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全部试题
政治学概论习题(整理)

政治学概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代表人物是〔〕A.马基亚维里B.孔子C.老子D.洛克2.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制度研究法C.研究法B.法律主义研究法D.历史主义研究法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体形式是〔〕A.立宪君主制C.专制君主制B.共和制D.分封制4.使氏族社会组织成员联系在一起的底子因素是〔A.经济关系 B .血缘关系〕C.文化因素D.心理因素5.国家权力具有普及约束力是指〔A.对统治阶级成员有普及约束力C.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及约束力〕B.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普及约束力D.对所有外国人也有约束力6.在欧洲,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主要手段是〔A.直接把持宗教B.直接把持迷信〕C.直接把持政治思想D.直接把持政治强制力7.中国封建社会占主要地位的地皮所有制形式是〔〕A.领主占有制C.国家占有制B.地主占有制D.自耕农占有制8.国家的本能机能决定于〔A.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C.国家的阶级性质〕B.出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行政机关组织完善程度9.自由成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成本主义阶段开始于〔〕A.19 世纪中期C.20 世纪初期B.19 世纪末期D.20 世纪中期10.实现工人阶级带着的底子保证是〔A.工农联盟 B .多党合作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议会君主制国家的权力中心是〔A.首相B.议会〕〕C.君主D.内阁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底子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共产党带着下的多党合作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13.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14.中国的宪法解释权属于〔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人民查察院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5.发生民族压迫的根源是〔A.民族差异 B .民族运动C.政治仇恨D.抽剥制度〕16.一个国家采纳什么样的国家布局形式,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A.民族问题的性质B.历史文化传统C.自然环境D.经济布局〕17.代表必然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底子利益,由此中一局部最积极分子所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纳共同的步履,为篡夺和安定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是〔〕A.政党B.利益集团C.压力集团D.社会团体18.在英国议会选举中取得次多席位数的政党称为〔〕A.参政党C.在朝党B.执政党D.反对党19.西方学者按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将政治文化划分为〔〕A.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协调型政治文化C.协调型政治文化与从命型政治文化20.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主体是〔A.国际组织 B .国家B.参与型政治文化与从命型政治文化D.从命型政治文化与冲突型政治文化〕C.政党D.政治团体二、多项选择题21.国际组织的底子特点〔A.参与者之间地位平等〕B.参与者之间不得侵犯各自权利C.具有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D.超越条约规定的活动属无效E.其活动的合法性依据是彼此订立的条约22.国际法的三个底子组成局部是〔〕A.平时法C.战争法E.民商法B.国际经济法D.中立法23.政党的主要特征是〔〕A.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B.政党是由阶级、阶层、集团中的一局部人所组成C.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D.政党具有本身的政治纲领E.政党与国家政权密不成分24.以下关于民族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是〔A.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B.所有民族都具有本身的民族国家C.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化D.民族是一个不变的社会共同体E.民族有共同的经济生活25.成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主要职权有〔〕A.立法权B.法律发布权D.弹劾权C.财政同意权E.质询权〕26.当代世界各国的国家机构一般包含〔A.执政党B.立法机关C.行政机关D.司法机关E.国家元首〕27.单一制国家的底子特点是〔A.国家具有单一宪法 B .统一的法律体系D.统一的行政机关体系C.统一的国家权力机关E.统一的国籍〕28.以下国家中采用过法西斯制度的有〔A.美国B.日本C.德国D.英国E.意大利〕29.国家的作用和目的是〔A.缓和阶级冲突B.把阶级冲突控制在必然秩序范围内C.实现统治阶级专政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E.实现社会各阶级的妥协合作〕30.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A.以法治国 B .为国以礼C.为政以德D.以德性仁E.无为而治三、名词解释31.压力集团32.弹劾权33.国家布局形式34.福利国家35.主权36.无为而治四、简答题37.简述多党制的类型。
2023年10月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2023年10月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2.政治的根本问题是()A.政党问题B.国家政权C.阶级关系D.民族问题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权力的载体是()A.阶级B.民族C.国家D.个人4.西方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A.官僚等级制B.中央集权制C.地主占有制D.领主制生产关系5.在历史上的许多时期,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主要采取的职能方式是()A.说服教育B.监督C.协调D.暴力镇压6.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A.无产阶级专政B.民主集中制C.多党合作制D.政协制度7.最早进行政体类型划分的古希腊的历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希罗多德8.187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形式是()A.公社制B.苏维埃制C.君主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形式是()A.政体B.国家结构形式C.共和制D.议会制10.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A.议会制B.委员会制C.总理负责制D.两院制11.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基本观点是()A.政党与政权无关B.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C.