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2 文言文阅读答案
《祖逖北伐12分》阅读答案

《祖逖北伐(12分)》阅读答案《祖逖北伐(12分)》阅读答案祖逖北伐(12分)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①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俱:②及渡江及:③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之:④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⑤睿素无北伐之志素: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非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21.“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参考答案:19.(5分)①一起②等到③的④如果、假如⑤平素、向来(每小题1分。
)20.(4分)①“这并不是不好的声音!”于是就起床舞剑(2分)。
②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2分)。
21.(3分)闻鸡起舞(1分)。
启示:把勤奋努力,不断磨炼自己的精神用于自己的学习(2分)。
(围绕这个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祖逖北伐》阅读答案

《祖逖北伐》阅读答案《祖逖北伐》阅读答案《祖逖北伐》阅读答案1祖逖北伐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①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俱:一起②及渡江及:等到③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之:的④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如果,假如⑤睿素无北伐之志素:平素,向来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这并不是不好的声音!"于是就起床舞剑。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这一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
21."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闻鸡起舞(1分)。
启示:把勤奋努力,不断磨练自己的精神用于自己的学习(2分)《祖逖北伐》阅读答案2祖逖北伐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阅读附答案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阅读附答案读(9分)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因起舞因:②不给铠仗给:③蹴琨觉蹴:④遂屯淮阴遂:【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翻译:②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翻译:【小题3】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祖逖的“大志”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答案【小题1】所以供给用脚踢于是【小题2】①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②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小题3】闻鸡起舞请缨北伐中流击楫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蹴”用脚踢。
“给”供给。
重点识记两个字的含义,常常考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注意1句中的“遗民”“思”和2句中的“复济者”“有如”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从中找出相关成语即可。
考点:筛选材料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新高考二卷语文文言文答案

新高考二卷语文文言文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
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
”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
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
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
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
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
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
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
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
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
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B.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C.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D.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类文阅读闻鸡起舞①祖逖(tì)是一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青年时期的祖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十分匮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他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入皇都学习,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但祖逖认为自己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继续勤勉学习。
②后来,祖逖与刘琨(kūn)都担任司州主簿。
两个人住在一起,彼此意气相投,而且都胸怀大志,因此成为一对好朋友。
二人经常在一起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同时,他们两人还相互鼓励,振作精神,以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③有一天半夜,祖逖听到了公鸡的鸣叫声,便把一旁的刘琨叫醒,并对他说:“别人都说半夜听到鸡叫不吉利,我偏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来练剑如何?”刘琨听了,欣然同意。
④于是,每天鸡叫后,他们两人就起来练剑,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当时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仗。
后来,祖逖被封为刺史,由此开始实现他报效国家、渡江北伐的壮志。
刘琨也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
⑤公元313年,祖逖向晋元帝司马睿请求北伐。
但是晋元帝惧怕北方的强敌,也担心北伐会导致朝廷内乱,于是任命他为豫州刺史,只给了他很少的粮食和兵马,让他自己招募士兵去北伐。
祖逖毅然同意。
当他北渡长江,行船至中流之时,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
想到国家还没有完成统一,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祖逖热血涌动,于是拍击着船楫(jí),豪气冲天地发誓:“我祖逖如果不能扫清中原的敌人,收复失地,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⑥他的满腔豪情壮志,感染了身边的将士。
大家义愤填膺(yīnɡ),斗志高昂,誓与祖逖共进退。
由于祖逖纪律严明,关心百姓疾苦,渡江后,他得到各地百姓的响应,招募到了很多士兵。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 :《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
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
后乃博揽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
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谋,是以少长咸宗之。
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
逖镇雍丘,数遣军要截石勒,勒屯戍渐蹙。
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
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
又收葬枯骨,百姓感悦。
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
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
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注释】1.光复:收复,恢复。
2.3.俱:一同。
4.5.司州:古州名。
6.7.主簿:负责文书的官员。
8.9.绸缪(c hóu móu):交情深切。
10.11.寝:睡觉。
12.13.蹴(cù):踏,踢。
14.15.此非恶声也:这不是不吉祥的声音!古人认为半夜鸡叫是不吉祥的。
16.【参考译文】【启示】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指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刻苦自励。
祖逖不但有大志向,而且为之付出努力,所以才能成为一代名将。
一个人只空有远大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脚踏实地的去付出汗水,理想才会越来越近,否则再美好的愿望都只是空中楼阁。
【课后练习】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祖逖(学案答案) 2

祖逖(学案)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一、解释重点词:1、同寝.,中夜闻鸡鸣(睡);2、蹴.琨觉.(踢)(醒);3、此非恶.声也(不祥);4、及.渡江(等到);5、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让……担任);6、纠合骁健....(聚集)(勇猛健壮的人);7、毒.流中土(祸害);8、今遗民..既遭残贼..(沦陷区的人民)(残害);9、大王诚.能命将出师(如果);10、睿素.无北伐之志(向来);11、给.千人廪.(供给)(军饷);12、不给铠仗..(铠甲武器);13、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军队);14、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渡过江河);二、翻译句子:1、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2、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3、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
4、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5、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6、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7、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
文言文阅读“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并回答问题
一、文言文原文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
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①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
后乃博览书记②,该③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④世才具。
(节选自《晋书祖逖列传》)
【注释】①赒:周济,救济。
②书记:泛指书籍。
③该:广博,完备。
④赞:辅佐,帮助。
二、回答课后习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然轻财好侠(▲)(2)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停顿处用“/”隔开。
(2分)
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3.祖逖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习题参考答案
1.(2分)(1)轻视,看轻(2)用来(每小题1分)
2.(2分)年十四五/ 犹未知书 /诸兄每忧之(句读两处,每处1分;读错倒扣1分,扣完2分为止)
3.(2分)略(示例:想读书,何时都不晚;要报效国家,需广泛阅读,提升才干;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少有大志少:
2)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为:
3)今遗民既遭残贼残贼:
4)睿素无北伐之志素:
5)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将: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逖居京口,纠合骁健翻译:
2)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翻译:
3)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翻译:
3.用自己的话说说,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4. 用自己的话,说说针对司马睿“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的做法,祖逖是如何应对的。
5. 结合课文,说说祖逖为什么会成为一代名将?
【参考答案】
1.(1)年轻(2)担任(3)残害(4)一向,向来(5)统率
2.(1)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
(2)让像我这样的人统领军队去收复中原。
(3)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
3. ①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江山。
②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③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④集结了部分骁勇善战的有志之士,有一定的军事基础。
4. 修筑起冶铁炉,铸造兵器;率领他自己的部属一百多家人;并且又招募了两千多人。
5.(1)从“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可以看出祖逖素怀大志。
(2)从“中夜闻鸡鸣……因起舞”可以看出祖逖自觉地刻苦磨练自己。
(3)从“晋时之乱……望风响应者矣”可以看出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说明时世造英雄。
也可以看出祖逖有着忧国忧民的思想。
还可以看出祖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政治头脑。
(4)从祖逖大胆进言,司马睿并不重用他,也不十分支持他,而祖逖依然“纠合骁健”……“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可以看出祖逖精忠报国、矢志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