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收购国际服装品牌现象透视
浅析我国企业国际并购

我国企业国际并购探讨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一)并购动因的理论分析并购(M&A)是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on)的统称,是指任何一项由两个或更多个实体形成一个经济单位的交易。
从理论上说兼并和收购的区别在于企业通过兼并,多个法人实体变成一个法人实体,被兼并企业的法人的地位消失,而收购专指收购企业控制了被收购企业的全部或多数股份,被收购企业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
而实际上,兼并与收购的区分并没有多大意义,有的学者把通过管理层取得企业控制权的行为称为收购,而把通过股权公开收购取得企业控制权的行为称为发盘收购(Tender offer),因此并购又可以分为兼并(含收购)和发盘收购。
并购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其区分标准是目标公司与并购公司从事业务活动的类型与生产活动的阶段,在此不再赘述。
1.并购的成本动因理论。
企业存在理论自科斯定律发表以来,经过后来学者的加工,在概念上日益丰富和完善。
关于企业存在的合理性问题,我们归纳为两类:(1)交易成本的有效性。
企业理论认为,与市场交易有关的成本导致了组织上的创新(即产生了企业)以减少这些成本。
市场在完全竞争、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交易是有效率的,成本是较低的。
但事实上市场不可能达到理论上的最优状态,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的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而人类大脑的有限理性导致了市场交易无法通过具有契约意义的语言或符号对交易特性成功地进行交流。
因此,市场交易带来的成本使得经营者努力把外部交易转变为内部管理,以降低成本。
只要市场交易的成本大于企业组织的管理成本,企业代替市场就是有效的。
因此在并购以后的组织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就会采取并购。
(2)生产成本的有效性。
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企业采取市场和企业组织的方式经营,然而即使交易成本为零、管理成本为正,企业扩张也可能是有利的。
阿尔钦和德姆塞兹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与投入要素的契约性安排相结合的团队生产,即协同效应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可能带来信息共享、资源配置的优势。
我国运动服装类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启示

一、跨国并购的内涵所谓跨国并购,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兼并和收购另外一个国家的企业的总称。
其中并购又分为兼并和收购。
兼并主要指被并购的公司并入并购方公司,使其成为并购方公司的一部分,被并购的公司从此失去法人资格。
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被并购企业的股份,从而达到控制被并购公司的目的。
跨国并购从类型上可以分为水平跨国并购、垂直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三类。
水平跨国并购是指位于不同国家的两家企业是位于同一个行业且主营业务方向相一致的并购,企业通过水平跨国并购可以达到扩大自身规模的目的。
垂直跨国并购是指位于不同国家的两家企业处于同一个行业,但是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属于上下游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企业通过垂直跨国并购可以达到控制供应链从而降低成本的目的。
混合跨国并购是指位于不同国家的两家企业主营业务没有关联的并购,企业通过这种跨国并购能够实现多元化的发展目标。
二、我国运动服装类企业跨国并购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群众对于体育运动的意识不断增强,我国诞生了一批优秀的运动服装类企业,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安踏、李宁以及特步等。
2020年,体育运动产业占我国GDP 的比重约为1%。
艾媒咨询预计,2025年体育运动产业占我国GDP 的比重将会达到2%。
虽然运动服装行业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我国的运动服装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阿迪达斯和耐克仍然在我国运动服装行业市场占有率最高,安踏作为国产体育运动用品的巨头,市场占有率只位居第三位。
因此可见,我国的动服装类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迈向国际市场。
根据艾媒咨询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的运动服装市场收入预计会达到2077.9亿美元。
目前,欧美的运动服装市场接近饱和,但是亚非拉国家由于经济还在快速发展中,因此未来对于运动服装的需求会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一些运动服装类企业为了能够打入国际市场,就选择了跨国并购其他国家的运动服装企业。
