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及特点
诗歌的发展历程

诗歌的发展历程一、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古代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初期。
最早的诗歌形式是口头传承的民间歌谣,用于表达人们的情感、祭祀、记念等。
随着文字的浮现和发展,诗歌开始被记录下来,逐渐形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古代诗歌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和风格。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形式是古乐府,它们以叙述历史事件和表达人们的情感为主要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开始浮现了更多的艺术追求,如唐代的律诗和宋代的词。
这些不同的诗歌形式在内容、韵律和表达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但都对后世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诗歌的崛起与发展现代诗歌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了许多诗人,他们开始追求个人的情感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批评。
这些诗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如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
浪漫主义诗歌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想象力,追求超越现实的境界。
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英国的拜伦、雪莱和德国的歌德。
他们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现实主义诗歌则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评。
这些诗人以真正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社会的黑暗面,如法国的雨果和英国的狄更斯。
他们的作品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并追求社会变革。
三、当代诗歌的多元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当代诗歌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诗歌形式和主题也更加多样化,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和时代的特点。
当代诗歌的发展受到了科技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诗歌的传播更加便捷,同时也促进了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融,如音乐、影像和舞蹈等。
这种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为诗歌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当代诗歌的主题也更加广泛,涵盖了个人的情感、社会问题、环境保护、性别平等等各个方面。
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量和观察,引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量。
总结: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现代诗歌的崛起与发展以及当代诗歌的多元发展。
现代诗歌创作

现代诗歌创作现代诗歌,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追求与传统诗歌创作的区别和创新。
它以自由的写作方式、多样的表达手法和独特的主题内容吸引着广大诗人和读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现代诗歌的特点、创作技巧以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是形式上的变革。
传统诗歌在韵脚、格律和节奏上有严格的要求,而现代诗歌则更加注重自由的形式和节奏感,对于韵脚和格律没有强制规定。
其次是主题内容的多元化。
现代诗歌的主题内容包罗万象,可以涉及到个体的情感表达、社会现象的揭示、人类命运的思考等等,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创作领域。
此外,现代诗歌还注重语言的变革,使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和形象,使诗歌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二、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为了更好地表达现代诗歌所追求的自由与创新,诗人们在创作中运用了许多特殊的技巧。
首先是意象的运用。
现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生动且具有个性化的意象来丰富诗歌的表达,这些意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景色,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和感受,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其次是语言的变革。
现代诗歌更加注重语言的变革和超越,诗人们会运用一些跳跃、冲突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打破常规和突出主题。
此外,还有对形式的重构和颠覆,诗人们可以随意改变诗歌的结构和排版形式,从而带给读者更多的惊喜和思考。
三、现代诗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形式,对社会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现代诗歌的创作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发声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其次,现代诗歌的内容多样化,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主题,因此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观点和艺术享受。
同时,现代诗歌也在文学交流和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文学活动和诗歌刊物,将现代诗歌传播给更多的读者,推动了诗歌文化的发展。
总结起来,现代诗歌的创作体现了自由与创新的精神,它以多样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主题内容吸引了诗人和读者的关注。
中国现当代新诗

