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岗厦中学2020年期中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算式中,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的算式是()。

A. 35×40B. 50×20C. 52×402.250×40的积的末尾有()个0。

A. 2个B. 3个C. 4个3.28×42的结果最接近()A. 1200B. 1000C. 800D. 1500 4.王老师给40名学生买奖品,每件奖品的价格都在11元到19元之间,总价钱可能是()。

A. 400元B. 600元C. 800元D. 1000元5.3人5时共生产零件150个,算式150÷5是表示()。

A. 1人1时生产的零件个数B. 3人1时生产的零件个数C. 5人1时生产的零件个数6.下列算式中,()的得数大于30。

A. 60÷3B. 72÷2C. 56÷47.5□2÷5,要使商中间有0,□里可以填()。

A. 4B. 5C. 6D. 78.张华面向北方,他的右侧是()方。

A. 西B. 东C. 南9.二(2)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 )面。

A. 东B. 南C. 西10.小红上学时是往西南走,那么放学时她应该往()走.A. 东南B. 东北C. 西北二、填空题11.32×50的积的末尾有________个0,最高位在________位上。

12.20个12的和是________,21的40倍是________。

13.天秀小学二年级课外活动统计表,美术组一共________人。

14.一次体育达标测试的成绩如下: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待达标。

填表: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15.□3÷3,要使商是三十多,□里应该填________。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九年级数学下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九年级数学下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九年级数学下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P是△ABC一边上的一点(P不与A、B、C重合),过点P的一条直线截△ABC,如果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我们称这条直线为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Rt△ABC中,∠C=90°,∠A=30°,当点P为AC的中点时,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最多有几条?()A.1条B.2条C.3条D.4条2.在Rt△ABC中,∠ACB=90°,AB=5,tan∠B=2,则AC的长为()A.1B.2C.5D.25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x轴上任意一点,BC平行于x轴,分别交y=3x(x>0)、y=kx(x<0)的图象于B、C两点,若△ABC的面积为2,则k值为()A.﹣1B.1C.12-D.12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F是边AD上的一点,射线CF和BA的延长线交于点E,如果12C EAFC CDF=VV,那么S EAFS EBCVV的值是()A.12B.13C.14D.195.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A.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B.两边对应成比例,且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C.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D.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6.在函数y =21a x +(a 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1,y 1),(﹣14,y 2),(12,y 3),则函数值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A .y 2<y 1<y 3B .y 3<y 2<y 1C .y 1<y 2<y 3D .y 3<y 1<y 27.如图▱ABCD ,F 为BC 中点,延长AD 至E ,使:1:3DE AD =,连结EF 交DC 于点G ,则:DEG CFG S S ∆V =( )A .2:3B .3:2C .9:4D .4:98.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k y x=和y=kx ﹣3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D .9.如图,∠APD=90°,AP=PB=BC=CD ,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PAB ∽△PCA B .△ABC ∽△DBA C .△PAB ∽△PDAD .△ABC ∽△DCA1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4),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将△AOB 以坐标原点O 为位似中心缩小为原图形的12,得到△COD ,则CD 的长度是( )A .2B .1C .4D .511.下列变形中: ①由方程125x -=2去分母,得x ﹣12=10; ②由方程29x =92两边同除以29,得x =1; ③由方程6x ﹣4=x +4移项,得7x =0; ④由方程2﹣5362x x -+=两边同乘以6,得12﹣x ﹣5=3(x +3). 错误变形的个数是( )个. A .4 B .3 C .2 D .112.下列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与左视图相同的几何体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13.一天,小青想利用影子测量校园内一根旗杆的高度,在同一时刻内,小青的影长为2米,旗杆的影长为20米,若小青的身高为1.60米,则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__米.14.如图,CAB BCD ∠=∠,2AD =,4BD =,则BC =______.15.利用标杆CD 测量建筑物的高度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使标杆顶端的影子与建筑物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E .若标杆CD 的高为1.5米,测得DE =2米,BD =16米,则建筑物的高AB 为_____米.16.若△ABC∽△A’B’C’,且△ABC与△A’B’C’的面积之比为1:4,则相似比为____.17.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分别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则搭成该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最多是_______个.18.如图,菱形ABCD的边AD与x轴平行,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3,反比例函数y=3x的图象经过A、B两点,则菱形ABCD的面积是_____;19.如图,点D、E、F分别位于△ABC的三边上,满足DE∥BC,EF∥AB,如果AD:DB=3:2,那么BF:FC=_____.20.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AB=4 cm.点是BC边上的动点,以AD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在点D从点B移动至点C的过程中,点E移动的路线长为________cm.三、解答题21.如图,一次函数y=mx+5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x(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A(1,n)和B(4,1)两点,过点A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M.(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OAM的面积S;(3)在y轴上求一点P,使PA+PB最小.22.如图,△ABC 中,CD 是边AB 上的高,且AD CD CD BD=.(1)求证:△ACD ∽△CBD ;(2)求∠ACB 的大小.23.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11k y x=(k 1>0)与一次函数2221(0)y k x k =+≠相交于A 、B 两点,AC ⊥x 轴于点C . 若△OAC 的面积为1,且tan ∠AOC =2 .(1)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请直接写出B 点的坐标,并指出当x 为何值时,反比例函数y 1的值大于一次函数y 2的值.24.在学习了矩形这节内容之后,明明同学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矩形都很特殊,如我们的课本封面、A 4 2:1,我们将具有这类特征的矩形称为“完美矩形”如图(1),在“完美矩形”ABCD 中,点 P 为 AB 边上的定点,且 AP =AD .(1)求证:PD =AB .(2)如图(2),若在“完美矩形“ABCD 的边 BC 上有一动点 E ,当BE CE的值是多少时,△PDE 的周长最小?(3)如图(3),点 Q 是边 AB 上的定点,且 BQ =BC .已知 AD =1,在(2)的条件下连接DE 并延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G 为CF 的中点,M、N 分别为线段QF 和CD 上的动点,且始终保持QM=CN,MN 与DF 相交于点H,请问GH 的长度是定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5.赵亮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他在某一时刻立1米长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1.2米,同时旗杆的投影一部分在地面上,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的墙上,分别测得其长度为9.6米和2米,则学校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米.【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相似线的定义,可知截得的三角形与△ABC有一个公共角.①公共角为∠A 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当过点P的角等于∠C时,即图中PD∥BC时,△APD∽△ACB;当过点P的角等于∠B时,即图中当PF⊥AB时,△APF∽△ABC;②公共角为∠C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当过点P的角等于∠A时,即图中P E∥AB时,△CPE∽△CAB;当过点P的角等于∠B时,根据∠CPB<60°,可知此时不成立;③公共角为∠B,不成立.解:①公共角为∠A时:当过点P的角等于∠C时,即图中PD∥BC时,△APD∽△ACB;当过点P的角等于∠B时,即图中当PF⊥AB时,△APF∽△ABC;②公共角为∠C时:当过点P的角等于∠A时,即图中P E∥AB时,△CPE∽△CAB;当过点P的角等于∠B时,∵∠CPB=∠A+∠ABP,∴PB>PC,PC=PA,∴PB>PA,∴∠PBA<∠A,∴∠CPB<60°,可知此时不成立;③公共角为∠B,不成立.综上最多有3条.故选C.2.B解析:B 【解析】【分析】根据正切的定义得到BC=12AC,根据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详解】在Rt△ABC中,∠ACB=90°,tan∠B=2,∴ACBC=2,∴BC=12 AC,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5)2=AC2+(12AC)2,解得,AC=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掌握锐角A的对边a与邻边b的比叫做∠A的正切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A【解析】【分析】连接OC、OB,如图,由于BC∥x轴,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ACB=S△OCB,再利用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12×|3|+12•|k|=2,然后解关于k的绝对值方程可得到满足条件的k的值.【详解】连接OC、OB,如图,∵BC∥x轴,∴S△ACB=S△OCB,而S△OCB=12×|3|+12•|k|,∴12×|3|+12•|k|=2,而k<0,∴k=﹣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y=kx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12|k|,且保持不变.4.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详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D,∴△EAF∽△CDF,∵12EAFCDFCCVV,=∴12 AFDF=,∴11123 AFBC==+,∵AF∥BC,∴△EAF∽△EBC,∴21139EAFEBCSS⎛⎫==⎪⎝⎭VV,故选D.点睛: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B解析:B【解析】【分析】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依次判断可求解.【详解】解:A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故A 选项不合题意;B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故B 选项符合题意;C 、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故C 选项不合题意;D 、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则他们的底角都是40°,所以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故D 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6.A解析:A【解析】【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所在的象限及增减性,再根据各点横坐标的值判断出y 1,y 2,y 3的大小关系即可.【详解】∵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为a 2+1>0,∴图象的两个分支在一、三象限,且在每个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114-<<0,∴点(﹣1,y 1),(14-,y 2)在第三象限,∴y 2<y 1<0. ∵12>0,∴点(12,y 3)在第一象限,∴y 3>0,∴y 2<y 1<y 3.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即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7.D解析:D【解析】【分析】先设出DE x =,进而得出3AD x =,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3BC x =,进而求出CF ,最后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DE x =,∵:1:3DE AD =,∴3AD x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BC AD 3x ==,∵点F 是BC 的中点,∴1322CF BC x ==, ∵//AD BC , ∴DEG CFG ∆∆∽,∴224392DEGCFG S DE x S CF x ⎛⎫ ⎪⎛⎫=== ⎪ ⎪⎝⎭ ⎪⎝⎭V V ,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中点的定义,表示出CF 是解本题的关键.8.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特点,k ≠0,所以分k >0和k <0两种情况讨论.当两函数系数k 取相同符号值,两函数图象共存于同一坐标系内的即为正确答案.【详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k >0时,y =kx ﹣3与y 轴的交点在负半轴,过一、三、四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没有图像符合要求;②当k <0时,y =kx ﹣3与y 轴的交点在负半轴,过二、三、四象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A 符合要求.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关键是由k 的取值确定函数所在的象限.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采用排除法,逐条分析判断.【详解】∵∠APD =90°,而∠P AB ≠∠PCA ,∠PBA ≠∠P AC ,∴无法判定△P AB 与△PCA 相似,故A 错误;同理,无法判定△P AB 与△PDA ,△ABC 与△DCA 相似,故C 、D 错误;∵∠APD =90°,AP =PB =BC =CD ,∴AB =P A ,AC =P A ,AD =P A ,BD =2P A ,∴=,∴,∴△ABC∽△DBA,故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识别两三角形相似,除了要掌握定义外,还要注意正确找出两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可根据图形提供的数据计算对应角的度数、对应边的比.本题中把若干线段的长度用同一线段来表示是求线段是否成比例时常用的方法.10.A解析: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结合A点坐标可直接得出点C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点A(2,4),过点A作AB⊥x轴于点B,将△AOB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缩小为原图形的12,得到△COD,∴C(1,2),则CD的长度是2,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正确把握位似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方程的不同特点,从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方法应用是否得当等方面加以分析.【详解】①方程125x-=2去分母,两边同时乘以5,得x﹣12=10,故①正确.②方程29x=92,两边同除以29,得x=814;要注意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故②错误.③方程6x﹣4=x+4移项,得5x=8;要注意移项要变号,故③错误.④方程2﹣5362x x-+=两边同乘以6,得12﹣(x﹣5)=3(x+3);要注意去分母后,要把是多项式的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故④错误.故②③④变形错误.故选B.【点睛】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去分母时,方程两端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同时要把分子(如果是一个多项式)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2)移项时要变号.12.D解析:D【解析】解:①正方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正方形;②球的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圆;③圆锥主视图与左视图都是三角形;④圆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长方形;故选D.二、填空题13.16【解析】【分析】易得△AOB∽△ECD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可得旗杆OA的长度【详解】解:∵OA⊥DACE⊥DA∴∠CED=∠OAB=90°∵CD∥OE ∴∠CDA=∠OBA∴△AOB∽△E解析:16【解析】【分析】易得△AOB∽△ECD,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可得旗杆OA的长度.【详解】解:∵OA⊥DA,CE⊥DA,∴∠CED=∠OAB=90°,∵CD∥OE,∴∠CDA=∠OBA,∴△AOB∽△ECD,∴CE OA16OA,DE AB220==,解得OA=16.故答案为16.14.【解析】【分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证得△ABC∽△CBD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解【详解】解:∵∠B=∠B∠CAB=∠BCD∴△ABC∽△CBD∴BC:BD=AB:BC∴BC:BD=(AD解析:6【解析】【分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证得△ABC∽△CBD,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解.【详解】解:∵∠B=∠B,∠CAB=∠BCD,∴△ABC∽△CBD,∴BC:BD=AB:BC,∴BC:BD=(AD+BD):BC,即BC:4=(2+4):BC,∴.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15.5【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列式求得CD 的长即可【详解】解:∵AB∥CD∴△EBA∽△ECD∴即∴AB=135(米)故答案为:13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解析:5【解析】【分析】根据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列式求得CD的长即可.【详解】解:∵AB∥CD,∴△EBA∽△ECD,∴CD EDAB EB=,即1.52216AB=+,∴AB=13.5(米).故答案为:13.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6.1:2【解析】【分析】由△ABC相似△A′B′C′面积比为1: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解【详解】解:∵△ABC相似△A′B′C′面积比为1:4∴△ABC与△A′B′C′的相似比解析:1:2【解析】【分析】由△ABC相似△A′B′C′,面积比为1: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解.【详解】解:∵△ABC相似△A′B′C′,面积比为1:4,∴△ABC与△A′B′C′的相似比为:1:2,故答案为: 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知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7.7【解析】【分析】首先利用从上面看而得出的俯视图得出该几何体的第一层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然后进一步根据其从正面看得出的主视图得知其第二层最多可以放几个小正方体然后进一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俯解析:7【解析】【分析】首先利用从上面看而得出的俯视图得出该几何体的第一层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然后进一步根据其从正面看得出的主视图得知其第二层最多可以放几个小正方体,然后进一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俯视图可得出第一层由5个小正方体组成;再结合主视图,该正方体第二层最多可放2个小正方体,+=,∴527∴最多是7个,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的运用,熟练掌握三视图的特性是解题关键.18.【解析】【分析】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 的坐标点B的坐标求出AHBH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反比例函数y解析:42【解析】【分析】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的坐标、点B的坐标,求出AH、BH,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作AH⊥BC交CB的延长线于H,∵反比例函数y =3x 的图象经过A 、B 两点,A 、B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3, ∴A 、B 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3和1,即点A 的坐标为(1,3),点B 的坐标为(3,1), ∴AH =3﹣1=2,BH =3﹣1=2,由勾股定理得,AB =2222+ =22,∵四边形ABCD 是菱形,∴BC =AB =22,∴菱形ABCD 的面积=BC×AH =42, 故答案为4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 的几何意义、菱形的性质,根据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 的坐标、点B 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9.3:2【解析】因为DE∥BC 所以因为EF∥AB 所以所以故答案为:3:2 解析:3:2【解析】因为DE ∥BC,所以32AD AE DB EC ==,因为EF ∥AB ,所以23CE CF EA BF ==,所以32BF FC =,故答案为: 3:2. 20.【解析】试题解析:连接CE 如图:∵△ABC 和△A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ABAE=AD ∠BAC=45°∠DAE=45°即∠1+∠2=45°∠2+∠3=45°∴∠1=∠3∵∴△ACE ∽△ABD ∴∠解析:42【解析】试题解析:连接CE ,如图:∵△ABC 和△A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AB ,2AD ,∠BAC=45°,∠DAE=45°,即∠1+∠2=45°,∠2+∠3=45°, ∴∠1=∠3,∵2AC AE AB AD== ∴△ACE ∽△ABD ,∴∠ACE=∠ABC=90°,∴点D从点B移动至点C的过程中,总有CE⊥AC,即点E运动的轨迹为过点C与AC垂直的线段,AB=2AB=42,当点D运动到点C时,CE=AC=42,∴点E移动的路线长为42cm.三、解答题21.(1)y=4x;y=-x+5(2)2(3)(0,175)【解析】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分别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xy=k<直接求出面积即可;(3)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N,则N(-1,4),连接BN交y轴于点P,点P即为所求.详解:(1)将B(4,1)代入y=kx得:1=4k,∴k=4,∴y=4x,将B(4,1)代入y=mx+5,得:1=4m+5,∴m=-1,∴y=-x+5,(2)在y=4x中,令x=1,解得y=4,∴A(1,4),∴S=12×1×4=2,(6分)(3)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N,则N(-1,4),连接BN交y轴于点P,点P即为所求.设直线BN 的关系式为y=kx+b ,由414k b k b ==+⎧⎨-+⎩,得35175k b ⎧-⎪⎪⎨⎪⎪⎩==, ∴y =−35x +175, ∴P(0,175)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以及作对称点问题,根据已知得出对称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1)证明见试题解析;(2)90°.【解析】试题分析:(1)由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证明△ACD ∽△CBD ;(2)由(1)知△ACD ∽△CBD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A=∠BCD ,然后由∠A+∠ACD=90°,可得:∠BCD+∠ACD=90°,即∠ACB=90°.试题解析:(1)∵CD 是边AB 上的高,∴∠ADC=∠CDB=90°, ∵AD CD CD BD=. ∴△ACD ∽△CBD ;(2)∵△ACD ∽△CBD ,∴∠A=∠BCD ,在△ACD 中,∠ADC=90°,∴∠A+∠ACD=90°,∴∠BCD+∠ACD=90°,即∠ACB=90°.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3.(1)12y x =;21y x =+;(2)B 点的坐标为(-2,-1);当0<x <1和x <-2时,y 1>y 2.【解析】【分析】(1)根据tan ∠AOC =AC OC=2,△OAC 的面积为1,确定点A 的坐标,把点A 的坐标分别代入两个解析式即可求解;(2)根据两个解析式求得交点B 的坐标,观察图象,得到当x 为何值时,反比例函数y 1的值大于一次函数y 2的值.【详解】解:(1)在Rt △OAC 中,设OC =m .∵tan ∠AOC =AC OC =2,∴AC =2×OC =2m . ∵S △OAC =12×OC×AC =12×m×2m =1,∴m 2=1.∴m =1(负值舍去). ∴A 点的坐标为(1,2).把A 点的坐标代入11k y x=中,得k 1=2.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12y x =. 把A 点的坐标代入221y k x =+中,得k 2+1=2,∴k 2=1.∴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1y x =+.(2)B 点的坐标为(-2,-1).当0<x <1和x <-2时,y 1>y 2.【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及一次函数的的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图象的交点等,掌握反比例及一次函数的性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4.(1)证明见解析(2)22- (3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完美矩形”的定义设出AD 与AB ,根据AP=AD ,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PD ,即可得证;(2)如图,作点P 关于BC 的对称点P′,连接DP′交BC 于点E ,此时△PDE 的周长最小,设AD=PA=BC=a ,表示出AB 与CD ,由AB-AP 表示出BP ,由对称的性质得到BP=BP′,由平行得比例,求出所求比值即可;(3),理由为:由(2)可知BF=BP=AB-AP ,由等式的性质得到MF=DN ,利用AAS 得到△MFH ≌△NDH ,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FH=DH ,再由G 为CF 中点,得到HG 为中位线,利用中位线性质求出GH 的长即可.【详解】(1)在图1中,设AD=BC=a ,则有a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90°,∵PA=AD=BC=a ,∴,∵a ,∴PD=AB ;(2)如图,作点P 关于BC 的对称点P′,连接DP′交BC 于点E ,此时△PDE 的周长最小,设AD=PA=BC=a ,则有2,∵BP=AB-PA ,∴2a-a ,∵BP′∥CD , ∴22222BE BP a CE CD a=== ; (3)2,理由为:由(2)可知BF=BP=AB-AP ,∵AP=AD ,∴BF=AB-AD ,∵BQ=BC ,∴AQ=AB-BQ=AB-BC ,∵BC=AD ,∴AQ=AB-AD ,∴BF=AQ ,∴QF=BQ+BF=BQ+AQ=AB ,∵AB=CD ,∴QF=CD ,∵QM=CN ,∴QF-QM=CD-CN ,即MF=DN ,∵MF ∥DN ,∴∠NFH=∠NDH ,在△MFH 和△NDH 中,{MFH NDHMHF NHD MF DN∠∠∠∠=== ,∴△MFH ≌△NDH (AAS ),∴FH=DH ,∵G 为CF 的中点,∴GH 是△CFD 的中位线,∴GH=12CD=122⨯×2. 【点睛】此题属于相似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5.1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相似的性质可得:1:1.2=x:9.6,则x=8,则旗杆的高度为8+2=10米.考点:相似的应用。