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2017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专题12古典诗歌鉴赏(解析版)

【2017年高考命题预测】(一)2016年高考考查特点:2016年的所有试卷都考核诗歌鉴赏的题目,主要是主观题,分值为5——10分,考核的重点是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其中情感为重点考核的内容,总体上难度大幅度的降低,考纲把诗歌由原来的E“鉴赏与评价”降为D。
所以只重视诗歌的基础的考核,手法的赏析并不做深究,一般给出手法,即使考核手法也相对简单。
(二)2017年命题预测及备考措施:预测2017年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单项提问,即仅就一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二是文学鉴赏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即侧重考查考生对形势和内容关系的把握;三是综合设置,即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考查鉴赏能力。
备考策略从以下着手:一、依托课文诗词,拓展鉴赏知识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都是古代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和思维方法很典型,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借鉴性。
这些诗词绝大多数指定要背诵,如果在背诵的同时,能够对其鉴赏的技巧了如指掌。
那么枯燥的鉴赏概念就会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
比如品味“炼字”,可以用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为例,分析“自”和“空”的妙处,把握好"炼字"类题型的答题思路。
同样品味“诗眼”可以用杜甫诗《旅夜抒杯》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为例。
品味“情景交融”可以用杜甫诗《登高》为例。
品味抒情方式也可以用《旅夜抒怀》为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作,立意含蓄;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则即景自况,以抒悲情。
“品味细节”可以借鉴杜甫《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品味“意境”可以借鉴王维诗《山居秋螟》……总之,如能对所学诗词的鉴赏知识加以归类,并能举一反三,自然能运用自如。
这应该是我们坚持立足课本的指导思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辨认鉴赏区域,积累课内外诗词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
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东城二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一)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
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
八年,署滦州知州。
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十八年,擢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擢江宁知府。
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以成龙廉洁,传谕嘉之,擢安徽按察使。
二十五年,擢直隶巡抚。
谕询:“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成龙奏:“弭.盗为先。
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
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既抵任,疏言:“弭盗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间已遵行。
惟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①在屯,未能约束。
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
得盗,赏;藏盗、纵盗,罚。
”下部议行。
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
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
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②,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
上召成龙入,问:“开捐例得无累民?”成龙奏:“无累。
”上曰:“捐纳之人,岂尽殷实?大约称贷者多,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成龙乃请罪。
上因.问:“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③,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成龙曰:“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
”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
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事。
三月,请修永清、固安旧堤,挑浚浑河淤沙。
十月竣工,诏赐名曰永定河,建庙以祀。
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以增筑疏浚事宜,谕令筹办。
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
三十九年,卒,赐祭葬如例,谥曰襄勤。
(取材于《满汉名臣传》)注释:①拨什库:清代官名。
②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教师版)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教师版)新课标1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翻译: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14.BE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答案】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新课标2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译文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北京市2015年—2017年各区高三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

北京市2015年——2017年高三各城区模拟题诗歌鉴赏题汇编2017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汇编之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③。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
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
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
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
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14.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
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
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于“天籁”的说法。
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15.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3分)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C.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D.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6.《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
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木兰花慢游三台①元好问②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
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
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
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
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
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离任。
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
《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
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
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
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
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
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
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可以说,是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促使苏轼自觉地以豪壮的声调、超越的意识入词,最终使词这种体裁完成了从伶工歌女之歌词向士大夫抒情言志诗体的转变,词体的疆域也因此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之 诗歌鉴赏

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之诗歌鉴赏海淀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9题。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辛弃疾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着儿曹,锳锳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注】,记余戏语。
【注释】靴纹绉面: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曾对人说:“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16.根据词意,解说“烈日秋霜”的含意。
(3分)17.本词下阙虽未有“辛”字,却“辛味”十足,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所蕴含的“辛味”。
(6分)18.本词“戏赋辛字”,妙趣横生,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词中之“妙趣”加以赏析。
(6分)19.辛氏“忠肝义胆”这种精神品格在我国古代语文中多有体现,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表达他老当益壮,渴望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颂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岳阳楼记》“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句,则反映出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5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6.(3分)“烈日秋霜”比喻辛氏家族世代传承的刚烈正直的精神品格。
(意思对即可)17.(6分)评分要点:(1)结合诗句(2分),(2)具体分析诗句中所含“辛味”(说出一点得2分,说出两点得4分)示例:下片头两句暗写辛家人刚烈正直、不谄媚权贵,世间荣华富贵从不曾到辛氏家门,语含辛酸,也含有对钻营之徒的辛辣讽刺;结尾句劝诫茂嘉弟不要玷辱辛家刚直忠义的家风,其中包含对官场谄媚风气的辛辣讽刺。
(意思对即可)18.(6分)评分要点:结合诗句、明确角度(如:遣词造句、表现手法、题材选取、语言风格等,2分),分析准确具体(2分),点明效果(妙趣)(2分)。
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语文二模汇编(微写作、写作)教师版(东西海朝丰房山昌平) 含答案

