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习题集

模式识别习题集
模式识别习题集

模式识别导论教学大纲

《模式识别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824380 学分-学时 2-40)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一门专业选修课,是研究计算机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实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运用技能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掌握模式识别的概念、发展和应用,模式识别的研究方法; 2.掌握统计模式识别中Bayes决策理论的基本原理及运用; 3.掌握统计模式识别中线性判别函数的基本理论及运用; 4.熟悉概率总体估计中的参数估计方法和非参数技术估计方法; 5.掌握近邻法则和集群; 6.掌握模式特征的抽取和选择; 7.了解人工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8.熟悉模式识别的聚类算法。 三.能力培养要求 1.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相似性度量方法、特征提取和选择方法、各种识别方法特点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针对具体应用选择合适的识别方法的能力的培养。 2.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线性判决函数、似然比、Bayes 风险进行计算或确定计算步骤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4.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 5.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模式识别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模式识别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现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方面。而且现今的模式识别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与支持,在各方面也有重大的进步。模式识别也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模式识别,前景 Abstract:In the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a 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among them pattern recognition is one of the ap pl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ow the application of pattern recognition is also more and more to get everyone's attention and support, in various aspects have significant progress. Pattern rec ognition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people around.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Pattern Recognition, prospects 一,引言 如今计算机硬件的高速发展, 以及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 人们开始要求计算机能够更有效地感知诸如声音、文字、图像、温度、震动等人类赖以发展自身、改造环境所运用的信息资料。但就一般意义来说, 目前一般计算机却无法直接感知它们, 我们常用的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 对于这些外部世界显得无能为力。虽然摄像机、图文扫描仪、话筒等设备业已解决了上述非电信号的转换, 并与计算机联机, 但由于识别技术不高, 而未能使计算机真正知道采录后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计算机对外部世界感知能力的低下, 成为开拓计算机应用的瓶颈, 也与其高超的运算能力形成强烈的对比。于是, 着眼于拓宽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提高其感知外部信息能力的学科———模式识别, 便得到迅速发展。 人工智能所研究的模式识别是指用计算机代替人类或帮助人类感知模式, 是对人类感知外界功能的模拟, 研究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 也就是使一个计算机系统具有模拟人类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信息、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现将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方面的一些具体和最新的应用范围遍及遥感、生物医学图象和信号的分析、工业产品的自动无损检验、指纹鉴定、文字和语音识别、机器视觉地圈模式识别等方面。 二,现状 以地图模式识别为例,地图模式识别是由计算机来对地图进行识别与理解, 并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 让计算机研究和分析地图上的各种模式信息, 获取地图要素的质量意义。其计算处理的过程类似于人对地图的阅读。 地图模式识别是近年来在地图制图领域中新兴的一门高新技术, 是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技术在地图制图中的具体应用。由于它是传统地图制图迈向数字地图制图的一座桥梁, 因此,地图模式识别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一起, 被称为现代地图制图的三大技术。 目前, 地图模式识别由于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尤其是随着现今的计算机及其外部硬件环境的不断提高, 科技不过发展的情况下,

随机算法学习心得-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 经过近10周的学习,学习了随机算法中有关模式识别的知识,对随机算法中模式识别的知识也有了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对模式识别这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心得和一些简单的总结。 首先,对于一个完整的模式识别系统,其基本上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类决策或模型匹配。我们在设计模式识别是同时,需要注意模式类的定义、应用场合、模式表示、特征提取和选择、聚类分析、分类器的设计和学习、训练和测试样本的选取、行骗能评价等。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模式识别系统三部分的内容可以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数据处理和模式分类这两部分,为了提高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往往需要加入知识库(规则)以对可能产生的错误惊醒修正,或通过引入限制条件大大缩小待识别模式在模型库中的搜索空间,以减少匹配计算量。在某些具体应用中,如机器视觉,除了要给出被识别对象时申明物体外,还要求给出该物体所处的位置和姿态以引导机器人的工作。 下面,主要谈谈自己对于模式识别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模式识别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模板匹配、统计模式识别、句法(结构)模式识别、模糊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式识别五个主要方法。 首先,对于模板匹配,该方法时最早出现,也是最简单的模式识别方法之一。模板匹配方法在字符识别、人脸识别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计算量非常大,而且该方法的识别率严重依赖于已知模板,如果已知模板产生变形,会导致错误的识别,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衍生出了可变形模板匹配方法。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又称决策理论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模式的统计特征,用一个n维特征空间(特征集)来描述每个模式,然后基于概率论、数理统计以及矩阵理论和向量代数的知识,利用合适的判别函数(每个模式类的特征值分布函数),将这个n维特征空间划分为m 个区域,即类别。特征值分布函数可以通过指定或学习得到。比如,字符识别器确定一个模式的类别为“a”到“z”26 类中的一个。同样地,在进行签名的有效性验证时,人们将某一签名确定为“真实”或“伪造”。统计模式识别技术对于解决分类问题非常有用。在统计模式识别中,贝叶斯决策规则从理论上解决了最优分类器的设计问题,但其实施却必须首先解决更困难的概率密度估计问题。 句法(结构)模式识别,1962 年,R.Narasimahan 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元关系的句法模式识别方法,傅京孙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

