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人物形象的对比性研究

合集下载

异曲同工的哀歌——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主题的悲剧性

异曲同工的哀歌——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主题的悲剧性

异曲同工的哀歌——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主题的悲剧性异曲同工的哀歌——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主题的悲剧性引言:文学作品中悲剧是一种常见的主题,它能够引发读者内心最深处的共鸣。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是两部来自日本和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它们都以悲剧的主题出名。

本文将旨在对比研究《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部作品的悲剧性主题,并分析彼此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处。

一、《源氏物语》的悲剧主题《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宫廷生活为背景,以源氏为主人公,讲述了源氏与不同女性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随之而来的悲剧。

1.1 所有爱情的必然失去《源氏物语》中的主要悲剧主题之一是“爱情的必然失去”。

无论是源氏与妻子之间的感情,还是他与许多妾室之间的感情,最终都会以分别或死亡告终。

紫式部以她独特的情感描写方式,展现了爱情无法永恒的悲剧。

1.2 世态炎凉与人生无常除了爱情的失去,紫式部还通过描写宫廷生活中的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突出了悲剧主题。

宮廷的权力斗争、亲友离散、生老病死等事件,构成了《源氏物语》悲剧性的背景,凸显了人生的脆弱和无常。

二、《红楼梦》的悲剧主题《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及贾府衰落的悲剧。

2.1 爱情与命运的无奈《红楼梦》中的主要悲剧主题在于“爱情与命运的无奈”。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小说的核心,但最终却因宿命和外界力量的干扰而以悲剧收场。

曹雪芹以细腻的叙述和深入的情感,展现了爱情无法摆脱命运束缚的悲哀。

2.2 封建制度与家族衰落除了爱情的悲剧,曹雪芹通过描写贾府的衰落,凸显了封建制度的悲剧。

贾宝玉之家贾府作为一个大家族,代表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缩影。

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家族逐渐衰落,成为小说的悲剧主题之一。

通过对贾府衰落的描写,曹雪芹表达了对封建社会无情命运的关注。

三、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3.1 女性命运的悲剧《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中都存在着女性命运的悲剧。

贾宝玉和光源氏人物对比

贾宝玉和光源氏人物对比

殊途同归——比较贾宝玉和光源氏两个人物的异同摘要贾宝玉和光源氏两个人物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两个人物出于《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之中,两书的创作相隔八百多年,但内容却很相似,同是写一个家族的衰落和一个贵族公子的一生,两个人物殊途同归,最终以悲剧结尾。

因此两个人物的性格、命运等都具有重要的可比性。

关键词:贾宝玉;光源氏;《红楼梦》;《源氏物语》;人物性格;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出生于贵族名门,被全家人保护宠溺。

他讨厌封建礼教的所有事情,他厌恶官僚的虚伪,反感当时社会的不公平;他尊重女性,贾府的丫鬟们都受到过他的关心和爱护;他追求自由的爱情,钟情于黛玉。

而光源氏是日本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小说《源氏物语》里的主人公,他和贾宝玉一样,出生贵族,受到世人的瞩目,在世人心中他就是一个完美的人,因而他的身上凸显出一个贵族花花公子的种种特征:好色、圆滑、周到、滥情等等。

两个人物虽然不出生于同一个时代,但却拥有着许多可比较的侧面。

一、光源氏和贾宝玉其不同的人生轨迹源氏和贾宝玉同是出生于贵族,但却两个人所受到的待遇却不尽相同。

贾宝玉的出生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他被贾府视为“命根”,而且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宠爱,所以从小就养成了他“顽劣”的个性。

而源氏虽然生在皇家,可是却因为他母亲出身低下的原因,他不得不降为臣籍。

源氏出生时光华万丈,所有人都羡慕着。

因为美丽的外表,长大后的源氏更是受人喜爱,他流连情场,四处沾花惹草,就连自己的继母都也受不了他的诱惑。

他喜欢女人,钟情于在女人之间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圆滑世故,懂得官场交往的原则。

