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7套)
(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习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给加点字注音轲.()邹.人()淫.()公孙衍.()丈夫之冠.()衣冠.()4、在相对应的空隙处解释加点词,翻译划线句。
而天下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10.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1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富贵不能淫》语言积累与运用(2)通假字往之女.家“女”通“汝”,你的意思。
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
由于其用字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理解困难。
掌握通假字可从以下两点着手:①利用语音语义掌握通假字:语音是通假字和本字联系的纽带,通假字按本字的音读,按本字的意义理解,利于掌握。
②注意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利用字形掌握通假字:A.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例:徐公来,孰视之,自叹为不如。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2.请比照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那么,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济天下〞。
〔4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3.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妾妇之道(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3、(1) ①方法②这,这样的人③居住④违背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4.A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5.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翻译以下句子。
(4分)(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7. 孟子否认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 7、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那么,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分)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2020年整理

八上文言文对比阅读《富贵不能淫》共12篇 2020年整理1.【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
②艺:种植。
③曩:从前。
④发:打开。
⑤橐:布袋的一种。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B.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C.御史诣学宫诣:到D.属吏咸伏谒咸:都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倒悬之/父命之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答案:1. A (诚:真正、确实) 2. A (A.相同,均为代词; B.不同,其:自己/其:他; C.不同,以:用/以:把; D.不同,为:是/为:给。
初中 语文 八年级 上学期 文言文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语文《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蹴cù):踩踏。
(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乡):同“向”,先前、从前。
(本心):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
C.富贵不能淫.。
淫:使……迷惑。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太。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甲)文借景春之口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同时这个反问句式也流露出景春对张仪、公孙衍的崇拜。
B.(乙)文中“乞人不屑”的事例生动地表现了在“生”和“义”不可同时得到时,乞人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
《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精选4篇)

《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精选4篇)《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篇1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小编整理了《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目: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戒: (2)女: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2)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2分)文中第一段“诚”字写出了景春对公孙衍、张仪什么态度和情感?《富贵不能淫》参考答案:8.(1)将近 (2)苦于9.(1)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
(2)寒暑交换季节,才往返一次。
10.不相同。
“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
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富贵不能淫》阅读答案篇2一、学前导引【预习目标指引】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驳论文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拓展资料】二、作者作品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富贵不能淫》《明史·海瑞传》比较阅读答案(201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

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1.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2.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
②艺:种植。
③曩:从前。
④发:打开。
⑤橐:布袋的一种。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B.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C.御史诣学宫诣:到D.属吏咸伏谒咸:都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
A.倒悬之/父命之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12.结合两文内容,简述岳飞称得上“大丈夫”的理由。
13.下列选项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类似驳论文,开篇摆出张仪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相近。
译文: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河北,(他)派遣人去求访(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喂药一定要亲自来。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装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主上天未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难道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推却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开始的时候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C.甲文中的“丈夫之冠”为对比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举例论证。
D.甲文用排比增强孟子话语的说服力,乙文则用反问表现岳飞话语的咄咄逼人之势。
[甲]《富贵不能淫》
(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富贵不能淫》习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给加点字注音轲.()邹.人()淫.()公孙衍.()丈夫之冠.()衣冠.()4、在相对应的空隙处解释加点词,翻译划线句。
而天下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10.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1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富贵不能淫》语言积累与运用(2)通假字往之女.家“女”通“汝”,你的意思。
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
由于其用字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理解困难。
掌握通假字可从以下两点着手:①利用语音语义掌握通假字:语音是通假字和本字联系的纽带,通假字按本字的音读,按本字的意义理解,利于掌握。
②注意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利用字形掌握通假字:A.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从容就义》)7.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见闻者无不流涕A. 命B. 涕奉命于危难之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得志,与民由之天祥将出狱C. 志 D.狱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小大之狱8. 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B.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C.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D.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9. 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通过比喻、道理两种方法来论证,严谨,科学,雄辩有力。
B. 【乙】文中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视死如归,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C. 【甲】文中“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句式,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文章体现了儒家的人生追求、人格精神、道德观念。
D. 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只要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甲】【乙】两文都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点。
10. 对【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些人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B.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C.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翻译:富贵不能使他贪淫,贫贱不能使他的理想转移。
)11. 请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答案:(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7. B (B .都解释为“眼泪” A. “训导”“任命” C .“志愿”“做标记” D.“监狱”“案件”)8.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1处1分)9. A(有对比论证)10. D(富贵不能使他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他志向改变。
)11.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文天祥)面向南方拜别(故土),然后受刑而死。
(意思对即可,重点字“孰”“拜”)(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45.下列句子中划线句子停顿正确一项的是( )A.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B.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C.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D.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146.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B.贫贱不能移.(移动)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147.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48.翻译下列句子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149.(甲)文中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45.A146.B147.D148.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149.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2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女子之嫁也B.俄有使使止之C.呼尔而与之D.戒之曰2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有使使止之不久B.必敬必戒.谨慎C.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果然D.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24.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B.甲文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侧面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高尚气节。
25.请分别将(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22.A23.C24.B25.(1)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改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2)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
世代从医,颇有名气。
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③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66.对(甲)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B.父命.之(教导,训诲) C.以顺为正.者(正确)D.一怒而诸侯惧.(害怕)67.对(乙)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遂.往求疗(于是)B.而颖悟绝人..(超过常人)C.书.不数字(书籍)D.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表约数)6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戒.之曰必敬必戒.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C.居天下之.广居妾妇之.道也 D.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69.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B.军士吏被甲C.曾益其所不能D.是日剧饮而归7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之.同游清泉寺已而之.细柳军B.已而之细柳军.军.霸上C.下.临兰溪日光下.澈D.以.军礼见以.备胡7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B.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C.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D.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7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73.根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有人认为苏轼亦是“大丈夫”,你是否赞同,请结合乙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6.C67.C68.C69.D70.C71.D72.(1)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2)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73.示例一:我赞同,因为苏轼在贬官中能乐观豁达,不失做人正直本份的原则,体现了大丈夫“贫贱不能移”,所以他是大丈夫。
示例二:我不赞同,因为苏轼的豁达也是从自己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讲究“仁”,即爱民众,本文中,苏轼主要还是关注自己个人的得失。
(五)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