近年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服装企业跨国并购案有,2009年安踏跨国并购斐乐中国商标权及运营业务,2013年361度并购了北欧户外品牌OneWay,2019年以安踏为首的财团并购了亚玛芬94.98%的股份,同年特步并购了衣恋集团全部发行股份,2021年李宁联合莱恩资本并购了其乐51%的股权。
国内品牌代理国外品牌的利与弊

国内代理国外品牌要思考其利弊国外品牌进入国内市场执行本土化时,寻求代理可以缩短新市场的培育周期,本土企业也可以节省自创品牌的成本,同时还能获得溢价、技术及渠道等方面的收益。
然而,与此相伴随的担忧是,这会不会造成“帮别人养大孩子”的尴尬?节约:时间成本品牌成本对于目前国外大量品牌为泉州企业所代理的现象,业内资深人士叶双全认为,每一个品牌进入一个新的区域市场都会面临如何本土化的难题,即使是宝洁、可口可乐等国际大品牌,在中国也是历经十几年的投入与成长才有今天的市场成就。
对于后来进入的国外品牌,最便捷的模式自然是与当地有经营经验及市场渠道的企业合作,以求节省新市场的培育成本。
据分析,泉州集中了国内大部分运动品牌,不仅拥有品牌的集群、庞大的制造基础、云集的各路营销人才,还洋溢着敢拼敢闯的创业激情,自然成为国际品牌青睐的地方。
“HI-TEC”公司全球CEO马丁(MARTIN)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迅速,是全球消费市场的一个新增长市场。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其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及体育热情的提升,将让这个市场更为广阔。
要使品牌迅速进入中国,以更快的时间融入中国市场,在当地找代理是最便捷的方式。
来自“LeeCooper”英国公司的负责人称,与亿桦公司前5年的合作并没有在市场销售方面提出具体数字的要求,对于他们来说,看中的是其品牌未来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
选择与亿桦合作,可以当做在中国市场培育期的开始。
对此,中国营销学会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洪杰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是国外品牌梦想的“大蛋糕”,国外品牌欲进入中国市场,首先面临本土化的问题,找熟悉中国市场的国内企业合作是首选。
与此同时,对于本土企业而言,代理国外品牌可以省下自创品牌所必需的一些运营成本。
收益:溢价技术渠道选择与国内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国内市场,国外品牌有出于化解不熟悉本土市场难题的考虑,而国内企业选择与之合作,除了可以减少推广成本获取品牌代理的利润外,从中学习国外品牌在管理经验、技术、渠道等方面的经验,亦是诸多企业热衷于代理的另一目的。
课题研究论文:跨国品牌并购影响因素研究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127236企业研究论文跨国品牌并购影响因素研究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作者简介:丁利剑,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博士生,工程师(上海200241)何佳讯,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241)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购的实践也越来越多。
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企业20xx年度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分别为424、595、579宗,实际交易总额分别达到529亿、569亿、544.4亿美元,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由于产品或服务的同质化、全球化竞争加剧,为获取国际化品牌、快速进入新市场或扩大市场份额等,并购成为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和节省时间的一种重要扩张方式。
在品牌价值突显的时代,并购往往带有品牌扩张的目的,因为企业虽然可以自主创设品牌并不断发展起来,但可能会面临技术、能力或时间等方面的限制。
因此,许多中国企业通过直接并购品牌或者并购拥有品牌的公司获得品牌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但是,品牌并购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并购失败率一直很高,Kitching发现并购失败率为46%〜50% [1 ], Schoenberg也发现并购失败率仍然居高不下,约为44%~45% [2 ]o还比如,收购不同的品牌,其价值存在巨大差异,一端是占公司价值的49% (如P&G收?Gi I lette),而另一端是不到1.51% (如Cisco收购Latitude)[3 ]。
因此,研究跨国品牌并购决策及并购行为最终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司初始禀赋公司本身相关经验、资源、能力等初始禀赋既会影响到品牌并购决策,还会影响到品牌并购最终是否成功,这里重点分析已有经验、营销能力、品牌资源、人力资源和研发能力等初始禀賦因素的影响。
1. 已有经验有关行为研究发现,积累下来的经验可能导致路径依赖[4 ],企业之前的扩张经验会影响其扩张战略的选择[5 ] o首先,并购经验相对丰富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并购获得品牌,这一点从Kuzmina的研究得到证实[6]。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和控制研究——以青岛海尔并购意大利Candy为例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和控制研究———以青岛海尔并购意大利C andy 为例王汝昕1,陈肖雪2(1.西南民族大学,成都610041;2.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我国逐渐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国际贸易趋于常态化。