这便跟贾宝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贾宝玉的一生经历了贾府从繁盛转向衰落的过程,所以其间他的性格也受其影响。

在贾府还繁盛的时候,贾宝玉是“混世魔王”很多事都以自己的喜好处理,如他第一次见到林黛玉的时候,因为黛玉没有通灵宝玉,他大大发火,“登时发作起狂疯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不管不顾贾母及其他人的劝阻,愣是不要这通灵宝玉了。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对比的分析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对比的分析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对比的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红楼梦》和《源氏物语》的时空叙事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部作品在时空观念、人物塑造和叙事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

《红楼梦》以中国传统宇宙观念为基础,强调命运观念和家族传承,人物形象更加现实和具象化;而《源氏物语》则更注重日本传统雅致的感情描写和庶民生活细节,人物形象更加抽象和超现实。

本文认为对比分析时空叙事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探讨东方文学传统中时空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丰富文学研究的视野。

【关键词】关键词:《红楼梦》、《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对比分析、时空观念、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是中国和日本文学史上的两部重要作品,分别代表了中国和日本文学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是中国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第一奇书”。

而《源氏物语》则是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所著的长篇叙事文学作品,被称为日本最早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小说之一。

这两部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在时空叙事方面表现出独特的魅力。

他们在描绘时空背景、构建人物形象、叙述结构安排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趣味和文学风格。

对比分析《红楼梦》与《源氏物语》的时空叙事特点,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这两部作品的内涵,还能揭示不同文化传统下人们对时空观念和人物形象的异同之处。

本文将通过对《红楼梦》与《源氏物语》的时空叙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部作品在时空观念、人物塑造和叙事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与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两部杰作,其时空叙事特点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与文学风格。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散文长篇小说,它比中国最早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早出世300多年,比西方最早的小说集《十日谈》也早了300多年,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毋庸质疑的。

《源氏物语》出自与中国有深厚文化渊源的日本,在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比较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源氏物语》同中国古典文学关系密切,这早有定论。

据统计,它引用中国文学典籍共计185处,涉及20多种著作。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同样作为日本和中国的古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两者都是百万字左右的宏篇巨著,虽然成书时间相距700多年,但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它们殊途同归,一起谱写了一曲缠绵哀婉的封建社的挽歌。

它们拥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社会上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至今还很少有作品能与之媲美。

而且在国际文坛上,他们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取得了享誉世界的非凡反响。

主题思想《源氏物语》与《红楼梦》都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在主题思想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李力认为:两部作品都以“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内容,揭示了“聪明灵秀地,无可奈何天”那种残破不可补的现状。

在轰轰烈烈的场面中,见出的是“白茫茫一片天地”,作者于盛世中揭示出末世的必然。

两位伟大的作家正是在希望与绝望的矛盾中,唱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都有着相同音调的末世的哀歌。

李芒认为:《源氏物语》的主题并非在于描写平安朝宫廷政治势力的斗争,而是刻画宫廷贵族的恋情。

它以当时的宫廷生活为舞台,试图描写贵族生活的各种情况,而且获得成功,这部作品的最大兴趣在于以源氏为中心,分别刻画刻画种种恋爱活动。

陶力认为:《源氏物语》所侧重展示的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崩溃过程,而《红楼梦》所着力显现的则是新的人生价值和在旧势力压迫下的毁灭过程。

两部都是现实主义的大悲剧,但其主题不尽相同,紫式部是面对过去,为光源氏唱的是哀歌,曹雪芹面向着未来,对贾宝玉唱的是赞歌。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纵观我国文学史上,有一部巨作不得不提,那就是影响中外的由曹雪芹著,高鄂续的《红楼梦》。

我们惊叹于作者笔下复杂的人物关系与众多的故事场景,有感于诸多人物的不同命运。

他是中外学者孜孜不倦的研究对象,是权威学者争论不休的焦点。

无独有偶,早在700多年前,日本出现的《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被称为日本版的《红楼梦》。