中国现当代新诗(实用版)目录1.中国现当代新诗的概述2.新诗的发展历程3.新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4.新诗的艺术特点5.新诗的影响和贡献正文中国现当代新诗是指在 20 世纪初至今,以白话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诗歌创作。
新诗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诗歌从古典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新诗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和丰富的诗歌流派。
首先,新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 1917 年到 1949 年,这一时期是新诗的诞生和初步发展阶段,以胡适、郭沫若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写作,推动了新诗的创立。
第二个阶段是从 1949 年到 1979 年,这一时期是新诗的成熟和发展阶段,出现了“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等具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以及郭沫若、徐志摩、辛弃疾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人。
第三个阶段是从 1979 年至今,这一时期是新诗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阶段,诗人们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其次,新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也值得关注。
如前所述,新诗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如“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等。
这些流派各具特色,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这些流派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郭沫若、徐志摩、辛弃疾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丰富了中国诗歌的内涵,为新诗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新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诗采用白话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使得诗歌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其次,新诗在形式上打破了古典诗歌的束缚,不再局限于五言、七言等固定形式,而是根据内容和情感的需要自由发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再次,新诗在主题和内容上,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个人情感,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风貌。
最后,新诗的影响和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新诗的诞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为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梳理诗歌发展阶段特点

梳理诗歌发展阶段特点
诗歌的发展阶段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时期:诗歌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最初以歌、舞、乐等形式结合在一起,表达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短小精悍、富有韵律和节奏感为特点,如《诗经》中的部分篇章。
2.古典时期:随着文字的出现,诗歌逐渐从口头传承发展成为书面文学。
古典诗歌以抒情、叙事和议论为主要表现形式,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政治、历史、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精湛的技艺、深刻的思考和鲜明的个性为特点,如屈原的楚辞、李白的唐诗等。
3.近现代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化的引入,中国诗歌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发生了巨大变革。
现代诗歌以自由、开放、多元为特点,强调个体的感受和情感,形式上追求创新和变化。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鲁迅、郭沫若、徐志摩等。
4.当代时期:当代诗歌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形式上更加自由多样。
同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当代诗歌在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诗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从集体创作到个人表达、从传统形式到现代创新、从抒情叙事到多元表达的特点。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新文化运动时期(1917-1949年):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期间,诗人们主张抛弃古典文学的束缚,追求个人情感的表达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代表诗人包括郭沫若、萧红等。
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战争的阴影下,诗人们对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常常充满着战争的硝烟和民众的疾苦,诗人们的创作主题主要聚焦在民族团结、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等方面。
3.共和国时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创作开始表现出新的面貌。
诗人们开始歌颂新生活、新政权和新制度,诗歌风格也逐渐转向朴实、简洁和明快。
代表诗人包括艾青、胡风等。
4.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主题多样,风格各异,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借鉴和创新。
代表诗人包括北岛、顾城等。
总的来说,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是复杂而多元的,各个时期的诗歌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从新文化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国诗歌在不断地适应时代变迁的同时,也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10中国现当代诗歌

