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总结,必须要注意!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方面。

然而,由于设计师的技术水平、经验、素质等方面的不足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介绍。

一、存在的问题1. 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

2. 结构材料的选用不合理,导致成本过高或者使用寿命不长。

3. 结构缺乏耐久性,使得建筑物容易受到自然灾害、老化等因素的破坏。

4. 结构设计与建筑外形的不协调,导致建筑物外观效果欠佳。

二、解决措施1. 加强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和素质。

建筑师应该接受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避免由于设计师自身的技术不足而导致不合理的结构设计。

2. 合理选材。

选用合适的材料,确保它们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在质量上要求高,杜绝因贪图小便宜而使用劣质材料的情况。

3. 提高结构设计的耐久性。

建筑物的结构要有足够的耐久性,以保证建筑物在使用寿命期间,稳定可靠。

加强建筑物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在结构设计时将外观美化考虑在内。

建筑结构的设计不能忽视外观美化效果,应该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外观效果,区别处理建筑主体结构和装饰效果,使其协调统一。

总之,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师应始终坚持以安全、稳定为出发点,注重技术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的美观性,为建筑带来更好的品质和价值。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知识题总结复习资料全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知识题总结复习资料全

建筑知识1.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2.公共建筑的使用部分包括: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使用部分3.公共建筑功能问题有空间结构、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空间的量度、性状和物理环境。

突出使用性质和人流活动4.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5.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6.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7.电影放映院不需耳光8.点式住宅可设天井或平面凹凸布置可增加外墙面,有利于每层户数较多时的采光和通风9.对结构形式有规定性的有大小和容量、物理环境、形状的规定性10.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11.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12.橙色是暖色,而紫色含有蓝色的成分,所以偏冷;青色比黄色冷、红色比黄色暖、蓝色比绿色冷13.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14.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15.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16.冷色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气氛,渐变具有韵律感17.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三元色为红、黄、蓝18.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19.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20.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21.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22.‘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23.人眼观赏规律H18°~45°局部、细部2H 18。

