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以双汇集团为例
战略管理案例2014

收பைடு நூலகம்之后的影响
对双汇集团发展的影响: 1.并购后企业肯定需要一个磨合期,至少也要两 三年时间。
2.双汇可利用史密斯菲尔德美国猪肉的上游资源 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档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3.双汇集团往国际化大公司迈进。并购之后提升 双汇品牌在国内、国际的形象及知名度,有助于 降低“瘦肉精”事件对其品牌公信力的负面影响, 进一步拓展国际猪肉加工市场。
被收购方: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
· 1936年成立于美国弗吉尼亚州, 到1998年成为美国排名第一的猪 肉生产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生 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 · 有4个生猪场、85万头种猪、40 家猪肉加工厂、1580万头猪的产 量,产品不仅供应美国国内,还 出口中国、日本、墨西哥等市场。 · 财报显示,史密斯菲尔德2012年 财年(截止到2012年4月29日) 销售额为131亿美元,净收入为 3.6亿美元。在营收中,猪肉部门 贡献111亿美元、生猪生产部门贡 献30.5亿美元,国际业务部门贡 献14.7亿美元。截至2012年,该 公司债务为16.4亿美元,资产负 债率33%。
外部环境
三、竞争环境
一。雨润的传统优势在于低温肉制品和冷鲜肉,而金锣在上游的生猪 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和生鲜冻品业务上有一定优势
双汇集团的收购动机分析
四、借鉴SDF成熟市场经验,拓展海外市场,成就品牌 效应。
双汇是国内最大的肉制品行业,以肉制品为基础。而SFD拥有 Smithfield,John Morrell等12个核心品牌,业务遍及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并购双汇可以借鉴SDF成熟市场经验,进一步丰富产品,同时拓 展海外市场。 不仅为了获得国外市场、亦不仅为了获得国外资源,而 是通过收购,获得国外公司的品牌、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主要目 的是发展中国市场,是“资本走出去、东西买回来”,是将美国猪肉 卖到中国市场,以及在中国市场卖更多的猪肉。
双汇集团战略分析

双汇商业连锁有限公司是以经营双汇冷鲜肉和肉制品为 主,采用“冷链生产、冷链运输、冷链销售、连锁经营” 的肉类营销模式,集工业、商业、物流业于一体的“横 向一体化,纵向一条龙”的新型肉类经营业态。 双汇连锁店实行“统一形象、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 一配送、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发展模式,双汇连锁 店成为“放心店”、“民心店”和“民生店”。 双汇 连锁店的定位是一个“以生鲜肉为核心商品的专业食品 店”,同时还围绕“一日三餐”配置商品,调味料、粮 油和速冻食品的销售量在河南的市场占有较大份额。随 着消费转型,牛奶、面包、休闲小食品和各种饮料的销 售占比也逐渐提升。
目录
企业简介 企业战略 企业优势
塑造外部形象 国际化进程 双汇 公关败笔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 国18个省市建设了加工基地,集团旗下子公司有:肉制 品加工、生物工程、化工包装、双汇物流、双汇养殖、 双汇药业、双汇软件等,总资产约 200 多亿元,员工 65000人,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优势:
1、严格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整个生产、加工、配送环节严格按照ISO9001和美国HACCP标准,从源头到终端产品,从 硬件设施到软件管理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 2、先进的检测设备: 双汇集团投资数百万元从国外引进高效液相色谱仪、快速微生物检测仪等先进的检 测设备和仪器,从检测手段和监控能力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把关: 生猪进厂后,由质检人员按照严格的生猪宰前检验规程,对生猪进行检验,严格把 关,确保收购生猪必须是来自非疫区的;并严厉打击注水、掺假等不法行为,从而 保证了收购生猪的质量。双汇集团的检验人员分布在生产车间的各个加工环节,肩 负着质量卫士的重任,对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把关,生产过 程中对“瘦肉精”实行在线头头检验,确保食品安全。 4、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 所有从事食品作业者必须按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要求,每年都要进行健康检查。 工人进入车间必须经过风幕屏障、 一次更衣、 淋浴、手洗消毒、风淋、脚踏消毒 等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有效控制了操作间与人员的卫生。
双汇的案例分析[范文模版]
![双汇的案例分析[范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40a2a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b.png)
双汇的案例分析[范文模版]第一篇:双汇的案例分析[范文模版]双汇——供应链管理带来高速发展在加拿大一所居住区附近有两家超市,一家是沃尔玛(Wal-Mart),一家是凯玛特(Kmart),家住在附近的刘小兵经常光顾这两家超市,后来他和其他顾客一样发现沃尔玛超市的价格越来越低廉,而凯玛特超市的价格却依旧。
据说后来凯玛特超市曾经想起诉沃尔玛超市恶性竞争,以低于进货价的价格销售商品,但是最后沃尔玛超市拿出自己的进货单据却令凯玛特非常吃惊,由于沃尔玛超市采用了供应链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因此其零售价竟然比凯玛特的进货价低。
当然,最后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就是沃尔玛最大的竞争对手凯玛特终于在2002年初宣告破产,而世界上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沃尔玛制胜的秘诀之一就是快速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从旅居加拿大的技术专家到双汇软件总裁的刘小兵说他当初亲眼看着这两家超市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残酷结果也就使他更深刻的意识到,对于一些大型传统的微利行业来说,供应链的竞争有时就是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
2003年一月,双汇第一批连锁店将在北京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双汇正式进入北京鲜肉市场,而一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早已经在店面之后的市场展开。
1.双汇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双汇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特大型食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资产总值40亿元,员工2万多人,拥有40多家国内外子公司,100多个办事处,产值达100个亿,在全国食品行业中是排名第一的大型企业集团。
随着企业规模逐渐扩大,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
根据刘小兵的介绍,2001年之前,在整个双汇集团,已达到了集团内各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但是在各个企业之间,尤其是上游的供货商、生产厂商、仓储、运输下游的专卖店和销售分公司之间却还没有实现信息实时交换,信息传递仍然依靠电话、email和传真,然后再人工整理。
虽然在外人看来,双汇集团即使不搞信息化,也照样能正常发展,而且仍然能够以每年数亿元的速度盈利。
公司治理-双汇MBO案例及参考答案

