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心理学》(中央电大)形考答案
电大2017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网上形考答案

2017年广播电视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性考核答案形考一一、选择题:1、访谈法可以划分为非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和(A)。
(3分)A、结构访谈B、开放性访谈C、个人访谈D、集体访谈2、(A)是认知能力的核心部分。
(3分) A、思维B、感觉C、知觉D、想象3、(C)是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是人类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3分)A、随意机能B、低级心理机能C、高级心理技能D、概括机能4、奈瑟尔所著的(D)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信息加工心理学正式作为一个学派立足于西方心理学界。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C《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参考答案:D (3分) A、《心理学》B、《民主主义与教育》C、《大教学论》D、《认知心理学》5、问卷设计的关键是(D),设计者在设计问题时应对问题的类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答案要全面而且要符合研究假设。
(3分) A、备选答案B、指导语C、题目D、问题6、(C)是指研究者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操纵和控制研究的变量,从而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某种心理现象,找出其发生原因和变化规律的方法。
(3分) A、访谈法B、观察法C、真实验法D、问卷法7、人们一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衡量一个人的年龄大小,除了实际年龄之外,下列(B)不是衡量一个人年龄大小的指标。
(3分) A、心理年龄B、相对年龄C、生理年龄D、社会年龄8、(A)是一种重要的内分泌腺,它控制个体的生长并调节其他腺体的活动,进而调节体内激素的总水平。
(3分) A、脑垂体B、下丘脑C、神经元D、性腺9、(B)是指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进行研究(如不同年龄、年级等),以对研究者所关心的心理现象加以测量并进行比较,最终获得这种心理现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
(3分)A、聚合交叉研究B、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D、跨文化研究10、(C)指在没有看到、听到或知觉到某个物体时,个体对此物体仍有内在的心理表征。
A.图式 B.客体永久性C自我中心 D. 物质守恒参考答案:B (3分) A、自我中心B、图式C、客体永久性D、物质守恒11、教育学界一般按年级对青少年的年龄段进行划分,其中,青年中晚期相当于(D)阶段。
2017年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完全版]
![2017年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完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66f14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6.png)
2017年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完全版]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8分)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XXX定律:德国生理学家XXX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不同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革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2017年电大电大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第 1 ― 3 章)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P58-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
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电大答案形成性考核册及心理学答案

电大【心理学】形考作业一:填空题1、心理现象2、心理过程个性心理3、个性倾向个性心理4、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5、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6、开始环节中间环节终末环节7、痕迹 8、心理发展 9、指向和集中10、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呼吸运动的变化 11、目的性意志性二、单选题1、A 2、D 3、A 4、C 5、B三、简答题(只提供要点)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1) 描述和阐明人的心理现象;(2)侧量和预测人的心理现象;(3)理解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2、大脑的反射活动包括哪几个环节?答:(1)开始环节;(2)中间环节;(3)终末环节。
3、为什么说心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要反映?答:(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的制约作用;(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
4、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答:(1)有意识性;(2)意识的能动性;(3)意识的社会历史性。
5、什么是注意?注意与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关系:注意是一种大家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过程。
它总是和心理过程联系着。
6、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
答:(1)原来注意的强度;(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3)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四、论述题1、你是如何理解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参见P302、请联系实际分析一下自己的注意特征。
参见P44电大【心理学】形考作业二:填空题1、感觉器官2、外部感觉内部感觉3、整体反应4、预定目的主动的系统的5、人脑6、输入编码存贮提取7、编码贮存8、暂时性永久性9、客观事物10、概括性间接性11、一般的本质的1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13、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14、渲染性15、高级情感二、多项选择题1、D2、ABCDE3、ABC4、ABC5、ABCD6、B7、CD8、A9、ABC 10、ABCDE 11、BCD三、问答题(只提供要点)1、答:共同点——二者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人脑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试题17道含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试题17道含答案)组块名词解释正确答案: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注意名词解释正确答案: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这个观点是()提出的。
A.拉扎勒斯B.阿诺德C.巴德D.詹姆斯正确答案:A心理学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正确答案:(1)描述和测量。
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质和量上的特点。
心理学能对这些质和量的特点进行描述和测量,就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控制这些行为。
(2)解释和说明。
心理学不仅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而且还要找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一般心理学从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整合来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特点。
(3)预测和控制。
预测和控制是心理学功能最显著的表现,这依赖于测量工具和相关的理论。
心理学家往往通过测量一个人的现在和过去,来预测他将要做什么或怎么做。
例如,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学习策略,就可以预测他在学校学习的表现。
同时,还可以帮助他改进学习方法或提高学习水平等。
下列因素中,能够影响人际吸引是()。
A.相似性B.互补性C.差异性D.熟悉性正确答案:ABD下列关于表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表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B.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C.表象往往不如知觉完整和稳定D.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如心理旋转等正确答案: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描述的是人的不同心境状态。
B.“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人的激情状态。
