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小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实证分析——以兰州市机械电子行业为例

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实证分析——以兰州市机械电子行业为例
竞 争优势之 间的 关 系 , 立 了“ 业 资 源 一企 业 能 力 一持 建 企
1 研 究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路 径 的 理 论 推 演
企业技术 能力成 长分 析的 理论框 架 , 提 出 了相应 的理论 并
假 设 。 在 实 证 研 究 中 , 以 甘 肃 省 中 小 企 业 为 例 , 据 调 他 根 查 研 究 获 得 的 数 据 , 用 结 构 方 程 的 方 法 , 相 关 理 论 假 运 对
设进行 了实证 检验 。
通 过 对 相 关 研 究 的 回溯 , 现 : 研 究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发 在 路 径 时 , 研 究 效 果 上 看 , 构 方 程 模 型 的 应 用 有 优 于 多 从 结
在有关 企业 技术创新 路径 的实 证 研究 中, 要 的研究 方 法 主 多使 用多元 回归对一 手或二 手数 据进行 分析 。如 , c re S h o— dr e 等 在 德 国、 大 利 、 t 、 国、 国 5个 发 达 国 家 意 E本 英 美
用 结 构 方 程 , 欠 发 达 地 区 中小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路 径 进 行 了 分 析 。 对 关 键 词 : 小 企 业 ; 术 创 新 ; 发 达 地 区 ; 州 ; 械 电 子 中 技 欠 兰 机
D : 0 3 6 /. sn 1 0 — 3 8 2 1 . 4 0 6 OI 1 . 9 9 j i . 0 17 4 . 0 0 2 . 2 s
的 测 度 中 , 证 实 了 6个 假 设 。 冯 治 库 从 欠 发 达 地 区 中 只
的 原 因 之 一 [ 。 分 析 欠 发 达 地 区 中 小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的 路 】 ] 径 , 理 解 欠 发 达 地 区 中小 企 业 技 术 效 果 和 企 业 绩 效 的 重 是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的分析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的分析
中小企业刨新能力形成的分析
■吕希 勤 山西 煤炭运 销集 团天 池店煤 业有 限公 司
摘 要: 早在 上世 纪后 半 叶 , 以知 识 化 、 信 息化 、 技 术化 为特 征 的 新 型 经 济 开始 迅 猛 发 展 , 企 业的 经 营 环境 发 生 了很 大 巨大 变化 .
具有创新能力的 中小企业逐 渐成 为市场经济下最具 有活 力和发展 前景的企业。对 中小企业创新 能力的研究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和市
般认为 , 中小企业具有建设周期短 、 体制复杂多样 、 资金不 争优势所需资源。
足融资渠道不 畅、 经营者经验不 足但决策机制灵 活、 创新意愿强烈 但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等特征 。 从企业成长角度来看 , 企业成长是

个动态过程 , 一般分为初创期 、 成长发展期 、 成熟期 、 蜕变期或衰 业 保 持 积 极 的 发 展 势 头 , 它就会进 入蜕变期 , 转变 为大型企业 , 否则它将走入衰退期。这一时期 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从企业风险 特征来 看 , 中小企业提供 的产品 / 服务已满 足不 了消费者更 高的 以从风险特征 、 竞争优势和行为特征 二 = 个方面分析。
此, 资金风险也仍然存在 。从企业竞争优势来看 , 这一 时期企业形
为特征来看 , 受高额利润 的驱使 , 新企业纷纷进入市场参 与竞争 ,
3 . 成熟 期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的 成 长 和 扩 展 ,企 业 利 润 在 上 升 到一 定 程 度
工艺或新 的流程和体 系, 从 而为企业 以及投资者提供价值增值 的 成了主导产 品和服务, 品牌优势极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从企业行
或产品 ; 组织智能能够增强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 ; 创造力包括研究 技巧 ; 市场营销能力反映的是使客户接受新产品的能力; 组织结构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大 批 专 业 的 技 术 人 才 。通 过 创
办 专 业 特 色 孵 化 器 ,吸 引 周 围 具
备 发 展 潜 力 的 初 创 企 业 , 可 以 使
企 业 的 研 发 模 式 更 开 放 、 更 灵 活
有 效 , 入 成本 上 实现“ + 1 ” 投 1 <2
的 目标 , 能 上 体 现 “1 1>2 的 功 + ” 优势。 () 过 对 孵 化 业 务 的 包装 以 3通
利 前 景 的优 势 吸 引 着 投 资 者 , 但 由 于 企 业 自 身 及 外 部 的 一 些 原 因 , 直 受 融 资 难 的 困 扰 。 企 业 一 从 自身 看 , 些 企 业 管 理 水 平 低 , 有 资 信 程 度 不 高 , 致 使 金 融 机 构 并 不 能放 心 的发放 资金贷 款 。
档 次 , 好 名牌 产 品 , 能 增 强企 创 才 业 的竞争 实 力 。还有 不少 企 业在 企 业 管 理 、产 品 设 计 方 面 采 用 了
劲 的发 展势 头 。 时 , 于外 资注 同 由 入 的增 加 , 外 商 的青睐 , 科技 受 使 型 中 小 企 业 的 融 资 渠 道 有 所 拓
商品形 式 出售 或转让
对 于 那 些 与 创 办 企 业 主 营 业
务 无 关 、与 创 办 企 业 整 体 发 展 规
划 不 符 、本 身 无 心 经 营 的 业 务 或
项 目 , 可 以 考 虑 作 为 商 品 在 市 场
上 出售 或 转 让 来 获 得 盈 利 。
() 4通过对 在 孵企 业 参 股投 资
曲毽 ; a
维普资讯
Zh / Z
自主创新
随着 杭州 市 建设“ 技 强市 ” 科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基于济南市样本企业数据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基于济南市样本企业数据

