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张力计算
补液的张力计算

糖不产生张力,含钠的液体如NaC l,5%N aHCO3是会产生张力的,简单的说,一份糖一份盐,如50毫升NaCl,50毫升G.S,总液量是100毫升,用50/100,配出来的就是1/2张的。
同理,2份盐,3份糖,1份NaHC O3,配出来231液,也是1/2张。
其他请结合儿科书,再详细看看--------------------------------------------------------------------------------10%氯化钠,1毫升,11张,;10%氯化钾,1毫升,8.9张;5%Na HCO3,1毫升,3.5张;11.2%乳酸钠,1毫升,6张!糖不产生张力!--------------------------------------------------------------------------------混合液组成及用途5%GS 0.9%Na Cl 1.4%SB渗透压用途2:1含钠液 2 1等张重度脱水扩容酸2:3:1溶液 3 2 1 1/2张等渗性脱水4:3:2溶液 3 4 2 2/3张低渗性脱水2:6:1溶液 6 2 1 1/3张高渗性脱水(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1:1液指NS及GS各1份,为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呕吐脱水。
1 :4液指NS 1份,G S 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 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儿童补液张力计算

儿童补液张力计算儿童补液张力计算是一个重要的临床工具,用于评估儿童体液平衡的情况,以指导合理的补液治疗。
补液计算的准确性对于儿童的治疗效果和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补液张力计算的原理、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儿童补液张力计算的原理基于儿童体液平衡的理论。
儿童体液平衡是指体内液体的摄入和排出保持平衡的状态。
当儿童出现脱水、呕吐、腹泻等情况时,体内液体的摄入减少或者排出增加,导致体液平衡被破坏,进而影响儿童的健康状况。
因此,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疾病情况等因素,进行补液计算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儿童的体液平衡状态,进而制定合理的补液治疗方案。
儿童补液张力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根据体重和根据身高。
根据体重进行补液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因为体重与儿童的体液容量密切相关。
根据体重进行补液计算的公式为:补液量(ml)= 体重(kg)× 补液系数。
补液系数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情况而定,常见的补液系数有4ml/kg、6ml/kg、8ml/kg等。
根据身高进行补液计算的方法相对较少使用,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补充方法。
根据身高进行补液计算的公式为:补液量(ml)= 身高(cm)× 补液系数。
在临床实践中,儿童补液张力计算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在儿科门诊和急诊中,医生根据儿童的病情、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补液计算,以确定合理的补液方案。
这对于保证患儿的体液平衡、预防脱水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儿科住院和重症监护中,儿童补液张力计算也被广泛应用。
医生可以根据患儿的监测指标、生理状态等因素进行补液计算,以实现精确的补液控制,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此外,儿童补液张力计算还可以在科研和教学中发挥作用,为儿科学科的发展和医学教育提供依据。
然而,儿童补液张力计算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补液计算的准确性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判断力。
不同的医生可能根据不同的因素和标准进行补液计算,导致结果的差异性。
液体张力简单计算(医)

液体张力简单计算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补液方案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性质而定.首先确定补液的总量、组成、步骤和速度。
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
1.补充累积损失量指补充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
(1)补液量:根据脱水严重程度而定。
原则上轻度脱水补50ml/kg,中度脱水补50~100ml/kg,重度脱水补100~120ml/kg。
实际应用时一般先按上述量的2/3量给予。
(2)补液成分:根据脱水性质而定.一般而论,低渗性脱水补充高渗溶液,等渗性脱水补充等张溶液,高渗性脱水补充低渗溶液。
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有条件者最好测血钠含量,以确定脱水性质。
(3)补液速度:累积损失量应在开始输液的8~12小时内补足,重度脱水或有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及肾功能,一般用2: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加1份1。
4%碳酸氢钠)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
2.补充继续损失量指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等继续损失的液体量。
应按实际损失量补充,但腹泻患儿的大便量较难准确计算,一般根据次数和量的多少大致估计,适当增减。
补充继续损失量的液体种类,一般用l/3张~1/2张含钠液,于24小时内静脉缓慢滴入.3.供给生理需要量小儿每日生理需水量约为60~80ml/kg,钠、钾、氯各需1~2mmol/kg。
这部分液体应尽量口服补充,口服有困难者,给予生理维持液(1/5张含钠液十0.15%氯化钾),于24小时内均匀滴入.在实际补液中,要对上述三方面需要综合分析,混合使用。
对腹泻等丢失液体引起脱水的补液量: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
小儿张力计算