模式识别的应用

模式识别的应用 模式识别可用于文字和语音识别、遥感和医学诊断等方面。 文字识别——如何将文字方便、快速的输入到计算机中已成为影响人机接口效率的一个重要瓶颈,也关系到计算机能否真正得到普及的应用。目前,汉字输入主要分为人工键盘输入和机器自动识别输入两种。其中人工键入速度慢而且劳动强度大;自动输入又分为汉字识别输入及语音识别输入。从识别技术的难度来说,手写体识别的难度高于印刷体识别,而在手写体识别中,脱机手写体的难度又远远超过了联机手写体识别。到目前为止,除了脱机手写体数字的识别已有实际应用外,汉字等文字的脱机手写体识别还处在实验室阶段。 语音识别——语音识别技术技术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概率论和信息论、发声机理和听觉机理、人工智能等等。近年来,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中,声纹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方便性、经济性和准确性等优势受到世人瞩目,并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重要且普及的验证方式。而且利用基因算法训练连续隐马尔柯夫模型的语音识别方法现已成为语音识别的主流技术,该方法在语音识别时识别速度较快,也有较高的识别率。//https://www.360docs.net/doc/3a17514263.html,/p-67030326.html 指纹识别——我们手掌及其手指、脚、脚趾内侧表面的皮肤 凹凸不平产生的纹路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而这些皮肤的 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各不相同,是唯一的。依靠这 种唯一性,就可以将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比较 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进行比较,便可以验证他的真实

身份。一般的指纹分成有以下几个大的类别:环型(loop),螺旋型(whorl),弓型(arch),这样就可以将每个人的指纹分别归类,进行检索。指纹识别基本上可分成:预处理、特征选择和模式分类几个大的步骤。 遥感——遥感图像识别已广泛用于农作物估产、资源勘察、气象预报和军事侦察等。 医学诊断——在癌细胞检测、X射线照片分析、血液化验、染色体分析、心电图诊断和脑电图诊断等方面,模式识别已取得了成效。

模式识别报告二

第二次试验报告 一 实验名称 贝叶斯分类器设计(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和最小错误率贝叶斯抉择) 二 实验原理 最小错误率: 合理决策依据:根据后验概率决策 已知后验概率P(w 1|x), P(w 2|x), 决策规则: ? 当P(w 1|x)>P(w 2|x) x ∈w 1, ? 当P(w 1|x)

最小风险: 1. 已知类别的P(w i )及x 的p(x/w i ),利用贝叶斯公式,可得类别 的后验概率P(w i /x)。 2. 利用决策表和后验概率,计算最小条件风险 3. 决策:在各种决策中选择风险最小的决策 三 实验内容 ? 假定某个局部区域细胞识别中正常( w1)和非正常 ( w2)两类先验概率分别为 ? 正常状态:P (w1)=0.9; 异常状态:P (w2)=0.1。 1 (/)()(/)(/)()i i i c i i i p x w P w P w x p x w P w =?=∑

