面前,还有什么坎是跨不过去的呢?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你。
母亲的自杀使得千惠子与父亲的沟通越来越难,她变得叛逆,孤独,她渴望一段感情却因自己是聋哑人士不被人接受。
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镜头是她去酒吧疯玩,本应嘈杂的酒吧却是消音播放,以一个聋哑人士的角度来表现千惠子的真实感受。
她用极端的不穿内裤的方式去报复去宣泄去展示自己与常人一样,这样我行我素的她却喜欢上了一个警官。
通天塔的故事

通天塔的故事巴比伦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古城,它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
早在公元前1830年左右,阿摩利人就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在古巴比伦国最出色的国王汉谟拉比死后,巴比伦不断受到外族的进攻,历经了500多年战乱,直到公元前7世纪末,才在尼布甲尼撒领导下,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
然而,88年后,新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人彻底毁灭。
随着巴比伦王朝的覆灭,显赫一时的古城巴比伦,也日渐消失在荒草之中了。
在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也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最壮丽最繁华的都城,巴比伦古城有内外两道城墙,城里最壮观的建筑物,就是尼布甲尼撒王宫通天塔和著名的“空中花园”,以及那座据说让上帝感到又惊又怒的巴别通天塔。
巴别塔又名:巴贝耳塔;通天塔;分音塔据《圣经》创世记第11章记载,是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
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此故事试图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
根据犹太人的《圣经·旧约》记载:大洪水劫后,天下人都讲一样的语言,都有一样的口音。
诺亚的子孙越来越多,遍布地面,于是向东迁移。
在示拿地(古巴比伦附近),他们遇见一片平原,定居下来。
由于平原上用作建筑的石料很不易得到,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
”于是他们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他们又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由于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建成的巴比伦城繁华而美丽,高塔直插云霄,似乎要与天公一比高低。
没想到此举惊动了上帝!上帝深为人类的虚荣和傲慢而震怒,不能容忍人类冒犯他的尊严,决定惩罚这些狂妄的人们,就像惩罚偷吃了禁果的亚当和夏娃一样。
他看到人们这样齐心协力,统一强大,心想:如果人类真的修成宏伟的通天塔,那以后还有什么事干不成呢?一定得想办法阻止他们。
观《通天塔》有感

观《通天塔》有感观《通天塔》有感通天塔源于圣经,又名巴别塔。
传说人们为了到达天堂聚在一起修建通天塔,上帝得知后非常愤怒,他给人们惩罚,让每个人成为不同的种族,后来由于人们语言不同无法沟通。
失去了沟通的能力,这项必须依靠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浩大工程最终夭折。
本片的主题也是一样,那就是种族,语言和沟通。
本片讲述了一个涉及四个不同国家不同家庭的连锁人生。
导演运用了蒙太奇手法,通过多个故事平行交叉进行的叙事方式,以及各个故事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强烈戏剧冲突,阐述了人民因为没有共同的“语言”,而产生的“恶”,从而产生的灾难和可怕,叫人伤心难过甚至绝望的事情。
十二个人、三个国家、四种不同的命运、一次偶然的事件,皆源于那一声无意的枪响……命运交织的罗网将不同种族、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灵魂纳入其中,百态人生构成了一部典型的群戏。
在被战火摧残得像贫民窟的摩洛哥、灯火璀璨奢靡现代的东京、动感奔放混乱野性的墨西哥,以及繁华到缺少陪伴的圣地亚哥。
四个国家四座城市的短短11天,发生了几尽浓缩了这世上所有的不幸,而所有的不幸几乎都源于沟通的不畅。
因妻子饮弹自杀而去非洲打猎愈伤的日本男子(役所广司饰),将那把难以直面的猎枪赠送给摩洛哥的老导游。
这位老导游将猎枪卖给了同在摩洛哥的牧羊人,于是,这杆枪成为了两个儿子驱赶豺狼的武器。
彼时两个小家伙还不明白,自己手里的武器意味着什么,他们少不更事,拿远处驶来的旅游巴士当靶子打赌射击。
同样在拥有着卡萨布兰卡的摩洛哥,一对美国夫妇来沙漠中旅行,尝试使他们因痛失爱子而濒临崩溃的婚姻死灰复燃,而把自己的孩子留在美国托付给一位墨西哥保姆照顾。
这颗少年玩闹时打出的流弹,击中了美国夫妇所在大巴,击穿了妻子的左肩。
在远离都市的荒漠,大巴只能前往年轻导游所在的村庄,在等待救护车前来救援的同时,找仅有的一位兽医草草缝了针。
尽管与美国夫妇同车的乘客,扔下他们二人自顾自开走了旅游大巴,但在这生离死别的患难里,夫妻二人不再尴尬于向对方吐露心声,他们互相抱歉,垂泪亲吻,请求着对方的原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天塔缘何半途而废《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
