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版三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合集下载

2017新版ISO9001三标体系程序文件QES

2017新版ISO9001三标体系程序文件QES

2017新版ISO9001三标体系程序文件QESQES程序文件文件号:********-QES-QP-2017标题:0.0 目录版本号/修订次:2017版/0共1 页第1 页实施日期:2017年01月01日序号文件编号文件名称01 文件控制程序02 记录控制程序03 ********- QES 环境因素识别与重要程度控制程序04 ********- QES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05 适用法律与其它要求控制程序06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07 ********-QES-QP-5.6-2017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08 ********-QES-QP-6.2-2017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09 ********-QES-QP-6.3-2017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0 ********-QES-QP-7.1-2017 产品实现的策划控制程序11 ********-QES-QP-7.2-2017 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12 ********-QES-QP-7.4-2017 采购控制程序13 ********-QES-QP-7.5-2017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14 ********-QES-QP-7.6-2017 监视和测量资源的控制程序15 环境/安全控制程序16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17 顾客满意度和服务控制程序18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9 生产和配送服务的监视与测量控制程20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控制程21 ********-QES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22 ********-QES-QP-8.3-2017 不合格控制程序23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24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25 组织变更管理控制程序26 知识管理控制程序27 ******** 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控制程序28 ********-QES-QP-8.5-2017 改进控制程序29 ********-QES-QP-8.6-2017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作控制程序30 ********-QES-QP-8.7-2017 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QES程序文件文件号:********-QES-QP-4.2.3-2017标题:文件控制程序版本号/修订次:2017版/0共5 页第1 页实施日期:2017年01月01日1 目的对三标一体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控制,确保文件使用的适宜和有效,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新版三体系管理评审全套资料201728485

新版三体系管理评审全套资料201728485

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管理评审资料2017年7月编制:办公室目录1、管理评审计划2、管理评审输入资料3、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含签到表)4、管理评审输出(报告)5、管理评审改进计划管理评审计划编号:CR-JL-9.3-01 2017-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转版运行情况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宣贯、运行情况1、公司管理体系策划情况:公司针对本次贯标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方案策划、标准知识的宣贯、手册及程序文件的制定等,公司体系宣贯工作比较顺利,公司体系转版运行基本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整体的策划,总经理配置了人力资源,建立了贯标领导小组,并对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授权;按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标准对全体员工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从整体上强化了员工的质量意识,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打下了基础。

组织编写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支持性文件,并根据企业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编制了记录,经过反复修改、讨论,编写后的文件除组织会审讨论外,还组织了多次学习,培训和交流。

于2017年2月发布了A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并正式实施。

4、学习标准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文件化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贯标工作中的重要一步。

各部门认真学习《管理手册》,在体系转版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与本部门归口的《程序文件》,自体系运行以来,目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转版运行情况良好。

5、建立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贯标工作要求我们将所做的工作留下记录,为此我们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全运行中逐步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工作a. 整理规范现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b.按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标准要求补充完善公司现有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c. 通过培训,规范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的填写要求。

新版三体系管理评审全套资料2017

新版三体系管理评审全套资料2017

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管理评审资料2017年7月编制:办公室目录1、管理评审计划2、管理评审输入资料3、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含签到表)4、管理评审输出(报告)5、管理评审改进计划管理评审计划编号:CR-JL-9.3-01 2017-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转版运行情况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宣贯、运行情况1、公司管理体系策划情况:公司针对本次贯标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方案策划、标准知识的宣贯、手册及程序文件的制定等,公司体系宣贯工作比较顺利,公司体系转版运行基本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整体的策划,总经理配置了人力资源,建立了贯标领导小组,并对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授权;按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标准对全体员工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从整体上强化了员工的质量意识,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打下了基础。

组织编写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支持性文件,并根据企业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编制了记录,经过反复修改、讨论,编写后的文件除组织会审讨论外,还组织了多次学习,培训和交流。

于2017年2月发布了A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并正式实施。

4、学习标准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文件化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贯标工作中的重要一步。

各部门认真学习《管理手册》,在体系转版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与本部门归口的《程序文件》,自体系运行以来,目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转版运行情况良好。

5、建立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贯标工作要求我们将所做的工作留下记录,为此我们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全运行中逐步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工作a. 整理规范现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b.按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标准要求补充完善公司现有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c. 通过培训,规范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记录的填写要求。

