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6微专题二十人口数量变化思维导图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7章 人口的变化 20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7章 人口的变化 20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答案:(1)C (2)A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影响
考法一 我国人口迁移状况分析 1.(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 迁移日趋频繁。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为 2012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
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
学案20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2.经济因素
3.社会因素
(1)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 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2)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 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2)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 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审题突破] (1)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1)D (2)C
考法二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判断 2.(2016·十堰调研)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 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 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 图,完成(1)~(2)题。
考法一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 1.(2016·沈阳市模拟)下图表示 2010~2015 年我国各省(市、区) 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 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 区)。读图,完成(1)~(2)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单元人口的变化课时25人口资料统计图的判读专题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单元人口的变化课时25人口资料统计图的判读专题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单元人口的变化课时25人口资料统计图的判读专题学案新人教版[目的定位] 关于人口内容的考察,绝大局部以人口资料统计图为载体出现。

罕见的人口统计图依照表述方式不同,大体可分为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

因此要求先生了解人口资料统计图的方式,掌握其判读方法。

一、柱状图的判读例1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度2021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表示图〞,回答(1)~(2)题。

(1)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度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度天文特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经济最兴旺的国度能够是甲B.最适宜开展休息密集型产业的国度是丙C.休息力充足、社会保证担负较重的是乙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反思归结】柱状图的判读柱状图是采用不同高度或长度的线柱表示天文数据大小的图形。

它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各种天文事物和现象的差异。

剖析柱状图的普通思绪:①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细心观察、辨析;②思索各项目之间的联络;③对柱值的______停止剖析,从而提醒纵坐标因子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规律;④剖析缘由,提出建议。

二、金字塔图的判读例218~20岁是高考适龄人口,从2021年至2021年,全国高考适龄人口继续添加,2020年是中国高考适龄人口的转机年。

以下图为〝2021年和2020年10岁至20岁广东省和山东省的人口金字塔图〞。

据图回答下题。

以下有关广东和山东两省高考适龄人口,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广东省2021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小于山东省2021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B.2021年和2020年相比,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下降最多的是19岁的高考适龄人口C.广东省2021年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将出现大幅度下降D.2020年以后几年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数递减速度快于广东省【反思归结】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__________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因图形似金字塔而得名。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变化及读图 能力。由图可知,1950~2010年各个时期世界人口 死亡率均小于人口出生率;1950~1970年世界人口 死亡率降幅为各时期最大;1990~2010年世界人口 自然增长率下降;1950~197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 率持续上升。第(2)题,欧洲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 长率最低,④为欧洲;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 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高,①为非洲;亚洲人口 自然增长率较高,②为亚洲;北美洲经济发达,人 口自然增长率较低,③为北美洲。
【3—2】抚养比是区域内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 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读我国及甲省抚养比 统计表,回答(1)~(2)题。
(1)甲省区总抚养比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因为( ) A.社会经济较发达,生育率偏低 B.养老体系完善,劳动力抚养负担小 C.老年人口比重大,导致死亡率偏高 D.该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迁出 (2)我国总抚养比有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 A.老人抚养比上升 B.年轻劳动力人口数减少 C.老年人口数减少 D.少年儿童抚养比下降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 与 1982 年 相 比 , 2009 年 我 国 人 口 年 龄 结 构 的 变 化
(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六章:人口的变化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六章:人口的变化

图像判读
人口增长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人口增长模式图的判读方法
分析人口增长在时间上不匀速性
生产力水平提高(根本影响因素),导致人口增长加速
理解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正相关 负相关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程度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判定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分析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居住地变更
人口居住地的空间变化
概念
时间限度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分类
人口的迁移
科技移居:高素质人材
劳务输出:廉价劳动力
现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国际难民迁移: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不利和有利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
19世纪前迁入,二战后迁出
拉丁美洲
19世纪前迁出,二战后迁入
欧洲
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人口迁移及人口 迁移类型的判断
判断人口迁移类型的基本思路是抓住迁移的地理范围,迁移方向,就业性质,迁移方式,迁 移时间,迁移原因等多方面的突发特征
理解
人口的空 间变化
第六章:人 口的变化
人口 数量 变化 和人 口的 合理 容量
人口及人口“三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历史时期
人口的自 然增长人口增长的 Nhomakorabea间变化及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农业革命期间
工业革命开始
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原因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增长模 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的时间,空间差异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三个主要途径
人口的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的划分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轻化
人口爆炸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0讲人口迁移讲义含解析鲁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0讲人口迁移讲义含解析鲁教版

第讲人口迁移[考纲呈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纲解读].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

(重点) [思维导图]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概念及国内外人口迁移()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①世纪以前: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国内人口迁移①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补充点拨美国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迁移时间迁移原因迁移特点第一次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世纪和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世纪~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世纪年代末至年代初环境恶化、资源开发东北部人口迁往南部和西部.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影响举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水资源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自然灾害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西非的环境难民()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影响举例经济因素(主导)经济发展水平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交通通信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迁移难度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社会因素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着重要的作用军人家属的从军宗教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二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巴勒斯坦地区()政治因素因素影响举例国家政策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行“上山下乡”、三峡移民战争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国家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的南移政治变化政治独立;国家解体“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考向一人口迁移的特点及类型(·全国文综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备考2020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课件 人口和城市-人口(共30张PPT)

