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习目标】1.知道老子和孔子,了解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主要思想;2.知道“百家争鸣”,初步理解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46~49,课本上标出下表中的相关知识点并完成表格。
活动二:阅读教材,了解老子孔子1.阅读教材P46~47,请你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阅读教材P47~48,思考:老子主张以柔克刚,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活动三:阅读教材,理解百家争鸣阅读教材P48~49,回答下列问题。
1.看书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是怎样形成的?2. 看书归纳,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道家、法家三家的思想主张有什么不同?在对待战争问题上,墨家、儒家、兵家三家的思想主张又有什么不同?3. 结合所学,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后世有什么深远影响?【检测反馈】()1.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创立的学派是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2.春秋晚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他是A.老子 B. 孔子C.孙武D.韩非()3.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C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4.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下面四点看法。
其中代表法家观点的是A.用“仁政”治理天下B.进行改革,依法治国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5.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A.《论语》B.《孙膑兵法》C.《道德经》D.《孙子兵法》〖巩固提升〗()1.牛牛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爷爷劝他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做出改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七上 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后世影响巨大,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同一时
期还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新
支点
将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列成表格,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
与
媒体教具
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
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
一、导入新课: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准备的表格来总结。)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勃兴一》教案五四学制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历史第 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课设计(五四学制)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课目的: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认识夏代和商代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认识屈原和编钟。
经过剖析史料和采集资料,培育学生采集、办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育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经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劳感人民在古代就创建了绚烂的文明,培育学生民族骄傲感和民族自信心。
要点与难点本课要点是甲骨文、商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构造、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时势法)师:在刚才结束的奥运会上,除了奥运健儿们坚强拼搏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震惊,在开幕式上,我国绚烂文化也给世界带来了崭新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再一同回首一下此中我以为最出色的一段。
(播松开幕式《文字》部分)方才我们简单的领会了祖国文字的发展演变。
那么你知道我国的文字经历了哪些变迁吗?书写工具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光一下我们历史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看看陈设在这里和文字相关的历史文物。
看看能学到什么。
二、教课过程展厅一:文字的演变1.发问:想想,在没有文字从前,人们靠什么来记事呢?学生可能会回答:结绳记事,特别符号等.教师展现陶器上的符号若干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此外回首: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是我国初期文字的雏形这一知识点。
2.甲骨文小组合作一同认识甲骨文①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②刻写些什么内容呢?(自由阅读卡)③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1-/3鲁教版六年级上册历史第 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课设计(五四学制)小组一同着手、动脑①认读几个简单的甲骨文②造字:学生自己造几个简单的甲骨文,展现和介绍造字的企图,比比哪个组造的字合理,并和真实的甲骨文比较师:在已考据的甲骨文中,37%的字属象形文字。
除此以外,指事、会心、形声等今日主要构字法,甲骨文中都已齐全。
这些构字法同后代文字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说甲骨文是我们今日汉字的基础。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学派 代表人 时期
孔子 儒 家
孟子 荀子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思想主张
著作
备注
至圣先 1、提出“仁”,主张爱人;2、注 《论语》 师 意“因材施教”,主张“温故而知新” 1、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 《孟子》 亚圣 2、要求统治者“仁政”治国,轻徭 薄赋;3、主张可持续利用资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能 《荀子》 认识自然规律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 互相转化; 治国要“无为而治” 主张“兼爱”、“非攻” 1、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 法治;2、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道 德经》 《庄子》 《墨子》 《韩非 子》 《孙子 兵法》 武圣 道圣
著作
备注
《春秋》 “至圣 先师” 《孟子》 “亚圣” 《荀子》 《道德 经》 “道圣”
道 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武
战国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 《庄子》 治” 《墨子》 战国 主张“兼爱”、“非 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 《韩非 战国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子》 春秋 《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武圣” 兵法》 晚期
思想主张:反对战争,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 《孟子》 著作: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生平:荀子(约公元前
313年~公元前238年)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 国人。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
思想主张: “制天命而用
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荀子》 著作:
道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老子(约公元前
571年~公元前471年)姓 李,名耳,字伯阳。 春秋时期楚国人 。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新人教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
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
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
2.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教材处理教材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
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开展,在尊重“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作如下处理:1.将课文“百家争鸣”子目中关于“百家争鸣”背景的阐述前置于课文开篇。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的背景阐述同样适应于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产生的时代。
第9课__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 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 子兵法》 •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 观点(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 3.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 4.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 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②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两例。
•
③我们应怎样评价他?