ISO9001:2017程序文件

ISO9001:2017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目录1 QMS/CX.01文件控制程序 1-2 P3-P42 QMS/CX.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1-1 P53 QMS/CX.03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1-2 P6-P74 QMS/CX.04管理评审程序 1-2 P8-P95 QMS/CX.05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1-2 P10-P116 QMS/CX.06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3 P12-P147 QMS/CX.07产品和服务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1-2 P15-P168 QMS/CX.08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1-3 P17-P199 QMS/CX.09供方控制程序 1-3 P20-P2210 QMS/CX.10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1-3 P23-P2511 QMS/CX.11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1-1 P2612 QMS/CX.12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1-1 P2713 QMS/CX.13内部审核程序 1-2 P28-P2914 QMS/CX.14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 1-2 P30-P3115 QMS/CX.15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品控制程序 1-3 P32-P3416 QMS/CX.16数据分析与评价控制程序 1-1 P3517 QMS/CX.17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2 P36-P3718 QMS /C X.18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2 P38-P39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对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文件为有效版本。

2范围: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控制。

3职责:3.1管理手册、程序文件、HACCP 计划、前提方案由总经理批准。

3.2管理手册、程序文件、HACCP 计划、前提方案由管理层代表审核。

3.3操作性前提方案、作业指导书由部门主管审核,管理层代表批准;3.4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编制、使用和保管,办公室负责组织对现有体系文件的管理。

4程序:4.1文件分类及保管(含各种媒体)4.1.1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HACCP 计划、前提方案文件,由办公室备案保存原稿正本,复印件发至各部门使用并保存。

新版三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新版三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新版三体系程序文件汇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期望。

其中,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三体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贯彻三体系的要求,我们对原有的程序文件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形成了新版三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一、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它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的声誉。

新版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在产品设计阶段,我们明确了设计输入、输出的要求,以及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流程。

通过严格的设计控制,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原材料采购环节,制定了详细的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标准,以及采购合同的管理规范。

只有经过严格评估的供应商才能为我们提供原材料,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

生产过程中,设定了关键控制点和检验标准,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有明确的规定。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产品检验环节,建立了严格的抽样标准和检验方法,确保不合格产品不会流入市场。

同时,对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售后服务方面,建立了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和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二、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新版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旨在减少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件首先明确了企业的环境方针和目标,以及各部门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方面,我们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排查,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针对这些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

三体系程序文件

三体系程序文件

1.目的对于公司的活动,产品及服务发生不符合EHS管理系统时,藉稽核发现缺失后提出矫正与预防措施,以预防问题再发生。

2.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因产品,活动及服务而引起的不当EHS冲击行为均属此份作业程序管制。

3. 参考文件及名词定义3.1文件管制程序3.2质量记录管制程序3.3废水处理作业程序3.3 废弃物管理程序3.5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4.0 职责及权限4.1 维护单位:安全单位4.2 改善对策提出:发生单位及责任单位4.3 改善追踪及确认:安全单位5.0、作业内容5.1 EHS异常不符合事项5.1.1 被安全单位开立罚单时。

5.1.2 法令自行查核或监督不符法令时。

5.1.3 目标、标的进度落后达「EHS目标与标的管理程序」要求时。

5.1.4 违反「EHS沟通管理程序」而造成抱怨、抗议事件时。

5.1.5 重大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因素需监控之日常管理项目者达到每月3次指定状况时或违反「EHS监督管制程序」规定者。

5.1.6 紧急状况依「紧急应变管理程序」实施。

5.1.7 内稽缺点依「内部质量/EHS管理系统稽核程序」实施。

5.1.8 外部稽核缺失(如客户、验证单位外部稽核缺失)5.1.9 管理代表指定之状况5.1.10矫正行动要求单5.2 开CAR时机5.2.1 由安全单位至各部门检查或其它单位发现,有所列之不符和事项时,则依「矫正行动要求单」执行。

5.3 矫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权责单位应于矫正行动要求提出后七个工作天内提出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应包括矫正措施,及水平展开之预防措施,执行矫正措施与预防措施前应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且经主管审核。

