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合集下载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体的椎孔连接一起形成椎
T
管。
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
(C)、胸(T)、腰(L)
L
和骶尾(S)弯曲。

S


3
椎管的解剖
2.韧带 脊椎之间有韧
带相连,自外向 内依次是棘上、 棘间和黄韧带。
4
椎管的解剖
3.脊髓/脊膜和腔隙 • 椎管内有脊髓和包裹脊髓的三层被膜 • 脊髓下端成人终止于L1椎体下缘、L2椎体上缘 • 新生儿终止于L3椎体下缘,随年龄逐渐上移。
10
椎管的解剖
骶管
硬 膜

47mm
骶裂孔
11
椎管的解剖
6.脊神经:31对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
前根由运动神经NF和交感 传出NF组成;后根由感觉 神经NF和交感传入NF组成
对麻醉药的敏感顺序
:交感NF-感觉NF-运动 NF
12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
1.脑脊液:成人总容积约 120~150ml,蛛网膜 下腔内仅25~30ml。脑 脊液透明澄清,pH为 7.35,比重1.003 ~ 1.009。脑脊液在腰麻 时起稀释和扩散局麻药 的作用。
15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
3. 阻滞作用 概念: ✓感觉神经阻滞后,阻断皮肤和肌肉的疼痛传导; ✓交感神经被阻断后,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运动神经被阻滞后,产生肌肉松弛。 顺序:交感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16
解剖:植物神经
• 迷走神经是来源于脑 部的脑神经----决定 了椎管内阻滞的不完 整性和不平衡性
神经被阻滞的程度。胸脊神经被阻滞,肋间肌大部或 全部麻痹,使胸式呼吸减弱。只要膈神经(C3~5)未被 阻滞,仍可保持基本的通气量。 对策:高位硬膜外阻滞(T6 )时,应降低局麻药浓 度较,使运动神经不被阻滞或受阻滞轻微。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2500-4000m1,并应用镇静药或肌注小量镇痛 药如呱替陡50mg ③严重头痛:除上述措施外,可行硬膜外充填血 疗法,即先抽取自体血l0ml,在10秒钟内应用 硬膜外穿刺针注入硬膜外间隙,注后病人平卧 1小时,有效率达97.5%,甚至注射后即有效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麻醉管理
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目的与要求
掌握: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的适应证、禁 忌证、并发症及穿刺技术;蛛网膜下隙阻滞和 硬膜外阻滞常用的局麻药剂量及副作用,麻醉 过程管理
熟悉:骶管阻滞;熟悉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 滞麻醉;小儿硬膜外阻滞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病人体位和麻药比重
这是调节麻醉平面的两个重要因素,重比重药 液向低处流动,轻比重药液向高处流动
注药后一般应在5-10分钟之内调节病人体位, 以获得所需麻醉平面,超过此时限,因药物已 与脊神经充分结合,调节体位的作用就会无效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椎管内麻醉》课件

《椎管内麻醉》课件

定位
确定穿刺点位,一般为腰椎L3-L4的 空隙。
穿刺
使用针头穿刺患者脊椎腔并准确定位。
椎管内麻醉的风险与并发症
1 低血压
药物作用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3 腰背痛
穿刺可能引起腰背部不适。
2 头痛
少数患者注射后可能出现持续头痛。
椎管内麻醉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药物泄漏
问题:药物泄漏影响麻醉效 果。
解决方法:通过合理调整注 射速度和穿刺角度来减少泄 漏。
分娩镇痛
对于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椎管 内麻醉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疼痛管理
椎管内麻醉可用于疼痛管理, 减轻术后或慢性疼痛的不适。
结论和展望
椎管内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新的操作技 术和麻醉药物,进一步提高椎管内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性。
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
手术范围广泛
椎管内麻醉适用于各种手术,包括腹部、骨科等。
特殊人群适用
对于高龄、孕妇等特殊人群,椎管内麻醉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选择。
快速恢复
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步骤
1
无菌准备

