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1-第一课-古诗二首-村居-课文内容及生字组词

古诗二首
村居 【清】高
鼎dǐnɡ 草长莺yīnɡ飞二月天,拂fú堤dī杨柳liǔ醉zuì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咏柳 【
唐tánɡ】贺hè知章 碧玉妆zhuānɡ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双横线里的生字带组词:
莺yīnɡ(黄莺,夜莺)拂fú(吹拂,拂拭)堤dī(河堤,堤坝)柳liǔ(柳树,柳叶)醉zuì(喝醉,醉酒)咏yǒnɡ(歌咏,吟咏)妆zhuānɡ(化妆,装扮)丝sī(蚕丝,丝巾)绦tāo (宫绦,绦纶)裁cái (裁缝,剪裁,裁判,仲裁)剪jiǎn
(剪刀,剪断)
田字格生字带组词: 诗shī(诗人)(诗歌)童tónɡ
(儿童)(童话)
趁chèn (趁着)(趁早)碧bì(碧绿)(碧玉) 妆zhuānɡ(化妆)(装扮)绿lǜ(绿色)(绿豆) 丝sī
(丝巾)(丝绵)剪jiǎn (剪刀)(剪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借助拼音自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我也通过图片展示、语言描述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亮点
1.注重朗读指导。
在朗读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
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注重情境创设。
我通过图片展示、语言描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形
象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3.注重情感体验。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
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不足
1.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时,我有时过于急躁,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
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想象。
2.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时,我有时过于强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而忽略了学
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改进措施
1.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时,我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
考和想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2.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时,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让学
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课堂作业 课堂练习 课时练习题 课课练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堂练习(课时练)《村居》《咏柳》1.古诗二首一、给加点字注意。
h uáng héyáng1.黄莺河堤杨柳chuījiǔàn4.吹拂醉酒 6. 判二、看拼音写词语。
gǔshīér tóng jiǎn dāobìlǜshān cūn三、比一比,再组词。
村()前()女()里()树()剪()妆()童()四、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1. 莺飞,拂堤杨柳醉。
散学,忙趁放。
2. 一树高,垂下绦。
不知谁,二月似。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是季,你认为诗中最有意思的一句是“,。
②.解释词语。
散学:。
纸鸢:。
五、读儿歌,完成练习。
风,(遥摇)绿了树的枝条,看到第一只蝴蝶飞,水,漂白了鸭的羽毛,它牵引着我们的双脚,盼望了整螫一个冬天,我高兴地捉住它,你看,春天已(经径)来到!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让我们(换唤)上春装,看到第一朵雏(chú)菊开放,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飞过树林,飞上山网,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到处有春天的欢笑。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1)读诗句,用“\”画掉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2)从诗中哪些情态可以知道春天来了呢?想一想,连一连。
树枝小鸟小朋友蝴蝶雏菊穿上春装绿了换上羽毛开放飞舞答案:一、yīng dīliǔfúzuìcái二、看拼音写词语。
古诗儿童剪刀碧绿山村三、比一比,再组词。
山村前面女子里面树木剪刀化妆儿童四、先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1.草长二月天,醉春烟。
儿童归来早,东风纸鸢2.碧玉万条绿丝细叶裁出春风剪刀①..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②.解释词语。
放学风筝五、读儿歌,完成练习。
(遥摇) (经径) (换唤)树枝小鸟小朋友蝴蝶雏菊穿上春装绿了换上羽毛开放飞舞。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二首》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诗中流露出诗人难掩的喜悦之情。
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柳”,“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向,因其吐青早而成为春天新生的象征。
在这两首诗中,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二、教学目标1.认识“莺、咏”等11个生字,会写“童、碧”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三、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1.猜谜引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出示谜语)对,是风筝。
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请跟着老师来读读这个词语。
2.引出诗题: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到田野里去放风筝,那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啊!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居住在农村,他在田野里散步的时候,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春色,还看到了一群正在放风筝的孩子,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诗题就是《村居》。
板书诗题:村居,学生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揭示课文题目,为接下来的解诗题做好了铺垫。
二、理解诗题学生朗读诗题,并说说“村居”的意思。
村:农村。
居:居住。
村居:在农村居住。
三、了解作者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著有《拙吾诗稿》。
四、初读古诗,学习字词1.初读古诗。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教师提醒:听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对比出自己哪几个字读得不准确。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古诗读准确。
2.学习字词。
(1)学习会认字。
二年级下册必背古诗(附解释、译文)

日积月累七《二十四节气歌》(100 页)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初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注释】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 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 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 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 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 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 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 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 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 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 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 回归线)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源自1公众号:惟微小筑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 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 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 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 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古诗二首村居和咏柳的意思

