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试卷命制探微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我认为,这篇关于考试命题的建议集中体现了三个理念,我比较赞同,特推荐给大家共同研究。

一、知识性、人文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二、内容注重综合性和开放性的有机结合。

三、兼顾对学生研究过程和研究态度的考察。

试题的命制反映了课改的方向,传递了课改的理念,彰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回归语文教学的常态,体现本色语文,品位语文研究的快乐,这是命题的指导思想。

重视基础,考察能力,这是命题的重点。

根据自己对考试命题的经验,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肯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注重呈现形式,让试卷充满“情”味、“趣”味。

一提考试,立刻让人觉得严肃、沉重。

如果在试卷命题形式上,关注学生的精神和情感的需要,如添加温馨提示,改革标题设置,创新呈现形式等,让测试焕发出人文光彩,如卷首的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在愉快而紧张的研究中,我们又迎来了丰收的时刻。

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带上细心和认真两件宝贝,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礼物送给自己。

祝你成功!”卷末的好心忠告:“祝贺你顺利完成答卷!再回头认真检查,争取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

赶紧行动吧!”标题的设置:生字开花。

字会开花吆!不信你看“奇”字开的花多漂亮。

你能让其他几朵花也盛开吗?这些温馨的语言,改变了试卷中的冷面孔,凸显了情趣,命题要求由“指派式”变成了“自主式”,学生看到题目要求不是被动的,而是从“我会”“我能”“我知道”“我喜欢”中获得信心,消除对考试的紧张心理,把考试当做一次激情练,从考试中体验到研究语文的乐趣。

