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要你去上班

合集下载

母亲对我的爱作文

母亲对我的爱作文

母亲对我的爱作文母亲对我的爱作文精选15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母亲对我的爱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母亲对我的爱作文1今天就是妇女节了,我要为我的母亲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

在这时我也不免会想起妈妈对我的爱。

有一次,我和妈妈在下雨天骑着摩托车要去姥姥家。

后来我看见对面来了一辆大卡车,正在往我们这边行驶,大卡车的车尾一下子撞到了我们摩托车的后备箱上,我和妈妈一下子就摔倒了,在那一刹那间妈妈尽全力的保护着我,我只是腿上蹭破了点皮,可是妈妈脸上擦伤了一块,脚上也擦伤了一块,我想妈妈一定腿上有一个地方非常痛,一位我看见了摩托车一个地方压着妈妈的腿,我知道妈妈一定很痛这时我就问:“妈妈,你痛不痛啊?”妈妈笑着对我说说:“没事,我不痛。

”妈妈又说:“那你有没有什么地方痛?”我说:“我只是腿上有些痛。

”妈妈说:“你赶紧给你爸爸打个电话。

”爸爸得知后赶紧过来了,带着我和妈妈去了医院,然后检查之后发现妈妈没事,然后我们就去了抹药的地方,我知道妈妈一定有很多地方痛应该妈妈先,正当我想说让妈妈先的时候妈妈就说让我先上药,我们上完药就回家了,到了家里我们就要吃午饭了,有非常有营养的鱼,妈妈却把最好吃的地方给了我,当时我的泪水已经湿润了我的眼眶马上就要哭出来了,我知道了妈妈对我的爱,从今往后我一定更听妈妈的话,帮妈妈分担更多的家务活。

在此我要在说一声妈妈妇女节快乐!母亲对我的爱作文2“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唱这首歌时,我就想起妈妈对我的爱……妈妈是用眼睛爱我的。

我生病时,妈妈的眼神是焦灼的;我玩耍时,妈妈的眼神是幸福的;我学习时,妈妈的眼神是自豪的;我睡觉时,妈妈的眼神是慈祥的……我对妈妈说:“妈妈爱我像爱自己的眼珠一样。

八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

八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

八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练习(一)如果可以这样爱你①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湮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

她是来我这里看病的,看手。

她那双操劳一生的手,因患风湿性关节炎,现已严重变形。

②我站在她身后看她,我听到她间或地叹一口气。

母亲在叹什么呢?我不得而知。

待到她发现我在她身后,她的脸上,立即现出谦卑的笑,梅啊,我有没有耽搁你做事?③自从来城里,母亲一直表现得惶恐不安,她觉得她是给我添麻烦了。

处处小心着,生怕碰坏什么似的,对我家里的一切,她都心存敬意,轻拿轻放,能不碰的,尽量不碰。

我屡次跟她说,没关系的,这是你女儿家,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母亲只是笑笑。

④那日,母亲帮我收拾房间,无意中碰翻一只水晶花瓶。

我回家,母亲正守着一堆碎片独自垂泪,她自责地说,我老得不中用了,连打扫一下房间的事都做不好。

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打碎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只暖水瓶,我并不知害怕,告诉母亲,是风吹倒的。

