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考研专业课真题汇总
(完整版)北大社会学考研考研试题集

名词解释杜克海姆的“集体意识”(南开2000,社会学)“社会交往形式”(齐美尔)(人大1996,社会学)“报酬类型”(布劳)(人大1999,社会学)“权威结构”(达伦多夫)(人大1999,社会学)“戏剧论”(戈夫曼)(人大1997,社会学)文化堕距(奥格本)(人大1998,社会学)“挑战与应战”(汤因比)(人大1999,社会学、人类学)“精英”(帕雷托)(人大2000,社会学)需要层次(马斯洛)(人大2000,社会学、人类学)《群学肄言》(南开2000,社会学;北大2000,社会学、社会保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大1998,社会学)米尔斯的“权力” (南开2000,社会学)费孝通(南开2000,社会学)卡尔?曼海曼(北大1998,社会学)吴文藻(北大1997,社会学)社会控制(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社会控制的规范性(复旦1997,应用社会学)人际沟通(南开2000,社会学)社会解组(北大1997、1998,社会学)角色失调(人大1997,社会学)文化控制手段(人大1997,社会学)社会结构分化(人大1997,社会学)社会整合(人大1999,社会学)社会权力(人大1999,社会学)社会设置(人大1999,社会学)社会静力学(北大1998,社会学)关联主义(吉大2000,社会学)中轴原理(吉大2000,社会学)离散数据(人大1997,社会学)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人大1998,社会学)亲属称谓制(人大1997,社会学)晕轮效应(人大1998,社会学)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人大1998,社会学)零和博弈(人大2000,社会学、人类学)跨文化心理学(南开2000,社会学)目标体系(南开2000,社会学)福利性物价政策(南开2000,社会学)大社会学理论体系(南开2000,社会学)非对抗性阶级冲突(南开2000,社会学)地位群体(南开2000,社会学)“中间变量法” (南开2000,社会学)社会物理学(北大1997,社会学)交换理论(北大1997,社会学)精英循环(北大1998,社会学)群体凝聚力(人大1996,社会学)扩展家庭(人大1996,社会学)题器(人大2000,社会学)通婚圈半径(人大1996,社会学;1999,社会学、人类学)结婚投入(人大1996,社会学)代偿(人大1997,社会学)家族(人大1997,社会学)事实婚姻(人大1997,社会学)社会经济地位量表(SES)(人大1998,社会学)应激(人大1998,社会学)姻亲(人大1998,社会学)泛灵信仰(人大1999,社会学、人类学)隐私屏障(人大1999,社会学、人类学)不平等指数(人大2000,社会学、人类学)人口性别比(人大2000,社会学、人类学)主文化与亚文化(人大1999,社会学)库拉圈(人大社会学、人类学1999)组织结构(复旦1997、1998,应用社会学)文化模式(复旦1997,应用社会学)生活方式(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群体(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地位相悖(北大1999,社会学、社会保障;人大2000,社会学)“社会人”假设(北大1999,社会学、社会保障;人大2000,社会学)社会性资源(吉大2000,社会学)社会唯名论(复旦1997,应用社会学)人类生态学(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家庭生命周期(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方针(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吉大2000,社会学)刚性结构(吉大2000,社会学)迟发展效果(吉大2000,社会学)成就动机(人大1996,社会学)文化相对主义(人大1996,社会学)图腾崇拜(人大1996,社会学)认知判断(人大1997,社会学)制度文化(人大1997,社会学)地位一致(人大1999,社会学)内群体(人大1999,社会学)“天职观”(人大1999,社会学)正式组织(人大2000,社会学)相对剥夺(人大2000,社会学)机会均等(人大2000,社会学、人类学)职业声望(人大2000,社会学、人类学)异化劳动(吉大2000,社会学)普遍化的他人(吉大2000,社会学)平等互惠准则(吉大2000,社会学)群体持续性(吉大2000,社会学)利他行为(南开2000,社会学)偏见(南开2000,社会学)暗示(南开2000,社会学)自我(南开2000,社会学)韦伯的“感召权威”(人大1999,社会学史)韦伯的“权威”(南开2000,社会学)韦伯的“新教伦理” (人大1997,社会学史)韦伯的“普遍合理化” (人大1998,社会学史)韦伯的“目标合理性” (人大2000,社会学史)“镜中我”(库利)(人大1999,社会学、人类学)匿名理论(人大1997,社会学)标签理论(人大1998,社会学)帕森斯的“行动” (南开2000,社会学)模式变量(帕森斯)(人大1998,社会学)“进化共相”(帕森斯)(人大1996,社会学)“反常分工”(杜尔克姆)(人大1996,社会学)多元分层空间(布劳)(人大2000,社会学)“反功能”(默顿)(人大1997,社会学;人大1999,社会学、人类学)安全阀(科塞)(人大1998,社会学)边陲国家(北大1997,社会学各专业)世界体系论(吉大2000,社会学)二元社会结构(人大1996,社会学)西方中心主义(人大1997,社会学)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人大1997,社会学)社会趋同论(北大1998,社会学各专业)依附论(人大1996,社会学)社会风险(南大1995,社会学;南大1999,社会学)社会行为(南大1995,社会学;南大1997,社会学)性别角色(南大1995,社会学)文化反哺(南大1995,社会学;南大1996,社会学;南大1997,社会学;南大1999,社会学)侵犯(南大1995,社会学)参照群体(南大1995,社会学)社会角色(南大1995,社会学;南开2000,社会学;浙大2000,社会学)时尚(南大1995,社会学;南开2000,社会学)民族性格(南大1995,社会学)边际人(南大1995,社会学;南大1998,社会学)印象整饰(南大1996,社会学)旧固(南大1996,社会学)挫折—侵犯假说(南大1996,社会学)认知平衡理论(南大1996,社会学)角色冲突(南大1996,社会学)时髦(南大1996,社会学)代沟(南大1996,社会学;南大1997,社会学;人大2000,社会学)基本人格结构(南大1997,社会学)民意(南大1997,社会学)社会运动(南大1997,社会学)人口素质逆淘汰(南大1997,社会学)老龄化社会的指标(南大1997,社会学)离土不离乡(南大1997,社会学)标定主义理论(南大1997,社会学)非现实冲突(南大1995,社会学)透视法则(南大1995,社会学)广义交换媒介(南大1995,社会学)社会安全阀定律(南大1995,社会学;浙大1999,社会学)炫耀消费(南大1998,社会学)腐败(南大1998,社会学)家户(南大1998,社会学)失业、待业与下岗(南大1999,社会学)亚当?