?现有一系列待观察的细胞,其观察值为x: -3.9847 -3.5549 -1.2401 -0.9780 -0.7932 -2.8531 -2.7605 -3.7287 -3.5414 -2.2692 -3.4549 -3.0752 -3.9934 2.8792 -0.9780 0.7932 1.1882 3.0682 -1.5799 -1.4885 -0.7431 -0.4221 -1.1186 4.2532 ?类条件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分别为(-2,0.5)(2,2)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类。 四实验步骤及贴图 步骤: ?1.用matlab完成分类器的设计,说明文字程序相应语句,子程 序有调用过程。 ?2.根据例子画出后验概率的分布曲线以及分类的结果示意图。 ?3.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决策表如下: ?重新设计程序,完成基于最小风险的贝叶斯分类器,画出相应 的后验概率的分布曲线和分类结果,并比较两个结果。

模式识别导论习题集

模式识别导论习题集 1、设一幅256×256大小的图像,如表示成向量,其维数是多少?如按行串接成一维,则第3行第4个象素在向量表示中的序号。 解:其维数为2;序号为256×2+4=516 2、如标准数字1在5×7的方格中表示成如图所示的黑白图像,黑为1,白为0,现若有一数字1在5×7网格中向左错了一列。试用分别计算要与标准模板之间的欧氏距离、绝对值偏差、偏差的夹角表示,异己用“异或”计算两者差异。 解:把该图像的特征向量为5×7=35维,其中标准模版的特征向量为: x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T 待测样本的特征向量为: y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T ,绝对值偏差为351 |()|14i i i x y =-=∑, 夹角余弦为cos 0|||||||| T x y x y θ= =?,因此夹角为 90度。 3、哈明距离常用来计算二进制之间的相似度,如011与010的哈明距离为1,010与100距离为3。现用来计算7位LED 编码表示的个数字之间的相似度,试计算3与其它数字中的哪个数字的哈明距离最小。 解:是“9”,距离为1

4、对一个染色体分别用一下两种方法描述: (1)计算其面积、周长、面积/周长、面积与其外接矩形面积之比可以得到一些特征描述,如何利用这四个值?属于特征向量法,还是结构表示法? (2)按其轮廓线的形状分成几种类型,表示成a 、b 、c 等如图表示,如何利用这些量?属哪种描述方法? (3)设想其他结构描述方法。 解: (1)这是一种特征描述方法,其中面积周长可以体现染色体大小,面积周长比值越小,说明染色体越粗,面积占外接矩形的比例也体现了染色体的粗细。把这四个值组成一个维数为4的特征向量,该特征向量可以描述染色体的一些重要特征,可以按照特征向量匹配方法计算样本间的相似度。可以区分染色体和其它圆形、椭圆细胞结构。 (2)a 形曲线表示水平方向的凹陷,b 形表示竖直方向的凹陷,c 形指两个凹陷之间的突起,把这些值从左上角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绕一圈,可以得到一个序列描述染色体的边界。它可以很好的体现染色体的形状,用于区分X 和Y 染色体很合适。这是结构表示法。 (3)可以先提取待识别形状的骨架,在图中用蓝色表示,然后,用树形表示骨架图像。 5. 设在一维特征空间中两类样本服从正态分布,1σ=2σ=1,μ1=0,μ2=3,两类先验概率之比e P P =)(/)(21ωω,试求按基于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原则的决策分界面的x 值。 解:按照公式(2-84),分界面上的点应满足: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一二)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2011年12月

实验一、Bayes 分类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对模式识别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2.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对贝叶斯决策理论算法有一个深刻地认识 3.理解二类分类器的设计原理 二、实验条件: 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已知 ) (i P ω, ) (i X P ω,i=1,…,c 及给出待识别的X 的情况下,根据贝叶斯公式计 算出后验概率: ∑== c j i i i i i P X P P X P X P 1 ) ()() ()()(ωωωωω j=1,…,x 2)利用计算出的后验概率及决策表,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出采取i a ,i=1,…,a 的条件风险 ∑== c j j j i i X P a X a R 1 )(),()(ωω λ,i=1,2,…,a 3)对(2)中得到的a 个条件风险值) (X a R i ,i=1,…,a 进行比较,找出使其条件风险最小的 决策k a ,即()() 1,min k i i a R a x R a x == 则 k a 就是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 四、实验内容 假定某个局部区域细胞识别中正常(1ω)和非正常(2ω)两类先验概率分别为 正常状态:P (1ω)=; 异常状态:P (2ω)=。 现有一系列待观察的细胞,其观察值为x : 已知先验概率是的曲线如下图:

)|(1ωx p )|(2ωx p 类条件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分别为(-2,)(2,4)试对观察的结果 进行分类。 五、实验步骤: 1.用matlab 完成分类器的设计,说明文字程序相应语句,子程序有调用过程。 2.根据例子画出后验概率的分布曲线以及分类的结果示意图。 3.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决策表如下: 结果,并比较两个结果。 六、实验代码 1.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 x=[ ] pw1=; pw2=; e1=-2; a1=; e2=2;a2=2; m=numel(x); %得到待测细胞个数 pw1_x=zeros(1,m); %存放对w1的后验概率矩阵 pw2_x=zeros(1,m); %存放对w2的后验概率矩阵

模式识别导论习题参考-齐敏-第6章-句法模式识别

第6章 句法模式识别习题解答 6.1 用链码法描述5~9五个数字。 解:用弗利曼链码表示,基元如解图6.1所示: 数字5~9的折线化和量化结果如解图6.2所示: 各数字的链码表示分别为: “5”的链码表示为434446600765=x ; “6”的链码表示为3444456667012=x ; “7”的链码表示为00066666=x ; “8”的链码表示为21013457076543=x ; “9”的链码表示为5445432107666=x 。 1 7 解图6.1 弗利曼链码基元 解图6.2 数字5~9的折线化和量化结果

6.2 定义所需基本基元,用PDL 法描述印刷体英文大写斜体字母“H ”、“K ”和 “Z ”。 解:设基元为: 用PDL 法得到“H ”的链描述为)))))(~((((d d c d d x H ?+?+=; “K ”的链描述为))((b a d d x K ??+=; “Z ”的链描述为))((c c g x Z ?-=。 6.3 设有文法),,,(S P V V G T N =,N V ,T V 和P 分别为 },,{B A S V N =,},{b a V T = :P ①aB S →,②bA S →,③a A →,④aS A → ⑤bAA A →,⑥b B →,⑦bS B →,⑧aBB B → 写出三个属于)(G L 的句子。 解: 以上句子ab ,abba ,abab ,ba ,baab ,baba 均属于)(G L 。 6.4 设有文法),,,(S P V V G T N =,其中},,,{C B A S V N =,}1,0{=T V ,P 的各 生成式为 ①A S 0→,②B S 1→,③C S 1→ b c a d e abba abbA abS aB S ???? ① ⑦ ② ③ ab aB S ?? ① ⑥ ba bA S ?? ② ③ abab abaB abS aB S ???? ① ⑦ ① ⑥ baab baaB baS bA S ???? ② ④ ① ⑥ baba babA baS bA S ???? ② ④ ② ③

模式识别文献综述报告

指导老师:马丽 学号:700 班级: 075111 姓名:刘建 成绩: 目录 ............................................................ 一、报告内容要点............................................................ 二、《应用主成分分解(PCA)法的图像融合技术》............................................................ 三、《基于类内加权平均值的模块 PCA 算法》............................................................

四、《PCA-LDA 算法在性别鉴别中的应用》 ............................................................ 五、《一种面向数据学习的快速PCA算法》 ............................................................ 六、《Theory of fractional covariance matrix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PCA and 2D-PCA》 ............................................................ 七、课程心得体会 ............................................................ 八、参考文献 ............................................................ 一、报告内容要点 ①每篇论文主要使用什么算法实现什么 ②论文有没有对算法做出改进(为什么改进,原算法存在什么问题,改进方法是什么) ③论文中做了什么对比试验,实验结论是什么?可以加入自己的分析和想法,例如这篇论文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者缺点,这篇论文所作出的改进策略是否好,你自己对算法有没有什么改进的想法? 二、《应用主成分分解(PCA)法的图像融合技术》 第一篇《应用主成分分解(PCA)法的图像融合技术》,作者主要是实现用PCA可以提取图像数据中主要成分这一特点,从元图像获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据此确定图像融合算法中的加权系数和最终融合图像。 作者在图像融合的算法上进行改进,用PCA获得待融合的每幅图像的加权系数Wi。是这样实现的:计算待融合的i幅图像数据矩阵的协方差矩阵,从中获