~27°整体3H<18°整体及环境24.黄金分隔比例为1:1.61825.通风屋面只能隔离太阳辐射不能保温,适宜于南方26.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27.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蒸汽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28.变异的美学特征:追求多义与含混、追求个性表现、怪诞与滑稽、残破+扭曲+畸变29.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30.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31.巴西国会大厅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32.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33.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34.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采用了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35.当坡地坡度较缓时,应采用平行等高线布置36.建筑的有效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37.加大开窗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较易办到38.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39.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40.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二41.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42.建筑的模数分为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建筑规范建筑楼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 住宅起居室、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窗地比为1/7,其他为1/12 住宅套内楼梯梯段的最小净宽两边墙的0.9M ,一边临空的0.75M 住宅室内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2M ,踏步高度不应小大0.20M 住宅底层严禁布置火灾危险性甲乙类物质的商店,不应布置产生噪声的娱乐场所 地下室、贮藏室等房间的最低净高不应低于2.0米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米时,宜设休息平台 外墙内保温所占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烟道、风道、管道井不计入使用面积 阳台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壁柜应计入使用面积 旋转楼梯两级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心0.25处的踏步宽度要大于0.22米 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米 楼梯正面门扇开足时宜保持0.6米平台净宽,侧墙门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米,其门扇开足时不应减少梯段的净宽入地下车库的坡道端部宜设挡水反坡和横向通长雨水篦子 室内台阶宜150*300;室外台阶宽宜350左右,高宽比不宜大于1:2.5 住宅公用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6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梯段宽度不应小于UM (6层及以下一边设栏杆的可为10M ),净空高度2.2M 休息平台宽度应大于梯段宽度,且不应小于12M ,净空高度2.0M 梯扶手高度09M ,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 时应为1.05M 楼梯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0.11M ,梯井净空宽大于0.11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门洞共用外门宽12M ,户门卧室起居室09M ,厨房08M ,卫生间及阳台门0.7M ,所有门洞高为20M 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 卧室起居室净高>2^M ,其局部净高>2^M (且其不应大于使用面积的1/3) 利用坡顶作起居室卧室的,二半面积净高不应低于21M 利用坡顶空间时,净高低于12M 处不计使用面积;1.2--2.1M 计一半使用面积;高于2.1M 全计使用面积1.2.3.4.5.6.7.8.9.10.11. 12.13.14.15.16.17.18.19.20.21.22.放家具墙面长3M,无直接采光的厅面积不应大于10M223.厨房面积I s n>4M2;m s N>5M224.厨房净宽单面设备不应小于1.5M;双面布置设备间净距不应小于0.9M25.对于大套住宅,其使用面积必须满足45平方米26.住宅套型共分四类使用面积分别为?4、45、5668M227.单人卧室>6M2;双人卧室>10M2;兼起居室卧室>12M2;28.卫生间面积三件3M2;二件2--2.5M2;二件^M229.厨房、卫生间净高22M30.住宅楼梯窗台距楼地面净高度低于0.9米时,不论窗开启与否,均应有防护措施31.阳台栏杆净高1.05M;中高层为^M(但要<1.2);杆件净距空32.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置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预留排气机械的位置、门下设进风百叶窗或与地面间留出一定缝隙33.每套应设阳台或平台、应设置晾衣设施、顶层应设雨罩;阳台、雨罩均应作有组织排水;阳台宜做防水;雨罩应做防水34.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西面应采取遮阳措施35.严寒地区的住宅出入口,各种朝向均应设防寒门斗或保温门36.住宅建筑中不宜设置的附属公共用房有锅炉房、变压器室、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商店但有厨房的饮食店可设37.住宅设计应考虑防触电、防盗、防坠落38.跃层指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39.在坡地上建住宅,当建筑物与等高线垂直时,采用跌落方式较为经济40.住宅建筑工程评估指标体系表中有一级和二级指标41.7层及以上(16米)住宅必须设电梯42.宿舍最高居住层的楼地面距入口层地面的高度大于20米时,应设电梯43.医院病房楼,设有空调的多层旅馆,超过5层的公建室内疏散楼梯,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设歌舞厅放映厅且超过3层的地上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嵌固端及计算模型选取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嵌固端及计算模型选取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嵌固端及计算模型选取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发布时间:2021-01-18T02:23:02.018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0年20期作者:邓荣斌[导读] 不同于多层建筑,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将成为控制因素,在水平力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类似于一个竖向悬臂构件,其倾覆弯矩与高度的关系呈二次方的关系,结构顶点的位移与高度呈四次方的关系。

广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摘要:从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性来看,水平作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在高层建筑分析和设计中起着主要作用,由此带来结构的侧向刚度、位移、地震效应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因此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和设计要比一般的中低层建筑复杂得多。

而嵌固端及计算模型的选取,无疑是影响计算结构和分析计算合理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嵌固端及计算模型选取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并结合实际分析计算结果,提出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计算模型引言不同于多层建筑,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将成为控制因素,在水平力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类似于一个竖向悬臂构件,其倾覆弯矩与高度的关系呈二次方的关系,结构顶点的位移与高度呈四次方的关系。

由于高度的增加,结构的振动周期加大,结构柔度更大,顶部位移迅速增大,使得抗侧力结构的设计成为关键,即必须设置有效抵抗水平力的结构体系(柱、剪力墙、筒体或支撑等抗侧力结构)。

在建立计算模型时,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嵌固端的确定,以及计算模型的选择问题,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重点论述。

1、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若干关键问题:1.1、关于计算嵌固端与设计嵌固端:计算嵌固端为计算模型的嵌固端,或成为力学嵌固端(或刚度嵌固端),设计嵌固端为预期塑性铰出现部位或成为强度嵌固端。

高层建筑结构由于地下室土体约束作用,在地下室顶板产生刚度突变,地震作用下,地下一层吸收了绝大部分上部传来的地震力,可能使高层建筑的塑性铰由基础顶部转移到地下室顶板以上,故规范要求地下室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适当加强,可考虑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即预期塑性铰出现部位,确定嵌固部位后就可以通过刚度和承载力调整迫使塑性铰在预期部位出现。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底框部分:(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建筑结构丨关于剪力墙布置问题的15个经典答疑!

