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宋卫平理想小镇
绿城宋卫平理想小镇

绿城的“理想小镇”绿城集团创始人宋卫平的“理想小镇”纷纷扬扬传播已久。
如今,这位商界大佬的“理想小镇”,终于把地产开发与农业整合到一起,有了第一个实体农庄.从广袤的春风长乐、春风江南,再到古风淳朴的越剧小镇,他曾以一种事先张扬的宏大叙事,唤起无数中国人的乡愁。
如今,在阳光下已具体而微.然而,与陈剑平院士的一席下午茶后,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片庭院园田。
它不仅是140m2的青瓦白墙,也不仅是都市人的心灵原乡。
它更是中国未来30年,从经济、社会、生态到科技的“源代码”,甚至会代表中国,向全球输出价值观……一、架空层上的合院“请不要再叫宋卫平开发商。
”陈剑平对我说。
陈剑平,著名植物病理学家,现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蓝城“农镇之父"。
当年,宋卫平正是听了他的一番话后,创办了蓝城农业。
就在一个月前,蓝城的第一个实体“农庄”,刚刚在嵊州的农业基地呈现。
不久之后,从杭州的春风长乐,到上海旁的春风江南,它或将成片出现。
“我们的计划是,做100个农镇,辐射带动1万个小镇,改变2-3亿人的生活。
”陈剑平的表情有些兴奋。
这青瓦白墙的农庄,正是宋卫平农业小镇的最小单元,也是小镇的“细胞”。
从杭州出发,沿杭甬高速转上三高速,大约两个多小时,就来到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
这个剡溪边的村庄,曾是百年越剧的发源地。
宋卫平的第一个“农庄”实体,静静地躺在山谷间,在冬日的阳光下亮白耀眼.农庄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是一栋落地约500亩的中式庭院。
户外便是前庭、后院、菜园、再到大片农田和果林的“庭院园田"四级体系.主体建筑一层架空,二楼是一个合院格局,青瓦白墙木桩,环绕着凉廊、露台和灰空间。
架空层高3.9米,做成了一个高科技农艺空间:有A字抱架水培、垂直多层水培、基质培、立柱栽培。
(为什么一楼要架空?因为受政策限制时,这样造房子不占用耕地面积。
)一楼仍用于农业生产,一个32m2的垂直多层水培,种菜面积就有160m2,产量是传统的3—5倍,还可以半自动或全自动管理。
捍卫者宋卫平的十年风雨路

捍卫者宋卫平的十年风雨路捍卫者宋卫平的十年风雨路宣传者宋卫平的十年风雨路宋卫平,浙江浙江绿城房地产控股公司董事长,浙江绍兴嵊县人。
1982年,宋卫平从杭州大学历史系毕业。
1982年至1987年在杭州舟山党校做老师,给党政干部上才历史课。
1987年,因为一些言论与当时周围环境环境有所抵触被迫“下岗”离开该党校,到珠海一家电脑公司工作,主要负责编制内部刊物,从文员一直干到一把手。
2021年,宋卫平从珠海回杭州,当时身无分文。
借了15万元,开始投资房地产,后来又向邻居借了300万元来投标项目和想买地。
2021年一年,宋卫平无锡在杭州开发了迎春花园、金桂花园、银桂花园、丹桂公寓、月桂花园等项目,申鑫初步奠定了绿城在浙江的品牌房产地位。
2021年1月15日才宋卫平着手组建了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
当选2021中国地产十大风云人物;中国400富人榜第93名;2021胡润百富榜第61名;2021胡润百富榜第65名。
2021年12月,一场“足坛扫黑”行动,让名不见经传的宋卫平和他绿城地产一举成名。
2021年11月,一则“被破产”流言,让宋卫平和绿城走到危城之缘。
十年前后,一样的宋卫平,不一样的境遇。
前者涉足球坛,后者深陷楼市,均为多事之秋;前者与黑幕斗争,后者为企业守城,都是捍卫者的姿态。
宋卫平的十年路,起伏有间,凹凸并存。
与十年前的反黑斗士相比,眼下的宋卫平颇有几分如今落寞的悲壮。
