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兆铜缆布线系统的应用与思考

合集下载

万兆以太网,你的布线准备好了吗

万兆以太网,你的布线准备好了吗

3倍 2-300m 串行传输
应用 园区主干 园区主干
2006 年 6 月 IEEE802.3an 任务小组正式发布基于铜缆的万兆以太
网技术标准 10GBase-T(10GBASE-T,Base 代表基带传输,T 代表双
绞线),下图是 IEEE 定义传输万兆时能够支持的最大传输距离。
网络模块
布线系统
带宽
外部串扰裕量 (AXT Headroom) 众所周知,非屏蔽双绞线通过相互扭绞的平衡传输模式 (又称为差 模模式) 传输信号,外界的噪音耦合到双绞线上由于大小相等,相位相 反,在接收端相互抵消,但是由于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完全理想的双绞线, 因此六类以上的高性能双绞线只能消除 30MHZ 以下的低频信号干扰。 对于 100Base-T 或 1000Base-T 工作频率 80MHZ 以下的以太网来说, 双绞线本身的“免疫”能力足以应付外界的干扰。但是,10Gbase-T 工作
1
万兆以太网,你的布线准备好了吗?
2、 万兆以太网光纤还是双绞线?
传输距离比较
早在 2002 年 6 月,IEEE802.3ae 任务小组就颁布了一系列基于光
纤的万兆以太网的标准,下图是 IEEE 定义传输万兆时能够支持的最大传
输距离。
网络模块 工作波长 光纤类型 设备成本 传输距离 传输方案
应用
能够在传统多模光纤上支持 300 米传输距离,但由于其采用昂贵的粗波
分复用(CWDM)技术及专门的模式控制跳线(Mode Conditioning Patch
Cord ),因此阻碍了万兆以太网的普及和应用。
目前大部分的企业网络主干采用 OM1 或 OM2 多模光纤,为了能够
在以前安装的传统多模光纤(OM1、OM2)上传输万兆,IEEE802.3aq

万兆铜缆布线系统的应用与思考

万兆铜缆布线系统的应用与思考

万兆铜缆布线系统的应用与思考前言:当前,综合布线行业内讨论的话题,除了“云计算”、“节能”、“环保”、“光进铜退”等内容外,综合布线迈入万兆传输的内容也是随处可见。

各大综合布线厂家与网络设备商也都纷纷发布了自己的万兆布线产品。

有发布6A类屏蔽、非屏蔽布线系统的,有发布7类、7A类布线系统的,有发布OM3、OM4万兆多模光缆布线系统的。

更有甚者发布了其产品在多少距离内可以传输40G,甚至100G 的。

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肯定,万兆传输的时代不是早前说的即将临近,而是真的到来了,并且来临的速度是如此之快。

在此,笔者就和各位来探讨万兆铜缆布线系统在综合布线中的应用与面临的问题。

随着万兆布线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希望了解万兆布线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系统的设计与产品选用、施工技术与施工要点、验收内容与测试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基于此,综合布线工作组在去年也发布了《万兆铜缆系统工程设计、施工与检测技术白皮书》,该白皮书从布线标准、应用标准、万兆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万兆铜缆布线系统的测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家所关注的各种问题。

为万兆铜缆布线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应用规范。

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式的发展,人们对信息传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承载数据传输的载体的带宽也同样在短期内呈十倍级的增长。

各种大型数据中心,尤其是云计算中心的建立。

各种视频会议、高清电视、流媒体传播,以及全国各地盛行的“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综合布线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原来的10Mbps、100Mbps、1000Mbps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应用需求。