模式识别及应用--教学大纲

《模式识别及应用》课程教学大 纲 ( 06、07级) 编号:40021340 英文名称: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 教研室 总学时:32 学分:2 考核形式:考查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模式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并且能掌握在大量的模式样本中获取有用信息的原理和算法,通过课外上机练习,学会编写模式识别的算法程序,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为将来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由于本课程的目标是侧重在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因此在学习内容上侧重基本概念的讲解,辅以必要的数学推导,使学生能掌握模式识别技术中最基本的概念,以及最基本的处理问题方法。 本课程安排了一些习题,以便学生能通过做练习与实验进一步掌握课堂知识,学习了本课程后,大部分学生能处理一些简单模式识别问题,如设计获取信息的手段,选择要识别事物的描述方法以及进行分类器设计。 第一章概论 1.掌握模式识别的概念 2.熟悉模式识别系统 3.熟悉模式识别的应用 第二章统计模式识别——概率分类法 1. 掌握概率分类的判别标准 (1)Bayes法则 (2)Bayes风险 (3)基于Bayes法则的分类器 (4)最小最大决策 (5)Neyman-pearson决策 2. 熟悉正态密度及其判别函数 (1)正态密度函数 (2)正态分布样品的判别函数 3.了解密度函数的估计 第三章聚类分析 1. 掌握基于试探的聚类算法 (1)基于最近邻规则的试探法 (2)最大最小距离法 2.熟悉层次聚类算法 3.熟悉动态聚类法 (1)K均值算法 (2)迭代自组织的数据分析算法4.了解合取聚类法、最小张树分类法 第四章模糊模式识别 1.掌握模糊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 2.熟悉模糊识别信息地获取 3.熟悉模糊综合评判 4.熟悉基于识别算法的模糊模式识别 5.熟悉模糊聚类分析 第五章神经网络识别理论及模型 1.掌握人工神经网络基本模型 2.熟悉神经网络分类器 3.熟悉模糊神经网络系统 4.熟悉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及相关技术 第六章特征提取与选择 1.掌握类别可分性判据 2.掌握基于可分性判据进行变换的特征提取与选择 3.掌握最佳鉴别矢量的提取 4.熟悉离散K-L变换及其在特征提取与选择中的应用 5.熟悉基于决策界的特征提取 6.熟悉特征选择中的直接挑选法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它与数字图像处理课可并开。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应用于相关课题的毕业设计中,并可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入学习模式识别理论和从事模式识别方向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模式识别方法简述

XXX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题名称模式识别 姓名 学号 院、系、部 专业 指导教师 xxxx年 xx 月 xx日

模式识别方法简述 摘要: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 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 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 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式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研究生物体( 包括人) 是如何感知对象的,属于认识科学的范畴, 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 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 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来的努力, 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方法; 统计模式识别; 模板匹配;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随着2 0 世纪4 0 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 0 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能用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计算机)模式识别在2 0 世纪6 0 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 模式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研究生物体( 包括人) 是如何感知对象的,属于认识科学的范畴, 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 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 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来的努力, 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模式识别与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控制论等都有关系。它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研究有交叉关系。例如自适应或自组织的模式识别系统包含了人工智能的学习机制;人工智能研究的景物理解、自然语言理解也包含模式识别问题。又如模式识别中的预处理和特征抽取环节应用图像处理的技术;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分析也应用模式识别的技术。 模式识别是一种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判别的分类过程。判决分类在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