5.4结果确认及结案安全单位根据改善对策进度,进行矫正行动执行后之复查,以确认改善状况,并应符合矫正与预防措施要求之内涵。

安全单位判定是否结案,若无法结案,则应再次跟催,若仍无法结案,于环境管理审查会议中,列案说明及检讨后续跟催行动,追踪直至结案为止。

5.5 记录保存稽核报告及相关稽核记录至少应保存三年,其它管制请参考”质量记录管制程序”。

三体系程序文件

三体系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三体系工作程序编汇 XXXXX年XX月程序文件序号编号名称归口部门 1 电力工程勘测设计工作程序 2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3 管理评审程序 4 信息交流与协商控制程序 5 文件控制程序 6 内部审核程序 7 合同评审管理程序 8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9 顾客满意度评价程序 10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11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1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3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4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15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16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 17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18 事故调查与处理管理程序 19 20 21 22 23 24 25程序文件一、电力工程勘测设计工作程序 1.1 目的规定了电力工程设计勘测工作的职责、内容与要求以及电力工程设计工作程序。

适用于电力工程设计院。

1.2 范围 1、承接电力系统内电力工程咨询业务和工程的勘测设计业务。

2、承接系统外单位委托的工程的勘测设计及技术咨询。

3、承接系统的电力规划咨询业务。

程序文件 1.3 工作程序 1.3.1 电力工作勘测设计工作流程图开始承接委托及签定合同前期工作上级审批初步设计上级审批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设计回访结束程序文件 1.3.2 前期工作 1、前期工作包括站址踏勘调查,站址勘测和编可行性研究报告。

2、站址踏勘调查是指收集站址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交通运输以及进出线走廊的资料。

3、站址勘测是指对站址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形地貌以及站区范围进行勘测从而得到定性和定量的资料和结论。

4、可行性报告的内容包括:建设依据和目的、建设规模、建设的条件、环保要求以及电力负荷平衡、接入电力系统方案和投资估算等。

1.3.3 初步设计 1、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

2、在研究、分析有关工程资料的基础上,拟定设计原则。

3、确定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原则制订设计方案,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得出推荐意见。

新版三体系程序文件

新版三体系程序文件

XXXXX科技服务有限公司QES/LX-CX-2017程序文件运行控制程序 (30)相关方管理控制程序 (32)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34)绩效监测和测量程序 (40)事件、不符合控制程序 (43)飞防和服务提供的管理程序 (47)顾客满意率评价程序 (5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5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57)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程序 (59)文件管理程序QES/LX-CX-01-2017 1目的有效控制XXXXQES管理体系有关文件、资料,确保所使用文件的正确性、有效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QES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资料控制。

3 术语和定义4 职责4.14.24.34.45 工作程序5.1 文件分类、编号QES管理体系文件、资料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等。

管理手册:QES/LX-SC-2017 程序文件:QES/LX-CX-2017管理文件汇编代表字母为GL-00 技术文件汇编代表字母为JS-005.2 文件的编写、审核、发布、发放5.2.1 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由办公室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后上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

公司程序文件由办公室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批准。

作业文件包括管理类文件、技术类文件、工作程序类文件和岗位工作类文件。

记录由所属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

5.2.2 原版文件(含批准依据)应交办公室统一保管,各部门使用的均为“副本”。

5.2.3 应确保文件使用的各场所都能得到相关文件的适用版本,文件的发放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5.3 文件的受控状况5.3.15.3.25.3.35.45.4.15.4.2查。

5.4.3 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更改作废的原文件(包括作废页)必须由办公室收回,以确保有效文件的唯一性,其他作废文件由相关部门负责收回。

5.5 文件的发放与接收5.5.1文件的使用者应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经相应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方可领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程序文件汇编(第1版)编制:审核:批准:2017-10-01 发布2017-10-01实施*******有限公司目录文件控制程序 (1)记录控制程序 (6)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8)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6)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21)相关方管理控制程序 (24)运行控制程序 (27)污染物管理控制程序 (30)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3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38)合规性义务和评价控制程序 (4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43)绩效测量与监视控制程序 (47)不符合与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0)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53)事件调查控制程序 (58)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62)知识管理控制程序 (65)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68)组织的环境、相关方分析及风险控制程序 (71)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部门使用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职责3.1 办公室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归口管理;3.2 技术部负责技术文件的管理和控制;3.3 研发部负责设计研发和技术协议等文件的控制管理;3.4各部门负责归口外来文件的控制管理。