三、问答题
• 19.试简述孔子在思想、文化及教育上 的贡献。
孔子学说的影响:
•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思想家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
老 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 事物有对立面, 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 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主要著作: 道德经》 《 主要著作: 道德经》
分析:
子路问: 听到别人提一个极好的意见, 子路问:“听到别人提一个极好的意见,我是 否应该马上去办? 孔子说: 你父兄都在, 否应该马上去办?”孔子说:“你父兄都在, 需要你照顾,怎能不加考虑就去? 需要你照顾,怎能不加考虑就去?”冉有问同 一个问题时,孔子说: 那应该马上行动。 一个问题时,孔子说:“那应该马上行动。” 公西华觉得奇怪,便问: 为什么相同的问题, 公西华觉得奇怪,便问:“为什么相同的问题, 你的回答却完全不同?”孔子说:“子路争强 你的回答却完全不同? 孔子说: 好胜,所以我要他办事多加考虑; 好胜,所以我要他办事多加考虑;冉有为人谨 所以鼓励他办事大胆果决” 慎,所以鼓励他办事大胆果决” —因 材 施 教 因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孔子居住的房屋
曲阜孔庙
孔氏家族的墓地
曲阜孔林
孔子后代居住的房屋
曲阜孔府
二、思想家老子
1、老子:姓李名耳、字伯 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 春秋末年楚国贵族,生活 在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 会兴起的大动荡时代。是 道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 被记录在《道德经》里。
2、老子的思想:
老子具有朴素辩证的思想,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 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政治上:主张“无为”, 反对任意刑杀。
3、著作:《道德经》, 记录了他的学说和思想。
三、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 题亟待解决。
• 2、著名的学派和思想家:
、墨家
• 创始人:墨子 (名 翟,战国时期鲁国 人,手工业者出 身。)
• 主张:“兼 爱”“非攻”(互 相友爱。反对以大 欺小,倚强凌弱的 侵略,支持正义战 争。)
5、兵家:
• 代表人物:孙武 春秋晚 期的军事家,兵家鼻祖。 军事家孙膑继承并发展 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 主张: • 孙武:提出“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 著有《孙子兵法》。 • 孙膑: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战胜而强立,故 天下服矣”,适应了战 国争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 派。 • 注意掌握各派代表人物,尤其是主张。 • 特别注意掌握儒家、法家的任务及主张。
、儒家
•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 国人,儒家代表。 • 主张: • 提出“春秋无义战”,笼 统的反对一切战争。 •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 国,轻徭薄赋。 • 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 时令进山伐木,这样自然 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孟子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
• 荀子:战国时期又一儒家代表。
第九课、中华文明的勃兴 (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正式

思考:关于治理国家的方法,儒、道、法三家的观点 有何不同?哪一家最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关 于战争,墨子和孟子的观点又有何不同?
1、孟子(儒):倡导“仁政” 庄子(道):“无为而治” 韩非子(法)“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 权。
2、墨子:反对非正义战争
孟子:不加区别的反对一切战争
他是谁? 其代表作和生活的时 代是?
