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语文月考三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1-3题。
苏州的美是含蓄的。
要是不下一番寻索的(),你就别想领略它。
_______走到山腰,站在“迎笑亭”前,回头一看,原来这么美!眼下是一片松树的海,没有风,但是闭上眼睛,就能听到一种()的声音,正如悠远的琴曲。
深吸一口气,就闻到松脂()的清香。
再远一点,有整齐的农田,有蜿蜒的小河,有模糊的远山。
传说这条小河是为西施到对面象山而开凿的。
你怎能相信这条满怀青春的小河倒有两千岁!正如我跟前这座“迎笑亭”,一个四角方方的房子,你怎能相信这就是传说中苏东坡到过的地方。
可是如果周围的美景把你迷得(),你是什么都会相信的,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仙山。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功夫飒飒沁人心脾神魂颠倒B.工夫铮铮神清气爽如痴如醉C.功夫飒飒神清气爽如痴如醉D.工夫铮铮沁人心脾神魂颠倒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站在灵岩山跟前,觉得它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所以没有什么出奇的。
B.站在灵岩山跟前,并不觉得它有什么出奇的,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
C.灵岩山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站在它跟前,不觉得它有什么出奇的。
D.灵岩山并不让人觉得它有什么出奇的,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的琴曲有很多,比如著名的《高山流水》,据《列子》记载,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B.西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后世《红楼梦》中,曹雪芹却用“病如西子胜三分”来形容贾宝玉,别有一番趣味。
C.苏轼的文化思想非常丰富,儒、道、释三家对其均有影响,我们从其作品中就可以感受到。
比如“人生如梦”一句,可以品出《庄子》的意味,“逝者如斯”,源自《诗经》,而“造物者之无尽藏”,则是佛家用语。
D.中国古代传说海外有三座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和瀛洲。
三年级语文三月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请选出下列字音正确的一项:()A. 奇怪(guài)B. 桃花(táo huā)C. 河流(hé liú)D. 蜜蜂(mì fēng)2.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一丝不苟C. 落花流水D. 自由自在3.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B. 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很聪明。
C.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有趣的漫画书。
D. 他把我的铅笔借走了。
4.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我看到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
B.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
C. 他把我的作业弄丢了。
D. 老师对我们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5.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我们去公园玩,因为天气很好。
B. 我不喜欢吃西瓜,所以不吃。
C. 他不仅学习好,还乐于助人。
D. 他昨天去了图书馆,但是没借到书。
6. 下列词语中,书写不规范的一项是:()A. 天空B. 小船C. 水滴D. 美丽7. 下列句子中,句子成分残缺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B. 小明在公园里跑步。
C. 我们要爱护环境。
D. 老师鼓励我们努力学习。
8. 下列句子中,用词重复的一项是:()A. 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
B. 我非常喜欢看动画片。
C. 这个苹果又大又红。
D. 妈妈给我做了好吃的饭菜。
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科普类的书籍。
B. 老师说:“你们要好好听讲。
”C. 小明说:“我可以帮你。
”D. 这本书很厚,有五百多页。
10. 下列句子中,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A. 老师问:“谁愿意回答这个问题?”B. 妈妈说:“你要按时完成作业。
”C. 小明说:“我会努力学习的。
”D. 老师说:“你们要遵守纪律。
”二、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枣庄三中高三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0.5mm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0.5mm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得折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
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
这类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样来得直接,也不具有强制性,它就像杜甫说的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陶冶情操。
它虽不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它的。
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受到人们的推崇。
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
“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
“达”是译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
“雅”是规范、典雅。
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
“信、达、雅”之间,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达与雅是第二位的。
没有信,达与雅就失去了基础。
达是信的翅膀,没有达,信也就失去了凭借。
雅是达的发展,没有达,不可能有雅。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年度(上)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验收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应用(17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恣睢(suī)天娇(jiāo)瞥见(piě)间不容发(fà)B.冒然(mào)旁骛(wù)逞办(chéng)自吹自擂(léi)C.吹嘘(xū)杜绝(jué)筵席(yán)言不及义(yì)D.糟踏(tà)端详(xiáng)炊烟(cuī)鸠占鹊巢(què)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你若盛开,那是__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