绿城变围城2021年11月1日深夜,向来不缺少热闹的微博又起波澜,一则关于“绿城已申请破产”的消息迅速传开,随即引来网络热议。
几个小时之后,人们看到了绿城集团董事长的回应。
凌晨4点多钟,宋卫平挑灯看剑,挥洒千字,写出一篇题为《从绿城被破产说起》的文章,在绿城集团官方网站公开刊登发表。
“深夜发文,意在感谢诸位,也向大家报告,绿城现今一切尚好。
”宋卫平说。
从这篇文章的人生哲理,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宋卫平最近公开照片上的样子:两鬓微霜、若有所思。
旅游小镇的社群文化建设

旅游小镇的社群文化建设1、小镇,从社群起步7月初,杭州,宋卫平新创的蓝城集团,召开经营会议,一张“百镇计划”蓝图,向世界摊开。
之前,5月底,老宋以绿城中国联席董事长身份在上海发表谈话,提出了他的小镇设想,引起广泛关注,其理想小镇计划因而进入全国视野。
依他的设想,蓝城和绿城未来即将打造的小镇,完全超越了房地产开发,将以农业或文化等产业作为主导,深度整合教育、医疗、养老、园区服务等跨界资源,在城市近郊形成一个完整的城镇化解决方案。
这个小镇计划当中,尤以正在杭州郊外启动的春风长乐项目引人瞩目。
宋氏“小镇计划”的关键在于“人的城镇化”,而春风长乐项目正是落实这一理想的第一个理想小镇。
在这个小镇,宋卫平将以绿城农业作为产业引擎,在“小镇中心”周边,建设大型农业基地,将当地及周边农民就地转化为现代农业工人,并让城里人在这里玩转创意产业,以此消除城乡二元对立。
同时,按照“供给侧改革”思路,一方面通过现代农庄产品,把城市家庭的种菜养花需求与绿城农业进行深度结合,一方面对农村基建、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建设及改造。
受到这个美好理想和宏大计划的鼓舞,市场公众期待着看到春风长乐的小镇新貌,而此时,春风长乐已然抢先推出了社群组织——“三乐堂”。
2、社群之魂人是受价值观支配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利益和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不同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但一个群体,就需要有群体人员共同的价值观,否则就乱了套。
任何团队,如果没有共同价值观的引领,都是做不成事情的;任何群体,没有共同价值观的凝聚,都是不长久的。
三乐堂胜出一般社群最明显的地方,在于它一成立,就确立了共同价值观,这便是由“孟子三乐”而引出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乐不如长乐乐”。
但是,确立了共同价值观,固然已经可以凝聚一个社群,要做到社群的持续、恒久、坚不可破,却还需要“选举”符合社群本质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并把它确立为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s),作为社群的终极信念、是非标准和行为准则。
绿城蓝湾小镇——一座飘落人间的天堂

老年大学(颐乐学院)
小镇生活主题配套
小镇风情商业街、园区巴士
小镇生活主题配套
小镇天梦水疗
小镇生活主题配套
小镇疍家渔排
小镇生活主题配套
案例
别人造配套,绿城直接收购配套 家人服务计划(高管带头服务家人)
1月13日
【行业巨变】 绿城「试水」 餐饮业?! (绿城为业主 收购海上民俗 餐厅——疍家 渔排)
“人生,每个阶段正青春”
没有意见领袖,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生活的领袖
我们充分挖掘小镇社群的自生长模式: 蓝湾大家庭荟萃了各行各业的大咖,你有才,他有艺, 我们能做的,就是引导,让大家在蓝湾快乐地分享生活。
案例
35个虚拟社群?
