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类语文试题
幼师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幼师语文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形容颜色的?A. 鲜艳B. 快乐C. 温暖D. 明亮答案:A2. “春眠不觉晓”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3.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反?A. 画龙点睛B. 画虎类犬C. 画蛇添足D. 画饼充饥答案:A二、填空题1. 请写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下一句。
答案: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床前明月光”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哪首诗中的名句?答案:《静夜思》3. 请用“一”字开头,写出一个成语。
答案:一帆风顺(答案不唯一)三、判断题1.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
()答案:错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2. 成语“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自欺欺人。
()答案:正确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孔子的名言。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请简述“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答案: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急于让稻苗长高,于是将稻苗拔高了一些,结果稻苗都枯死了。
这个成语寓意着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
2. 请解释“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的意思,并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井底之蛙”比喻视野狭窄、见识有限的人。
例如,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就像井底之蛙一样。
五、阅读理解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小猫钓鱼》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
小猫看到河边的蝴蝶飞来飞去,就放下鱼竿去追蝴蝶。
蝴蝶飞走了,小猫回到河边,看到妈妈已经钓到了一条大鱼。
小猫又看到河边的蜻蜓,放下鱼竿去追蜻蜓。
蜻蜓飞走了,小猫回到河边,看到妈妈又钓到了一条鱼。
小猫决定专心钓鱼,不一会儿,也钓到了一条鱼。
问题:1. 小猫为什么没有钓到鱼?答案:小猫没有钓到鱼是因为他没有专心钓鱼,而是去追蝴蝶和蜻蜓了。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很难取得成功。
幼师语文试卷期末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离骚》是我国古代诗人______的作品,被誉为“______”。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______》。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______》。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______》。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______》。
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______》。
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______》。
8.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______》。
9.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______》。
10.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唐代诗人李白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宋代诗人苏轼的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 “江城子·密州出猎”3.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是:A.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 “春望,国破山河在。
”D.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5.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是:A. “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
幼师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幼师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B.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C. 偃旗息鼓(yǎn qí xī gǔ)D. 踌躇满志(chóu chú mǎn zhì)2. “春眠不觉晓”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的帮助,我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今天的活动。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4. “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A. 疑是地上霜B. 举头望明月C. 对海而唱D. 低头思故乡5. 下列成语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B. 画蛇添足C. 画饼充饥D. 画地为牢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苏轼B. 李清照C. 辛弃疾D. 王安石7. 下列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崭新 - 陈旧B. 慷慨 - 吝啬C. 聪明 - 愚笨D. 勤奋 - 懒惰8.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下一句是什么?A. 每逢佳节倍思亲B. 举头望明月C. 低头思故乡D. 床前明月光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学习非常认真。
C. 他非常高兴。
D. 他非常聪明。
10. “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什么?A. 黄河入海流B. 黄河远上白云间C. 一片孤城万仞山D. 疑是地上霜答案:1. B 2. D 3. A 4. A 5. D 6. A 7. B 8. A 9. A 10. 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________”是形容人非常高兴的样子。
(喜笑颜开)12. “________”是形容人非常聪明的样子。