古诗二首村居和咏柳的意思:
解析:
《村居》和《咏柳》是两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分别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和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诗中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的景象,特别是孩子们放学后放风筝的情景。
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小草开始生长,黄莺在空中飞翔,杨柳轻拂堤岸,仿佛沉醉在春天的气息中。
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则展现了儿童在春天的快乐,他们急忙放学回家,趁着东风放飞风筝。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是一首咏物诗,主要赞美柳树的美丽。
诗中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柳树比作一位打扮得体的少女,柳条垂下,如同她身上飘动的绿色丝带。
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将春风比喻为剪刀,巧妙地描绘了春风的神奇和柳树的新叶。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赞美了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新部编版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的教案(精选9篇)

新部编版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的教案(精选9篇)新部编版古诗村居《咏柳》的教案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早春三月的杨柳,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杨柳迷人的姿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全诗描绘的意境是高高的柳树象是碧玉装扮成的,无比美妙,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那万条垂下的柳条好象是绿色的丝带随风飘摇,不知这钎系洗精巧的六业是谁剪裁出来的,啊,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气的剪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会认“咏、碧”等生字。
⑵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情感价值观: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大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认6个字。
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用挂图。
录音机。
【教学方法】吟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2、谜面:冬季落叶春发芽,爱到河边来安家,河水替它照镜子,春风替他梳头发。
3、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学生听谜语,思考谜底。
踊跃发言,说话声音要大,吐词清晰。
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以谜语开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画柳树你见过柳树吗?他是什么样的?说一说,并在书上把它画下来。
请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学生一般说在哪见过柳树。
在书上用绿色画出柳树。
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用学生画柳树当挂图,满黑板是绿色的柳树。
进入春天的.意境。
三、演柳树柳树像什么?谁能用动作作出柳树的样子?请几人上台表演,老师放悠扬的音乐。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就象在表演一个舞蹈节目《柳树》。
用动作体现柳树的特点──柔软如丝。
四、听古诗有一位古代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柳树,就写下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咏柳》。
听课文录音。
磁带中的录音,也有诗的大意。
进入课文,以磁带导入。
五、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把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多读一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村居》和《咏柳》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篇课文,两首诗都是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整堂课,我侧重在“读”上花工夫,以读解意,以读悟情,具体表现在:1.以“音读”奠基础。
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落字,不加字,不重复,发音响亮清楚。
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
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自由读,交流重点字词,然后我给学生范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
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2.以“意读”显策略。
《村居》所描写的场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们放风筝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入到古诗学习之中。
然后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教学《咏柳》时,联系《村居》中描写杨柳的诗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然后,结合课题,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
教学《咏柳》时,学生对“碧玉”和“丝绦”两词不熟悉,我就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将“碧玉”和“丝绦”与柳树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以“情读”突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以至理解诗的大意。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师生对读等,读出诗歌的味道。
如,“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读得欢快活泼;“不知细叶谁裁出”尾音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则要读出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案内容。
《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案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题内容简说古诗二首《古诗二首》分别是《村居》和《咏柳》。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咏柳》通过描绘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情景。
《找春天》课文以一群孩子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迷人风光。
《开满鲜花的小路》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讲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一包花籽,到了第二年春天,花籽让小路开满了鲜花,让所有的小动物们享受到了美丽和快乐。
告诉我们要学会传递快乐,分享快乐。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文主要写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种下了一棵柏树的经过。
赞美了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他对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重视。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古诗二首》…………………………………………………………………………………………2课时2.《找春天》……………………………………………………………………………………………2课时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语文园地一……………………………………………………………………………………………… 2课时教案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同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古诗二首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