构建了蓝湾的“线上大家庭”, 让家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完全不受地域的限制。
“众筹”,激发了业主们的自主、自治的主人翁意识, 也使得社群活动真正可以持续开展下去。
“众筹活动—节约成本—让利客户—客户自治” 一条崭新的社群营造通路,已然呈现。
案例
一条浏览量过百万的视频
《会唱歌的沙滩》在一条热播,阅览量达120万
源于对蓝湾的热爱,业主们自发耗时60多个日夜,修改39版,每个镜头都要重复 拍摄十几乃至几十遍,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表现他们幸福生活的微电影。 第一首由业主创作的社区之歌也诞生于此——《蓝湾之歌》。当影片杀青,呈现 在业主家人面前时,看着群里他们的感动和兴奋,突然发觉,或许,这才是送给 业主们最有意义的礼物——“社区活化”、 “品牌推广”、“老业主维护”同步。
全球三处“会唱歌的沙滩”之一
(另两处位于夏威夷、澳洲黄金海岸)
南湾猴岛 分界洲岛
牛岭
海棠湾免税店
八大国家级旅游景点环绕
(外部人文景观资源)
蓝城的十大小镇

桃李春风的成功,为蓝城小镇开发带来了新的启示。
杭州桃李春风是一块美丽充满梦想的试验田,宋卫平不仅在这里种桃种李种春风,种品质、种服务、种生活,还种下了更多小镇的梦想。
01、杭州桃李春风桃李春风应该是目前大家最为熟知的蓝城小镇项目,他们的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也会是这次发布会的重大看点。
02、杭州春风长乐这个项目应该是老宋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镇项目,农林小镇,也是我蛮感兴趣的项目,可惜要明年才能看到实景。
03、成都多利桃花源这项目我有去看过,看了挺兴奋的。
在成都郫县,有很好的农业基础,又有河,芙蓉花状的设计,房子零星分布在农田之中,光看下面这张图,就足以撩起你的田园归隐梦。
04、嘉兴春风江南这个项目虽然在嘉兴,但是目标客群的定位基本在上海,它的小镇中心,会有很多“老上海”的元素。
05、嵊州越剧小镇作为老宋老家的项目,也是第一个有主题性产业的小镇项目,或许也是老宋内心深处最爱的项目,不然宋押司也不会连发N篇越剧小镇的文章。
06、厦门桃李春风等我过年去聚龙小镇的时候,抽个时间去看看,不知道现在实景呈现是怎样了,看一些基础的介绍,山水资源很不错。
07、北京桃李春风实际位置在张家口下花园区,离北京延庆不远,3800亩的体量,作为目前最北的蓝城小镇项目,我对其设计上的落地改动比较感兴趣。
期待那种“一下雪,北京就变北平”的感觉!08、乌镇雅园蓝城小镇的第一个样板,可惜我还一直没有去看过。
所幸,时间够久,官微上的内容够丰富。
09、莫干山观云小镇观云小镇和杭州桃李春风类似,也是已开发后再合作的项目,很早之前的广告平面做的不错,让我一直记得。
10、崇明岛小镇目前网上没有找到相关资料,但或许是唯一一个真正在上海的蓝城小镇。
全国10个小镇的先后开发,使蓝城对于小镇生活服务的理解,随着项目建设而不断完善和深入,并最终形成了系统性的成果。
宋卫平心目中的中式首席设计师 蒋愈首谈绿城中式合院进阶之路

宋卫平心目中的中式首席设计师蒋愈首谈绿城中式合院进阶之路绿城建筑设计公司总设计师蒋愈“蒋愈,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宋卫平心目中的中式首席设计师,绿城旗下的中式系列代表作:杭州云栖玫瑰园、苏州桃花源、杭州江南里、杭州桃李春风等均为其团队作品。
其中杭州云栖玫瑰园上榜2014年中国十大超级豪宅;苏州桃花源获第21届“中华建筑金石奖”之“中式别墅顶尖居住奖”;杭州江南里获第53届“金块奖”最佳国际联排住宅大奖。
采访手记以别墅为代表的高端物业产品的营造往往艰苦漫长,需要经历守得住枯燥、耐得住寂寞的过程。
“十年磨一剑”是别墅基本的营造法则。
绿城中式合院的进阶,既是对西式别墅价值的延续与发展(法式排屋到法式合院),更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和致敬(从大宅大院到小房小院),在与时光的共舞中,为更多人群提供了皈依心灵的选择。
0101Q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作为中国现代别墅开发的先行者之一,绿城所开发的别墅产品具有明显的时间印迹和创新动力。
您能给我们介绍下绿城中式别墅的缘起和发展历程,特别是中式合院的研发背景吗?A绿城中式别墅的营造思考我们可以追溯到1996年。
