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系统名词解释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系统:是混乱、无秩序的反义词,通俗的说就是有组织、有秩序地达到墨重目的的一个祝贺提(P5)交通运输布局:又称交通运输配置,它是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线路、站的土木建筑物及相关技术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地域分布。
(P34)交通运输枢纽:联合运输:区内通道:交通运输规划: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总体战略部署,即根据公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出发,通过综合平衡和方案比较,确定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和地域空间分布。
(P43)交通运输需求:客流密度:联合运输:运输系统综合运输能力:系统分析:就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和分析过程。
(P35)为了给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决定最有系统方案所需的信息和资料,系统分析人员使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系统的目的、功用、环境、费用、效益等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并收集、分析和处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据此建立若干替代方案和必要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
交通运输供给:交通运输通道:输送能力:一、交通运输供给分析(1)在交通运输系统中,供给者并不十分明确,因而不便于清楚的研究供给者行为。
(2)在交通运输中,供给的一些非货币特征相对于经营者收取的价格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很多运输方式中运行时间都是供给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3)很多确定交通运输供给的特征是使用者而不是供给者的行为导致的结果。
由于这些原因,将运输供给严格限制在经济学中,即理解为一定价格下的市场货物供应量的概念是不合适的。
为了进行需求分析和交通量预测,我们考虑由一组真正发生的对运输活动的特征和数量有影响的运输系统特征来定义供给。
这一推广超出了以货币表示的运输成本和价格,它包括了其他直接或间接地代表消耗在运输中的资源的特征,尽管它无法定量或转化为货币成本。
这一组特征的选择依赖于所考虑的不同运输方式。
因而在城市小汽车交通系统中,运行时间、成本、延侯、停车费和可达性等就足以描述运输供给了。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

经济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地域生产综合体:指能有效利用地区各种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产联合化优越性的一定地域的,在结构上相互联系的生产企业的总体。
(04)产业结构;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三次产业分类:也称为克拉克产业分类,即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农业实际上是指种植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
第三产业: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及其它各项事业(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公务等)。
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为了统计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在大类之下又分若干中类和小类。
(07)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
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
(03)库兹涅茨法则: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
然而,它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05)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呈下降的趋势。
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此时,霍夫曼比例为5 (±1)。
交通运输系统业务工作名词解释

交通运输系统业务工作名词解释教育专区高等教育管交通运输系统业务工作名词解释★三关一监督主要是指:(一)是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
主要是完善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
在进行经营资质等级评定工作中,严格资质条件,把运输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条件作为市场准入和确定经营范围的重要依据。
(二)是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
主要是严格执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制度,加强营运车辆定期维护和综合性能检测,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减少因车辆机械故障原因造成的事故。
(三)是严把营运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关。
主要是严格实行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制度,在公安部门对驾驶员操作技术考试合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营运驾驶员进行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教育和运输法规、业务等知识的培训、考核,确保营运驾驶员素质符合要求。
(四)搞好汽车客运站的安全监督。
督促汽车客运站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站、上车,不放超员车辆出站。
★三不进站、六不出站指易燃易爆和易腐蚀等危险品不进站、无关人员不进站、无关车辆不进站;超员客车不出站、安全例行检查不合格客车不出站、驾驶员资质不符合要求不出站、客车证件不齐不出站、出站登记表未签字不出站、乘客未系安全带不出站。
★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国家安监总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三无船舶是指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亦称“船舶登记港”、“登记港”。
船舶所有人办理船舶所有权登记的港口。
船籍港的名称应在船舶国籍证书、船舶登记证书内载明,并在船尾明显标出)的船舶。
★渡船五严禁严禁客货混装、严禁人与大牲畜混装、严禁夜间渡运、严禁在封渡时渡运、严禁酒后渡运。
《遵义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第24条。
★道路运输五严禁贵州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五严禁”即:一是严禁营运客车超速行驶。
二是严禁营运客车超员行驶。
三是严禁营运客车串线行驶。
物流系统规划的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资的物质实体、物流设施设备和工具、人员以及信息等若干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具有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功能的有机整体。
2、物流战略:是指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
3、物流战略规划:是物流企业提出物流的目标、任务、方向和未来的服务工作,并制定出用以实现企业自身分阶段目标和总目标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4、物流战略控制:指企业物流战略管理者和一些参与物流战略实施的管理者,依据战略计划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对战略的实施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发现偏差并纠正偏差的活动。
5、物流系统分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其所从事的物流活动和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经济效应。
6、物流节点:所谓物流节点,又称物流据点,是指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节点处,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
7、物流运输系统:也称为物流运输体系,它是由运输对象、运输参与者和运输手段所组成的庞大复杂的动态系统。
8、系统:所谓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有机整体。
9、搬运活性指数:指搬运某种状态下的物料所需要进行的四项作业中已经不需要进行的作业数目。
用α表示,活性指数分0—4共5各等级。
10、搬运活性:物料和货物的存放状态对装卸搬运作业的难易程度。
11、概念模型:就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真实世界及其活动进行的概念抽象与描述,是运用语言、符号和框图等形式,对所研究的问题抽象出的概念进行有机的组合。
12、设施布置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生产纲领,在已确认的空间场所内,按照从原材料的接收,零件和产品的制造,成品的包装,发运等全过程,力争将人员、设备和物料所需要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物流专业名词及解释