让考试平常化、生活化。

例:优美的文章就像一首动听的歌。

现在就请你欣赏一篇小美文吧。

别忘了按下面的要求答题。

XXXXXX,XXX。

欢乐的小溪跑来了,一路弹着琴。

XXX跑过草地,草莓亮起红灯;小溪跑过果园,葡萄挂起珍珠;XXX跑过门前,给我送来一面镜子,镜子里的小鱼吻着我的脸。

XXX,XXX。

小溪绕着村庄跑,给村庄挂上一条银项链,给大家送来一个绿莹莹的梦。

小学语文试题(笔试)的命制与评价研究

小学语文试题(笔试)的命制与评价研究
(一 )年 段 目 标 把 握 不 准 确 ,缺 乏 层 次 性 在新课改指导下,小 学 阶 段 的 “综 合 性 学 习 ”活 动,应 对 校内外课程资源充 分 运 用,注 重 对 学 生 的 过 程 性 评 价,并 对 多种学习活动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评价.而小学从1年级到6 年级,随着学生不断 增 强 的 能 力,其 思 维 生 长 序 列 也 在 从 懵 懂到理性,能力和 知 识 情 况,呈 正 比 例 递 进. 但 纵 观 目 前 一 些语文试题的命制,缺乏年段特征,没 有 做 出 相 应 的 变 革,由 于缺乏整体规划,也没有与学生成长 的 历 程 更 好 的 适 应. 低 年级,应根据学生 的 认 知 规 律,重 点 考 查 学 生 读 写 能 力. 高 年级则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升,重点考查语 言 的 灵 活 运 用 程 度 以及对文本的感悟程度.目前,一些地 区 的 语 文 试 题 命 制 由 于缺乏层次性,没有 准 确 把 握 年 段 目 标,已 经 不 能 与 新 课 改 要求相适应. (二 )试 题 命 制 缺 乏 整 体 性 ,阅 读 评 价 不 科 学 语文试题命制是实施语文课程的重 要 环 节 之 一,也 是 了 解教师课 堂 教 学 效 果、检 测 学 生 学 习 状 态 的 重 要 手 段. 因 此,对试题的命制应抓住关键点,与学 生 年 龄 特 点 相 结 合,将 语文课程评 价 的 综 合 性 和 整 体 性 突 出,充 分 发 挥 考 试 的 激 励、诊断和反馈功 能. 义 务 教 育 的 语 文 课 程,应 着 重 培 养 学 生的语文综合素 养. 因 此,在 试 题 的 命 制 中,应 全 面 反 映 学 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目前在部编版和人教版的小学试卷 中,尽管已经改进 了 小 学 语 文 测 试 卷. 但 在 考 核 范 围 中,读 和听所占分值比例依然很低.在一些 地 区,笔 试 部 分 是 语 文 评价的全部内容,面 试 部 分 流 于 形 式. 在 许 多 试 卷 中,主 要 是一些基础知识的 考 核,阅 读 试 题 部 分,也 着 重 是 对 学 生 文 本信息的检索能力进行考查,不具备显著 的 阅 读 检 测 年 段 梯 度 ,阅 读 评 价 不 科 学 . 二 、完 善 小 学 语 文 试 题 (笔 试 )的 命 制 与 评 价 的 策 略 凸 显 试 题 年 段 性 ,精 心 设 计 题 型 «语文课程标准»明 确 说 明 和 划 分 了 各 个 年 级 的 教 学 目 标,因此,在试题命制时应遵循阶段性 目 标,对 试 题 的 年 段 特 征进行体现.并以原创试题,对学生的 学 习 效 果 进 行 综 合 考 量.在低年 级 阶 段,注 重 基 础 知 识 的 考 查. 既 围 绕 教 材 内 容,遵循课程目标. 在 对 基 础 知 识 考 查 的 同 时,还 应 避 免 重 知识轻能力的现象,重 视 检 测 学 生 的 语 文 基 础 能 力,从 多 个 方面考查学生词语积累和识字能力. 在 高 年 级 阶 段,重 点 考 查学生综合能力. 在 一 道 题 中,可 以 整 合 多 项 内 容,包 括 学 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形象的 感 受 和 情 感 的 体 验. 为 此,教师应在命题中 对 答 案 选 项 或 问 题 情 境 精 心 设 计,从 答 题中,了解学生独特的感悟,以及个体 鉴 赏、理 解 和 评 价 等 一 系列思维过程.以福建省小学语文四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试 题为例:2015年3月,斯 坦 福 大 学 的 科 学 家 披 露 了 一 种 或 许 能使恶性白血病细 胞 变 成 无 害 的 免 疫 细 胞 [即 巨 噬 (读 shì, 咬的意思)细胞]的 方 法. 这 一 发 现 可 能 指 引 人 类 将 癌 细 胞

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尊敬的语文试题命制委员会:我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教育,关注并参与了众多语文试题的命制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思考,希望能够对语文试题的命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升试题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

首先,试题的命制应注重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学科包含了识字、词语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多个方面,我们不能片面追求某一项技能的考查。

试题命制需全面考虑学生的语文能力需求,设计试题涵盖不同能力维度的内容,例如在词语运用中可以包括词语辨析、词语拼写、成语接龙等,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其次,试题的命制应注重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语文学科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试题的命制应尽可能地涉及到多元化的题材和领域。

例如,在阅读理解中可以涉及到文学、历史、科学等不同领域的文章,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知识。

第三,试题的命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不仅仅关注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试题命制可以采用一些拓展性问题或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和创造力。

此外,试题的命制还应注重与教学内容的衔接。

试题命制委员会应与教材编写人员保持紧密的合作,及时了解教材内容的调整和更新,以确保试题的命制与教学内容相一致。

试题命制委员会也可以针对教材的内容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命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

最后,试题的命制应注重题目本身的语言精炼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优秀的试题语言通顺、简洁明了,能够准确传递问题的要求和信息,避免引起学生的困惑和误解。

同时,命制委员会也应注重试题的难易度把握,避免试题过于简单或者太难,使试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语文试题的命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保持密切联系。

同时,试题的语言应精炼准确,问题要求要明确清晰。

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我认为,这篇文章关于考试命题所谈建议,集中体现了这样三个理念,我比较赞同,特推荐给大家共同学习。

一、知识性与人文性、趣味性的统一;二、内容注重综合性和开放性的有机结合;三、兼顾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的考察;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试题的命制反映着课改的方向,传递着课改的理念,彰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回归语文教学的常态,体现本色语文,品位语文学习的快乐,这是命题的指导思想。

