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鱼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热点作家03 张炜(解析版)-2021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

热点作家03 张炜(解析版)-2021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

热点作家03 张炜一、人物简介张炜,1956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原籍栖霞,中共党员。

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擅长长篇写作、执著于简朴生活的作家。

1976年高中毕业后,回原籍在农村参加工副业劳动。

1978年考入鲁东大学(原山东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

1980年毕业后到山东省档案局工作。

同年发表小说处女作。

1984年调山东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

历任栖霞县橡胶厂技术员、工人,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档案编研处干部,山东省文联专业作家、创作室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兼任山东省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山东省龙口市政府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全国青联委员,山东省青联副主席、山东省青年文体委主任等。

二、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家族》《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等,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瀛州思絮录》等,短篇小说《玉米》《声音》《一潭清水》等,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筑万松浦记》等,诗集《皈依之路》《家住万松浦》等。

有《张炜自选集》(6卷)、《张炜文集》(6卷)、《张炜文库》(10卷)等多种文集出版。

部分作品译有英、法、日、德等多种外文版本。

张炜的小说也被美国、法国等国家教育部列为高等教育教材,成为高等教育考试必读书目。

三、荣誉时刻1.《声音》获1982年全国短篇小说奖。

2.《一潭清水》获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

3.长篇小说《古船》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986年长篇小说奖,被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中国文学百年百优”。

4.《九月寓言》获上海第二届中长篇小说大奖一等奖、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并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图书”。

5.《刺猬歌》于2007年获得了由美国总统亚太顾问委员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张炜是亚洲地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作家)。

颁奖词:表彰你在现代小说、诗歌及评论上的杰出成就。

你六百多万字的深刻的现代文学作品为包括美国文化在内的所有文化背景下的作家树立了楷模。

2025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伏击(节选)徐贵祥起床的哨子刚刚响起,乔东山就一跃而起。

易水寒也从床上跳下来,懵懵懂懂地穿衣服。

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

易水寒一边扎着绑带,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乔东山,感觉乔东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静一点。

出操的时候,他发现队伍里又多了几张面孔,估计是从西边归队的,心里不禁嘀咕起来,千万不要有认识凌云峰的人。

从跑步到队列训练,大家的精力都很集中,没有人注意他。

但他还是心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

上午上课,由乔东山汇报自己的战斗经历。

乔东山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古莲战役的三条山战役,那时候我们师担任主峰防御,友邻部队是军部的特务团,那个特务团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团长凌云峰同志率领部队在敌人的阵营里三进三出,反复绞杀,直至将马家军的指挥系统打乱,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不知红军在哪里,稀里糊涂地乱冲乱撞,导致自相残杀,从而迟滞了对于三条山正面的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三条山主峰阵地的防御,掩护了军部和本师主力转移。

这个英雄的特务团的团长是谁呢,他就坐在我们的中间,请凌云峰同志站出来,让同志们看看……易水寒在那一瞬间几乎晕了过去,他没有想到乔东山会在这个场合把凌云峰的名字点出来,还让他站起来亮相,一旦有人认识凌云峰,他马上就会原形毕露,马上……他不敢想下去了,也不得不站起来。

他控制住一触即发的情绪,软绵绵地站了起来,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干笑,结结巴巴地说,没什么,乔科长过奖了,我们没有做什么……讲完这句话,他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简直就要虚脱了,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

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潭清水张炜海滩上瓜田里,两个看瓜的老头脾气不一样。

老六哥躺在草铺的凉席上凉快,徐宝册却偏偏愿在中午的瓜地里走走、看看。

有个叫小林法的十二三岁的孩子常来瓜铺子里。

小林法到了铺子里,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他躺在凉席上,两脚却要搭在宝册又滑又凉的后背上,舒服得不知怎么才好。

小林法在铺子里玩不了一会儿,就嚷着要吃西瓜。

他的肚子圆起来时,就挪步走出铺子,往瓜地当心那里走去了。

那里有一潭清水。

那潭清水是掘来浇西瓜的。

平展展的水面上,微风吹起一条条好看的波纹。

潭水湛清,潭中的水草、白沙都看得一清二楚。

这实在是一个可爱的水潭。

小林法常在这儿游上几圈,洗去身上的盐水沫儿。

他从水中出来,圆圆的肚子消下去了,又重新吃起西瓜,直到只剩下一块块瓜皮。

老六哥说:“你真是个‘瓜魔’!”徐宝册点点头:“瓜魔!瓜魔!”日子长了,他们仿佛忘记了小林法的名字,只叫他“瓜魔”了。

瓜魔原来是个收养在叔父家里的孤儿。

他对读书并没有多少兴趣,叔父对管教他也并没有多少兴趣,他从五六岁起就在大海滩上游荡了。

他在瓜田,绝对没有白吃西瓜,他常常帮助给瓜浇水、打冒杈,一边做活一边笑,在太阳底下一做就是半天。

徐宝册疼他,喊他进草铺里歇一歇,老六哥却总是吸一口烟,笑眯眯地望他一眼说:“让他做嘛!用瓜喂出来的一个好劳力嘛!”瓜魔隔不了几天就要来一次,徐宝册和老六哥吃不完他的鱼,就用柳条儿穿了晒鱼干。