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

我笑了,母亲也笑了。

现在,我真的想母亲这样告诉我,啊,是风吹倒的。

而后我搂住她说,哪里是风,原来是妈妈这个小淘气。

母亲却没有,尽管我一再安慰她没事的,母亲还是为此自责了好些天。

⑤送母亲去医院,排队等着看专家门诊。

母亲显得很不安,不时问我一句,你要不要去上班?我告诉她,我请了假。

母亲愈发不安了,说,你这么忙,我哪能耽搁你?我轻轻拥了母亲,我说,没关系的。

母亲并不因此得到安慰,还是很不安,仿佛欠着我什么。

⑥轮到母亲看病了,母亲反复问医生的一句话是,她的手会不会废掉。

医生严肃地说,说不准啊。

母亲就有些凄然,她望着她的那双手,喃喃自语,怎么办呢?出了医院,母亲跟我叹着气说,梅啊,妈妈的手废了,怕是以后不能再给你种瓜吃了。

我从小就喜欢吃地里种的瓜啊果的,母亲每年都会给我种许多。

初中记叙文 可爱的小宝贝(转载)-精品

初中记叙文 可爱的小宝贝(转载)-精品

可爱的小宝贝(转载)国庆放完假,我走的时候,宝宝跟着我一路小跑。

他看我妈快到他跟前时,忙说:”妈妈快抱我。

” 又指着我妈说:“你别过来。

”我只好抱起宝宝往前走。

走几步实在抱不动了又把宝放下来。

这样折腾好几次后,我们已经走出去了好远。

我都不忍心跟宝宝说我要走了,过段时间再来看他。

我妈赶上了我们,对我说:”你要折腾到啥时候?“说着便把宝从我怀里抢了过去。

宝已哭成了泪人,我的眼泪也顺着脸颊流下来。

就在我穿衣服准备出门时,宝还在问我:”妈妈,你要去干什么?“我告诉他我要去上班。

宝天真的说:“妈妈,我不要你上班。

”可不上班怎么能行呢?说实话,我压根就不想走,我也想多陪陪宝宝。

对宝宝,我一直都觉得特别愧疚。

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一直以来,陪在他身边的时间也不多。

宝刚出生时就没有奶,奶粉也不敢多给。

当时宝刚吃完还好,过一会就哭。

我还觉得是宝太难缠,很久以后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才知道是宝没吃饱。

每次去看他,看到他那黑黝黝的小脸和土苍苍的衣服,我就觉得特对不起他。

虽然我妈也经常给他洗衣服,带的也很辛苦。

但在农村,摔一跤,土就拍不干净了。

宝又特淘气,一高兴就扬沙子,扬的衣服上头发上都是。

浅色的衣服根本就不敢穿。

我走的前一天晚上,宝要听音乐。

我给他放的《小燕子》。

宝问我说:”妈妈,小燕子哭不哭?“当时我还奇怪,宝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

便问宝:”小燕子为什么要哭啊?小燕子想妈妈了吗?“我这么一说,宝”哇“的一声哭了。

哭的特别伤心。

我把抱拥在怀里:“宝宝乖,过段时间妈妈就把你接过去。

到时候妈妈再也不和宝分开了,好不好?”宝伤心的连话都说不出来。

哭累了,就睡着了。

宝现在长大了,懂事了,也开始黏我了。

以前我去看他时,每次告别,他总能从容的跟我说拜拜,我心里还特不好受。

再大一点时,为了不让他哭,在我临走的当儿,爸也总也能找个借口把他抱出去。

比如对他说抱他出去看热闹。

现在怎么都抱不出去了,只要我在,无论什么理由,他都不跟别人出去。

看来宝是真的长大了。

我善良的妈妈400字作文(精选10篇)

我善良的妈妈400字作文(精选10篇)

我善良的妈妈作文我善良的妈妈400字作文(精选1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善良的妈妈400字作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善良的妈妈400字作文1我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妈妈,我很喜欢她。

妈妈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但是她身上却有着很多不一样的美。

正是那些不一样,引导着我如何做人、做事。

记得一次和妈妈的几个好姐妹们去饭店吃饭。

我们正有说有笑谈的高兴时,服务生上菜把菜汤洒到了妈妈的新裙子上。

“阿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那个小服务生慌忙道歉。

还没等妈妈开口,一起来的阿姨们纷纷说道:“把你们经理叫过来!”“刚买的裙子,弄上这么多油,给买条新的吧!”“还愣着干什么,你说说怎么办?烫得怎么样,带着去医院看看……”就这么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的,小服务生眼泪在眼眶内打转,怯怯地对妈妈说:“阿姨,我错了,别去告诉老板行吗?老板会罚我钱的,我帮你洗干净好吗?”这时,只见妈妈拉着小姑娘,用餐巾纸为她擦去眼角的泪水,微笑着说:“孩子,别害怕,谁都有失误的时候,没事的,回去阿姨自己洗洗就行了”,“妈妈!这可是你刚买的新衣服!”我有些生气地说。

妈妈好像并没有听见我说的话。

仍然安慰着那位姐姐。

“孩子,去忙你的吧,以后要小心,千万别烫着自己和客人了。

”姐姐很快在我视线中消失了,我正准备抱怨妈妈,妈妈却转身对我先说话了:“孩子,今天假如你是这位姐姐,你希望别的阿姨怎样对你呀?”我无言相对,对妈妈的敬佩油然而生。

妈妈我错了,我爱你与众不同的妈妈。

我善良的妈妈400字作文2我的妈妈有一张可爱的瓜子脸和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对弯弯的柳叶眉像一只小船,和它做伴的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一颗黑宝石。

