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1、2节学案教学提纲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第3章 第2节 第3课时分子晶体晶体结构的复杂性学案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3课时分子晶体晶体结构的复杂性课程标准1.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了解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3.能根据分子晶体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计算。
学法指导1.通过学习教材中碘、干冰等晶体结构模型,认识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2.根据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推断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
3.通过学习石墨等晶体结构,认识晶体结构的复杂性。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知识点一分子晶体1.分子晶体的结构碘晶体干冰晶体冰晶体(1)碘晶体的晶胞是(1)干冰晶胞是(1)水分子之间的主4.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1)分子晶体由于以比较弱的________相结合,因此一般熔点________,硬度________。
(2)对组成和结构________,晶体中又不含氢键的分子晶体来说,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
微点拨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的分子晶体,服从紧密堆积排列原理;分子间存在氢键的分子晶体,由于氢键具有方向性、饱和性,故不服从紧密堆积排列原理。
学思用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氧化硅和干冰虽然是同一主族的氧化物,但属于不同的晶体类型。
( )(2)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水中存在氢键。
( )(3)冰与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 )(4)冰与二氧化硅的晶体类型相似。
( )(5)分子晶体一般熔点较低、硬度较小。
( )2.下列各组晶体都属于化合物组成的分子晶体是( )A.H2O、O3、CCl4B.CCl4、(NH4)2S、H2O2C.SO2、SiO2、CS2 D.P2O5、CO2、H3PO4知识点二晶体结构的复杂性1.石墨晶体(1)石墨晶体是________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个C原子与其他3个C原子以共2.晶体的复杂性(1)物质组成的复杂性导致晶体中存在多种不同微粒以及不同微粒间作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教案1

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2 )结合本章具体案例乙醇糖谈如何应用前面所讲的理论知识和观点,进行教学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
本讲重点落实对“五线谱” 框图的再认识及其应用,问题设计,学生调研以及教案的规范书写。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提问问题提出的意义:通过问题的提出,学习被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被置于积极的问题解决者的角度,直接去面对反映真实世界情境的问题,在问题求解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提问的作用:它能促进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很感兴趣,他们将成为更加主动,自主学习者;学生可以看到传授给他们的知识和所处世界的联系等等。
针对学生认知障碍点和关键点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类型的多样化,将学生学的内容与教的问题相统一,发挥问题的多种教育功能。
1 、化学必修2 乙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催化氧化、与金属钠的反应)并初步学会相关的实验技能,知道乙醇的组成。
[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学习其组成和主要性质:通过乙醇在干洗剂中的作用及模拟实验探究,学习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及模拟实验探究、角色扮演活动学习乙醇的催化氧化;通过乙醇钠的用途、合成简介学习乙醇与钠的反应。
乙醇用途的学习在明线贯穿课堂学习的始终,性质的学习在暗线,结构的学习做补充。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乙醇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关注与乙醇有关的能源、健康等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乙醇的主要用途和性质。
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与金属钠的反应。
3 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设计4 板书设计第三节(生活中的两种有机物)( 1 )乙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结合化学方程式)用途5.课后反思与体会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 第三章第2节2

水平怎样?
足快速增长的工业需求,目前 工业发展的学习动力。
还需大量进口。
工业上是如何生产乙烯的呢?
积极思考与探究。
峰回路转,引出本课
内容
乙烯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工业上
将石油加工产品再进行深加工制
阅读教材
进一步缩小范围,由
取乙烯。下面我们通过分解石蜡
了解实验过程
科学探究活动,引出
油的实验,来制取乙烯。
预实验现象、结果
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试管中 亮并稍有黑烟。
生的表达能力。
的变化,(3)在导管口处点燃气
体(要验纯),观察火焰燃烧情况。
该实验现象与甲烷的性质有何区 思考并回答:
别呢?