C.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D.研究表明,人可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对健康影响不大。
正确答案:AD我们回想儿时经历过的事情属于()。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含答案

名师整理优异资源电大心理学形成性查核册答案《心理学》形成性查核第一次作业一、不定项选择题1. 忽然的叩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的扰乱。
A .任意注意B .不任意注意C .任意后注意D.注意的摇动2.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忘记的进度是不平衡的,它表现为()。
A .中间稍快B .中间稍慢C .先快后慢D .先慢后快3. 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这类学习属于()。
A .接受学习B .发现学习C .意义学习D .机械学习4.人们依据已有信息,从不一样角度出发,找寻多种可能性答案的一种思想活动,属于以下哪一种种类的思想?()A .惯例思想B .详细形象思想C .发散思想D .创建性思想5. 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类现象的发生,主假如受了()的影响。
A .定势B.正迁徙C .原型D.负迁徙6. 人类拥有的五种基本情绪是()。
A.羞愧、愤慨、惧怕、怜悯、快乐B.怨恨、快乐、悲痛、憎恶、难过C.愤慨、惧怕、快乐、伤心、难过D.愤慨、喜爱、惧怕、羞愧、憎恶7.“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影响。
A.激情 B.心境C .应激D.以上一个也不是8. 一般来说,()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
A .中等B.弱C .强 D. B 和 C 都是9. 记忆正确的基本过程是( A .编码、提取、储存)。
B .编码、储存、提取C .提取、编码、储存D.储存、提取、编码10. 属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内容的有(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
C .成功需要D .尊敬需要11. 以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作为研究对象的是(A .生理心理学B .实验心理学C .发展心理学D.人品心理学)。
12. “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派是()。
A .有条件的B .无条件的C .不行能的D.以上一个也不是13.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必定对象的()。
A .指向和选择B .集中和紧张C .指向和集中D.集中14. 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要点,以惹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心理学》(中央电大)形考答案

《心理学》(中央电大)形考答案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第1—3章)一、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及其活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2、认知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3、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4、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5、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催眠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
8、感觉是动物及人体接受外界传来的及发自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
9、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10、绝对阈限是指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物理能量)。
11、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12、似动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13、三色论是指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是指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而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具体的,是实际社会制度的历史反映和理论推断。
二、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 认识内外世界;(2) 调控行为; (3) 预测未来;(4) 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电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电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心理现象B. 生理现象C. 社会现象D. 自然现象答案:A2.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人文科学D. 交叉科学答案:D3. 弗洛伊德是哪种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所有选项答案:D5.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客观性B. 系统性C. 可重复性D. 主观性答案:D6.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以下哪个阶段被称为“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 结构主义B. 行为主义C. 精神分析D. 认知主义答案:B7.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认知心理学?A. 信息加工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发展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答案:B8. 以下哪个选项是情绪的三个基本成分?A. 生理唤醒、行为反应、认知评价B. 生理唤醒、行为反应、情绪体验C. 情绪体验、行为反应、认知评价D. 生理唤醒、情绪体验、认知评价答案:D9.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C10. 以下哪个选项是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人格特质B. 人格障碍C. 人格发展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哪些?A. 认知心理学B. 发展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A. 本我、自我、超我B. 梦的解析C. 潜意识D. 性本能答案:ABCD4. 情绪的三个基本成分包括以下哪些?A. 生理唤醒B. 行为反应C. 情绪体验D. 认知评价答案:ABD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以下哪些属于基本需求?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第1—3章)一、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及其活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2、认知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3、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4、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5、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催眠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
8、感觉是动物及人体接受外界传来的及发自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
9、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10、绝对阈限是指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物理能量)。
11、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12、似动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13、三色论是指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是指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而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具体的,是实际社会制度的历史反映和理论推断。
二、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 认识内外世界;(2) 调控行为; (3) 预测未来;(4) 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2、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答:(1)睡眠;(2)梦;(3)催眠;(4)白日梦。
意识的作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实践,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
答:(1)指向性,(2)集中性;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呼吸运动的变化、无关运动的停止等等。
4、举例说明注意的几种种类及其特征。
答:(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
答:(1)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