那时候绿城以西式别墅营造为主,主要着力于优美的景观与宽敞的户型,建筑风格以北美风格为主,在庭院布局上基本上是一块地,房子放中间,庭院包绕着房子,房子和花园的关系相对比较弱。
宋卫平董事长(以下简称宋董)是个非常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人。
经过几个项目的实践,他进而提出,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庭院。
因为别墅的精华和核心价值就是庭院,庭院的生活是最宝贵的。
房子面积想要多大,理论上城市公寓都可以做到;唯独庭院,却是城市公寓做不到的。
我们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关注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比如客厅与庭院的关系、灰空间在室内外空间过渡中的作用、庭院活动空间的设计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思考对居住方式与居住理念具有革命性的价值。
绿城第一批中式别墅的面世应该是在2005年,杭州桃花源十锦园推出了10套带有江南园林风味的中式别墅,每套占地都在4.5亩左右,中式宅园形制。
文旅特色小镇的四种盈利模式类型

文旅特色小镇的四种盈利模式类型文旅特色小镇的基因决定了它的盈利模式,这也是开发特色小镇的前提。
基因包括区位、本底、市场、操盘人,这几个方面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
1、景区型以景区模式运营,盈利主要来自门票收入和综合收益。
门票收入占一半左右,另外,酒店、餐饮、购物等业态收入也是主要盈利来源,占40%至50%左右,与门票收入基本上旗鼓相当。
除了门票收入和综合收益之外,盈利模式还包括了产业收入、地产收入、资本运作等收益模式。
目前景区型文旅小镇主要是由旅游运营功底深厚的人操盘,模式相对清晰,以乌镇、古北水镇、郁孤台小镇等为典型代表。
典型案例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是乌镇,因为它的操盘人陈向宏是专业做旅游出身的,因此它可以按照一个标准景区的方式去打造。
目前乌镇的四大盈利点是门票、酒店、车船和会务,这个对操盘人的专业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要求比较高。
2、地产型以地产模式运营,前期主要以土地开发收益、住宅地产开发收益和物业经营收益为主要盈利点,更多的是由地产商或地产主导的投资商操盘。
前期投入较大,后期依靠房地产反哺,然后打造小镇IP相对应的产品,打造商业配套设置和生活配套设施,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小型城市,让小镇的生态链完整。
再以此生态链的成功运营来提升地产。
让开发商自己成为IP的代名词,树立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从而获得更多收益。
典型代表是XX的绿城桃李春风小镇。
操盘人是宋卫平,一个理想小镇的实践者。
他开创了庭院面积和建筑面积近1:1的精品中式别墅,还有可供耕种的菜园。
设计还考虑了老年人的需求,紧急呼叫按钮、安全扶手等细节非常周到。
除此外,小镇拥有的生活配套设置几乎囊括了一切生活所需,食堂、幼儿园、洗衣房、影城等等…更令人惊奇的是桃李春风小镇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目前参观小镇的门票需要300元一X,还需要提前预约。
3、功能型以功能模式运营,主要是以依托主题功能拓展经营形成相关盈利,深挖核心IP,围绕IP进行包装升级,开发相应的产品,形成相对应的产业链,打造区域旅游热点。
莫干山郡安里·桃李春风

项目概述
Location analysis
郡安里项目
• 总用地面积约1355亩
• 规划可建筑面积11万㎡
• 绿化率>90%
• 容积率算0.12%
• 预设建筑210幢(主力户型
为56平-194平1居。非毛坯
交房,2020年交房)
• 酒店总客房将达到667
• 西餐厅、湖边烧烤餐厅等各
式餐厅11间
里面有六个山头、还有一个水
食
TEXT HERE
功能分布
Location analysis
▷悠然亭
食
TEXT HERE