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八年级数学上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八年级数学上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八年级数学上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是1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9B.8C.7D.62.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路:一条是全长750km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600km高速公路.某客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若走高速公路,则平均速度是走普通公路的平均速度的2倍,所需时间比走普通公路所需时间少5小时.设客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是x km/h,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A.600x+5=7502xB.600x-5=7502xC.6002x+5=750xD.6002x-5=750x3.如图2,AB=AC,BE⊥AC于E,CF⊥AB于F,BE,CF交于D,则以下结论:①△ABE≌△ACF;②△BDF≌△CDE;③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正确的是()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4.如图,三角形ABC中,D为BC上的一点,且S△ABD=S△ADC,则AD为()A.高B.角平分线C.中线D.不能确定5.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36°,那么它是()A.正六边形 B.正八边形 C.正十边形 D.正十二边形6.如图,在△ABC中,过点A作射线AD∥BC,点D不与点A重合,且AD≠BC,连结BD交AC于点O,连结CD,设△ABO、△ADO、△CDO和△BCO的面积分别为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7.若x、y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下列分式的值保持不变的是()A .x x y -B .22x yC .2x yD .3232x y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x 3)2=x 6B .a 2•a 3=a 6C .2a •3b =5abD .a 6÷a 2=a 3 9.2019年5月24日,中国·大同石墨烯+新材料储能产业园正式开工,这是大同市争当能源革命“尖兵”的又一重大举措.石墨烯是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韧性,石墨烯的理论厚度为0.00000000034米,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90.3410-⨯B .113.410-⨯C .103.410-⨯D .93.410-⨯10.若2n +2n +2n +2n =2,则n=( ) A .﹣1B .﹣2C .0D .1411.已知x m =6,x n =3,则x 2m ―n 的值为( ) A .9B .34C .12D .4312.公园有一块正方形的空地,后来从这块空地上划出部分区域栽种鲜花(如图),原空地一边减少了1m ,另一边减少了2m ,剩余空地的面积为18m 2,求原正方形空地的边长.设原正方形的空地的边长为xm ,则可列方程为( )A .(x+1)(x+2)=18B .x 2﹣3x+16=0C .(x ﹣1)(x ﹣2)=18D .x 2+3x+16=0二、填空题13.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a ,b 满足|a ﹣7|+(b ﹣1)2=0,c 为奇数,则c=_____.14.已知射线OM.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 交于点A ,再以点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 ,画射线OB ,如图所示,则∠AOB=________(度)15.已知x 2+mx-6=(x-3)(x+n),则m n =______.16.已知11 5x y +=,则232 2x xy y x xy y-+=++_____. 1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 ,则它的周长为__cm .18.如图,将△ABC三个角分别沿DE、HG、EF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O处,则∠1+∠2的度数为_____°.19.若442222+=-+,则22a b a a b b2+6+=______.a b20.如图,在△ABC中,∠A=50°,∠ABC=70°,BD平分∠ABC,则∠BDC的度数是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为9cm和15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和腰长.22.阅读下列材料:在因式分解中,把多项式中某些部分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新的字母代替(即换元),不仅可以简化要分解的多项式的结构,而且能使式子的特点更加明显,便于观察如何进行因式分解,我们把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称为“换元法”.下面是小涵同学用换元法对多项式(x2﹣4x+1)(x2﹣4x+7)+9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解:设x2﹣4x=y原式=(y+1)(y+7)+9(第一步)=y2+8y+16(第二步)=(y+4)2(第三步)=(x2﹣4x+4)2(第四步)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小涵同学的解法中,第二步到第三步运用了因式分解的;A.提取公因式法B.平方差公式法C.完全平方公式法(2)老师说,小涵同学因式分解的结果不彻底,请你写出该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3)请你用换元法对多项式(x2+2x)(x2+2x+2)+1进行因式分解.23.材料阅读:若一个整数能表示成a2+b2(a、b是正整数)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完美数”.例如:因为13=32+22,所以13是“完美数”;再如:因为a2+2ab+2b2=(a+b)2+b2(a、b是正整数),所以a2+2ab+2b2也是“完美数”.(1)请你写出一个大于20小于30的“完美数”,并判断53是否为“完美数”;(2)试判断(x2+9y2)·(4y2+x2)(x、y是正整数)是否为“完美数”,并说明理由.24.“已知a m=4,a m+n=20,求a n的值.”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思考:逆向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可得: a m+n=a m a n,所以20=4a n,所以a n=5.请利用这样的思考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已知a m=3,a n=5,求下列代数的值:(1)a2m+n;(2)a m-3n.25.甲、乙两公司为“见义勇为基金会”各捐款3000元.已知甲公司的人数比乙公司的人数多20%,乙公司比甲公司人均多捐20元.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就这两个公司的“人数”或“人均捐款”提出一个用分式方程解决的题,并写出解题过程.【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计算即可.详解:.答: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9.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C解析:C【解析】【分析】分别表示出客车在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即可得到方程.【详解】根据题意:客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是750x小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是6002x小时,由所需时间比走普通公路所需时间少5小时可列方程:6002x+5=750x,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D解析:D【解析】从已知条件进行分析,首先可得△ABE≌△ACF得到角相等,边相等,运用这些结论,进而得到更多的结论,最好运用排除法对各个选项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最终答案.【详解】∵BE⊥AC于E,CF⊥AB于F∴∠AEB=∠AFC=90°,∵AB=AC,∠A=∠A,∴△ABE≌△ACF(①正确)∴AE=AF,∴BF=CE,∵BE⊥AC于E,CF⊥AB于F,∠BDF=∠CDE,∴△BDF≌△CDE(②正确)∴DF=DE,连接AD∵AE=AF,DE=DF,AD=AD,∴△AED≌△AFD,∴∠FAD=∠EAD,即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③正确).故答案选D.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4.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CD共用一条高,再根据S△ABD=S△ADC,列出面积公式,可得出BD=CD.解:设BC边上的高为h,∵S△ABD=S△ADC,∴,故BD=CD,即AD是中线.故选C.考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5.C解析:C试题分析: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即可求得边数.360÷36=10. 故选C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6.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同底等高判断△ABD 和△ACD 的面积相等,即可得到,即,同理可得△ABC 和△BCD 的面积相等,即.【详解】∵△ABD 和△ACD 同底等高,, ,即△ABC 和△DBC 同底等高,∴∴故A,B,C 正确,D 错误.故选:D. 【点睛】考查三角形的面积,掌握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A 【解析】 【分析】据分式的基本性质,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求出每个式子的结果,看结果等于原式的即是. 【详解】解: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知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 A 、()2x 2=222x xx y x y x y =---,B 、224x 4xy y =, C 、()2222x 4222x x y y y==, D 、()()33322232x 243822x x y yy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基本性质,即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式的值不变.此题比较简单,但计算时一定要细心.8.A解析:A【解析】【分析】A.利用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B.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C.利用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D.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详解】A.(﹣x3)2=x6,本选项正确;B.a2•a3=a5,本选项错误;C.2a•3b=6ab,本选项错误;D.a6÷a2=a4,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乘单项式以及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C解析:C【解析】【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10.A解析:A【解析】【分析】利用乘法的意义得到4•2n=2,则2•2n=1,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得到21+n=1,然后根据零指数幂的意义得到1+n=0,从而解关于n的方程即可.【详解】∵2n+2n+2n+2n=2,∴4×2n=2,∴2×2n=1,∴21+n=1,∴1+n=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乘法的意义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熟知相关的定义以及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 •a n =a m+n (m ,n 是正整数).11.C解析:C 【解析】试题解析:试题解析:∵x m =6,x n =3,∴x 2m -n =2()m nx x ÷=36÷3=12. 故选C.12.C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可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xm ,则剩余的空地长为(x ﹣1)m ,宽为(x ﹣2)m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可得()()-1-2x x =18. 故选C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二、填空题13.7【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 的值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c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c 是奇数求出c 的值【详解】∵ab 满足|a ﹣7|+(b ﹣1)2=0∴a﹣7解析:7 【解析】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 、b 的值,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c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c 是奇数求出c 的值. 【详解】∵a ,b 满足|a ﹣7|+(b ﹣1)2=0, ∴a ﹣7=0,b ﹣1=0, 解得a=7,b=1, ∵7﹣1=6,7+1=8, ∴68c <<, 又∵c 为奇数, ∴c=7, 故答案为7.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明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4.60【解析】【分析】首先连接AB由题意易证得△AOB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OB的度数【详解】连接AB根据题意得:OB=OA=AB∴△AOB是等边三角形∴∠AOB=60°故答案为:解析:60【解析】【分析】首先连接AB,由题意易证得△AOB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OB的度数.【详解】连接AB,根据题意得:OB=OA=AB,∴△AOB是等边三角形,∴∠AOB=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得到OB=OA=AB.15.1【解析】【分析】将已知等式右边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根据多项式相等的条件求出m与n的值即可得出mn的值【详解】∵x2+mx-6=(x-3)(x+n)=x2+nx-3x-3n=x2+(n-3)解析:1【解析】【分析】将已知等式右边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根据多项式相等的条件求出m与n的值,即可得出m n的值.【详解】∵x2+mx-6=(x-3)(x+n)=x2+nx-3x-3n=x2+(n-3)x-3n,∴m=n-3,-3n=-6,解得:m=-1,n=2,∴m n=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以及多项式相等的条件,熟练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是16.1【解析】【分析】先根据可得出x+y 与xy 的关系式然后在式子中将xy 用x+y 来表示化简后可得结果【详解】∵∴则xy=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关键是将xy 转化为x+y 的形式解析:1 【解析】 【分析】先根据11 5x y +=可得出x+y 与xy 的关系式,然后在式子232 2x xy y x xy y-+++中,将xy 用x+y 来表示,化简后可得结果. 【详解】 ∵115x y+= ∴5x y xy +=,则xy=()15x y + 372()2()23255 1272()()55x x y y x y x xy y x xy y x x y y x y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关键是将xy 转化为x+y 的形式.17.22【解析】【分析】底边可能是4也可能是9分类讨论去掉不合条件的然后可求周长【详解】试题解析:①当腰是4cm 底边是9cm 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②当底边是4cm 腰长是9cm 时能构成三角形则解析:22 【解析】 【分析】底边可能是4,也可能是9,分类讨论,去掉不合条件的,然后可求周长. 【详解】试题解析:①当腰是4cm ,底边是9cm 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 ②当底边是4cm ,腰长是9cm 时,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4+9+9=22cm . 故填22.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18.180°【解析】∵将△ABC 三个角分别沿DEHGEF 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O 处∴∠B=∠HOG∠A=∠DOE∠C=∠EOF∠1+∠2+∠HOG+∠EOF+∠DOE=360°∵∠HOG+∠EOF+∠DO解析:180°【解析】∵将△ABC 三个角分别沿DE 、HG 、EF 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O 处,∴∠B=∠HOG,∠A=∠DOE,∠C=∠EOF,∠1+∠2+∠HOG+∠EOF+∠DOE=360°, ∵∠HOG+∠EOF+∠DOE=∠A+∠B+∠C=180°,∴∠1+∠2=360°−180°=180,故答案为180.19.3【解析】【分析】先对原式进行变形得(a2+b2)2-(a2+b2)-6=0经过观察后又可变为(a2+b2-3)(a2+b2+2)=0又a2+b2≥0即可得出本题的结果【详解】由变形后(a2+b2) 解析:3【解析】【分析】先对原式进行变形得(a 2+b 2) 2-(a 2+b 2)-6=0,经过观察后又可变为(a 2+b 2-3)(a 2+b 2+2)=0,又a 2+b 2≥0,即可得出本题的结果.【详解】由4422222+6a b a a b b +=-+变形后(a 2+b 2) 2-(a 2+b 2)-6=0,(a 2+b 2-3)(a 2+b 2+2)=0,又a 2+b 2≥0,即a 2+b 2=3,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20.85°【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出∠C=60°再利用角平分线得出∠DBC=35°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得出∠BDC 的度数【详解】∵在△ABC 中∠A=50°∠ABC=70°∴∠C=60°∵BD 平解析:85°.【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出∠C=60°,再利用角平分线得出∠DBC=35°,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得出∠BDC 的度数.【详解】∵在△ABC 中,∠A=50°,∠ABC=70°,∴∠C=60°,∵BD 平分∠ABC ,∴∠DBC=35°,∴∠BDC=180°﹣60°﹣35°=85°.故答案为85°.三、解答题21.底边长为4cm,腰长为10cm.【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设△ABC的腰长为xcm,则AD=DC=12xcm,然后根据AB+AD=9和AB+AD=15两种情况分别求出底边和腰长,最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定是否能够构成三角形,从而得出答案.【详解】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D是AC边上的中线.设△ABC的腰长为xcm,则AD=DC=12 xcm.分下面两种情况解:①AB+AD=x+12x=9,∴x=6. ∵三角形的周长为9+15=24(cm),∴三边长分别为6cm,6cm,12cm. 6+6=12,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舍去;②AB+AD=x+12x=15,∴x=10. ∵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三边长分别为10cm,10cm,4cm,符合三边关系.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cm,腰长为10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属于中等难度的题型.学会分类讨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22.(1)C;(2)(x﹣2)4;(3)(x+1)4.【解析】【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因式;(2)最后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结果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3)根据材料,用换元法进行分解因式.【详解】(1)故选C;(2)(x 2﹣4x +1)(x 2﹣4x +7)+9,设x 2﹣4x =y ,则:原式=(y +1)(y +7)+9=y 2+8y +16=(y +4)2=(x 2﹣4x +4)2=(x ﹣2)4.故答案为:(x ﹣2)4;(3)设x 2+2x =y ,原式=y (y +2)+1=y 2+2y +1=(y +1)2=(x 2+2x +1)2=(x +1)4.【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换元法,公式法,也是阅读材料问题,熟练掌握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是解题的关键.23.(1)25,53是完美数; (2)是,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完美数”的定义判断即可;(2)根据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出结果后,根据“完美数”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1)25=4²+3²,∵53=49+4=7²+2²,∴53是“完美数”;(2)(x²+9y²)⋅(4y²+x²)是“完美数”,(x²+9y²)⋅(4y²+x²)=4x 2y²+364y +4x +9x²y²=13x²y²+364y +4x =(6y²+x²) ²+x²y²,∴(x²+9y²)⋅(4y²+x²)是“完美数”. 【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正确的理解新概念“完美数”是解题的关键.24.(1)45;(2)3125. 【解析】试题分析:(1)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法把2m n a +化成2()m n a a ⋅结合已知条件即可求值了;(2)逆用“同底数幂的除法”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把3m n a -化成3m n a a ÷结合已知条件即可求值了.试题解析:(1)∵35m n a a ==,,∴222()3545m n m n a a a +=⋅=⨯=;(2)∵35m n a a ==,, ∴333()3125125m n m n a a a -=÷=÷=. 25.问:甲、乙两公司各有多少名员工?;见解析;甲公司有30名员工,乙公司有25名员工【解析】【分析】问:甲、乙两公司各有多少名员工?设乙公司有x名员工,则甲公司有1.2x名员工,根据人均捐款钱数=捐款总钱数÷人数结合乙公司比甲公司人均多捐20元,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问:甲、乙两公司各有多少名员工?设乙公司有x名员工,则甲公司有1.2x名员工,依题意,得:3000x-30001.2x=20,解得:x=25,经检验,x=25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1.2x=30答:甲公司有30名员工,乙公司有25名员工.【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深圳市岗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深圳市岗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深圳市岗厦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A.前后B.左右C.背腹D.上下2.下列对钩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身体细长B.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C.有口有肛门D.身体呈圆柱形3.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A.足分节B.身体分节C.具有外骨骼D.具有贝壳4.下列动物中,都属于鱼类的一组是()①鲨鱼②鲍鱼③海马④鳄鱼⑤鳙鱼⑥娃娃鱼⑦鲸鱼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⑦D.③⑤⑦5.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气囊B.②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C.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D.家鸽每呼吸1次进行2次气体交换6.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①身体呈流线型②前肢变成翼③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卵生,体内受精.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7.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主要原因是()A.用肺呼吸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C.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D.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8.狼适应其肉食性生活,牙齿分化成()A.门齿和犬齿B.犬齿和臼齿C.门齿和臼齿D.门齿、犬齿、臼齿9.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骨、关节、肌肉关系模式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10.篮球运动是很多同学非常喜爱的体育运动,图甲表示肘关节的结构,图乙表示投篮动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肘关节由1、2、3、4四部分组成B.3内有滑液,能够使肘关节更加灵活C.图乙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舒张D.篮球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参与11.下列关于骨骼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B.一块完整的骨骼肌属于器官C.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D.组成人体骨骼肌的肌腱部分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12.如图为人的屈肘动作示意图,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C.都收缩 D.都舒张13.关节在运动过程中A.很灵活但不牢固B.既灵活又牢固C.很牢固但不灵活D.起动力作用14.下列有关人体运动器官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B.人在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头、关节囊和关节腔D.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就能完成一个动作15.根据表中内容,下列相关结论不恰当的是()动物运动方式适应环境运动器官是否需要能量蝴蝶飞行空中翅需要鲤鱼游泳水中鳍需要猎豹奔跑或行走陆地四肢需要A.表中动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B.只有具有肌肉和骨骼的动物才能进行运动C.动物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器官D.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16.有关动物运动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动物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动物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于所摄取的食物C.各种动物的运动都是通过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转动产生的D.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适于飞行17.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下列“动物—运动—身体结构”搭配不正确的是()A.蛇﹣爬行﹣四肢B.青鱼﹣游泳﹣鳍C.蚯蚓﹣蠕动﹣肌肉和刚毛D.蝗虫﹣跳跃﹣三对足18.南极企鹅以其可爱的形象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下列动物主要运动方式与其相同的是()A.蝙蝠B.袋鼠C.麻雀D.大象19.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大山雀学着偷喝牛奶B.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C.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D.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20.下列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是()A.蝗虫群B.狼群C.蜜蜂群D.白蚁群21.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B.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22.“鹰击长空,鱼翔海底”,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如图表示四种动物的行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B与其他三者不同B.C和D比较,D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C.A中猩猩钓食蚂蚁,蚂蚁具有社会行为D.只有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才有重要意义23.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鹦鹉学舌B.惊弓之鸟C.老马识途D.金鸡报晓2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25.用性引诱剂杀灭农业害虫是利用A.昆虫的取食行为B.昆虫之间的通讯C.昆虫的学习行为D.昆虫的迁徙行为26.研究人员人工孵化两种画眉的鸟卵,将两种雏鸟在同一环境下饲养长大,发现两种画眉雏鸟的叫声与各自亲鸟相同。