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__的一种职责。
盛开,总是令人欣喜的。
花朵的盛开是__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__。
A.悄然绽放履行绚丽奋进B.含苞待放施行妖艳前进C.悄然绽放施行绚丽前进D.含苞待放履行妖艳奋进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被誉为楚国“丝绸宝库”的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大批精美的丝绸织物。
②这些织物轻薄细密、流光溢彩、柔软如梦。
③那锦上添花的刺绣,构图既生动流畅又艳丽繁复,有龙飞凤舞的灵动造型,也有花草枝蔓的自然延伸,其作品之精美、绣工之细腻,令人赞不绝口。
④历经两千余年的沧桑,颜色仍然鲜艳如新,令人叹为观止。
A.第②句中的“轻薄细密”“流光溢彩”“柔软如梦”都是并列短语。
B.第③句是病句,“龙飞凤舞”用词不当。
C.第④句中的“历经两千余年的沧桑”是状语。
D.第③句中的“赞不绝口”和第④句中的“叹为观止”可以调换位置。
4.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运用典故是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方法,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类,《水调歌头》开头、结尾是对语典的改造运用。
三年级语文2024年上学期月考考试必考题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2024年上学期月考考试必考题人教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pūteng pòsuìchuíliǔlàng huāqīng shuǎng mógu xìshuǎdiào yú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___)干(___)燥鸦(___)无(___)(___)(___)飘香(___)(___)累累物产(___)(___)各(___)各(___)争(___)夺(___)成(___)结(___)风景(___)(___)(1)看到画“﹏﹏”的词语,我想到了我国的_________(地方)。
(2)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我能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有相同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_________________,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很清楚。
(5)一到放学的时候,学生们_________________地走出校门。
三、把比喻恰当的用线连起来。
1.金色的草地 a.像一面镜子2.海面平静得 b.像美丽的大花坛3.一棵棵榕树 c.像松软的地毯4.草地上开满了野花 d.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四、比一比,再组词。
探(_______)狐(_______)幻(_______)仰(_______)滴(________)深(_______)孤(_______)约(_______)柳(_______)摘(________)连(_______)任(_______)措(_______)玲(_______)脱(________)联(_______)认(_______)错(_______)铃(_______)说(________)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只要……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即使……也……①________多读多写,写作能力________能得到提高。
学年杭州学军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学军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1.下列句子里有错别字和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对着模.(mú)型临摹的时候,要仔细观察思考,之后下笔勾划线条,再根据需要着.(zhuó)上色彩形成画稿。
B.有人将明明是怄.(ǒu)心沥血所得来的作品,却要告诉人们是信手拈.(niān)来的,如“依马万言”那样容易。
C.老家过春节都有粘.(niān)贴春联的习俗,一副副春联使得节日充满了祥和喜庆的气氛.(fēn),让人备感温馨。
D.特邀作者撰(zhuàn)写的稿件质量高,给出版社编纂(zuǎn)这套丛书是很大的支持,相信丛书会大受读者欢迎。
2.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根据两个季度的统计,市经贸委要求下属几个部门应适度_____出口与内需的比例,以加快货币回笼与周转,使相关工作协调进展。
②张市长今天视察了青山河上游的几个大型水库,对李局长说这几个水库的_____功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下游的三个城市的安危。
③近年来,一些研究我国古代典籍的书籍质量不高,这套丛书评述古代文艺理论的许多说法,条理______,没有让作者搞清楚来龙去脉。
A.调整调剂紊乱B.调节调整凌乱C.调剂调节凌乱D.调整调节紊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们对孩子关爱有加,过分强调他们保护自己,使他们缺乏火中取栗....的勇敢精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B.父亲经常教育我读书学习要像弈秋那样专心致志,不要“此一时也....”,三心....,彼一时也二意是学不好的。
C.读了这个单元的几篇评论唐代著名诗人的文章,他文思如泉,提起笔来,一发不可收拾......,写了5篇评论文章。
D.“你们没有积极性,我们就得挨饿!”总书记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让多少领导干部汗颜,又让多少庸官无地自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喝醉酒的人自我控制的能力比常人差,如果让一个醉汉开车回家,无论对路上的行人和驾驶员自己都是很不负责的。
中职高考班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

中职高考班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高考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应用(每空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卑.(bēi)微积攒.(zǎn )执著.(zhuó)对峙.(zhì)B 勉强.(qiáng)翌.日(yì)应聘.(pìn)歼.(jiān)灭C 颠簸.(bǒ)萧瑟.(sè)迥.(jiǒng)然哺.(bǔ)育D 呷.(xiā)一口自传.(zhuàn)储.(chǔ)蓄嗔.(chēn)怪2. 在《新华字典》中查下列汉字,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裹”字在《部首目录》中属“衣”部,在《检字表》“衣”部的八画中确定该字在字典正文的页码。