建筑结构丨关于剪力墙布置问题的15个经典答疑!

建筑结构丨关于剪力墙布置问题的15个经典答疑!喜欢我们请点微建筑关注喜欢本文请点右上角分享剪力墙布置原则有哪些?(1) 缝凸角必布墙,楼梯、电梯必布墙,墙墙宜对直联合。

(2) 剪力墙间距:6度、7度宜6~8米,8度宜3~5米。

(3) 剪力墙形状宜双向且简单,优先L形、T形,其次用一字形、C形,偶尔用工形、Z形;(4) 凡是约束边缘构件不能做成高规图7.2.15样式的墙肢都应该尽量少用。

(5) 多用普通剪力墙,少用甚至不用短肢剪力墙。

剪力墙混凝土等级的经验取值是多少?(1) 对于6、7度设防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60,30层C50,20层C40。

(2) 对于8度设防地区或基本风压大于0.8的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50,30层C40,20层C35。

剪力墙厚度和长度的经验取值是多少?(1) 剪力墙厚度h与楼层数n关系:6度为h=8n,7度为h=10n,8度为h=12~15n,且h≥200mm。

(2) 剪力墙长度L:不超过30层的建筑,6、7度剪力墙长度较短,一般为8.5~12h;8度区剪力墙长度较长,一般为12~20h。

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1) 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

单片剪力墙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在地震时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

(2) 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

上下楼层剪力墙长度可以变化吗?(1) 一般情况下,上下楼层改变剪力墙厚度,保持剪力墙长度不变。

(2) 当为了保证上下楼层建筑空间净尺寸相同,也可以保持剪力墙厚度不变,改变剪力墙长度。

(3) 一般不采用既改变剪力墙厚度又改变剪力墙长度的做法。

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1) 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

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有关问题

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有关问题

在8度地震区如何对多层住宅剪力墙结构(层数为9层及9层以下或房屋高度不超过2 8m)进行设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多层住宅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对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多层住宅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抗震规范GB50011-200 1和高规均规定: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房屋高度不超过80m时,抗震等级为二级。

抗震规范GBJll-89把8度地震区,高度在35-80m范围内,属于丙类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定为二级,而把高度在35m以下属于丙类筑的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定为三级。

建议抗震规范GB50011-2001在修订时,把8度区层数不超过9层,高度不超过2 8m,属于丙类建筑的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定为三级。

此外,建议对8度地震区的多层住宅短肢剪力墙结构和多层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相应的规定也宜适当放宽。

二、多层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抗震规范GB50011—2001规定,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l/8和底部2层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即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至少为2层。

这对于层数不超过6层的多层住宅剪力墙结构,显然偏严。

对比砌体结构,8度区6层及接近6层的砌体结构,除下部1/3楼层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要适当减小外,并无底部专门加强的规定。

建议取墙肢总高度的l/10和底部1层二者的较大值。

三、多层剪力墙结构无地下室时的底层层高目前框架结构无地下室时,底层层高的计算方法大体有以下三种:(1)按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第7.3.11条第2款:框架结构底层层高为从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2)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6条做成高杯口基础,满足表8.2.6对杯壁厚度的要求,则底层层高为从基础短柱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3)参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第5.1.3条,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有刚性地坪并配构造钢筋时,底层层高可取室外地面以下500mm到一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装配式建筑总结重要节点注意事项学习