深圳市岗厦中学数学高一上期中经典测试卷(课后培优)

深圳市岗厦中学数学高一上期中经典测试卷(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1.(0分)[ID :11827]设集合{1,2,3,4}A =,{}1,0,2,3B =-,{|12}C x R x =∈-≤<,则()A B C =A .{1,1}-B .{0,1}C .{1,0,1}-D .{2,3,4}2.(0分)[ID :11779]已知()f x 是定义域为(,)-∞+∞的奇函数,满足(1)(1)f x f x -=+.若(1)2f =,则(1)(2)(3)(50)f f f f ++++=( )A .50-B .0C .2D .503.(0分)[ID :11757]设集合{1,2,3},{2,3,4}A B ==,则A B =A .{}123,4,,B .{}123,,C .{}234,,D .{}134,, 4.(0分)[ID :11753]已知函数224()(log )log (4)1f x x x =++,则函数()f x 的最小值是A .2B .3116C .158D .15.(0分)[ID :11749]设x 、y 、z 为正数,且235x y z ==,则 A .2x <3y <5z B .5z <2x <3y C .3y <5z <2xD .3y <2x <5z6.(0分)[ID :11793]设函数22,()6,x x x af x ax x a⎧--≥⎪=⎨-<⎪⎩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则实数a取值范围( )A .[)2,+∞B .[]0,3C .[]2,3D .[]2,47.(0分)[ID :11785]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2f x f x +=-,且当[]0,1x ∈时,()2cos xf x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20202019201832f f f ⎛⎫⎛⎫<< ⎪ ⎪⎝⎭⎝⎭B .()20202019201832f f f ⎛⎫⎛⎫<< ⎪ ⎪⎝⎭⎝⎭C .()20192020201823f f f ⎛⎫⎛⎫<<⎪ ⎪⎝⎭⎝⎭D .()20192020201823f f f ⎛⎫⎛⎫<<⎪ ⎪⎝⎭⎝⎭8.(0分)[ID :11745]已知函数(),1log ,1x a a x f x x x ⎧≤=⎨>⎩(1a >且1a ≠),若()12f =,则12f f ⎛⎫⎛⎫= ⎪ ⎪⎝⎭⎝⎭( ) A .1-B .12-C .12D9.(0分)[ID :11740]三个数0.377,0.3,ln 0.3a b c ===大小的顺序是( )A .a c b >>B .a b c >>C .b a c >>D .c a b >>10.(0分)[ID :11738]已知集合{|20}A x x =-<,{|}B x x a =<,若A 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B .[2,)+∞C .(,2]-∞D .[2,)-+∞11.(0分)[ID :11736]函数()245f x x x =-+在区间[]0,m 上的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1,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2,+∞B .[]2,4C .[]0,4D .(]2,412.(0分)[ID :11730]已知()()2,11,1x x f x f x x ⎧<⎪=⎨-≥⎪⎩,则()2log 7f =( )A .7B .72C .74D .7813.(0分)[ID :11820]函数y =2x 2–e |x |在[–2,2]的图像大致为( )A .B .C .D .14.(0分)[ID :11817]函数2ln(1)y 34x x x +=--+的定义域为( )A .(41)--,B .(41)-,C .(11)-,D .(11]-, 15.(0分)[ID :11760]设函数3()f x x x =+ ,. 若当02πθ<<时,不等式(sin )(1)0f m f m θ+->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1(,1]2B .1(,1)2C .[1,)+∞D .(,1]-∞二、填空题16.(0分)[ID :11925]若不等式|3|4x b -<的解集中的整数有且仅有1,2,3,则b 的取值范围是17.(0分)[ID :11910]已知函数()(),y f x y g x ==分别是定义在[]3,3-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且它们在[]0,3上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0f x g x ≥在[]3,3-上的解集是________.18.(0分)[ID :11874]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f (x +4)=f (x -2).若当x ∈[-3,0]时,f (x )=6-x ,则f (919)=________.19.(0分)[ID :11873]函数y =√1−x 2+lg(2cosx −1)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 20.(0分)[ID :11862]若幂函数()a f x x 的图象经过点1(3)9,,则2a -=__________.21.(0分)[ID :11851]已知()f x 是定义在[)(]2,00,2-⋃上的奇函数,当0x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f x 的值域是______.22.(0分)[ID :11839]用{}min ,,a b c 表示,,a b c 三个数中最小值,则函数{}()min 41,4,8f x x x x =++-+的最大值是 .23.(0分)[ID :11835]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同时从某一点出发向同一个方向运动,其路程()(1,2,3,4)i f x i =关于时间(0)x x ≥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1()21x f x =-,22()f x x =,3()f x x =,42()log (1)f x x =+,有以下结论:①当1x >时,甲走在最前面; ②当1x >时,乙走在最前面;③当01x <<时,丁走在最前面,当1x >时,丁走在最后面; ④丙不可能走在最前面,也不可能走在最后面; ⑤如果它们一直运动下去,最终走在最前面的是甲.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把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多填或少填均不得分). 24.(0分)[ID :11830]已知函数42()(0)f x x ax bx c c =+++<,若函数是偶函数,且4((0))f f c c =+,则函数()f x 的零点共有________个.25.(0分)[ID :11916]函数2()log 1f x x =-________.三、解答题26.(0分)[ID :12010]已知函数()f x 对任意的实数m ,n 都有()()()1f m n f m f n +=+-,且当0x >时,有()1f x >.(1)求()0f ;(2)求证:()f x 在R 上为增函数;(3)若()12f =,且关于x 的不等式()()223f ax f x x -+-<对任意的[)1,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7.(0分)[ID :12009]已知函数()()2,,f x ax bx c a b c R =++∈.(1)若0a <,0b >,0c且()f x 在[]0,2上的最大值为98,最小值为2-,试求a ,b 的值;(2)若1c =,102a <<,且()2f x x ≤对任意[]1,2x ∈恒成立,求b 的取值范围.(用a 来表示)28.(0分)[ID :12003]某医药研究所开发的一种新药,如果成年人按规定的剂量服用,据监测:服药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y(微克)与时间t(小时)之间近似满足如图所示的曲线.(1)写出第一次服药后,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f(t);(2)据进一步测定: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0.25微克时,治疗有效.求服药一次后治疗有效的时间是多长?29.(0分)[ID :11934]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出现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某共享单车公司“Mobike”计划在甲、乙两座城市共投资120万元,根据行业规定,每个城市至少要投资40万元,由前期市场调研可知:甲城市收益P 与投入a (单位:万元)满足326P a =,乙城市收益Q 与投入b (单位:万元)满足124Q b =+,设甲城市的投入为x (单位:万元),两个城市的总收益为()f x (单位:万元).(1)当甲城市投资50万元时,求此时公司总收益;(2)试问如何安排甲、乙两个城市的投资,才能使总收益最大?30.(0分)[ID :11967]已知函数()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f x =1()2x.①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②画出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写出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C2.C3.A4.B5.D6.D7.C8.C9.B10.B11.B12.C13.D14.C15.D二、填空题16.【解析】【分析】【详解】由得由整数有且仅有123知解得17.【解析】【分析】不等式的解集与f(x)g(x)0且g(x)0的解集相同观察图象选择函数值同号的部分再由f(x)是偶函数g(x)是奇函数得到f(x)g(x)是奇函数从而求得对称区间上的部分解集最后两部18.6【解析】【分析】先求函数周期再根据周期以及偶函数性质化简再代入求值【详解】由f(x+4)=f(x-2)可知是周期函数且所以【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周期及其应用考查基本求解能力19.-11【解析】【分析】根据定义域基本要求可得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取交集得到结果【详解】由题意得:1-x2≥02cosx-1>0⇒-1≤x≤1cosx>12cosx>12⇒x∈-π3+2kππ3+2kπ20.【解析】由题意有:则:21.【解析】【分析】先根据函数的奇偶性作出函数在y轴左侧的图象欲求的值域分两类讨论:;结合图象即可解决问题【详解】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作出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作出其在y轴左侧的图象如图由图可知:的值域是故答案22.6【解析】试题分析:由分别解得则函数则可知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为6考点:分段函数的最值问题23.③④⑤【解析】试题分析:分别取特值验证命题①②;对数型函数的变化是先快后慢当x=1时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又重合从而判断命题③正确;指数函数变化是先慢后快当运动的时间足够长最前面的动物一定是按照指数型函数24.2【解析】因为是偶函数则解得又所以故令所以故有2个零点点睛:本题涉及函数零点方程图像等概念和知识综合性较强属于中档题一般讨论函数零点个数问题都要转化为方程根的个数问题或两个函数图像交点的个数问题本题25.2+∞)【解析】分析:根据偶次根式下被开方数非负列不等式解对数不等式得函数定义域详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则解得即函数的定义域为点睛:求给定函数的定义域往往需转化为解不等式(组)的问题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1.C 解析:C 【解析】分析:由题意首先进行并集运算,然后进行交集运算即可求得最终结果. 详解:由并集的定义可得:{}1,0,1,2,3,4A B ⋃=-, 结合交集的定义可知:(){}1,0,1A B C ⋃⋂=-. 本题选择C 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并集运算、交集运算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求解能力.2.C解析:C 【解析】分析:先根据奇函数性质以及对称性确定函数周期,再根据周期以及对应函数值求结果. 详解:因为()f x 是定义域为(,)-∞+∞的奇函数,且(1)(1)f x f x -=+, 所以(1)(1)(3)(1)(1)4f x f x f x f x f x T +=--∴+=-+=-∴=, 因此(1)(2)(3)(50)12[(1)(2)(3)(4)](1)(2)f f f f f f f f f f ++++=+++++,因为(3)(1)(4)(2)f f f f =-=-,,所以(1)(2)(3)(4)0f f f f +++=,(2)(2)(2)(2)0f f f f =-=-∴=,从而(1)(2)(3)(50)(1)2f f f f f ++++==,选C.点睛: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相结合的问题多考查求值问题,常利用奇偶性及周期性进行变换,将所求函数值的自变量转化到已知解析式的函数定义域内求解.3.A解析:A 【解析】 由题意{1,2,3,4}AB =,故选A.点睛: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关注点:(1)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2)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解决.(3)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Venn 图.4.B解析:B 【解析】 【分析】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函数()()()224log log 41f x x x =++化为()2221log 1log 12x x +++,利用配方法可得结果.【详解】化简()()()224log log 41f x x x =++()2221log 1log 12x x =+++22211131log log 224161616x x ⎛⎫=++-≥-= ⎪⎝⎭,即()f x 的最小值为3116,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二次函数配方法求最值,属于中档题. 求函数最值常见方法有,①配方法:若函数为一元二次函数,常采用配方法求函数求值域,其关键在于正确化成完全平方式,并且一定要先确定其定义域;②换元法;③不等式法;④单调性法;⑤图象法.5.D解析:D 【解析】令235(1)x y zk k ===>,则2log x k =,3log =y k ,5log =z k∴22lg lg 3lg 913lg 23lg lg8x k y k =⋅=>,则23x y >, 22lg lg5lg 2515lg 25lg lg32x k z k =⋅=<,则25x z <,故选D. 点睛:对于连等问题,常规的方法是令该连等为同一个常数,再用这个常数表示出对应的,,x y z ,通过作差或作商进行比较大小.对数运算要记住对数运算中常见的运算法则,尤其是换底公式以及0与1的对数表示.6.D解析:D 【解析】 【分析】画出函数22y x x =--的图象,结合图象及题意分析可得所求范围. 【详解】画出函数22y x x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结合图象可得,要使函数()22,,6,,x x x a x ax x a ⎧--≥⎪=⎨-<⎪⎩是在R 上的增函数,需满足22226a a a a ≥⎧⎨--≥-⎩,解得24x ≤≤. 所以实数a 取值范围是[]2,4. 故选D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个:(1)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求解,增强了解题的直观性和形象性;(2)讨论函数在实数集上的单调性时,除了考虑每个段上的单调性之外,还要考虑在分界点处的函数值的大小关系.7.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f (x )是奇函数,以及f (x+2)=f (-x )即可得出f (x+4)=f (x ),即得出f (x )的周期为4,从而可得出f (2018)=f (0),2019122f f ⎛⎫⎛⎫=⎪ ⎪⎝⎭⎝⎭,20207312f f ⎛⎫⎛⎫= ⎪ ⎪⎝⎭⎝⎭然后可根据f (x )在[0,1]上的解析式可判断f (x )在[0,1]上单调递增,从而可得出结果. 【详解】∵f(x )是奇函数;∴f(x+2)=f (-x )=-f (x );∴f(x+4)=-f (x+2)=f (x ); ∴f(x )的周期为4;∴f(2018)=f (2+4×504)=f (2)=f (0),2019122f f ⎛⎫⎛⎫= ⎪ ⎪⎝⎭⎝⎭,20207 312f f ⎛⎫⎛⎫= ⎪ ⎪⎝⎭⎝⎭ ∵x∈[0,1]时,f (x )=2x -cosx 单调递增;∴f(0)<12f ⎛⎫⎪⎝⎭<712f ⎛⎫ ⎪⎝⎭ ∴()20192020201823f f f ⎛⎫⎛⎫<<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奇函数,周期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增函数的定义,属于中档题.8.C解析:C 【解析】 【分析】由()12f =,求得2a =,得到函数的解析式,进而可求解1(())2f f 的值,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函数(),1(1log ,1x a a x f x a x x ⎧≤=>⎨>⎩且1)a ≠,()12f =, 所以()12f a ==,所以()22,1(1log ,1x x f x a x x ⎧≤=>⎨>⎩且1)a ≠,所以121()22f ==所以211(())log 22f f f ===,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解析式的求解,以及函数值的运算问题,其中解答中根据题意准确求得函数的解析式,合理利用解析式求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运算与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9.B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知:0.30771a =>=,即1a >;7000.30.31b <=<=,即01b <<;ln0.3ln10c =<=,即0c <;所以a b c >>,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 .考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间接比较法.10.B解析:B 【解析】由题意可得{}|2A x x =<,结合交集的定义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 本题选择B 选项.11.B解析:B 【解析】 【分析】由函数的解析式可得函数f (x )=x 2﹣4x +5=(x ﹣2)2+1的对称轴为x =2,此时,函数取得最小值为1,当x =0或x =4时,函数值等于5,结合题意求得m 的范围. 【详解】∵函数f (x )=x 2﹣4x +5=(x ﹣2)2+1的对称轴为x =2,此时,函数取得最小值为1, 当x =0或x =4时,函数值等于5.