所以,除了万兆高速光纤传输系统外,万兆铜缆布线系统也渐渐展露锋芒。

目前万兆铜缆布线系统主要分为万兆屏蔽布线系统与万兆非屏蔽布线系统。

顾名思义,万兆传输系统就是可以支持万兆速率传输的布线系统。

万兆铜缆布线系统的应用与思考

万兆铜缆布线系统的应用与思考

当 前 , 综 合 布 线 行 业 讨 论 的 话 题 , 除 了
云 计 算 、节 能 、环 保 、 光 进 铜 退 等 内容 外 , 综合 布线 迈入 万兆 传输 的 内容 也是 随处 可见 。 各 大综 合 布 线 厂家 与 网络 设 备 商 也都 纷 纷 发 布 了 自 己 的万 兆 布 线 产 品。 有 发 布 6 A类 屏 蔽 、非屏 蔽布 线 系统 ,有发 布 7类 、7 A类 布
有 4个 连 接 的 应 用 。 ( 3)能 够 支 持 1 GB s — 0 a e T应 用 。 ( 4)优 异 的 外 部 串 扰 抑 制 性 能 ,相 关 产 品 能 够 提 供 外 部 串扰 测 试 报 告 。 所 以 ,我 们 在 考 虑 使 用 万 兆 铜 缆 布 线 系 统 时 ,就 要 事 先 想 到 前 面 提 到 的 种 种 万 兆 传
人 员 希 望 了解 万 兆布 线 系统 的基 础 知 识 和基
跳 线 ,必须 每一部 分都 符合 万兆 传输 的要 求 , 缺 一不 可。 其次 , 万兆铜 缆布 线系统依 据《 万兆 铜 缆 系统工 程设计 、施 工 与检测 技术 白皮 书 》
的 要 求 ,还 必 须 满 足 如 下 特 征 : ( 保 证信 道 性能达 到 或超 过 布线标 准 , 1) 能 够 支 持 5 0 z的 带 宽 。 0 MH

可 以 使 用 。 多 多 益 善 , 总 比 百 兆 、 千 兆 传 输 要 好 。 这 两 种 回答 , 笔 者 觉 得 都 有 欠 妥 之 处 。 因 为 。我 们 在 规 划 每 一 个 项 目 时 ,都 是 要 考 虑 到 是 否 满 足 应 用 、 资 金 投 入 、施 工 、 管 理 、
本 概 念 、 系统 的 设计 与产 品选 用 、施 工技 术

4551778_浅谈万兆铜缆布线系统

4551778_浅谈万兆铜缆布线系统

108浅谈万兆铜缆布线系统【摘要】【关键词】一、概述通过分析数据的相关性来对各类事件进行预测。

要在全球庞大的数据体系内发现某些数据的内在相关性,这就要求服务器具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同时需要更高的网络带宽来支持。

因此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大数据时代对于网络带宽提出更高要求:接入将以万兆为主、主干也将更多采用40G/100G,服务器将进入万兆时代。

二、Cat6A 铜缆布线系统2.1 性能特征采用Cat6A 铜缆布线系统作为传输介质的10GBase-T 以太网,因其在技术方面承袭了以往的各类以太网,具有向下兼容1000Base-Tx、100Base-T 等以太网的特点,用户在升级网络时无需担心既有的程序或者服务是否会收到影响,极大的保护了用户的前提投资,同时其设备端口仍然采用RJ45连接器进行系统的连接,在安装和维护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因而被认为将是主要的万兆以太网传输方式。

2.2 Cat6A 跳线的作用作为10GBase-T 主要传输介质的万兆铜缆(以下称Cat6A)布线系统,组成整个传输通道的所有组件性能都将对传输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比如:水平线缆、模块、配线架以及跳线等。

作为综合布线系统直接连接终端设备与交换机的跳线,对整个万兆传输链路具有极大的影响。

与水平线缆需要预先敷设与线槽、管道、桥架等区域不同,跳线一般情况下只在同一机柜内或墙面与桌面之间进行跳接,安装、维护相对要简单的多。

因此在千兆及以下以太网的综合布线系统中,跳线常被置于次要的位置。

水平链路采用永久链路“Perm. Link”测试模型外,用户跳线应采用跳线单体“Patch cord”模型测试并满足标准的要求。

Perm. Link 永久链路测试模型Channel 信道测试模型在实际项目的验收测试中,以选择FLUKE DTX1800测试仪为例,不同测试模型对应FLUKE 的测试适配器如表。

表 FLUKE 不同测试模型适配器(Cat6A)跳线性能的好坏除将影响综合布线整条链路的传输性能外,不合格的跳线在使用中还可能对设备端口造成极大的损害。

谈铜缆布线系统万兆应用机会与挑战

谈铜缆布线系统万兆应用机会与挑战
基 于 铜 缆 作 为 传 输 介 质 的 万 兆 以 太 网 已 经 大 量 应 用 于 各 类 数 据 中 心 布 线 中 , 加 上 铜 产 品 设 备 在 成 本 上 的 绝 对 优 势 , 与 千 兆 以 太 网 类 似 的 万 兆 铜 缆 ( 强 型 6类 铜 缆 )将 在 万 兆 增 以 太 网 的 传 输 介 质 中 占有 相 当 大 的 优 势 。
≮0 。
i0 0 0 0 0 O 0 0 0 c -