斯密问题(南大1999,社会学)“离土不离乡”与“离土又离乡”(南大1999,社会学)市场性流动方式(南大1999,社会学)集群行为(南大1999,社会学)城市人口集中度及其测量指标(南大2000,社会学)基尼系数(南大2000,社会学;人大1996,社会学)人缘(南大2000,社会学)家族企业及其转化(南大2000,社会学)交易(南大2000,社会学)血缘关系(北师大2001,民俗学)文化丛(北师大2001,民俗学)城市化(北师大2001,民俗学)社会流动(北师大2001,民俗学;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社会保障(北师大2001,民俗学;浙大2001,社会学)去个性化(南开2001,社会学;人大2001,社会学)刻板印象(南开2001,社会学)流言(南开2001,社会学)冒险性转移(南开2001,社会学)类语言(南工2001,社会学)韦伯的“理想类型”(南开2001,社会学)杜克海姆的“社会事实”(南开2001,社会学)科层制(南大1995,社会学;浙大2000,政治学理论)社区发展(南大1996,社会学;复旦1998,应用社会学)中间阶层(南大1996,社会学)未组织的集团(南大1996,社会学)社会学想像力(南大1996,社会学)功能普遍性(南大1997,社会学)社层流动(南大1997,社会学;浙大2001,政治学理论)情境文化(南大1997,社会学)剧本期望(南大1997,社会学)社会有机体论(南大1998,社会学)社区效率(南大1998,社会学)单面社会(南大1998,社会学)生活世界(南大1998,社会学)自控性社会(南大1998,社会学)符号价值(南大1999,社会学)反社会化(南大1999,社会学)现实性冲突(南大1999,社会学)《江村经济》(南大1999,社会学;南开2001,应用社会学)权力精英(南大1999,社会学)社会(南大2000,社会学)“白领阶层”(南大2000,社会学)社会结构(南大2000,社会学;北大1997,社会学;北大1999,社会学、社会保障;吉大2000,社会学)模式变项(南大2000,社会学)功能替代(南大2000,社会学)后工业社会(南大2000,社会学)失业人员(南大1998,社会学)资本主义精神(南大1998,社会学)社会化(浙大2001,政治学理论)“蓝领”(浙大2001,政治学理论)心理上断乳(浙大2001,政治学理论)社会事实(北大1997,社会学;南开2001,应用社会学)参与观察(南开2001,应用社会学;人大1997,社会学)参照群体(南开2001,应用社会学)默顿(Robent K.Menton)(南开2001,应用社会学)社会心理(浙大2000,社会学)制度化(浙大2000,社会学)《社会学年鉴》(浙大2001,社会学)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浙大2001,社会学;南开2000,社会学)“AGIL”功能图式(浙大2001,社会学;浙大2000,社会学)贝尔的“中轴原理”(浙大2001,社会学)社区(浙大2000,政治学理论;浙大1999,政治学理论)社会变迁(浙大2000,政治学理论)芝加哥学派(北大1999,社会学;浙大2000,政治学理论;浙大1998,政治学理论)兴趣(浙大1999,政治学理论)初级群体(浙大1998、1999,政治学理论;北师大2001,民俗学)集体意识(浙大1999,政治学理论)经济制度(浙大1999,政治学理论)社会阶层(浙大1998,政治学理论)社会制度(浙大1998,政治学理论;复旦1997、1998,应用社会学)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浙大2000,社会学)形式社会学(浙大2000,社会学)首属群体(浙大2000,社会学)社会指标(浙大1999,社会学)参照群体(浙大1999,社会学)米德的“主我”与“客我”(南开2001,社会学;人大2001,社会学)默顿的“正功能”与“负功能”(南开2001,社会学)米尔斯的“权力精英”(南开2001,社会学)社会工作(南开2001,社会学;浙大2000,社会学)社会政策(南开2001,社会学)宏观社会工作(南开2001,社会学)弱势群体(南开2001,社会学)社区服务(南开2001,社会学)矫治社会工作(南开2001,社会学)“福利国家”(南开2001,社会学)接纳他人(南开2001,社会学)案主自决(南开2001,社会学)小组工作(南开2001,社会学)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人大2001,社会学)差序格局(人大2001,社会学;北大1998,社会学各专业)解构(人大2001,社会学)亲子连名制(人大2001,社会学)核心家庭(人大2001,社会学)三元犯罪原因说(菲利)(人大2001,社会学)面子(人大2001,社会学)霍桑实验(人大2001,社会学)象征符号(人大2001,社会学)文化资本(人大2001,社会学)合作(人大2001,社会学)“法理权威”(韦伯)(人大2001,社会学)“行动系统”(帕森斯)(人大2001,社会学)“印象管理”(戈夫曼)(人大2001,社会学)技术革命(浙大1999,社会学)意识形态(浙大1999、2001,社会学)结构性流动(浙大1999,社会学)迟发展效应(浙大1999,社会学)社会失范(浙大2001,社会学)本土方法论(浙大2001,社会学)社会分化(浙大2001,社会学)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浙大1999,社会学)理想型(浙大1999,社会学)镜中自我(北大1997,社会学;浙大1999,社会学)情境定义(北大1998、1999,社会学;北大1999,社会保障;浙大1999,社会学)试题检索【考点】社会学概论主要包括这样几个部分:一是社会学理论家、理论流派及其观点;二是社会学史或社会思想史(中国和外国);三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体系与框架(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四是应用社会学。