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作业练习题目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作业练习题目

必修四《莎士比亚》
《谈美》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 王》、《麦克白》
莎士比亚的四部喜剧作品,分别是: 《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 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 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迪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 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这使哈姆雷特充满 了疑惑和不满。紧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岗时出现了父亲老 哈姆雷特的鬼魂,说明自己是被克劳迪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 自己复仇。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 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爱的奥菲 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迪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 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 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因误喝克 劳迪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 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 迪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2.简述《家》中一个令你悲痛的故事。
3.简述觉慧反抗的一个故事。
必修三《高老头》
《红楼梦》
《红楼梦》的语言值得称道。试从书中找出你最喜 欢的一两段细细品味。
1.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 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2.【红楼梦】中远嫁他方,精明能干,治家有方的人物是(探春)。【玉带 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说的是(林黛玉)、(薛宝钗)。
1.《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做了许多荒唐的事,请你
叙述其中的一件。
2.说明堂•吉诃德的性格特征。
《老人与海》 简要分析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地亚哥的 精神内涵。

高中语文 人教版高中学考名著导读必修一之必修五完整资料素材

高中语文 人教版高中学考名著导读必修一之必修五完整资料素材

1.名著导读——《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一、治国思想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仁的内容:1、血缘亲情之爱:即‘‘孝悌”,这是“仁”的内涵的核心 .2、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把父母子女之爱推广到一切人. 3、个人品性:时时以“仁”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久而久之,即可以转化为人的内在的品质和性格.4、理想境界: 孔子最称道的个人品德莫过于“杀身成仁”,孔子的最高社会理想则是“天下归仁” .5、仁和礼 :‘‘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具有道德理性自觉的仁人,其行为才能自觉地守礼或合乎礼。

思想主张一言以蔽之:克己复礼以为仁。

孔子强调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二、教育思想(1)教:①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③循循善诱(启发式教学)(2)学:①举一反三②温故知新(3)为人处世:①谨言慎行②以身作则,推己及人学习态度: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作业练习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作业练习

2.简述《三国演义》中一次精彩的用计。 答: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 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 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 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 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 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孔子提出:“克已复礼为仁”,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克制 个人欲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的伦理道德规范,从而能正确 处理人际关系。
孔子提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篇》)作为仁者,必须勇敢地实践 仁,坚持仁,要经得住考验,甚至不惜为此献 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论语》的学习思想 (1)学习态度上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公治长篇》),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述而篇》),并且认为“士志于道,而耻 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篇》), 就是说读书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 心致志,不要为个人吃穿等生活俗事所拖累。 甚至要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述而篇》)的精神。
《家》 1.请对《家》中鸣凤之死的故事情节作简要介绍。 答: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 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 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可是觉慧只忙着读书写文章。 鸣凤在花园里痛苦地思考,明白了:“她应该放弃他。 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最后她极其温柔而凄楚地 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慧,”便纵身往湖里一跳。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 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迪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 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这使哈姆雷特充满 了疑惑和不满。紧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岗时出现了父亲老 哈姆雷特的鬼魂,说明自己是被克劳迪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 自己复仇。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 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爱的奥菲 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迪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 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 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因误喝克 劳迪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 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 迪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要的板块之一。

必修1~5出现的多篇名著: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

今天XXX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必修1~5中出现的名著,对于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提升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作者是英国作家XXX。

主人公XXX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

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

作品围绕XXX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艺术成就《家》是XXX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

同时还表现了以XXX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

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XXX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课内名著导读(附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课内名著导读(附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名著导读资料索引宣汉县土黄中学牟小利一、《红楼梦》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

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

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第2回)宝玉摔玉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

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 “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

”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宝玉挨打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第33回、第34回)出自《红楼梦》第33、34回,先是宝玉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调笑,结果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含羞自尽,再是宝玉因结交一个叫琪官的伶人,忠顺王府借故刁难,宝玉的弟弟贾环趁机在贾政面前造谣中伤,贾政盛怒之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亏得王夫人赶到才停止。