且f (x )=x 2﹣4x +5在区间[0,m ]上的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1, ∴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4],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利用函数图像解题是关键,属于中档题.12.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函数的周期性以及分段函数的表达式,结合对数的运算法则,代入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2222log 4log 7log 83=<<=,20log 721∴<-<,()()2log 72227log 7log 7224f f -∴=-==. 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值的计算,根据分段函数的表达式以及函数的周期性进行转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D解析:D 【解析】试题分析:函数f (x )=2x 2–e |x|在[–2,2]上是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 轴对称,因为f(2)=8−e 2,0<8−e 2<1,所以排除A,B 选项;当x ∈[0,2]时,y ′=4x −e x 有一零点,设为x 0,当x ∈(0,x 0)时,f(x)为减函数,当x ∈(x 0,2)时,f(x)为增函数.故选D14.C解析:C 【解析】要使函数有意义,需使210{340x x x +>--+>,即1{41x x >--<<,所以1 1.x -<<故选C15.D解析:D 【解析】 【分析】【详解】易得()f x 是奇函数,2()310()f x x f x '=+>⇒在R 上是增函数,不等式(sin )(1)0f m f m θ+-> 恒成立. 可得11(sin )(1)sin 1,0sin 111sin 1sin f m f m m m m m θθθθθ>-⇒>-⇒<<<⇒⇒≤--, 故选D.二、填空题16.【解析】【分析】【详解】由得由整数有且仅有123知解得解析:(5,7)【解析】 【分析】 【详解】 由|3|4x b -<得4433b b x -+<< 由整数有且仅有1,2,3知40134343b b -⎧≤<⎪⎪⎨+⎪<≤⎪⎩,解得57b <<17.【解析】【分析】不等式的解集与f (x )g(x)0且g (x )0的解集相同观察图象选择函数值同号的部分再由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得到f (x )g (x )是奇函数从而求得对称区间上的部分解集最后两部 解析:(]()(]3,21,01,2--⋃-⋃【解析】 【分析】 不等式()()f x 0g x ≥的解集,与f (x )⋅g(x)≥0且g (x )≠0的解集相同,观察图象选择函数值同号的部分,再由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得到f (x )⋅g (x )是奇函数,从而求得对称区间上的部分解集,最后两部分取并集即可. 【详解】 将不等式()()f x 0g x ≥转化为f (x )⋅g(x)≥0且g (x )≠0,如图所示:满足不等式的解集为:(1,2]∵y=f (x )是偶函数,y=g (x )是奇函数∴f (x )⋅g (x )是奇函数,故在y 轴左侧,满足不等式的解集为(-3,-2](-1,0)故不等式()()0f x g x ≥在[]3,3-上的解集是(-3,-2](-1,0)(1,2]【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奇偶性在解不等式中的应用,考查了数形结合,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根据函数奇偶性的性质以及数形结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6【解析】【分析】先求函数周期再根据周期以及偶函数性质化简再代入求值【详解】由f(x+4)=f(x-2)可知是周期函数且所以【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周期及其应用考查基本求解能力解析:6 【解析】 【分析】先求函数周期,再根据周期以及偶函数性质化简()()9191f f =-,再代入求值. 【详解】由f (x +4)=f (x -2)可知,()f x 是周期函数,且6T =,所以()()()919615311f f f =⨯+=()16f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周期及其应用,考查基本求解能力.19.-11【解析】【分析】根据定义域基本要求可得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取交集得到结果【详解】由题意得:1-x2≥02cosx -1>0⇒-1≤x≤1cosx>12cosx>12⇒x ∈-π3+2kππ3+2kπ 解析:[−1,1]【解析】 【分析】根据定义域基本要求可得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取交集得到结果. 【详解】由题意得:{1−x 2≥02cosx −1>0 ⇒{−1≤x ≤1cosx >12 cosx >12 ⇒x ∈(−π3+2kπ,π3+2kπ),k ∈Z ∴函数定义域为:[−1,1] 【点睛】本题考查具体函数定义域的求解问题,关键是根据定义域的基本要求得到不等式组.20.【解析】由题意有:则: 解析:14【解析】 由题意有:13,29aa =∴=-, 则:()22124a--=-=. 21.【解析】【分析】先根据函数的奇偶性作出函数在y 轴左侧的图象欲求的值域分两类讨论:;结合图象即可解决问题【详解】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作出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作出其在y 轴左侧的图象如图由图可知:的值域是故答案 解析:][()2,33,2⋃--【解析】 【分析】先根据函数的奇偶性作出函数在y 轴左侧的图象,欲求()f x 的值域,分两类讨论:0x >①;0.x <②结合图象即可解决问题.【详解】()f x 是定义在(][2,00,2-⋃上的奇函数,∴作出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作出其在y 轴左侧的图象,如图.由图可知:()f x 的值域是][()2,33,2⋃--. 故答案为][()2,33,2⋃--.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考查同学们对函数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22.6【解析】试题分析:由分别解得则函数则可知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为6考点:分段函数的最值问题解析:6 【解析】试题分析:由414,418,48x x x x x x +>++>-++>-+分别解得1, 1.4,2x x x >>>,则函数()8,2{4,1241,1x x f x x x x x -+≥=+<<+≤则可知当2x =时,函数{}()min 41,4,8f x x x x =++-+取得最大值为6 考点:分段函数的最值问题23.③④⑤【解析】试题分析:分别取特值验证命题①②;对数型函数的变化是先快后慢当x=1时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又重合从而判断命题③正确;指数函数变化是先慢后快当运动的时间足够长最前面的动物一定是按照指数型函数解析:③④⑤ 【解析】试题分析:分别取特值验证命题①②;对数型函数的变化是先快后慢,当x=1时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又重合,从而判断命题③正确;指数函数变化是先慢后快,当运动的时间足够长,最前面的动物一定是按照指数型函数运动的物体,即一定是甲物体;结合对数型和指数型函数的图象变化情况,可知命题④正确.解:路程f i (x )(i=1,2,3,4)关于时间x (x≥0)的函数关系是:,,f 3(x )=x ,f 4(x )=log 2(x+1),它们相应的函数模型分别是指数型函数,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和对数型函数模型. 当x=2时,f 1(2)=3,f 2(2)=4,∴命题①不正确; 当x=4时,f 1(5)=31,f 2(5)=25,∴命题②不正确;根据四种函数的变化特点,对数型函数的变化是先快后慢,当x=1时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又重合,从而可知当0<x <1时,丁走在最前面,当x >1时,丁走在最后面, 命题③正确;指数函数变化是先慢后快,当运动的时间足够长,最前面的动物一定是按照指数型函数运动的物体,即一定是甲物体,∴命题⑤正确.结合对数型和指数型函数的图象变化情况,可知丙不可能走在最前面,也不可能走在最后面,命题④正确. 故答案为③④⑤.考点: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增长差异.24.2【解析】因为是偶函数则解得又所以故令所以故有2个零点点睛:本题涉及函数零点方程图像等概念和知识综合性较强属于中档题一般讨论函数零点个数问题都要转化为方程根的个数问题或两个函数图像交点的个数问题本题解析:2 【解析】因为()42(0)f x x ax bx c c =+++<是偶函数,则()()f x f x -=,解得0b =,又()()4240()f f f c c ac c c c ==++=+,所以0a =,故4()f x x c =+,令4()0f x x c =+=,40x c =->,所以4x c =-2个零点.点睛:本题涉及函数零点,方程,图像等概念和知识,综合性较强,属于中档题.一般讨论函数零点个数问题,都要转化为方程根的个数问题或两个函数图像交点的个数问题,本题由于涉及函数为初等函数,可以考虑方程来解决,转化为方程根的个数,同时注意偶函数性质在本题中的应用.25.2+∞)【解析】分析:根据偶次根式下被开方数非负列不等式解对数不等式得函数定义域详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则解得即函数的定义域为点睛:求给定函数的定义域往往需转化为解不等式(组)的问题解析:[2,+∞) 【解析】分析:根据偶次根式下被开方数非负列不等式,解对数不等式得函数定义域.详解:要使函数()f x 有意义,则2log 10x -≥,解得2x ≥,即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2,)+∞.点睛:求给定函数的定义域往往需转化为解不等式(组)的问题.三、解答题 26.(1)1 (2)见解析(3)(),1-∞ 【解析】 【分析】(1) 令0m n ==,代入计算得到答案.(2) 任取1x ,2x ∈R ,且12x x <,计算得到()()()()221111f x f x x f x f x =-+->得到证明.(3)化简得到()()221f ax x xf -+-<,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得到()2130x a x -++>对任意的[]1,x ∈+∞恒成立,讨论112a +≤和112a +>两种情况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1)令0m n ==,则()()0201f f =-()01f ∴=.(2)任取1x ,2x ∈R ,且12x x <,则210x x ->,()211f x x ->.()()()1f m n f m f n +=+-,()()()()()()221121111111f x f x x x f x x f x f x f x ∴=-+=-+->+-=⎡⎤⎣⎦,()()21f x f x ∴>()f x ∴在R 上为增函数.(3)()()223f ax f x x -+-<,即()()2212f ax f x x -+--<,()222f ax x x ∴-+-<()12f =()()221f ax x x f ∴-+-<.又()f x 在R 上为增函数221ax x x ∴-+-<,()2130x a x ∴-++>对任意的[]1,x ∈+∞恒成立.令()()()2131g x x a x x =-++≥,只需满足()min 0g x >即可当112a +≤,即1a ≤时,()g x 在[)1,+∞上递增,因此()()min 1g x g =, 由()10g >得3a <,此时1a ≤;当112a +>,即1a >时,()min 12a g x g +⎛⎫= ⎪⎝⎭,由102a g +⎛⎫> ⎪⎝⎭得11a -<<,此时11a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抽象函数的函数值,单调性,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27.(1)2,3a b =-=;(2) 当104a <≤时,5212a b a --≤≤-;当1142a <<时,21b a -≤≤-.【解析】 【分析】(1)求得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根据对称轴和区间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待定系数即可求得,a b ;(2)对参数a 进行分类讨论,利用对勾函数的单调性,求得函数的最值,即可容易求得参数范围. 【详解】(1)由题可知2y ax bx =+是开口向下,对称轴为02ba->的二次函数, 当22ba-≥时,二次函数在区间[]0,2上单调递增, 故可得0min y =显然不符合题意,故舍去;当122b a ≤-<,二次函数在0,2b a ⎛⎫- ⎪⎝⎭单调递增,在,22b a ⎛⎫- ⎪⎝⎭单调递减, 且当0x =时,取得最小值,故0min y =,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当012b a <-<时,二次函数在2x =处取得最小值,在2bx a=-时取得最大值. 则422a b +=-;29228b b a b a a ⎛⎫⎛⎫⨯-+⨯-= ⎪ ⎪⎝⎭⎝⎭,整理得292b a -=;则24990b b --=,解得3b =或34b =-(舍), 故可得2a =-.综上所述:2,3a b =-=.(2)由题可知()21f x ax bx =++,因为()2f x x≤对任意[]1,2x ∈恒成立,即12ax b x++≤对任意[]1,2x ∈恒成立, 即122ax b x-≤++≤对任意[]1,2x ∈恒成立, 令()1g x ax b x=++,则()2max g x ≤,且()2min g x ≥-.因为12a <<> 2≥,即104a <≤时, ()g x 在区间[]1,2单调递减,故()()11max g x g a b ==++,()()1222min g x g a b ==++ 则112,222a b a b ++≤++≥-, 解得51,22b a b a ≤-≥--. 此时,()5721022a a a ⎛⎫----=--< ⎪⎝⎭,也即5212a a --<-, 故5212a b a --≤≤-.2<<,即1142a <<时, ()g x 在⎛ ⎝单调递减,在2⎫⎪⎭单调递增.()2min g x g b ==≥-,即2b ≥-又因为()11g a b =++,()1222g a b =++, 则()()11202g g a -=-+>, 故()g x 的最大值为()11g a b =++, 则12a b ++≤,解得1b a ≤-,此时()())2213140a a ---=-=-<,故可得221a b a --≤≤-. 综上所述: 当104a <≤时,5212a b a --≤≤-; 当1142a <<时,221a b a --≤≤-.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问题的处理,以及由恒成立问题求参数范围,涉及对勾函数的单调性,属综合中档题.28.(1)0.8)4,015(,1tt t y t ≤≤⎧=⎨⋅>⎩; (2)服药一次后治疗有效的时间是5-=小时. 【解析】 【分析】(1)由函数图象的奥这是一个分段函数,第一段为正比例函数的一段,第二段是指数函数的一段,由于两端函数均过点(1,4),代入点(1,4)的坐标,求出参数的值,即可得到函数的解析式;(2)由(1)的结论将函数值0.25代入函数的解析式,构造不等式,求出每毫升血液中函数不少于0.25微克的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由题意,根据给定的函数的图象,可设函数的解析式为1)2,01(,1t a kt t y t -≤<⎧⎪=⎨⎪≥⎩,又由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则当1t =时,14k ⨯=,解得4k =, 又由1t =时,11()42a-=,解得3a =,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1)324,01(,1t t t y t -≤<⎧⎪=⎨⎪≥⎩. (2)由题意,令0.25y ≥,即当01t ≤<时,40.25t ≥,解得116t ≥, 当1t ≥时,31()0.252t -≥,解得15t ≤≤,综上所述,可得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1516t ≤≤, 所以服药一次后治疗有效的时间是17951616-=小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解答中认真审题,合理设出函数的解析式,代入求解是解答的关键,同时应用指数函数模型应注意的问题:(1)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类型.常与增长率相结合进行考查,在实际问题中有人口增长、银行利率、细胞分裂等增长问题可以利用指数函数模型来解决.(2)应用指数函数模型时的关键.关键是对模型的判断,先设定模型,再将已知有关数据代入验证,确定参数,从而确定函数模型.29.(1)43.5(2)当甲城市投资72万元,乙城市投资48万元时,总收益最大,且最大收益为44万元. 【解析】(1)当50x =时,此时甲城市投资50万元,乙城市投资70万元, 所以总收益()50f =1325067024⨯-+⨯+=43.5(万元). (2)由题知,甲城市投资x 万元,乙城市投资()120x -万元, 所以()f x =()132612024x x -+-+=13226,4x x -++ 依题意得4012040x x ≥⎧⎨-≥⎩,解得4080x ≤≤, 故()f x =()1322640804x x x -++≤≤, 令t x =,则210,45t ⎡⎤∈⎣⎦,所以y =2132264t t -++=21(62)444t --+. 当62t =,即72x =万元时,y 的最大值为44万元,所以当甲城市投资72万元,乙城市投资48万元时,总收益最大,且最大收益为44万元.30.①1)22,(0)()0,(0)(,(0)xxx f x x x ⎧-<⎪⎪==⎨⎪⎪>⎩;②单调递减区间为(,0),(0,)-∞+∞,无单调递增区间.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①考察了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求分段函数的解析式,根据求什么设什么所以设,那么,那么,求得的解析式,又因为,即求得函数的解析式;②根据上一问解析式,画出分段函数的图像,观察函数的单调区间. 试题解析:解: ①∵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0)0f =. 当0x <时,0x ->,1()()()22x x f x f x -=--=-=-.∴函数()f x 的解析式为1)22,(0)()0,(0)(,(0)x x x f x x x ⎧-<⎪⎪==⎨⎪⎪>⎩②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0,)-∞+∞,无单调递增区间. 考点:1.分段函数的解析式;2.函数的图像.。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1吨600千克比2000千克少()A. 120千克B. 80千克C. 400千克D. 120 2.下面三道算式中,得数大于700的是()A. 489+209B. 385+314C. 865﹣1283.得数大于300的是()。