在日本,关于《源氏物语》的研究,与中国的红学研究而且十分相似。

下面就以我的理解谈谈我的观点。

一、是人物形象的设定。

首先是男主人公的设定。

我想大家读《红楼梦》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生于富贵之家的贾宝玉了吧。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面,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他的美貌可以与女子媲美。

可以这样说,贾宝玉是在胭脂水粉中成长起来的,他在人生的不同历程遇到了相貌美丽又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诸如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等等。

是她们逐步引导了贾宝玉的人生走向成熟,从而使该人物的性格更突出,形象更为丰满。

而《源氏物语》中的源氏公子同样是贵族出身,也是在懵懵懂懂中遇到了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

而且,这两位男主人公都是聪慧过人、品貌出众、能诗善文、惹人喜爱的“情痴情种”;他们都不热衷于仕途经济;都没有“男尊女卑”的念头,却有“怜香惜玉”的思想。

最后均遭爱妻早丧的苦痛,遁入空门逃开世间的纷纷扰扰。

虽然贾宝玉与源氏公子身上有诸多的相似点,但在情爱是追求上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魏凤娥认为:源氏是以“肉欲之爱”为内涵,所追求的境界不过是“悦容貌、喜云雨”;而宝玉却是以“灵性之爱”为内涵,所追求的境界是对女子们“敬而昵之、恐拂其意”的尊重和体贴。

的确,《源氏物语》中对源氏公子亲近女子时的描写无不透漏着他对女子身体的渴望,行床笫之欢成为该情种的最终追求。

可能因为中日两国的文化底蕴不同,所以对爱情的追求也不近相同。

相比之下,贾宝玉那种精神灵魂之爱才能更加打动人吧。

当然,在当今的我物欲横流的社会,随着思想的开放性,源氏公子的对爱的诠释同样会令人产生共鸣。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对比的分析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对比的分析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对比的分析【摘要】《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是两部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作品,它们都涉及到时空叙事的呈现。

本文分析了两部作品中时空叙事的特点,探讨了它们在叙事结构、时空跳跃运用和角色关系呈现方面的异同。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红楼梦》更注重描绘人物内心情感,而《源氏物语》更注重描绘外部环境;《红楼梦》善于运用梦境、回忆和幻想来实现时空跳跃,而《源氏物语》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的描绘;两部作品都通过细致的人物刻画展现了不同的角色关系。

这种时空叙事风格的异同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启示,不同的呈现方式可以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时空叙事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源氏物语》、时空叙事、叙事结构、时空跳跃、角色关系、风格异同、文学创作、启示、总结1. 引言1.1 介绍《红楼梦》与《源氏物语》《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是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分别被认为是两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在贾家的生活经历和爱恨情仇。

该作品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妙的叙事结构而闻名于世。

相比之下,《源氏物语》则是日本平安时代女性作家紫式部所著的小说,讲述了光源氏和他周围人物的爱情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深刻的心理分析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吸引着读者。

两部作品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文学表达,被誉为东亚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时空叙事的概念中,《红楼梦》和《源氏物语》都展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交错与重叠,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变,引人入胜。

它们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巧妙处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时光流转和空间变幻的奇妙感受,给人以超越现实的审美享受。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探讨《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时空叙事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叙事结构、时空跳跃和角色关系等方面的异同。

1.2 时空叙事的概念时空叙事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叙事方式,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展现出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发展。

_源氏物语_和_红楼梦_比较研究综述与思考_饶道庆

_源氏物语_和_红楼梦_比较研究综述与思考_饶道庆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比较研究综述与思考饶 道 庆一《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比较研究概况在中国比较文学界,自从大陆于1980年至1983年出版了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之后,近20年来有关《源氏物语》和《红楼梦》(除了引文外,下面简称“《源》”和“《红》”)这两部长篇小说之间的比较研究便成了一个较热门的课题。

在把《红》与某部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中,《红》与《源》的比较在这一段时间内可能是最多的。