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6、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答:在知觉我们熟知的对象时,尽管知觉条件发生变化,但我们获得的映象却保持不变,这一特点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常见的恒常性;色彩恒常性、知觉恒常性、视觉恒常性等等。
7、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答: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也与刺激的物理性质和情境有关。
8、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答: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等生理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习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
三、论述题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主要规律。
它包括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脑的机能、心理现象的基本构成、心理现象之间的基本规律、社会心理现象的各种不同规律和应用等等。
实际心理学的本质应该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与内外因素互相融合和升华的内在秘密的学科,人的心理本质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
无论站在心理学的什么角度看,都离不开心理现象。
基础心理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发展心理学研究心里现象的发生发展,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社会之间的心理现象,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
2、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答: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认为,知觉组织法则主要有如下四种。
相似法则:此种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向称为相似法则。
接近法则:此海林错觉种按刺激物间距离关系而组成知觉经验的心理倾向称为接近法则。
闭合法则:如果知觉场地的刺激物表面看来虽各有其可供辨别的特征,但如仅凭此等特征,仍不能确定刺激物之间的关系。
此时,观察者常运用自己的经验,主动地为之补充(或减少)刺激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加它们的特征,以便有助于获得有意义的或合于逻辑的知觉经验。
连续法则:与闭合法则类似的是连续法则(1aw of continuity)。
如下图所示,一般人总是将它看成是一条直线与一条曲线多次相交会而成;没有人会看成是多个不连接的弧形与一横线构成。
由此可知,知觉上的连续法则所指的“连续”,未必指事实上的连续,而是指心理上的连续。
知觉上的连续法则在绘画艺术、建筑艺术以及服装设计上早已广泛应用。
3、举例说明错觉产生的原因。
答:所谓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被歪曲了的知觉。
错觉的产生,不仅当时必须要有客观刺激物作用于当事人的感觉器上,而且知觉的映象性质与刺激物是一致的。
一言蔽之,那就是“错觉是一种错误的感知觉”;错觉从产生的来源可分为心理性、生理性和病理性三种。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第4—6章)一名词解释1、记忆是对过去所学经验的保留,是对过去所学经验在需要时不必再加练习即可重现的心理过程。
2、陈述性记忆是指人对事实性资料的记忆;凡是对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均属陈述性记忆。
3、程序性记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
4、组块是人对信息进行组织或再编码。
5、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
6、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7、思维与想象——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8、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9、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10、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11、词频与语境:词频是指一定范围的语言材料中词的使用频率;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12、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13、语言产生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他包括说话和书写两种形式。
14、电报式语言是指儿童在2岁至4岁间所说的一种语言方式,句子只由名词、动词和少量数词组成的,比如“妈妈,喝水。
”等等。
二、简答题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答: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是信息的输入、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能更全面地体现信息加工系统的工作流程,所以它也是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2、简述编码特异性原则答:编码特异性原则指当回忆时的背景与识记时的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效果最好。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3、简述遗忘发生的原因答:影响遗忘的因素有:时间,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记忆材料的位置,记忆者的态度。
4、根据艾宾浩斯曲线,谈谈复习时应遵守的策略。
答:(1)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2)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3)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
如对一个12个音节的音节组集中学习需要育读68次才能达到正确背诵,而分散学习只要35次就够了。
5、什么是表象?表象在思维中有哪些作用?答: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作用:(1)表象思维(形象思维),就是凭借表象进行的思维操作;(2)表象与词在心理操作中双重编码,在更多情况下,信息在脑中可以进行编码,也可以图像进行编码;(3)表象是词的思维操作的支柱,词的思维操作所需表象的参与和支持,甚至表象操作在思维操作中是否出现,可因思维任务之不同而异。
6、想象有哪些功能?答:.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
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
7、什么是手段-目的分析,包括哪些步骤?答:手段-目的分析是问题解决策略中的启发法的一种,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8、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过程。
答: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主要包括:思维的求实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连贯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跨越性、思维的综合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必须经过自觉的培养和训练,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必须敢为人先勇于实践,善于从失败中学习,才能获得灵感,实现思维的飞跃。
9、简述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答:基本特征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和社会性与个体性。
语言的功能主要分为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两方面,其中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10、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答: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
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以及表现形式。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11、语言的产生包括那几个阶段?答:语言产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如:构造阶段:根据目的确定要表达的思想;转化阶段: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的形式;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
三、论述题1、试述加工水平理论和相关的实验证据。
答:加工水平理论强调用信息加工深度来解释记忆,认为没有必要将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系统,所谓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只不过是一种记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人们对识记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和记忆得清楚与否,决定于对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如何加工的,即决定于加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