对手术区域和相关器械进行无菌处理,
确保操作安全。
3
注药
4
将麻醉药物缓慢注射至脊椎腔,并观 察患者反应。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欢迎来到《椎管内麻醉》PPT课件!本课件介绍椎管内麻醉的定义、原理、 适应症、操作步骤、风险与并发症、问题与解决方法、临床应用,以及结论 和展望。
椎管内麻醉的定义和原理
1 定义
2 原理
椎管内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至患者 脊椎腔使其实现局部麻醉效果的一种麻醉 方式。

麻醉学.第七章.第五节椎管内麻醉PPT

麻醉学.第七章.第五节椎管内麻醉PPT
椎管内麻醉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介绍
利多卡因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常 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 膜外阻滞。
布比卡因
作用时间长,适用于长时 间手术,但起效较慢。
罗哌卡因
具有感觉和运动神经分离 阻滞的特性,常用于术后 镇痛。
药物作用机制探讨
阻断神经传导
局部麻醉药物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达到麻醉效果。
免损伤重要组织结构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3
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
穿刺部位选择与定位方法
穿刺部位选择
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 穿刺部位,如腰椎、胸椎等。
定位方法
采用体表标志、X线、超声等定位方法 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
穿刺技巧及注意事项
穿刺技巧
掌握正确的穿刺角度、深度和速度,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神经。
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影响效果因素探讨
01
02
03
04
患者因素
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并存 疾病等可影响椎管内麻醉效果

药物因素
局麻药的种类、浓度、剂量及 注射速度等可影响麻醉效果。
技术因素
穿刺技术、导管放置位置、注 药方式等可影响麻醉效果。
其他因素
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环境温 度等也可对麻醉效果产生一定
椎管内外组织结构关系
01
硬膜外腔
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其内有疏松结
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等。
02
蛛网膜下隙
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狭窄间隙,充满脑脊液,向上经枕骨大孔与
颅内蛛网膜下隙相通,向下达第2骶椎高度。
03
椎管内外组织结构关系的重要性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_OK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_OK
7
蛛网膜下腔阻滞
• 麻醉平面的调节
1. 穿刺间隙 2. 病人体位 3. 注药速度
8
蛛网膜下腔阻滞
• 并发症
1. 术中: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 2. 术后:头痛、尿潴留、颅神经麻痹、粘连性蛛网膜
炎、马尾丛综合征、化脓性脑脊膜炎
9
蛛网膜下腔阻滞
• 适应证: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
4
蛛网膜下腔阻滞
• 分类
1. 局麻药比重:重比重、等比重、轻比重 2. 麻醉平面:高平面、低平面 3. 给药方式:单次法、连续法
5
• 腰椎穿刺术
蛛网膜下腔阻滞
6
蛛网膜下腔阻滞
• 常用局麻药
1. 普鲁卡因:成人一次用量为100~150mg,最多不超过 180mg。
2. 丁卡因:成人一次用量为10mg,最多不超过15mg。
1. 局麻药中毒 2. 全脊椎麻醉 3. 尿潴留
骶管阻滞
19
骶管阻滞
• 适应证:直肠、肛门和会阴手术 • 禁忌证:穿刺点感染和骶管畸形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椎管内麻醉
• 硬膜外阻滞 • 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腰麻)
1
椎管内麻醉解剖
•脊柱和椎管 •韧带 •脊髓、脊膜与腔隙 •根硬膜、根部蛛网膜和根软膜 •骶管 •脊神经
2
椎管内麻醉生理
• 脑脊液 • 药物作用部位 • 阻滞作用和麻醉平面 • 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
3
椎管内麻醉方法
1. 蛛网膜下腔阻滞 2. 硬膜外阻滞 3.骶管阻滞