配制2∶1液Mml,则需
10%NaCl=M/15ml----a
5%NaHCO3=M/12ml---b
10%GS=M-a-bml
500
—
1/2
同2:3:1
1:4液
10
500
—
1/5
高渗性脱水
生理需要量的补充
张力计算
溶液名称
张力
10%(NaCl)
11张(临床上可按10张计算)
0.9%(NaCl)、1.4%(NaHCO3)
1.87%乳酸钠
1张
5%(NaHCO3)
4张
10%(KCl)
9张
5%、10%(GS)
0张(无张力,相当于水)
计算公式:C1×V1+C2×V2=C3×V3
第一天补液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第2天: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继续损失量:腹泻患儿一般每天10—40ml/Kg,用1/3—1/2张含钠液。
生理需要量:约60—80ml/Kg,可用1/4—1/5张含钠液。
混合液简便配制
溶液
名称
比例
10%NaCl(ml)
5%或10%葡萄糖(ml)
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ml)
张力
适应症
2:1液
30
500
47(30)
1
低渗性脱水
重度脱水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 <女性为3.3>
5、2∶1 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 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学生对配制2∶1液感到十分困难,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快速计算、配制,便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不必阐述)配制2∶1 液Mml,则需
10%NaCl=M/15ml————a
5%NaHCO3=M/12ml———b
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 4.1kcal/g ;脂类(脂肪) 9.3kcal/g ;碳水化合物(糖类) 4.1kcal/g
注:卡路里(cal)的定义: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热量单位换算公式:
1kcal=1000cal ;1000kcal=4.184MJ ;1MJ=239kcal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粗略计算热量:
50g大米或50g白面(相当于小米50g、挂面50g、苏打饼干50g、高粱米50g、干粉条25g、凉粉750g、土豆250g、咸面包60g)=180kcal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

儿科补液最简单的方法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
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10×X+4×15=2/3×300,X=14ml
那么,再加入10%GS271(270)ml后即可配制成所需液体(300-15-14=271ml,GS为0 张)
5、2∶1 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 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学生对配制2∶1液感到十分困难,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快速计算、配制,便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不必阐述)配制2∶1 液Mml,则需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理想体重15-20kcal/kg/d 30kcal/kg/d 35kcal/kg/d 40kcal/kg/d
消瘦20-25kcal/kg/d 35kcal/kg/d 40kcal/kg/d 45-50kcal/kg/d
每日总热量=体重×所需热量(kcal)/kg/d
糖尿病患者所需胰岛总用量的公式(单位)=体重(kg)×1000×0.6×(病人血糖值mmol/L-5.6)÷1000÷11.1
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 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计算 (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必要时可于2~4 小时后重复应用。
补液张力的计算方法

关于张力的计算
所谓张力是指电解质溶液占总溶液的比值。
只有糖是非电解质溶液,也就是说把糖除去,其他液体的份数除以总溶液的份数就是该液体的张力。
例:4:3:2液 4份0.9%NaCl 3份5%GS 2份1.4%NaHCO3 电解质溶液是4+2=6份,总溶液是4+3+2=9份,张力=6/9=2/3张
3:2:1液 3份5%GS 2份0.9%NaCl 1份1.4%NaHCO3
电解质溶液是2+1=3份,总溶液是3+2+1=6份,张力=3/6=1/2张
1:1液 1份5%GS 1份0.9%NaCl
电解质溶液是1份,总溶液是1+1=2份,张力=1/2张
2:1液 2份5%GS 1份0.9%NaCl
电解质溶液是1份,总溶液是2+1=3份,张力=1/3张
4:1液 4份5%GS 1份0.9%NaCl
电解质溶液是1份,总溶液是4+1=5份,张力=1/5张
另外有一种特殊的液体2:1等张含钠液 2份0.9%NaCl 1份1.4%NaHCO3
不含糖,所以总溶液就是电解质溶液=1张,所以是等张
张力越高,液体含的电解质就越多。
儿童补液张力计算

