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地方教育发展基金之实施经验分享 - 教育部全球

合集下载

教育法学时事探讨

教育法学时事探讨

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學生入學暫行要點
第七條 未申報戶籍之學齡兒童,得依其出生證明、居住 地址等資料,辦理入學事宜。對於前項學齡兒童,區公 所及學校應依戶籍法請其補辦戶籍登記,並轉知戶政事 務所予以協助。
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
第五條 直轄市、縣 (市) 政府依本法第四條第二項規定 劃分學區時,相鄰直轄市 、縣 (市) 地區之學區劃 分,得由直轄市、縣 (市) 政府依實際狀況協商定 之。
第四條 國民小學每班學生人數以三十人為基準,至多不 超過三十五人為原則;新生每班平均達三十五人得 宣布為新生分發額滿學校,但為維護學生受教權 益,鄰近學校不宜同時宣布額滿,必要時其每班學 生人數得超過三十五人。
前項人數標準,由教育局配合教育部政策調降之。
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學生入學暫行要點
第五條 額滿國民小學之新生分發入學原則如下:學齡兒童及其父 或母或法定監護人當年度規定時間前設籍在額滿國民小學學 區內,其二親等內直系血親或法定監護人於規定時間前持有 同址坐落學區內房屋所有權狀證明,並有居住事實者,得優 先分發就讀。
北市/父母與小孩全戶設籍才能入學 引發家長大反彈!
•為了讓孩子唸明星學校,很多父母會透過買套房, 或將孩子遷到親戚戶籍中,為了杜絕這樣的情形, 台北市規定,今年入學必須符合父母與小孩同一戶 籍才能入學,但卻又有家長陳情,新規定讓很多父 母分居的小孩沒辦法上學。
•根據台北市新的全戶設籍規定,如果戶籍因工作搬 離,或買了第二棟同區的房子,甚至只是打通兩戶, 又或是因為感情因素,父母親無法設籍在一起,小 孩就不能上學區學校,這讓家長和議員大批荒謬至 極。台北市議員王正德表示,有的學生父母剛剛離 婚,父親把戶籍遷走,如此一來,孩子就沒辦法進 學區的學校就讀。
第六條 具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列身分之一者,其入學依其相關規定辦理: (一)當年度經本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 定安置之特殊教育學生。 (二)由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轉介教育局安置之兒童保護個案 (三)依教育部頒派赴國外工作人員子女返國入學辦法、僑 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外 國學生來華留學辦法、香 港澳門居民來臺就學辦法等申請入學之學齡兒童。 (四)大陸地區人民持有護照及居留證之學齡兒童。 (五)戶籍非在本市之原住民學齡兒童。

教育经费筹措与分配

教育经费筹措与分配

三、人才培育策略(續)
3. 全球化人才培育策略 。
➢ 人才培育是全球化中最受關切的項目之一,各國莫不 視為大戰略而全力以赴。OECD國家的De Se Co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e)計畫 (1977),提出互助式使用工具、異質團體之互動、 自主行動三者,當為人才培育之架構,並以PISA與 ALL(Adult Literacy and Life Skills Survey)當為 評估工具。
四、教育資源與人才培育政策的配搭(續)
➢ 在效率議題上,則因社會的多元發展,教育部門雖偏保 守,亦逐漸適應各項管制之解除與市場機制之引進,但 在師資、課程、與經費使用效率上,尚存在有甚多待改 革空間。
➢ 在教育品質上,則九年國教已經過多項國際測試(如 TIMSS),應有相當水平,至於不當升學壓力之消弭或 改善則尚待實施12年國教來促成。但實施12年國教後 若無適當配套,則品質是否可獲確保仍有疑慮,故大量 教育資源的投入,包括經費、師資、與課程的調整,乃 是當務之急。
三、人才培育策略
1. K-12國教新體制。
➢ K教育是更具邊際效益的政策,還兼有社會福利的功能。 這種補貼式的向下延伸之「類似國教」,其實比往上 延伸的國教更具急迫性。
➢ 推動12年國教,需有拉齊公私立之間以及高中職與五 專前三年之間差距的準備(亦即等化措施);另並應 採取保證學力不下降的作法,發展學力檢測系統,以 順利銜接高等教育。高教相對而言,是相當國際化的 教育,不可能降低水準來配合12年國教。
四、教育資源與人才培育政策的配搭(續)
➢ 上述各項有些涉及經費使用效率的極大化;有些則需在 當前的社會文化脈絡中,依多重判準尋求共識;有些則 涉及經費的籌措與分配。但以當前國際競爭激烈下,教 育事務之推動不能不特別納入全球化的考量,應有國際 視野,在做任何規劃或政策制定時不能不放入國際比較 資料,而且依此制訂國家人才培育白皮書的上位計畫。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
建立健全的评估反馈机制。教学评估不仅仅是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表现,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提供改进和成长的机会。在评估结果出来后,应该及时向教师反馈评估结果,并通过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和学习资源支持,帮助教师定位问题、找到改进方向,从而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5 教学研究与创新活动开展
教学研究与创新活动是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在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实践中,他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模式。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经验、专业背景和发展需求,需要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各类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包括培训讲座、研讨会、工作坊、导师制度等,满足不同类型教师的培训需求。
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估机制。培训的效果需要进行评估,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和问题,及时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教学观摩、学生评价等方式进行培训评估,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教师培训工作,提升培训质量。
建立多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制定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创新等在内的多个维度的评估指标,能够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表现。这样的评估体系不仅能够反映教师的综合水平,也能够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采用多种评估工具和方法。除了传统的教学观察和学生评价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录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反思等多种评估工具和方法,来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这样能够更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其提供更准确的反馈和指导。
3.2 启示二
在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中,可以看到他们有着多元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包括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培训课程、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这些培训活动不仅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还可以让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台湾地区的经验及其启示