烷烃性质一般较稳定,与溴水、 让学生找到区别
石蜡油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
试管中,溶液褪色,会是什么物
——用途”的学习模
等
式。
听讲,整理笔记
八、板书设计 2.1 乙烯
一、乙烯的结构特征
分子式 C2H4
结构式: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1)乙烯的燃烧
电子式: 结构简式:CH2=CH2
(2)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乙烯的加成反应
3、聚合反应(课后练习)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第 2 课时
乙烯的制备。
(1)如图 3-6,将浸透了石蜡油 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产生这些 的石棉放置在试管底部,在试管 现象的原因。 中加入碎瓷片,安装好实验仪器, 归纳现象:酸性 KMnO4 的紫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加热碎瓷片,将生成的气体 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橙红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先后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 色都褪去;气体燃烧,火焰明 的能力。同时锻炼学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案设计 (2)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用途;2、了解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空间结构;3、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4、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总结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学习探究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理念;3、让学生体会由结构推性质和由性质推结构的过程与方法,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4、学生通过甲烷分子模型的构建和取代反应的模拟,体会构建模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有机化学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引发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2、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逐步形成从实验中获得化学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探索精神;4、渗透又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高一的学生对空间的想象能力还较弱,学生对甲烷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学习时存在空间障碍,能否通过课堂教学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后续认识其他有机物的结构和有机反应类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难点】甲烷的结构、化学性质和取代反应三、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首先观看一段视频,大家从这段视频看到了什么呀?学生:这是一段西气东输的视频,就是将新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东输到长江三角洲,最终到达上海的一项巨大的工程。
教师: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这么做呢?学生:因为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污染小的能源教师:天然气在我们的化学中最主要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学生:甲烷教师:(归纳)有机物目前已超过两千万种,而且分布极其广泛。
(用途广泛:燃料;建材;日用品;食品)表扬学生:学生都预习的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环节:新课教学【活动1】一、认识有机物教师:什么叫有机化合物?有机物有什么特点?(归纳)1、有机物组成的元素C、H、O、N、S、P2、有机物的特点: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熔点低,容易燃烧,不导电,化学反应的速率慢、且很复杂。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一、本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要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本章内部结构关系1、本单元结构关系烃(甲烷、乙烯、苯)→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教材基本采用了从生活实际或者探究实验入手,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再上升到从结构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2、知识点及要求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重点认识典型的化学反应(取代、加成)的他点。
通过对典型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认识,体会分子结构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加深认识一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对集中典型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感受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学会研究有机物的思维方式和思路,形成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从新教材的篇幅内容上看,精简了以下内容烷烃的命名烯烃的性质。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性质。
乙醇的消去反应、苯酚的性质。
乙醛和甲醛的性质。
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对蔗糖、麦芽糖和油脂的结构要求降低了要求。
对淀粉、纤维素、油脂的水解降低了要求。
对高分子合成材料只做了简单的介绍。
增加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专题介绍四、本章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重点:(第一课时)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第二课时)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乙醇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乙醇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
掌握乙醇的结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烃的衍生物由结构到性质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乙醇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以及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应用的重要意义,增强求知欲。
[教学重点]1、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乙醇的催化氧化和被酸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重铬酸钾氧化的氧化反应。
[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
[学法指导]1、查阅乙醇的相关资料,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提高自己的自学和归纳能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去探究乙醇的组成、结构,并能从乙醇的结构去预测乙醇可能有的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中化学键的关系。
[教学设计]通过观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查阅与乙醇相关资料归纳出乙醇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运用实验探究和科学计算确定乙醇的组成,求出乙醇的分子式对乙醇可能有的分子结构进行大胆猜测运用科学的实验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测定、推理、分析得出乙醇分子的正确结构根据乙醇的结构对乙醇可能有的化学性质做出预测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乙醇的化学性质归纳总结出乙醇的化学性质,加深对乙醇的认识。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十分丰富,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多方面应用极其广泛,其中乙醇和乙酸是两种较常见的有机物。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乙醇的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观察乙醇样品,阅读教材P.66第二自然段,归纳出乙醇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一、乙醇的物理性质:1 、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