▼
功能分布
Location analysis
被山谷环绕的客房,风景绝佳
住
TEXT HERE
别墅
郡安里所有的房间都分布在山上的别墅中,环绕 着小山谷,上下山有专车接送,共分为百合、海棠、 玉兰,房间面积都很大,有厨房、有客厅、有阳台, 还有城市中没有的新鲜空气和自然美景。
郡安里,莫干山的诗和远方
宋卫平杀进莫干山,搞了个不一样的小镇
宋卫平的目标: 有全新高度的 美学居住小镇范本
导读
Brand idea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转眼到了七月,当城市已经陷入一片炎炎 夏季的时候,莫干山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这里有密林、清泉、湖泊和果园,从清朝 开始,就是国内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海拔 不足千米,却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过往宋卫平做小镇,大多选在山清水秀之 地。鲜有郡安里这样,在大山大水间平铺 直述。与此前的“小镇”相比,它袒露一 种“原生态”的哲学。
功能分布
Location analysis
▷真美味中餐厅
食
TEXT HE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城的“理想小镇”
绿城集团创始人宋卫平的“理想小镇”纷纷扬扬传播已久。
如今,这位商界大佬的“理想小镇”,终于把地产开发与农业整合到一起,有了第一个实体农庄。
从广袤的春风长乐、春风江南,再到古风淳朴的越剧小镇,他曾以一种事先张扬的宏大叙事,唤起无数中国人的乡愁。
如今,在阳光下已具体而微。
然而,与陈剑平院士的一席下午茶后,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片庭院园田。
它不仅是140m2的青瓦白墙,也不仅是都市人的心灵原乡。
它更是中国未来30年,从经济、社会、生态到科技的“源代码”,甚至会代表中国,向全球输出价值观……
一、架空层上的合院
“请不要再叫宋卫平开发商。
”陈剑平对我说。
陈剑平,著名植物病理学家,现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蓝城“农镇之父”。
当年,宋卫平正是听了他的一番话后,创办了蓝城农业。
就在一个月前,蓝城的第一个实体“农庄”,刚刚在嵊州的农业基地呈现。
不久之后,从杭州的春风长乐,到上海旁的春风江南,它或将成片出现。
“我们的计划是,做100个农镇,辐射带动1万个小镇,改变2-3亿人的生活。
”陈剑平的表情有些兴奋。
这青瓦白墙的农庄,正是宋卫平农业小镇的最小单元,也是小镇的“细胞”。
从杭州出发,沿杭甬高速转上三高速,大约两个多小时,就来到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
这个剡溪边的村庄,曾是百年越剧的发源地。
宋卫平的第一个“农庄”实体,静静地躺在山谷间,在冬日的阳光下亮白耀眼。
农庄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是一栋落地约500亩的中式庭院。
户外便是前庭、后院、菜园、再到大片农田和果林的“庭院园田”四级体系。
主体建筑一层架空,二楼是一个合院格局,青瓦白墙木桩,环绕着凉廊、露台和灰空间。
架空层高3.9米,做成了一个高科技农艺空间:有A字抱架水培、垂直多层水培、基质培、立柱栽培。
(为什么一楼要架空?因为受政策限制时,这样造房子不占用耕地面积。
)一楼仍用于农业生产,一个32m2的垂直多层水培,种菜面积就有160m2,产量是传统的3-5倍,还可以半自动或全自动管理。
二、20亩的庭院园田
沿楼梯走上2层的合院,室内是朴素的装修,游廊下摆着露天的中式长桌。
建筑面积只有143m2,有3个房间,1个大厅,还有一个厨房加工区,南向面宽18.8m。
中庭长宽约7.6×9m,墙面种满绿精灵、帆根、鸭脚木和阿波蕨。
一部分做成玻璃地面,为架空层的植物提供采光。
样板房设置的功能,有会议室、起居室和农具房,还有一个小小的书吧。
站在巨大的露台上,凭栏俯瞰,一派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从脚下的景观小院、蔬菜花园、迷人宫和廊架。
老树下的休憩区,到近处的玻璃暖房、生态游泳池……
色彩斑斓,图案精巧,红橙黄绿青蓝紫,仿佛打翻了一大块调色板!