4.工作程序4.1 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A层文件《管理手册》;B层文件《程序文件》;C层文件有: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国家/行业标准等。

4.2 文件的审批流程4.2.1 A层文件:《管理手册》由综治办编写、常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

4.2.2 B层文件:《程序文件》由编写小组负责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2.3 C层文件:由管理部门编写,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副总批准。

4.2.4公司行政文件4.2.4.1人事任命文件高层管理人员任命由总经理提名,董事会审核,董事长批准后发布;部门中层正职管理人员任命由总经理提名、董事长批准后发布;部门中层副职、班组长任命,由分管副总提名、总经理批准发布。

4.2.4.2其他文件其他文件由主管部门起草,经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总、总经理审批后发布。

4.3 文件的控制管理4.3.1 文件编写格式统一按照《体系文件编写导则》要求进行编写。

4.3.2 技术部负责工艺规程、产品标准等文件发放和回收控制管理。

4.3.3 研发部负责新产品研发文件、SDS和使用说明书、技术协议等文件的发放控制管理。

4.3.4 办公室负责体系书面文件的复印、发放和回收等的控制管理(技术文件除外)。

4.3.5 综治办负责OA系统电子版文件授权的控制管理,负责各部门书面文件发放及变更的登记。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和控制。

4.3.6 文件应保密,不准私自外泄及复印,严格执行保密制度;需借阅时申请批准,并建立文件借阅记录。

4.4 文件的管理4.4.1 建立“文件发放和回收记录”各部门应建立本部门的“文件发放和接收记录”,并对其变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和有效版本,保证各使用场所文件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4.4.2 文件的借阅借阅文件应填写“文件/记录借阅记录”,经文件保管部门的负责人批准后,即可借阅,涉密文件要经分管副总或总经理批准。

4.4.3 文件的增发需要增加书面文件的,由需求部门提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统一由办公室、技术部和研发部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控制发放。

4.4.4 文件的补领使用中的文件因破损无法使用或丢失时,应到文件发放部门办理更换或补发手续,经原批准人批准后发放;更换的文件分发号不变。

当公司内部机构调整或人员变更时,应做好文件交接工作。

4.4.5 文件的作废、销毁和留用4.4.5.1 文件更新或换版时,由文件发放部门依据文件发放记录及时收回旧版本,发放新版本,填写回收记录,并加盖“作废”标识。

4.4.5.2 作废的和超过保管期的文件,由办公室填写文件销毁清单,经分管副总批准后方可处理,销毁时应有二人在场,并在销毁单上签名。

4.4.5.3 作废文件由编写部门规定保存期限,对需保留以备查用的作废文件,加盖“保留作废”章,分别存放,并予记录。

4.4.6 文件的保管、归档、状态识别4.4.6.1 文件保管、归档应编目整齐,保存完好,各部门在撤销、合并时,应及时回收作废文件。

4.4.6.2 文件管理部门应根据文件发放情况,及时更新有效文件清单(一般每年一次)。

4.4.7 外来文件的控制4.4.7.1 对直接引用的外来文件,由归口部门负责审查其适用性,按受控文件发放使用;并由归口部门于每年定期对其有效性进行技术查新,确保有效。

4.4.7.2 对各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由归口部门通过相关媒体、网络等查询更新,确保其适用性。

4.5 文件的更改4.5.1 文件需要更改时,由原编写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文件更改单》,经原批准人批准后,并经综治办备案,由办公室、技术部或研发部收回文件统一更改,填写更改记录,并按更改单的要求在更改位置标识更改次数(a、b、c…)和更改记录处数(1、2、3…)。

4.5.2 文件的更改方式采用划改或换页4.5.2.1 划改:部分更改采用“划改”的方法,在原有文件相应条款处进行修改。

即在原有文字上划两道横线,并在原有文字的适当位置写出更改后的内容。

4.5.2.2 换页:为保持文件的严肃性和便于阅读,文件累计更改面积不得大于该页有效面积的1/4或划改次数不得超过4次,否则必须作换页处理。

4.5.3 因公司产品、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等发生改变时,由原编写部门对原文件进行评审,以确定文件是否需要更新,对更新的文件更改,应再次评审。