 ̄ u o lt l 0 e: ne & r
B0 d 0 r cm a 。

Ar0 I F ∞ b 1G EI 0 b I GE p27 E G E I0 b 4G EIO b i0 a l O
x6s r r oe at y ten t o nci y e( 0 & G) 8 lv rc sb h reC n et nT p 4 G 10 eF  ̄ E o 0
3 , 00 0 5 0. 0 0
0 300 " 000 3 ,. 00

20O 50O ,, D0 虏 200 000 ,, 00 1 , o 0 50 , 0 o0 凑 1 o0 0, l0 0。 o
50 0 0 . .0 00
i 豢 i i
l 霪


霪i


O O O
隧 《
0 h ∞





O O

c 。

0 0
c o
。) 0 ≤
g —

T嘲





oJ

0 0 0 0 0 0 4 0 0 0 0 o4 o

万兆铜缆的锋

万兆铜缆的锋

万兆铜缆的先锋----泛达TX TM10GIG TM解决方案泛达公司系统顾问梁俊前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带宽的需求飞速增长。

从90年代初的10M网络到现在的千兆到桌面,时间才经过了短短的十多年。

目前,下一代布线已经被炒得热火朝天,对新布线技术拥护和反对的声音比比皆是。

本人觉得7类布线的解决方案绝对是大势所趋,但这一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应该是几年以后。

阻碍7类布线成为主流的原因有:1、7类布线为屏蔽系统,安装和材料成本比6类要高许多;2、能够配合万兆铜缆布线的网络设备和NIC远未成熟;3、万兆光纤和有源光器件的应用在目前阶段占据了万兆市场的绝对地位;4、7类布线尚未成为正式标准;5、对7类布线的施工、维护和测试标准也不成熟;6、7类布线为屏蔽系统,安装和材料成本比6类要高许多。

7、目前绝大多数的桌面应用为10/100M,在带宽上尚无急切的需求。

这些因素严重地影响了用户选择7类布线方案。

用户对传输带宽的持续增长的需求,如流媒体应用、存储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涌现。

同时光纤解决方案的价格相对较高。

这些因素又要求布线行业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万兆铜缆传输方案。

目前万兆铜缆的一种解决方案是选用传统的6类解决方案。

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案不值得选用。

6类布线的频率只有250MHz,只能提供1000M的传输速率,如果用于万兆传输,传输距离受到很大限制(55米),性能也得不到保证,颇有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目前主流的万兆铜缆解决方案是10G、增强6类或超6类。

万兆铜缆的技术背景介绍目前主要有三个组织在进行万兆铜缆的标准制定工作:1、IEEE2、EIA/TIA3、IEC/ISO三个组织都对万兆布线做了详细的规定,大致相同,仅在支持的频率等参数上略有区别。

下面就万兆铜缆的一些基本技术做一下介绍。

要达到10Gb/s的传输速率,目前的做法是在4对双绞线上同时传输数据,采用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PAM)12的编码方式。

万兆布线系统在天津某医院综合楼弱电系统的设计应用

万兆布线系统在天津某医院综合楼弱电系统的设计应用

4 本医院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设计
由 上 述 介 绍 可 以 看 出 ,综 合 布 线 系 统 是
像 等 业 务 信 息 的 传 输 ,并 具 有 高 速 和 高 宽 带 的 传 输 能 力 , 能 满 足 建 筑 内各 种 信 息 传 输 的 需 要 ,尤 其 是 高 速 数 据 的 传 输 要 求 。 以下 是 医院 智 能 建 筑 的几 个 显 著 特 点 : ( 医院 内人 员 密 集 , 份 复 杂 , 动 性 大 : 1) 身 流 在 医院 里 除 了 医院 领 导 、 医生 、 护 士 等 医护 人
2 医院综合楼弱 电系统 组成
本 次 建 设 的 医 院 综 合 楼 弱 电 系 统 主 要 由
智 能 化 集成 、信 息设 施 、信 息 化应 用 、建筑 设 备 管 理 、公 共 安 全 、机 房 工 程 等 系 统 组 成 。
第 二 ,选 用 经 过 专 业 机 构 认 证 、并 且 在 国 内 有 成 功 应 用 范 例 的 产 品 , 证 系统 的 实 用 性 。 保 第 三 ,选 用 的 产 品 应 该 是 现 在 看 来 比 较 超 前 的 产 品 ,保 证 系 统 的 先 进 性 。
络 化 ,成 为 建筑 智 能化 重 要 环节 。 随着 现代 化 通 信 需 求 的 不 断 发 展 , 综 合 布 线 系 统 要 求
8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 1 年 第 1 期 总第 1 7 8 00 0 6 期
具 有 开 放 性 、灵 活 性 、可 扩 展 性 、 实 用 性 、 安 全 可 靠 性 和 经 济 性 等 特 点 , 支 持 数 据 、 图
其 中 信 息 设 施 系 统 包 含 综 合 布 线 、计 算
机 网 络 、 数 字 化 有 线 电 视 、 视 频 会 议 、信 息