幼师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幼师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B. 涣然冰消C. 涣然冰解D. 涣然冰释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大学》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孟浩然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描写()A. 春景B. 夏景C. 秋景D. 冬景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的名言,其中“诲”的意思是()A. 教诲B. 教导C. 教育D. 教训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A. 桃树和李树不结果B. 桃树和李树不开花C. 桃树和李树不结果实,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D. 桃树和李树不结果实,但树下自然形成大道7.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A. 旧的B. 老的C. 过去的D. 陈旧的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A. 王勃的《滕王阁序》B. 李白的《将进酒》C. 杜甫的《登高》D. 苏轼的《水调歌头》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A.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B.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 李白的《静夜思》D. 杜甫的《春望》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形容()A. 教师的奉献精神B. 学生的勤奋学习C. 农民的辛勤劳动D. 工人的勤劳工作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__》。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________》。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的《________》。
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的《________》。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________》。
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幼师类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幼师类语文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书籍(shū jí)B. 朋友(pén yǒu)C. 苹果(píng guǒ)D. 老师(lǎo shī)2. “春眠不觉晓”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B. 他做完了作业,认真地。
C. 他认真地做完了作业。
D. 认真地,他做完了作业。
二、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_______。
”(李白《静夜思》)2. “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
”(叶绍翁《游园不值》)3. 请写出一句含有“花”字的诗句。
三、连线题将下列诗句与对应的诗人连线: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李白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四、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这首诗的意境。
2. 请解释“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话的意思。
五、作文题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二、填空题1. 疑是地上霜2. 一枝红杏出墙来3. 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三、连线题1. 王之涣2. 王维3. 苏轼四、简答题1. 《静夜思》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通过明月、床前、霜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2. “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的景色如此美丽,以至于园子里的围墙都挡不住它的美丽,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溢于言表。
五、作文题[作文答案略,考生可根据个人喜好自由发挥。
]。
近年幼师语文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幼儿文学的特点?A. 简洁明了B. 富有想象力C. 深奥复杂D. 生动形象2.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 教育性原则B. 主体性原则C. 游戏性原则D. 评价性原则3. 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A. 基本词汇学习B. 语法知识学习C. 朗读训练D. 表达能力培养4. 幼儿园文学作品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除了:A.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B. 富有教育意义C. 知识性D. 艺术性5.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包括:A. 引导者B. 参与者C. 评价者D. 观察者6.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不适用于幼儿?A. 角色扮演B. 情境教学法C. 小组讨论D. 知识灌输7.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A. 重复练习B. 模仿教学C. 创造性游戏D. 规则教学8.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以下哪种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A. 电视播放B. 教师讲解C. 幼儿自由发言D. 歌唱教学9.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A. 朗读故事B. 幼儿自由发言C. 角色扮演D. 问答游戏10.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A. 朗读故事B. 幼儿自由发言C. 角色扮演D. 观察学习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2. 简述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
3. 简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4. 简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三、论述题(10分)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将幼儿文学与幼儿园语言教育相结合。
四、案例分析题(15分)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某幼儿园开展了一节语言教育活动,活动主题为《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并鼓励幼儿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幼师证语文试题及答案

幼师证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查秋毫B. 再接再励C. 黄梁美梦D. 风声鹤唳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B. 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C. 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D. 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B.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品德高尚。