椎管内麻醉幻灯片课件

椎管内麻醉幻灯片课件
11
自主神经阻滞
交感神经从胸腰段脊髓发出,而副交感 神经从颅底和骶部发出。
椎管内麻醉不能阻断迷走神经(第X对脑 神经)
椎管内阻滞的生理反应系交感神经的张 力减弱,和/或副交感神经失拮抗所致。
12
生理反应——心血管表现(1)
原因: 静脉扩张、静脉淤血,静脉回流减少 阻滞水平以下动脉扩张,减少了阻滞水
41
起效
注入试验剂量并逐渐加大剂量 试验剂量:常用含1:20万(0.005mg/ml) 肾
上腺素的1.5%利多卡因3ml。如15ugAD入血 管可使HR加快(超过20%)和/或BP升高, EEG显示T波增高超过25%。 简单的回抽,并不能完全避免意外的血管内注 射。 试验量+逐渐增加剂量+每次注药前回抽,可避 免多数的局麻药中毒和鞘内注射的发生。
28
29
椎管内麻醉——体位选择
坐位:容易确认中线,肥胖者优势明显 侧卧位:常用 俯卧位(折刀位):与肛门直肠手术体
位相同,缺点是脑脊液无法顺利流出, 但可进行X-线定位
30
注意调整进针角度
31
椎管内麻醉——解剖入路
正中入路
旁正中入路
32
蛛网膜下腔阻滞
穿刺针 锐头穿刺针 (切割型)
吸暂停和低血压 低位阻滞时也可因低血压致延髓供血不足,
引起呼吸暂停
50
处理:保持气道通畅 保证通气 循环支持
51
蛛网膜下腔麻醉时心搏停止
原因:迷走反射和前负荷下降 预防:预扩容
早期对心动过缓进行抗迷走治疗 必要时使用麻黄素和肾上腺素
52
穿刺针或导管相关并发症
A. 麻醉或镇痛不全 蛛网膜下腔阻滞失败常见原因: 穿刺针移位 穿刺针开口未安全进入蛛网膜下腔 硬膜下注射 局麻药失效 硬膜外麻醉失败原因见前述

椎管内麻醉 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 PPT课件
上:肩胛下角 下:尾骨 兩側:腋後線
穿刺點:不超過L1,2 穿刺方法:直入法、側入法 穿刺成功的標識:腦脊液暢流
麻醉管理
麻醉平面的調節
及時調節 改變體位控制平面
迴圈呼吸的監測和處理
血壓下降的程度與平面相關 擴容縮血管 平面過高可抑制呼吸,面罩正壓通氣
術後併發妥鈉)、異丙酚 (丙泊酚) 、苯二氮卓(咪唑安定)、依託 咪酯、羥基丁酸鈉、氯胺酮
麻醉性鎮痛藥:嗎啡、呱替啶、芬太尼
氯胺酮靜脈麻醉
氯胺酮具有較強的鎮痛作用,給藥後出現明顯的分離 麻醉狀態。
適應症:
短小、體表手術 小兒手術 休克、全身情況差 局部麻醉鎮痛不全者
經口明示插管注意事項
顯露聲門 靜脈快誘導式,插管動作要迅速準確 在置入喉鏡暴露聲門時,切不可以牙齒
作為支點 導管插入聲門是動作輕柔 體胖、頸短或喉頭高等聲門暴露困難者,
請人按壓喉結 插管後立刻判斷導管是否在氣道內
拔管術
拔管指針:
病人完全清醒,呼之有明確反應 潮氣量正常,肌張力完全恢復 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恢復 迴圈功能良好,血氧飽和度正常
腦室60-70ml 顱蛛網膜下腔35-40ml 脊蛛網膜下腔25-30ml
神經粗細不同,阻滯有先後:
交感-感覺-運動
高平面脊麻:超過T4 中平面脊麻:T6 低平面脊麻:低於T10 鞍區麻醉:僅阻滯骶尾神經
全脊麻:全部脊神經被麻醉(嚴重併發 症,危及生命)
硬膜外麻醉生理
與蛛網膜下腔麻醉作用機理不同,必須通過脊 神經鞘膜作用於脊神經根
成人脊柱要4個生理彎曲,生理曲度對腰麻中藥 液的分佈有重要影響
椎管內麻醉解剖
椎骨的前部為椎體,後部為椎弓,椎弓由兩側的 椎弓根和椎板所組成,在後融合成棘突。上下兩 個棘突間構成棘間隙,此即為椎管內麻醉穿刺的 部位