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微写作、写作)教师版东城二模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58分.26.微写作(8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①阅读整本书,与阅读零散的篇目相比,会有不同的收获。
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写一则短文,向刚入学的高一同学介绍自己阅读整本书的体会。
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②临近高考,有些同学觉得晚上学习效率高,所以常采用开夜车复习的方法。
针对这种做法,请你写一段规劝的话。
要求:态度友善,有说服力。
③请以“凝望”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语言有文采。
27.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四世同堂》中钱先生说“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这句话揭示了生活中很多现象背后的道理。
请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美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科技日新月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
二十年后,语文课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想象,以“二十年后的语文课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描写有画面感,内容注意合理性。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58分.26。
(8分)略27.(50分)略西城二模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2分。
23.微写作(12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
①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
"请从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处笔触(可以是情节设置、细节刻画、手法运用、遣词造句等),阐释其“惊人之处"。
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
180字左右。
②经典小说的情节往往引人入胜,但有时也可能有不合自己想法的地方。
如果让你改动这六部作品中的某情节,你想怎样修改?请简述你的修改方案并谈谈这样修改的理由。
要求有理有据,自圆其说.180字左右.③不同的人对春天的感受也有不同,上述作品中的人们对春天各自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以这些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其对春天的感受。
2017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

2017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1 一、海淀区二模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ɡǔ)师:渔夫。
诗中借指船工。
②临圻(qí):地名。
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①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
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
(2分)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后者。
(2分)③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参考答案:12.①(2分)送别杨柳(2分)②(2分)明快;低沉。
(意思对即可)③(6分)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1分),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1分),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1分)。
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1分),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1分),表现出离愁的深重(1分)。
(意思对即可)二、西城区二模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10分)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①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
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
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古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给人轻柔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东城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千年调①辛弃疾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
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④。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
注释: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
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
②丰隆:古代神话中得雷神。
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得天门。
④此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
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
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16.下列对本词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得一项就是(3分)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得“霓”都就是“彩虹”得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得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您”,就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得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得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
17.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得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得一项就是(3分)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初到黄州》)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8.①辛弃疾词作描绘出瑰丽神奇得仙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营造出了 (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暗示了 (姓名)、 (姓名)等女子得不幸命运。
(3分)②本词与李白得《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简述这两首诗词所描述得仙境及抒发得情感有何不同。
(6分)1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6分),得以施展抱负得理想;曾皙借“浴乎;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借②《千年调》词人以月起笔,开篇写道“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月就是古诗文中常见得意象,它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触发情感得作用,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得“去来江口守空船, ”;李煜《虞美人》中得“小楼昨夜又东风, ”;苏轼《前赤壁赋》中得“月出于东山之上, ”。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16.(3分)D 17.(3分)C18.①(3分)仙境名称:太虚幻境人物:晴雯、袭人、香菱、宝钗、黛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湘云、妙玉、熙凤、巧姐、李纨、可卿以上十五人中任选两位即可。
②(6分)答案示例描写得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得仙界与日月辉映,炫目辉煌;神仙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列队欢迎诗人得到来,场面盛大热烈。