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台湾地区的经验及其启示

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台湾地区的经验及其启示作者:夏靖, 庞丽娟, 沙莉, XIA JING, PANG Li-juan, SHA LI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5刊名:教育科学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年,卷(期):2009,25(5)被引用次数:7次参考文献(19条)1.台湾地区教育部儿童教育及照顾法草 20082.台湾地区立法院教育基本法 20083.台湾地区立法院教育经费编列与管理法 20084.台湾地区立法院特殊教育法 20085.台湾地区立法院原住民族教育法 20086.李玲;李松林南北经济差距与2008选举 20087.台湾地区教育部扶持五岁弱势幼儿及早教育计划 20088.舒均治;吴海兵;吴庆春试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贫富扩大化问题 2005(z1)9.汪苠台湾贫富差距扩大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危机 200810.郝时远台湾"原住民"教育问题述论[期刊论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11.马英九教育政策-对台湾新世代的教育承诺 200812.台湾地区教育部教育年报九十一年版 200813.台湾地区教育部教育年报九十二年版 200814.台湾地区教育部教育年报九十三年版 200815.台湾地区教育部教育年报九十四年版 200816.台湾地区教育部教育年报九十五年版 200817.洪福财台湾地区幼儿教育历史发展及未来义务化政策之探讨 200018.台湾地区教育部幼稚园概况表 200819.刘明远江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研究 2008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1.沈有禄.谯欣怡教育公平的测度:内容与原则[期刊论文]-教育科学研究2009(7)2.王铁群.Wang Tiequn制度化教育下的教育公平诉求——对基础教育公平的事理分析[期刊论文]-教育科学研究2009(4)3.易进.郑丹"科尔曼报告"对我国教育公平监测的启示[期刊论文]-教育科学研究2009(7)4.王善迈.WANG Shan-mai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庞丽娟.沙莉.刘小蕊.Pang Liquan.Sha Li.Liu Xiaorui印度学前教育公平的法律与政策研究[期刊论文]-教育发展研究2008(13)6.刘复兴市场条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安排[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杨东平.YANG Dongping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期刊论文]-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2)8.戴维红.许红峰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期刊论文]-体育学刊2008,15(8)引证文献(7条)1.代晓宇港澳台地区学前教育立法保护的现状研究及对我们的启示[期刊论文]-才智 2013(4)2.庞丽娟.夏婧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普及、公平与高质量[期刊论文]-教育学报 2013(3)3.万国威教育福利视角下我国学前教育的地区发展差异——基于对我国31省市学前教育状况的定量分析[期刊论文]-学前教育研究 2011(11)4.侯敬芹学前教育发展呼吁公平——对学前教育地位的反思[期刊论文]-科教导刊 2011(1)5.赵海燕近十年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教育探索 2010(10)6.郭雄伟近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述评[期刊论文]-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1)7.徐微.任华.李艾纹流动学前儿童教育过程公平现状及其改进对策[期刊论文]-学前教育研究 2010(11)引用本文格式:夏靖.庞丽娟.沙莉.XIA JING.PANG Li-juan.SHA LI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台湾地区的经验及其启示[期刊论文]-教育科学 2009(5)。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摘要】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背景、工作内容、运作模式、成效评估和启示,揭示了其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不仅提供了专业化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还搭建了师生互动平台,促进了教学改革和创新。

通过对中心的成效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保证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总结了这些经验和启示,提出了对于其他高校教育机构的借鉴和启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经验、启示、台湾地区、成立背景、主要工作内容、运作模式、成效评估、总结1. 引言1.1 介绍【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在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致力于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支持服务,这些中心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包括多方面内容,涵盖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

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地区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具有启示作用,可以为他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学习和借鉴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其他地区的教学中心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成立背景、主要工作内容、运作模式、成效评估和启示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通过对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成立背景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立,源于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视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已成为各大学的共同目标。