5.相关文件和记录5.1 《体系文件编写导则》5.2 文件/记录更改申请单5.3 文件/记录销毁清单记录控制程序1.目的为了加强体系运行记录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的控制,保证记录满足可追溯性要求,为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范围内记录的控制管理。

3.职责3.1办公室负责体系运行记录控制的归口管理;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运行记录的控制管理。

4.工作程序4.1 记录的控制范围与分类4.1.1 记录包括:管理体系文件规定提供的记录及其他记录(包括电子存储介质),也包括来自相关方的记录。

4.1.2 记录的分类包括:各种管理记录、操作记录、监视测量记录及电子记录等。

4.2 记录的填写4.2.1 按记录设置内容逐项填写,不得空项。

某些项目不需要填写时,必须用“/”明示。

4.2.2 填写记录时,一律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填写时字迹要清晰、整齐、能准确识别,填写人员签名时必须签全名。

4.2.3 记录的内容应完整、齐全,提供的数据、资料应准确、语言要简练。

4.2.4 各种管理记录、操作记录、监视和测量记录等要及时填写,不得后补、伪造。

4.2.5 记录填写完,原则上不允许任何部门或个人涂改,以确保其原始性、可追溯性,并为制定纠正措施提供依据。

如系笔误或经证实原有记录不准确,可在原始记录上采用“划改”形式进行更改,但应保留原有记录的可识别性。

凡涂、贴、刮方式改动的记录一律作废。

4.3 记录的管理4.3.1 记录的编号根据《体系文件编写导则》规定进行编号。

4.3.2 记录的编制、修改填写“记录表格编制/修改申请表”,附空白记录表格,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4.3.3 记录的使用各部门应建立本部门“文件/记录清单”,并保存空白表格,当需要使用新版本记录时应规定使用时间。

4.4 记录的贮存、保管、处置4.4.1 使用记录原则上由使用部门自行保管,并分类明确,贮存在适宜环境中,防止变质、损坏、丢失。

4.4.2 当人员发生变更时,做好交接工作。

4.4.3 各部门应收集整理有关记录,建立记录台帐,要求保存期限在3年以上的,应按年度移交办公室保存;办公室对移交的记录,在移交清单上签收,分类存放,建立管理台帐。

4.4.4 各类记录根据法规、合同、产品特点和工作需要确定保存期限,一般3-15年。

具体保存期限由记录形成部门规定并明示在文件清单上。

4.4.5 对超过保存期限且无查考价值的记录可销毁。

对需处理的记录,由部门负责人填写记录销毁清单,经分管副总批准后方可处理。

销毁时,必须二人在场,并在清单上签名,清单应保存3年。

4.5 记录的借阅4.5.1 借阅记录必须经记录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借阅。

若与借阅的记录内容无直接关系的人员,无权借阅。

借阅人员须填写借阅记录。

4.5.2 借阅人员应爱护记录,不准在记录上私自涂改或撕毁,保持记录的完整和清洁,由各部门记录管理人负责对借阅归还的记录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拆页、更改等情况发生,出现以上问题时,要追究借阅者的责任。

4.5.3 外部人员借阅记录时,需经记录保存部门批准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

5.相关文件和记录5.1 《文件控制程序》5.2 《体系文件编写导则》5.3 文件/记录清单5.4 文件/记录销毁清单5.5 文件/记录借阅记录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为识别、评价和更新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以及可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其环境影响的程度,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制定环境目标、指标提供依据。

2.范围适用于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更新与管理。

3.职责3.1 环境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汇总各部门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更新;3.3 分管副总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核、批准。

4.术语和定义4.1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或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一种或多种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4.2 生命周期: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

(注: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5.工作程序5.1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时机5.1.1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

5.1.2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等发生变化、更新和新增时。

5.1.3 工艺、设备、材料和人员等发生变化时。

5.1.4 新增作业活动、过程和服务时。

5.2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步骤5.2.1 识别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时应考虑以下方面:a)考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各阶段。

b)生产活动、服务等产生的废(污)水、废气、噪声、固废和资源能源利用。

c)供应商、施工方、运输公司等相关方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d)正常、异常运行条件及可合理预见情况或紧急状况(如火灾、爆炸、废水、废气或噪音的异常排放、人员伤害事故等)所伴随的环境影响。

e)以往遗留的环境因素问题、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以及设计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