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16 两极世界的形成【作业】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6: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练习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B.苏联军事、政治的力量空前增强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2、美国前国务卿赫尔曾说,“在战时和战后(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筹建国际组织和在东方实现稳定和繁荣,承认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与俄、英、美三个强大的西方盟国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国(是很有必要的)。
”赫尔承认中国大国地位的真实意图是()A.顺利推进联合国筹建的工作B.实现远东地区的稳定和繁荣C.强调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D.推进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3、斯大林曾说:“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B.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C.建立自己领导的势力范围D.抵制美国的霸权政策4、凯南八千字电报指出:“我们面对这样一支政治力量,它狂热地为之献身的信仰认为:若要使苏维埃国家获得安全,就应该,也必须扰乱我们社会的和谐,推毁我们传统生活方式……(苏联)势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必须以实力遏制苏联。
”从这段材料我们看出凯南提出遏制理论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不同B.战后的和平愿望强烈C.苏联努力扩大势力范围D.美国的霸权政策5、下列事件中,标志着国际关系格局中欧洲政治中心地位的丧失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D.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6、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他所指的是()A.第一次柏林危机B.第二次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战争7、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历史人教课时规范练16 两极世界的形成(附答案)

课时规范练16两极世界的形成1.(2017陕西西安期中,28)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由此,他主张()A.运用美国强大的实力援助西方国家B.欧洲联合起来以遏制苏联大国沙文主义C.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遏制苏联2.(2017浙江宁波期末,28)“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领导的数千武装人员恐怖活动的威胁……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自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援助。
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援助,”该段话出自()A.“铁幕”演说B.马歇尔计划C.杜鲁门主义D.《北大西洋公约》3.(2017名校冲刺卷,35)美国前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分化B.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C.马歇尔计划侧重政治领域D.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导学号25390033〛4.(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34)“当柏林墙竖立之后,华盛顿感到‘舒了口气’。
虽然肯尼迪公开谴责这是对边界的野蛮封锁,但‘实际上认为柏林墙是结束柏林危机的转折点’。
”这是因为“柏林墙”的修建()A.减少了美苏直接冲突的可能B.遏制了苏联势力进一步扩张C.便利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D.为美国组建北约提供了借口5.(2017江苏扬州质检,18)“危机期间,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立场远比赫鲁晓夫强硬,他曾建议苏联对美实施报复性核打击,他的强硬立场与苏联力求控制危机的想法不相符合。
”这场“危机”()A.推动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大规模局部战争C.使古巴核大国地位得到承认D.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化解6.(2017山东实验中学诊断,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两极世界的形成练习题

第11讲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时规范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这段话所表明的实质性问题是 ( ) A.英国在国际上的优势将会永远丧失B.美苏两极格局将取代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C.英国将成为战败国D.英国应和这两个国家联合,共同主宰世界2.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无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 )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罗斯福新政D.尼克松宣言3.有人这样评价马歇尔计划:“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是指 ( )①稳定西欧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这一事件表明 ( ) A.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B.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的全面对峙C.美苏两国的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D.世界格局正式形成两极对峙局面5.1945年斯大林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过去的战争不同,“不仅是占领一片土地,亦将其社会制度加诸其上”。
战后体现这一言论的事件是 ( )A.雅尔塔三国首脑会议B.美国对欧洲援助计划C.“北约”“华约”对峙D.东西两个德国的形成6.“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
课时作业22: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斯大林所说的“他的演讲”是指()A.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的“铁幕”演说B.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援助希腊的国情咨文C.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D.肯尼迪总统针对古巴导弹事件发表的谈话2.“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着本来肯定会倒向或投入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
”体现这一做法的是()A.实施马歇尔计划B.成立华沙条约组织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提出杜鲁门主义3.“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
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
”下列图片再现了这一历史场景的是()4.米洛万·德吉拉斯在《与斯大林谈话录》一书中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形势的记载:“这场战争与以往有所不同,无论是哪一方占领了一块领土,都会在该地区推行自己的社会制度。
”以下各项中,能为这一观点提供最佳佐证的是()A.北约、华约成立B.两个德国分立C.抗美援朝D.古巴导弹危机5.观察下面漫画,牙医(赫鲁晓夫)对病人(卡斯特罗)说:“我比你更觉得疼。
”据此判断,与该漫画相关的事件应是()A.杜鲁门主义提出B.越南战争爆发C.北约组织建立D.古巴导弹危机6.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A.“怎么会这样?”B.“糟糕的战争!”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冷战”对抗,但并未爆发世界大战,其主要原因是()A.美苏都极力反对战争B.美苏处于相对均势C.战争会削弱两国力量D.第三世界力量增强8.1946年3月,一位英国政治家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课时作业1:第11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单元概览二战后初期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内容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美苏全面“冷战”,最终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由于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两极格局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
当前的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具体表现为“一超多强”的局面中国外交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原则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新时期,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主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第11讲两极世界的形成练出高分基础训练1.1946年,丘吉尔发表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
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
”在此,丘吉尔认为()A.全面“冷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答案 A解析结合题干中“盟国的胜利……罩上阴影”,而这一阴影是因为苏俄和共产主义组织,由此表明“冷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D项关于“冷战”的内涵与本题材料无关,B项也与材料不符;材料并没有提及热战,C项亦排除。