案例之三:双汇MBO迷局1一、引言正当大家以为双汇成为了高盛的子公司之时,一纸公告扰乱了双汇发展的股价。
原来高盛在双汇集团的持股比例早已降至10%,并即将再减持的时候,双汇发展一纸公告才姗姗来迟,揭开了高盛、鼎晖等公司帮助双汇集团管理层曲线MBO的部分真相。
自2007年10月始,围绕着罗特克斯发生了一系列股权腾挪,双汇管理层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实现了对双汇集团的持股,并间接持有双汇发展13.9%。
管理层持股的范围涉及双汇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员工约300余人,其中包括双汇发展员工101人。
万隆和双汇发展董事长张俊杰曲线持有双汇集团4.58%和1.97%的股权,为持股最多者。
2010年3月22日双汇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000895.SZ)停止交易,此次停牌,不是因为公司本身发展遇到了瓶颈,而是集团管理层八年的MBO之路浮出水面。
费尽心机的谋划,复杂的方案设计,历时八年的艰辛道路,让此次的MBO备受关注。
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双汇MBO的最终结果,更关注的是国企改革浪潮之中,中国企业所有权问题,此次双汇MBO的最终结果,也不仅仅是一个集团的事情,而是国家对待国有企业MBO问题的一个表态。
2010年11月29日,双汇发展股票恢复交易,相对于双汇发展(000895.SZ)8个月的停牌期,公司管理层对大股东双汇集团的MBO(管理层收购)过程无疑更为漫长,这一过程中以万隆为首的管理层整整用了8年。
二、双汇重组2010年11月28日晚间,双汇集团公告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即通过资产置换、定向增发以及换股吸收合并等方式,双汇集团相关肉类资产将全部注入上市公司,资产预估值约为340亿元;同时,重组方案还包括双汇发展实际控制人变更为263名员工持股的兴泰集团、大股东将向全体流通股股东实行溢价全面要约等一系列内容。
根据方案,双汇发展将通过资产置换、定向增发以及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由双汇集团和罗特克斯将其持有的屠宰、肉制品加工等肉类主业公司股权和为主业服务的密切配套产业公司股权注入,实现双汇集团的整体上市。
双汇集团企业战略管理

双汇集团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以双汇集团为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姓名:班级:硕士4班学号: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制品行业蓬勃发展。
在此期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中国肉制品行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双汇集团也随着应运而生、顺势发展。
本文通过对双汇集团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分析其战略并提出建议,以期对其他企业提供帮助。
关键字:战略管理;双汇集团;环境分析Abstracts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is good, substantial growth in GNP,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meat industry to flourish. During this period, from scratch, from less to more, Chinese meat industry ushered i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Shuanghui Group has emerged as, homeopathy. In this paper,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ithin Shineway analysis, analysis of its strategy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by other companies to help.Keywords:Environmental analysis; shuanghui entertainments; strategic management一、外部环境分析(PEST分析)1、政治环境近些年,国家对肉制品行业的发展表示深切的关怀,尤其最近年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
双汇案例分析