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城池,建造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
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人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他们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
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非常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
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
上帝一看,又惊又怒,因为上帝是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
他看到人们这样统一强大,心想,人们讲同样的语言,就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
人们各自操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就难免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
这就是人类之间误解的开始。
启示: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而停止,人类的力量消失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
团队没有默契,不能发挥团队绩效,而团队没有交流沟通,也不可能达成共识。
身为领导者,要能善用任何沟通的机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成员充分交流。
惟有领导者从自身做起,秉持对话的精神,有方法、有层次地激发员工发表意见与讨论,汇集经验与知识,才能凝聚团队共识。
团队有共识,才能激发成员的力量,让成员心甘情愿地倾力打造企业的通天塔。
一个人在生命的路途上前进时,若不随时与同伴交流沟通,便会很快落伍。
2.飞行的大雁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它们飞行时都呈v型。
这些雁飞行时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它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
科学家发现,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出12%的距离。
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
据统计,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三分之二以上。
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跃居80%。
启示:分工合作正成为一种企业中工作方式的潮流被更多的管理者所提倡,如果我们能把容易的事情变得简单,把简单的事情也变得很容易,我们做事的效率就会倍增合作,就是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一个关键,世界正逐步向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于是合作的方式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产物。
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经过优化设计后,整体功能能够大于部分之和,产生1+1>2的效果。
3.“共命”鸟的故事从前,某个国家的森林内,喂着一只两头鸟。
名叫“共命”。
这鸟的两个头“相依为命”。
遇事向来两个“头”都会讨论一番,才会采取一致的行动,比如到哪里去找食物,在哪儿筑巢栖息等。
有一天,一个“头”不知为何对另一个“头”发生了很大误会,造成谁也不理谁的仇视局面。
其中有一个“头”,想尽办法和好,希望还和从前一样快乐地相处。
另一个“头”则睬也不睬,根本没有要和好的意思。
如今,这两个“头”为了食物开始争执,那善良的“头”建议多吃健康的食物,以增进体力;但另一个“头”则坚持吃“毒草”,以便毒死对方才可消除心中怒气!和谈无法继续,于是只有各吃各的。
最后,那只两头鸟终因吃了过多的有毒的食物而死去了。
启示:在一间公司内,每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个大家庭,成员中的兄弟姐妹,应该和和气气,团结一致。
若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大家应开诚布公地解决,不应将他人视为“敌人”,想尽办法敌视他。
因为大家都在同一间公司内服务,一旦某个组织溃不成军时,其他组织也将深受其害。
亲密是介于组织、主管和员工之间的一条看不见的线。
有了亲密感,才会有信任、牺牲和忠贞。
4.螃蟹、蚂蚁和团队合作的故事生活在海边的人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几只螃蟹从海里游到岸边,其中一只也许是想到岸上体验一下水族以外世界的生活滋味,只见它努力地往堤岸上爬,可无论它怎样执着、坚毅,却始终爬不到岸上去。
这倒不是因为这只螃蟹不会选择路线,也不是因为它动作笨拙,而是它的同伴们不容许它爬上去。
你看每当那只企图爬离水面的螃蟹,就要爬上堤岸的时候,别的螃蟹就会争相拖住它的后腿,把它重新拖回到海里。
人们也偶尔会看到一些爬上岸的海螃蟹,但不用说,他们一定是单独行动才上来的。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种动物却演绎出迥然不同的故事:酷热的天气,山坡上的草丛突然起火,无数蚂蚁被熊熊大火逼得节节后退,火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渐渐地蚂蚁似乎无路可走。
