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24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24一、现代文阅读1. 文章的主旨和要点1.1 定义主旨和要点1.2 判断主旨和要点2. 文章的结构、特点和风格2.1 了解文章结构2.2 掌握文章特点和风格3. 修辞手法3.1 定义修辞手法3.2 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效果4. 语言运用4.1 语气4.2 措辞二、古诗词鉴赏1. 诗歌审美1.1 诗歌语言1.2 诗歌情感2. 诗歌阅读与鉴赏2.1 诗歌的体裁和结构2.2 诗歌的形象和意境3. 诗歌背景知识3.1 了解诗人及其时代背景3.2 分析诗歌与历史环境的关系三、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文言文解题方法1.2 文言文基础语法点2. 古代文化、历史及经典2.1 古代文化2.2 历史2.3 经典3.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3.1 阅读古典文学作品3.2 观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思想、感情以及与时代的关系四、写作1. 文章结构1.1 文章的框架结构1.2 文章的句子结构2. 写作技巧和方法2.1 利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语言、气势和生动性2.2 运用丰富的形象语言吸引读者3. 文学作品的创作3.1 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的方法3.2 提高定位、深度和广度五、口语表达1. 口语表达技巧1.1 发音技巧1.2 清晰流畅的表达2. 口语应用能力2.1 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口语表达2.2 小组讨论及演讲技巧以上就是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24的全部内容,学生在备考九年级语文考试时可以通过细致的分析、熟练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妩媚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留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很多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纳比方、对偶、夸大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以下句子。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似乎(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似乎(很多)白象在奔驰。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日。
三、段落背记学问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很多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沁园春雪》的是-,“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斗笠lì襁褓qiǎngbǎo[点拨:“滞”不要误读为“dà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2)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3)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4)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英勇地笑啊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1、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助大家一臂之力。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篇1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 作家及其代表作- 古代作家:李白、杜甫、苏轼、白居易等- 近现代作家:鲁迅、巴金、老舍、茅盾等- 外国作家: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海明威、卡夫卡等2. 文学体裁- 诗歌:古诗、近体诗、现代诗- 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叙事散文- 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 戏剧:话剧、歌剧、舞剧3. 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象征主义- 现代主义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1. 古诗文基本知识- 诗歌的格律:平仄、对仗、韵律- 古文的句式:排比、对偶、设问2. 古诗文鉴赏方法- 意象分析- 情感体会- 语言品味3. 常见古诗文题材- 咏史怀古- 山水田园- 边塞戍楼- 送别离别三、现代文阅读与写作1. 现代文阅读技巧- 快速阅读与精读结合 - 抓住文章中心思想 - 分析文章结构布局2. 现代文写作技巧- 立意明确- 结构合理- 语言准确生动3. 常见现代文题材-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应用文四、修辞手法1. 比喻与拟人2. 夸张与对比3. 排比与对偶4. 设问与反问5. 借代与象征五、文言文学习1. 常见文言虚词- 之、者、也、乎、矣、焉、哉、耳、与2. 文言文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3. 文言文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 保留与增删- 调整语序六、作文技巧1. 作文类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2. 作文步骤- 审题立意- 构思布局- 写作修改3. 作文评分标准 - 内容充实- 逻辑清晰- 语言流畅七、阅读理解1. 阅读策略- 预测与推断 - 寻找主旨大意 - 分析作者意图2. 阅读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3. 阅读材料- 记叙性文本 - 议论性文本 - 说明性文本八、语言知识1. 词语用法- 词义辨析- 词语搭配- 成语运用2. 句子成分- 主谓宾结构- 定状补结构- 复杂句子3. 标点符号- 逗号、句号的使用- 问号、感叹号的使用- 引号、括号的使用九、名著阅读1. 国内外名著概述-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哈姆雷特》、《安娜·卡列尼娜》、《百年孤独》、《追风筝的人》2. 名著阅读方法- 精读与泛读结合- 人物关系图- 主题思想分析3. 名著阅读的意义- 文化积累- 思想启迪- 审美提升十、复习策略1. 制定复习计划- 知识点梳理- 重点难点突破- 模拟测试与反馈2. 考试技巧- 时间管理- 答题技巧- 心态调整3. 课外拓展- 阅读报刊杂志- 观看文化节目- 参与文学社团以上是初三语文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文学常识、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与写作、修辞手法、文言文学习、作文技巧、阅读理解、语言知识、名著阅读以及复习。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一、字音字形知识点1.字的结构和构造:单字、合字、偏旁部首、字根、字形义等。
2.声母、韵母、声调的认识和运用。
3.拼音和拼读规律:正确理解并准确拼写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4.词的形音义:形式、发音、含义和用法的基本认识和运用。
二、词语知识点1.词类的认识和运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感叹词等。
2.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
3.词语的词义辨析和用法:熟语、成语、俗语等。
三、句子知识点1.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2.句子的类型和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主从复合句等。