仙境在最高潮处倏然消失,诗人在惊悸中返回现实。
《千年调》描写仙界宴饮得欢乐与天帝对词人得赏赐,词人虽受到盛情款待,却依然主动回到得人间。
抒发得情感:《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对名山大川得向往表达对权贵得反抗与对高洁傲岸人格得向往。
《千年调》表达诗人希望立功报国得雄心壮志与对祖国、现实得深深眷恋。
评分标准:仙界描写:4分。
仙界特点2分,离开仙界方式2分。
抒发情感:2分。
未结合诗句酌情扣分。
19.(6分)①风乎舞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绕船月明江水寒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徘徊于斗牛之间西城二模海淀二模朝阳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得宋词,完成14—17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①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白鸥,一身都就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
14、下列对词句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得一项就是(3分)A、“青山”一句就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
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得脚步,使其无法前来。
C、“人言”二句就是词人借用人们得一种说法,说人得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
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得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就是愁。
15、“联翩万马来无数”化静为动来写山,颇具情趣。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得一项就是(3分)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黄景仁《都门秋思》)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16、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
”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 ,辛词言愁晦。
”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您对这一说法得理解。
(4分)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诗人在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时常常会运用典故。
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用“① , ②”,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得不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廉颇自比,“③ , ④”,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得强烈愿望;陆游在《书愤》中,借用檀道济得故事,“⑤ , ⑥”,写出了壮志未酬得苦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⑦ , ⑧。
孔子云:何陋之有?”说明主人因为“德馨”,所以陋室不陋。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4.(3分)A15.(3分)A16、(4分)(白诗与辛词作比较说明,各2分)答案示例一:白诗直接抒情,一二两句说虽然自己刚到四十,身体还没有完全衰老,但因为愁多苦闷,已然满头白发了,感叹年华易老;辛词间接抒情,上片用青山作类比,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想得到赏识而不得、想报效国家而不得得愁苦。
答案示例二:两诗虽然都借动物来写愁,白诗相对直白,辛词更加隐晦。
白诗三四两句无疑而问,说您白鹭没有愁苦为什么满头垂丝,借此说明自己就是因为愁苦而满头白发,这就比较直接;辛词下片借调侃沙鸥浑身都就是愁,用轻松诙谐得方式,含蓄地写出了词人得愁苦,愁苦更加隐晦。
17、(8分)①出师未捷身先死②长使英雄泪满襟③廉颇老矣④尚能饭否⑤塞上长城空自许⑥镜中衰鬓已先斑⑦南阳诸葛庐⑧西蜀子云亭丰台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得诗,完成15~18题。
(18分)早春【唐】刘长卿①微雨夜来歇,江南春色回。
本惊时不住,还恐老相催。
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
岂堪沧海畔,为客十年来。
【注】①刘长卿,字文房,工于诗。
15.下列对本诗得理解,不正确...得一项就是(3分)A.首联写一夜微雨,江南春回,一派生机盎然,但丝毫不含有诗人热爱春色之情。
B.颔联写作者微妙得心理变化,本已惊叹时节变换不停,又恐惧时间流逝催人衰老。
C.尾联进一步抒情,人事变迁,长期客居在外,这种辗转流离之苦叫人怎能禁受。
D.全诗开篇写早春之美,收笔时却已触及人生苦痛,情感自然转化,行文跌宕生姿。
16.刘长卿《早春》“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两句,伤春感怀。
下面诗句与此两句内涵最一致得一项就是(3分)A.冰消泉派动,日暖露珠晞。
已酝瞧花酒,娇莺莫预飞。
(【唐】刘威《早春》)B.听鸟闻归雁,瞧花识早梅。
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
(【唐】畅诸《早春》)C.一种与风至,千花未放妍。
草心并柳眼,长就是被恩先。
(【唐】李中《早春》)D.野树花初发,空山独见时。
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
(【唐】储嗣宗《早春》)17.古人对刘长卿得诗曾评价道:“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
”“兴在象外”,即指不再拘泥于诗中一花一草得细微意象,而就是指向诗外得无穷境界,追求“象外”之美,“有余味不尽之妙”。
请分别赏析刘长卿得《早春》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得象外之兴。
(6分)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刘长卿《早春》写春雨夜来,杜甫《春夜喜雨》也写了春雨夜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
”②刘长卿《早春》感叹“花无百日开”,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身世也有类似诗句:“______,______。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刘长卿《早春》感叹“作客十年来”,杜甫《登高》也有类似感叹:“____,____。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18分。
15、A【解析】“丝毫不含有诗人热爱春色之情”概括不准确。
16、 B【解析】“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
”这两句借物抒情,就是在伤春,悲叹光阴易逝,时不再来,人生短促——人可以醉饮千场,但花无百日开期,转瞬即逝;人生亦如花开花落,生命短促。
17、《早春》得象外之兴:《早春》本写春色之美,春色本来喜人(“象”1分),但从颔联“本惊时不住”开始,诗人却转而伤春,从“花无百日开”中感到了岁月得无情,感叹时光易逝,光阴虚度(“兴”2分)。
《逢雪宿芙蓉馆主人》得象外之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得就是一幅风雪夜归图,诗人把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犬吠,风雪夜归得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象”1分),写出了风雪之夜,天气得严寒,旅人得孤独,以及茅屋得清贫(“兴”2分)。
(注:《逢雪宿芙蓉馆主人》就是小学三年级学过得,见人教版第五册。
考查十二年语文学习积累。
)【评分标准】分别写出诗歌中得“象”1分,“兴”2分,共6分。
18、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③萍水相逢,尽就是她乡之客。
【评分标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房山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6~18小题。
别薛华①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就是梦中人。
【注释】①王勃因作《檄英王鸡》,被高宗怒逐出府,从此不得重用。
在巴蜀游历时遇到朋友薛华,本诗作于王勃为薛华送别之时。
16、下列对本诗得理解,不正确...得一项就是(3分)A、首联中,作者运用叠字“送送”“遑遑”,富有音韵美,增强了诗歌得表现力。
B、颈联既有对薛华得劝慰,又有自慰之意,具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得情意。
C、尾联作者采用实写得手法,既表明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您对我思念之切。
D、本诗运用洗练得语言,创造出生动得形象、鲜明得意境,表达了真挚得情思。
17、送别诗往往侧重于抒发作者得离愁别绪,下列诗句没有..体现这种情感得一项就是(3分)A、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