企业都更倾向于选择通过跨国并购这一途径来促进自身发展,扩大企业规模,开发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来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全球化发展战略。
但我国企业缺乏跨国并购的经验,加强跨国并购风险的分析和控制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通过分析青岛海尔跨国并购意大利C andy 公司涉及的财务风险,以期找到防范跨国并购风险的措施,为提高中国企业的并购成功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岛海尔;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22)07-0083-03收稿日期:2022-02-21作者简介:王汝昕(1999-),女,贵州毕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陈肖雪(2001-),女,贵州遵义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财政学。
一、跨国并购概述(一)企业跨国并购及并购风险的概述1.企业跨国并购的概述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
一个国家的公司通过出资、控股等方式,获得某一外国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这种涉及两个及以上不同国家的公司之间的并购被称为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基本上分三种:第一种横向并购,并购双方来自不同国家但处于同一行业,其目的是减少竞争、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地位。
第二种纵向跨国并购,是指并购方将与其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国外供应商、销售商并购过来,形成纵向一体化,缩短生产经营周期,节约交易成本。
第三种混合跨国并购,是指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的并购,目的是实现全球化和多元化战略,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
2.企业跨国并购风险概述跨国并购数量的增加反映了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跨国并购给企业带来了机会和挑战。
跨国并购中并购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因此,社会文化、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由此也增加了并购的困难因素和风险。
服装业最大收购案,安踏360 亿豪赌Amer底气何来?

特写|FEATURES服装业最大收购案,安踏360亿豪赌Amer底气何来?安踏体育(02020.HK)对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母公司Amer Sports(AMEAS.FH,简称“Amer”)的收购又有了新的进展。
这起总价46亿欧元(约合360亿元)的潜在交易一旦落实,将成为中国服装行业最大的一笔对外并购。
2018年12月7日,安踏公告宣布其领衔的财团将通过新成立的Mascot Bidco Oy公司要约收购Amer Sports。
财团中除了起初就参与到其中的方源资本(FountainVest Partners)外,还出现了腾讯(00700.HK)和lululemon。
其中,安踏的出资比例为57.95%,Anamered Investments 则为20.65%,方源资本出资15.77%,腾讯出资5.63%。
Anamered Investments 为lululemon的创始人 Chip Wilson 的投资平台。
按要约收购的条款计算的Amer Sports全部股本价值,高达约46亿欧元,预计要约收购最迟将于2019年第二季度完成。
在此消息正式发布之前,市场对安踏2018年的业绩表现以及这起收购似乎并不看好。
2018年8月14日,安踏体育公布半年业绩。
相比于近年来每年20%的增速,2018年上半年,安踏体育营收达105.5亿元,同比增长44.1%,创下近10年以来最高的营收增速。
尽管业绩亮眼,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
财报公布后当日安踏股价不涨反跌,大幅跳水10%以上,创下了2018年单日跌幅之最,市值蒸发超过百亿港元,跌破千亿大关。
2018年9月12日,安踏体育宣布收购芬兰上市的户外体育用品公司Amer Sports,按40欧元/股的现金作价,预期以46亿欧元现金收购其全部股份。
但是消息公布之后,安踏股价在9月13日高开低走,全天下跌9.15%之多。
截至10月12日,其股价已跌落到31.9港元/股,市值缩水到855亿港元。
中国企业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大全1.南京新百收购英国老牌百货4月3日,江苏民企三胞集团在伦敦收购英国福来莎百货(House of Fraser)89%的股份,成为这家有165年历史英国最大零售企业之一的连锁百货公司的新主人。
此次收购是民企首次在英国收购零售业品牌,也是中国零售企业在海外最大宗收购。