椎管内麻醉教学课件PPT模板图文

椎管内麻醉教学课件PPT模板图文
椎管内麻醉教学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椎管内麻醉简介 • 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学基础 • 椎管内麻醉的方法与技术 • 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与处理 • 椎管内麻醉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
析 • 椎管内麻醉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目录
01
椎管内麻醉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 管内的某一腔隙,使脊神经根受 到阻滞,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醉 作用的方法。
麻醉前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适当的麻醉前用药,如 镇静药、镇痛药等,以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疼痛。
麻醉方法
硬膜外麻醉
将麻醉药注入硬膜外腔,通过阻 断神经根的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腰麻
将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通过 阻断神经根的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骶麻
将麻醉药注入骶管腔,通过阻断 骶神经的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感谢观看
THANKS
循环波动
由于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 抑制作用,导致血压下降或心 律失常。
头痛
由于脑脊液漏出或注入空气等 原因,导致颅内压降低,引发 头痛。
感染
椎管内麻醉操作过程中无菌操 作不严格,导致椎管内感染。
尿潴留
由于麻醉药物对膀胱括约肌的 抑制作用,导致尿液无法排出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05
脊柱的曲度
脊柱的韧带
脊柱周围有多个韧带,如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黄韧带等,对维持脊柱的 稳定性和防止脊柱过度活动具有重要 作用。
脊柱在正常情况下有一定的生理曲度 ,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缓冲外力 对身体的冲击。
椎管内结构
01
02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0
卡因
4~6 重 1%丁卡因1ml + 10%G1ml + 3%麻黄1ml
0.33 5~10 120~180
布比 6~12 卡因
3~6 重 0.5~0.75%布2ml 0.33~0.5 10~15 180~240
+ 10% G0.8ml
+ 0.1精%选肾课件0.2ml
26
(四)麻醉平面的调节
精选课件
11
(二)药物作用部位
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用量小、浓度高。
硬膜外阻滞: 蛛网膜绒毛-根部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 椎间孔-椎旁阻滞脊神经; 直接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脊神 经根和脊髓表面;
精选课件
12
(三)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
麻醉平面: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 阻滞顺序:交感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脊神经阻滞顺序
精选课件
8
• 每条脊神经由前、后 根合并而成。后根司
感觉,前根司运动。
精选课件
9
• 脊髓与脊神经
脊髓节段与棘突尖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C7 T6 L1 L3 S1
精选课件
棘突尖
C6 T4 T10 T11 T12
10
二、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一)脑脊液
容量:120-150ml,蛛网膜下腔25-30ml。 pH 7.35,比重:1.003-1.009 压力:侧卧位 7-17 cmH2O,坐位 20-30cmH2O
29
(五)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 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术后并发症 腰麻后头痛 尿潴留 化脓性脑脊膜炎 腰麻后神经并发症 (1)脑神经麻痹 (2)粘连性蛛网膜炎 (3)马尾丛综合征
精选课件
30
术中并发症 (一)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脊麻最常见并发症
1、原因:脊麻→交感N广泛(-)→静脉回流→ CO↓ BP↓ 2、危险:BP↓→心肌、脑缺血 3、处理: (1)麻醉前扩容,补液 (2)BP仍不升→血管加压药,麻黄碱5~10mg
(2)体位和比重:
是调节麻醉平面的两个重要因素 注药后应在5~10 min之内调节体位 重比重向低处流,轻比重液向高处流
精选课件
28
(3)注药速度:
速度愈快,范围愈广 速度愈慢,药物愈集中,麻醉范围愈小 注射速度l ml /5秒
(4)穿刺针斜口方向:
向头侧,麻醉平面易升高 反之,麻醉平面不易上升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20
精选课件
21
精选课件
22
精选课件
23
(三)常用局部麻醉药
1、普鲁卡因
(1)剂量:成人100~150 mg,鞍麻50~100 mg
(2)浓度:5%,最低2.5%,最高浓度为6%
(3)作用:1~5 min起效,持续60~90 min
(4)配制:5%重比重液
2、丁卡因
(1)剂量:10 mg,最高15 mg
椎管内麻醉
课件
精选课件
1
概述
椎管:蛛网膜下隙、硬脊膜外间隙 椎管内麻醉分类:
蛛网膜下隙阻滞 硬膜外间隙阻滞 腰麻-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
精选课件
2
一、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基础
(一)脊柱和椎管 • 脊椎由7节颈椎、12节
胸椎、5节腰椎、融合 成一块的5节骶椎以及 4节尾椎组成
• 椎管上起枕骨大孔, 下止于骶裂孔
平面调节不可过急,以免过高 (4)配制:重比重液
精选课件
25
常用局部麻醉药
麻醉 常用量 鞍麻 比重 配制方法