政党没有政治纲领D.政党是由阶级中所有人组成的12.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C.特别行政区制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3.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国内环境C.国际环境D.历史传统14.政治文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发展具有一定的()A.历史继承性B.整体性C.独立性D.新颖性15.人从获得公民资格到成年的阶段是()A.儿童期B.青年期C.成年期D.老年期16.政治改革根源于()A.民族矛盾B.政治多元化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D.党派竞争1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A.国体B.国家结构形式C.政体D.国家机构设置原则18.政治发展的动力基础是()A.被统治阶级的要求B.思想变化C.经济变革D.民族问题19.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量是()A.跨国公司B.联合国C.主权国家D.世界生产力的发展20.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最初产生于()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国家权力的分配与运作B. 社会资源的分配C. 经济发展模式D. 文化传承与变迁2. 以下哪项不是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比较分析B. 历史分析C. 实验研究D. 案例研究3.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A. 武力B. 传统C. 法律D. 人民的同意4. 政治参与的形式包括:A. 投票B. 抗议C. 游说D. 所有以上5. 以下哪个是政治制度的类型?A. 市场经济B. 民主制C. 资本主义D. 社会主义答案:1.A 2.C 3.D 4.D 5.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政治文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关于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共享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它的重要性在于,政治文化影响着公民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度以及对政治制度的接受度和忠诚度。
2. 描述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对个体政治观念的影响。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价值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通过家庭、学校、媒体等社会机构进行。
政治社会化对个体的政治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塑造了个体对政治制度、政治权力和政治参与的看法。
3. 解释政治制度的功能及其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答案:政治制度的功能包括规定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运作方式,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及提供解决政治冲突和矛盾的机制。
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的作用体现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政治稳定和提高政府效率等方面。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的区别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是两种基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制度强调权力分立、公民参与和法治原则,而专制制度则集中权力于少数人或个人,缺乏公民参与和法治保障。
民主制度有助于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而专制制度可能导致权力滥用、社会不公和停滞不前。
2. 分析政治意识形态对国家政策制定的影响。
《政治学概论》题库及答案

复习资料《政治学概论》(课程代码00312)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英国的分权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具体实施形式( C )•A.民主集中制•B.严格三权分立制•C.混合权力体制•D.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制2、下列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都分为上下两院•B.都有公布法律的权力•C.批准行政机关的预算案•D.都执行法律3、下列各国的国家机关有权审理弹劾案的是( B )•A.英国的下议院•B.美国的参议院•C.法国的地方法院•D.中国的最高人民法院4、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 )•A.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B.民族独立•C.民族分离•D.民族同化5、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国家是( C )•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6、多党制最早产生于( B )•A.瑞士•B.法国•C.德国•D.意大利7、提出市场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是( C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8、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标志是( B )•A.贵族掌权•B.城市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大众参与扩大化•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大资产者掌权9、以下属于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的有( B )•A.国际大赦组织•B.联合国•C.世界气象组织•D.世界海事组织10、国家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和制度的组织者维护者是( C )•A.固定的领土•B.定居的居民•C.统一的政权•D.统一的社会组织11、南北关系矛盾是指( A )•A.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矛盾•B.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C.发达国家间的矛盾•D.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12、德国的政党制度属于( B )•A.多元并存的多党制•B.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C.两党制•D.一党制13、《政治学》一书是在总结哪一个国家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 D )•A.罗马•B.埃及•C.印度•D.古希腊14、政治的核心是( A )•A.政治权力•B.阶级斗争•C.生产关系调整•D.公共管理15、“国家三要素”中说的三要素是指( A )•A.主权、领土、居民•B.主权、军队、制度•C.主权、领土、政权•D.领土、居民、机构16、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核心是( A )•A.土地所有制•B.资本所有制•C.分配制度•D.