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 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与解读。

平均数作为统计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还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条形统计图则是一种直观展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图形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将平均数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准确绘制并解读条形统计图。

难点形成原因在于,学生需从具体数据中抽象出平均数的概念,且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来理解和制作条形图。

2. 说学情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学生已经学习过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分类,具备一定的数据意识,但对平均数和统计图的学习尚属初次接触。

学习困难预测:-可能难以将平均数的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相结合。

-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可能混淆不同数据对应的条形长度。

解决策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绘制和解读条形图。

3. 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知识目标: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学会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目标达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结合具体数据讲解计算方法,实现知识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条形图,讨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达成能力目标。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发现,增强学习自信心,实现情感目标。

4. 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灵活应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平均数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准确绘制并解读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简单计算方法。

2.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二、教学重难点1.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绘制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介绍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例如:谁家的小孩子最高?谁家的小孩子最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出结论。

2.认识平均数(1)简明扼要的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即所有数值相加再除以数的个数。

(2)如何计算平均数?取出所有数值,相加再除以数的个数。

通过多组例子的讲解,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图表统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知晓平均数的应用场景及其重要性。

3.绘制条形统计图(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定义要求,即要求的数据要统一、清晰,并且图中必须有比例尺。

(2)讲解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从纵横坐标、标度起始值、绘制直方图、填写数据等方面详细说明。

(3)以多组例子讲解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通过实践操掌,学生逐渐掌握了操作步骤。

4.应用(1)通过给定数据,让学生用计算机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谁家小孩子的体重最重?(2)再次应用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求出所有小孩子的平均体重,并对比各家的平均体重差异。

5.作文以生活为载体,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应用文章。

四、板书设计平均数:所有数值相加再除以数的个数绘制条形统计图:从纵横坐标、标度起始值、绘制直方图、填写数据等方面详细说明五、教学反思四年级学生的思维转化较弱,教师应多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交流、操掌中逐渐理解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3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一一、教学内容:《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领导签字二、教学目标:1、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三、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1板书设计认识平均数六、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口算练习,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9606= 888= 764= 855= 8109=(30+50+80)4 (80+80+80+80+85)5=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1、1号笔筒有( )支铅笔2号笔筒有( )支铅笔3号笔筒有( )支铅笔4号笔筒有( )支铅笔5号笔筒有( )支铅笔2、上图中一共有( )支铅笔。

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 )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三)课上尝试小研究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设计意图:整个小研究的设计体现了低起点、多层次、深思考、求精炼的原则,课前尝试小研究的设计意在从学生旧有知识,且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逐渐渡到新知的尝试研究,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解决尝试新知铺路搭桥。

而课上尝试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平均数
1.定义:平均数是所有数的和除以数的个数。

2.计算方法:
•直接相加法:将所有数值相加,然后除以数值的数量。

•移多补少法:将多的数值移到较少的数值上,使所有数值相等。

1.平均数的性质:
•平均数大于或等于最小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值。

•当所有数值相等时,平均数等于所有数值中的任何一个。

•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1.平均数的应用:
•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平均数来估算平均水平。

二、条形统计图
1.定义: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相互独立的统计指标数值大小和它们
之间的对比关系。

2.制作方法:
•确定统计指标和数据。

•确定直条的分类和间隔。

•绘制直条并标注数据。

•写上标题和时间。

1.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类别的数据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可以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便于分析和比较。

•可以表示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1.条形统计图的局限性:
•不容易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容易受到直条间隔的影响,可能导致误导。

•如果数据量很大,制作会比较困难和繁琐。

1.条形统计图的应用:
•展示不同类别数据的数量和对比关系。

•比较不同时间段或不同地区的同类数据。

•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四年级下-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知识集结知识元平均数知识讲解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2.平均数的求法:(1)公式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2)与重量有关的平均数:单价=总价÷数量例题精讲平均数例1.小阳期中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

语文是_____分,数学是_____分。

例2.'期中考试结束后,统计出甲、乙两人的平均分数是360分,乙、丙两人的平均分数是310分,丙、甲两人的平均分数是330分,求甲、乙丙三人各得多少分?'例3.'期中考试有几名同学因参加艺术节比赛而缺考,四(1)班只有45人参加考试,平均分数88分。

后来缺考的这几名同学参加了补考,这几名同学的平均分是78分,这时全班的平均分为87分。

求这次缺考的有几人?'例4.'四名同学一分钟跳绳情况如下表。

(1)估计刘芳的成绩排在第__________名。

(2)算一算,刘芳一分钟跳绳多少个?并填在表格中。

(3)如果刘芳想得第一名,她一分钟至少要()跳个。

这时,他们四人平均每人跳多少个?'例5.'凡凡今年8岁,张老师和李老师今年年龄的和是73岁。

多少年后,他们三人的平均年龄是34岁?'复试条形统计图知识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1.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2.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大小3.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图例.4.在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展示一种数据的情况,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出不同量的变化过程,直观、生动、一目了然,便于比较.二、能根据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1.写出统计图的标题,标题写在图的正上方,在标题右下方标明日期.2.根据几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3.画出互相垂直的横轴和纵轴,在纵轴上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将纵轴自下而上截成根据题目确定的相等的小段,每小段分点旁注明数量,起点标0.4.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数量,把图例标在标题的右下方.5.先确定直条的高度,高度确定后立刻标上数字,然后画上边框涂上与图例一样的颜色.三、能根据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随处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我们利用统计图不仅可以简洁直观地反映所收集的数据,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能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例题精讲复试条形统计图例1.'先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课后反思引言在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八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这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文档中,我将分享我对这个单元的学习经验和我的个人反思。

