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nf范式
数据库(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

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的概念很容易混淆,区分它们的关键点在于,2NF:非主键列是否完全依赖于主键,还是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3NF:非主键列是直接依赖于主键,还是直接依赖于非主键列。
范式:英文名称是 Normal Form,它是英国人 E.F.Codd(关系数据库的老祖宗)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关系数据库模型后总结出来的,范式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也是我们在设计数据库结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规则和指导方法。目前有迹可寻的共有8种范式,依次是:1NF,2NF,3NF,BCNF,4NF,5NF,DKNF,6NF。通常所用到的只是前三个范式,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下面就简单介绍下这三个范式。
可以把【OrderDetail】表拆分为【OrderDetail】(OrderID,ProductID,Discount,Quantity)和【Product】(ProductID,UnitPrice,ProductName)来消除原订单表中UnitPrice,ProductName多次重复的情况。
其中 OrderDate,CustomerID,CustomerName,CustomerAddr,CustomerCity 等非主键列都完全依赖于主键(OrderID),所以符合 2NF。不过问题是 CustomerName,CustomerAddr,CustomerCity 直接依赖的是 CustomerID(非主键列),而不是直接依赖于主键,它是通过传递才依赖于主键,所以不符合 3NF。
数据库范式判断技巧

数据库范式判断技巧
数据库范式是一种规范化数据库结构的方法,它有三个级别: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判断数据库是否符合范式可以通过以下技巧:
1. 第一范式(1NF)判断:
- 每个字段都应该是不可分割的,不允许包含多个值。
- 每个字段都应该具有唯一的名称。
- 需要确保每个字段都包含一个原子值,不允许重复的值。
2. 第二范式(2NF)判断:
- 每个非主键字段都必须完全依赖于主键,即非主键字段不能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字段。
- 如果有非主键字段依赖于部分主键,需要将该字段拆分出去,创建一个新的表。
3. 第三范式(3NF)判断:
- 每个非主键字段都必须直接依赖于主键,不能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字段。
- 如果有非主键字段同时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字段,需要将其中的依赖关系拆分出来,创建一个新的表。
判断数据库是否符合范式要根据具体的表结构和数据依赖关系来进行分析。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对每个表进行逐个字段分析,检查字段是否满足范式要求。
如果存在违反范式的情况,需要对表结构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范式要求。
简述数据库设计3个范式的含义

数据库设计是指按照特定的规范和要求,对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数据库设计的三个范式是指数据库设计中的基本规范,其中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分别规定了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满足的标准和要求。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数据库设计的三个范式的含义。
一、第一范式(1NF)1. 第一范式是指数据库表中的所有字段都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即每个数据项都是不可再分的,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数据项。
2. 数据库表中的每一列都是单一的值,不可再分。
3. 所有的字段都应该是原子性的,即不能再分。
4. 如果数据库表中的字段不满足第一范式的要求,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使之满足第一范式的要求。
二、第二范式(2NF)1. 第二范式是指数据库表中的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全部主键。
2. 所谓主属性是指唯一标识一个记录的属性,而非主属性是指与主键相关的其他属性。
3. 如果一个表中的某些字段与主键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依赖于其他字段,则需要将这些字段拆分到另一个表中。
4. 通过将非主属性与主键分离,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
5. 第二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数据项应该是唯一的,不可再分,且完全依赖于全部主键。
三、第三范式(3NF)1. 第三范式是指数据库表中的所有字段都不依赖于其他非主字段。
2. 也就是说,一个表中的字段之间应该相互独立,不应该存在字段之间的传递依赖关系。
3. 如果一个字段依赖于其他非主字段,则应该将其拆分到另一张表中,以避免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
4. 第三范式要求数据库表中的字段之间应该是独立的,不应该存在传递依赖关系。
数据库设计的三个范式分别规范了数据库表中数据的原子性、依赖性和独立性。
遵循这些范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提高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循这些范式的要求,以确保数据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众所周知,数据库设计的三个范式是设计和维护关系型数据库时非常重要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构造数据库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在关系数据库中,这种规则就是范式。
范式是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即满足不同的范式。
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第四范式(4NF)、第五范式(5NF)和第六范式(6NF)。
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
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以次类推。
一般说来,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3NF)就行了。
下面我们举例介绍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3.4.1 第一范式(1NF)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
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
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
例如,对于图3-2 中的员工信息表,不能将员工信息都放在一列中显示,也不能将其中的两列或多列在一列中显示;员工信息表的每一行只表示一个员工的信息,一个员工的信息在表中只出现一次。
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
3.4.2 第二范式(2NF)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
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惟一地区分。
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
如图3-2 员工信息表中加上了员工编号(emp_id)列,因为每个员工的员工编号是惟一的,因此每个员工可以被惟一区分。
第三范式例题

