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合集下载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写作专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写作专题

写作专题常州三、作文(共60分)21.少年强则中国强。

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大量含笑的瞬间值得记住,也有接连不断的困难需要我们去从容面对。

请以“含笑奔跑的少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21、略。

淮安2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60分)语言真奇妙!细加品味你会发现,即便是生活中的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说话的语境、方式不同,表达的意思、效果也不同,让你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会不同。

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补全文题,写—篇文章。

文题:那句话,说得有点。

备选词语:深意、味道、智慧、艺术、委婉、大胆、暖心、扎心、离谱、冒昧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例文:那句话,说得有点难忘我总也忘不了一句话,那是妈妈对我说的:“做事要专心致志、一气呵成才能有成效。

”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让我印象深刻。

妈妈为什么说这句话呢?还要从前年寒假说起。

那个假期,老师留了几篇周记。

我很想玩,就是迟迟不肯动笔。

一天早上,妈妈要出门办事,走之前跟我说好要完成一篇周记。

我很不情愿的坐在写字台旁,无精打采的写了一点,边写边想:“今天的《射雕英雄传》正演到精彩处,看不成了。

”写了不到一半,已经完全不在状态了,心里痒痒的。

反正妈妈中午才回来,时间还来得及,先看会电视再说。

于是我心安理得的看上了我最喜欢的电视剧。

不久,肚子饿了,又吃起了小点心。

当我再回到书桌前时,脑子一片空白,一点思路也没有。

不管了,找点资料凑够字就算了。

最后,终于写完了,像一块石头落了地,心情舒畅,又高高兴兴的看起了动画片。

时间过得真快,十二点到了。

妈妈一进家门,就拿起我的作文。

看了几行,脸上流露出痛苦的表情。

她实在不想往下看了,因为那些错别字和病句只能让她越看越火。

妈妈知道我没有用心写周记,她压了压怒气,掷地有声的对我说:“做事要一气呵成、专心致志才能有成效。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旅次朔方刘皂客舍并州①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释:①并州:地名,诗人长期客居并州。

1.简要分析“客舍并州已十霜”中“霜”字的妙处。

2.本诗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说说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答案】1.“霜”,本义是露所凝聚的冰珠,这里的含义是“年”。

这里给人以凄凉之感,表现出诗人人生的酸楚。

2.诗人的感情复杂,表现的情感有:诗人久居并州,思念家乡;一旦回乡,又觉得舍不得久居之地;感慨命运对人的追弄,让人惆怅不已,又无可奈何。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句中的“霜”在诗中的含义是“年”,给人以凄凉之感,表现出诗人人生的酸楚,这种意象更富有凄凉、酸楚之感,更易于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诗的前半写久客他乡的思乡之情。

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

可是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乾,而回头望着愈去愈远的并州时,怀念并州的情绪竟出人意外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

这两种感情,让诗人不觉感慨命运的追弄,惆怅不已又无可奈何。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金华、丽水文学类文本阅读明子出师曹文轩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

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

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

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

各人有各人的前程。

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

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皆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

”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

”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

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

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

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搡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

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

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写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写

写作专题常州三、作文(共60分)21.少年强则中国强。

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大量含笑的瞬间值得记住,也有接连不断的困难需要我们去从容面对。

请以“含笑奔跑的少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21、略。

淮安2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60分)语言真奇妙!细加品味你会发现,即便是生活中的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说话的语境、方式不同,表达的意思、效果也不同,让你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会不同。

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补全文题,写—篇文章。

文题:那句话,说得有点。

备选词语:深意、味道、智慧、艺术、委婉、大胆、暖心、扎心、离谱、冒昧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例文:那句话,说得有点难忘我总也忘不了一句话,那是妈妈对我说的:“做事要专心致志、一气呵成才能有成效。