A. 76+105B. 600-240C. 90+1904.王叔叔沿着400米的跑道跑了20圈是()千米。

A. 8000B. 80C. 85.学校操场1圈是 400米,小刚跑了2圈,再跑()米,就是1千米。

A. 100B. 200C. 306.4吨()4千米.A. 大于B. 等于C. 不能比较7.学校操场长400米,小明要跑1200米,需要跑()圈。

A. 2B. 3C. 48.操场跑道一圈400米,小强跑了两圈后,再跑()米就是1千米.A. 200B. 400C. 8009.下面的结果刚好是250的是()A. 1500-500B. 2500-2250C. 150+15010.下表为3个同学参加50米賽跑的成绩。

()跑得最快。

小军贝贝丽丽8秒7秒11秒A. 小军B. 贝贝C. 丽丽11.一枚炸弹1秒飞行1100米,它一分钟可以飞行()A. 1100米B. 6600米C. 11千米D. 66千米12.1秒可以()。

A. 读一篇文章B. 写一个字C. 跑100米二、填空题13.卡片上两数的和是________,差是________.14.小芳的妈妈带500元钱,买了一双318元的鞋,还剩________元。

1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时=________分 48时=________天80秒=________分________秒 40米60分米=________米10分米=________米 180秒=________分1天=________时16.在横线上填上“>”“<”或“=”680千克________6吨 5千米________400厘米 5分________500秒10米+9厘米________11米 2米________200厘米 150分________1时50分17.在803-304中,803接近________,304接近________,803-304的结果大约是________。