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经验,考研题库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题库、笔记重点——育明教育夏老师2014年北大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统计考试真题一.名词解释(5分/题*4=20)1、分层抽样2、结构式访谈3、同期群研究4、理想类型法二.单选题(方法和统计合并,方法的2分/题,统计的3分/题)1、不一定能减小效度的是A.被调查者不配合B.调查者不认真C.样本规模不够大2、以假设值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以下判断正确的是(题干表述貌似不对)A.以假设值为中心的正态分布的外侧B.以总体参数为中心的正态分布的外测C.以总体参数为中心的t分布的内测D.以统计值为中心的t分布的内测3、如何判断参数估计的无偏性A.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一致B.样本统计量越接近总体参数越好4、将某一定距变量转换成标准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测量数的单位不变B.分布的平均值肯定发生变化5、如何判断参数估计的有效性A.方差越小越有效6、对于统计检验显著的意义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不同总体某变量有显著差异B.有变量有重要的实际意义C.有变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7、中国楼房都是以“一层”“二层”来进行表述,它是A.定类变量B.定序标量C.定距变量D.定比变量8、以下哪一项不是进行参数估计的判断方法A.无偏性B.有效性C.独立性D.一致性三.判断题(判断正误,错了的改正)1、下列问卷:(共6分)A.请问您的婚姻状况是(2分)(1)未婚(2)在婚(3)离异(4)丧偶(5)其它B.您的北京空气质量不满意的因素有:(2分)(1)汽车尾气大(2)燃煤空气污染(3)工厂废弃C.请问您对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案满意吗?(2分)(1)满意(2)无所谓(3)不满意2、效度低,信度不一定低;信度低,效度不一定低3、简单随机抽样是最科学最简单易行的抽样方法。
4、访谈法不仅可以适用于定量研究,而且还可以适用于定性研究。
5、利克特量表是用总分表示被测试者态度的强弱四.简答题(10分/题*2=20分)1、对于下面的情境回答问题:A说:“据调查,中国的房产自有率为80%,世界第一。
北京大学社会工作(新方向)社会工作实务2021年考研专业课真题(回忆版)

北京大学社会工作(新方向)社会工作实务2021年考研专业课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累加量表
2. 专业关系
3. 以工代赈
4. 社区康复
5. 内容分析法
6. 抽象经验主义
还有两个忘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 非概率抽样类型及其适用情境
2. 无应答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从研究设计角度提出如何降低无应答率。
3. 加入以“研究城乡流动人口对流动儿童教育机会的影响”为题进行定量研究,请从样本和研究变量角度简单说明你的方案。
4. 混合研究法
5. 基层政府组织在社会政策实施过程的主要作用与局限性。
北京大学历年社会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测试试题

北京大学历年社会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作者:————————————————————————————————日期:北京大学历年社会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各位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写清题号,答在答题纸上启用前机密北京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社会学理论----------------------------------------------------------------------------------------------------------一、名词解释(5×4 = 20)情境定义索引性社会行动显功能与潜功能二、论述题(20×4 =80)1、从阶级视角和社会分层视角分析中国当前的不平等状况,以凸显这两种视角各自的特点?2、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及其对实际的意义3、试述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的意义4、试述“社区”的涵义,并谈谈“社区建设”对于社会的意义三、简答题(10×5 = 50)1、就你对家庭社会学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并谈谈你的研究思路2、试评述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文化特异性路径3、举例说明城市社会的群体消费不平等现象及其对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4、让我再想想想起来了试述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城乡社会的影响5、如果需要你对中国劳动与异化进行经验研究,你将如何考虑或设计欣程点评:今年的理论总得来说是让人出乎意料具体来说有三点:一、重实际论述题的第1、4题,简答题的第3题二、重能力简答题的第1、5题三、反常命题论述题的第2题,与往年能出现在北大社会学理论考卷上的理论大家相比,霍曼斯绝对是一无名小辈,可今年就是考了论述题的第3题,从往年看,00年04年05年06年均考过布迪厄但是也是考查的布迪厄的不同的理论可今年就考了00年考过的内容总之,08年分支的家庭社会学、劳动社会学已显露出重视实际与能力的迹象,但今年只能用overwhelming来形容北京大学199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社会学方法考试时间:1997年1月25日上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深度访问间接观察法同期群研究深度效度层次谬误理想类型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分导体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分类原则有何不同,为什么?2.试说明研究课题具体化与操作化的主要内容。