使用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经验总结

使用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经验总结

使用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经验总结使用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经验总结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在传输速率上可提供高于超五类2.5倍的高速带宽,在100MHz时高于超五类300%的ACR值。

在施工安装方面,六类比超五类难度也要大很多。

在10G甚至万兆铜缆成为热点之时,再来谈6类是不是有点过时?也许有人会这样问。

但目前最大多数项目正在采用6类系统却是事实,在此提醒的是,选6类一定要选“整体”的6类。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要求的规范去执行。

因为"越是高级的铜缆对外界的异常就越敏感。

随着传输速率的上升,安装施工的正确与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就越大"。

不合理的管线设计,不规范的安装步骤,不到位的管理体制,都会对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结果(包括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带来影响,而且有些会成为难以修复的故障,甚至只能重新敷设一条链路来更替。

6类与5类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改善了在串扰和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这对于新型的高速网络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6类性能的测试频率为1MHz~250MHz,在200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PSACR)应该有较大的余量,它提供2倍于超5类的带宽。

为了确保整个系统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标准中还同时对线缆和连接件的匹配提出了建议。

那么,对于用户来讲,选择6类布线系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完整的6类。

真正的6类系统应该在接插件、线缆到链路和信道等方面全部满足6类的性能要求,其中包括模块、配线架、跳线和线缆等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厂商能提供成熟的全线6类产品供用户选择,能够适合用户任何安装方法和配置要求。

再有,要专业的人员。

6类系统的安装比5类复杂一些,安装质量的高低对性能的影响又很大,所以用户最好要求经过专门针对6类布线系统安装培训的工程实施技术人员来安装,这一点在项目中最好应该明确提出。

六类布线系统应该从整体传输介质中来选择,因为六类是一个永久链路级别的布线系统,除了选择性能卓越的线缆外,接插件部分也相当重要,如六类信息模块、六类配线架以及成品的六类UTP跳接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兆铜缆布线系统的应用与思考前言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对于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中心将大量基于虚拟化技术,从而最大化的提高服务器设备的利用率,这就需要更高的带宽布线系统来支持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网络通信,10G(万兆以太网)应用已经成为主流,40G/100G作为云计算数据中心主干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多的被成为用户关注与试用。

随着ISO/IEC11801以及ANSI/TIA568C.2等主流标准对万兆铜缆性能的定义,基于铜缆作为传输介质的万兆以太网已经大量应用于各类数据中心的布线中,加上铜产品设备在成本上的绝对优势,与千兆以太网类似的、万兆铜缆(超六类铜缆)将在万兆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上占有相当的优势。

一、万兆以太网的发展状况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并实现以来,以太网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占据了全球局域网市场90%以上的份额,从最初的不到10M发展到了现在的10G。

随着数字图书馆、在线影视欣赏、网络教学、视频会议以及BT下载等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甚至由于病毒导致的带宽占用,都令用户的网络系统对于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千兆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支持现代应用技术的需求,不仅仅数据中心的主干网络要求万兆以太网的支持,当前相当多楼宇布线的数据主干网络也已经开始大量采用万兆以太网。

根据英特尔的预测2011年万兆端口使用量将突破500万,IDC预计到2013年万兆以太网出货量会首次超过千兆网。

对于服务器端口方面,根据一份来自Intel & Broadcom在2007年的预测报告可以看出:在未来的5年里,万兆服务器设备将得到大规模的使用,如图1。

图1 设备端口类型来自数据分析研究机构的市场分析数据也表明万兆以太网在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应用,根据CrehanResearch的市场分析报告,目前全球大约安装了1.70亿个1GbE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级端口,大约安装了2500万个10GbE端口、10GbE目前仅占所有已安装的以太网端口的13%。