深圳市福田区岗厦中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检测题

深圳市福田区岗厦中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检测题

深圳市福田区岗厦中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检测题一、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压轴题(难)1.(1)课本情境:如图,已知矩形AOBC,AB=6cm,BC=16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点O运动,直到点O为止;动点Q同时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与点P同时结束运动,出发时,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是10cm;(2)逆向发散:当运动时间为2s时,P,Q两点的距离为多少?当运动时间为4s时,P,Q 两点的距离为多少?(3)拓展应用:若点P沿着AO→OC→CB移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Q从点C移动到点B停止时,点P随点Q的停止而停止移动,求经过多长时间△POQ的面积为12cm2?【答案】(1)85s或245s(2)62cm;213cm(3)4s或6s【解析】【分析】(1)过点P作PE⊥BC于E,得到AP=3t,CQ=2t,PE=6,EQ=16﹣3t﹣2t=16﹣5t,利用勾股定理得到方程,故可求解;(2)根据运动时间求出EQ、PE,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3) 分当点P在AO上时,当点P在OC上时和当点P在CB上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1)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如图,过点P作PE⊥BC于E,由运动知,AP=3t,CQ=2t,PE=6,EQ=16﹣3t﹣2t=16﹣5t,∵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是10 cm,∴62+(16﹣5t)2=100,解得t1=85,t2=245,∴t=85s或245s.故答案为85s或245s(2)t=2时,由运动知AP =3×2=6 cm ,CQ =2×2=4 cm ,∴四边形APEB 是矩形,∴PE =AB =6,BE =6,∴EQ =BC ﹣BE ﹣CQ =16﹣6﹣4=6,根据勾股定理得PQ=2262PE EQ +=,∴当t =2 s 时,P ,Q 两点的距离为62 cm ;当t =4 s 时,由运动知AP =3×4=12 cm ,CQ =2×4=8cm ,∴四边形APEB 是矩形,∴PE =AB =6,BQ =8,CE=OP=4∴EQ =BC ﹣CE ﹣BQ =16﹣4﹣8=4,根据勾股定理得PQ=22213PE EQ +=,P ,Q 两点的距离为213cm .(3)点Q 从C 点移动到B 点所花的时间为16÷2=8s ,当点P 在AO 上时,S △POQ =2PO CO ⋅=(163)62t -⋅=12, 解得t =4.当点P 在OC 上时,S △POQ =2PO CQ ⋅=(316)22t t -⋅=12, 解得t =6或﹣23(舍弃). 当点P 在CB 上时,S △POQ =2PQ CO ⋅=(2223)62t t +-⨯=12, 解得t =18>8(不符合题意舍弃),综上所述,经过4 s 或6 s 时,△POQ 的面积为12 cm 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与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3)(x﹣4)﹣m2=0.(1)求证:对任意实数m,方程总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方程的一个根是2,求m的值及方程的另一个根.【答案】(1)证明见解析;(2)m的值为±2,方程的另一个根是5.【解析】【分析】(1)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式,利用根的判别式△=b2-4ac证明判断即可;(2)根据方程的根,利用代入法即可求解m的值,然后还原方程求出另一个解即可.【详解】(1)证明:∵(x﹣3)(x﹣4)﹣m2=0,∴x2﹣7x+12﹣m2=0,∴△=(﹣7)2﹣4(12﹣m2)=1+4m2,∵m2≥0,∴△>0,∴对任意实数m,方程总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解:∵方程的一个根是2,∴4﹣14+12﹣m2=0,解得m=±,∴原方程为x2﹣7x+10=0,解得x=2或x=5,即m的值为±,方程的另一个根是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与根的关系是关键.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3.计算题(1)先化简,再求值:21xx-÷(1+211x-),其中x=2017.(2)已知方程x2﹣2x+m﹣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值.【答案】(1)2018;(2)m=4【解析】分析:(1)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注意因式分解的作用;(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求解即可.详解:(1)21x x -÷(1+211x -) =2221111x x x x -+÷-- =()()22111x x x x x+-⋅- =x+1,当x=2017时,原式=2017+1=2018(2)解:∵方程x 2﹣2x+m ﹣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2﹣4×1×(m ﹣3)=0,解得,m=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关键是熟记分式方程的运算顺序和法则,注意通分约分的作用.4.某建材销售公司在2019年第一季度销售,A B 两种品牌的建材共126件,A 种品牌的建材售价为每件6000元,B 种品牌的建材售价为每件9000元.(1)若该销售公司在第一季度售完两种建材后总销售额不低于96.6万元,求至多销售A 种品牌的建材多少件?(2)该销售公司决定在2019年第二季度调整价格,将A 种品牌的建材在上一个季度的基础上下调%a ,B 种品牌的建材在上一个季度的基础上上涨%a ;同时,与(1)问中最低销售额的销售量相比,A 种品牌的建材的销售量增加了1%2a ,B 种品牌的建材的销售量减少了2%5a ,结果2019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比(1)问中最低销售额增加2%23a ,求a 的值.【答案】(1)至多销售A 品牌的建材56件;(2)a 的值是30.【解析】【分析】(1)设销售A 品牌的建材x 件,根据售完两种建材后总销售额不低于96.6万元,列不等式求解;(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设销售A 品牌的建材x 件.根据题意,得()60009000126966000x x +-≥,解这个不等式,得56x ≤,答:至多销售A 品牌的建材56件.(2)在(1)中销售额最低时,B 品牌的建材70件,根据题意,得 ()()()12260001%561%90001%701%6000569000701%2523a a a a a ⎛⎫⎛⎫⎛⎫-⨯+++⨯-=⨯+⨯+ ⎪ ⎪ ⎪⎝⎭⎝⎭⎝⎭,令%a y =,整理这个方程,得21030y y -=,解这个方程,得1230,10y y ==, ∴10a =(舍去),230a =,即a 的值是30.【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和不等关系,列方程组和不等式求解.5.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 的顶点C 的坐标是(6,4),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C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BO 运动,当Q 到达O 点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运动时间是t 秒(t >0).(1)如图1,当时间t = 秒时,四边形APQO 是矩形;(2)如图2,在P ,Q 运动过程中,当PQ =5时,时间t 等于 秒;(3)如图3,当P ,Q 运动到图中位置时,将矩形沿PQ 折叠,点A ,O 的对应点分别是D ,E ,连接OP ,OE ,此时∠POE =45°,连接PE ,求直线OE 的函数表达式.【答案】(1)t =2;(2)1或3;(3)y =12x . 【解析】【分析】 先根据题意用t 表示AP 、BQ 、PC 、OQ 的长.(1)由四边形APQO 是矩形可得AP =OQ ,列得方程即可求出t .(2)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PH ,构造直角△PQH ,求得HQ 的值.由点H 、Q 位置不同分两种情况讨论用t 表示HQ ,即列得方程求出t .根据t 的取值范围考虑t 的合理性. (3)由轴对称性质,对称轴PQ 垂直平分对应点连线OC ,得OP =PE ,QE =OQ .由∠POE =45°可得△OP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PE =90°,即点E 在矩形AOBC 内部,无须分类讨论.要求点E 坐标故过点E 作x 轴垂线MN ,易证△MPE ≌△AOP ,由对应边相等可用t 表示EN ,QN .在直角△ENQ 中利用勾股定理为等量关系列方程即求出t .【详解】∵矩形AOBC中,C(6,4)∴OB=AC=6,BC=OA=4依题意得:AP=t,BQ=2t(0<t≤3)∴PC=AC﹣AP=6﹣t,OQ=OB﹣BQ=6﹣2t (1)∵四边形APQO是矩形∴AP=OQ∴t=6﹣2t解得:t=2故答案为2.(2)过点P作PH⊥x轴于点H∴四边形APHO是矩形∴PH=OA=4,OH=AP=t,∠PHQ=90°∵PQ=5∴HQ3 =①如图1,若点H在点Q左侧,则HQ=OQ﹣OH=6﹣3t ∴6﹣3t=3解得:t=1②如图2,若点H在点Q右侧,则HQ=OH﹣OQ=3t﹣6∴3t﹣6=3解得:t=3故答案为1或3.(3)过点E作MN⊥x轴于点N,交AC于点M∴四边形AMNO是矩形∴MN=OA=4,ON=AM∵矩形沿PQ折叠,点A,O的对应点分别是D,E∴PQ垂直平分OE∴EQ=OQ=6﹣2t,PO=PE∵∠POE=45°∴∠PEO=∠POE=45°∴∠OPE=90°,点E在矩形AOBC内部∴∠APO+∠MPE=∠APO+∠AOP=90°∴∠MPE=∠AOP在△MPE与△AOP中PME OAP90 MPE AOPPE0P ︒⎧∠=∠=⎪∠=∠⎨⎪=⎩∴△MPE≌△AOP(AAS)∴PM=OA=4,ME=AP=t∴ON=AM=AP+PM=t+4,EN=MN﹣ME=4﹣t ∴QN=ON﹣OQ=t+4﹣(6﹣2t)=3t﹣2∵在Rt△ENQ中,EN2+QN2=EQ2∴(4﹣t)2+(3t﹣2)2=(6﹣2t)2解得:t1=﹣2(舍去),t2=4 3∴AM=43+4=163,EN=4﹣43=83∴点E坐标为(163,83)∴直线OE的函数表达式为y=12 x.【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在动点题中要求运动时间t的值,常规做法是用t表示相关线段,再利用线段相等或勾股定理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值.要注意根据t的取值范围考虑方程的解的合理性.二、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易错题压轴题(难)6.已知,抛物线y=-12x2 +bx+c交y轴于点C(0,2),经过点Q(2,2).直线y=x+4分别交x轴、y轴于点B、A.(1)直接填写抛物线的解析式________;(2)如图1,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C重合),PO交抛物线于M,PC交AB于N,连MN.求证:MN∥y轴;(3)如图,2,过点A的直线交抛物线于D、E,QD、QE分别交y轴于G、H.求证:CG •CH 为定值.【答案】(1)2122y x x =-++;(2)见详解;(3)见详解. 【解析】【分析】 (1)把点C 、D 代入y =-12x 2 +bx+c 求解即可; (2)分别设PM 、PC 的解析式,由于PM 、PC 与抛物线的交点分别为:M 、N.,分别求出M 、N 的代数式即可求解;(3)先设G 、H 的坐标,列出QG 、GH 的解析式,得出与抛物线的交点D 、E 的横坐标,再列出直线AE 的解析式,算出它与抛物线横坐标的交点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即可求证.【详解】详解:(1)∵y =-12x 2 +bx+c 过点C (0,2),点Q (2,2), ∴2122222b c c ⎧-⨯++⎪⎨⎪=⎩=, 解得:12b c =⎧⎨=⎩. ∴y=-12x 2+x+2; (2) 设直线PM 的解析式为:y=mx ,直线PC 的解析式为:y=kx+2由22122y kx y x x =+⎧⎪⎨=-++⎪⎩得12x 2+(k-1)x=0, 解得:120,22x x k ==-,由21=22y mx y x x =⎧⎪⎨-++⎪⎩得12x 2+(m-1)x-2=0, ∴124b x x a⋅=-=- 即x p•x m =-4,∴x m =4p x -=21k -. 由24y kx y x =+⎧⎨=+⎩得x N =21k -=x M , ∴MN ∥y 轴.(3)设G (0,m ),H (0,n ).设直线QG 的解析式为y kx m =+,将点()2,2Q 代入y kx m =+得22k m =+22m k -∴= ∴直线QG 的解析式为22m y x m -=+ 同理可求直线QH 的解析式为22n y x n -=+; 由222122m y x m y x x -⎧=+⎪⎪⎨⎪=-++⎪⎩得221=222m x m x x -+-++ 解得:122,2x x m ==-同理,2E x n =-设直线AE 的解析式为:y=kx+4,由24122y kx y x x =+⎧⎪⎨=-++⎪⎩, 得12x 2-(k-1)x+2=0 124b x x a∴⋅=-= 即x D x E =4, 即(m-2)•(n-2)=4∴CG•CH=(2-m )•(2-n )=4.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2(0)y ax bx a =++≠经过点(2,4)A --和点(2,0)C ,与y 轴交于点D ,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连接BD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2PBC BDO ∠=∠?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连接AC ,交y 轴于点E ,点M 是线段AD 上的动点(不与点A ,点D 重合),将CME △沿ME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FME ,当FME 与AME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AMC 面积的14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M 的长. 【答案】(1)22y x x =-++;(2)存在,(23,209)或(103,529-);(3)5或 【解析】【分析】(1)根据点A 和点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2)在x 轴正半轴上取点E ,使OB=OE ,过点E 作EF ⊥BD ,垂足为F ,构造出∠PBC=∠BDE ,分点P 在第三象限时,点P 在x 轴上方时,点P 在第四象限时,共三种情况分别求解;(3)设EF 与AD 交于点N ,分点F 在直线AC 上方和点F 在直线AC 下方时两种情况,利用题中所给面积关系和中线的性质可得MN=AN ,FN=NE ,从而证明四边形FMEA 为平行四边形,继而求解.【详解】解:(1)∵抛物线22(0)y ax bx a =++≠经过点A (-2,-4)和点C (2,0),则44220422a b a b -=-+⎧⎨=++⎩,解得:11a b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y x x =-++;(2)存在,理由是:在x 轴正半轴上取点E ,使OB=OE ,过点E 作EF ⊥BD ,垂足为F ,在22y x x =-++中,令y=0,解得:x=2或-1,∴点B 坐标为(-1,0),∴点E 坐标为(1,0),可知:点B 和点E 关于y 轴对称,∴∠BDO=∠EDO ,即∠BDE=2∠BDO ,∵D (0,2),∴=,在△BDE 中,有12×BE ×OD=12×BD ×EF ,即2×EF ,解得:,∴,∴tan ∠BDE=EF DF =55÷=43, 若∠PBC=2∠BDO ,则∠PBC=∠BDE ,∵BE=2,则BD 2+DE 2>BE 2,∴∠BDE 为锐角,当点P 在第三象限时,∠PBC 为钝角,不符合;当点P 在x 轴上方时,∵∠PBC=∠BDE ,设点P 坐标为(c ,22c c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G ,则BG=c+1,PG=22c c -++,∴tan ∠PBC=PG BG =221c c c -+++=43, 解得:c=23, ∴22c c -++=209, ∴点P 的坐标为(23,209);当点P 在第四象限时,同理可得:PG=22c c --,BG=c+1,tan ∠PBC=PG BG =221c c c --+=43, 解得:c=103, ∴22c c -++=529-, ∴点P 的坐标为(103,529-), 综上:点P 的坐标为(23,209)或(103,529-);(3)设EF 与AD 交于点N ,∵A (-2,-4),D (0,2),设直线AD 表达式为y=mx+n ,则422m n n -=-+⎧⎨=⎩,解得:32m n =⎧⎨=⎩, ∴直线AD 表达式为y=3x+2,设点M 的坐标为(s ,3s+2),∵A (-2,-4),C (2,0),设直线AC 表达式为y=m 1x+n 1,则11114202m n m n -=-+⎧⎨=+⎩,解得:1112m n =⎧⎨=-⎩, ∴直线AC 表达式为y=x-2,令x=0,则y=-2,∴点E 坐标为(0,-2),可得:点E 是线段AC 中点,∴△AME 和△CME 的面积相等,由于折叠,∴△CME ≌△FME ,即S △CME =S △FME ,由题意可得:当点F 在直线AC 上方时,∴S △MNE =14S △AMC =12S △AME =12S △FME , 即S △MNE = S △ANE = S △MNF ,∴MN=AN ,FN=NE ,∴四边形FMEA 为平行四边形, ∴CM=FM=AE=12AC=221442+22 ∵M (s ,3s+2), ()()2223222s s -++=解得:s=45-或0(舍),∴M (45-,25-), ∴AM=22422455⎛⎫⎛⎫-++-+ ⎪ ⎪⎝⎭⎝⎭=6105,当点F 在直线AC 下方时,如图,同理可得:四边形AFEM 为平行四边形,∴AM=EF ,由于折叠可得:CE=EF ,∴AM=EF=CE=22,综上:AM 的长度为105或22 【点睛】 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涉及到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折叠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中线的性质,题目的综合性很强.难度很大,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较高.8.如图,抛物线()21y x a x a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位于点B 的左侧),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 .()1求点B 的坐标.()2若ABC 的面积为6.①求这条抛物线相应的函数解析式.②在拋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POB CBO ∠=∠?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1,0);(2)①223y x x =+-;②存在,点P 的坐标为113331322⎛+ ⎝⎭或5371533722⎛-+- ⎝⎭. 【解析】【分析】(1)直接令0y =,即可求出点B 的坐标;(2)①令x=0,求出点C 坐标为(0,a ),再由△ABC 的面积得到12(1−a)•(−a)=6即可求a 的值,即可得到解析式;②当点P 在x 轴上方时,直线OP 的函数表达式为y=3x ,则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P ;当点P 在x 轴下方时,直线OP 的函数表达式为y=-3x ,则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P ;分别求出点P 的坐标即可.【详解】解:()1当0y =时,()210,x a x a -++= 解得121,.x x a ==点A 位于点B 的左侧,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0,a ∴<∴点B 坐标为()1,0.()2①由()1可得,点A 的坐标为(),0a ,点C 的坐标为()0,,0,a a <1,AB a OC a ∴=-=-ABC 的面积为6,()()116,2a a ∴--⋅= 123,4a a ∴=-=.0,a < 3a ∴=-22 3.y x x =+-②点B 的坐标为()1,0,点C 的坐标为()0,3-,∴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y kx =-则03,k =-3k ∴=.,POB CBO ∠=∠∴当点P 在x 轴上方时,直线//OP 直线,BC∴直线OP 的函数解析式3,y x =为则23,23,y x y x x =⎧⎨=+-⎩11x y ⎧=⎪⎪∴⎨⎪=⎪⎩(舍去),22x y ⎧=⎪⎪⎨⎪=⎪⎩∴点的P坐标为⎝⎭; 当点P 在x 轴下方时,直线'OP 与直线OP 关于x 轴对称,则直线'OP 的函数解析式为3,y x =-则23,23,y x y x x =-⎧⎨=+-⎩11x y ⎧=⎪⎪∴⎨⎪=⎪⎩舍去),22x y ⎧=⎪⎪⎨⎪=⎪⎩∴点P'的坐标为⎝⎭综上可得,点P的坐标为⎝⎭或⎝⎭【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是解本题的关键.9.对于函数y =ax 2+(b+1)x+b ﹣2(a ≠0),若存在实数x0,使得a 20x +(b+1)x 0+b ﹣2=x0成立,则称x 0为函数y =ax 2+(b+1)x+b ﹣2(a ≠0)的不动点.(1)当a =2,b =﹣2时,求y =ax 2+(b+1)x+b ﹣2(a ≠0)的不动点;(2)若对于任何实数b ,函数y =ax 2+(b+1)x+b ﹣2(a ≠0)恒有两相异的不动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若y =ax 2+(b+1)x+b ﹣2(a ≠0)的图象上A ,B 两点的横坐标是函数y =ax 2+(b+1)x+b ﹣2(a ≠0)的不动点,且直线y =﹣x+2121a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答案】(1)不动点是﹣1或2;(2)a 的取值范围是0<a <2;(3)b 的取值范围是﹣b <0. 【解析】【分析】(1)将a =2,b =﹣2代入函数y =ax 2+(b+1)x+b ﹣2(a ≠0),得y =2x 2﹣x ﹣4,然后令x =2x 2﹣x ﹣4,求出x 的值,即y =ax 2+(b+1)x+b ﹣2(a ≠0)的不动点;(2)对于任何实数b ,函数y =ax 2+(b+1)x+b ﹣2(a ≠0)恒有两相异的不动点,可以得到x =ax 2+(b+1)x+b ﹣2(a ≠0)时,对于任何实数b 都有△>0,然后再设t =△,即可求得a 的取值范围;(3)根据y =ax 2+(b+1)x+b ﹣2(a ≠0)的图象上A ,B 两点的横坐标是函数y =ax 2+(b+1)x+b ﹣2(a ≠0)的不动点,可知点A 和点B 均在直线y =x 上,然后设出点A 和点B 的坐标,从而可以得到线段AB 的中点坐标,再根据直线y =﹣x+2121a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从而可以求得b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当a =2,b =﹣2时,函数y =2x 2﹣x ﹣4,令x =2x 2﹣x ﹣4,化简,得x 2﹣x ﹣2=0解得,x 1=2,x 2=﹣1,即y =ax 2+(b+1)x+b ﹣2(a ≠0)的不动点是﹣1或2;(2)令x =ax 2+(b+1)x+b ﹣2,整理,得ax 2+bx+b ﹣2=0,∵对于任何实数b ,函数y =ax 2+(b+1)x+b ﹣2(a ≠0)恒有两相异的不动点, ∴△=b 2﹣4a (b ﹣2)>0,设t =b 2﹣4a (b ﹣2)=b 2﹣4ab+8a ,对于任何实数b ,t >0,故(﹣4a )2﹣4×1×8a <0,解得,0<a <2,即a 的取值范围是0<a <2;(3)由题意可得,点A 和点B 在直线y =x 上,设点A (x 1,x 1),点B (x 2,x 2),∵A ,B 两点的横坐标是函数y =ax 2+(b+1)x+b ﹣2(a ≠0)的不动点,∴x 1,x 2是方程ax 2+bx+b ﹣2=0的两个根,∴x 1+x 2=﹣b a, ∵线段AB 中点坐标为(122x x +,122x x +), ∴该中点的坐标为(2b a -,2b a -), ∵直线y =﹣x+2121a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点(2b a -,2b a -)在直线y =﹣x+2121a +上, ∴2b a -=21221b a a ++∴﹣b =221aa ≤+a∴0<﹣b ≤4,∴﹣4≤b <0,即b b <0. 【点睛】本题是一道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新定义、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函数y =x 2﹣2mx+m (x≤2m ,m 为常数)的图象记为G ,图象G 的最低点为P(x 0,y 0).(1)当y 0=﹣1时,求m 的值.(2)求y 0的最大值.(3)当图象G 与x 轴有两个交点时,设左边交点的横坐标为x 1,则x 1的取值范围是 .(4)点A在图象G上,且点A的横坐标为2m﹣2,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点B,当点A不在坐标轴上时,以点A、B为顶点构造矩形ABCD,使点C、D落在x轴上,当图象G 在矩形ABCD内的部分所对应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答案】(1)51+或﹣1;(2)14;(3)0<x1<1;(4)m=0或m>43或23≤m<1【解析】【分析】(1)分m>0,m=0,m<0三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2)分三种情形,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分别求解即可;(3)由(1)可知,当图象G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m>0,求出当抛物线顶点在x轴上时m的值,利用图象法判断即可;(4)分四种情形:①m<0,②m=0,③m>1,④0<m≤1,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如图1中,当m>0时,∵y=x2﹣2mx+m=(x﹣m)2﹣m2+m,图象G是抛物线在直线y=2m的左侧部分(包括点D),此时最底点P(m,﹣m2+m),由题意﹣m2+m=﹣1,解得m=512或512(舍弃),当m=0时,显然不符合题意,当m<0时,如图2中,图象G是抛物线在直线y=2m的左侧部分(包括点D),此时最底点P是纵坐标为m,∴m=﹣1,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m 51或﹣1;(2)由(1)可知,当m>0时,y0=﹣m2+m=﹣(m﹣12)2+14,∵﹣1<0,∴m=12时,y0的最大值为14,当m=0时,y0=0,当m<0时,y0<0,综上所述,y0的最大值为14;(3)由(1)可知,当图象G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m>0,当抛物线顶点在x轴上时,4m2﹣4m=0,∴m=1或0(舍弃),∴观察观察图象可知,当图象G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设左边交点的横坐标为x1,则x1的取值范围是0<x1<1,故答案为0<x1<1;(4)当m<0时,观察图象可知,不存在点A满足条件,当m=0时,图象G在矩形ABCD内的部分所对应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满足条件,如图3中,当m>1时,如图4中,设抛物线与x轴交于E,F,交y轴于N,观察图象可知当点A在x轴下方或直线x=﹣m和y轴之间时(可以在直线x=﹣m上)时,满足条件.则有(2m﹣2)2﹣2m(2m﹣2)+m<0,解得m>43,或﹣m≤2m﹣2<0,解得23≤m<1(不合题意舍弃),当0<m≤1时,如图5中,当点A在直线x=﹣m和y轴之间时(可以在直线x=﹣m上)时,满足条件.即或﹣m≤2m﹣2<0,解得23≤m<1,综上所述,满足条件m 的值为m =0或m >43或23≤m <1. 【点睛】 本题属于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最值问题,不等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三、初三数学 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11.已知抛物线y=ax 2+bx-3a-5经过点A(2,5)(1)求出a 和b 之间的数量关系.(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D 点,直线AD 与y 轴交于(0,-7)①求出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②点B 为y 轴上任意一点且在直线y=5和直线y=-13之间,连接BD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C ,连接AB 、AC ,将AB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H .截取BC 的中点F 和DH 的中点G .当点D 、点H 、点C 三点共线时,分别求出点F 和点G 的坐标.【答案】(1)a+2b=10;(2)①y= 2x 2+4x-11,②G 1,),F 1(-8,33-4+),G 2(8,-8),F 2(218,-4) 【解析】【分析】(1)把点A 坐标代入抛物线y=ax 2+bx-3a-5即可得到a 和b 之间的数量关系;(2)①求出直线AD 的解析式,与抛物线y=ax 2+bx-3a-5联立方程组,根据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结合韦达定理求出a ,b ,即可求出解析式;②作AI ⊥y 轴于点I ,HJ ⊥y 轴于点J.设B (0,t ),根据旋转性质表示粗H 、D 、C 坐标,应含t 式子表示直线AD 的解析式,根据D 、H 、C 三点共线,把点C 坐标代入求出1t =,2t =,分两类讨论,分别求出G 、F 坐标。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九年级数学上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九年级数学上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市岗厦中学九年级数学上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4个 B.3个 C.2个 D.1个2.若x1是方程ax2+2x+c=0(a≠0)的一个根,设M=(ax1+1)2,N=2﹣ac,则M与N的大小关系为( )A.M>N B.M=N C.M<N D.不能确定3.如图是抛物线y=ax2+bx+c(a≠0)的部分图象,其顶点是(1,n),且与x的一个交点在点(3,0)和(4,0)之间,则下列结论:①a-b+c>0;②3a+b=0;③b2=4a(c-n);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n-1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B.2C.3D.44.如图,将矩形 ABCD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到矩形AB′C′D′的位置,旋转角为α(0°<α<90°).若∠1=112°,则∠α的大小是( )A.68°B.20°C.28°D.22°5.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0,b>0,c>0 B.a<0,b>0,c>0 C.a<0,b>0,c<0D.a<0,b<0,c>0 6.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7.在Rt ABC ∆中,90ABC ∠=︒,:BC 2:3=AB , 5AC =,则AB =( ). A .52 B .10 C .5D .15 8.