未来民企利用国外品牌争夺国际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关键词:海外收购2.步步高并购南城百货100%股份5月11日,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收购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收购资金总额高达15.7亿元,为近年国内零售行业最大的并购重组案。
关键词:做实“西南”3.华润万家成功收购Tesco乐购5月29日,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华润万家成功收购外资品牌TESCO乐购,合资双方将组成多元化零售合资公司,TESCO将其中国业务及现金注入合资公司,基于此,华创持有合资公司80%的股份,TESCO持有合资公司20%的股份。
Tesco内地的135家门店统一改为“华润万家”,“乐购”品牌在中国不复存在。
关键词:从此再也无“乐购”4.物美砸14亿收购中国百安居70%股权12月22日,物美集团与英国翠丰集团签署正式协议,物美以1.4亿英镑(约合14亿元)收购中国百安居70%的股权。
收购完成后,翠丰集团仍将持有百安居30%股份。
此次收购事件在零售业内可谓跨度最大,收购完成后,主要外资家居连锁品牌在中国基本“玩完”。
关键词:外资家居纷纷玩完5.永辉第四次增持中百12月18日,永辉超市与中百集团双双发布公告称,永辉超市再度增持中百集团。
第四次增持行动之后,永辉超市持有中百集团的股份比例已达到20%。
未来不排除继续增持中百集团的可能性。
永辉超市继续增持武汉中百的动力,或还来自于其二股东牛奶国际,未来要占领华中市场,联合中百这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算明智之选。
关键词:并购整合上的“一进一出”让永辉长袖善舞6.三线房地产开发商佳源集团收购五星电器12月初,百思买正式宣布将五星电器卖给佳源集团,三线房地产开发商——浙江佳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因收购五星电器一夜成名。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与趋势分析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与趋势分析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制造业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日益频繁,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与趋势。
我们将对全球价值链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明确其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价值。
随后,我们将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寻求技术升级、市场拓展、资源获取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具体案例,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的趋势进行剖析,包括并购目标的选择、并购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并购后的整合策略等。
我们将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n, GVC)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由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价值创造与分配的一种国际生产组织模式。
在全球价值链的框架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日益精细。
中国制造业企业逐渐从简单的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增强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全球价值链的深化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国制造业企业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国际客户和市场需求,进而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实现国际化经营。
同时,全球价值链的深化也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然而,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要求企业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收购国际服装品牌现象透视中国服装企业在国际并购浪潮中日渐崛起,开始向收购国际品牌迈进,这是充满机遇与挑战之路。
中国服装企业对国际名牌从接触到并购走过不同的阶段:从代工、代理,经营权收购,直至最后买断。
在行进过程中,不少企业散落在不同路段。
文章分析了当前品牌并购的态势、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China local clothing enterprises are getting increasingly strong. They have begun to buy international brands. This is a road full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hina local clothing enterprises have been experiencing different stages during their coope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brands, which includes OEM, commercially authorized deputy, buying management right and finally merging. During the whole procedure, enterprises locate different direc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ituation, issues and strategy of current brand merging.随着国际名牌被中国企业收购的信息不断涌现,人们一次次感受到已持续数年的国际品牌收购旋风之猛烈。