务 界 关 注 的焦 点 。 但 是 ,关 于 企 业 规 模 与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关 系 的研 究 , 前 在 理 论 界 仍 然 没 有 达 成 共 识 , 目 而 且 针 对 不 同 规 模 的 中 小 型科 技 企 业 的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方 面 的研 究 不 多 。 为 了加 深 对 不 同规 模 的 中小 型 科 技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的 研 究 , 文 在 构 建 中 小 型 本 科 技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基 础 上 , 用 运
企 业 更 具 有 创 新 动 力 和 创 新 能 力 , 现 在 大 企 业 表
卷 取 得 资 料 建 立 了 数 据 资 料 信 息 库 。通 过 对 济 南 市 不 同规 模 的 中小 型 科 技 企 业 的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进 行 实
【 稿 日期 ]20 0 收 0 8— 7—2 6
S h mp tr 在 1 l c u ee ) 9 2年 的 《 济 发 展 理 论 》 书 中 提 经 一 出 来 的 , 认 为 创 新 是 “ 产 要 素 和 生 产 条 件 的 一 他 生
种 从 未 有 过 的 组 合 ”, 是 一 种 生 产 函 数 的 变 动 ” “ 。 继 熊 彼 特 后 , 多 学 者 对 企 业 规 模 与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许 的关 系进行 了深入 研究 , 大 体 存 在 两 种 观 点 : ( ) 企业技 术创 新论 一 大
定 着 它 所 生 产 产 品 的 技 术 含 量 , 定 着 成 本 和 效 益 决


企 业 规 模 与 技 术 创 新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技 术 创 新 起 源 于 “ 新 ( n o ain ”, 创 新 理 创 I n vt ) “ o 论 ” 词 最 早 是 由 著 名 经 济 学 家 熊 彼 特 ( .A. 一 J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决策部署,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这是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立足我国实际,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南,将对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广东是科技创新的重镇,创新发展、科技驱动已成为广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__》反映,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自20__年以来,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首位。

在一级指标中,广东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能力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表明广东已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这些工作成效为广东下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作为服务科技创新的省属一级平台企业,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以及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广东省委、省政府赋予集团公司的战略定位,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等重大机遇,致力于为广东科技创新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通过构建基金业务、创投业务、金融业务、资产管理等业务体系,初步形成“创投为主、多业联动”的发展格局,累计为20_多家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推动60多家企业实现ipo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好地营造科技创新发展氛围,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下来粤科金融集团应着力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在服务科技型创业企业股权融资方面,粤科集团应围绕科技型创业企业生命周期,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全过程、全链条的创投业务体系。

中小企业调研分析报告

中小企业调研分析报告

中小企业调研分析报告引言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了加深对中小企业的了解,本报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调研数据,目前中国有超过90%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微型企业。

中小企业在就业创造、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往往缺乏资金和资源。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此外,管理水平需提高,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1. 资金问题: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由于信用度不高、规模较小,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或其他投资渠道,导致企业发展受限。

2. 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在市场中面临激烈的竞争,大型企业可以凭借规模和品牌优势压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3. 管理能力:中小企业由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往往出现生产、销售和供应链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企业无法高效、稳定地运营。

4. 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能力,难以在市场中实现突破。

三、解决方案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克服上述困境,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 多元化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应积极寻找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拓宽资金来源。