这天,太阳偏西的时候,瓜魔又来了。

该徐宝册守夜时,他把瓜魔叫醒,两人一起到地边上支起小锅煮东西吃。

徐宝册点上了烟锅,吸了几口,说:“讲点故事吧……”瓜魔吃着瓜说:“我想起一个故事来——这可不是编的,一点不是。

一条鱼的故事阅读理解

一条鱼的故事阅读理解

一条鱼的故事阅读理解【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一条鱼的故事概述2.阅读理解的重要性3.阅读理解的实践方法4.结论正文(篇1)【一条鱼的故事概述】《一条鱼的故事》是一本关于鱼类生态的科普读物,通过讲述鱼的生活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引导读者关注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本书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鱼类世界的奇妙和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阅读理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理解,我们可以从书籍、文章和其他文本中吸收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内心世界。

对于学生而言,阅读理解能力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而对于成年人,阅读理解能力则关系到我们在职场、生活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阅读理解的实践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1.保持阅读习惯:多读书、多看报,不断丰富我们的阅读内容,扩大知识面。

2.学会主动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主动思考、提问,提高自己的理解力。

3.学会总结和归纳: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章节,尝试总结和归纳其中的主要观点和论点。

4.学会跳读和略读:提高阅读速度,抓住文章主旨,学会跳过一些不重要的细节。

5.多做练习:通过做一些阅读理解题来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在做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结论】阅读理解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长期的阅读实践和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丰富人生。

目录(篇2)1.一条鱼的故事概述2.阅读理解的重要性3.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总结正文(篇2)【一条鱼的故事概述】《一条鱼的故事》是一本关于鱼类的科普读物,介绍了鱼类的起源、演化、分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鱼类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阅读理解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

《寻找鱼王》读后感范文10篇

《寻找鱼王》读后感范文10篇

《寻找鱼王》读后感范文10篇1.《寻找鱼王》读后感范文篇一暑假里,我读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张炜的《寻找鱼王》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我”去上学,晚上时爸爸妈妈告诉“我”鱼很宝贵,第一条鱼要送给老族长,以后的鱼才能自己吃,而且自己也抓不到什么鱼。

“我”的老师经常钓鱼,所以他经常能吃到鱼。

听爸爸说山里有一个“鱼王”,什么时候都能逮到鱼。

于是,“我”和爸爸到了一个捉鱼高手的家里,他说他是“旱手”在水边观察,运用以前的知识测出哪有鱼,用手一抓就行。

“水手”则是在水里抓鱼。

他说了他的身世:他出生在一个经常有鱼的家庭里,他的爸爸是“旱手”,他的爸爸经常教他,渐渐的,他也成了一个“旱手”,他的爸爸爱吸烟,有一次,他的一个“水手”朋友送给他一些烟丝,他给了那朋友一条大鱼,谁知他爸的朋友把鱼给了老族长,他爸知道后,两人关系恶化,他爸竟被朋友用计给杀了。

他还讲了那家有一个小女孩,也是“一个水手”,现在两个人都老了。

后来几个星期,“我”在那天天吃鱼,也学到了很多。

后来“我”又到了那个老奶奶的家,老奶奶又教了“我”一些东西,我问她“鱼王”在哪里,她说“我”才是真正的“鱼王”这本书有许多深刻的含义,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别人残忍地杀害。

世上所有事情都很简单,当然,只要你肯努力。

我的感想是:我以后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学习“鱼王”。

2.《寻找鱼王》读后感范文篇二在暑假里,我读过许多好书,但我最喜欢的就是《寻找鱼王》这本书。

这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张炜写的。

他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

在1973年就开始小说和诗歌的创作,而《寻找鱼王》这本书就是张炜的一部佳品。

《寻找鱼王》讲述的是一段失传已久的大地故事,是一个男孩生命之初的奇幻旅程。

主人公“我”生活在干旱缺水的大山深处,想吃鱼吗?告诉你,那简直就是奢望!正是怀着想吃鱼的向往,“我”立志“要当一个捉大鱼的人”,于是我开始出门去寻找鱼王,而“我”也会在这“闯江湖”的过程中慢慢地长大成人……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许多传统习俗和故事正在失传。

2023学年青岛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青岛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青岛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7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时期文学伊始,以汪曾祺、张炜、张承志等人的小说为代表的诗化小说大规模涌现。