但比外表更为可贵的事,妈妈有一颗善良的心。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西峡,经过一家超市门口时,我们看见了一位乞讨的老爷爷,一边讨钱一边哭。

妈妈,我不要你去上班

妈妈,我不要你去上班

妈妈,我不要你去上班作者:钟煜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 2019年第1期早晨去上班的时候,一开门就听见哭声。

隔壁奶奶抱着小孙女豆豆站在门口,豆豆嚎啕大哭,奶奶手足无措。

豆豆妈妈匆匆忙忙跑上楼来,一边接过孩子,一边跟我诉苦:“你看看,我就下楼倒个垃圾,就哭成这样!最近也不知道为啥,特别黏人,恨不得长在我身上……”孩子无法接受与爸爸妈妈(尤其是妈妈)哪怕一瞬间的分离,除了给日常生活增加更多的疲劳和麻烦,也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我是全职妈妈,平常都是一个人带孩子,是不是见的人少,所以孩子总黏着我?孩子6个月我就结束产假上班了,是不是陪孩子不够,导致孩子现在那么黏人?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锻炼”不够?是不是孩子自己的安全感不够?父母们的逻辑就是——孩子黏人,说明我们的养育方式有问题。

可是,心理学认为,因为与亲密的人分开而感到难过,产生焦虑,甚至产生哭的冲动,是人类的生存本能。

这一系列反应和行为,由大脑中一套原始的生存机制导致。

美国神经生物学家亚克·潘克赛普称之为“悲伤机制”。

“悲伤机制”的功能,就是让我们不要跟重要的亲密他人分离。

因为从原始生存的角度看,与亲密他人在一起,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

“悲伤机制”在人的童年阶段最活跃。

这是因为孩子离开了成人是无法自己生存的。

他们的大脑中先天设置的本能,会把成人照料者视为第一生存前提,会让他们倾尽全力、甚至牺牲一切其它,来避免与成人照料者分离。

而“悲伤机制”启动时,他们最直接的行为反应就是哭,甚至是长时间的大哭。

疑问1 :可是有些时候我并没有真的离开,只是去隔壁房间接个电话。

大人理解“物体恒常性”的道理,即一个物体即使不能被我们的五官感觉到,但仍然是存在的。

可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太明白。

所以,当看不到爸爸妈妈,他们就会认为爸爸妈妈不在。

疑问2: 奶奶明明告诉孩子“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孩子为什么还是哭个不停?首先,孩子大脑的理智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很难理解“一会儿就回来”的概念。

可怜的妈妈作文(精选25篇)

可怜的妈妈作文(精选25篇)

可怜的妈妈作文(精选25篇)可怜的妈妈作文1 我有一位最好的妈妈,她像蜜蜂一样,默默地、勤奋地奔忙着。

一天天,一年年,奉献着甜蜜。

妈妈在学校里是一位负责的好好老师,在家里,她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每当妈妈一回到家,总是一边烧饭,一边督促我做作业。

她为了放弃了全部的'娱乐和休息的时间,我从来没有看见她悠闲地坐在那儿喝茶看电视,而她的所有时间都给了我,给了她的学生们。

每天她都一样样检查我的作业,还帮我复习整理,光错题本就抄了厚厚的几本。

等我躺下了,她又在灯下批改学生的作文,常常工作到深夜。

看着她那么严格,我总嫌她烦。

有一次,她病倒了,要住院开刀。

我在心里暗暗高兴,心想,终于可以放松几天了。

回家后,我刚想看电视,突然电话铃响了,传来了妈妈虚弱的声音:“嘟嘟,你作业都完成了吗?我这几天不管着你,真担心你不自觉,还是到医院来做作业吧。

“我小声嘀咕:“都在医院了,还管我,真烦。

”在妈妈的“逼迫”下,我只好跟着外婆来到了医院。

只见妈妈面如土色地躺在床上,无力地抬了抬手,似乎在跟我招手。

我不情愿地来到床边,妈妈一样样地检查作业,只见她眉头紧皱,生气地说:“怎么做得那么差,你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了。

”她的脸涨得通红,好像要哭出来一样。

周围的病友都说:“哎呀,小朋友,你妈妈中午刚动过手术,麻药还没过呢?”“从没见过这么负责的妈妈。

”听了这番话,我的胸口像是被堵住了似的,难受极了。

我想,妈妈的爱真伟大,她为了我那么辛苦,而我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让妈妈那么辛苦了。