孟子
思 想 “春秋无义 战”,反对战争, “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爱护 自然资源
百家争鸣--- 儒家
代表人 荀子 思 想 人能认 识自然规律,按 自然规律办事
百家争鸣--- 道家
代表人 思 想 庄子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庄子主张 • “无为而治” •荀子主张 • “制天命而用之”
• (小调查):你读过《庄子这 本书么,你能给大家讲述其中的 寓言故事么? •
主张学说:
教育成就:
文化成就:
《论语》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3、“三 人 行, 必有我师焉 。” —谦 虚 好 学
论 语 残 页
儒家经典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老子---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 著作:
思想: 事物有对 立面,对立的双 方可以互相转化。
《道德经》书影
百家争鸣--- 墨家
创始人 墨子 思 想 “兼爱” “非攻”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刻本。 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 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百家争鸣--- 儒家
代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
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思想主张:主张改革,
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
返回 目录
编辑pp著t 作:《韩非子》
15
兵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孙子(生卒年不详)
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 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 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 奠基人 。
思想主张: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返回 目录
编辑pp著t 作:《孙子兵法》 16
学派
儒 家
家道
墨家 法家 兵家
返回 目录
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孙武
时期 春秋 晚期
战国
思想主张 “仁“的学说 反对战争,主张“仁政”
著作 备注
《春秋》 “至圣 先师”
《孟子》 “亚圣”
战国 主张按自然规律办事 春秋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晚期 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返回
目录
编辑ppt
19
论语十则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泰伯》)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卫灵公》
10
墨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墨子(公元前
468~公元前376年)名 翟,战国时鲁国人。墨 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 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军事家。
思想主张:提出“兼爱”
“非攻”等观点。
返回 目录
编辑ppt著作:《墨子》
11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生平:孟子(约公元前
372年~公元前289年)名 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 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 一。
返回
目录
编辑ppt
3
面政 治 方
“仁”的学说 礼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返回
目录
编辑ppt
4
教学对象: 有教无类
张教 育 主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学习态度: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返回
目录
编辑ppt
6
就文 化 成
整理古籍
编定《春秋 》、
五经
《诗经》、《尚书》、 《礼记》、《周易》
思想主张:反对战争,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
返回 目录
编辑ppt著作:《孟子》
12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生平:荀子(约公元前
313年~公元前238年)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 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 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 的思想家、教育家。
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
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返回 目录
编辑ppt著作:《荀子》
《荀子》 《道德 “道圣” 经》
战国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 《庄子》
治” 战国 主张“兼爱”、“非
《墨子》
战国 主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 《韩非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子》
春秋 晚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编辑ppt
《孙子 兵法》
“武圣”
17
论语十则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而》
•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 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 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返回
目录
编辑ppt
23
孟子经典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 人毁之;国必自伐, 而后人伐之。
•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返回
目录
编辑ppt
20
老子经典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 善。
• •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 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 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返回
目录
编辑ppt
21
老子经典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编辑ppt
1
目录
• 儒家
– 孔子 – 孟子 – 荀子
• 墨家
– 墨子
• 法家
– 韩非子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返回 目录
• 兵家
– 孙子
• 百家争鸣
• 练习 编辑ppt
2
儒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知足者富。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返回
目录
编辑ppt
22
孟子经典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百家争鸣
含义: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 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 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竞相称霸,各国都需要人才, 这就促成了人才辈出的局面。
2、是对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学术研究与交流。
返回 目录
3、是施教授徒,传播编文辑化ppt的结果。
言论记录
《论语》
返回 目录
四书:《孟子》、《中庸》、
编《辑ppt大学》
8
道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老子(约公元前
571年~公元前47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姓
李,名耳,字伯阳,春秋
时期的楚国人 。道家学
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
思想家、哲学家。
思想主张:认为事物都
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
够互相转化
返回 目录
著作: 编辑ppt
《道德经》(《老子9》)
13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生平:庄子(约公元前
369年~公元前286年)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 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思想主张:要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返回 目录
编辑ppt著作:《庄子》
14
法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韩非(约公元前
280~公元前233),战国
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返回
目录
编辑ppt
18
论语十则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为政》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