朱湘与《采莲曲》
一、作者简介及创作特色
朱湘(1904—1933)字子沅,安徽太湖人。 新月派代表诗人,一生致力探索中国新诗创作 和外国诗歌的译介,提倡诗歌的“形式美”。
1926年与人合办《晨报诗镌》。1929年留学 美国,回国后执教于安徽大学。1933年12月 自沉于南京采石矶。
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
初期新诗最高成就
《女神》被誉为中国现代新诗 的奠基作。 其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 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 精神。 突出并强调了“情感”与“想 象”在诗中的作用。
“湖畔诗人”
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 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 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 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 。 创作特色:对质直单纯的爱情的歌咏和内心世 界的大胆剖白。
50、60年代
两类诗人共同支撑着诗坛
一类是1949年前已经成名的诗人
。 一类是新中国成立后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 像李瑛、雁翼、顾工(顾成的父亲)、公 刘、白桦、流沙河等,其中有的人加入了 军队。
政治抒情诗—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文体之一
主流样式:颂歌 内容 代表作:胡风的大型交响乐式的长诗《时间开 始了》 其他样式:战歌 并不要求必然表现真实的战争,诸如社会主义 建设、思想改造乃至种种生活事件,都被看成 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边塞风光也成为这类诗的描写对象。
“姑娘”这一意象是全诗表现的重心, 诗人以丁香作喻,用通感的手法将 姑娘的颜色、芬芳、忧愁、动态表 现出来。在古诗词中,有时丁香象 征心中解不开的忧愁,《雨巷》中 则想象为丁香一样的姑娘,它有着 丁香的忧愁,也有着丁香一样的芬 芳,是忧愁和希望的结合体。
中国现当代诗歌简介

创作特色:表现民族气节、抒发对灾难深重祖国的诚挚的爱;艺术 风格转向积极明朗。
(二)、《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雨巷》
(一)、作家简介及创作特色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 现代派代表诗人。
创作三个阶段
今余杭市)人。
一、早期:起步阶段 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 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 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1929 年出版的诗集《 我底记忆》大部 分为此时期的作品。
1.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 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2.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连在一起。
意象:姑娘
“姑娘”这一意象是全诗表现的重心,诗人以丁香作喻,用通 感的手法将姑娘的颜色、芬芳、忧愁、动态表现出来。 《雨巷》中则想象为丁香一样的姑娘,它有着丁香的忧愁,也 有着丁香一样的芬芳,是忧愁和希望的结合体。
最后一个时期:戴望舒诗风新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继续著译,1938年5月赴香港。 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 其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 等。香港为日军占领后,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随后, 写出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 等诗篇。这一时 期作品后来收入《灾难的岁月》,1948年出版。
诗歌特点: 优美的音节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全 诗共七节,首尾两节复沓,加强了全诗的 音乐感。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基本上押 ang韵,从头到尾不换韵。同一的音响在全 诗流动,形成回荡的旋律,强化了诗人寂 寞、惆怅之情。
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及特点

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及特点现当代诗歌是指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的诗歌创作形式和风格。
与传统诗歌相比,现当代诗歌在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创新。
以下是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及特点的详细描述:一、发展历程:1. 20世纪初期:在这一时期,现代主义诗歌开始兴起,诗人们试图打破传统诗歌的束缚,追求新的表达方式。
例如,法国诗人马拉美的“解构诗”和美国诗人艾略特的“荒原”等作品。
2. 二战后:战争的创伤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得现当代诗歌更加关注人类的苦难和现实问题。
例如,德国诗人布赖希特的“死亡之歌”和美国诗人普拉斯的“美国的苦难”等作品。
3. 20世纪后期至今: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现当代诗歌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诗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身份认同和个体经验等主题。
例如,中国诗人北岛的“泥土的味道”和美国诗人霍金斯的“自然之歌”等作品。
二、特点:1. 自由多样的形式:现当代诗歌摆脱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和韵律的限制,形式更加自由多样。
诗人们可以运用自由诗、散文诗、象征主义等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2. 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现当代诗歌注重语言的创新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
诗人们运用隐喻、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诗意和美感。