妈妈对我深深的爱我永远铭记在心。

可怜的妈妈作文2 在我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爸爸妈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接送我上学、下学,我读书回家给我准备好可口饭菜,给我检查作业每天重复着最平常的事情,就是为了让我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特别是妈妈更加操劳。

爸爸平常又不太会做家务。

而家里许多事情也都是母亲做,从来不要外婆外公帮忙。

妈妈总说,操心的多,脾气也急躁。

我的母亲作文(精选11篇)

我的母亲作文(精选11篇)

我的母亲作文(精选11篇)我的母亲作文1我的母亲,我有一个善良而慈祥的妈妈。

我现在7岁了,妈妈在我的心里是伟大的,我的妈妈出身在农村,从我懂事的那天开始妈妈为了我们这个家庭就天天忙碌的奔波着。

妈妈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给我准备早餐,总是在我起床有热乎乎的早餐吃,吃完后就送我上学。

在上学的路上还总是和我一起读读英语,认认生活中不认识的字。

听奶奶说我小的时候很调皮,妈妈总是很耐心的教我,让我慢慢的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个人。

我每天放学回家把作业做完,妈妈总是很细心的检查我的各科作业的。

妈妈的文化不是很高,但我看得出她已经很尽力了,虽然有时我完成的不是很好,妈妈总是对我微笑的。

很有耐心的跟我讲解。

我记得我们刚刚学拼音的时候,那段时间真的觉得是学拼音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每天回家老师要规定读多少个的,刚开始的时候我读的很慢也很吃力,是我的妈妈每天陪我读,陪我学习。

我的妈妈就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她对她的工作很认真也很热爱,她每天早上送完我读书就到单位上班,下午六点下班回家就给我检查作业,教我读英语。

我的妈妈是这个世上最爱我的妈妈,妈妈也是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人,我爱你我亲爱的妈妈!我的母亲作文2我的母亲相貌平平,有时温顺,有时也不禁意的对我刮来“暴风雨”。

虽然我心底里也很生气,但我始终明白:她是爱我的。

我的母亲总是爱唠叨我,偶尔因为一件事而说了半天。

我心里实在很烦,可我也因此把这当作一次对我的鼓励,让它激励我上进。

记得有一次,我趁妈妈不在家,偷偷地把自己家里的.电脑打开玩起了游戏。

玩着玩着,妈妈便回来了,她发现了我。

顿时一下子就生起了一股无名火,对我大声呵斥到:“你到底有完没完,只要妈妈一踏出门口,你就偷着玩游戏,你还要不要学习?”我听了,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儿。

真想一下子找个洞钻进去,躲过这场“暴风雨”。

可妈妈却变本加厉,对我不停的说我成天只想着游戏游戏,将来没出息。

听到这,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全身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

回忆往事作文结尾(精品3篇)

回忆往事作文结尾(精品3篇)

回忆往事作文结尾(精品3篇)【回忆往事作文结尾第1篇】“不,我不认识你,我不要你,我要妈妈。

”看着远去的爸爸、妈妈的背影,我使足全身的劲,边哭边喊,同时拍打着拦在我腰间的两只交叉在一起的手,想挣脱出去。

“妈妈要去上班,你留在这里,等着妈妈,好吗?”身后传来轻柔的说话声。

“不好,就是不好,我不在这里,我要回家。

”我仍然在哭闹。

在走廊的拐角处,妈妈站住了,转回身来,闪着泪光的眼看着我,嘴窈动了几下,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爸爸伸手拉了她一下,随后,两人的身影就消失了。