实验一Bayes 分类器设计 本实验旨在让同学对模式识别有一个初步的理解,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对贝叶斯决策理论算法有一个深刻地认识,理解二类分类器的设计原理。 1实验原理 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已知)(i P ω,)(i X P ω,i=1,…,c 及给出待识别的X 的情况下,根据贝叶斯公式计算出后验概率: ∑== c j i i i i i P X P P X P X P 1 ) ()() ()()(ωωωωω j=1,…,x (2)利用计算出的后验概率及决策表,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出采取i a ,i=1,…,a 的条件风险 ∑== c j j j i i X P a X a R 1 )(),()(ωω λ,i=1,2,…,a (3)对(2)中得到的a 个条件风险值)(X a R i ,i=1,…,a 进行比较,找出使其条件风险最小的决策k a ,即 则k a 就是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 2实验内容 假定某个局部区域细胞识别中正常(1ω)和非正常(2ω)两类先验概率分别为 正常状态:P (1ω)=0.9; 异常状态:P (2ω)=0.1。

现有一系列待观察的细胞,其观察值为x : -3.9847 -3.5549 -1.2401 -0.9780 -0.7932 -2.8531 -2.7605 -3.7287 -3.5414 -2.2692 -3.4549 -3.0752 -3.9934 2.8792 -0.9780 0.7932 1.1882 3.0682 -1.5799 -1.4885 -0.7431 -0.4221 -1.1186 4.2532 已知类条件概率密度曲线如下图: )|(1ωx p )|(2ωx p 类条件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分别为(-2,0.25)(2,4)试对观察的结果进 行分类。 3 实验要求 1) 用matlab 完成分类器的设计,要求程序相应语句有说明文字。 2) 根据例子画出后验概率的分布曲线以及分类的结果示意图。 3) 如果是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决策表如下:

人工智能 多种模式识别的调研报告

郑州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多种模式识别的调研报告 姓名闫永光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201115025 指导教师 郑州科技学院信息工程系 二○一四年六月

摘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而模式识别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在介绍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对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模式识别与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控制论等都有关系。它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研究有交叉关系。模式识别的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多种模式识别的应用;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潜力

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的拓宽,我们对于计算机具有更加有效的感知“能力”,诸如对声音、文字、图像、温度以及震动等外界信息,这样就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数字化改造。但是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当前的计算机都无法直接感知这些信息,而只能通过人在键盘、鼠标等外设上的操作才能感知外部信息。虽然摄像仪、图文扫描仪和话筒等相关设备已经部分的解决了非电信号的转换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识别技术不高,不能确保计算机真正的感知所采录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这直接使得计算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低下,成为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瓶颈。这时,能够提高计算机外部感知能力的学科——模式识别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工智能中所提到的模式识别是指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类或者是帮助人类来感知外部信息,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类感知能力的一种仿真模拟。它探讨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的建立,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识别和感知 1、模式识别 什么是模式和模式识别? 模式可分成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形式。前者如意识、思想、议论等,属于概念识别研究的范畴,是人工智能的另一研究分支。我们所指的模式识别主要是对语音波形、地震波、心电图、脑电图、图片、照片、文字、符号、生物传感器等对象的具体模式进行辨识和分类。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式识别又常称作模式分类,从处理问题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角度,模式识别分为有监督的分类(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和无监督的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两种。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各实验样本所属的类别是否预先已知。一般说来,有监督的分类往往需要提供大量已知类别的样本,但在实际问题中,这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研究无监督的分类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模式识别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电子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讲座报告 题目:模式识别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1313084 姓名 日期2016.06.05