浅议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变革趋势——台湾高等教育校务基金制度”之启示

浅议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变革趋势——台湾高等教育校务基金制度”之启示

2013年 第4期●改革之窗4.林地市场和评估技术的日益发展我国林地资源的分配方式已经突破了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模式,林地使用权配置开始直接进入市场参与交易,从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体系和森林资源评估机构日趋完善,这些都为实施林地资产会计核算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实施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的初步设想林地资产会计核算应总结林木资产会计核算的经验,不能一步到位,必须先行试点,逐步完善核算办法,然后全面实施。

1.制定林地资产会计核算方法林业企业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有关人员,总结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理论研究的成果,深入林业企业调研,结合林业企业的实际,制定林地资产会计核算方法。

2.先行试点,不断完善核算办法林业企业主管部门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基层单位先行试点,取得经验,不断完善林地资产会计核算办法。

3.条件具备后全面实施林业企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条件具备后,报请财政部门批准后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1.陶仁川.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方法[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0(3).2.邓礼发,何春福,曾文战,林建民.实施国有林场林地资产核算的思路[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3).3.黄和亮.林地资源的价格体系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6(10).4.石道金,李苗.我国林地资产会计确认和计量研究[J].林业经济,2007(4).5.魏远竹,任恒祺,张春霞.关于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1(10).6.张卫民,田治威,王富炜.森林资源资产会计问题探讨[J].林业经济,2004(9).7.蔡细平,韩国康,汤肇元.关于林地资产价值量化问题的研究[J].林业经济,2003(3).8.石道金.我国林地资产与森林生物资产会计研究[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收稿日期:2013-03-15责任编辑:王广建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立项课题“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财政改革比较研究”(项目编号:JA11104S)阶段性成果。

台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作者:徐建明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10期[摘要]文章介绍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深化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台湾;经验;建议[作者简介]徐建明,广州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广东广州,510225[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7)10-0175-0002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是发展的重点之一,但如何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本文主要介绍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并对我国大陆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台湾高职教育概况台湾的高职院校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当局认识到,仅培养中专、职校毕业生已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于是从80年代初开始逐渐兴办了许多高职院校,但当时主要集中在工业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台湾北部。

后来为了均衡南北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各地人才需求,在南方也建立了一些高职院校。

台湾现有高校110多所,其中高职院校有38所,称之为科技学院(30所)或科技大学(8所)。

70年代台湾的初中毕业生被合理分流:大部分人入读职校,只有少数人进普通高中学习。

进入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上大学的愿望明显增强,初中毕业生入职校和进普通高中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

二、台湾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1.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以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为例,其培养目标主要是立足于地方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

他们的办学理念是:“落实务实教学,推动产学交流,加强科技整合,适应产业升级;重视通识人文,培养国际宏观,扩大推广教育,畅通进修渠道;结合地方特色,促进地区发展。

”2.教师来源优质合理台湾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是从岛内外招聘而来,条件为:“必须有5年的教学经验和4年的…产业年资‟(实践工作),必须是…学验俱丰‟”,即教学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及其启示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由教育部成立的一个为高校教师提供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研究支持的机构。

该中心对教学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其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和国家借鉴。

首先,该中心重视课程设计,鼓励教师开发创意新颖、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

中心提供的各类教学技能培训课程,充分调动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使得教师能够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出发,进行自我反思,提升课程设计的效能。

因此,其他地区和甚至其他国家的高校教师可以学习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课程设计经验,研究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和学生需求。

其次,该中心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和创新。

中心提供多样的教学研究机会,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并激励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同时,中心还鼓励教师运用多元化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寻找不同的教学策略实践,并提出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的创新行为和研究能力加强可以更好地符合未来高等教育的需求。

最后,该中心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中心为教师提供多层次的培训服务,如研讨会、讲座、专业发展训练和实践教学课程,以培养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教育教学领域的领导力。

此举不仅促进了教师的职业成长,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台湾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高校教育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卓著贡献,其经验可以在其他地区和国家推广。