后来贾母也到了,贾政才下跪赔罪。

宝玉被打后,宝钗和黛玉在安慰宝玉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宝玉瞒赃贾府丢失了玫瑰露、茯苓霜,女管家林之孝家的怀疑是管厨房柳家的女儿五儿所偷,凤姐吩咐严惩。

凤姐的丫头平儿了解到这些东西是王夫人的丫头彩云偷给贾环的,因怕探春生气,又怕连累许多无辜的下人,让宝玉都承担起来,从而平息了事端。

(第61回)紫鹃试玉一日宝玉去找黛玉,正值黛玉歇午觉,黛玉的丫头紫鹃便骗他说黛玉即将回苏州。

宝玉一听,如头上打一个焦雷,马上给吓傻了。

黛玉听说宝玉如此,吓得大咳大吐,忙打发紫鹃来怡红院。

宝玉见到紫鹃后才哭出声来,又请太医疗治才慢慢好转。

贾宝玉婚礼上调包计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

贾府悬赏万两寻玉,悬来假玉。

贾政将外调,贾府决定给宝玉结婚冲喜。

必修1~5“名著导读”

必修1~5“名著导读”

女人 结婚 。善 良 的爱 斯梅 拉达 为了 救他 ,答 应嫁 给
B. 宝黛 初见,便都有似曾 相识的心灵感 应,两人
舞卖艺,穷诗人甘果瓦被她 的美貌、舞 姿吸引,情 不自 一见如 故,心灵相 通。宝 玉觉得 是“ 天上掉 下个林 妹
禁地跟 着她,突然 跳出两 个人把 她劫走 了,甘果瓦 认 妹”,十分好感。
出其中 一个就 是卡西 莫多,出于 爱意,他勇 敢跑上 前
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5.
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古
巴老渔 夫
的硬汉形象,他在捕 获马林鱼和与
鲨 鱼的 较量 中,每取 得一 次胜 利都 付出 了 惨重 的代
价 ,最 终以 失败结 束,只拖 回了
。但老 人凭
自己的 勇气、毅力 、智慧所进 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体
现了“

代著 名杂
剧作 家,描 写了唐贞元间

在普救寺
相遇且相爱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9.《茶馆》共三 章,依次 截取


三个 时 期的 横 截面 ,采 用人 物 带故 事 的写
法 ,通 过裕泰 茶馆由 盛而衰 的变迁,以 及在茶 馆中活
动的各种人物的生活变迁,反映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
10. 孔 子在《论语》中经 常谈 到他的 理想 ,在《先
D.《家》除了 高家 三兄弟 之外,还 刻画 了一些 令 的“雄心”,林黛玉则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的悲哀。
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如敢于 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 头鸣
5. 关于《红楼梦》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凤,温顺善 良地吞 咽旧礼 教恶果 的梅芬 ,善 良厚道 的
A.“木石 前盟”交代了一块无 材补天的顽石 与绛

高中语文必修1-5名著导读+高考名著真题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名著导读+高考名著真题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名著导读+高考名著真题汇总必修1-5名著导读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

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

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艺术成就《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陆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

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

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答案必修一名著导读练习题

答案必修一名著导读练习题

必修一名著导读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英国莎士比亚大卫·科波菲尔半自传主线密考伯二、选择题1、B。

应为“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

”2、A。

应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三、断句题【答案】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 又谁怨/ 欲仁得仁/ 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 无小大/ 无敢慢/ 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解析】文言文断句停连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文意理解的综合能力,属能力层级B(理解)。

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考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

该题中前三处可根据虚词判断出来,后几处则根据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可判断出来。

四、简答题1.答案:择友解析:这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观点,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如何交朋友,说的是孔子的“择友观”。

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

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

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解析:考查对孔子思想的领会和分析,以理解分析为主。

答题时要紧扣材料,挖掘孔子评论的用意所在。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答案】冉求孔子公西赤孔子【解析】试题分析:可以依据句中的提示和意思进行推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名著导读》知识梳理《论语》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