中国是当今世界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从出口竞争力系数(即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评价,近几年的中国服装业竞争力系数始终居世界最高水平。
但中国又是服装品牌小国,正如有专家指出的,当前中国服装业表现的特点是:大而不强,实而不名,跟而不领,广而不聚。
其中“实而不名”是最为迫切的问题。
在我国服装产业升级中,品牌国际化是关键性任务之一,也是服装纺织产业“走出去”的重要渠道之一。
雅戈尔收购美国新马、温州商人收购皮尔・卡丹等,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品牌战略选择趋向。
一、国际服装品牌收购的背景品牌国际化并非一蹴而就,国内许多服装企业曾经期望通过对自己产品的广告宣传、产品出口等方式打开国际市场,实现品牌国际化。
但至今我国自主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仍十分有限。
在我国服装总出口额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5 的同时,出口方式仍以贴牌为主,自主品牌仅占10%。
事实上,现在的驰骋国际市场的服装名牌也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通常要经过几十年艰苦经营,方可为国际服装市场所接受。
有专家认为,世界级的名牌服装至少应包括三大要素:创新的设计、精良的做工;定期的新装发布,引领流行时尚;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
而在这三方面,中国服装品牌要走的路都还很长。
一项2006年的调查统计表明,中国服装市场每年有 2 000 多个品牌被淘汰,每天平均淘汰6 个。
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就注定只能在产业结构的底层挣扎求生。
在艰难的摸索中,服装品牌“并购”已逐渐崭露头角,即通过资金的投入,直接将国际市场上已负盛名的服装国际名牌收到囊中,使中国企业较快地取得对服装国际名牌的专有权或经营权,因而大大缩短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时间。
从国际并购环境看,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美、日、欧为主的发达国家企业掀起了全球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
受其影响,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在2000年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发展规模急速扩张,并购势头最为强劲而持续。
在此期间,并购活动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业和公用事业,2007年中国海外并购热潮达到最高点,并购总额达186.69亿美元;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并购事件的发生数量;2010年,中国企业以18 亿美元并购欧洲名牌沃尔沃汽车。
服装企业在并购浪潮中较突出的有,2007年雅戈尔以1.2 亿美元并购美国KELLWOOD公司的香港新马集团,为服装行业的最大并购;2009年,温州商人又以3.7 亿元人民币收购皮尔・卡丹。
其间并不乏规模较小的品牌并购。
在并购浪潮里,中国服装企业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表现在:(1)全球经济已逐步企稳回暖。
各国政府 3 万多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开始见效,预计将在2010产生最大效果;各国央行的指导利率低,市场流动资金充足。
(2)绕过多国贸易保护壁垒的需要。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出口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限制;预计西方国家以后仍会打出“贸易保护主义”这张牌,以碳关税的名义增大贸易壁垒。
(3)通过品牌并购,实现品牌国际化的夙愿,改变“实而不名”的底层命运:①获得欧洲国际品牌的知名度和文化背景;②获得欧洲品牌的研发团队支持;③获得国外的市场渠道和网络。
(4)海外并购成本低廉。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及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众多欧美企业市值萎缩、流动性困难,一些知名品牌的大公司资产持续缩水。
于是那些曾风光无限的欧美时尚品牌纷纷寻找资本雄厚的买家,以缓解财务压力,因此不断降低并购门槛。
而我国企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实力日渐增强,特别是一些内向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人民币坚挺也增强了企业资金实力,走向国际的意愿趋强。
二、品牌并购之路中国服装企业对国际服装名牌从接触到并购走过不同的阶段,多数企业都是从代工(OEM或“贴牌”)做起,“借船出海”,或做品牌代理,其后对品牌投资入股、控股,直至最后买断。