B “勺”字在《部首目录》中属“、”部,在《检字表》“、”部的二画中确定该字在字典正文的页码。
C “唇”字在《部首目录》中属“口”部,在《检字表》“口”部的七画中确定该字在字典正文的页码。
D “瓶”字在《部首目录》中属“瓦”部,在《检字表》“瓦”部的六画中确定该字在字典正文的页码。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中国互联网现有上百万个论坛,2亿多个博客,网民每天发部的博客文章超过400万篇,各类论坛每天新增的贴文更是难以计数。
B 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低炭经济,我们更应该带头过低炭生活。
C 铁道部表示,今年的春运一定会让广大出行的旅客既走得了,又走得好,决不让一个旅客在车站和码头回不了家。
D 甲状腺疾病与工作压力、放射等多个因素有关,是否由缺碘引起,很难做叛断。
4.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昭.告明白,明显蓦.然悄悄地B 悄.然隐去没有声音残垣.断壁砖头瓦砾C 焦灼.火烧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断D 壅.塞堵塞瞥.见仔细地看5. 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各句不同的是()A 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5分)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中华文明在对外传播中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中华文明有着一贯的处世之道,有着永恒的精神气质,有着内在的生存理念。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也决定着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原则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不同的文化立场深刻影响着实践主体看待文化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要更加注重展示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让世界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融合世界各民族文化精粹,广泛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
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要坚定走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人类文明发展道路,让中国故事更为生动、中国形象更加鲜活、中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一方面,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既在传播渠道方面掌握现有媒体和交流平台的传播特点,又在传播内容方面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充分运用各类传播方式,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秋中三语文月考试题(三)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一、积累与运用(20分)(一)诗文默写。
(8分)1、“酒”在古诗词中很常见,如“浊酒一杯家万里”,请你再找一句与“酒”有关的诗句:。
(1分)2、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
(1分)3、古往今来,中国大地英雄无数。
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成就了蜀汉霸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更是历代伟人,但在雄才大略的毛泽东眼里,他们“,,”(2分)4、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用,两句写出了将帅用牛肉犒劳部下,塞外边境响起军乐和战歌声的悲壮场面。
(2分)5、莫道不消魂,,。
(2分)(二)语言运用(12分)6、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许多网民通过寄语表达自己的心愿。
下面是一网民的寄语,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把寄语中的错别字改过来。
(4分)千年历史的央央大国,千年文化底蕴的深厚积diàn( ),千年民族梦想的茵茵期盼,千百万人关怀与祝福,千千万万个日夜的不xiè( )努力与付出,一下子汇聚成不足千日的期待,奥林匹克色彩终于有了中国红。
改错别字:7、仿照例句,从“浪花”“日记”“词典”中任选1个,写两句描述性的话语。
(2分)例句:书:瞭望世界的窗口,人类进步的阶梯。
仿句:8、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晋国的司马炎灭了吴国,召见吴王孙皓时,有一段话:“皓登殿稽首以见晋帝。
”帝赐座曰:“朕设此座已久矣。
”司马炎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答:9、《故乡》中“我”和闰土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隔膜”,“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为什么说可悲?(2分)答:。
10、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说说你从中悟出的道理(或读取主要信息)(2分)。
龟兔赛跑多次,互有输赢。
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
答:二、阅读题。
(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课后题(12分)心中有景南山下有一座庙,庙里有一株古榕树。
一天清晨,小和尚起来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
忧至极处,便丢下扫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
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如此忧愁?”小和尚满腹疑惑地说:“师父,你日夜劝导我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学得再好,也难免有死亡的一天。
到那时候,所谓的我,所谓的道,不正如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一样,被一堆黄土所掩埋吗?”老和尚听后,指着古榕树对小和尚说:“徒儿,不必为此忧虑。
其实,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树,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我怎么没看见呢?”“那是因为你心中无景,所以看不见花开。