劳动工具的占有制17、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本质是( C )•A.金钱关系•B.民族关系•C.阶级关系18、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C )•A.制度研究法•B.法律主义研究法•C.行为主义研究法•D.历史主义研究法19、恩格斯说:“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其含义是( A )•A.国家把社会控制在统治秩序范围内•B.国家保持价值中立•C.国家对各阶级不偏不倚•D.国家的作用是镇压,把对立阶级消灭20、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封建社会实行的是( C )•A.中央集权制•B.三权分立制•C.等级制•D.官僚制21、国家的职能决定于( D )•A.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B.政治管理形式•C.行政机关组织完善程度•D.国家的阶级性质22、提出“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的是( 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3、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第一次尝试是( B )•A.十月革命•B.巴黎公社•C.苏维埃制•D.光荣革命24、在我国的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的是( A )•A.全国人大•B.国家主席•C.中央政府•D.最高人民法院25、在我国司法机关的工作中民主集中制原则又被称为( D )•A.权力制约原则•B.分工负责原则•C.公开审判原则•D.合议制原则26、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 D )•A.政治压迫•B.经济掠夺•D.地区民族冲突27、下列选项中,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政策对外表现的是( B )•A.民族联合•B.霸权主义•C.和平外交•D.多边合作28、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是( A )•A.政党的阶级属性不同•B.政党的竞选方式不同•C.政党行使政权方式不同•D.政党体制不同29、法西斯国家的政党制度属于( D )•A.一党独大的多党制•B.两党制•C.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D.一党制30、两党制最初产生于( A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31、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影响因素是( C )•A.社会•B.家庭•C.学校•D.单位32、《传统社会的消失》一书的作者是( B )•A.阿尔蒙德•B.莱纳•C.亨廷顿•D.科尔曼33、以亨廷顿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 B )•A.无产阶级•B.中产阶级•C.大资产阶级•D.先进的政党34、革命发生的主观条件是( A )•A.革命阶级发动强大革命行动•B.广大群众革命积极性的普遍提高•C.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D.被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生存下去35、国家对内对外的具体代表和象征是( D )•A.固定的领土•C.政党组织•D.统一的政权3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 C )•A.1787年•B.1788年•C.1789年•D.1790年37、马克思第一次系统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规律,指出无产阶级完成其历史任务途径的著作是( C )•A.《资本论》•B.《反杜林论》•C.《共产党宣言》•D.《法兰西内战》38、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家元首是( C )•A.首相•B.君主•C.总理•D.总统39、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政体问题并提出划分标准的是( C )•A.希罗多德•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布丹40、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他的著作被公认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这本著作是(C )。
政治学概论试题题库

政治学概论试题题库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指()A.只对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B.只对被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C.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对任何外国人都有约束力2.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A.按劳分配 B.有计划商品经济C.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的国家机关是()A.国家元首 B.立法机关C.行政机关 D.司法机关4.在一般情况下,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联合的国家结构形式是()A.联邦制 B.邦联制C.单一制 D.复合制5.两党制最初产生于()A.法国 B.德国C.美国 D.英国6.中国的政党制度是()A.一党制 B.多党竞争制C.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7.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目的是()A.围绕议会开展活动 B.围绕选举开展活动C.标榜“超阶级性” D.实现、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8.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改变现存政权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改革生产力水平9.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主体是()A.国际组织 B.国家C.政党 D.政治团体10.国家区别于一切社会组织的根本特征是()A.固定的领土 B.定居的居民C.统一的政权 D.组织结构11.在国际法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是()A.宪法 B.战争法C.平时法 D.中立法12.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重要手段是()A.直接利用宗教B.间接利用宗教C.政治思想宗教化D.直接利用封建迷信13.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中国封建社会实行()A.中央集权制B.三权分立制C.等级制D.官僚制14.体现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和民主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是()A.集权制B.总统制C.代议制D.福利制15.实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基本保证是()A.工农联盟B.多党合作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2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16.最直观反映一个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特征的是()A.国体B.政体C.政党制度D.国家结构17.从20世纪30年代起以“新政”方式尝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的国家是()A.日本 B.荷兰C.英国 D.美国18.美国的政治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形式()A.民主集中制B.严格三权分立制C.混合权力体制D.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制19.判断一个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本质的最重要依据是()A.政党的决策B.群众基础C.政党的政治纲领D.政党的党员构成20.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是()A.意大利B.德国C.中国D.法西斯国家21.国际组织的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形式是()A.国际会议B.国际条约C.国际贸易D.国际交往22.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 )。