2.观察下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第一世界的真相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C.二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答案 C解析图中的“第一世界”是指美苏两极。
由材料信息可知,图中人物表面上尽管“缓和”,但缓和的背后是暗藏祸心,都希望争取“优势”。
这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冷战”特征。
二战后的欧洲、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俄罗斯都不是第一世界,排除A、B、D三项。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6: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练习题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7·四川德阳高一期末)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而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则成为了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
这一变化源于美苏()A.意识形态的分歧B.电影艺术的进步C.国际环境的变化D.综合国力的消长『解析』1943年,二战尚未结束,美苏存在同盟关系,所以好莱坞电影歌颂苏联;1948年,二战结束,美苏同盟基础不再,所以好莱坞宣扬苏联威胁,故C项正确。
『答案』 C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的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于霸主地位B.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要求全世界采取美国的制度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异常强大,美国领导集团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7·四川德阳高一期末)与下图所示主题直接相关的背景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北约组织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行D.铁幕演说的发表『解析』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与材料“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相符,故C项正确。
『答案』 C4.(2017·哈尔滨三中月考)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解析』条约指“华沙条约”。
1955年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被迫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课时作业17: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最能反映雅尔塔体制两重性的内容是()①处置战败国,不让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划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③对法西斯殖民地的托管④建立维持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②③④答案 C解析雅尔塔体制的双重性是指雅尔塔体制既具有进步性又带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①④充分体现了它的进步性。
②③既体现了二战后美苏等大国对法西斯势力的打击,又体现了他们按照实力对世界版图的重新划分,带有明显的大国政治色彩。
2.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这句话反映了()①英国国际地位的上升②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③美苏重新划分世界④美苏平起平坐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丘吉尔的言论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重新划分世界,同时也说明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3.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答案 B解析题干中的“另一场战争”是指美苏“冷战”,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冲突加剧,故选B。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民主力量不断壮大,其突出表现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出现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是()A.东欧诸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苏联成为军事政治强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D.西欧帝国主义列强受到严重削弱答案 B解析东欧、中国只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主要成员,不是关键因素,由此排除A、C。
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倡导者、领导者,是关键国家,故选B。
西欧帝国主义列强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排除D。
人教版必修一:第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试题(含标准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试题(含答案)————————————————————————————————作者:————————————————————————————————日期: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美苏“冷战”1.背景(1)二战后期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3.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表现美国的政策苏联的对策政治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经济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1949年,苏联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美、英、法等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成立1955年,苏联和波兰等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约组织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基本特征“冷战”开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2.主要史实(1)德国分裂:①二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②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①二战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
②朝鲜分裂:后来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抗美援朝: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打败了“联合国军”。
(3)越南战争:①二战后,越南人民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②1961年美国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1973年美军被迫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时作业16两极世界的形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济南高三摸底)苏联在1947年观察到美国重整军备,再加上美国原本所建立的全球的军事基地与联盟,便更确信了苏联已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想法。
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极易重蹈1917年意识形态冲突的覆辙。
该材料认为冷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美国阵营对苏联的封锁和包围B.美苏之间的互不信任与误判形势C.苏联日益膨胀的大国沙文主义D.十月革命以来长期的冲突与矛盾解析:材料“确信了苏联已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想法。
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说明美苏之间的互不信任导致误判形势,故B项正确;A项是苏联的想法;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917年以来长期的冲突和矛盾,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8·四平高三段考)1946年丘吉尔发表重要演说:“不久前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至亚得里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里的“铁幕”指的是()A.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B.曾经肆虐欧洲大陆的法西斯势力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D.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势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故选D。
A不对,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铁幕”。
B不对,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胜利结束,这与题干“1946年”不符。
C不对,二战结束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中英美等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冷战”所发出的最初信号。
答案:D3.(2018·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1947年马歇尔发表演讲:“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经济状态……否则政治就不能稳定,和平就没有保障。
我们的政策不是有针对性的反对某一国家或某一理论……我们政策的目的应该是……实现可以使自由体制得以存在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由此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的实施()A.旨在遏制经济互助委员会在东欧地区的扩张B.有利于西欧一体化进程C.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D.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解析:根据题干“实现可以使自由体制得以存在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和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B项正确。