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 堪称全书的统率。

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

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大卫•科波菲尔》1. 《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 (国籍)小说家他在二十三岁时发表的长篇小说《匹克维克外传》为他赢得声名,他一生共创作了 14 部半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唯一能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2.《大卫•科波菲尔》中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被人们认为是一部自传体体小说。

3.请将下列人物名称、形象特征和作品名称对应连线。

1页匹克威克吝啬鬼斯克鲁奇儿童教唆犯《奥立弗•退斯特》费金伪君子《马丁•瞿述伟》子《圣诞欢歌》金格尔骗裴斯匿夫乐善好施《匹克威克外传》希普乐天知命《大卫•科波菲尔》密考伯阴险小人 4. 《大卫•科波菲尔》以大卫的成长作为小说的主线。

大卫面对凶残贪婪的继父(人物名),受尽虐待,只有忠心耿耿的女仆佩葛蒂(人物名)无微不至地爱护他,让他体验到人间的温情。

5. 《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保姆佩葛蒂、青年渔民佩葛蒂先生 (人物名)等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都表现了狄更斯小说创作的道德意图。

6. 《大卫•科波菲尔》中密考伯夫妇的形象原型正是狄更斯的父母,他们的精神被称为密考伯主义,其精神内涵是债多不愁,乐天知命。

7. 希普 (人物名)是《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反面人物典型,他企图占有合伙人维克菲律师的产业和女儿,导致大卫姨婆破产,但其阴谋未能得逞。

这一结局体现了狄更斯的道德信念。

8. 《大卫•科波菲尔》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这种叙事方式被称为有限视角。

《家》1.一般认为,《家》和《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品,而他晚年所写的散文《随想录》则是真诚反思“文革”的作重要的作品之一。

2.巴金的《家》《春》《秋》等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 《激流三部曲》”。

3. 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这种艺术结构与《红楼梦》类似。

4.《家》中的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

他向婢女鸣凤表示爱情的行为具有受五四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

5.作为家里的长房长孙,觉新(人名)养成了委曲求全顺从懦弱的性格,但另一方面,他也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于是这个人物具有了人格分裂的悲剧性。

2页6.《家》中还刻画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次要人物,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鬟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苦果的梅芬,善良厚道的瑞珏,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定,荒淫的假道学冯乐山等等。

7.《家》虽然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青年的生活和情感,但其中体现的那种对理想的追求,那种使命感,那种青春的热情和奋斗精神正是现代生活所缺少的,这正是巴金小说对当代青年的意义。

《巴黎圣母院》1.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是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他最初思想比较保守,后来因为受到法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政治态度开始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他1827年发表的作品《《克伦威尔》序》中。

在这部作品中,他提出了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这种原则集中体现在《巴黎圣母院》中,比如:爱斯梅拉达(人名)的美貌和卡西莫多 (人名)的丑陋,她的善良和弗罗洛 (人名)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 (人名)的轻薄。

2(在十九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创作了诗集《惩罚集》《静观集》,大型史诗《历代传说》以及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3(正如作者自己在序言中所说,《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叙说人的“命运”的作品。

女主人公是作者心目中美和善的化身,但在面对面似庄严却狡诈无比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时显得无助,尽管有面貌丑陋却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以及许多代表正义力量的义民的热心帮助,却仍然无法逃脱被绞死的命运。

4.在小说中,卡西莫多的愚昧心灵被爱斯梅拉达的仁慈所感化,显示了作者雨果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力量。

《红楼梦》1.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其祖父曹玺、父亲曹頫世袭江宁织造,极受康熙赏识,是当时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极盛而衰的过程,很多人认为这种人生经历与《红楼梦》中贾府的盛衰非常相似。

2.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80回和高鹗的后40回续书的总称。

续写的部分并不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但高鹗所写出的宝黛悲剧结局却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3.对于《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小说开篇作了说明,即追悔已往人生,纪念当日“行至见识皆出我之上”的女性。