这类小说具有语言的诗化与结构的散文化,小说艺术思维的意念化与抽象化以及意象性抒情、象征性意境营造等诗性特征。

它用感性思维、以己度物思维等思维方式阐释了诗性思维,从而开拓了小说的诗学空间,建构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小说诗学。

随着新时期人性解放与人道主义复苏,注重个体感受的感性思维在诗化小说中重新得到发掘与认可。

诗化小说的感性思维首先体现为对心灵的密切关注。

与一般小说注重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不同,诗化小说更注重以敏感的心灵去体验全人类丰富的情绪与感觉,对人物心理世界格外关注。

诗化小说惯于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更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心理体验、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诗化小说还注重对人心灵境界的提升,许多小说在叙事和描写中蕴含着舍己为人、匡扶正义、超然旷达、不慕名利等精神品质,以诗性精神陶冶并净化人的心灵。

诗化小说的感性思维还体现为细腻丰富或充沛强烈的情感。

与新时期其他小说相比,诗化小说的情感分外丰富细腻、饱满真挚。

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小说人物,他们的心灵都如一波流动的湖水,在外界的细微颤动中荡漾起一圈圈充满着细腻情感的波纹。

如汪曾祺身上有一种中国式的“温良”,那是西方人难以具备的“同情与智能”的精神。

他带着脉脉温情诉说着一个个动人心扉的故事,《职业》里的孩子在角落里偷偷摩挲着藏起的自尊和童真,《异秉》里的小学徒在锁上门的房间里悄悄缝合着伤口。

同时,新时期的中国文坛以敞开的姿态拥抱西方哲学与美学,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思潮蜂拥而入,先锋小说、意识流小说、新写实小说随之蓬勃兴起。

与这些小说蕴含着浓厚的西方哲学美学色彩不同,诗化小说偏重以己度物思维的阐发,注重意象性抒情,呈现出鲜明的东方哲学与美学特质。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4 小说(分析环境艺术)(讲义)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4 小说(分析环境艺术)(讲义)

分析环境艺术福建厦门名师邹春盛如是说:在叙事学理论视野下,所有的环境描写都是为叙事服务的,所有的景物都是有意义的,是为作品营造一个叙事空间。

叙事者和作品的人物,就是在特有的叙事空间展开他们的喜怒哀乐的。

(《中学语文教学》2019.9)[导语]环境描写是小说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小说叙事学不断受到重视,有关环境的内容也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人的重视,这两年多份高考试卷在这方面设题。

学习、复习小说的环境描写,要完成以下任务:能够抓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文字,把握其特点与作用,进而高质量地完成有关环境方面的题目。

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它有大有小,大的有城市地域等,小的有居所、家庭等;它有硬有软,“硬”指的是看得见的如建筑器物等,“软”指的是人际关系、风土人情等。

(201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小哥儿俩凌叔华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2024届高考小说专题训练:张炜小说(含解析)

2024届高考小说专题训练:张炜小说(含解析)

小说专题训练-------张炜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楂林张炜早晨,莫凡起得很早,他读《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阿队听着听着,再也无心织网,咬着竹梭儿笑了。

她要过书来看着,很费力地读出几个字,咕哝了一句:“这么多的笔划儿,谁能念得出啊!”莫凡有些惊讶地问:“你现在读几年级呀?”“四年级。

”莫凡失望地说:"那你什么时候才能读完高中去考大学呀?”阿队笑着嚷道:“谁考那个‘大学’!大学里有芦青河吗?有那么多小鱼大鱼,那么多鸟儿吗?能捉迷藏吗?俺哪里也不去,俺就和爷爷在茅屋里住一辈子。

”莫凡不做声了。

他心里在为这个聪明的姑娘惋惜。

晚上,林子里静下来了。

一阵清风吹过来,使人觉得凉爽舒适极了。

阿队领莫凡走到河滩上。

河水在“哗哗”地响着。

阿队大声嚷着,像唱歌一般:“‘不用爷娘唤女声,但闻芦青河水鸣溅溅……’”莫凡兴奋了。

他问:“你刚听了几遍《木兰辞》,就全记下了吗?”她真的从头背了起来!除了个别字音咬得不准、个别句子颠倒了外,其余的全对!他非常激动,连连说:“阿队!你用劲儿学,你会学得很好的!”阿队有些惊讶地看着他。

停了一会儿,她笑着说:“咱不,咱要回山楂林……”“为什么非回山楂林里不可呢?”莫凡有些说不出的失望。

回去的路上,莫凡一个人想着心事。

阿队却时时打断他的思绪,她看见一棵高高的大山楂树,就说:“这是林子里最高最大的一棵树,爬到树梢上,能望老远老远!”莫凡心一动,和她一块儿往大树尖顶爬去。

他们坐在树顶的一个粗杈儿上,四下里看着。

啊,这就是芦青河边的夜啊,那广阔的原野上,一盏盏灯光、一簇簇篝火。

号子声从远处隐隐传来,是各种各样的嗓子喊出来的。

那很远很远的地方,几点簇在一起的星星闪烁、明灭。

莫凡把目光转向另一边,立刻惊住了!那一两公里之外的地方,竟真真切切地燃烧着一阿队告诉他:“这是座矸石山,是开煤矿挖出来的土堆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鱼的故事
张炜
父亲也被叫到海上拉鱼了。