”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让我印象深刻。

妈妈为什么说这句话呢?还要从前年寒假说起。

那个假期,老师留了几篇周记。

我很想玩,就是迟迟不肯动笔。

一天早上,妈妈要出门办事,走之前跟我说好要完成一篇周记。

我很不情愿的坐在写字台旁,无精打采的写了一点,边写边想:“今天的《射雕英雄传》正演到精彩处,看不成了。

”写了不到一半,已经完全不在状态了,心里痒痒的。

反正妈妈中午才回来,时间还来得及,先看会电视再说。

于是我心安理得的看上了我最喜欢的电视剧。

不久,肚子饿了,又吃起了小点心。

当我再回到书桌前时,脑子一片空白,一点思路也没有。

不管了,找点资料凑够字就算了。

最后,终于写完了,像一块石头落了地,心情舒畅,又高高兴兴的看起了动画片。

时间过得真快,十二点到了。

妈妈一进家门,就拿起我的作文。

看了几行,脸上流露出痛苦的表情。

她实在不想往下看了,因为那些错别字和病句只能让她越看越火。

妈妈知道我没有用心写周记,她压了压怒气,掷地有声的对我说:“做事要一气呵成、专心致志才能有成效。

2019江苏省13市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9江苏省13市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9江苏省13市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文言文试题汇编:【一】(2018中考·江苏扬州卷·15分)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15分)藩国名臣[明]朱国桢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

年二十余,始读书。

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日不足,竟夜读忘寝。

举顺天乡试,为学官。

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

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

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

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

”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日记数千言____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___________(3)诸生侍侧凛凛___________ (4)且遗一朴___________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B.为讲说甚详恳二虫尽为所吞C.以身先之太医以王命聚之D.书其面曰其真无马邪3.翻译句子。

(6分)(1)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8中考·江苏苏州卷·11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5~7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考查颈联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

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

驿使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

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

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呼应首句“候吏立沙际”。

从内容上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

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2.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甲)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①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②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

②舴艋(zé měng):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乙)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019年江苏13市中考语文真题合集(含答案)

2019年江苏13市中考语文真题合集(含答案)

2019江苏常州市初中语文中考真题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把文中加粗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

江南文化在哪里呢?有人说在苏州的园林里,有人说在别zhì的庭院中,有人说在粉dài 瓦的农舍间;还有人说那hēng 唱的江南小调,晶莹剔透的桂花黄酒,令人称奇的女红饰品,都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

(叶辛《江南文化在哪里》)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AD )A.法国作家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创作了《小王子》,书中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闪烁的哲理,这使该作品充满了诗情与智慧。

B.祥子“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经过辛苦努力,终于凑了一笔钱,和别人合买了一辆车,还设想跟车一起过“双寿”。

C.曹先生和曹太太都非常和气,拿谁也当个人对待。

在这里,祥子“觉出点人味儿”;不过,他还是觉得曹家给他的工钱确实少了一点,就辞工了。

D.《水浒传》中的晁盖人称“托塔天王”,他平生仗义疏财,喜欢结识天下好汉,曾与“赤发鬼”刘唐结义。

E.很多事件都能体现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特征,例如拳打镇关西、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棒打洪教头等。

3.下面是漫画《镣铐》和《问号》,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

我选择的漫画是《》主题:4.阅读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绝句,完成题目。

宴词柳堤春水绿悠悠,畎①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桃溪浅处不胜。

【注释】①畎:quǎn,田间小沟。

②棹:zhào,船桨。

(1)请为末尾句补一个字,使诗句完整。

(2)诗人参加宴会是为了5.探究“锐评”图文材料,给“锐评”下定义。

【锐评1】干部怎能怕担当。

【锐评2】否定历史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日本右翼分子缺乏对真理的敬畏,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自身及世界,虚妄至极,成为精神上的流浪儿。

这些人心态扭曲,历史观错位,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复兴。

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在事实面前,此类谎言注定不攻自破!【锐评3】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常州4.阅读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绝句,完成题目。

宴词柳堤春水绿悠悠,畎①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桃溪浅处不胜。

【注释】①畎:quǎn,田间小沟。

②棹:zhào,船桨。

(1)请为末尾句补一个字,使诗句完整。

(2)诗人参加宴会是为了4、【分析】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爱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的补充,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