3.句子成分的补充和短语的作用。
四、篇章结构知识点1.篇章的结构和段落:主题句、承上启下、总-分-总、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对比等。
2.篇章的连贯和过渡:词语的连贯、逻辑关系的过渡、时空顺序的过渡等。
五、阅读技巧知识点1.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方法:精读、略读、分析、归纳、概括、猜词义、推理等。
2.阅读中的问题解答和分析:理解题、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判断题等。
六、写作知识点1.写作表达的目的和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写作的结构和组织:开头、承接、过渡、结尾等。
3.写作的规范和技巧:语言简练、行文流畅、修辞技巧等。
七、常用修辞手法1.夸张、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
八、名篇诵读1.名篇诵读的目的和作用:提高语感、培养表达能力、丰富语汇等。
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

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一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二、语音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三、通假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四、一词多义(1)之代词“他”如:呼尔而与之助词“的”如为宫室之美(2)而表顺接“不译”如:蹴尔而与之表转折“却”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于表比较“比”如:所欲有甚于生者表对象“对”如:万钟于我何加焉五、重点词语解释1、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
2、鱼我所欲也。
所欲——所字词组(所+动词)是名词性词组,译“……的东西”。
3、如使:假如,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
勿丧:不丢掉。
丧:丢掉。
5、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6、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与:给7、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8、何加:有什么益处。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形容位高禄厚。
辩通“辨”,辨别。
10、妻妾之奉。
奉:侍奉。
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14、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六、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大全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大全【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大全】一、词语辨析1. 同音字区分:粤岭与越岭;学习与学问;迅后与循后;骢马与驽马等2. 同义词辨析:勤劳与努力;优秀与卓越;坚持与持之以恒;责备与指责;借鉴与参考等二、古代文学知识1. 《红楼梦》:主要人物、情节梗概及其主要思想2. 《西游记》:主要人物、情节梗概及其主要思想3. 《水浒传》:主要人物、情节梗概及其主要思想4. 《唐诗宋词元曲选》:主要内容、代表作及其艺术特点三、现代文学知识1. 鲁迅:主要作品、代表作及其思想主题2. 郭沫若:主要作品、代表作及其思想主题3. 茅盾:主要作品、代表作及其思想主题4. 阿诗玛:主要作品、代表作及其思想主题四、修辞手法1. 比喻:具体解释、例句分析2. 夸张:具体解释、例句分析3. 拟人:具体解释、例句分析4. 对偶:具体解释、例句分析五、阅读理解技巧1. 主旨理解:如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2. 推理判断:如何通过文中的线索进行推理判断3. 排除选项:如何通过排除选项找到正确答案4. 阅读策略: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阅读理解六、写作技巧1. 议论文:结构、论证方法及写作技巧2. 记叙文:结构、情节安排及写作技巧3. 说明文:结构、要点说明及写作技巧4. 应用文:格式、内容安排及写作技巧七、句型转换1. 主从复合句转换2. 定语从句转换3. 状语从句转换4. 含蓄转述八、常见作文题目1. 描写家乡风景2. 我的理想职业3. 如何保护环境4. 我的假期生活5. 读书的好处6. 我的梦想九、句子成分分析1.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的识别和分析2. 判断句子成分的方法和依据十、修辞与写作1.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2.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 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上是初三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总结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1.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2.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4.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5.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研究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6.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7.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8.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9.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10.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学习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一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二、语音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三、通假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四、一词多义(1)之代词“他”如:呼尔而与之助词“的”如为宫室之美(2)而表顺接“不译”如:蹴尔而与之表转折“却”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于表比较“比”如:所欲有甚于生者表对象“对”如:万钟于我何加焉五、重点词语解释1、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
2、鱼我所欲也。
所欲——所字词组(所+动词)是名词性词组,译“……的东西”。
3、如使:假如,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
勿丧:不丢掉。
丧:丢掉。
5、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6、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与:给7、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8、何加:有什么益处。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形容位高禄厚。
辩通“辨”,辨别。
10、妻妾之奉。
奉:侍奉。