北京大学社会学历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经验,考研报录比,考研大纲

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1997-2015年考研真题2015一、名词解释1.field(bourdea)2.双轨政治3.共同体与社会4.再社会化5.社会分化二、论述题1.涂尔干的"反常现象"2.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及在现代社会的作用3.比较布迪厄、常人方法学、艾里亚斯对"理性"的分析4.试述对越轨行为的几种分析理论三、简答题1.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最新研究理论方向2.什么是“社会性消费设施\",分析它对城市的重要作用3.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4.有人说:\"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扩大城市化,当中国城市化水平赶上欧美城市化水平(80%—90%),三农问题就解决了,请就分析这一观点5.教育与职业地位的获得的关系以及在中国近10年的发展趋势2014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参照群体2.文化模式3.系统和生活世界4.(哈贝马斯)滕尼斯二、论述题(每题20分)1.在越轨行为解释中默顿提出的“手段-目标”理论。
2.“sociology of postmodernity”和“postmodern sociology”两者的含义和区别。
请列举1980年以后活跃在西方当代社会学理论中的分别代表这两种类型的社会学家,阐述他们的观点并分析差异。
3.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4.现代城市中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其原因。
三.简答题(每题10分)1.中国社会心理学实现“文化自觉”的可能途径。
2.我国城市人口比例53%,而城市户口只有35%,这种现象叫做“伪城市化”。
现在城市中农民工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农民工未能真正进入城市生活。
有学者提出“伪城市化”。
请你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3.农村发展对于现代中国的意义。
4.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年以来对中国城乡人口结构、家庭功能和消费模式的影响。
5.从制度和结构的角度,谈谈中国非正规就业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

北京大学社会学理论1997-2015年考研真题2015一、名词解释1.field(bourdea)2.双轨政治3.共同体与社会4.再社会化5.社会分化二、论述题1.涂尔干的"反常现象"2.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及在现代社会的作用3.比较布迪厄、常人方法学、艾里亚斯对"理性"的分析4.试述对越轨行为的几种分析理论三、简答题1.中国社会心理学的最新研究理论方向2.什么是“社会性消费设施\",分析它对城市的重要作用3.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4.有人说:\"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扩大城市化,当中国城市化水平赶上欧美城市化水平(80%—90%),三农问题就解决了,请就分析这一观点5.教育与职业地位的获得的关系以及在中国近10年的发展趋势2014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参照群体2.文化模式3.系统和生活世界4.(哈贝马斯)滕尼斯二、论述题(每题20分)1.在越轨行为解释中默顿提出的“手段-目标”理论。
2.“sociology of postmodernity”和“postmodern sociology”两者的含义和区别。
请列举1980年以后活跃在西方当代社会学理论中的分别代表这两种类型的社会学家,阐述他们的观点并分析差异。
3.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4.现代城市中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其原因。
三.简答题(每题10分)1.中国社会心理学实现“文化自觉”的可能途径。
2.我国城市人口比例53%,而城市户口只有35%,这种现象叫做“伪城市化”。
现在城市中农民工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农民工未能真正进入城市生活。
有学者提出“伪城市化”。
请你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3.农村发展对于现代中国的意义。
4.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年以来对中国城乡人口结构、家庭功能和消费模式的影响。