中国人喜欢把《源》称为“日本的《红楼梦》”①,丰子恺64岁时开译《源》,曾戏填一首“浣溪沙”,其后半阕说:“彩笔昔曾描浊世,白头今又译‘红楼’,时人将谓老风流。

”②他心目中的《源》就像是《红》。

日本人则把《红》叫做“中国的《源氏物语》”③。

《红》与《源》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在此也可略窥一斑。

《红》与《源》确实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清乾隆五十八年即日本宽政五年(1793),《红》从浙江乍浦漂洋过海传入日本长崎,这是目前所知的《红》流传到国外的最早记载④。

1878年,黄遵宪、源桂阁等中日文人在笔谈中畅谈两国文化渊源时,在《戊寅笔话》第二十一卷中有一段评论就涉及到了《红》与《源》的比较。

当黄遵宪等人向日本友人推介《红》时,源桂阁说:“敝邦呼《源氏物语》者,其作意能相似。

他说荣国府、宁国府闺闱,我写九重禁庭之情。

其作者亦系才女子紫式部者,于此一事而使曹氏惊悸。

”⑤这也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把《红》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论述的较早的记载。

然而,国内有关《源》和《红》的比较研究并不尽如人意,这与我国对《源》的译介滞后、研究不够以及在《源》和《红》的比较研究中采用的研究范式单一等有很大的关系。

其一,与日本对《红》的译介相比,中国对《源》的译介显然大大落后了:1892年,《红》在日本就有了森槐南摘译的一段楔子;1916年,出版了岸春风楼节译本《新译红楼梦》;1940至1951年,出版了松枝茂夫全译本《红楼梦》⑥。

而成书于11世纪初比《红》早七百多年的《源》,在中国于1929年才有谢六逸发表在《日本文学》一书中的简要而完整的介绍文字;1957年才刊登钱稻孙选译的该书第一回《桐壶》;1974至1978年,台湾大学外文系中外文学月刊社出版林文月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80年至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⑦,这是大陆出版的第一个全译本。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人物形象的对比性研究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人物形象的对比性研究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人物形象的对比性研究“物语”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杂谈,物语文学则是日本文学的早期形式。

《源氏物语》是日本十一世纪初期的作品,在日本乃至世界的文学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从时间的角度来讲,世界上的第一部长篇写实性小说作品就是《源氏物语》。

它很好的反映了日本社会女性的困难生活,被人们传颂至今。

而《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包罗万象,将人情世俗囊括在内。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源氏物语》与《红楼梦》异曲同工,下文就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作者生平的比对《源氏物语》的作者与《红楼梦》的作者都出身于贵族世家,他们生活在贵族家庭之中,对贵族的生活感受颇深,这就促进了他们后期的文学作品创作。

两部作者的作者都比较了解贵族的生活特点,对贵族的生活以及妇女的生活十分明了。

又为一致的是,两位作者的人生都经历了变故,这使得他们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拥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而因此产生了宿命论与悲观主义的思想。

不仅如此,他们又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主题思想的比对纵观对于《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主题思想的研究,学者们大体都是从政治、文化、历史以及阶级的角度出发进行比对研究的,他们的研究入手点几乎是一致的,即这两部书籍的作者都是通过描写贵族的腐朽荒淫生活,进而去揭露女性们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反映出盛极必衰的规律,饱含了作者的哀叹。

从悲剧的角度出发去比对《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两部作者都反映了贵族世家盛极必衰的没落、一夫多妻制度下妇女们的悲剧人生等,这两部作者的主题思想大体是一致的,在表现内容与悲剧内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与西方的悲剧是完全不同的,是东方文学特有的悲剧,是反映东方贵族生活的悲剧巨着。

《源氏物语》在日本本国传统审美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儒佛的思想,并与其很好的交融在一起。

而《红楼梦》的创作历程则受到了本国儒学与外来佛学的影响,并将本国的儒学成分与外国的佛学成分很好的融合于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人物形象的对比性研究“物语”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杂谈,物语文学则是日本文学的早期形式。