3. 建立合作联盟: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行业联盟或合作社,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提高规模效应。

4. 提升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应加强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优化内部运营,提高企业效率。

5.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中小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员工创新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四、结论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困境。

通过加强政府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合作联盟、提升管理水平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中小企业可以克服困境,发展壮大。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概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和技术优势的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1)数量逐年增加: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

(2)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等方式,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

(3)市场占有率提高: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逐渐在市场上获得认可,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2. 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1)融资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缺乏抵押物品和信用记录,往往难以获取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

(2)人才短缺: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科技研发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但是这类人才供给不足,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3)市场竞争压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激烈竞争,缺乏规模经济和品牌影响力的劣势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 政策建议:(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提供风险投资和低息贷款等支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2)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政府和高等院校应加强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合作,开展科技人才培养项目,吸引优秀科技人才为企业服务。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应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和竞争力。

(4)鼓励产学研合作:政府应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

结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解决融资难题、人才短缺等问题,并鼓励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调研报告

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调研报告

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调研报告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创新的时代,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为深入了解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并形成了以下报告。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它们具有创新活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适应性好等特点,能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然而,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资金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匮乏等。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推动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本次调研选取了_____地区的_____家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作为调研对象,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共发放问卷_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并与_____家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

三、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1、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调研的企业中,大部分属于初创期或成长期,企业规模较小,员工人数多在_____人以下。

但这些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技术创新能力多数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

部分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能够及时获取前沿技术和创新资源。

3、人才队伍企业普遍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员工学历层次较高,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较大。

然而,高端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4、市场开拓部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较小。

企业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投入不足,营销渠道相对单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中小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在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他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相对大企业在各个领域创新中的优势。

所谓中小企业的创新不单单是指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创新,同时也是经营观念、战略方针、管理方法、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

创新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的好坏。

本组对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分析了不同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不同问题,为政府决策者解决问题时提供依据。

以及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与阶段,完善区域创新网络,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运用综合评价体系对国中小企业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分析和论证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区域经济解决途径一、研究背景研究表明,20世纪,尤其是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这种创新能力自然主要体现在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能力上。

而进入20世纪以来,中小企业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外发展的实践表明无论从企业的数量、就业人数和其创造的产值来看,中小企业都是一支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而在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中小企业数量非常庞大,在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中小企业都是一直非常重要的主力军。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科技能否稳定持续的得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中小企业能否有效的开展企业创新活动。

而在国外,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更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不但在创新的数量上占较大的比重,而且在创新水平和影响上也都不亚于大企业.不仅如此,在技术创新成本与创新效率方面,中小企业也比大企业更具有相对优势.所以,从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如果说,企业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由企业构成的产业及其区域经济整体的升级起到基础性作用。

那么,区域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

本文运用综合评价体系,恰如其分的评价一个区域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对此进行实证分析。

对区域中企业数量众多,分布面最广的广大的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其发展进行评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无疑将大大提升其所在区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区域对中小企业创新具有外部支撑作用.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其所在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一方面,较高的区域经济水平可以保证区域部科技投入的高水平.并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外部环境支撑:另一方面,随着区域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会对区域各方面进步提出更新要求。

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选题的意义1、课题的含义一方面,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制定本规定:(一)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二)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

技术是产业之源,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企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总之,区域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就是指区域中、小、微企业在生产技术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2、课题的意义首先,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由于受到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中小民族企业普遍存在的经营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我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一些没有了订单的外资中小企业相续撤离,而对于中小民族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来说,却仍要面对诸多问题。

国家在加大对中小民族中小企业扶持的同时,中小民族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自身也要相应的作出调整。

才能增加就业和再就业,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实现GDP8%地增长。

其次,除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金融支持外,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创新是帮助中小企业渡过严冬根本所在。

靠拼能源、耗资本来推动经济增长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依靠技术进步,才能实现持续的增长。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作为中小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

我国著名的家电制造业中小企业海尔集团从德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加以创新,生产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代四星级冰箱,创立了海尔冰箱品牌。

海尔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

大企业的长久发展都是如此,一个要想长久发展的中小企业就更必须依靠于技术创新。

现在我们的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太少。

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技术研发投资大,见效慢。

中小企业家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技术投资对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长久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增长点,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体现在中小企业呈现出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趋势,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也大为缩短。