如图,图案由三个叶片组成,且其绕点O 旋转120°后可以和自身重合,若三个叶片的总面积为12平方厘米,∠AOB=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平方厘米.A .2B .4C .6D .89.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4个球,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 .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球是白球B .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球是黑球C .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球是黑球D .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球是白球 10.一元二次方程x 2+2x +2=0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只有一个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 11.有两个一元二次方程2:0M ax bx c ++=,2:0N cx bx a ++=,其中,0ac ≠,a c ≠,下列四个结论中错误的是( )A .如果方程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方程N 也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B .如果4是方程M 的一个根,那么14是方程N 的另一个根 C .如果方程M 有两根符号相同,那么方程N 的两符号也相同D .如果方程M 和方程N 有一个相同的根,那么这个根必是1x =12.如果反比例函数2a y x-=(a 是常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 .a<0B .a>0C .a<2D .a>2 二、填空题1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5x+m 2﹣2m=0有一个根为0,则m=_____.14.关于x 的方程的260x x m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值为________.15.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3个红球,1个白球,他们除了颜色外,其余均相同,若把它们搅匀后从中任意摸一个球,则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___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OABC 是正方形,点C (0,4),D 是OA 中点,将△CDO 以C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90°后,再将得到的三角形平移,使点C 与点O 重合,写出此时点D 的对应点的坐标:_____.17.小蕾有某文学名著上、中、下各1册,她随机将它们叠放在一起,从上到下的顺序恰好为“上册、中册、下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18.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H ,30,23A CD ︒∠==,则⊙O 的半径是_______.19.如图,正五边形ABCDE 内接于⊙O ,F 是CD 弧的中点,则∠CBF 的度数为_____.20.一元二次方程x 2=3x 的解是:________.三、解答题21.一商店销售某种商品,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该店采取了降价措施,在每件盈利不少于25元的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销售,发现销售单价每降低1元,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1)若降价3元,则平均每天销售数量为________件;(2)当每件商品降价多少元时,该商店每天销售利润为1200元?22.如图,已知抛物线y=﹣x 2+bx +c 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E ,D 是抛物线的顶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C 和点D 的坐标;(3)若点P 在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且S △ABP =4S △COE ,求P 点坐标.23.为打造“文化九中,书香校园”,阜阳九中积极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旨在让全体师生共建共享,校团委学生处在对上学期学生借阅登记簿进行统计时发现,在4月份有1000名学生借阅了名著类书籍,5月份人数比4月份增加10%,6月份全校借阅名著类书籍人数比5月份增加340人.(1)求6月份全校借阅名著类书籍的学生人数;(2)列方程求从4月份到6月份全校借阅名著类书籍的学生人数的平均增长率.24.已知关于x的方程x2+4x+3-a=0.(1)若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当a取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求此时方程的解.25.已知关于x的方程220x ax a++-=.(1)当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时,求a的值及该方程的另一根;(2)求证:不论a取何实数,该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B选项中该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选项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D选项中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考点: 1.轴对称图形;2.中心对称图形.2.C解析:C【解析】【分析】把x 1代入方程ax 2+2x+c=0得ax 12+2x 1=-c ,作差法比较可得.【详解】∵x 1是方程ax 2+2x+c=0(a≠0)的一个根,∴ax 12+2x 1+c=0,即ax 12+2x 1=-c ,则M-N=(ax 1+1)2-(2-ac )=a 2x 12+2ax 1+1-2+ac=a (ax 12+2x 1)+ac-1=-ac+ac-1=-1,∵-1<0,∴M-N <0,∴M <N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及作差法比较大小,熟练掌握能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是根本,利用作差法比较大小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解析】【分析】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在点(-2,0)和(-1,0)之间,则当x=-1时,y>0,于是可对①进行判断;利用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b a=1,即b=-2a ,则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抛物线的顶点的纵坐标为n 得到244ac b a-=n ,则可对③进行判断;由于抛物线与直线y=n 有一个公共点,则抛物线与直线y=n-1有2个公共点,于是可对④进行判断.【详解】∵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在点(3,0)和(4,0)之间,而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在点(-2,0)和(-1,0)之间.∴当x=-1时,y >0,即a-b+c >0,所以①正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b a=1,即b=-2a , ∴3a+b=3a-2a=a ,所以②错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n ), ∴244ac b a-=n , ∴b 2=4ac-4an=4a (c-n ),所以③正确;∵抛物线与直线y=n 有一个公共点,∴抛物线与直线y=n-1有2个公共点,∴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n-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关系,熟练掌握二次函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解析】试题解析:∵四边形ABCD 为矩形,∴∠BAD=∠ABC=∠ADC=90°,∵矩形ABC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到矩形AB′C′D′的位置,旋转角为α,∴∠BAB′=α,∠B′AD′=∠BAD=90°,∠D′=∠D=90°,∵∠2=∠1=112°,而∠ABD=∠D′=90°,∴∠3=180°-∠2=68°,∴∠BAB′=90°-68°=22°,即∠α=22°.故选D .5.B解析:B【解析】【分析】利用抛物线开口方向确定a 的符号,利用对称轴方程可确定b 的符号,利用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位置可确定c 的符号.【详解】∵抛物线开口向下,∴a <0,∵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x =﹣2b a>0, ∴b >0,∵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c >0,【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二次项系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 >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 <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b 和二次项系数a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 与b 同号时(即ab >0),对称轴在y 轴左; 当a 与b 异号时(即ab <0),对称轴在y 轴右;常数项c 决定抛物线与y 轴交点位置:抛物线与y 轴交于(0,c );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个数由△决定:△=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有2个交点;△=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有1个交点;△=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没有交点.6.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7.B解析:B【解析】【分析】 依题意可设2=AB x ,3BC x =,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 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 的值,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设2=AB x ,3BC x =,根据勾股定理,得:222325+=x x ,解得5x =,∴10AB =.故选B.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和图形的特点解答.【详解】∵图案绕点O旋转120°后可以和自身重合,∠AOB为120°∴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图形的面积的13,∵图形的面积是12cm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4cm2;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旋转与重合,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B解析:B【解析】【分析】必然事件就是一定发生的事件,依据定义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A、是随机事件,故A选项错误;B、是必然事件,故B选项正确;C、是随机事件,故C选项错误;D、是随机事件,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随机事件.10.D解析:D【解析】【分析】求出b2-4ac的值,根据b2-4ac的正负即可得出答案.【详解】x2+2x+2=0,这里a=1,b=2,c=2,∵b2−4ac=22−4×1×2=−4<0,∴方程无实数根,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根的判别式,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1.D解析:D【解析】【分析】分别根据判别式的意义、方程根的意义、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解:A、∵方程M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4ac>0,∵方程N的△=b2−4ac>0,∴方程N也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不符合题意;B、把x=4代入ax2+bx+c=0得:16a+4b+c=0,∴110 164c b a++=,∴即14是方程N的一个根,故不符合题意;C、∵方程M有两根符号相同,∴两根之积ca>0,∴ac>0,即方程N的两根之积>0,∴方程N的两根符号也相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如果方程M和方程N有一个相同的根,那么这个根也可以是x=-1,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正误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解析】【分析】反比例函数kyx=图象在一、三象限,可得>0k.【详解】解:Q 反比例函数2a y x-=(a 是常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20a ∴->,2a ∴>.故选:D .【点睛】 本题运用了反比例函数k y x=图象的性质,解题关键要知道k 的决定性作用. 二、填空题13.2【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列出关于m 的方程通过解关于m 的方程求得m 的值即可【详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2+5x+m2﹣2m=0有一个根为0∴m2﹣2m=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列出关于m 的方程,通过解关于m 的方程求得m 的值即可.【详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5x+m 2﹣2m=0有一个根为0,∴m 2﹣2m=0且m≠0,解得,m=2,故答案是: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解的定义.解答该题时需注意二次项系数a≠0这一条件.14.9【解析】【分析】因为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b2-4ac=0根据判别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关于x 的方程x2-6x+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2-4ac=0即(-6)2-4解析:9【解析】【分析】因为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b 2-4ac=0,根据判别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关于x 的方程x 2-6x+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2-4ac=0,即(-6)2-4×1×m=0, 解得m=9故答案为:9【点睛】总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15.【解析】【分析】先求出袋子中球的总个数及白球的个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解答即可【详解】∵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3个红球1个白球共4个球∴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白球的概率是【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解题的关键解析:1 4【解析】【分析】先求出袋子中球的总个数及白球的个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解答即可.【详解】∵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3个红球、1个白球,共4个球,∴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白球的概率是1 4 .【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概率公式的知识点.16.(42)【解析】【分析】利用图象旋转和平移可以得到结果【详解】解:∵△CDO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CBD′则BD′=OD=2∴点D坐标为(46);当将点C与点O重合时点C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解析:(4,2).【解析】【分析】利用图象旋转和平移可以得到结果.【详解】解:∵△CDO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CBD′,则BD′=OD=2,∴点D坐标为(4,6);当将点C与点O重合时,点C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OAD′′,∴点D向下平移4个单位.故点D′′坐标为(4,2),故答案为(4,2).【点睛】平移和旋转: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17.【解析】【分析】画出树状图得出所有情况让从左向右恰好成上中下的情况数除以总情况数即为所求的概率【详解】画树状图如图:共有6个等可能的结果从上到下的顺序恰好为上册中册下册的结果有1个∴从上到下的顺序恰解析:1 6【解析】【分析】画出树状图得出所有情况,让从左向右恰好成上、中、下的情况数除以总情况数即为所求的概率.【详解】画树状图如图:共有6个等可能的结果,从上到下的顺序恰好为“上册、中册、下册”的结果有1个,∴从上到下的顺序恰好为“上册、中册、下册”的概率为16,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注意树状图法与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8.2【解析】【分析】连接BC由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得出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得出求出即可【详解】解:连接BC 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弦于H 在中即⊙O 的半径是2;故答案为:2【点睛】考查的是垂径定理解析:2【解析】【分析】连接BC ,由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得出190,32ACB CH DH CD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223,323,2AC CH AC BC AB BC =====,得出2,4BC AB ==,求出2OA =即可.【详解】解:连接BC ,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H ,19032ACB CH DH CD ∴∠︒=,=== 30A ∠︒Q =,223AC CH ∴==,在Rt ABC ∆中,30A ∠︒=,3232AC BC AB BC ∴==,=,24BC AB ∴=,=,2OA ∴=,即⊙O 的半径是2;故答案为:2【点睛】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9.18°【解析】【分析】设圆心为O 连接OCODBD 根据已知条件得到∠COD==72°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设圆心为O 连接OCODBD∵五边形ABCDE 为正五边形∴∠COD==72°∴∠CB解析:18°【解析】【分析】设圆心为O,连接OC,OD,BD,根据已知条件得到∠COD=3605︒=72°,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设圆心为O,连接OC,OD,BD.∵五边形ABCDE为正五边形,∴∠COD=3605︒=72°,∴∠CBD=12∠COD=36°.∵F是CD弧的中点,∴∠CBF=∠DBF=12∠CBD=18°.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0.x1=0x2=3【解析】【分析】先移项然后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详解】x2=3xx2-3x=0x(x-3)=0x=0或x-3=0∴x1=0x2=3故答案为:x1=0x2=3【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解析:x1=0,x2=3【解析】【分析】先移项,然后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详解】x2=3xx2-3x=0,x(x-3)=0,x=0或x-3=0,∴x1=0,x2=3.故答案为:x1=0,x2=3【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先把方程右边变形为0,再把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这样原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解一次方程即可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三、解答题21.(1)26;(2)每件商品降价10元时,该商店每天销售利润为1200元.【解析】分析:(1)根据销售单价每降低1元,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可得若降价3元,则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3=6件,即平均每天销售数量为20+6=26件;(2)利用商品平均每天售出的件数×每件盈利=每天销售这种商品利润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详解:(1)若降价3元,则平均每天销售数量为20+2×3=26件.(2)设每件商品应降价x元时,该商店每天销售利润为1200元.根据题意,得(40-x)(20+2x)=1200,整理,得x2-30x+200=0,解得:x1=10,x2=20.∵要求每件盈利不少于25元,∴x2=20应舍去,∴x=10.答:每件商品应降价10元时,该商店每天销售利润为1200元.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利用基本数量关系:平均每天售出的件数×每件盈利=每天销售的利润是解题关键.22.(1)y=﹣x2+2x+3;(2)C(0,3),D(1,4);(3)P(2,3).【解析】【分析】(1)将A、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出待定系数b、c的值,进而可得到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2)令x=0,可得C点坐标,将函数解析式配方即得抛物线的顶点C的坐标;(3)设P(x,y)(x>0,y>0),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求得y,即得D点坐标.【详解】(1)由点A(﹣1,0)和点B(3,0)得10 930b cb c--+=⎧⎨-++=⎩,解得:23bc=⎧⎨=⎩,∴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令x=0,则y=3,∴C(0,3)∵y=﹣x2+2x+3=﹣(x﹣1)2+4,∴D(1,4);(3)设P(x,y)(x>0,y>0),S △COE =12×1×3=32,S △ABP =12×4y=2y , ∵S △ABP =4S △COE ,∴2y=4×32,∴y=3,∴﹣x 2+2x +3=3, 解得:x 1=0(不合题意,舍去),x 2=2,∴P (2,3).【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求法,图形面积的求法等知识,根据S △ABP =4S △COE 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1)1440人;(2)20%【解析】【分析】(1)5月份借阅了名著类书籍的人数是1000(1+10%),则6月份借阅了名著类书籍的人数为:5月份借阅了名著类书籍的人数+340人;(2)根据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设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x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5月份借阅了名著类书籍的人数是:1000×(1+10%)=1100(人),则6月份借阅了名著类书籍的人数为:1100+340=1440(人);(2)设平均增长率为x .1000(1+x )2=1440,解得:x=0.2.答:从4月份到6月份全校借阅名著类书籍的学生人数的平均增长率为20%.【点睛】本题是一道数学应用题中的增长率问题的实际问题,考查了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运用,解答中对结果验根是否符合题意是解答的关键.24.(1)a >-1;(2) x 1=-3,x 2=-1.【解析】试题分析:(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可得△>0,代入后解不等式即可得a 的取值范围;(2)把a 代入后解方程即可.试题解析:(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6-4(3-a )>0,∴a >-1 .(2)由题意得:a =0 ,方程为x 2+4x +3=0 ,解得12-3,-1x x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25.(1)12,32-;(2)证明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即可. (2)要证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只要证明根的判别式大于0即可. 试题解析:(1)设方程的另一根为x 1, ∵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1111{211a x a x +=--⋅=.解得132{12x a =-=. ∴a 的值为12,该方程的另一根为32-. (2)∵()()222241248444240a a a a a a a ∆=-⋅⋅-=-+=-++=-+>,∴不论a 取何实数,该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考点: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2. 一元二次方程根根的判别式;3.配方法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岗厦中学2020年期中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做匀减速刹车直到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刹车位移为x,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A.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不能求出加速度B.求出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不能求出初速度C.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加速度及平均速度D.只能求出汽车刹车的平均速度2.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一个物体自A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2v,到C点时的速度为6v,则AB与BC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A.1:3 B.1:8 C.1:9 D.3:323.如图所示,表示五个共点力的有向线段恰分别构成正六边形的两条邻边和三条对角线.已知F1=10 N,这五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为( )A.0B.30 NC.60 ND.90 N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A.32mg和32mgμB.12mg和32mgC.12mg和12mgμD3和12mg5.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 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1;如图乙所示,小孩用100 N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如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3,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1、F2、F3的大小分别为()A.80 N、80 N、90 N B.80 N、80 N、45 NC.80 N、100 N、90 N D.80 N、100 N、45 N6.“曹冲称象”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当众人面临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因缺少有效的称量工具而束手无策的时候,曹冲称量出大象的质量,体现了他的智慧,被世人称道.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A.“质点”的概念B.合力与分力的关系C.“瞬时速度”的概念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所受到的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8.如图所示,此时表演者静止在弯曲倾斜的竹竿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演者对竹竿的弹力是由竹竿形变产生的B.表演者对竹竿的力竖直向下C.表演者对竹竿的摩擦力一定为零D.表演者对竹竿的力大于竹竿对表演者的力9.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A.3个或4个B.3个或5个C.4个或5个D.4个或6个10.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C.某同学沿着400 m的环形操场跑了一圈,位移为400 m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涉及的是位移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静摩擦力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12.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