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在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后,排除A。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排除C。
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利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答案:B4.(2018·厦门高三调研)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并指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这就是著名的()A.杜鲁门主义B.北大西洋联盟C.马歇尔计划D.华沙条约组织解析:由“1947年3月”“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杜鲁门主义,故本题答案选A项;B、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不是美国的外交政策。
答案:A5.(2018·开封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从1945~1950年美国的对欧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光荣孤立”式的远距离操控、以政治经济援助为重点的有限卷入欧洲事务和以军事援助为重点的全面卷入欧洲事务。
美国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遏制苏联的需要B.欧洲经济的复兴C.美国实力的下降D.美欧联合的实现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1950年雅尔塔体系建立,美苏冷战开始,美国对欧洲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遏制苏联的需要,故A选项正确;欧洲经济的复兴显然不是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目的,故B选项错误;当时美国实力强大,没有下降,故C选项错误;当时美欧也没有联合,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答案:A6.(2018·山西省45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美国、俄国和冷战》一书中讲道:“二战以美国的敌人无条件投降而告终,这证明美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击败任何邪恶力量,而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这还证明了全世界都应该欢迎美国的产品和思想。
”为此,美国为实现“全世界都欢迎美国的产品和思想”()A.提出了杜鲁门主义B.开始了欧洲复兴计划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解析:“美国的产品和思想”指的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材料反映了美国力图通过欧洲复兴计划来维护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选项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杜鲁门主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军备竞赛,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B7.(2018·揭阳高三模拟)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
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是()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解析: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二战后,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敌对,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峙。
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8.(2018·河南省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某学者认为: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倒退。
这一观点的依据是这两个事件()A.导致欧洲和世界走向分裂B.直接导致冷战的开始C.增强了世界战争的威胁D.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解析: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欧洲和世界走向分裂。
故答案为A项。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排除B项;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从分散走向联合,C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的依据,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A9.(2018·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高三调研考试)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
这反映出二战后美苏两国()A.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C.互相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D.军事克制是双方未发生热战的主要原因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美苏两极对峙的情况下,出现题干中现象,说明在冷战过程中,双方相互妥协与克制,避免新的战争产生,A项正确。
采用对抗或者缓和的政策应该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而不是所谓的“交替”,排除B。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没有体现互相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排除C。
朝鲜战争并不属于军事克制的体现,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A10.(2018·宜昌高三模拟)1962年10月30至31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亲自访问了古巴,劝卡斯特罗同意撤走苏联的导弹和轰炸机。
卡斯特罗接受了吴丹的劝说,但断然拒绝联合国观察员进入古巴,并向美国提出了“停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古巴进行的经济制裁”等条件。
这表明()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B.古巴不愿屈服于美国势力的压力C.美国与苏、古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D.联合国支持美国的行为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争霸中有相对优势而非绝对优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卡斯特罗向美国提出条件,既反映了两大阵营的对抗,又反映了古巴不愿屈从美国,故B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解决并未使美与苏、古关系就此和平,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联合国对美国行为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B11.(2018·怀化高三摸底)有学者认为,“尽管古巴危机得到了和平解决,但它却是一件很侥幸的事……它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控制核武器试验协定、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拉美无核区规定、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协定……第一个西方——苏联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该学者旨在强调这一危机()A.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B.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秩序C.削弱了美苏两国超级大国的地位D.体现了世界秩序构建中的正义性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减少了核战争的危机,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和这一危机毫无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危机未削弱美苏两国超级大国的地位,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世界秩序构建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A12.(2018·邵阳高三联考)下面是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专著的目录(局部),从该目录可以看出,朝鲜战争的主要影响是()B.导致了美日韩关系的急剧变化C.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D.推动了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朝鲜战争所带来的影响“东北亚两极格局的固定”来看,朝鲜战争导致东北亚地区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
故答案为C项。
A、B项材料不能反映,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D项说法错误。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18·鸡西高三摸底)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
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
英法不同意。
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
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
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
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
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