在未来的高等教育领域,通过加强教学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质量,以及引领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共同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肆、新舊制度之比較
二、預算執行方面 (一)單位預算 1.除已編列之歲入預算應依法執行外 ,超收部分及預算外收入亦應一律 繳庫,不得逕行坐抵或挪移墊用。 2.歲出預算應於法定預算內執行,不 得超支。
肆、新舊制度之比較
(二)附屬單位預算 1.各管理機構在預算執行期間,確爲 業務增減需要,隨同調整之業務及 業務外收支,應報請主管機關核定 後,併入年度決算辦理。但用人費 、訂有統一標準之預算項目、捐助 與補助費、公共關係費、出國、研 究發展、出版品、聘用、約僱人員 計畫、志義工服務計畫及電腦等相 關計畫之執行,非經本府核准者, 不得辦理。
肆、新舊制度之比較
(二)附屬單位預算 2.固定資產之建設、改良、擴充之執 行,應依規定辦理。 3.因市場狀況之重大變遷或業務之實 際需要,無法依法定預算執行之項 目,應報經主管機關核轉本府核定 ,其餘項目,則報請主管機關依有 關規定核准後,併入年度決算辦理 。
伍、結語
臺北市教育經費已依『教育基本法』暨『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設立地方教育 發展基金並編列附屬單位預算,起始確實 並不順遂,再加上議員的反彈,後來經過 冗長的溝通,議會已完全能接受本局的預 算編列模式了。
叄、本市地方教育發展基金之現況
二、優缺點: (一)優點 1.為獨立之預算、會計個體,經費之 編列及支用可與單位預算區隔,改 善本市地方政府年度預算膨脹之情 形。

叄、本市地方教育發展基金之現況
(一)優點 2.附屬單位預算執行較單位預算具彈 性及效率外,並可改善過去編列單 位預算執行之限制。 3.年度賸餘可留供基金循環運用。 4.存儲賸餘資金,增加基金之收入來 源。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 林騰蛟
臺北市地方教育發展基金 之實施經驗分享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 林騰蛟
壹、臺北市教育經費預算編列方式之變革 貳、問與答 叄、本市地方教育發展基金之現況 肆、新舊制度之比較 伍、結語 附件ㄧ教育基本法 附件二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 附件三臺北市地方教育發展基金收支保管 及運用自治條例
壹、臺北市教育經費預算編列方式之變革
教育是一種人力投資,除有助個人發展潛 能,也有利國家提升整體競爭力。我國憲 法對於教育目的及教育實施均有明文規定 ,並於憲法第164條規定,各級政府教科文 預算之最低比例,惟國民大會於86年7月修 憲時,凍結該條文之適用。
壹、臺北市教育經費預算編列方式之變革
有關教育預算之保障,有主張修憲恢復教 科文預算比例者,有主張立法予以規範者 ,為因應該條文凍結後,應如何因應,教 育部委託學者進行研究,如何提升教育經 費的有效運作,並從整體考量,希望對修 憲後之教育經費籌措及運作釐定新的規則 。
壹、臺北市教育經費預算編列方式之變革
為落實教育基本法中以法律保障教育經費 編列之規定,教育部爰依『教育基本法』 規定,制定「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
壹、臺北市教育經費預算編列方式之變革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之基本架構, 包括明定政府應於國家財政能力範圍內, 充實、保障並致力推動教育經費之穩定成 長,主要希望達成教育經費保障合理化、 教育經費編列制度化、教育經費分配公開 化、教育經費運用透明化的目標。
伍、結語
其實目前工作的瓶頸反而是因為整個教育 局暨所屬屬於一個基金型態,所以對外所 有表格皆由主管機關彙整,常造成本局會 計室工作的困擾,但整體而言,基金預算 支用上較有彈性,只要財源足夠,即可因 應業務的需要先行辦理,然後再依法補辦 預算或併決算,其實四年來,運用上已呈 現優於公務預算了。
敬祝 中秋佳節愉快 事事順心如意
貳、問與答(Q & A)
ㄧ、直轄市、縣(市)政府所屬學校是否 設立「校務發展基金」? 二、為什麼要設置地方教育發展基金? 三、教育經費的使用是否有優先考慮項目? 四、「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對私人興 學有何保障?
叄、本市地方教育發展基金之現況
一、具體作法: 本局不論機關數及預算數皆龐大,業 務不僅量大且繁雜,整套會計系統係 透過招商直接由公務預算作業系統轉 換成作業基金系統,93會計年度再由 作業基金系統改編列特別收入基金系 統。
叄、本市地方教育發展基金之現況
(二)缺點 1. 不得再申請動支第一、二預備金。 財源不足時,在無其他資金來源支 應下,勢必影響業務之推行。
叄、本市地方教育發展基金之現況
(二)缺點 2.非營業基金設置,將基金性質相近 並以同一主管及同類政務維持一個 基金為原則造成無法負荷之負擔, 易造成同仁流動性大。
肆、新舊制度之比較
一、預算編列方面 (一)單位預算 1.歲入預算:應衡酌以前,考量各項 發展因素詳實檢討編列。 2.歲出預算:應就本預算期間應興辦 之事項,通盤考量,妥為規劃,並 以零基預算精神,按計畫優先順序 檢討編列;主管機關可依預算法第 22條編列第一預備金。
肆、新舊制度之比較
(二)附屬單位預算: 非營業基金應依基金設置目的,考 量本身財務能力,本自給自足之原 則,參照過去之實績及業務增減情 形,覈實估計賸餘(短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