1、模式识别技术的基本理论 1.1 模式识别的基本框架 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模式识别也去的了很多让人瞩目的成就,有很多不可忽视的进展。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图像是人类获取和交换信息的主要来源,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必然涉及到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也将随之不断扩大。基于模式识别的图像处理随着当今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图像识别领域的踪影研究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图像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然后阐述了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应用理论,最后举例说明了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模式识别是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判别的一种分类过程,是信号处理与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工智能是专门研究用机器人模仿人的动作、感觉和思维过程与规律的一门学科,而模式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信息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是生命体对环境及客体的识别。对人类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对光学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得)和声学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得)的识别。这是模式识别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图像处理中,识别场景中的对象或区域是一个重要课题。图像模式识别的任务是从策略对象集的场景中识别对象。每个对象都是一种模式,并且策略值是模式的特征,同特征的相似对象集属于具体的模式类,测量特征的技术称为特征提取。模式识别是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判别的一种分类过程,是信号处理与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工智能是专门研究用机器人模仿人的动作、感觉和思维过程与规律的一门学科,而模式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信息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是生命体对环境及客体的识别。对人类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对光学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得)和声学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得)的识别。这是模式识别的两个重要方面。 2 、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图像处理 2.1 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图像分割 把图像按相关度划分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并提取出所需目标的技术和过程称为图像分割。分割的关键在于分割依据的确定。从模式识别技术理论上考虑图像分割问题,分割是针对图像所需分割的对象,根据图像的结构特性将图像的所有组成部分分成“分割”类和“非分割类”两类。对于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与其他事物相互区别的一些本质特征,必然可以提取出本质特征能够与分割背景图像相区别并作为识别事物的依据,即为分割依据。在分割图像定位对象时,可以选择由特征组成的特征空间进行定位识别。因此,将分割对象视为模式识别的对象,图像分割的过程是为在模式识别中寻找特定模式类,并按照该模式类的特征,结合与其对应的分割技术进行分割。 图像识别是图像处理的高级阶段,其研究的是通过仪器对周围物体的视觉图像进行分析和识别,从而可得到有效的结论性判断。但是,为了使计算机系统也能认识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_2

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 课程作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Generating Pattern Classes 实验编号:Proj01-01 规定提交日期:2012年3月16日 实际提交日期:2012年3月13日 摘要: 在熟悉Matlab中相关产生随机数和随机向量的函数基础上,重点就多元(维)高斯分布情况进行了本次实验研究:以mvnrnd()函数为核心,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地逐步实现了获得N 个d维c类模式集,并将任意指定的两个维数、按类分不同颜色进行二维投影绘图展示。 技术论述:

1,用矩阵表征各均值、协方差2,多维正态分布函数: 实验结果讨论:

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进一步熟悉了多维高斯分布函数的性质和使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实验结果: 图形部分: 图1集合中的任意指定两个维度投影散点图形

图2集合中的任意指定两个维度投影散点图形,每类一种颜色 数据部分: Fa= 9.6483 5.5074 2.4839 5.72087.2769 4.8807 9.1065 4.1758 1.5420 6.1500 6.2567 4.1387 10.0206 3.5897 2.6956 6.1500 6.9009 4.0248 10.1862 5.2959 3.1518 5.22877.1401 3.1974 10.4976 4.9501 1.4253 5.58257.4102 4.9474 11.3841 4.5128 2.0714 5.90068.2228 4.4821 9.6409 5.43540.9810 6.2676 6.9863 4.2530 8.8512 5.2401 2.7416 6.5095 6.1853 4.8751 9.8849 5.8766 3.3881 5.7879 6.7070 6.6132 10.6845 4.8772 3.4440 6.0758 6.6633 3.5381 8.7478 3.3923 2.4628 6.1352 6.9258 3.3907

模式识别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模式识别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综述了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特征提取、主要的识别方法(统计决策法、句法识别、模糊识别、神经网络)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近年来模式识别的新进展——支持向量机与仿生模式识别做了分析和总结,最后讨论了模式识别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特征提取;识别方法

模式识别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模式识别在6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一门学科。它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很多学科和领域中得到广泛的重视,推动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扩大了计算机应用的可能性。图像处理就是模式识别方法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广泛应用的文字识别( MNO)就是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的一个典型应用。 1.模式识别的基本框架 模式识别在不同的文献中给出的定义不同。一般认为,模式是通过对具体的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与空间分布的信息,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一类中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其中个别具体的模式往往称为样本。模式识别就是研究通过计算机自动地(或者人为进行少量干预)将待识别的模式分配到各个模式类中的技术。模式识别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根据有无标准样本,模式识别可分为监督识别方法和非监督识别方法。监督识别方法是在已知训练样本所属类别的条件下设计分类器,通过该分类器对待识样本进行识别的方法。如图1,标准样本集中的样本经过预处理、选择与提取特征后设计分类器,分类器的性能与样本集的大小、分布等有关。待检样本经过预处理、选择与提取特征后进入分类器,得到分类结果或识别结果。非监督模式识别方法是在没有样本所属类别信息的情况下直接根据某种规则进行分类决策。应用于图像处理中的模式识别方法大多为有监督模式识别法,例如人脸检测、车牌识别等。无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主要用于图像分割、图像压缩、遥感图像的识别等。