CrehanResearch预计2012年10GbE将增至年度市场总出货量的37%,到2014年它将成为占据统治地位和事实上的数据中心网络连接;TheLinleyGroup今年1月的分析报告也预测10GbE将会有很大的增长,预计到2014年10GbE网卡/LOM(LanOnMotherboard,主板自带以太网接口)的出货量将超过1600万。

为满足不同领域应用以及相关传输条件的要求,自2002年第一个万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e发布以来,IEEE又分别于2004年推出802.3ak,2006年发布802.3an、802.3aq以及2007年的802.3ap等一系列的万兆以太网标准规范。

再加上其他相关规范,万兆以太网的相关标准超过10个,按照不同的应用范围可以分为三类:1、基于光纤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2、基于双绞线的局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3、基于光纤的广域网万兆以太网规范。

各种万兆以太网传输协议之间的对比关系见表1。

表1 万兆以太网传输协议对比二、万兆铜缆布线系统的应用2002年颁布的IEEE 802.3ae万兆以太网标准是基于以光纤为传输介质传输10Gb的数据流,但由于成本的原因极大地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2006年万兆的光交换机端口的发货量只有30万,相比同时期1000Base-T每个月就有5-6百万端口的发货量。

为加快万兆以太网技术的应用并降低成本,以满足将来网络技术及应用的发展需求,在2002年末,10GBase-T委员会主席Mr. Brad Booth召集了一次会议,提出了发展基于100米双绞线应用的万兆以太网新标准。

在经过4年的讨论和发展后,最终在2006年颁布了IEEE 802.3an基于10GBase-T规范的万兆以太网新标准,10GBase-T传输协议下的万兆以太网成本只有10GBase-SR 的60%左右、得到了非常明显的降低。

标准制定者依靠:损耗消除、模拟到数字转换、线缆增强和编码改进4项技术构件使10GBase-T变为现实。

10GBase-T万兆以太网可提供10倍于千兆以太网的传输带宽,也提供了诸多面向虚拟机的传输特性,此外10GBase-T依然采用传统的RJ45作为其连接器,连接器的安装和维护都非常方便,同时又很好的兼容了以往的千兆、百兆以太网络,因此10GBase-T被认为是未来市场上最有可能大规模采用的万兆技术。

因此对应于10GBase-T采用的RJ45接口方式,万兆铜缆(水平双绞线)在万兆以太网传输介质中所占的比例将大大增加,根据Intel的市场预测在2012年10GBase-T在万兆以太网中所占的比例将达到36%、2013年这一比例还会进一步扩大到44%。

一份基于数据中心应用的、来自FTM咨询公司发布的数据也说明:在数据中心布线中,铜缆布线相对于光缆布线所占比例更高。

报道称:中小型数据中心以铜缆布线为主,只有大型数据中心才主要选择光缆布线,通过分析发现到2015年:中小型数据中心布线将达到58亿美元的投资额,而大型数据中心的布线投资额只有约26亿美元。

另外还有来自相关标准方面的要求,目前主要针对数据中心设计的相关标准对于传输介质方面的选择,万兆铜缆(Cat6A)也已经是数据中心铜缆布线系统的首要选择。

表2 数据中心布线系统传输介质选择等级要求无论是来自设备厂家如Intel等的市场预测、专业咨询机构如FTM的市场分析数据,还是根据相关国内外标准对传输介质的要求,我们都能看出万兆铜缆在万兆以太网应用中都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万兆铜缆的应用前景依然非常乐观。

三、万兆铜缆布线系统的思考作为万兆以太网传输介质之一的万兆铜缆,和以往双绞线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需要解决外部串扰(AXT)的影响,外部串扰被认为是万兆以太网最重要的噪声来源、具有统计随机性,其引起的危害无法通过网络设备上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得以消除。

随着万兆端口出货量的上升,相应的端口成本也将得到大幅度的下降,导致10GBase-T和10GBase-SR之间的成本优势越来越低。

再加上由于铜资源的紧缺、光进铜退的呼声不断,以及数据中心网络需求和架构的变化等因素,因此万兆铜缆布线系统的应用也存在相当多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铜缆本身的、设备因素以及网络应用和架构因素。

1、 万兆铜缆本身的影响因素铜缆在传输万兆数据时所对应的频率达到500MHz ,在如此高频率下的传输性能对于外界干扰非常敏感,因此万兆铜缆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包含两部分:线缆本身线对间的串扰(NEXT );来自相邻线缆线对间的串扰(AXT )。