5.从制度和结构的角度,谈谈中国非正规就业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模拟题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题库、笔记重点——育明教育夏老师2016年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模拟题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复习材料2种直接考察的方式:探索和检查书P.274个人行动不是用几个变量就可以分析、解释得了的。
符号互动论的方法是尽力把经验世界作为注意的中心,尽力从经验中、从被研究者的立场上来了解社会现象。
2、戈夫曼对人际互动的研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1959)、《相遇》(1966)、《策略性行动》(1969)关注人际互动中的具体情境和角色扮演、表演技巧以及互动的策略和表演的效果。
(1)对于社会机构内互动的研究①在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给他人的印象,我们通过言语、姿态、手势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印象。
因此,这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着“情境定义”。
此过程即为“印象管理”。
互动中个人的行为由满足自己的需要转变为满足他人的需要。
其理论又称“印象管理理论”。
②为实现印象管理,人们要运用一些手段、工具来装点门面。
包括有外部设施、个人装扮(仪表:是人们身份的外部标志;举止:是人们扮演角色时出现出来的行为)。
③表演的区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
前台是正在进行表演的地方,后台是为前台表演作准备的、不想让观众看到的地方,在前台的行为举止与后台不一样。
应防止观众进入后台,在前台也须防止与演出无关者进入到表演中。
④成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
⑤根据表演者目的不同将表演分为“误解的表演”和“神秘的表演”。
前者通过表演给人一种错觉,后者故意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给人一种神秘的印象,使别人产生崇敬的心理。
⑥区分表演者的“自我”和“表现出来的自我”(“强加给他的自我”)。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演与互动就是一场游戏。
游戏中人们对不同的“定义”进行争夺,人们的表演与互动就是某个“定义”取得胜利或成功地被人们接受的过程。
⑦若表现出的自我不能令观众信服或引起观众怀疑,互动过程可能被破坏;对表演者而言,自我被怀疑也会导致个人的解组。
(完整版)社会工作北京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2010年北京大学MSW专业课试题社会工作原理一、名词解释(10个,ms每个6分)1、接纳2、社会角色3、家庭生命周期4、科层制5、社会工作专业化6、文化相对主义7—10 想不起来了二、简答1、什么是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2、什么是社会环境,简述人类成长的社会环境3、简述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并说明它与中国文化相冲突的地方4、社会工作的要素(应该还有1—2个题目,我想不起来了)三、论述(每题20分)1、案例分析题:请用生态结构(图)分析案主,并写出简要评估报告2、什么是社会分层,简述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工作实务一、名词解释(5个)1、互助小组2、残补型社会福利3、个案管理4——5 忘了二、简答1、小组工作的过程,小组的功能2、符号互动论3、政府在社会政策中的作用4、想要研究配偶双方年龄差距与离婚率的关系,需要调查哪些方面的数据?给出理由,以及可能的结果。
(还有1个想不起来了)四、选择(10个,每个1分)六、选择判断(5个,每个3分)【三、四、五部分都是统计的题目,没有计算题】2011年北京大学MSW回忆考题社会工作原理一、名词解释(十个,每个五分)人类需要、增权、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城乡二元机制、差序格局、社会资本等二、简答(五个,每个12分)1、……(忘了)2、简述小组工作过程中,如何运用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3、宏观社会工作实践的内涵及意义4、贫困文化论5、韦伯的科层制及功能三、论述(两个,每个20分)1、什么是科层制?论述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及其功能。
分析中国行政化管理与专业社会工作怎样更好地融合、处理。
2、失范是什么?结合迪尔凯姆的失范理论,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及现实情况论述……(涉及到嵌入型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一、名词解释(五个,每个五分)1、家庭治疗2、小组动力……3、社会项目4、福利资源5、需要评估二、简答(三个,每个12分)1、试述中国文化对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影响2、试述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践3、试以投入—产出角度,分析社会政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报考统计考试内容(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
育明教育宋老师分析:
1、本专业的报录比约在16:1-18:1(竞争比较激烈,每年的缺考率约在10%)
2、外语考试中考生可从英语一、俄、日、法任选一门
3、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社会学考研资料、考试经验、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宋老师叩叩:二四五九、六二二、四七七)二、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社会学理论:
1、《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谢立中,北京大学出版社;