在这条路的行进过程中,不少企业散落在不同路段。
1. 代工与代理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 2 037.5 亿美元,自主品牌只占10%,其他都是代工产品。
但由于缺少品牌产权,使代工方处于国际产业链末端;长期从事代工生产,也会使服装企业满足现状,自主品牌开发的动力不足;过分依赖发包商的产品设计与品种,不能真正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变化,更难以实现品牌自主;随着代工企业数量的增加,企业的利润将越来越少,且因人工成本逐步提高,发包商随时可能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订单。
贴牌(ODM)生产虽然添加了加工方设计环节,但仍不能摆脱上述窘境。
对国际品牌的代理,则只需加盟商拿钱来提货,经营风险较小,由于借用名牌效应,打开销售市场亦较容易。
有关专家认为,现阶段中国企业所拥有的国际品牌经营权更多的是品牌代理权。
但是中国企业对于品牌的市场推广手段、管理方法、营销策略及产品供应体系往往受制于国外总公司,仅仅获得品牌在中国地区的产品销售收益。
而且当前品牌商开始提出渠道扁平化,进行自营或单店加盟,甚至出现一轮又一轮强势品牌企业将代理权回收的现象,挤压了国内代理商群体的生存空间。
据业内人士透露,事实上在2004年之后,中国的代理商就已经很难拿到真正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品牌代理了。
不过,无论是为国际品牌代工还是做品牌代理,中国服装企业尽管处于产业链低端,但却为向高端挺进做了必要铺垫:代工促进加工国工业体系结构完善,使企业掌握国际品牌的加工工艺与质量保障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培养相关管理和技术人才,并能解决就业;为国际品牌做代理,不仅可以借鉴学习大量的品牌运营经验,还可以拥有品牌的销售渠道、熟练的经销队伍和稳定的人脉关系。
2. 品牌经营权收购品牌经营权收购是指对品牌的品类经营权或市场区域经营权(如某一品牌在全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营权)的购买,此种经营权的收购往往与授权经营相结合,在约定时间内负责对品牌进行经营,期满后拥有优先续约权。
采用股权收购的方式也可以实现品牌经营权的收购,即通过持有被收购方公司股份,取得一定的股东权。
股权收购的目标,可分为参股与控股。
参股通常是持有某公司一定数量股份,成为该公司董事之一,但不具有控制权;而当股权收购人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收购人成为第一大股东,则拥有对被收购公司的控制权。
如杉杉集团自2001年9月正式启动“多品牌、国际化”战略以来,到2009年底控股10 个国际品牌,其中8 个已实现盈利。
通过参股与控股,不仅使收购方获得可观的分红权,而且使收购方在品牌经营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从而在影响和决定品牌生产与营销中利益的分配。
经营权收购的结果可分为两类:(1)只并购在中国地区的商标的使用权。
比如2009年9月11日,温州商人的诚隆股份有限公司在法国正式同皮尔・卡丹先生签订《商标转让协议》,以3 700 万欧元的价格正式取得皮尔・卡丹大中国区皮具、针织服装、皮鞋等部分商标的使用权;(2)获得国外地区的销售权利。
比如2009年9月,香港雅格狮丹大中华区总代理的贸易公司YGM以 1 370 万英镑(约1.74 亿港元)收购英国高级服装品牌雅格狮丹的亚洲地区独家及绝对的控制权。
由于收购的只是经营权,因此收购方经营的结果,就像“抱养别人家的孩子,付出再多也买不来血缘关系”,品牌经营权一旦收回或转让,果实(品牌增值)自然会被他人摘取。
3. 品牌并购本文所称品牌并购,是由收购方对品牌专有权的收购,即通过资本交易实现品牌拥有人的变更。
在品牌并购中,存在两种不同情形:(1)仅收购品牌的商标权。
品牌与商标权不同,品牌是市场概念,商标是法律概念。
在市场经济中,能称得上品牌的实际上也是在某个行业中具有一定美誉度和知名度的商标。
品牌最起码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商标;②产品设计与质量;③销售渠道与手段;④有效的营销宣传;⑤良好的服务等。
(2)不仅收购品牌商标权,而且收购其设计室和生产企业,如雅戈尔连同新马的设计技术和生产权利一同并购。
权威人士认为,雅戈尔在此次并购中以 1.2 亿美元净资产价格购入,获得新马集团分布在斯里兰卡、菲律宾和中国广东、吉林、深圳等地的14 家生产基地,包括POLO、Calvin Klein在内的20 多个品牌的ODM加工业务,拥有Nautica、Perry Ellis 等5 个授权许可品牌以及一个具有数十年国际品牌管理和设计经验的优秀团队,一个通达美国数百家百货公司销售网点在内的销售渠道,一个保证货品顺畅流入百货公司的强大物流系统。
并购的结果,使收购人获得对该品牌的完全控制,使收购人一跃成为其价值链高端的主人。
可以说,不论行为人在代工、代理或收购经营权时是否考虑日后要收购品牌,但从客观上,无疑为日后收购国际品牌自己经营准备了资金和经验。
三、品牌并购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在国际服装品牌收购中,中国企业面对许多问题和困难,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策方法。
1. 资金是品牌收购的物质条件现在企业资金募集主要有几个途径:(1)通过证券市场的资金募集获得可供企业进行拓展与营运的备用现金流;(2)利用其他金融渠道的融资实现自有现金流的充裕,如向银行借贷,雅戈尔用于收购Smart及新马服饰的70% 资金来自银行贷款;(3)组团收购,如温州 4 位商人收购皮尔・卡丹;(4)分阶段收购,如奥康集团选择了一个类似于分期付款的海外并购模式,即首先收购在欧洲极富盛名的高端男鞋品牌万利威德的全球经营权及生产权,然后再择机完成对万利威德品牌的最终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