3. 关注个体经验和内心世界:现当代诗歌更加关注个体经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诗人们通过自我反思和情感的抒发,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4. 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情境:现当代诗歌对社会问题和现实情境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诗人们通过诗歌的力量,呼吁社会的公正和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5. 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的视野:现当代诗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诗人们通过对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总结:现当代诗歌是20世纪以来诗歌创作的重要形式,它在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创新。
现当代诗歌具有自由多样的形式、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关注个体经验和内心世界、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情境、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的视野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及特点(总说)(1)题材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和气氛(2)形式上的探索(3)著名诗人与作品(分说)(1)题材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和气氛①五四前后的呐喊与呻吟闻一多《死水》徐志摩《再别康桥》(闻、徐是新月派的代表)郭沫若《女神》冰心《繁星》②革命战争的歌颂田间《给战斗者》光未然《黄河大合唱》新社会的颂歌郭小川《将军三部曲》《青纱帐——甘蔗林》贺敬之《回延安》《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闻捷《天山牧歌》④新时期特殊题材的诗1976年天安门抄诗(2)形式上的探索①五四运动后:各种中外诗歌形式的探索。
②革命时代:革命现实主义激情与唯美主义形式之争。
③新诗歌理论:何其芳的诗歌主张:何其芳在研究了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传统和“五四”以来新诗创作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外国诗歌的形式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关于现代格律诗的理论主张:诗歌除了应具备诗的一般特点外,以形式而论,还应每行有一定的顿数,可分三顿、四顿、五顿几种不同的句式。
在长诗中,如有必要,顿数可以变化同时要押大致相适的韵,不一定非要一韵到底,可以少到两行一换韵,四行一换韵。
诗人田间特别学习了苏联的“阶梯”诗。
(阶梯诗:一句一行。
整首诗的格式像阶梯一样。
(3)现当代诗人及代表作胡适《尝试集》第一部新诗集郭沫若《女神》冰心《繁星》闻一多《死水》徐志摩《再别康桥》(独抒性灵)戴望舒《雨巷》雨巷诗人艾青穆旦《赞美》田间《给战斗者》光未然《黄河大合唱》袁水拍《马凡托的山歌》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郭小川《将军三部曲》《青纱帐——甘蔗林》贺敬之《回延安》《雷锋之歌》闻捷《天山之歌》舒婷《致橡树》余光中《乡愁》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4)诗歌派别文学研究会抒情诗——冰心湖畔诗社的爱情诗——新月诗派的格律诗——闻一多徐志摩30年代的左翼诗派——殷夫现代诗诗派——戴望舒抗战之后的七月派——艾青、田间解放区的民歌体新诗——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北宋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南宋四大家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宋婉约派四著名人物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㈡散文1、古代散文的发展及特点(1)古代散文的发展发展春秋战国——古代散文成熟: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庄子》等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最早的散文集《尚书》:西周至春秋王侯讲话的记录稿,如西周初期,分封诸侯时周公对封侯者的告诫,谈话等)两汉——传纪文学的成熟:《史记》、《汉书》魏晋南北朝——骈文占据文坛400年。
(骈文也称“骈偶”,“四六文”——讲究形式美、对仗,具有诗歌特点的散文。
正式形成于两晋,于南北朝臻于巅峰。
)唐——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中唐由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
是一种文学思潮。
主张:“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务去”“古文”——和魏晋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相对立的。
特点是:奇句单行,不拘格式。
在文法上取法先秦两汉的散文宋——诗文革新运动诗文革新运动——与政治革新紧密关联。
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包括针对晚唐五代文风的改革,得到欧阳修的支持。
欧阳修主持科举,严令写平实朴素的古文。
强调“道”先“文”后,与古文运动的“文以载道”一脉相承。
继承并发展了唐代古文运动,取得胜利。
2、古代散文的特点(1)内容:现实主义风格;注重情感表达;富有哲理;塑造形象。
(2)结构:形散实不散。
看似无章法,实则有主线。
(3)语言:平易流畅。
优美隽永。
回味无穷3、作家作品(1)先秦散文“春秋三传”传——在中国古代,对经书的讲解称为“传”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另有穀梁的写法。
)(2)两汉散文《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0篇,5部分。
本纪:帝王之事。
(如:《项羽本纪》)世家:诸侯之事。
(如:《陈涉世家》)列传:人臣之事。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表格形式的大事记。
书:典章制度。
《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代表作:《苏武传》与《史记》的语言风格相比,典雅古奥,比较艰深。
《过秦论》——政论文。
(作者:贾谊)《论贵粟疏》——政论文。
(作者:晁错)(3)魏晋散文曹植《洛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江淹《别赋》(骈文)、《恨赋》(4)唐代散文韩愈《原道》、《原毁》、《师说》、《马说》、《祭十二郎文》柳宗元议论文:《捕蛇者说》、《天说》寓言(独立的文体):《三戒》(《黔之驴》、《临江之糜》、《永某氏之鼠》)游记(独立的文体):《永州八记》(优美的山水游记,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王勃《滕王阁序》杜牧《阿房宫赋》(5)宋代散文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轼《贾谊论》、《石钟山记》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6)金元散文元好问《中州集》——唯一的躲过战火的金朝文学集。