本导学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意”,即采用图文对照,结合关键字词等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概意思;二是感悟诗的“境”,采用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三是体会诗“情”,即引导学生在感悟诗境的基础上,通过吟诵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学前准备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图文结合,在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中学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学习《村居》,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春天田野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1.识字、写字、了解古诗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居》。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学生)教案环节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村居》。
2.板书课题:村居。
指导齐读。
3.识记生字“村”“居”。
4.指导释题,介绍作者。
1.背诵古诗《春晓》。
2.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3.村:平舌音,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对——树——村。
居: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尸+古=居。
4.了解题目意思。
(村,乡村。
居,居住。
)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1.《村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用时:12分钟)1.组织学生自读古诗。
2.指导学生读古诗,纠正字音错误。
3.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视频。
4.组织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学生巩固识记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圈画生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读古诗,注意读准音。
3.认真听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或与同桌做部件组合游戏。
2.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y_____ f_____ d_____莺拂堤l_____ z_____柳醉3.多音字组词。
“杨柳”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散学:___________________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纸鸢:___________________5.给古诗划分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同桌互相背诵《村居》。
7.按要求填空。
诗:__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组词__________________。
1.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诗句。
2.出示教师摘抄的咏春的诗句,领读。
二、初读感知(用时:10分钟)1.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妆、丝、绦、裁、剪”。
2.老师指导书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5.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
(2)说说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古诗读通顺。
2.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桌合作解疑。
4.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初春二月的柳树的勃勃生机。
10.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用时:15分钟)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枝是“绿丝绦”?(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1.学生读诗句,并简单说自己理解的诗意。
(1)这里把柳树叶子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柳条。
因为柳条细长、柔美。
(3)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增加了诗的情趣。
“不知”是发问,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
(4)“二月春风似剪刀”由无形到有形,写出了春风神奇灵巧地剪出一丝丝柳叶,装点锦绣11.表示“绿”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还能写出几个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咏柳》前两句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静态中的__________,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__________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
2.出示插图,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大地的景象。
2.欣赏课文插图,通过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体会春天来临时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情(用时:7分钟)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2.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体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1.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学生读出诗人对柳的赞美,对春的歌颂之情。
13.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咏柳》,“咏”的意思是__________。
在本课中指__________。
作者描写__________,歌颂__________,赞美__________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五、总结全文(用时:3分钟)1.组织学生交流:学了本诗,你有何感受?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背诵古诗。
1.学生自由讨论,谈感受。
2.根据提示,学生尝试朗诵全文。
14.默写古诗《咏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古诗二首》课堂教案片段◆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案重点)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准确。
现在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读不懂,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师巡视了解学情)师: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怎么理解?(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师:大家看“妆”字里有个“女”字,女子最喜欢什么呢?生:穿花裙子。
生:我妈妈爱描眉、涂口红。
生:我知道了。
“妆”是打扮,化妆的意思。
师:你说得真好。
这首诗是说春天里柳树打扮得很美,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描写了柳树的美?生:碧玉。
师:好,谁愿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生:春天把高高的一棵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
师:(问其他同学)你们也是这样理解的吗?生:我觉得春天里不是一棵柳树发芽,有好多棵哪!师:对,这里的“一”不是指的数量“一”,同学们看这里(边用手指着自己边说)今天老师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
谁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一身”换个说法?生:今天老师全身的衣服都很漂亮。
师:好极了。
谁再来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生:春天把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
儿童的认知世界有许多生动的生活情境。
在古诗教案中,对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库存,凭借生活积累,从而展现语言所描绘的景象。
师:你说得真棒。
同学们觉得这首诗哪句最美?生:我认为“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得美。
冬天的柳树光秃秃的,可是春天的柳树就不一样了,千千万万根柳条变绿了,就像一条条绿色丝带,又像长满了绿绿的长头发生:我喜欢“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多美呀,一棵柳树全身上下像用碧玉打扮起来的,堆砌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