《源氏物语》是日本十一世纪初期的作品,在日本乃至世界的文学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从时间的角度来讲,世界上的第一部长篇写实性小说作品就是《源氏物语》。

它很好的反映了日本社会女性的困难生活,被人们传颂至今。

而《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包罗万象,将人情世俗囊括在内。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源氏物语》与《红楼梦》异曲同工,下文就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作者生平的比对《源氏物语》的作者与《红楼梦》的作者都出身于贵族世家,他们生活在贵族家庭之中,对贵族的生活感受颇深,这就促进了他们后期的文学作品创作。

两部作者的作者都比较了解贵族的生活特点,对贵族的生活以及妇女的生活十分明了。

又为一致的是,两位作者的人生都经历了变故,这使得他们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拥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而因此产生了宿命论与悲观主义的思想。

不仅如此,他们又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主题思想的比对纵观对于《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主题思想的研究,学者们大体都是从政治、文化、历史以及阶级的角度出发进行比对研究的,他们的研究入手点几乎是一致的,即这两部书籍的作者都是通过描写贵族的腐朽荒淫生活,进而去揭露女性们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反映出盛极必衰的规律,饱含了作者的哀叹。

从悲剧的角度出发去比对《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两部作者都反映了贵族世家盛极必衰的没落、一夫多妻制度下妇女们的悲剧人生等,这两部作者的主题思想大体是一致的,在表现内容与悲剧内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与西方的悲剧是完全不同的,是东方文学特有的悲剧,是反映东方贵族生活的悲剧巨着。

《源氏物语》在日本本国传统审美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儒佛的思想,并与其很好的交融在一起。

而《红楼梦》的创作历程则受到了本国儒学与外来佛学的影响,并将本国的儒学成分与外国的佛学成分很好的融合于一体。

这正是《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共性之处,也是两部文学着作美学的主要体现。

在两部着作的儒佛关系方面,我们能够体会到民族之间的文学差异。

三、《源氏物语》与《红楼梦》创作手法与文体结构的比对对于《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创作手法而言,很多的学者都认为他们同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遵循的原则都是现实主义的原则。

对于这两部着作的艺术特点而言,很多学者也有着各自的看法,他们都表示这两个作品都使用了侧写、曲笔以及隐喻的方式。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源氏物语》与《红楼梦》都是从妇女问题出发,借此去反映王朝的盛极必衰,两篇着作的艺术表现手法是相似的,通过侧写,隐晦曲折地表现了政治矛盾。

与此同时,两篇文章又同样借助爱情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这同样是这两部小说的共性之处。

四、《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人物形象的比对(一)男尊女卑的思想分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之中,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自然地形成了。

在人类社会早期之时,强大的体力是与野兽搏斗的需要,当人类社会发展到财产私有制阶段以后,强大的体力则越发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男人仅仅将女人视为一种生产劳动的重要资源,男尊女卑的思想就不断形成了。

《源氏物语》的光源式与《红楼梦》的贾宝玉都是理想化的古代男子形象,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形态之中,他们又被其作者的创作者赋予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然而,封建社会的势力强大,仅仅凭借一两个人的反抗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尽管如此,作者依旧鼓励大家去憧憬理想的社会生活。

(二)美和忠贞的品质男人往往要求女人做到两点,那就是“美”与“忠贞”.这种忠贞需要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忠贞。

具体来讲,《源氏物语》之中的女子紫姬就是这样的形象,紫姬美丽又令人哀痛,同样也正是因为有紫姬这样的女子,她运用自身的真善美,甚至付出了紫姬的生命去召唤像源氏那样人的良知。

紫姬是至善至美的,她的美丽无与伦比,而且又多才多艺。

与之不同,《红楼梦》之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却有着缺陷的地方。

当薛宝钗出现以后,林黛玉便存有压力,不管是才貌还是性格,贾府之中的很多人都认为她是比不过薛宝钗的。

尽管明清时期的文人对病弱之美是推崇的,然而,以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来分析,病弱的人是很难打动人《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中的这两个女子都爱上了纨绔子弟,并对爱情心的。