名词解释: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物流学:它以物的动态流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经济科学、运筹学、管理科学、技术科学和系统论的研究成果来实现物流的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揭示了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客户管理等物流各要素在各种物流活动中的内在联系4、时间价值: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价值。
它是使某件物品可在适当的时间被得到而创造的价值。
5、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流动的是“商品所有权证书”,是通过货币实现的。
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
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价值。
6、运输合理化:就是按照货物流通的规律,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来阻止货物调运。
7、配送运输:将物流节点中已按用户要求配好的货物分送给各个用户的运输。
一般是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从运输的角度讲是对干线运输的一种补充和完善的运输。
8、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材料或容器对物品进行包封,并加以适当的装潢和标识工作的总称。
9、装卸: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仓库内部、车站、工厂内部等以改变货物的存放、支撑状态的活动。
10、流通加工又称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
这种加工活动不仅存在于社会流通过程,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流通过程中,是指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分割、计量、组装、商品检验等一系列简单作业的总称。
11、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交通组织运输学之公路运输系统

公路运输系统
Speed, v
v A Bk A 0, B 0 A
AB
Density, k
A2 4B
Flow, q
A
AB
2B
Density, k
Speed, v
A
A
A2
2
4B
Flow, q
公路运输系统
➢ 交通流基本理论
Example 3 Given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d and
For example, 200 vehicles observed in a 10-minute period implies a flow rate of 1200 veh/hr.
公路运输系统
➢ 交通流基本理论
1. 交通流常用变量
•Spacing (s) in meters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successive vehicles in a traffic stream as measured from the front bumper to front bumper. •Headway (h) in seconds is the corresponding time between successive vehicles as they pass a point on a roadway.
distance
time
公路运输系统
➢ 交通流基本理论
Example 2
公路运输系统
➢ 交通流基本理论
2. 速度-密度-流量关系
•Relationships of q-k-v were tested in terms of goodness of fit to actual field data •Relationships were supposed to satisfy these boundary conditions: a. zero flow at zero density b. zero flow at max density c. free-flow speed at zero density d. convex flow-density curve (i.e., there is a maximum flow)
物流系统名词解释