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经济问题B. 政治权力C. 文化问题D. 社会问题答案:B2. 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的起点是()。
A. 政治行为B. 政治制度C. 政治思想D. 政治理论答案:C3. 政治权力的来源是()。
A. 经济基础B. 文化传统C. 社会结构D. 政治制度答案:A4. 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 法律体系B. 政治组织C. 政治文化D. 政治权力答案:D5. 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是()。
A. 投票B. 抗议C. 游说D. 所有选项答案:D6. 政治文化的功能包括()。
A. 社会整合B. 社会控制C. 政治动员D. 所有选项答案:D7. 政治决策的过程通常包括()。
A. 问题识别B. 政策制定C. 政策执行D. 所有选项答案:D8. 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A. 经济增长B. 政治稳定C. 社会公正D. 所有选项答案:D9.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是()。
A. 法律B. 传统C. 绩效D. 所有选项答案:D10. 政治意识形态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导政治行为B. 塑造政治认同C. 影响政治制度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政治权力的表现形式包括()。
A. 强制力B. 影响力C. 权威性D. 合法性答案:A、B、C、D2. 政治制度的类型包括()。
A. 君主制B. 共和制C. 联邦制D. 单一制答案:A、B、C、D3. 政治参与的障碍可能包括()。
A. 政治冷漠B. 政治不信任C. 政治压制D. 经济不平等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威的区别。
答案:政治权力是指个体或集体在政治过程中对他人或资源的控制能力,而政治权威则是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合法性的认可和服从。
2. 描述政治制度的基本功能。
答案:政治制度的基本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实现政治决策、促进政治参与和维护政治稳定。
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a) 国家b) 政府c) 政治d) 政策答案:c) 政治2.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权力分配b) 政党制度c) 国际关系d) 政府运作答案:a) 权力分配3. 下列哪项不是政治学研究的方法?a) 实地调研b) 统计分析c) 历史比较d) 实验研究答案:d) 实验研究4. 政治学的分支学科不包括:a) 政治哲学b) 政治经济学c) 国际关系学d) 法学答案:d) 法学5. 政治体制的分类主要有哪几种?a) 民主制和集权制b)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c) 市场经济制和计划经济制d)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答案:a) 民主制和集权制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解释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答案: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政治,其范畴包括政治的本质、政治的起源、政治的形式、政治的内容等方面。
政治学主要关注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方式,研究政治体制、政府机构、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政治现象和问题。
2. 什么是政治体制?请举例说明。
答案:政治体制是指一国或一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方式。
例如,民主制是一种政治体制,它通过选举产生政府的领导人,实现民众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而集权制是一种政治体制,政府集中拥有权力,决策由中央政府掌控。
3. 简述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研、历史比较、统计分析等。
实地调研是指研究者亲自到相关地区进行观察和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历史比较是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政治现象和事件进行比较和分析,揭示普遍规律;统计分析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政治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得出结论。
4. 解释权力分配的意义和方式。
答案:权力分配是指将政治权力分配给不同的政治主体或机构。
权力分配的意义在于避免权力过度集中,防止滥用权力,确保政府运作的合法和公正。
权力分配的方式可以通过宪法规定、法律制度、制衡机制等途径来实现。
政治学概论试题(五套)

政治学概论试题(五套)政治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如下看法: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认为政治学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及其权威性价值分配;认为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是公共事务;认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政治现象。
我们认为可以把以下一些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政治的本质及演变规律、政治主体、政治关系、政治环境、政治管理、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民主政治、国际政治2、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本质:国家是由领土、人口、主权、政府构成;国家以社会公共权威为基础维持和运作;国家的终极目标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有机统一。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实质是政治统治权力。
它属于而且只属于统治阶级,由统治阶级来行事,为统治阶级服务。
行使政治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
这是政治权力的本质所决定的。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既包括公共权力机构及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又包括其物质附属物--军队、监狱、警察和法庭等。