3、《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4、《社会学教程》,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社会研究方法:
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王汉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2、《社会统计学》,卢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3、《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郭志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分支理论:
1、《人口社会学》,佟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劳动社会学》,刘艾玉,北京大学出版社;
3、《群体过程》,Rupert Brown,方文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城市社会学》,郑也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考研资料、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宋老师电话:一三六、四一二三、一四九六)三、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复习笔记重点分享系列
第八讲社区community
第一节社区涵义与社区研究
第二节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第三节城市化
第四节城乡关系
思考题:
1·什么是社区,它有那些要素构成?
2·试述农村社区的基本特征。
3·试述本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区组织的变化。
4·简述城市社区的特点。
5·什么是城市化,试分析城市化的动力。
6·试分析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
名词解释:社区城市化
第九讲阶级与阶层Class and Stratification
第一节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
第二节社会分层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社会流动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
2·什么是等级的阶级与非等级的阶级?
3·试述种姓的起源和构成。
4·什么是社会流动,有那些主要形式?
5·试述社会流动的原因。
名词解释:阶级社会分化社会分层社会流动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代际流动
讨论: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单位体制变革/中国城乡发展中的问题。
第十讲社会制度social system
第一节社会制度的涵义及类型
第二节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第三节制度建设与制度改革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制度?
2·简述社会制度的特征。
3·试述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
4·简述社会制度的功能
5·试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名词解释:社会制度制度化
第十一讲违规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越轨行为
第二节社会控制
思考题:
1·什么是越轨行为?如何对其进行判断?
2·社会学是如何对越轨行为进行解释的?
3·什么是社会控制?它有那些主要类型?
4·试述社会控制的功能。
5·举例说明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
6·标签论怎样看待越轨现象。
名词解释:社会控制越轨行为正式控制非正式控制习俗内在控制社会舆论
第十二讲社会问题
第一节社会问题的概念与理论
第二节人口问题
第三节中国的劳动就业问题
第四节贫困问题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问题?试述其主要原因。
2·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中国人口问题的现状与前景如何?
3·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中国目前面临的劳动就业问题的形势怎么样?4·什么是失业?简述失业的基本类型。
5·什么是贫困,它有那些基本类型?
名词解释:社会问题就业失业贫困
第十三讲社会变迁
第一节社会变迁的涵义及其类型
第二节社会变迁的理论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变迁?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
3·世纪末是社会进化论?
名词解释:社会变迁社会均衡论
第十四讲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社会现代化的涵义与进程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的理论
第三节中国的社会现代化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现代化?
2·试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几个内容。
3·什么是依附理论。
4·你对人类的发展是持悲观的态度还是乐观的态度,为什么?
5·试述中国现代化的特点。
名词解释:社会现代化社会趋同论
讨论:作为一种社会问题的腐败/中国的现代化与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