“妈妈——爸爸——你们回来,别走呀!”我顾不上脚疼,使劲跺起来,两手向前伸去,要抓住他们的后影。

身后的人顺势将我抱起,转身进到屋内。

我慢慢止住了哭叫,转为小声的抽泣,同时环顾四周。

这是一间病房,不大,除了相对放着四张病床外,每个床头还配有一个床头柜,白色的床单,白争的禅套,白色的枕头,加上雪白的四壁,一切都那么洁净。

我被放到一张床上,身后的人出现在我面前。

这是一个护士,很年轻,两条弯弯的眉毛像两片细细的柳叶,眯着的双眼漾着亲切的笑意,白色的护士巾好看地系在头上,边缝中露出些黑发,很是潇洒。

她伸出一双白细的手,轻轻托起我的脚,平放在床上。

“你的脚是怎么伤的,跟阿姨说说好吗?”她两只笑眼盯着我,我从心底感到一阵亲切。

“烫的。

”“怎么烫的?”“我和哥哥捉迷藏,没看见爸爸刚烧好的放在炉子边上的一盆开水。

”我还在抽泣,断断续续地答应。

她轻轻放倒我,将一个架子放在床的下方,我的腿上,以免被子碰我的伤脚,然后她蹲在我的床边。

眯着笑眼看着我:“你几岁了?”“六岁。

”“你是个坚强的孩子,要是我,烫成这样,会把天哭翻的,我要向你学习。

”我坚强吗?我赶紧伸直了腰,抹去脸上的泪,停止了抽泣,我觉得我坚强了。

“真好,我们做个朋友吧,让我帮助你,等爸爸妈妈来接你。

”真奇怪,这次提到爸爸妈妈,我竟没有哭,我喜欢上这个刚见面的大朋友了。

每天清晨,当我还在睡梦中,她就轻轻来到病房,打扫,收拾……每天下午,她平稳地端着托盘,给我喂水、喂饭……每天中午,她准时取来双氧水,泡开我脚上的纱布,擦洗,上药……每天晚上,她给我讲故事,直到我进人梦乡……一个星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我拉着妈妈的手离开病房,稚嫩的眼中泪光闪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我不要你去上班
作者:钟煜
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2019年第01期
早晨去上班的时候,一开门就听见哭声。

隔壁奶奶抱着小孙女豆豆站在门口,豆豆嚎啕大哭,奶奶手足无措。

豆豆妈妈匆匆忙忙跑上楼来,一边接过孩子,一边跟我诉苦:“你看看,我就下楼倒个垃圾,就哭成这样!最近也不知道为啥,特别黏人,恨不得长在我身上……”
孩子无法接受与爸爸妈妈(尤其是妈妈)哪怕一瞬间的分离,除了给日常生活增加更多的疲劳和麻烦,也容易让父母产生焦虑——我是全职妈妈,平常都是一个人带孩子,是不是见的人少,所以孩子总黏着我?孩子6个月我就结束产假上班了,是不是陪孩子不够,导致孩子现在那么黏人?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锻炼”不够?是不是孩子自己的安全感不够?
父母们的逻辑就是——孩子黏人,说明我们的养育方式有问题。

可是,心理学认为,因为与亲密的人分开而感到难过,产生焦虑,甚至产生哭的冲动,是人类的生存本能。

这一系列反应和行为,由大脑中一套原始的生存机制导致。

美国神经生物学家亚克·潘克赛普称之为“悲伤机制”。

“悲伤机制”的功能,就是让我们不要跟重要的亲密他人分离。

因为从原始生存的角度看,与亲密他人在一起,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

“悲伤机制”在人的童年阶段最活跃。

这是因为孩子离开了成人是无法自己生存的。

他们的大脑中先天设置的本能,会把成人照料者视为第一生存前提,会让他们倾尽全力、甚至牺牲一切其它,来避免与成人照料者分离。

而“悲伤机制”启动时,他们最直接的行为反应就是哭,甚至是长时间的大哭。

疑问1 :可是有些时候我并没有真的离开,只是去隔壁房间接个电话。

大人理解“物体恒常性”的道理,即一个物体即使不能被我们的五官感觉到,但仍然是存在的。

可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太明白。

所以,当看不到爸爸妈妈,他们就会认为爸爸妈妈不在。

疑问2:奶奶明明告诉孩子“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孩子为什么还是哭个不停?
首先,孩子大脑的理智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很难理解“一会儿就回来”的概念。

其次,孩子当时已经沉浸在“妈妈不在”的悲伤中了,哪里听得进去别人讲的道理?
分离焦虑来源于人类的生存本能。

与亲密的人分开就会悲伤哭泣,这是绝大部分孩子都会有的反应,与我们的养育方式,与孩子的性格,并没有直接关系。

既然如此,我们就没必要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

成长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环境,我们也要学会放手,把孩子交给我们信任的人。

有家长会说,我倒是想放手,可孩子不肯放,这时该怎么办呢?
首先,调整我们的期望值。

能与主要看护人暂时分离,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自己去上班时,或者以后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孩子能与自己顺利地说再见,不哭不闹,这是所有父母的期望。