04010290模式识别导论

《模式识别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4010290 课程中文名称:模式识别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Pattern Recognition 课程性质:专业任意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专业: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开课学期:7 总学时:24 (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0学时) 总学分:1.5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模式识别理论的发展现状,初步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模式、模式识别等基本概念有明确地认识,具有实用统计模式识别完成模式分类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1、掌握模式、模式识别的含义; 2、掌握基于Bayes决策理论的模式分类方法; 3、掌握线性分类的基本方法; 4、掌握近邻法; 5、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方法; 6、了解特征提取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模式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发展和应用;模式识别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Bayes决策理论(4学时)

最小错误率的Bayes决策;最小风险的Bayes决策;Bayes分类器和判别函数;正态分布模式的Bayes分类器;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的估计。 第三章线性判决函数(4学时) 线性判决函数和决策面;最小距离分类器;感知机准则函数;平方误差准则函数;多类模式的线性分类器。 第四章非线性判决函数(4学时) 分段线性判别函数;近邻法;K-近邻法;快速近邻法。 第五章聚类分析(4学时) 模式相似性测度和聚类准则;分级聚类法;C—均值算法。 第六章特征提取(6学时) 类别可分性准则;特征选择;基于距离的特征提取;基于K-L变换的特征提取。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专题讨论。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无 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 前续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后续课程:无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 黄凤岗,宋克欧. 模式识别[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 主要参考资料: [1] 杨光正等. 模式识别[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 边肇祺,张学工. 模式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撰写人签字: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从模式识别认识数学

从模式识别出发解决数学问题 认知心理学家西蒙说:“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大多数是通过模式识别来解决的。首先要识别眼前的问题属于哪一类,然后以此为引索在记忆存储中提取相应的知识,这就是模式识别。” 我认为,运用模式识别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有大量的练习训练以及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把握,在头脑中将数学问题进行分类存储,在以后遇到数学问题时,就能很好地将其与记忆中的分类对号入座,迅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模式识别包括:对象识别、结构识别、关系识别、句法识别、方法识别和特征识别六种。 假如拿到一个题目,关于解方程,首先要判断该方程属于一元一次方程或是一元二次方程,还是二元一次方程,然后才能确定用对应方程的解题步骤来解答。假如是关于函数,则先判断是属于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中的哪一类,然后才能根据相关函数所具备的性质和解题思路来解决问题。这些是模式识别在数学问题解决的应用中最基本的,属于模式识别中的对象识别。 假如给定的题目是关于三角函数,先观察给出式子中是否含有特殊角,或者角度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然后运用特殊角以及二倍角公式、两角和(或差)公式等进行解答。假若给的题目是关于不等式,考虑是否能运用一般不等式ab b a 222≥+套用解题,假如题目是关于数列,看看能否利用等差数列公式d n n na S d n a a n n 2)1(,)1(11-+ =-+=和等比数列公式q q a S q a a n n n n --==-1)1(,111进行解答。再比如要求证明三角形全

等或相似,可根据SSS 、SAS 、AAS 、HL 、AAA 等判定方法寻找必要的未知条件然后进行证明。这是运用模式识别中的结构识别和关系识别,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观察给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套用已知公式或者性质及判定方法也是一种解题途径。 假如给定的题目不易直接证明,分析法、归纳法、反证法等可以帮助我们另辟蹊径寻找解题的方法。那些能够用综合法直接证明的题目,则要根据题目的类型套用一般解题步骤,譬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程序,即去分母、去括号、移向、合并同类项、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再比如求一次函数图像的单调性,根据“任取21,x x 属于定义域,判定)1(1) ()(),0(0)()(221<><>-或或x f x f x f x f x ”这一模式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这是模式识别中的方法识别,有些题目有固定的解题程序可以套用,这为解题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模式识别在数学问题解决的应用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掌握并且能熟练运用模式识别,对我们的解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最主要的也是最基础的还是要有足够多的解题经验。假使没有练习的经历,就算掌握了理论知识,模式识别对于我们的解题过程而言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