最后,在全球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

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面前,技术创新己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而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能否健康、稳定成长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体制改革;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使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更具有创新优势;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我企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研究方法及容1、核心容(1)区域中小企业创新实证分析研究的背景(2)区域中小企业创新实证分析的含义及意义(3)国外关于中小企业创新实证分析的理论(4)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5)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和评价的实证分析(6)区域中小企业创新实证分析给我们的启示2、研究方法本文是在区域经济学,财政学,中小企业发展理论的经济学理论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国外同类研究的成果,结合选题的背景和针对性,运用大量资料,联系实际,理论分析与实际分析相结合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的基本方法如下:(1)通过对前人文献的归纳演绎,对选题的相关理论和区域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及其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论述(2)结合区域经济学理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进行分析,对中小企业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论述(3)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3、研究的基本思路本文首先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结合网络资源,参考前人的概念模型和相关假设,结合相关信息与数据进行调查与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和建议第一章主要阐述区域中小企业创新实证分析研究的背景,概括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针对现在中小企业创新的现状做出说明,及通过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的中小企业应该也必须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成为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出阐述。

第二章选题的意义从我国学者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多限于从如何促进技术创新而没有对中小企业创新本身出发进行考察出发,着重考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并对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和评价的进行实证分析。

第三章主要对研究容进行一个总体的概括,使得分析更加有条不紊。

对研究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与说明。

第四章通过对前人文献的研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系统的总结了现有文献在创新实证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提炼出对本文有用的结论。

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理论研究的不完善之处,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后续研究。

第五章主要介绍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以及中小企业规模的界定。

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分析区域中小企业的创新实证分析。

第六章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第七章结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区域典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力测度和评价的实证分析。

第八章主要对本文做出总结与阐述,结合研究分析给我们的启示,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给出意见。

总的说来,基本思路如下:四、前人文献1、国(1)何晓月《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研究》现代商业 2013 (2)振彩《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对策研究》现代教育 2013 (3)云;湘浩;樊威;安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与对策——基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第七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卷(上) 2012(4)梁婧《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财经大学 2012(5)冬梅《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分析与对策》工业大学 2012 (6)段姗;宁建荣《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引领转型发展的作用——对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分析与评价》中国科技论坛 2012 (7)黄位华《中小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机理的实证研究》科技广场 2011(8)马春文、东辉《发展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 2010 (9)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 2010 (10)赤东《建设创新型企业:战略意义、涵、特点与着力点》中国科技论坛 2010(11)赤东《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的目标与举措》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0(12)周革《创新型企业建设初探》科技 2010(13)郭帅《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政府扶持政策研究》师大学 2010(14)吕向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成才之路2009(15)池仁勇;麻钞《中小企业创新式的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 2008(16)王哲《企业文化建设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财经大学 2008(17)德玲《创新型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7(18)罗红松《合作创新——中小企业创新战略》科技创新月刊 2007(19)宝贡献;志蓉;章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结构模型分析——以省中小企业为例》科研管理 2006(20)揭筱纹《西部传统中小企业转型融资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 2006(21)金刚;杜鹏程《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科技与经济 2006(22)林《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财经大学 2006(23)玛利亚·莫斯砍瑞思(柯旭清;廖君译)《企业经济学》大学 2004(24)欧江波等《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大学 2002(25)管晓永《中小企业界定的理论标准和实践标准》经济学家 2002(26)林;中奇《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财经大学 2001 (27)锁箭《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中国社会科学 2001 (28)周立群;思群《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人民 2001 (29)乃醒《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与建设 2000(30)卫东《我国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政策》工业企业管理 2000(31)治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式选择》经济管理 2000 (32)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财经大学 2000(33)章建《论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南开管理评论2000(34)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 1999徐萍平《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经济纵横 19992、国外(1)Madrid - Guijarro A;Garcia D;Van Auken H. <Barriers to Innovation among Spanish Manufacturing SMEs>.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 2009(2)Silva MJ;Leitao J;Raposo M <Barriers to Innovation Faced by Manufacturing Firms in Portugal:How to Overcome It for Fostering Business Excellence?>. rnational Journalof Business Excellence . 2008(3)Tiwari R;Buse S. <Barriers to Innovation in SMEs:Ca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D Mitigate Their Effects?>.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for Growth;Role and Dynamics of Corporate R&D . 2007 (4)PerDavidsson <what do we know aboutSmall firm growth>.Brisbane Graduate Sehool of Business(5)Steinmetz; L.L <Critical Stages of Small Business Growth: When They Occur and How to Sever Them> Business Horizons 1969(6)Eugene Staley;Richard Morse <Modern small industr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McGraw-Hill 1965五、概念的界定1、中小企业的确定标准中小企业是一个比较含混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