然而,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紧地抱成一团,很快就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火海。
尽管蚁球很快就被烧成了火球,在噼噼啪啪的响声中,一些居于火球外围的蚂蚁被烧死了,但更多的蚂蚁却绝处逢生。
启示:这两则关于动物之间团队合作的故事相映成趣,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掣肘,易事难为;携手处,难事可成。
螃蟹的“拖后腿”,多么像人类中某些人的做法,由嫉妒心、“红眼病”和一己之私作祟,他们惧怕竞争,甚至憎恨竞争。
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拆台阶、下绊子,千方百计竭尽倾轧之能事。
其宗旨不外乎一条:我不行,你也别行;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
于是,有多少发明创造的才智,就这样在无声中被内耗掉;有多少贤能,就这样被埋没在默默无闻之境;有多少“千里马”就这样病死于马槽枥之间。
蚂蚁的“抱成团”却与此大相径庭,这一抱,是命运的抗争,力量的凝聚,是以团结协作的手段,为共渡难关,获求新生所做出的必要努力。
无此一抱,蚂蚁们必将葬身于火海;精诚团结则使它们的群体得以延续。
上述螃蟹的“拖后腿”,足以令某些人顾镜自照而汗颜;蚂蚁的“抱成团”则抱出了质的人类学习、效法的伟大和美丽。
人们如果能常将螃蟹的“拖后腿”与蚂蚁的“抱成团”所造成的后果对照起来好好想一想,想过以后该怎样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就不言自明了。
5. 猫和老鼠从前,有一只真抓实干的黑猫,它每天都能捉10多只老鼠,让老鼠们吃尽了苦头。
于是,老鼠们召开研讨会共商对付黑猫的办法。
有的建议加紧研制毒药,有的说干脆一齐扑上去把黑猫咬死。
最后,还是老奸巨猾的鼠王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老鼠杀猫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能杀死它,就应设法躲避它。
咱们推选出一名勇士,偷偷地在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
这样一来,只要猫一动就会有响声,大家就可以事先躲起来。
”老鼠们公认这是个很好的想法。
但怎样执行呢高额奖金、颁发荣誉证书等办法一个又一个地提出来,但讨论来讨论去,老鼠们也没有找到一个敢于执行这一决策的勇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好的想法却不能执行,那只能是空想。
同样,对于企业来说,管理者有了决策,但因脱离了实际,无法执行,最终也无济于事。
因此,在使员工执行决策之前,管理者首先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作出科学决策,保证计划切实可行。
6.联想的刚性制度联想从10年前的默默无闻到今天的中关村龙头企业,这样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主要取决于两大基本因素:第一点是联想的领路人柳传志的战略意识;第二点是联想强大的组织能力。
联想强大的组织能力主要通过其制度的刚性来体现,这种刚性的制度可以克服知识分子创业队伍的先天性弊端,使组织的制度落到实处。
联想文化的第一个阶段被称作制度文化,即斯巴达方阵文化。
所谓斯巴达方阵文化有两个主要特点:强调集体力量和强调制度的刚性。
这种文化建立伊始,从联想最高的领导人柳传志到联想的每一个基层员工,都在矢志不渝的遵守这种文化,贯彻这种文化。
以开会迟到为例,联想规定:开会不准迟到,如果迟到的时间大于等于5分钟,与会者就不用参加会议了;如果小于5分钟,那么迟几分钟就在门外站几分钟然后再进来开会。
正好有一天柳传志迟到了,他迟到的时间大概是3、4分钟,于是,柳传志按照规定站在门口,直到站够了规定的时间才走进会议室。
试想,连公司的老总都能以身作则,其他的员工又怎么能不遵守制度呢康佳是我国着名的彩电生产企业,其内部有一条规定:不准在工作场合吸烟。
这条规定看似简单,执行起来却有很大难度。
但是经过一件事后,康佳的这条规定在员工中得到了认真的贯彻。
员工甲20多岁,既有学历又有技术,在某一次企业合并中进入康佳。
康佳当时的领导班子对这名员工非常器重,很快就让他担任了一个车间的副主任。
员工甲在走向领导岗位之后,更加积极肯干,表现优秀。
但是,他有一个无法克服的习惯,那就是喜欢吸烟。
为了执行工作场合不准吸烟的规定,小伙子只能在午饭时或者下班后猛吸几口,以解烟瘾之苦。
一个偶然的机会,员工甲发现车间的楼梯拐口处可以作为吸烟的好去处,他个人认为这个地方不能算作工作场合。
有一次,他又像往常一样在这个地方点着了香烟,却刚好被公司的副总经理迎面撞上。
副总经理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很快从人力资源部发出了三条通告:第一,免除员工甲车间副主任的职务;第二,罚款;第三,全厂公示。
公告张贴之后,在整个车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部分员工认为公司的管理方式太过强硬,采取的惩罚动作过大。
但是,在这件事之后,康佳没有人再在工作场合吸烟了。
通过以上案例可知,企业制度的建设和执行都是在一点一滴的具体过程中坚持下来的,大的制度要坚持执行,小的制度也不能放松。
如果只建立制度而不谈如何执行,那么这个制度本身的威信就会荡然无存。
所以,一个组织要想拥有强大的竞争力,首先要在行动上尊重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尊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