.执着不渝,只不过源氏是皇族的子弟,而宝玉则是贵族子弟而已。

这两个纨绔子弟年轻而有魅力,他们同时爱着很多个女性,紫姬和林黛玉则是他们最为深爱的,而在紫姬和黛玉的心中,他们两个却是唯一。

紫姬是源氏明媒正娶的妻子,一辈子都是“正夫人”,而林黛玉则始终未能嫁给贾宝玉。

如果将爱情与婚姻结合起来分析,紫姬与源氏的爱情是夭折的,而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则是挫败的。

《源氏物语》之中的紫姬进入二条院以后,便再也见不到任何一个男人,源氏却依旧四处偷晴,侮辱别人的妻女,或许就是这样的体验,才更加严格看管紫姬。

而林黛玉自幼生长在宦官世家,受到四书五经的传统教育。

林黛玉以弹琴吟诗为乐,社交圈极其狭窄,然而比起紫姬的生活,林黛玉的生活已经是不错的了。

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日本的审美情趣与中国的审美情趣是截然不同的。

在《源氏物语》之中,紫姬是所有女性最为光彩夺人的一个,作者紫式部通过塑造紫姬这个女性形象,表现出了紫姬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典范形象。

紫姬这个女性形象,也很好的体现出了紫式部对于封建社会女性悲惨命运的把握。

《简·爱》之中的简就是一个极具自卑感的女性,她不但无才,而且又无色,从小便很孤独,生活的环境又缺乏爱。

当简终于能够用骄傲、倔强与残忍去逼迫自己的爱情之时,罗彻斯特先生变得一贫如洗,伤痕累累,而此时的简才能够用正常的情感去对待爱情。

《红楼梦》之中的林黛玉则与《简·爱》中的简颇为相似,从小便不幸失怙,寄居于贾府之中,所过的生活虽然豪华,然而却饱含着苍凉。

林黛玉并没有任何依赖,也没有任何的财产。

她的聪明与才华反而却害了她自己,使得她多愁善感,什么事情都多思多虑,加上她身体方面的孱弱,林黛玉更为自卑,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飘渺无望,这进一步伤害着林黛玉脆弱的内心。

贾府之中弥漫着色欲与物欲,而林黛玉仅仅是一个弱者,在贾府之中无关紧要,她的内心始终无法承受这样的现实生活。

林黛玉宛如带刺的玫瑰花,刺则是她外表的坚强,在刺下面的则是深深的自卑之情。

而这种情感是紫姬无法感受到的,毕竟她从小就被源氏宠爱着。

在紫姬的生命之中,死亡是最为精彩的内容,她的死亡就像樱花易落般魅力。

如果《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不让紫姬死去,她肯定会看到源氏对于他们爱情的摧残,如果这样,故事可能就不一样了,源氏可能就不会对紫姬拥有爱和怜惜的内心情感了。

尽管紫姬的死亡使她无法再体会人世间的爱恨情仇,然而,这样的结局却让《源氏物语》更为唯美。

.(三)包办婚姻与爱情蔡姬与源氏的婚姻是由源氏父母包办的,蔡姬仅仅十六岁之时便嫁给了年仅十二岁的源氏,这种包办的婚姻和《红楼梦》之中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包办婚姻相似。