3、 b .p.= 78.5 C, m.p.= —117.3 C4、 乙醇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二、乙醇的组成和分子结构: [问题设置]乙醇是有那些元素组成的?如何测定乙醇的组成元素?[实验探究]1 、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上一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学案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一甲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甲烷的结构式、电子式和 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2. 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了解有 关实验结论,了解取代反应。
3. 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 等。
学前准备:有机化合物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 系,如煤油、汽油等燃料,糖类、油脂、蛋白 质营养素等。
有机物的组成元素除 —,常有 ___ 、 ___ ,还有 , , , 等。
仅含 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烃,最简单的烃是 甲烷。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主要区别学习过程:一、甲烷的分子结构化学式: ____________ 电子式: ____________结构式: ____________ ■吉构简式: ___________二、甲烷的性质1. 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甲烷是 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的气体, ____ 于水,比空气 ________ 的气体,是 天然气、沼气(坑气)和石油气的主要 成分。
2. 化学性质:甲烷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 碱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 (1)氧化反应可燃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注意:a .甲烷点燃前需验纯,检验的方法是: 收集一试管甲烷气体,靠近酒精灯火焰, 若听到 噗”的一声说明气体纯净。
b .方程式的中间用的是 一 ”(箭头) 而不是“===="(等号),主要是因为有机物参 加的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
c .火焰呈淡蓝色学生实验:CH 4通入酸性KMnO 4溶液中: 观察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 褪色,证明甲烷 _________ 酸性高锰酸溶液褪色。
结论:一般情况下,甲烷性质稳定,与强酸、 强碱及强氧化剂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练习:1.将CH 4 (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C 以上,可发生反应CH 4同C+2H 2,然后 通入水蒸气,则混合气体中不可能存在的气体 是( )A 、 COB 、 H 2C 、 CO 2D 、 O 2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点燃甲烷不必像点燃氢气那样事先验纯B •甲烷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是一种很好 的气体燃料 C.煤矿的矿井要注意通风和严禁烟火,以防爆戸-Ct在室温下,甲烷和氯气的混合物可以在黑暗中长期保存而不起任何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教案 (2)

课题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分子式。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4、了解甲烷及其取代反应产物的主要用途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模型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的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教学难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启发诱导、引导归纳、自学、讲述、实验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教学内容师生活动通过简单计算确定甲烷的分子式画出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甲烷分子的结构。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化学式:CH4电子式:HH :C:HH⋅⋅⋅⋅H|结构式:H- C— H |H二:甲烷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中按体积计,CH 4占80%~97%)。
2:化学性质:甲烷性质稳定,不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反应,也不与强酸强碱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 (1)可燃性(甲烷的氧化反应) CH 4 ﹢2O 2 →CO 2 ﹢ 2H 2O学生实验:①CH 4通入酸性KMnO 4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不褪色 证明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溶液褪色。
结论: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及强氧化剂等不起反应(2)取代反应: ② 取代反应实验观察现象:色变浅、出油滴、水上升、有白雾、石蕊变红。
在室温下,甲烷和氯气的混合物可以在黑暗中长期保存而不起任何反应。
但把混合气体放在光亮的地方就会发生反应,黄绿色的氯气就会逐渐变淡,有水上升、有白雾、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有HCl 气体生成,出油滴,证明有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生成。
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2、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学习难点】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烃的概念:仅含和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2、分子组成与结构在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以___ ___分别与________形成_____共价键,分子式为__ __,电子式为__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
3、甲烷物理性质甲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
甲烷是一种_______、_______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_________,比空气___ ,__________溶于水。
4、化学性质通常状况下,甲烷比较,与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也不反应,但在特定的条件下,甲烷也能发生某些反应。
(1)燃烧(氧化反应):甲烷燃烧时,火焰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⑵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②;③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种氯代产物中,为气体,、、为液体,且它们均溶于水.二、课内探究探究一、甲烷的空间结构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有哪几种结构呢?甲烷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探究二、甲烷的物理性质由甲烷的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你能否求出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密度呢?探究二、甲烷的化学性质问题一:有机方程式与无机方程式写法的区别?问题二:甲烷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会有何现象?如何证明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问题三:甲烷的取代反应(教材图3-3)化学反应现象:光照时,氯气的黄绿色逐渐,瓶壁上有生成,液面,试管中有少量。
①如何验证HCl的生成呢?②能否用甲烷与氯气反应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课堂练习】1.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有机取代产物是①CH3Cl、②CH2C12、③CHCl3、④CC l4(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的混合物 D.①②③④的混合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烷烃的组成、结构、命名和通式以及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学习重点】烷烃物理性质递变规律及化学性质【学习难点】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及其命名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乙烷:分子式为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丙烷:分子式为_____,结构简式_____;丁烷:分子式为__ 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 _______。
2、烷烃的概念:烷烃又叫_____________。