4、政治管理政治管理:国家权力主体通过国家或特定的政治组织对社会公共政治生活进行能动约束和调控的过程。
二.判断对错:(20分,每题2分)1、政治管理和社会管理是两个具有密切关系的概念,但政治管理突出政治性,社会管理突出社会性、自发性、自主性、自治性。
(√)2、政治模式和政治主体间的互动关系体现在:政治模式和政治主体相互依存;政治模式制约政治主体的关系和行为;政治主体创造、维系、变革政治模式。
(√)3、政治管理的作用: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维持和保证政治制度的运转;保持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保障公民权利,发展民主政治。
(X)4、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主要研究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中,影响政治体系成员的价值观念、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关2006 (改为政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 5*6=30政党代议制民主联邦制分权与制衡国际格局综合国力二,简答 15*4=601,行为主义革命的主要诉求?2,比例代表与多选制(多数胜出的选举)对政党格局的影响?3,违宪审查及其意义。
4,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容。
三,论述 30*2=601,试分析社会公正,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2,试论述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
国关2007政治学概论一.名词:政治宪政政府西方现代国家的地方分权计划经济政治伊斯兰文官制二.简答1.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2.权力与权利的关系3.习惯法的价值4.势力均衡与集体安全的关系三.论述1.从比较的角度,论述中国传统政府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正面因素2.西欧北美社会福利制度的得失及市场化改革的限制性因素国关2008政治学概论一、名词:民主集中制《乌托邦》NGO 民族主义危机处理司法审查权二、简答美国保守主义内容及产生背景总统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关系时代论对研究当代国际政治的意义三、论述权力制约的必要性,举例不同时代和国家的制度和实践进行说明根据大国关系论述当代国际格局特点国关2009政治学概论一、利维坦立宪政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利益国际格局软实力二、1人民主权思想的来源与发展2 政治权力的本质3 文明冲突起源与背景4 简述当代国际社会的非传统安全三、1从政治学的理论和实践,看人和制度的作用2 冷战之后世界格局的形势与特点国关2010政治学概论一、政治社会化时代主题依附论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托克维尔《里斯本条约》二、1.简述战后亚非国家内部民族分裂的原因。
2.简述卢梭社会契约论对现代民主理论的贡献。
3.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简述塞缪尔·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内容。
三、1.试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2.主权是一个国家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而分权制衡力理论又要求对权力进行分割和制约,你是如何理解的?国关2011政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5’*6=30’)公民社会影子内阁九品中正制国家外交战略民主和平论全球治理二,简答题(15’*4=60’)1.试述《利维坦》的政治意义;2.以美国政治结构为例,试分析“分权与制衡”原则;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政治学的影响;4.汉斯·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三,论述题(30’*2=60’)1.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全球化;2.胡锦涛的时代观内容及对国际政治的意义国关2012政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5’*6=30’)政党分赃制半总统制集体安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跨国公司文明冲突论二,简答题(15’*4=60’)1.简述宪政的内涵2.简评多数决的优点和缺点3.沃尔兹在《人、国家与战争》中对国际冲突原因的三种解释4.三个世界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国际影响三,论述题(30’*2=60’)1从历史比较的角度分析中国的“无为而治”和西方“小政府理论”2中国在《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将国家主权列于国家六大核心利益之首,论述其深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党史1995年一、名词解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万隆会议、台湾海峡危机、麦克马洪线、铁列克提事件、邓小平“韬光养晦”外交思想、“银河号”事件、中国政府处理南海争端的基本原则二、论述题1.评述建国初期毛泽东外交思想2.评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3.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党史1996年一、名词解释朝鲜停战谈判、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中苏论战、中国对外援助的8项原则、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八·一七”公报、亚太经合组织、《中俄哈吉塔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二、论述题1.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2.中国政府关于军备控制与裁军的基本立场3.从国际关系角度论述中国崛起的意义党史1997年一、名词解释遏制政策、《与台湾关系法》、珍宝岛事件、中日民间外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日关系五原则(1997年11月提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二、论述题1.评述江泽民访美的成果和意义2.从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初级阶段理论评述中国对外政策定位。
3.评述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党史1998年一、名词解释《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光华寮”事件、中印边界战争、中对日贸易三原则、中苏论战、中美上海公报、戈尔巴乔夫访华、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二、论述题1.中国政府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基本态度和对策2.中国政府对印尼5月骚乱事件的基本立场3.评述邓小平外交思想党史1999年一、名词解释“另起炉灶”、美国“放蒋出笼”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苏关系中的三大障碍、美对台“三不政策”二、论述题1.中国政府处理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的立场2.澳门回归在中国统一进程中的地位、意义和其对台湾问题解决的启示3.