物流系统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物流系统:为达到物流目的按照计划而设计的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统一体。
2.线路要素:指运输路线中涉及到的相关要素。
3.物流系统推进方法:将物流从一种“混乱”的状态转变到有秩序的系统化状态的方法。
4.仿真技术:在系统设计和控制过程中,对真实情况进行有效的研究,并抓住系统对象的系统数量特征,建立系统模型。
5.作业系统:通过各项作业功能的有机结合,突显各项作业功能效率化的统一体。
6.信息系统:将采购、生产、销售等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信息的顺畅传递和处理,使库存管理,订货等作业活动效率化的信息网络整体。
7.物流系统的基本结构:物流系统的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排列顺序。
8.物流系统的治理机构:物流系统资源配置的管理、控制的机制和方法。
9.物流要素集成:将分散的、各自为政的要素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以发挥单个要素不可能发挥的功能。
10.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各种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不断融合形成与众不同的能力,这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与竞争对手的持久优势的资源和能力,称为核心竞争力。
11.区域物流规划: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计划、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交通运输条件,对区域物流基础设施规模和速度,物流企业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的规划,并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
12.长期趋势:长时间内呈现渐增/减的趋向。
13.季节变动:以1年为周期的循环变动。
14.循环变动:以固定周期(如月,周)为单位的变动趋势。
15.优缺点列举法:将每个方案的配置图,物流路线,搬运距离,扩充弹性等相关优缺点分别列举相互比较的方法。
16.运输:通过一定的运输手段实现人和货物在一定空间的位移过程。
17.班轮运输:船舶在固定的航线上和港口间按事先公布的船期表航行,并按事先公布的费率收取运费的一种经营方式。
18.租船运输:没有预定的船期表、航线、港口,船舶按租船人和船东双方签订的租船合同规定的条款行事的一种运输经营方式。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同样,管道运输系统仅适用于货物运输,所以也不再分类。
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图 2-2 交通运输系统结构
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按系统功能构建划分,交通运输系统一般包括: (1)以高等级公路、铁路客运专线和民航为依托的城际快速客货运输系统。 (2)以干线公路、水路和铁路大宗货物运输通道为依托的重载货物运输系统。 (3)以干线公路、水路和铁路干线为依托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4)以管道、水路和铁路为依托的油气运输系统。
按交通运输方式划分,交通运输系统由水路、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5 种基本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系统,以及仓储公司、旅行社、邮政包裹服务部 门物流公司和运输承包公司等多种服务于交通运输运营的运输代理商组成, 如图2-1所示。
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图 2-1 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交通运输系统根据其服务性质及所服务对象不同,大致又可分为城际运输 及城市运输两大系统,而城际运输又可分为国内运输与国际运输两个子系统。
理想的运载工具应具备结构简单、安全、轻巧,易于操纵管理、造价 低宽敞舒适、耐用、故障少、 易维修、容量大、振动小、耗用能源少、污 染少等特性。
二、通路
通路是指交通运输网络中,连接运输始发地与到达地,供运输工具安 全、便捷运行的线路。
通路有些是自然形成的,如空运航线、水运的江河湖泊、海洋的航路; 有些则是人工修建的专[ ]设施,如铁路、公路运河、管道等。
一 铁路运输
二 公路运输
小节
三 水路运输
四 航空运输
五 管道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输系统名词解释
1. 运输系统:指的是为了满足人类或物资运输需求而建立的一
套组织、管理和操作机制的系统。
它包括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
运输、水运输等多种不同的交通方式,以及相应的设备、设施和服务。
2. 道路运输:是指利用道路交通进行人员、物资输送的一种运
输方式。
它包括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
道路运输可以灵活地
实现点对点的运输,适用于短途或紧急运输,但受道路状况、交通拥
堵等因素的影响。
3. 铁路运输:是指利用铁路进行人员、货物输送的一种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具有大容量、稳定性强、能耗较低等优点,适用于长途
运输和大批量货物运输。
4. 航空运输:是指利用飞机进行人员、货物输送的一种运输方式。
航空运输具有快速、遍及全球、无地形限制等优点,适用于远距
离或国际运输,但成本较高。
5. 水运输:是指利用船舶进行人员、货物输送的一种运输方式。
水运输可以通过水路连接各个港口,具有大容量、低成本等优点,适
用于大宗货物和长途运输。
6. 运输网络:是指所有运输方式和节点之间形成的一张连接网络。
它包括交通枢纽、运输路线、运输设施等,通过互相衔接和互为
补充,实现人员和物资在不同地点之间的运输。
7. 物流:是指在供应链中对物质、信息、资金等进行管理和控
制的一系列活动。
物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旨在实
现物品的流动和交付。
运输系统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8. 运输规划:是指对运输系统进行合理布局、调度和优化的规
划工作。
运输规划考虑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制定出适合城市或
地区的交通发展方案,以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9. 运输安全:是指在运输过程中保障人员、货物和设施免受伤
害或损失的一系列措施。
运输安全包括交通法规的执行、运输工具和
设施的维护、运输环境的监控等,以确保运输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10. 运输成本:是指进行运输所需的费用和资源投入。
运输成本包括燃料费用、人工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是影响运输效益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优化运输成本可以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