如图甲所示,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即握住尺。

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A.20sB.0.30sC.0.10sD.0.04s13.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15s内汽车的位移为 300m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C.20s末汽车的速度为﹣1m/sD.前 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已知磁铁间有相互作用,由此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15.一个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秒末速度为v t,其v-t如图所示,v为t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在0~t秒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02t v v v +=B .02t v v v +<C .a 逐渐增大D .有一个时刻的加速度0t v v a t -= 16.如图所示,在京昆高速公路266km 处安装了一台500万像素的固定雷达测速仪,可以精准抓拍车辆超速,以及测量运动过程中车辆的加速度.若B 为测速仪,A 为汽车,两者相距355m ,此时刻B 发出超声波,同时A 由于紧急情况而刹车,当B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 恰好停止,且此时A 、B 相距335m ,已知超声波的声速为340m/s ,则汽车刹车前的正常行驶速度大小为A .30m/sB .20m/sC .10m/sD .无法确定17.下列哪个物理量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是标量A .2m/sB .NC .kgD .V/m18.以下是必修课本中四幅插图,关于这四幅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赛车的质量不是很大,却安装着强劲的发动机,可以获得很大的惯性B .乙图中,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从而减小桥面的坡度,目的是增加车辆重力垂直桥面方向的分力,保证行车方便与安全C .丙图中,传送带靠静摩擦力把货物送到高处D .丁图中,汽车轮胎的花纹不同会影响轮胎受到的摩擦力.地面与轮胎间的摩擦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启动,但是刹车越困难 19.如图1是一款可调握力器,可简化为图2.通过调节右侧旋钮可令弹簧下悬点在A 到B 间移动,从而使弹簧初始弹力在0到25N 之间变化,已知弹簧下端处于A 点,弹簧与水平杆成53°,当其调节到B 点时,弹簧与水平杆成37°,已知AB 间长3.5cm ,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800N/mB .900N/mC .1000N/mD .1200N/m20.水下潜水器某次海试活动中,完成任务后从海底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 时开始计时,此后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 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为零,则蛟龙号在()00t t t <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A .2vtB .0012t vt t ⎛⎫- ⎪⎝⎭C .202t t vD .()202v t t t- 二、多选题21.甲物体从离地面H 高空自由落下,而乙物体在地面以初速度v 0同时向上抛出,两物体在离地面34H 处相遇,如果g 、v 0为已知量,则( ) A .从自由下落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2v t g=B .甲物体落到地面时,乙物体仍在上升C .相遇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均为02v D .乙上升的最大高度就是H ,且202v H g=,而甲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v 0 22.如图,顶端附有光滑定滑轮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而上,三条细绳结于O 点,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平行于斜面连接物块P ,一条绳连接小球Q ;P 、Q 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另一条绳OA 在外力F 的作用下使夹角90θ<︒,现缓慢改变绳OA 的方向至且90θ>︒,且保持结点O 位置不变,整个装置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绳OA 的拉力一直增大B.斜面对物块P的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C.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于物块P和斜面体的重力之和D.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向右2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三角形斜劈P和Q叠放在一起后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分别推P和Q,它们均静止不动,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P与Q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Q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C.Q对P的支持力可能大于mgD.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一定等于(M+m)g24.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处有一小石子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g取210m/s,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石子一定能追上气球B.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C.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s末追上气球D.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7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到达最高点时追上气球25.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0.8).则A.动摩擦因数67μ=B 2 7 gh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 5 g三、实验题26.甲同学尝试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c,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Q.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

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图中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_____N(2)下列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Q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乙同学换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到O点,两弹簧测力计读数分别为F1和F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到O点时读数为F′,通过作图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图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27.某研究小组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实验中,(1)下图是四位同学释放纸带瞬间的照片,你认为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A B C D(2)关于接通电源和放手让重物运动的先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接通电源和放手应同时 B.先放手后接通电源C.先接通电源后放手 D.以上说法都不对(3)通过纸袋测量发现加速度只有9.3 m/s2,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就可以) 28.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1)下列仪器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____;(2)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B.拉小车的细线尽可能与长木板平行C.纸带与小车相连端的点迹较疏D.轻推小车,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说明摩擦力已被平衡(4)如图所示是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为每隔4个点取的计数点,据此纸带可知小车在D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 m/s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29.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1.0 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05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01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