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的意义党史2000年一、名词解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界冲突、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中日联合声明》、《与台湾关系法》、APEC、中非合作论坛二、论述1.建国初期毛泽东外交思想2.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发展关系的基本原则3.对当前中国国际环境的评估党史2002年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日“民间外交”、中美日内瓦大使级谈判、新疆边民外逃事件、上海公报、“一国两制”方针、“历史教科书”问题、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二、问答题(每题20分)1.“911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反对恐怖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2.苏东剧变后,中国政府制定的基本对策的内容和意义3.分析说明中国政府在第二次台海危机期间采取的政策和策略党史2003年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一边倒”方针2.中美大使级会谈3.万隆会议4.中国对外援助8项原则5.中国政府关于核武器问题的声明(1963年)6.中国政府关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1974年)7.中日和平友好条约8.中美8·17公报9.戈尔巴乔夫访华10.一个中国原则(16大报告)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1.中共16大报告提出“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请对这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2.评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对外政策。
3.从国际关系角度论述中国崛起的意义。
党史2004年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另起炉灶”2.中国政府对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政策3.1972年尼克松访华4.钓鱼岛问题5.克林顿对台“三不政策”6.东盟与中国的“10+1”会议7.上海六国合作组织8.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9.小布什政府对台军售问题10.中国关于多极化的主张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1.评述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2.试析中国在国际反恐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3.试述邓小平外交思想党史2005年一、名词解释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日内瓦会议3.联合国2758号决议4.中日联合声明5.中国对日贸易三原则6.《与台湾关系法》7.中苏关系正常化三大障碍8.“韬光养晦”思想9.“10+3”会议10.小布什12·9谈话二、问答题(4选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2.中国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3.中国政府关于中东问题的基本立场4.中国政府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基本主张党史2006年一、名词解释1.“一边倒”方针2.万隆会议3.中美大使级会谈4.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5.中日和平友好条约6.中苏联合声明(1989年)7.一个中国原则8.中国对美“16字方针”(1993年)9.中国关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1974年)10.中非合作论坛二、论述题(4选3)1.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2.中国政府提出的新安全观3.胡四点的内容及意义4.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党史2007年一、名词解释1.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抗美援朝3.万隆会议4.一揽子解决方针5.中苏论战6.中日和平友好条约7.第三次台海危机8.南海合作宣言9.中非北京峰会10.一个中国原则二、论述题(四选三)1.邓小平关于当代世界主题的论述的内容及意义2.评述中国提出的建立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3.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4.江泽民提出对美16字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党史2008年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美台共同防御条约》2.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3.中国对日贸易三原则4.上海公报5.联合国2758号决议6.中苏关系三大障碍7.中日钓鱼岛争端8.里根政府对台“6项保证”9.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0.中国和东盟“10+1”会议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4选3题)1.试析建国初期毛泽东外交思想2.试述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意义3.试析中国关于反对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政策4.谈谈你对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论述的认识党史2010年一、名词解释(60分)一边倒麦克马洪线八一七公报黑瞎子岛争端旧金山对日和约“92共识”两个“中间地带”东盟“10+1”和谐世界三股势力(破坏新疆稳定的)二、论述题(4选3,90分)1.试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2.试论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3.试论胡锦涛“12·31”讲话(胡六点)的内容和意义。
4.如何理解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国际地位。
党史2011年一、名词解释(60分)另起炉灶万隆会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里根政府对台6项保证哥本哈根峰会钓鱼岛问题一个中国原则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一纲四目二、论述题(4选3,90分)1.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2.如何理解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题3.中国政府提出的新安全观的内容和意义4.论述中国和国际关系的关系党史2012年一、名词1、TPP2、930事件3、两国论4、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5、麦克马洪线6、中苏友好条约7、中日战略互惠关系8、中美三个联合公报9、中国对外援助八原则10、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二、论述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及意义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内容及意义3、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4、中国对东亚合作的态度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