可是,正如我们前面解释的,在分离时感到悲伤,是我们的生存本能。

孩子的确需要适应分离,但我们不能苛求这个过程是“轻松顺利”的。

同时,分离以及分离时孩子的负情绪对父母也有反作用,我们可能会内疚,会烦躁,甚至会发脾气,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分离焦虑。

因此,对孩子和自己面对分离时的情绪状态有正确的预期,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其次,充分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泪水。

工作室的海霞老师分享过她上班前和女儿告别的故事——每天上班时我出门,都要上演一次苦情戏。

悦悦会一遍遍地问:“今天还要上班吗?”“你为什么上班呢?” “我会想你的,你再陪我一会儿好吗?”
我尽量满足她的要求,拥抱、重复早去早回的承诺。

不过,到真正分别的时候,她还是会哭一下。

因此,上班的日子,我会尽量早点起床,这样自己就可以从容一些,有充足的时间陪悦悦一会儿。

这样,当她有小情绪时,我就不会因为赶时间出门而焦虑。

几次之后,有了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悦悦可以愉快地跟我再见,但前提是我要答应她——走到楼下时,在阳台下面再跟她告别一次。

这就意味着我要再耽误几分钟,绕路到有阳台的那边楼下,把两手放在嘴边,冲着阳台上的悦悦大声说:“再见,我会早点回来的!”悦悦也会站在玻璃窗前大声说:“妈妈,早去早回,我会想你的!”然后彼此挥挥手,完成了上班前的第二次告别。

我能接受孩子不愿分離的心情,并根据她的愿望,把分离分成了几步。

虽然有一点麻烦,但是能明显看出来,悦悦越来越适应跟我的这种小别离。

海霞的故事告诉我们,接纳孩子对分离的情绪,我们就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帮孩子缓解压力。

我女儿小时候,我在上班前会跟她跳一个“拜拜舞”,就是抱抱—拍拍手—顶一下屁股,孩子觉得很好玩,情绪也容易放松。

这种情绪的接纳疗法,有一个重点要记住:不要阻止孩子的泪水。

哭,是孩子在分离焦虑时常见的行为,而大人最常见的应对方式是想各种方法让孩子不哭。

这种“堵截眼泪”的做法,不但没有安慰效果,还会让情绪更糟糕。

从生物功能的角度,哭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缓解情绪,让大脑化学环境更快地恢复平衡。

所以,父母要明白——安慰孩子情绪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不哭、不是让他尽快停下来。

我们要做的,是陪伴在孩子身边,让他痛痛快快地哭够,因为哭,是人类最天然、也最健康的缓解情绪的方式。

分离时孩子大哭,如果我们有时间,就陪在孩子身边,以关切的态度,让孩子充分地宣泄泪水,如果要离开,就跟孩子告别后果断离开,要信任孩子以及替你照看他的人。

接着,亲密和欢乐的重逢,对“分离”也很重要。

讨论“分离焦虑”,我们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分离”上。

其实,分离只是事情的前一半,而后一半是“重逢”。

要想帮孩子适应分离,就必须让孩子既体验分离的难过,也感受到重逢的欢乐。

这就要求我们要花一些心思和精力,来与孩子欢乐重逢。

很短暂的分离,比如出去买个东西,回家后可以跟孩子开心地拥抱,亲亲小脸蛋,告诉他“妈妈想你喽!”下班回家,抱着孩子来个举高高,转圈圈,或者玩一些其他的欢乐小游戏,会让孩子十分开心。

也可以有个相对固定的“重逢仪式”。

在接园时,也建议大家带点小礼物,但最好不要是糖果玩具一类,而是亲手画的小笑脸,下班路上摘的小花,或者专门给孩子折的纸飞机……来表达“我好想你,见到你非常开心”的感受。

总之,要让孩子明白,有分离就有重逢,重逢的快乐让分离变得可以忍受。

与其刻意淡化分离的痛苦,不如去用心构思重逢的快乐。

最后还想说,适应分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可能,孩子能接受一种分离,比如妈妈去上班;却又抗拒另一种分离,比如被送去上舞蹈课。

也有可能,因为情绪状态或周遭环境的变化,眼看已经可以顺利分离的场景,又会被突如其来的泪水打乱。

这些都是正常的。

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不停为孩子补充亲密和安全的感觉,让孩子既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可以去探索世界,也对爸爸妈妈有足够的信任,坚信他们的爱与支持始终相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