• 3月26日双汇董事长万隆曾小规模邀请部分媒体进行沟通,并表 示双汇是“代人受过”。 • 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双汇董事长、71岁的万 隆鞠躬道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事件经济上受损超过121亿 元。万隆代表管理层向消费者再次致歉,并对曝光“瘦肉精” 事件的央视等媒体也表达了感谢,期望继续得到在场的经销商、 供应商、投资者以及金融部门的支持。为了消除影响,杜绝类 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万隆昨日宣读了双汇集团的六项决定: • 1、强化源头控制。执行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强化批批检查。 2、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监督企业各个环节。 • 3、建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奖励基金,每年“3·15”做总评。 • 4、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制度。 • 5、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独立监督机构进行第三方监 测。 • 6、加快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企业对产业链上 下游的控制力。
• 4.借鉴丰田召回门事件,迅速召回问题产品。 • 5.得到了经销商和投资者的支持。 • 6.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独立监督机构进行第三 方监测。
双汇的失误细节
• 1.没有强烈的危机预防意识,事件发生前与媒体的交流欠 缺。 • 2.危机发生时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运用欠缺,分析理由不充 分。 • 3处理危急时未妥善运用责任性原则。
双汇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 樊明丽 万军 刘欢 雷启富 毛权宏
第一部分
• 双汇集团背景分析
双汇集团简介
•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 食品集团,总部位于"中国食品名城"河 南省漯河市。目前,企业总资产100多 亿元,员工4.5万人,年屠宰生猪1500 万头,年产肉制品150万吨,是中国最 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07年中国企业 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 双汇集团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 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 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3000多台 套,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 建设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屠宰和肉制品 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 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 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主业突出、行业 配套的产业群。
双汇案例分析与总结

管理第五小组双汇案例分析总结企业的社会责任——从双汇事件谈起组长:张一奇组员:缪倩凌瑶魏梓茹刘爽孙浩沈忱目录●小组定位●引子:企业简介●“健美猪”事件始末●瘦肉精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双汇集团社会责任的反思●附录1:企业的社会责任●附录2:活动的准备与活动安排一、小组定位(一)调查目的1.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3.15瘦肉精事件并引以为戒。
2.让同学们从中反思并获得启发。
3.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团队的意识。
(二)调查意义在2009年,国内知名企业雨润食品下属子公司也曾被曝光含有“瘦肉精”,此次双汇“瘦肉精”事件难道充其量只是对“利益”一词的再次注释?作为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据说中国市场上有1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双汇,可见其覆盖面之广。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莫过于双汇的广告语:“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
然而,经媒体曝光后,人们才知道双汇的“十八道检验”连最起码的“瘦肉精”都不检验,“十八个放心”更无从谈起,让人惊诧之余大呼“被忽悠”,进而也对所谓的“名牌效应”产生质疑——出事前是响当当的“名牌”,曝光后方知是“冒牌”。
前有大头娃娃,后来田婆婆,消费者的权益到底谁来维护?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只要有钱,现在的社会什么都可以是摆设……在这里,就明显的说明的很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缺乏,是到了我们的企业如何重新树立一个公众信得过的社会责任价值体系的时候了。
二、引子:企业简介——双汇集团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建有二十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能力1500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200多万吨,是中国的肉类加工基地。
集团是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双汇肉制品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双汇冷鲜肉及肉制品是“国家安全食品”。
双汇集团坚持用现代物流业改造传统的屠宰业,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实现热鲜肉、冷冻肉向冷鲜肉转变,传统销售向连锁经营转变,改变传统的“沿街串巷、设摊卖肉”旧模式,结束了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引导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双汇开创中国肉类品牌。
双汇案例分析与总结

管理第五小组双汇案例分析总结企业的社会责任——从双汇事件谈起组长:张一奇组员:缪倩凌瑶魏梓茹刘爽孙浩沈忱目录●小组定位●引子:企业简介●“健美猪”事件始末●瘦肉精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双汇集团社会责任的反思●附录1:企业的社会责任●附录2:活动的准备与活动安排一、小组定位(一)调查目的1.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3.15瘦肉精事件并引以为戒。
2.让同学们从中反思并获得启发。
3.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团队的意识。
(二)调查意义在2009年,国内知名企业雨润食品下属子公司也曾被曝光含有“瘦肉精”,此次双汇“瘦肉精”事件难道充其量只是对“利益”一词的再次注释?作为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据说中国市场上有1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双汇,可见其覆盖面之广。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莫过于双汇的广告语:“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
然而,经媒体曝光后,人们才知道双汇的“十八道检验”连最起码的“瘦肉精”都不检验,“十八个放心”更无从谈起,让人惊诧之余大呼“被忽悠”,进而也对所谓的“名牌效应”产生质疑——出事前是响当当的“名牌”,曝光后方知是“冒牌”。
前有大头娃娃,后来田婆婆,消费者的权益到底谁来维护?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只要有钱,现在的社会什么都可以是摆设……在这里,就明显的说明的很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缺乏,是到了我们的企业如何重新树立一个公众信得过的社会责任价值体系的时候了。
二、引子:企业简介——双汇集团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建有二十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能力1500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200多万吨,是中国的肉类加工基地。
集团是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双汇肉制品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双汇冷鲜肉及肉制品是“国家安全食品”。
双汇集团坚持用现代物流业改造传统的屠宰业,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实现热鲜肉、冷冻肉向冷鲜肉转变,传统销售向连锁经营转变,改变传统的“沿街串巷、设摊卖肉”旧模式,结束了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引导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双汇开创中国肉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