D. 老师耐心地讲解,使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答案:B4. 下列词语中,属于褒义词的是()。
A. 狡猾B. 机智C. 虚伪D. 狡诈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B. 他跑得像一只小鸟一样快。
C. 他跑得飞快,像小鸟一样。
D. 小鸟飞得像他一样快。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
答案:李白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答案:孟浩然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古代儒家经典______。
答案:《论语》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战国时期诗人______的名句。
答案:屈原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
答案:陆游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6-8题。
《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幼师专业技能高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是:A. 留恋(liú liàn)慷慨(kāng kǎi)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稀疏(xī shū)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妙不可言(miào bù kě yán)C. 惊愕(jīng è)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D. 憔悴(qiáo cuì)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bi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她用那双灵巧的手,编织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B. 我在图书馆里翻阅了许多书籍,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C. 那美丽的景色,让我陶醉在其中,忘记了时间。
D.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付出了很多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是:A. 热烈炽热B. 精彩精美C. 和谐和顺D. 优美优雅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那个孩子像一朵盛开的花朵。
B. 他的声音像一曲优美的旋律。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D.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那座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
B. 那只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
C. 那条小河静静地流淌。
D. 那片叶子在秋风中翩翩起舞。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7.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出自唐代诗人()的《登鹳雀楼》。
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幼师类语文考生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A.皈依()解剖()呱呱坠地()....B.咀嚼()慰藉()蓊蓊郁郁()....C.木讷()强劲()言简意赅()...D.孱头()氛围()良莠不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震聋发聩惴惴不安怨天忧人掉以轻心B.刚愎自用两全齐美契而不舍差强人意C.沽名钓誉贪脏枉法大相径庭提心掉胆D.耳濡目染锐不可当气势汹汹饮鸩止渴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印度政府拟增拨 1000 亿粮食补贴引发争议,媒体批其“杯水车薪”。
....B.任何改革都难以单兵突进,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与变化都和其他领域存在藕断丝连的联系,都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制度支撑和协同配合。
....C.近几年,我们家乡“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D.谈起互联网,这个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惊叹不已。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1)小屋的出现,了山的寂寞。
(2)水面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4)微风过处,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打破笼起照送B.点破升起照吹C.点破笼起泻送D.打破升起泻吹幼师类语文第1页(共8页)5.下列名句与作家对应错误的是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B.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李白)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是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我们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C.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D.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B.《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C.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8.下列作品、体裁、作者连线错误的是A.《荷花淀》——小说——孙犁B.《故都的秋》——散文——朱自清C.《雨巷》——诗歌——戴望舒D.《拿来主义》——杂文——鲁迅9.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是A.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写,历来被视为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
B.上片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绘壮景,颂英雄。
C.下片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景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词人在壮志难酬情况下的自慰之词。
幼师类语文第2页(共8页)10.《雷雨》第二幕开头舞台说明写道:“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表现了雷雨到来之前的天气状况。
B.表现了该剧女主人公急切求见男主人公的心情。
C.暗示着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即将展开。
D.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11.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是A.《长亭送别》中《送别》一折,情景交融,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
B.《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它采用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个婚变悲剧。