备考2020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课件   人口和城市-人口(共30张PPT)
a.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 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 等导致人口大量迁入。
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 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1、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2、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3、数值的读取分三步:
第一,沿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箭头; 第二,过某点分别画出与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第三,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就是待求点的三个数值。
人口增长过 慢(人口老 龄化)带来 的影响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 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 活困难问题;④劳动力不 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 民等
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
人口性别比
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
失调带来的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
信息②:2000 年老年人口比重远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 60 岁及
小于 10%,2016 年有所增加但仍 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 10% 及以
低于 10%
上,该城市未出现老龄化 现象
信息③:由图可知 2016 年少年儿
童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城市人口平均年龄增大,大量青
2016 年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高 壮 年 劳 动 力 人 口 的 迁 入 , 属 于 峰值出现在 26 到 40 岁之间,相 _机 __械 __增长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ppt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ppt
答案:1.B 2.A
“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出门一 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 实写照。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据此,完 成 3~4 题。
3.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
A.丁
B.丙 C.乙
D.甲
4.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 原因是( )
(2019·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 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完成 3~4 题。
3.与 2000 年相比,2016 年该城市( ) A.人口总数减少 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
4.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
短时间段;1986—1990 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 第 3 题,推测 2010—2030 年该市人口变化,即 20 年后的 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 21~29 岁,20 年后进入生育 年龄的人在 2010 年是 0~4 岁、5~9 岁,图中这部分人 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 10~14 岁的人也较少;因 此推测 2010—2030 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 年即 15 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 2010 年是 6~14 岁,这部分人 2010 年数量较少,不会再 2025 年出现生育高峰。中国西 部少数民族多,人口自然增长为正值,不会出现人口总数 减少。
[思维导图]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①不断增长。
2.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②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增长③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④明显加 快。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⑤快速时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08 人口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08 人口的变化

专题08 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1.世界的人口、国家与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2.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人口增长特点: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受教育的年限长,初婚年龄大,生育率低。

教育投入大,人口成长成本高。

社会保障好,人们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淡薄。

②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国家面临发展,劳动力需求多,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影响。

(3)变化趋势①发达国家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②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3.世界的居民(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①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②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等地。

③黑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等地。

(3)世界三大宗教。

①基督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③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

①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主旨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分布: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6微专题二十人口数量变化思
维导图学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题。

材料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

材料二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状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
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2.材料二的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3.(2017·高考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
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是( )(1)该国可能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A.中国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2)根据预测,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A.人口增长模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4.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有调查结果显示,过半受访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
个孩子。

据此并读图完成(1)~(3)题。

(1)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原因,不包括( )
A.抚养成本增加 B.生育风险增大
C.母亲职业特点 D.祖辈经济支持
(2)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
A.延长人口红利期 B.快速增加劳动力
C.快速增加国防兵员 D.拉动婴幼儿消费
(3)提高生育率的措施包括( )
①建立健全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福利体制②配置公共教育、医疗资源③平衡地
区男女人口比例④公共政策与生育政策的调整全面接轨⑤建立完善的生育和育
儿假期保护法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2014·课标Ⅰ,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
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
该国人口增
长特征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

6.(2014·福建文综,5~6)人口抚养比是指非
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1)~(2)题。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7.(2017·陕西工大附中月考)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

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

据此完成(1)~(2)题。

年份指标甲国乙国
2000老年人口比重/% 6.916.2老年抚养比10.024.8
2010老年人口比重/%8.517.0老年抚养比18.625.6
2020老年人口比重/%11.920.8老年抚养比26.333.0
(1)
A.甲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 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2)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 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人口问题及对策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
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如下:
2
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双重压力,既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净增数量大的问题,又面临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迅速老龄化问题。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具体如下表所示:
1.B
2.C
1.图示为外来人口男女比例图,不是常住人口,A错。

流入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
所以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B对,C错。

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外来人口少于本地人口,D错。

2.外来人口中,丙是劳动力人口,也是育龄人口,可能带几岁的孩子。

丁是儿童,孩子随父母迁移的可能性大,所以丙、丁有明显相关性,C对。

老年人安土重迁,随子女迁移的可能性小,A、B、D错。

3、(1)C 读图可知,2000年世界人口为60亿,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约18%,大约为11亿左右,结合时间和人口数量,应为印度。

故选C。

(2)B 读图可知,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从2000年到2050年基本没有变化,表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结合选项,故选B。

4、(1)D (2)A (3)
5、答案(1)A (2)C
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

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

第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 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 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 000万。

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

6、答案(1)D (2)B
第(1)题,图中显示2015年前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人口抚养比的概念推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结构的变化。

第(2)题,随着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2025年后人口老龄化严重,会造成劳动力逐渐不足。

7、(1)C (2)D
【解析】
(1)、读表,根据表格中甲乙两国老年人口比重可知,乙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根据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可知,乙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根据乙国2000年老年人口比重为16.2,而甲国为6.9可知,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根据2000年和2020年数据可知,甲国老龄化速度快。

故选C。

(2)、有表格数据可知,老年人口比重增长的速度快于老年抚养比的速度,在根据题干中老年抚养比的概念可知,其原因是劳动力人口比重增长速度慢,老年人口比重增长速度快,劳动力人口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