装配式建筑总结重要节点注意事项学习

装配式建筑学习总结1装配式建筑概述2图纸设计阶段3生产加工阶段4构件出厂5现场吊装目录CONTENTS6EPC项目创效要点2014年亮点工作一、装配式建筑概述一.装配式建筑概述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环保;2、节省模板,减少周转材料投入;3、装配层不选用传统外脚手架,现场物料存放较少;4、在构件生产时完成保温、外墙及管线预埋,并可做到免抹灰的效果,做到节约工期;5、插入装配施工时,前期施工较慢,在转换层将施工问题解决后,后期施工速度有很大提升,整体工期较传统工期有明显缩短。

同时,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不足:1、主体施工在大风及严冬天气无法正常进行;2、建筑类型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装配式建筑正处于政府推广阶段,现仅用于公建项目,其中,绝大部分为住宅;3、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造价约高出15%~20%。

2014年亮点工作二、图纸设计阶段工程总承包管理单位下设设计管理部,部门成员为各专业设计师,分别对各专业图纸问题、深化设计等与设计实施层进行对接,并由设计实施层进行实施。

中建总公司设计院PC设计在传统设计基础上进行,对传统设计进行策划分析,确定其可行性,进而进行方案设计,并确定构件拆分方案及节点连接分析,本步骤要确保不改变原有结构模型,否则会影响结构安全性,最后由一公司设计院进行施工图设计,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进行构件深化设计。

构件深化设计工作计划在基础施工前完成,不占用总工期。

设计质量与进度管理是进度计划编制、优化、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价、计划更新以及关系到项目的资源分配、资金需求等的系统工程,项目部实施设计全过程管控。

(1)由设计管理部下发图纸至各部门,进行阅图工作,提出图审要求;(2)设计管理部组织设计院、工程管理部、商务合约部参加图纸会审;(3)项目公司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参加图纸会审,邀请当地质监、安监部门参加;(4)设计院回复图纸会审提出的问题,设计管理部审核设计院图审回复意见并报送公司,公司整理图纸交底及图纸会审记录进行归档。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完全总结(上)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题完全总结(上)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天然地震主要有()与()。

2、地震波传播速度以()最快,()次之,()最慢。

3、地震动的三要素:();();()。

4、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

5、结构的三个动力特性是:()()()。

6、4.求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方法有()()()。

7、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

8、柱轴压比的定义公式为:()。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

()2、场地类比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综合确定。

()3、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

()4、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5、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

()6、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7、砌体房屋震害,刚性屋盖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8、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差。

()9、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10、排架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4、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是什么?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抗震规范”中,“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方法”是什么?2.多层砌体房屋在抗震设计中,结构的选型与布置宜遵守哪些原则?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标准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构造地震、火山地震2、纵波、横波、面波3、峰值、频谱、持续时间4、覆盖土层厚度、剪切波速、阻尼比5、自振周期、振型、岩土阻抗比6、顶点位移法、能量法、等效质量法7、梁铰机制、柱铰机制8、n=N/(f c A c)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3、√4、√5、√6、×7、√8、√9、× 10、√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答案: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的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的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个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总结,必须要注意!
本文针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注
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结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建筑设计中,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一、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1).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

可改成直角或斜角。

(2).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

(3).可将悬挑板的单向板的分布钢筋改为直径12的,别小看这一改,一个工程省个3、2万不成问题。

二、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
(1).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

必要时可加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

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

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

(5).当地下水位很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

(6).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

当为多层建筑时,结构也可谦让一下建筑。

三、关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问题(约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断1/3,下5根25,箍筋范围内加密。

纵筋总量:3.85*9*8=281kg。

箍筋:0.395*3.5*50=69,箍筋/纵筋=1/4,如果双肢箍仅为1/8,箍筋相对纵筋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抠门。

且不说要强剪弱弯。

已经是构造配箍除外。

四、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

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

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
值配筋。

(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

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五、纵筋搭接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一般情况下,d取钢筋直径的较小值,这是有个前提,即大直径钢筋强度并未充分利用。