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

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

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

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

这就是拉大网。

网一动,渔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

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叫,一边后退一边用力。

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

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离水。

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

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

我相信它懂事。

岸边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

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

鱼不值钱,买鱼的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

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

早晨还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

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精神的时候。

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

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

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

父亲学会了做一种毒鱼。

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

母亲一见它就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

父亲把衣袖绾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

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

母亲喘着把鱼做好。

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

这才叫好吃。

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

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

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

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

这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去了。

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

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

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

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

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

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

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

我往外连爬带跑。

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

这些草稞像是向
我伸来,抚摸我。

我低下头,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

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

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

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

它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

我不能挣脱。

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

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

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

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

她说:“孩子,你说胡话……”
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

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声使我害怕。

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

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进了茅屋。

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

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一样。

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

我不好意思。

不过,幸福啊。

她说她要走了,但是还会常来小屋。

走前她告诉我: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有的亲戚都给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

她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

如果他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

我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母亲答应了。

小鱼姑娘又来了。

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

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胳膊上都扎了红头绳:我把他们扎住了,他们就不能下海了。

梦做到这儿就醒了。

我觉得像失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

母亲赶紧把我抱到怀里,问怎么了?我就告诉了这个梦。

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他小心一点。

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给扎上了红头绳。

父亲瞥了母亲一眼,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

那天傍晚风息涛平,老大就让小船出海。

想不到一场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

他们无一生还。

父亲跑回来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风暴。

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

这就是鱼的故事。

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

尽管许多人说那只是一次巧合……
(选编自《上海文学》2003年11期,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是:()
A. 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拉网时渔老大和拉网人的呼喊,写岸边人面对活蹦乱跳的鱼的狂呼,都只是为了表现人们丰收的欢乐,表现自然可以给人们丰厚的馈赠。

B. “我”一家三口因吃大海中的毒鱼而中了毒,却又在草地上找到解毒草而获救。

这个情节启示我们:大自然可能带来灾难,也能帮助我们渡过危难。

C. 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

母亲因此提醒父亲,但父亲却毫不在意,结果一些人发生了意外,情节出人意料。

D. 小说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最终坠海而死的故事,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

5. 小说中“我”的父亲作为捕鱼人的代表,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的后半部分详细地描绘了“我”做的一个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4. B 5. ①勤劳纯朴。

靠捕鱼维生,每天很早起来拉黎明网,一天都要拉好多次的网,每一次都得费劲地拖。

②坚忍乐观。

拉网捕鱼的工作非常艰辛,但他们没有怨言,反而非常享受劳动的快乐。

③目光短浅。

对捕捞不知节制,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对等的关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充满智慧,生活经验丰富。

会做毒鱼,能解毒。

6. ①借梦突出小说主题。

梦中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跟我玩并答应嫁给我,这寓意捕鱼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自然可以给予人类幸福的生活;但也告诫人们如对自然的索取不加节制,就会带来灾难,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②为下文埋下伏笔。

梦中鱼姑娘的请求暗示人类捕鱼已经过度了,给拉网人扎上红头绳的交代为后文所述的捕鱼人的意外死亡埋下伏笔。

③丰富人物形象。

在梦中“我”同情小鱼姑娘的遭遇并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表现了“我”的善良、单纯。

④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梦中的鱼儿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会说话,有感情,用红头绳扎住拉网人的预言竟然在现实中实现了,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结构,BC项考核情节,D 项考核视角,其中A项,渔老大和拉网人的呼喊,不只是因为丰收快乐,还是为了喊口号一起用力把网拉上来。

C项,“父亲却毫不在意”说法不当,他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说明他是在意的。

D项,“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说法错误,原文中鱼姑娘只是向我托梦,并没有劝告捕鱼人。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分析做“鱼梦”的作用,解答时,首先要把握“鱼梦”的内容,然后从内容出发,分析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鱼梦”的主要内容是,鱼姑娘求我帮忙阻止鱼老大无休止地捕鱼,救救它的兄弟姐妹们。

然后它用红线把捕鱼人都绑上,期望他们不能够下海捕鱼;然后它就能嫁给我。

从结构上,为下文捕鱼人不听劝告出海捕鱼,最后命丧大海埋下伏笔;从内容上,塑造“我”善良的形象,也为突出表现捕鱼人的无知和不知敬畏自然,而最后自食其果;用托梦的情节,
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