(mg)
常用 起效 浓度 时间 (%) (min)
维持 时间 (min)
普鲁 100~150 50~100 重 150mg晶粉
卡因
+ 5%G 2.75ml
+ 0.1%肾0.25ml
5~6 1~5 45~90
穿刺间隙 病人体位 注药速度 局麻药的种类、浓度、剂量、容量及比重 针口方向 身高
精选课件
27
(1)穿刺部位
①脊柱生理曲度:仰卧时,L3最高,T5最低 ②L2~3穿刺注药→仰卧药液向胸段移动→麻醉平面偏高 ③L3~4或L4~5穿刺注药→仰卧药液向骶段方向移动→麻醉 平面偏低
④腹部手术→易选L2~3;下肢及会阴肛门手术→L3~4以下
精选课件
3
(二)韧带 • 韧带:棘上韧带、棘间
韧带及黄韧带
• 硬膜外麻醉穿刺针经过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 韧带、棘间韧带、黄韧 带→硬膜外腔
• 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 蛛网膜下腔
精选课件
4
(三)脊髓、脊膜与腔隙
• 脊髓下端成人一般终止于 L1椎体下缘或L2上缘,新 生儿在L3下缘
• 脊膜分三层,即软膜、蛛 网膜和硬脊膜
15
精选课件
16
(四)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
对呼吸的影响 对循环的影响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选课件
17
三、蛛网膜下隙阻滞
• 概念: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阻断 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而引起相应支配区 域的麻醉作用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
精选课件
18
(一)分类 1. 给药方式:单次法、连续法 2. 麻醉平面:低平面:<T10
(2)浓度:0.33%,最低0.1%
(3)作用:起效慢5~10 min,持续2~3 h
20 min平面固定→不易调控
(4)配制:1-1-1重比重液
精选课件
24
3、布比卡因 (1)剂量:8~12 mg,最多不超过20 mg (2)浓度:0.5%~0.75% (3)作用:5~10 min起效,维持2~2.5 h
交感神经-冷觉-温觉(消失)-温度识别觉-钝痛觉- 锐痛觉-触觉消失-运动神经(肌松)-压力(减弱)- 本体感觉消失
精选课件
13
体表解剖标志及脊神经支配
体表部位
脊N支配
甲状软骨 胸骨柄上缘 两乳头两线 剑突下 肋弓下缘 平脐 耻骨联合
精选课件
C2 T2 T4 T6 T8 T10 T12
14
精选课件
中平面:<T4>T10 高平面:>T4 3. 局麻药液比重:重比重
等比重 轻比重
精选课件
19
(二)腰麻穿刺术
1、体位:侧卧位 2、穿刺部位: L3-4间隙上移或下移一个间隙作穿刺点。
两侧髂嵴之间连线与脊柱相交处即为L4棘突或L3~4棘突间 隙
3、穿刺方法:直入法、侧入法 4、成功标志:二次落空感、脑脊液滴出
• 蛛网膜下腔 • 硬脊膜外腔
精选课件
5
(四)根硬膜、根蛛网 膜和根软膜
(五)骶管 • 骶骨内的椎管腔 • 骶裂孔、骶角
精选课件
6
• 成人脊椎呈现4个弯曲,颈曲和腰曲向前, 胸曲和骶曲向后
• 仰卧时,C3和L3最高,T5和S4最低
精选课件
7
(六)脊神经
• 脊神经有31对,包 括8对颈神经、12对 胸神经、5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和1对 尾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