否则应取钢筋直径的较大值。

如框架结构顶层的柱子纵筋有时比下层大,d应取较大的钢筋直径,甚至纵筋应向下延伸一层。

其实,两根钢筋放一起,用铁丝捆一下,能起多大用,还消弱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所以,钢筋如有可能尽量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六、钢筋锚固长度为若干倍钢筋直径d,钢筋强度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的要求,在钢筋强度未被充分利用时,如梁上小挑沿纵筋,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等,锚固长度可折减。

如剪力墙的水平筋端部仅要求有10d的直钩即可。

七、柱子造价在框架结构中是很小的,在抗震时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经实验,考虑空间作用时,柱子纵筋加大至计算值的2.5倍左右才可保证塑性铰不出现在柱子上。

可不按计算配筋,大幅度增加纵筋,同时增大箍筋。

八、抗震缝应加大,经统计,按规范要求设的防震缝在地震时有40%发生了碰撞。

故应增大抗震缝间距。

九、锚固搭接:
例如,中柱节点处,框架梁下纵筋锚入柱内LAE,其搭接长度:
2*LAE-柱宽,如钢筋直径25。

LAE=40D,柱宽500,2*25*40-500=1500,既其搭接长度,已经达到了1500,远大于1.2*LAE=1200。

而柱变断面,如上下柱断面相差50,上柱锚入下柱40D,此处按锚固还时搭接。

十、关于回弹再压缩: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

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

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

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做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十一、柱下条基一般认为在刚度较大,柱子轴力和跨度相差不大时,可按倒楼盖计算。

实际大部分都可以按倒楼盖计算。

即采用修正倒楼盖。

先按平均反力计算连续梁,然后将求得的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相平衡,将差值的正值加到柱两边的1/3梁上,负值加在梁跨中1/3,相对来讲,跨中1/3的压应力较小。

可能要修正多次,直到支座反力与柱子轴力接近平衡。

十二、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
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
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

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

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

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

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

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

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

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

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

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

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

十三、一般情况下,悬挑梁宜做成等截面,尤其出挑长度较短时。

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

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加大施工难度。

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

当然,大挑梁外露者除外。

外露的大挑梁,适当变截面感官效果好些。

十四、现浇板一般应做成双向板。

其一,双向板的支承边多,抗震的稳定性好,垮了两边还有两边。

单向板垮一边板就下来了。

其二,双向板经济从计算上讲,例如四边简支支承的双向板,其单向跨中弯距系数约1/27,两边简支的单向板跨中弯距系数为1/8,二者比为2*1/27 /1/8,约为60%。

从构造上,双向板的板厚为1/40~50,单向板为1/3~40,双向板薄,再着,即使是单向板,其非受力边也得放构造筋。

十五、梁垫:为了减小支座反力偏心对砖墙体产生的附加弯距,可做成内缺口梁垫。

十六、板面钢筋直径规范,一般认为,板的上筋直径为8以上时,可防止施工时踩弯,而现场经验看,只有螺纹12以上的才能保证。

十七、现浇阳台栏板,从施工条件来讲,当布单排筋时,板厚应大于80,双排筋时,应大于120。

因振捣棒最小为30,布单排筋时,板厚如为60,双向钢筋直径如为8+6,则钢筋两边仅剩23,无法振捣。

十八、当某一房间采用双向井字次梁时,板应考虑整体弯距。

即,井字次梁分隔成的4个角上的小板块,负筋应考虑按房间开间进
深尺寸截断,而不是仅仅按本小板格截断。

即次梁仅认为是大板的加劲肋。

十九、当建筑大多数房间较小,而仅一两处房间较大时,如按大房间确定基础板厚会造成浪费,而按小房间确定则造成配筋困难,当承载力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大房间中部垫聚苯卸载,按小房间确定基础板厚。

二十、挑梁端部的挠度并不完全取决于本身的变形,其支座内垮的影响很可能超过挑梁本身的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