第三范式例题
第三范式(3NF)是数据库规范化的一种形式,它是为了消除数据冗余和改善数据完整性而进行的。
在第三范式中,每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整个候选键。
以下是一个第三范式的例题:
考虑一个公司,该公司的员工有以下信息:员工编号、员工姓名、部门、工资。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信息应该如何存储以避免数据冗余并保持数据的完整性?
首先,我们可以将员工的信息分为三个表:员工表、部门表和工资表。
1. 员工表:员工编号、员工姓名、部门编号
2. 部门表:部门编号、部门名称
3. 工资表:员工编号、工资
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些表是否满足第三范式的要求:
在员工表中,员工编号是主键,非主属性是员工姓名和部门编号。
因为部门编号完全依赖于员工编号(每个员工的部门编号都是唯一的),所以这个表满足第三范式的要求。
在部门表中,部门编号是主键,非主属性是部门名称。
因为部门名称完全依赖于部门编号(每个部门的名称都是唯一的),所以这个表也满足第三范式的要求。
在工资表中,员工编号是主键,非主属性是工资。
因为工资完全依赖于员工编号(每个员工的工资都是唯一的),所以这个表也满足第三范式的要求。
因此,通过将数据分为三个表并确保每个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整个候选键,我们实现了第三范式,从而避免了数据冗余并保持了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库1NF, 2NF, 3NF, 4NF, 5NF, BCNF的定义和区别

1NF, 2NF, 3NF, 4NF, 5NF, BCNF第一范式(1NF)无重复的列基本上现在的关系型数据库都会符合第一范式,不符合的也建立不了。
第二范式(2NF)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惟一地区分。
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
例如:员工信息表中加上了员工编号(emp_id)列,因为每个员工的员工编号是惟一的,因此每个员工可以被惟一区分。
这个惟一属性列被称为主关键字或主键、主码。
所以员工的其它信息都依赖于员工编号。
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第三范式(3NF)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
例如,存在一个部门信息表,其中每个部门有部门编号(dept_id)、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信息。
那么在的员工信息表中列出部门编号后就不能再将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与部门有关的信息再加入员工信息表中。
如果不存在部门信息表,则根据第三范式(3NF)也应该构建它,否则就会有大量的数据冗余。
简而言之,第三范式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
修正的第三范式(BCNF)要求关系模型中所有的属性(包括主属性和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候选关键字。
也就是说,当关系型表中功能上互相依赖的那些列的每一列都是一个候选关键字时候,该满足BCNF。
BCNF实际上是在第三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了主属性的传递依赖。
第四范式(4NF)当一个表中的非主属性互相独立时(3NF),这些非主属性不应该有多值。
若有多值就违反了第四范式。
定义比较抽象,可以参照下面的例子理解。
CUSTOMERID PHONE CELL10008828-123414908888888810008838-1234149099999999由于PHONE和CELL是互相独立的,而有些用户又有两个和多个值。
MySQL数据库三大范式

MySQL数据库三⼤范式第⼀范式(1NF) 所谓第⼀范式(1NF)是指在关系模型中,对域添加的⼀个规范要求,所有的域都应该是原⼦性的,即数据库表的每⼀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数据项,⽽不能是集合,数组,记录等⾮原⼦数据项。
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有多个值时,必须拆分为不同的属性。
在符合第⼀范式(1NF)表中的每个域值只能是实体的⼀个属性或⼀个属性的⼀部分。
简⽽⾔之,第⼀范式就是⽆重复的域。
说明:在任何⼀个关系数据库中,第⼀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设计基本要求,⼀般设计中都必须满⾜第⼀范式(1NF)。
不过有些关系模型中突破了1NF的限制,这种称为⾮1NF的关系模型。
换句话说,是否必须满⾜1NF的最低要求,主要依赖于所使⽤的关系模型。
第⼆范式(2NF) 在1NF的基础上,⾮码属性必须完全依赖于候选码(在1NF基础上消除⾮主属性对主码的部分函数依赖。
第⼆范式(2NF)是在第⼀范式(1NF)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即满⾜第⼆范式(2NF)必须先满⾜第⼀范式(1NF)。
第⼆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记录必须可以被唯⼀地区分。
选取⼀个能区分每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作为实体的唯⼀标识。
例如在员⼯表中的⾝份证号码即可实现每个⼀员⼯的区分,该⾝份证号码即为候选键,任何⼀个候选键都可以被选作主键。
在找不到候选键时,可额外增加属性以实现区分,如果在员⼯关系中,没有对其⾝份证号进⾏存储,⽽姓名可能会在数据库运⾏的某个时间重复,⽆法区分出实体时,设计辟如ID等不重复的编号以实现区分,被添加的编号或ID选作主键。
(该主键的添加是在ER设计时添加,不是建库时随意添加) 第⼆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
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对多的关系。
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唯⼀标识。
sql 三范式 的深刻理解