”面对落叶凋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这需要一颗不朽的春心,一颗乐观的心。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幸,在你不备的时候打击你,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而整日忧心忡忡,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不仅可以化解烦恼与不幸,而且每天都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1、和尚见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愁容满面,他为什么“忧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分)答:。
2.老和尚为什么没有小和尚的“忧愁”?他是怎样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2分) 答:3.“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
”老和尚这番富有哲理的话,不由得使我们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赞美“落花”精神的两句诗:,(2分)4 、结合全文,仔细体会画线句于的意思,说说“鲜活”一词的具体含义。
(2分)答:5、读了此文,你认为“心中有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对你有何启迪?(4分)答:(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15)前不久,国学大家、书法家启功先生和固体物理学家、半导体专家黄昆先生相继驾鹤西去。
一个是文苑艺坛的巨擘,一个是物理学界的翘楚,堪称大师。
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而完善的人格,体现了崇高的风范。
我们不但要崇尚他们的卓越成就,更要景仰他们的大师人格。
什么是大师人格?从精神层面上讲,就是坚持不懈地献身事业、追求卓越。
在某一领域能够称得上大师的,往往是指那些在相关领域造诣深厚、研究精湛、开拓创新、贡献巨大的人。
而且,这些成就的取得需要耐得寂寞、勤奋执著,甚至穷其一生而为之。
这需要“江湖夜雨十年灯”的耐力,“面壁十午图破壁”的意志,“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寂寞。
如启功先生长期致力于国学探秘、文物鉴赏和翰墨之功。
即使在十年动乱中被打成“牛鬼蛇神”,他依然利用抄写大宇报的机会,练习笔力,钻研笔势,终成书坛泰斗。
而黄昆在30年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依然矢志不渝地进行半导体科研,其艰难困苦是可以想象的,但他却无怨无悔,乐此不疲。
这些都是一种精神上的伟大超越。
光看到大师已有的成就,看不到其背后的精神力量,就会淹没大师真正的人格魅力。
大师人格从道德层面上讲,是淡泊明志、远离世俗,“好德乐善而无求”。
凡大师者,必注重人格的修炼和自我的完善。
他们不功利,不媚俗,不趋炎,不附势,坦荡高洁而拒绝诱惑,刚正不阿而宠辱不惊,信奉真理而求美崇善,助人为乐而以德服人,从而达到大贤之境。
启功作为一代博学鸿儒;不仅是鉴定权威、书法名家,而且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成员。
这在某些人看来是很能产生经济效益,“钱不会少”,但启功依然身居陋室而粗茶淡饭,出无专车,行无伺者,过着平常人的的简朴生活。
同样,黄昆作为中国半导体奠基人,又是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却把巨额奖金用于科研,自己生活朴素,衣食简约,不事张扬,真所谓“科学界赫赫有名,公众前默默无闻”。
不摆谱,不张扬,依然保持学人本色和常人心态,这也许就是大师平凡而高贵的品格。
此外,大师人格还包括大家之心、大仁之情、大度之风。
凡是大师者,都拥有人性之美。
其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坦诚相见,肝胆相照。
处世仁厚随和、豁达坦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启功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常将贫困的学生在星期天请到家中改善伙食,而且一请就是数人。
当学生因穷而影响学业时,他义无反顾地慷慨解囊。
黄昆是科学界的巨子,自己的研究任务也很紧张、繁重,但他甘为人梯,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帮助,修改论文,从不计较,更不要说去署上自己的名字。
这两位大师身上闪耀的仁爱、大度的光辉,使我们的精神家园温暖无比。
近来年,廉价的“大师”称号满天飞,大师的人格和品格却鲜有所见。
有的所谓“大师”,抄袭他人的著作,剽窃同仁成果,唯名是求,唯利是图,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不但严重扭曲了学界风气,而且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有鉴于此,对于大师人格的呼唤应该不是多余的。
1.“穷其一生而为之”句中“穷”的含义是什么?全句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2.文中“”线句子中的“耐力”、“意志”、“寂寞”能不能互换?为什么?(2分) 答:3、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4.通读全文后,说说“大师人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4、“这些都是一种精神上的伟大超越”一句中的“这些”指代的事例是什么?2答:5.本文主要运用了和论证方法.(2分)6.你心目中—定有你景仰的大师,试说说你所景仰的大师是谁?并用简洁语言说出你景仰的理由。
(2分)答:(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13分)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1.下列各组加线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4分)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答:①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答:②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答:技亦灵怪矣哉答: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2分)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通②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通3、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2分)①臣未尝闻也。
答: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答:4.用“/”线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5.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三、作文。
(40分)以“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文体一旦选定,就必须按选定的文体作文,否则,将视为不及格类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