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一组数的平均数,并且学习了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平均数的计算对于了解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非常有帮助。

在这个单元中,我通过多个例子的练习,逐渐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首先将一组数据的数值相加,然后将相加的结果除以数据的个数。

这个过程可以用以下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平均数 = (数据1 + 数据2 + 数据3 + ... + 数据n) / n例如,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4,7,10,12,15。

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通过以下的计算得到:平均数 = (4 + 7 + 10 + 12 + 15) / 5 = 48 / 5 = 9.6通过这个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9.6。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除了学习如何计算平均数,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以长条的高度来表示各种数据的数量或频率的图表。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一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有关数据的信息。

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如下:1.首先,根据数据的值确定每个长条的高度。

2.为每个数据值绘制一个长条,长条的高度表示数据的值。

3.使用坐标轴标记和刻度线,使得长条有组织地排列在图表上。

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并且可以更容易地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

个人反思通过学习这个单元,我对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发现平均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

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本单元主要学习“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小数阶段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是在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与平均分的意义不完全一样。

把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每份不一定一样多。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就形成一种新的统计图即复式条形统计图。

把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第1课时平均数【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90~9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和“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含义和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8支铅笔【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8支铅笔,要分给四位同学,请大家帮我想一想,怎样分呢?让学生想一想,然后指名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分法。

当有学生提到给每位学生分2支时,教师引导:8支铅笔,分给四位同学,每人分2支,那么这8支铅笔刚好分完,并且每人分得的支数都相同,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每位同学平均分2支铅笔,这里的2就是平均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探究新知】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一样多吗?(不一样多)你能想办法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变成同样多吗?(2)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必记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必记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必记知识点一、平均数1.定义:1.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2.公式:平均数= 总数量÷ 总份数2.意义:1.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或作为不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个标准。

2.尤其在两组数据个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

2.公式法: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4.应用:1.比赛计分时,一般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剩余数据的平均数。

二、条形统计图1.定义: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2.分类:1.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单一项目的数量。

2.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比较多个项目的数量。

3.复式条形统计图又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

3.绘制方法:1.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2.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3.注明图例和数据。

4.注意事项:1.直条的宽度应相同,直条间的间隔应相等。

2.单位长度需统一。

3.必须标明图例。

5.应用:1.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项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结合•在分析数据时,可以使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平均数来进一步描述数据的整体情况或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

四、总结•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都是数学中常用的统计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通过掌握平均数的定义、意义和求法,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数据中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达标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10分)
班别:姓名:
一、填一填。

(1题5分,其余每题4分,共
17分)
1.小方:☆☆☆
小红:☆☆☆☆☆
小丽:☆☆☆☆☆☆☆
( )的☆最多,()的☆最少,小丽比小方多()颗,小丽给小方()颗☆后,三人的☆就同样多,这时平均每人( )颗☆。

2.3天共卖出苹果105千克,平均每天卖出( )千克苹果。

3.四年级气象小组测得某周4天的最高气温分别是22℃、26℃、28℃、20℃,那么这4天的平均最高气温是( )。

4.爷爷、奶奶的平均年龄是70岁,那么他们一共( )岁,如果爷爷73岁.奶奶()岁。

二、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每
题2分,共10分)
1.小强的身高是13 2cm,他在平均水深120cm的河里游泳不会有危险。

( ) 2.比较两个班级的数学考试成绩,可以比较这两个
班级的平均分。

( )
3.按每个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订制校服比较合理。

( )
4.小丽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科的平
均成绩是93分,有的科目会超过93分,有的科
目不到93分。

( )
5.小亮身高142cm,小刚身高140cm,小亮所在小
组的平均身高一定比小刚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
高。

( )
三、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
题3分,共12分)
1.哥哥有10元钱,弟弟有6元钱,哥哥给弟弟( )
元钱,两人的钱数一样多。

①4 ②8 ③2
2.在“献爱心”捐款活动中,四年级平均每人捐零
花钱8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年级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8元
②可能有捐8元以上的
③一定没有捐8元以下的
3. 3.4个班植树,第一天植132棵,第二天植146
棵,第三天植118棵,这三天平均每个班植树多
少棵,列式正确的是( )。

①(132-1-146+118)÷3
②(132+146+118)÷4
③(132+146+118)÷4÷3
4.四(1)班数学单元测试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
84分,那么四(1)班单元测试的平均分可能是(2)
分。

①97 ②92 ③83
四、解决问题。

(共61分)
1.下面是四(1)班1组和2组同学1分钟口算成绩。

(10分)
1组
2.下面是张涵同学周一~周五完成家庭作业所花
时间的情况。

(10
分)
(2)张涵每天做完家庭作业后吃晚饭,她家晚餐时间是6:30,她最迟什么时间开始做作业合适?
3. 某电脑专卖店最近5个月的销售情况如下图。

(5
分)
4. 下面是学校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22分
)
请根据以上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8分)
(1) 在这四个课外活动组中,哪个组的男生最多?
哪个组的女生最少?(4分)
(2) 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4
分)
(3)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6分)
5. 下丽是小君家和小英家近几年旅游支出情况统
计表。

(14分)
(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统计图。

(8分)
(2)完成这个统计图后,你有什么感想?(3分)
(3)你家每年旅游支出情况怎么样?(3分) 附加题。

(10分)
小兰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单不小心弄污了,你能帮 算出数,学成绩来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