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14、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六、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假使,人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祸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2、判断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可以同时拥有,(我要)舍去生命而选取正义。
七、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八、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重点字词:①欲:想要,喜爱。
②得兼:同时得到。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重点字词:①义:指人们追求的理想道德、行为规范。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3.生亦我所欲,所义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重点字词:①故:所以②苟得:苟且获得(生存)③恶(wù):讨厌,不喜欢④患:祸患、灾难⑤辟:通“避”,躲避。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重点字词:①如使:假如,假使②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译文: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心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可以不干呢?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文:采用某种手段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重点字词:①是故:由此,因此。
译文: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重点字词:①非独:不仅②丧:丧失、失掉。
译文: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重点字词: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
②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物的器皿。
③羹:蒸成或煮成的汁状、糊状食品。
译文: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10.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重点字词:①呼尔:轻蔑或者粗暴的吆喝。
尔:语气词。
②蹴(c ù):用脚践踏。
③不屑(xiè):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译文: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蹋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重点字词:①万钟:形容位高禄厚。
钟,古代一种量器。
②辩:通“辨”,辨别③何加:有什么好处。
译文:(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1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重点字词:①为(wèi):介词,为了。
②奉:侍奉。
③穷乏:贫困、贫苦。
乏:缺少钱财。
④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⑤与(yú):通“欤”,语气词。
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1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重点字词:①乡(xiàng):通“向”,从前。
②已:停止,放弃。
译文: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14.此之谓失其本心。
重点字词:①本心:天性、天良。
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所固有的羞耻廉耻之心。
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二【1.沁园春雪】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素裹(guǒ)折腰(yāo)谦逊(xùn)风骚(sāo)红zhuāng素裹(装)顿失tāotāo(滔滔)江山多jiāo(娇)一代天jiāo(骄)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莽莽:无边无际。
②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_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④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⑤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3.文学常识_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代表作有《论持久战》《_股》《论人民民主专政》《反对自由主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2雨说】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禁锢(gù)留滞(zhì)喑哑(yīn)喧嚷(xuān)温声细语(wēn)洗礼(xǐlǐ)田pǔ(圃)suō衣(蓑)qiǎngbǎo(襁褓)街qú(衢)润如油gāo(膏)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田圃:田地和园圃.②喧嚷:喧哗,大声吵闹.③洗礼:_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④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⑤温声细语:用温和的声音轻轻地说话.⑥润如油膏:形容土地肥沃;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般。
3.文学常识郑愁予,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原名郑文韬,原籍河北,中国台湾当代诗人。
其成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有诗集《梦土上》、《衣钵》、《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
【3.星星变奏曲】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颤动(chàn)凝望(níng)安慰(wèi)柔软(róu)疲倦(pí)覆盖(fù)闪shuò(烁)朦lóng(胧)jì寞(寂)冻jiāng(僵)苦nàn(难)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凝望: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
②朦朦胧胧: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③寂寞:冷清孤单;清静,又形容孤独无助,冷清孤单;清静。
④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3.文学常识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_《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4.外国诗两首】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树篱(lí)栖息(qī)茸茸(róng)秧鸡(yāng)微漾(yàng)昏yūn(晕)夜yīng(莺)微yang(漾)2.根据意思写词语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②栖息:停留,歇息(多指鸟类)③幽暗:昏暗④沉浸:泡在水中,多比喻沉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