“桃溪浅处不胜”的意思是就怕这桃花溪太浅,承受不了什么。

结合全诗内容,诗人寄情于景(或融情于景),借桃溪水浅载不动的应该是离别,联想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所以此处可填写“舟”,实写离愁之深重,舟船难以承载,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

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特别是“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意思是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显然是为了送别才去赴宴。

答案:(1)舟(2)送别译文: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淮安(一)阅读下面诗歌,充成5-6题(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6.《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常州沃田里的野草[加拿大] 诺尔曼·白求恩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保定郊外的一块农田里,一位锄草的老汉把弯了半天的衰老酸痛的腰伸伸直,拄着锄头凝望远方。

②他的脸晒得黝黑,眼圈周围皱纹丛生,好几道深深的沟纹显现在腮帮上,越过他那干瘪的嘴角。

他光着脊梁,下身穿一条打了补钉、褪了色的青布裤子。

两只脚赤裸着,头上裹一块毛巾,白发从毛巾底下露出来,依然浓密厚实。

③“唉,”老汉叹口气,“日子可真不好过呵。

”他煎熬着,饱尝困苦。

起先,他犯了咳嗽毛病,好像压根儿就不会好转似的。

接着,他的独生子又参加游击队打仗去了,撇下田园无人耕种,只好由他出来干活。

随后,日本鬼子穷凶极恶,夺走了他的一半收成,一个子儿也不给。

④他一生所遇到的桩桩不称心的事,对他来说,都成了这种或那种野草。

咳嗽毛病——是一种野草;他不得不又到地里去干活——是一种野草;儿子不在身边——是一种野草;日本鬼子——是一种野草,而且是一种个儿最大的野草。

⑤老汉脑子里想的尽是野草,但也浮现出一片广阔葱翠的田野景象。

这就是中国。

依他看来,他的整个国家就是一片广裹无边的农田。

他见到这块辽阔的田野孽生着犹如故人一般的杂草,正在肆无忌悼地窒息着嫩绿的玉米的生命。

⑥太阳越升越高。

老汉又埋头锄草。

锄到一垄尽头时,他突然愣住了。

田边有个奇怪的大窟窿,当中竖起一个顶端削掉的大黑萝卜似的玩艺儿。

⑦他一时猜不出那是啥东西。

后来,他想起来了。

对,没错儿!是颗炮弹!那是日本鬼子用火车从北平运来的。

⑧他和他的街坊常常谈起那些大炮,多可怕的武器啊,敌人有多少尊大炮啊,而咱们的队伍却一尊也没有,真叫人遗憾。

⑨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确实有那么一尊,只有一尊。

那是上个月袭击敌人时掳获过来的。

他记得有一次他的儿子偷偷回家来跟他提起过它。

想起这些,老脑筋里慢慢琢磨出一个主意。

⑩他小心翼翼地把炮弹抱起来,把它放进一边的驮筐里,另一边装些泥土保持平衡。

接着,他用树叶盖住炮弹,把它藏得严严实实,就赶着毛驴走出庄稼地,踏上那条漫长而灰尘扑扑的道路去寻找他的儿子。

11那一大块方格图案的绿油油的平原一直延伸到遥远昏暗的地平线。

沿路草丛里长着风信子和粉红的竹○桃花。

交叉的水渠里,棕色的水几乎没有流动。

白杨和垂柳矗立着,闪闪发光,伞状的青枝绿叶纹丝不动,高耸直入宁静的碧空。

12他催赶毛驴一里又一里地朝前走。

晌午了,天可真叫热。

大汗淋漓,在腮帮上往下流成了一条条小溪○流。

他焦躁地用毛巾擦了又擦,又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13傍晚时,他终于找到了游击队。