(7)明代散文刘基《卖柑者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归有光《项脊轩志》袁宏道《满井游记》(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故世称“公安派”:反对承袭,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张岱《西湖七月半》(8)清代散文清前期:三先生: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清中叶:桐城派是最著名的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记》清后期: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散文体”。
4、现当代散文的发展和特点(讲课时是略讲的)(1)现当代散文的发展①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呐喊——反封建制度的主题:鲁迅杂文、陈独秀、胡适等的散文。
② 30年代前后——对现实生活和个人心态的反映:茅盾、朱自清、周作人、冰心、巴金③解放区及解放后——歌颂革命和新社会:杨朔、刘白羽、魏巍、秦牧、吴伯箫④新时期——呼唤改革,百花齐放:徐迟、余秋雨(2)现当代散文的特点①内容:大多数注重与时代同步,反映现实。
小部分只表现个人生活琐事,个人情感。
②结构风格:继承古代形散实不散的传统,风格多样化。
③语言:各有特色。
如:富有哲理、激扬奋发、平实如话、细腻琢磨、沉于情感、追求文采等。
5、现当代散文的作家和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朝花夕拾》 (回忆性散文集)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俞平伯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的题目,各作散文一篇,以风格不同、各有千秋而传世,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周作人《乌篷船》夏衍《包身工》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两次赴朝)杨朔《茶花赋》、《雪浪花》、《荔枝蜜》刘白羽《长江三日》(选自《红玛瑙集》)秦牧《艺海拾贝》(“花城”)吴伯箫《记一辆纺车》(选自《北极星》)冰心《小橘灯》穆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巴金《随想录》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余秋雨《文化苦旅》鲁迅杂文中有大量著名散文:《纪念刘和珍君》、《娜拉走了以后》、《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㈢戏曲1、古代戏曲的发展及特点(1)发展雏形:唐代参军戏。
(类似东北二人转)。
唐玄宗在华清宫内建梨园。
发展:宋代演唱。
金代院本(董西厢)由金入元:关汉卿成熟:元代杂剧。
明清戏剧.京剧的产生及地方戏的发展。
(乾隆55年结合进京的地方戏二黄与弋阳腔形成京剧。
)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2)特点①结构完整,情节无缺。
(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结局)②戏剧冲突强烈(矛盾迭起引人入胜)③虚拟时空环境(与西方的话剧由根本不同)④严格的表演程式(如:规定千军万马的调度是在舞台上走一个圆场。
)⑤夸张的艺术形象(脸谱)⑥突出的舞台效果(布景、服装、灯光、音乐、舞台调度等)2、古代戏曲作家作品(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宋)无名氏《赵贞女》(元)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西厢记》(曲状元)马致远《汉宫秋》(王昭君出塞)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散曲: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天静沙·秋思》(秋思之祖)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明)汤显祖《牡丹亭》即《还魂记》(临川四梦:《邯郸记》、《还魂记》、《南柯记》、《紫钗记》)(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同时代,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清)洪升《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孔尚任《桃花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再现南明兴亡始末,用儿女之情衬托国破家亡之痛,集中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南洪北孔”3、现当代戏曲的发展及特点(1)现当代戏曲的发展①五四时期:反封建的主题。
② 30年代:倡导革命。
话剧成熟。
③ 40年代:戏剧与时代形势紧密结合。
④建国后:歌颂新社会,认识旧社会。
⑤新时期:拨乱反正。
(2)现当代戏曲的特点①话剧完全成熟,京剧及地方戏缓慢发展。
②主题突出,明确,结构为主题服务。
③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
④典型。
形象丰富。
(3)现当代戏曲的作家和作品①五四时期:胡适《终身大事》(1919年,最早的话剧创作。
)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田汉《名优之死》丁西林《三块钱的国币》②30年代: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夏衍《上海屋檐下》田汉《回春曲》③40年代: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郭沫若《屈原》《虎符》《棠棣之花》欧阳予倩《桃花扇》《忠王李秀成》夏衍《法西斯细菌》贺敬之《白毛女》电影文学《一江春水向东流》④建国后:老舍《龙须沟》《茶馆》农村题材:胡可《槐树庄》王炼《枯木逢春》军事题材:《万水千山》《兵临城下》《霓虹灯下的哨兵》⑤新时期:苏叔阳《丹心谱》 (以“四人帮”攻击周总理的政治斗争为背景。
)沙叶新《陈毅市长》 (“冰糖葫芦式”的结构)㈣古代小说的发展及特点1、古代小说的发展①萌芽阶段:上古神话(只有粗糙的故事)(战国到秦汉)《山海经》: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
(西汉)《淮南子》:女娲补天,共工触不周山,后羿射日。
②雏形阶段:南北朝小说(已有情节和人物性格)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葛洪《西京杂记》③成熟阶段:唐传奇,宋话本(有完整情节,有细节,已注意人物典型化)唐传奇:《南柯太守传》《长恨歌》《莺莺传》宋话本:《大宋宣和遗事》《碾玉观音》《错斩崔宁》④发展顶峰:明清小说(情节完整,细节真实,人物典型,语言个性化)明: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小说《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清: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2、古代小说特点①情节完整:故事结构无缺,“五何”俱全(时,地,人,事,结局)②人物典型:人物形象来自生活并典型化,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