结构特点是碳原子间都以______键结合成_______,碳原子上剩余价键全部跟___________相结合.烷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n≥1)3.烷烃的命名碳原子在十以内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烷”字,碳原子数在十以上,以代表,如________________。
4.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的增多,呈规律性的变化.如常温下其状态由变到又变到_______,熔沸点逐渐________,相对密度__________。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但具有不同__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探究探究一、同分异构体问题一、两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必备条件有二:①两者的相同,而不是相同;②两者的不同,如、不同例如:写出含有5个碳的烷烃可能的结构简式:问题二、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二氯代物有几种?问题三:根据(表3-2)比较同分异构体的熔沸点探究二、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使用正、异、新的命名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
随着碳原子数增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多。
怎么办?问题一:取代基: 甲基: 乙基: 问题二:系统命名法步骤:(1) 长: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2) 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3) 近:把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把支链作为取代基,把取代基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直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取代基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
(4)简: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代基前面。
但表示相同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要用“,”隔开;如果几个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5)小: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
例如:(1)(2)2,3,5-三甲基已烷 2,5-二甲基-3-乙基已烷【课堂练习】1. 写出下列烷烃的分子式:(1)含有38个碳原子的烷烃的分子式 (2)含有38个氢原子的烷烃的分子式 (3)相对分子量为128的烷烃的分子式 2.下列有机物常温下呈液态的是( )A .CH 3(CH 2)2CH 3B .CH 3(CH 2)15CH 3C .CHCl 3D .CH 3Cl 3.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A .C 3H 8 B .C 4H 10 C .CH 2Br 2 D .C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烷烃同系物在组成和结构式上的特点2、掌握烷烃燃烧有关计算【学习重难点】同系物的判断及烷烃燃烧有关计算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1.同系物定义: 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原子团的CH 3— CH 2 —CH 2 —CH CH 2 —CH 3—CH 3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2.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的增多,呈规律性的变化.如常温下其状态由变到又变到_______,熔沸点逐渐________,相对密度__________。
化学性质:通常,空气中能________,光照下能与____________反应.探究一、同系物的概念问题一:特点①通式(填“同”或“不同”,以下相同)②是一类物质;③组成元素;④分子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差;⑤结构相似但不完全相同;⑥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注意:(1)结构相似是指有机物中均相同(2)同系物规律:①同系物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分子间作用力逐渐,熔、沸点逐渐。
②同系物之间的化学性质一般。
③随着碳原子数增多,烷烃的含碳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问题二:区别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例题1:有下列各组微粒或物质:CH3A.O2和O3B.126C和136C C.CH3CH2CH2CH3和CH3CH2CHCH3H Cl CH3D.Cl—C—Cl和Cl—C—H E.CH3CH2CH2CH3和 CH3CHCH3H H(1)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2)组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3)组两种物质属于同系物;(4)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5)组两物质是同一物质。
探究二、烷烃的可燃性通式: C n H2n+2+213nO2 → nCO2+(n+1)H2O例题2. 某种烷烃11 g完全燃烧时,需要28 L氧气(标准状况下),该烷烃是( )A.C5Hl2B.C4H10C.C3H8D.C2H6例题3. 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4种气态烃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1)各取1mol,其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2)取等质量的下列各烃,其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H4 B.C2H6C.C3H8D.C4H10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2、了解烯烃的性质3、能从结构上认识加成反应的特点,掌握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的区别【学习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学习难点】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烯烃:分子中含有()2、乙烯的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结构3、乙烯的化学性质(1)燃烧方程式:(2)乙烯使褪色(3)加成反应方程式:4、乙烯的用途:二、课内探究探究一、乙烯的结构及性质问题一:乙烯的空间结构思考:乙烯分子中的六个原子是否共面?甲烷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共面?问题二:乙烯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稍有气味的__________气体,__________水。
在标准状况时密度为1.25g/L,密度比空气_______。
问题三:乙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燃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①怎样鉴别乙烷和乙烯?②对于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注意什么?2、加成反应:乙烯可与Br2(使溴水褪色)、H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 与溴水加成 (2)与H加成2(3)与HX加成 (4) 与水反应:总结:加成反应定义:探究二、烯烃问题一:通式:练习:丙烯:分子式为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丁烯:分子式为__ 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 _______。
问题二:烯烃的性质1、物理性质:碳小于4呈气态。
熔沸点低到高。
2、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燃烧通式:注: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____(2)加成反应:思考: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有何区别?【课堂练习】1.常温下,下列物质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且化学反应原理相同的是()A.CH2=CH2B.SO2C.H2D.CH3CH32.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以得到纯净的乙烷的方法的是()A.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B.通过足量的溴水C.在Ni催化、加热条件下通氢气D. 通过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3.由乙烯推测丙烯(CH3CH===CH2)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能发生加聚反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2、掌握苯的典型化学性质【学习重点】苯的化学性质【学习难点】苯的结构【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苯的结构:(1)分子式(2)结构式(3)结构简式(4)苯不与、发生反应,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对苯进一步研究表明,苯分子具有结构,其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是一种介于之间的的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