游击队员们欢呼着迎接他。

他从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儿子。

他对儿子○说:“小子,我给你捎来一样东西。

”他弯腰把炮弹捧在手里,和蔼地说,“我是在地里找到的。

我把它给你们捎回来了,你们可以再用它一次。

”14人群一阵沉默,接着阵阵笑声从他们嘻开的嘴巴里爆发出来。

街头响彻他们爽朗的欢笑声。

○15老汉不吭声,困惑地瞧着他们,脸上闪现一丝摸不清头脑的神情,正如乌云划过天空一般。

他瞧瞧这○边,又瞧瞧那边。

真是莫名其妙。

16他忧郁不快地瞧瞧那些战士,瞧瞧自己的儿子。

但是他们谁也说不出话来,个个笑得前俯后仰。

他们○相互捶捶后背,或者乐不可支,瘫在对方的怀里。

老汉拣起缰绳,开始把毛驴牵出那个团团围住他的哄笑的人群。

17儿子感到气氛不大对头,首先止住笑。

他用手揪住老汉的袖子。

转身对大家说道:“同志们,我们都应○该感激我爹。

他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18“对,对,”大伙儿喊道,终于领悟到老汉的误解,全都明白应该不让他伤心。

“对,,您是个好的战士。

○我们都很感激您。

”19老汉又高兴起来。

这一天,他根除了一棵硕大的野草。

他为了把中国的大地扫得干干净净而尽了点力。

○(选自《世界文学》1979年第5期梅绍武译,有删改)1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并简述其表达作用。

(3分)12.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在第②⑩两段中任选一段加以赏析。

(3分)13.结合内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

(3分)14.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再结合下面的资料,说说作者白求恩是怎样的一个人。

(3分)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他在中国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呕心沥血。

同时,他还是一位充满温情的革命者。

1939年,他在我国晋察冀边区忘我工作的间隙写下《沃田里的野草》这篇小说。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叙述了老汉锄草、发现炮弹,最终将炮弹送到游击队的故事。

B.老汉因为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而突然紧张起来,第○11段的景物衬托了这种惶恐的心情。

C.游击队员因老汉送来一颗无法使用的哑弹而哄笑,老汉为此而闷闷不乐。

D. “野草”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

1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整个国家比作农田,把农田里的杂草比作敌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敌人对我们国家的侵略和危害;表现了老汉对敌人的仇恨,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为下文写老汉运送“炮弹”的情节作铺垫。

12.第②段运用了外貌描写,描写了老汉的脸色、皱纹和穿着,细腻地刻画出一个贫穷、勤劳的老农的形象。

第⑩段运用了动作描写,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再现了老汉运送“炮弹”的过程,写出老汉对“炮弹”的重视,小心谨慎,从而表现了他的朴素的爱国情怀。

13.文章的标题有多重含义:既指老汉耕作的“沃田”以及沃田里的野草;也喻指老汉心中的桩桩不称心的事;还指代中国土地上的敌人。

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形象生动,意蕴丰富;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又暗含着除去“野草”的决心,表现了老汉的爱国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意思对即可)14.示例:白求恩大夫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对中国革命满腔热忱;他创作的这篇小说取材于我国晋察冀边区,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军民;把中国比作“沃田”,表现了对中国的热爱,把敌人比作“沃田里的野草”,表现了他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仇恨。

15. B淮安(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22分)老圣人赵长春(1)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

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2)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

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

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4)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

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5)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

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6)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

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袋袋,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7)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

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8)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

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

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

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

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9)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

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

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10)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

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

”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11)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

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

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

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

丢了,就丢了脸面。

”(12)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13)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

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

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

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14)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

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

学须静也,静须学也。

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15)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

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

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

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16)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17)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18)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

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19)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原载《百花园》2017年2期)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4分)17.品味第⑤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60字以内)(4分)18.说说第⑬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

(4分)19.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4分)20.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

(6分)【答案】16. 春分立蛋;操心碾盘;喜管闲事;饭前喝水17. 示例:“春分到,蛋儿俏。

”竖立起来的蛋儿好风光。

只要孩子们从小了解节气,了解好传统。

我买鸡蛋、买奖品花再多的钱也值了!18. “就好了”,意思都是指治好了病。

两个“就好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老圣人”治病的验方灵验,也是对“老圣人”“仁义”之心的赞美。

19. 文中描写的“老圣人”是一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他不只是袁店河的一位典范,也是整个中国的一位典范。

20. 在“立蛋”一事中,它是场景之一;在“操心碾盘”一事中,它是“讲碾盘的故事”的主体,是“老圣人”捍卫传统文化的见证,是村子文化的一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