NEXT 可以通过对不同线对设计合适的绞距加以消除,这一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AXT 则主要是来自于不同线缆间的相同线对,仅仅通过设计合适的绞距无法消除这类干扰,这就需要对布线结构进行特殊的设计,比如通过增大线缆直径、增加配线架模块间隔或采用屏蔽技术等消除,如图2的万兆铜缆结构。

根据相同外径圆的层绞特点,在每根线缆的周围有6根其他线缆对它的影响最为严重(一般也只需要考虑周围6根线缆的影响),如图3所示。

因此测试方面也和传统的测试方法有所不同。

当选择非屏蔽万兆铜缆布线系统时,必须要通过6+1的测试才能确保整个系统满足万兆传输的要求,6+1相关实验室测试方法如图4。

图3 外部串绕原理图 图4 外部串绕实验室测试图在施工方面,由于万兆铜缆尤其是非屏蔽铜缆的外径较大,施工中对线缆的捆扎要求也较高,在填充率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线槽或桥架的走线密度无疑将会大大下降。

一根144芯的预连接光缆的直径约15mm ,其传输容量相当于72根直径约8.0mm 的万兆铜缆,如图5。

对于要求高密度布线的数据中心来说,选择万兆铜缆布线系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图5 预连接光缆与万兆铜缆施工密度对比2、设备因素综合布线系统在整个弱电项目中的占比只有5~10%,因此是选择万兆铜缆布线系统还是光缆布线系统取决于项目所选择的设备端口。

然而设备采用何种端口,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成本和能耗。

在当前情况下,基于10GBase-T的10GbE端口仍然具有相当大的成本优势,然而随着万兆光端口出货量的大幅度上升、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其价格将会有一个显著的下降,比如Mellanox公布的最新价格中MellanoxSX1016,1U 64端口10GbE交换机成本已经下降到了188美元每端口,由此万兆铜缆作为传输介质的成本优势也将逐渐削弱。

一份来自IT168网站有关《2010年绿色数据中心应用及发展调查报告》显示,对于机房来说除了空间紧张就是能源消耗最为头疼,如图6,如何降低能源消耗是目前数据中心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图6 数据中心面临问题调查基于10GBase-T的万兆铜缆连接器10G-T的端口能耗达到了5W/端口,而相同传输容量下的光端口SFP+的能耗只有1.5W/端口,光端口的能耗只有铜端口的30%,如图7。

根据经验每节约1单位的端口能源消耗、将为整个数据中心带来2.6单位的其他配套能源消耗。

一个端口数量为1万的数据中心,每年节省的电力费用就达到87万元之多。

在端口能耗方面,就目前的端口能耗状况,SFP+有着绝对的优势。

图7 不同端口能耗对比3、网络应用及架构因素随着云计算、虚拟化等新技术的应用逐渐商业化,网络应用对于数据流量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将主要围绕40G/100G展开,目前正式发布的标准IEEE802.3ba 中规定了几种不同的接口模式,但基于多模光纤的方式在局域网与数据中心中将逐步成为主流,万兆铜缆目前还没有标准可以支持40G/100G的应用。

虽然ISO 11801的一个工作组正在讨论利用铜缆支持40G/100G网络的可行性,但是否采纳这一观点预计要到2014年才会有明确结果。

随着数据中心单柜密度越来越高,云计算数据中心将普遍采用TOR(Top of Rack)的网络架构,而云计算数据中心以机柜为单位的产业化理念方式,意味着水平链路中的铜缆布线将大大缩减,数据中心内布线系统将主要由光缆组成,而预连接光缆与快速部署的数据中心产业化理念相一致,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另外一项新兴数据中心——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出现也将会对万兆铜缆的应用产生相当大的冲击,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对布线系统的一大特点:快速部署,要求用于柜内的布线系统能快速安装,具备即插即用特点的预连接光纤系统是理想的选择。

它的另一个特点:高密度,用于安装数据中心的集装箱容量有限,为了将更多的空间留给网络和服务设备,高密度的光纤布线系统更加节约内部空间。

四、结束语随着TIA568B.2-10和ISO/IEC11801等万兆铜缆(Cat6A、Class E A)标准的颁布,万兆铜缆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类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中,由于万兆铜缆对应的设备端口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设备端口连接器的安装和维护都比较简单和方便,再加上万兆以太网应用的持续增加,因此万兆铜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传输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