C.《琵琶行》的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孔雀东南飞》通过写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12.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是A.《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是歌颂青年追求爱情的叛逆行为和奋斗精神,批判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
B.《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表现了湘西的封闭、落后和人情冷漠。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形象,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
D.《茶馆》通过茶馆的变迁及各类人物的遭遇,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社会面貌。
13.与“大王来何操”句式不同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时人莫之许也。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微斯人,吾谁与归?14.从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来看,“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定藤停铜铃停”属于A.字头歌B.连锁调C.绕口令D.谜语歌15.对幼儿文学美学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A.意象美B.纯真美C.稚拙美D.荒诞美幼师类语文第3页(共8页)16.对幼儿文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幻想是幼儿童话的基本特征。
B.幼儿文学的主题要求单纯、浅显、鲜明。
C.幼儿生活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D.儿歌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形式上也比幼儿诗更自由。
17.阿·托尔斯泰的幼儿童话《大萝卜》采用的结构方式是A.对照式B.三段式C.层递式D.循环式18.《木偶奇遇记》中的皮诺乔是A.超人体形象B.常人体形象C.拟人体形象D.宝物形象19.幼儿图画故事的基本特点是A.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B.以文字为主,图画为辅C.图画和文字必不可少D.用文字去说明图画20.幼儿文学的语言要求是A.浅显、形象性B.深刻、动作性C.幽默、文学性D.荒诞、音乐性二、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21.简述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
22.简述幼儿戏剧的特点。
三、阅读和理解(每小题2分,共24分)阅读小说《祝福》节选文字,回答23~25题。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
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幼师类语文第4页(共8页)23.《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24.关于小说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是A.具体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B.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气氛。
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D.表现“我”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25.关于鲁四老爷语言、外貌描写的作用,分析恰当的是A.表现鲁四老爷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辈。
B.表现鲁四老爷对晚辈的关心及对新党的仇视。
C.表现鲁四老爷冷漠无聊、顽固守旧的思想和性格。
D.表现“我”对四叔又敬又怕的矛盾心理。
阅读《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一文,完成26~28题。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1)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个人都知道。
(2)这是蚕的悲剧。
其实,作茧自缚的情况,绝不罕见,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纷飞的乱丝。
(3)钱的丝飞舞着。
很多人以钱为生命指标时,看到的是钱所带来的荣耀。
攫取钱的手段不单纯,仅以钱作为目标,其危险,不在于钱本身,而在于你怎样消费它。
钱有时也是飘浮迷茫的,钱的乱丝令没有能力驾驭它的人窒息,直至被它绞杀。
(4)爱的丝也如四月的柳絮一般飞舞着,迷乱着我们的眼,雪一般地覆盖着视线。
真正的爱,不是诱惑,是温暖。
没有节制的爱,如同没有节制的水和火一样,同是灾难性的。
(5)水火无情,大家都知道。
但谈到氧气,那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围棋高手赛间吸氧,妙招迭出。
记得我学医时,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名新护士值班,看到衰竭的病人呼吸十分困难,用目光无声地哀求她——把氧气流量开得大些。
出于对病人的悲悯,加上新护士的大胆,又值夜半,医生也休息,几种情形叠加在一起,她自作主张地私自把氧气流量表拧大。
病人顿感舒服,露出了感激的神色。
那夜不巧还幼师类语文第5页(共8页)有其他重症病人,当护士再次巡房时,发现那位病人已经死亡。
究其原因,是氧气中毒,高浓度的氧气抑制了病人的呼吸中枢,让他安然享受中丧失了自主呼吸的能力……(6)很可怕,是不是?丧失节制,就是恐怖的魔杖。
它令美好变成狰狞,使怜爱演为杀机。
还有工作的丝,友情的丝,嗜好的丝……或紧或松地包裹着我们,令我们难以自拔。
(7)逢到这时,我们常常表现得很无助很无奈,甚至还有一点点敝帚自珍的狡辩。
常常可以听到有人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我也不想去改变初衷……”当他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就像对自己和他人有了一个交待,然后脸上露出安然无辜的样子。
(8)每当这个时候,我在悲哀的同时,也升起怒火。
你明知你的茧,是你自己吐出的丝结成的,你挣扎在茧中,你却不想突围而出。
你遇到了困难,这是一种必然。
但你却为自己找了种种的借口,你向你的丝退却了,你其实就是一个作茧自缚的高手。
你的丝汲取了你的气力,蚕食你的信心,它让你在蚕茧中藏得更深更严密更闭锁更干瘪了。
(9)撕碎这蚕茧,没有外力和机械可援,只有靠自己的心和爪。
茧破的时候,是痛苦的。
茧是我们亲手营造的小世界。
茧虽小却安全。
咬破蚕的茧,外界是新奇的,也充满着危机。
但破茧是建设性的,在这种变化之中,你会感受到生命充满着张力,你会知道你活着痛着并生长着。
(10)有很多人终身困顿在他们自己的茧中,当生命结束时,他们也许会恍然发觉,世界只是一个茧,而自己未曾真正生活过。
(选自《心灵远方》,有删节)26.结合全文,品析第(2)段中“纷飞的乱丝”的含义。
27.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是A.本文阐述了人不能为自己设计的名利所羁绊的道理。
B.第(5)段中,作者详尽地介绍教授所讲的故事,其用意是证明氧气可致人死亡。
C.第(7)(8)段指出人们对待自己身上的“丝”的态度及其危害。
D.第(9)段中说破除缚在我们身上的丝,要“靠自己的心和爪”,“心”是指自己对待“人生之茧”的态度,而“爪”则指自己的力量。
幼师类语文第6页(共8页)28.分析本文运用的说理方法。
阅读《小种子》一文,完成29~31题。
小种子滴答、滴答,小雨点不停地下着。
小种子们睡在泥土里,都给小雨点吵醒啦!它们看见水,高兴极了,一颗颗都张开小嘴,吱吱吱!拼命地喝。
喝呀,喝呀,干巴巴的小种子,都变成了小胖子,再也闷不住了,它们一颗颗都伸出脚,探出头来了。
你瞧,你瞧,小小的、白白的,多么小的嫩芽呀!每枝小嫩芽的头上,还戴着一顶帽子哩。
雨停了,天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