sql 三范式的深刻理解
SQL三范式是指在数据库设计中,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表,以降
低数据重复性和提高数据一致性的规范化过程。
它包括三个范式,即
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
深刻理解SQL三范式对于数据库设
计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范式(1NF):每个数据都是原子性的,不可再拆分为更小
的数据项。
即每一个字段都应该是不可再分的基本数据类型。
例如,
在一个用户表中,电话号码不能被拆为区号、前缀和后缀三个字段。
第二范式(2NF):满足1NF的基础上,每个表只描述一种实体,同时该表中的每个非主键字段都与主键相关。
例如,在一个客户订单
表中,订单号为主键,如果要添加产品信息,需要再创建一个产品表,产品信息与订单信息关系可以用产品ID与订单表关联。
第三范式(3NF):满足2NF的基础上,消除表中的传递依赖,
即非主键字段只与主键相关,而不与其他非主键字段相关。
例如,在
一个员工表中,如果要添加部门信息,需要再创建一个部门表,而不
是将部门信息作为员工表的一个字段,因为该字段会随部门名的变化
而变化。
总之,SQL三范式是数据库设计中的核心规范,可以提高数据的
一致性和减少数据的冗余。
当遇到表中存在传递依赖时,应当将其拆
分为两个独立的表。
这样可以更好地管理数据,减少数据出错的概率。
通过深刻理解SQL三范式,我们可以在设计和管理数据库时更好地掌
控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nf范式
什么是范式?
范式是数据库设计时遵循的一种规范,不同的规范要求遵循不同的范式。
最常用的三大范式
第一范式(1NF):属性不可分割,即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项。
(实体的属性即表中的列)
第二范式(2NF):满足第一范式;且不存在部分依赖,即非主属性必
须完全依赖于主属性。
(主属性即主键;完全依赖是针对于联合主键的情况,非主键列不能只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
第三范式(3NF):满足第二范式;且不存在传递依赖,即非主属性不
能与非主属性之间有依赖关系,非主属性必须直接依赖于主属性,不能间
接依赖主属性。
(A->B,B->C,A->C)
举例说明3NF:
1NF
属性不可再分,即表中的每个列都不可以再进行拆分。
如下学生信息表(student):
修改使表满足1NF后:
2NF
在满足1NF的前提下,表中不存在部分依赖,非主键列要完全依赖于
主键。
(主要是说在联合主键的情况下,非主键列不能只依赖于主键的一
部分)
如下学生成绩表(score):
stu_id(学生id)、kc_id(课程id)、score(分数)、kc_name(课程名) primary key(stu_id, kc_id)
表中主键为stu_id和kc_id组成的联合主键。
满足1NF;非主键列score完全依赖于主键,stu_id和kc_id两个值才能决定score的值;而kc_name只依赖于kc_id,与stu_id没有依赖关系,它不完全依赖于主键,只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不符合2NF。
修改使表满足2NF后:
成绩表(score) primary key(stu_id)
将原来的成绩表(score)拆分为成绩表(score)和课程表(kc),而且两
个表都符合2NF。
3NF:
在满足2NF的前提下,不存在传递依赖。
(A->B,B->C,A->C)
如下学生信息表(student):
primary key(id)
表中sex_desc依赖于sex_code,而sex_code依赖于id(主键),从
而推出sex_desc依赖于id(主键);sex_desc不直接依赖于主键,而是通
过依赖于非主键列而依赖于主键,属于传递依赖,不符合3NF。
修改表使满足3NF后:
学生表(student) primary key(id)
性别代码表(sexcode) primary key(sex_code)
将原来的student表进行拆分后,两个表都满足3NF。
什么样的表越容易符合3NF?
非主键列越少的表。
(1NF强调列不可再分;2NF和3NF强调非主属性
列和主属性列之间的关系)
如代码表(sexcode),非主键列只有一个sex_desc;
或者将学生表的主键设计为primary key(id,name,sex_code,phone),这样非主键列只有address,更容易符合3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