对于源氏而言,父皇安排着他的婚姻,他并没有机会去体会追女孩子的乐趣。

对于源氏来讲,蔡姬是源氏的结发妻子,同样也是他所触碰的第一个女人,然而,源氏却从没有用心去爱蔡姬。

然而蔡姬却依旧无辜地被六条妃子妒忌着,最终被六条妻子折磨而死。

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她的家中拥有万贯家财。

她的外貌美丽,一举一动也都娴雅,恪守着妇道,城府颇深,而且擅于笼络人心,赢得贾府上下的赞赏。

对比蔡姬与薛宝钗,薛宝钗的人际关系则是更为广泛的,然而,她们却都是包办婚姻的不幸牺牲品。

即便不受包办婚姻的影响,蔡姬和薛宝钗也未必生活理想。

在那个时代里,真爱出现的次数太少太少。

对于与光源式发生关系的女性来讲,除了紫姬和藤壶,他可能就再也没真爱过哪一个,只不过是瞬间燃起又瞬间熄灭的爱情火花罢了。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以后的不久,贾宝玉便选择出家,对于薛宝钗来讲,这无疑就是致命的打击。

薛宝钗的一生只能够独守闺房,终身只剩下抱怨和怨恨。

薛宝钗就是曹雪芹笔下典型的封建标准女性,自觉地遵守并执行着封建的礼制教条。

薛宝钗曾经很多次劝林黛玉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又多次劝贾宝玉走封建仕途经济的道路。

这些内容也正是贾宝玉成婚以后不久出家的原因,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并没有什么共同的志趣,这样的伴侣是无法共度一生的。

在《源氏物语》之中,蔡姬的父母一直以太子妃的标准去培养她,这就造成了蔡姬严肃而又腼腆的性格。

蔡姬性情庄重严肃,这也是光源式无法忍受的,面对光源式蔡姬不说真心话,这使得光源式在与她相处之时有一种沉闷无趣的感觉。

正是因为蔡姬与光源式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这就使得他们两个人都没有想过要调动现实的悲剧。

在《源氏物语》之中,女性形象众多,六条妃子是最为恐怖的一个。

六条妃子的悲哀之处在于她将光源式的逢场作戏当成是一见钟情的爱情,便像飞蛾扑火一般,投入了全部的热血,而最终换来的结果却是始乱终弃。

六条妃子的恐怖在于她在爱情寒流之时转爱为恨,令人费解的是,六条妃子不将这种恨指向光源式的身上,而是去对付与光源式有着匪浅瓜葛的女性们。

而后用手段又将蔡姬害死,六条妃子通过生魂附体的手段害死单纯天真的夕颜,传出蔡姬魂灵附身于紫姬的传言,紫姬因此大病一场,不久后离开人世,再后来,六条妃子又逼迫着三公主出家为僧尼。

这就是六条妃子,富有智慧,而且傲娇矜持,心思又十分细密,手段又十分阴险。

在成熟的年级里,六条妃子却放下了矜持与自尊,接受了光源式这个幼零狂童的追求,而结果却并不理想。

在《红楼梦》之中,与之类似的描写也是很多的,冤魂作怪,这些冤屈灵魂的故事与《源氏物语》之中灵魂出窍的故事颇为相似。

正如古希腊戏剧中的人物美狄亚所言,女人往往对什么都心存畏惧,走上战场看到刀兵之时心惊胆战,然而若是感情遭到了背叛,就没有什么比她们的内心更为毒辣了。

六条妃子的做法与冤屈灵魂相比而言,她们的做法大体是类似的,这就是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的相似之处,她们的做法是类似的,都是逼迫着不幸的女人,逼迫她们不得善终。

对于六条妃子而言,有的人认为她的性格变态,有的人指责她坏,这些都是她性格之中的一部分。

在《源氏物语》之中,六条妃子就是唯一一个张扬自己爱恨情仇的女子,与其它隐忍退让的女性有所不同,那些女性将痛苦深深埋葬,让自己一点点枯萎,令人为之叹息。

六条妃子与这些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她仿佛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搏斗着,让我们仿佛回到了一千年前,亲眼目睹了因为爱情而为之疯狂的灵魂。

五、结语日本的《源氏物语》与中国的《红楼梦》纷纷代表了本国古典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这两部小说,似乎就像是孪生兄妹一样,相似之处很多。

这两部小说之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在盛极必衰的背景下诞生的,更为准确的说,这两部着作的作者是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之中。

正是由于两部着作的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相似,所以其着作之中的人物形象才如此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