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中,3页是作者悲悼的主要内容,也是小说的主线。

4.请指出下列语言各出自《红楼梦》中的哪些人物之口并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

(1) 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人物: 贾宝玉性格特征:追求随心所欲、率性自然的生活。

(2)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

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些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人物: 薛宝钗性格特征:世故,冷峻,识时务 (3)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人物: 王熙凤性格特征: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4)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人物: 林黛玉性格特征: 敏感细心、自尊自爱、多愁善感《高老头》1. 《高老头》的作者是法国 (国籍) 现实主义 (流派)文学大师巴尔扎克。

该流派的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以描写、质询当代社会生活和以人为主题。

2.《人间喜剧》大致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金钱和物欲膨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它的中心主题。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3.高老头为了能成为贵族的座上客,花了70万法郎的陪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人名),导致自己穷苦不堪。

穷大学生拉斯蒂涅(人名)为了跻身上流社会结识了贵妇鲍赛昂夫人(人名),并在其设计下勾引了高老头的另一个女儿但斐纳 (人名)。

为了负担情人的花销,他跟江洋大盗(人名)谋划杀人,但最终计划落空。

高老头奄奄一息时,两个女儿都不理他,临死前他4页仍然认为自己这种结局都是因为没有钱。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最大的变动,就是金钱取代门第,成为主宰一切关系的“上帝”。

莎士比亚戏剧1.莎士比亚主要以38部无韵体诗剧名垂青史。

其早期作品多为历史剧和,其中历史剧被认为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人对世界戏剧的独特贡献,莎士比亚喜剧则是这一剧种的创始人。

2.莎士比亚悲剧主要在17世纪初问世。

莎士比亚创作悲剧基于他步入中年后,对理想与现实间的鸿沟,对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的深刻认识,其作品主要关注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内心深处的种种冲突。

3.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史》,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莱特被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

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4.莎士比亚创作戏剧讲求反映“自然”和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而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 ,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

5.历史剧《亨利四世》及《亨利五世》精心刻画了一位回头浪子式的理想君主。

不过剧中最出彩的却是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产生的典型人物福斯塔夫。

6.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巅峰。

7.奥赛罗与贵族小姐苔丝狄蒙娜 (人名)的爱情和婚姻悲剧的直接起因是小人的挑唆,更主要的根源则在于奥赛罗本人的轻信、嫉妒而冲动的弱点。

莎士比亚还通过很多细节提示我们,奥赛罗的性格悲剧隐含了更深层的丰富社会内容。

8.将下列人名、典型性格(行为)、作品对应连线。

罗瑟琳刚愎专横《皆大欢喜》麦克白夫人表面老实,实际为了私利不择手段《麦克白》朱丽叶贪婪、残忍《罗密欧与朱丽叶》夏洛克聪明伶俐《李尔王》依阿古对爱情热烈、忠贞《奥赛罗》李尔王怂恿丈夫弑君篡位《威尼斯商人》5页9.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广泛采用民间语言,注意吸收外来词汇,还大量运用比喻、隐喻、双关语,可谓集英语之大成。

《谈美》1.《谈美》的作者朱光潜,晚年是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

2.《谈美》全书共15个话题,全部采用3.朱光潜所谓的“俗”指的是只是求个物质生活的温饱舒服,为物欲所支配,也会完全失去个人的精神空间。

4.朱光潜认为对待同一个事物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即以善为最高目的的实用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的科学的态度和以美最高目的的美感的态度。

5.美感不是普通的感官刺激,它不包含功利目的,它使人暂时忘记自我而专注于欣赏的对象当中。

要养成“美感的态度”,就要学会超越和玩味,在审美过程中求得直觉和形象。

6.朱光潜在《谈美》的末篇《慢慢走,欣赏啊》中表达了自己最根本的人生观,即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较广义的艺术。

《三国演义》1.《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体体小说之一,它的编撰者为罗贯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