儿童补液张力计算标题:儿童补液张力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简介:本文介绍了儿童补液张力计算的方法,以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正确补充儿童的体液,保持其健康。
同时,文章提醒读者避免在补液过程中出现不合适的行为和注意事项。
正文:儿童补液是在儿科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纠正儿童体内的液体不足问题。
正确的补液方法可以帮助儿童恢复体力,预防并缓解疾病。
在进行儿童补液时,有一个重要的指标需要考虑,那就是张力计算。
张力计算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丢失的体液量来计算所需要补充的液体量。
儿童的身体组成和生理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特别的计算方法。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儿童补液张力计算方法:1.首先,根据儿童的年龄确定所需补液种类。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不同种类的液体需求不同,如0-6个月的婴儿需要母乳或配方奶,6个月以上的儿童可以适量添加果汁或水。
2.确定儿童体重。
补液计算中需要知道儿童的体重,因为体重是补液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可以在家庭常备的体重秤上称量儿童的体重,或者在医疗机构进行准确的体重测量。
3.计算丢失的体液量。
儿童体液的丢失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发热、呕吐、腹泻等。
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医生或者护士会根据丢失的体液量进行补液计算。
4.根据上述信息计算补液量。
根据儿童的体重和丢失的体液量,医生或者护士会使用特定的公式计算出儿童所需补液量。
这个计算过程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咨询医护人员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儿童补液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以下不良行为和注意事项:1.不要随意添加药物或补充剂。
补液应该是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进行,不要自行添加药物或补充剂,以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避免过度补液。
过度补液可能会导致水中毒,对儿童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在补液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示进行,不要超过推荐的补液量。
3.注意观察儿童的反应。
在进行补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如是否有不适感、恶心、呕吐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液张力计算
液体疗法是儿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位临床医学生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液体张力计算与配制则是液体疗法的基础,如对此不理解、不掌握,则将难以学习和运用液体疗法。
现有多种教材对液体张力的计算与配制,阐述均较为复杂而含糊,教师按教材授课,学生按课本学习,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难于理解与掌握。
通过五个步骤,即使所有学生很快便能理解与掌握。
过程如下:
1、首先出一道简单的数学算术题
例1、将10%NaCL10ml稀释至100ml,请问稀释后溶液百分比浓度。
学生很快便能列出算式:10%×10=X×100,X=1%。
稀释定律:稀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稀释后体积。
即:C1×V1=C2×V2。
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浓度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
2、问题:
能够用来表达物质浓度的有A.百分比浓度 B.摩尔浓度 C.张力张力亦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3、阐述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
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
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张。
又如5%NaHCO3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
(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用溶液:
10%(NaCL)11张(临床上可按10张计算)
0.9%(NaCL)1张
5%(NaHCO3)4张
10%(KCL)9张
10%(GS)0张(无张力,相当于水)
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追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4、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
例2、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根据C1×V1=C2×V2列出算式:10×10=X×100,X=1张
例3、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10×20+4×25=X×300,X=1张。
例4、欲配制一组300ml,2/3张液体,现已使用5%NaHCO3(15ml),还需10%NaCL多少毫升。
10×X+4×15=2/3×300,X=14ml
那么,再加入10%GS271(270)ml后即可配制成所需液体(300-15-14=271ml,GS 为0张)
5、2∶1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
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不必阐述)
配制2∶1液M ml,则需
10%NaCL=M/15ml
5%NaHCO3=M/12ml
10%GS=M-a-b ml
例5、配制2∶1液300ml,需10%NaCL、5%NaHCO3、10%GS各多少毫升。
10%NaCL=300/15=20ml
5%NaHCO3=300/12=25ml
10%GS=300-20-25=255ml
这样,似乎很玄的2∶1液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便可快速配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