再远处,隔着一道溪渠,就是大片的果林、农田,将近11亩,一直延袤到天际线上的群山。
这个“农庄”,未来是蓝城小镇的一个产品原型,变化在于园田的规模和建筑的面积。
中国大地上,将会有多少都市人,把自己的乡愁,衬托给这抒情诗般的田宅?
行走在内院中,道路都由碎石子铺成,花坛、菜园也是用石头和木块垒起,整饬干净。
内院种植大片紫甘蓝和青菜,边缘杂种鲜花、蓝莓,还有专门的葱蒜韭菜区、竹笋区和蜜蜂养殖区,主要用以满足农场主的日常生活。
挑高的玻璃暖房是和朋友喝茶晒太阳的“第二客厅”。
金属大屋顶可电动开阖,半空中选垂下一盆盆鲜花和绿植。
还可以打开自动喷雾装置,既浇灌植物,夏天又能调节气温。
三、从城市回归农村
这样一个“概念农庄”,对当代中国人,究竟意味着什么?首先,它揭示了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正在追求一种不再被金钱或时间逼迫、回归人类本质的生活方式。
其次,从小规模的农业中,获取大地丰足的食物。
在简单生活的同时,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
在这样一个农庄里,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体会到每个田间工作步骤的重要性、创造的喜悦与感动,以及令人舒服的空气。
不论是大人、小孩还是老人,都散发出生命的光芒与活力。
用蓝城人的话说就是,视觉、听觉和嗅觉都无比生动。
每一个季节,有不同颜色的花果蔬菜。
一年四季,也有不同时令的色彩搭配。
耳边有鸟啼、蛙鸣、蝉躁,蜜蜂的嗡嗡声。
还有飘香的油菜花、橙花……
还可以到小溪里摸螺蛳、水田里捉泥鳅,童年时的记忆,变成了可以回去的乡愁。
陈剑平院士说,发展中国家的标志,是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已发展”国家的标志,则是城市人回归农村。
最典型的就是他早年留学的英国。
在中国,每个人的终极理想,都是置办一所乡间的宅子,周末穿着筒靴在花园里修剪玫瑰。
一个宋卫平的农庄,或者说家庭农场,就是一个细胞。
若干个家庭农场形成一个组织,若干个组织形成一个器官,不同的器官形成一个个“个体”—小镇。
他们将承载起中国人回归乡村的浪潮。
四、谢玄故地的复兴
宋卫平农庄的另一个意义,或许是对中国乡土的重塑。
农庄所在的施家岙村,以及古老的剡溪两岸,就是这场生态社会实验的第一个样本。
自东晋衣冠南渡之后,剡溪一带便是历代名士隐居之地,至今还留有谢玄的始宁钟鼓楼。
谢玄的孙子谢灵运,更写下“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的名章。
《世说新语》里风雅的“雪夜访戴”,也是发生在剡溪之上。
这些年,来剡溪追慕分流的游客不少,有的是为了李白,有的是为了谢灵运,还有的是为了胡兰成的。
但真的面对剡溪,有时却不免失落。
青山依旧夹岸,传说中“剡溪九曲”的胜景早已难于寻觅。
古树上常挂着塑料袋、破衣服,溪石间也不时有玻璃碴、易拉罐。
工业文明对农村的侵蚀,“唐诗之路”上的古村落也未能幸免。
剡溪边的老人还记得,儿时一个猛子扎到水里,胡乱摸几把,都能逮到鲜美的石斑鱼。
几年前已很少有人到溪里游泳了,水质不好,还容易被各种垃圾割伤到脚。
而且,村里也渐渐看不到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