重视基础,考察能力,这是命题中的重点。

现根据自己对一些考试命题的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肯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注重呈现形式,让试卷充满“情”味、“趣”味。

一提考试,立刻让人觉得严肃、沉重。

如果在试卷命题形式上,关注学生的精神和情感的需要,如添加温馨提示,改革标题设置,创新呈现形式等,让测试焕发出人文光彩,如卷首的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在愉快而紧张的学习中,我们又迎来了丰收的时刻。

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带上细心和认真两件宝贝,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礼物送给自己。

祝你成功!”卷末的好心忠告:“祝贺你顺利完成答卷!再回头认真检查,争取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

赶紧行动吧!”标题的设置:生字开花。

字会开花吆!不信你看“奇”字开的花多漂亮。

你能让其他几朵花也盛开吗?这些温馨的语言,改变了试卷中的冷面孔,凸显了情趣,命题要求由“指派式”变成了“自主式”,学生看到题目要求不是被动的,而是从“我会”“我能”“我知道”“我喜欢”中获得信心,消除对考试的紧张心理,把考试当做一次激情练习,从考试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让考试平常化、生活化。

例:优美的文章就像一首动听的歌。

现在就请你欣赏一篇小美文吧。

别忘了按下面的要求答题。

小溪丁冬丁冬,丁冬。

欢乐的小溪跑来了,一路弹着琴。

小溪跑过草地,草莓亮起红灯;小溪跑过果园,葡萄挂起珍珠;小溪跑过门前,给我送来一面镜子,镜子里的小鱼吻着我的脸。

丁冬,丁冬。

小溪绕着村庄跑,给村庄挂上一条银项链,给大家送来一个绿莹莹的梦。

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建议一、引言近年来,小学语文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然而,试题的命制作为影响学生学习和考试效果的关键环节,亟待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试题命制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试题命制中存在的问题1. 缺乏多样性:现有的小学语文试题相对单一,大量侧重于知识点的简单记忆,缺乏真正的思维拓展和创新性。

2. 重重难度变化:部分试题在难度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造成学生面临过度挑战或过度轻松的情况,难以体现真实的学习水平。

3. 缺乏拓展性:有些试题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点的表面,缺乏深入思考和拓展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4. 题量不足:现有试题中的题量有限,导致学生在考试中时间分配困难,无法全面展示语文综合能力。

三、改进的建议1. 提升试题质量:试题应更多地注重综合运用,涵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推崇思维性试题:试题命制应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

例如,以阅读理解题为例,可以增加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3. 多样化题型设置:为了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试题应该设计多样的题型,包括填空、作文、应用题等,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4. 合理的难度综合考虑:试题的难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设置。

例如,在阅读理解中,可以设置三个不同难度的文章,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5. 增加题量和时间分配:试题命制应合理增加题目的数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试卷,并充分展示他们的语文能力。

6. 引入实际应用题:试题中可适当引入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请学生撰写一封感谢信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 增强阅读题的操作性: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题可以增加一些操作性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或引用。

这会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文章深层次理解的能力。

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试题命题例析

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试题命题例析

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试题命题例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的内容,指出“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1]。

素养立意的试题命制,要强化试题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教师命题时,首先要明确各年段学业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情境化任务为主要形式,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以及文化理解等能力。

一、创设真实情境,建构语文实践场域义教新课标指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

”[2]真实的情境并非一定是对真实生活的呈现,只要其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与心理,契合生活逻辑,这样的情境便是具有真实性的。

命题者要合理运用“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且符合学生学习逻辑的试题,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呈现核心素养水平。

1.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紧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无论是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还是表达与交流,试题的情境创设都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考查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贴近学生生活的试题情境,能够消除学生对试题内容的陌生感,有助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1】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古诗词也潮流》第②自然段介绍了三种古诗词的演绎形式,把表格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园小朋友来学校参观,如果要给他们作一次古诗词展示,我建议采用以上()形式。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强调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

“幼儿园小朋友来学校参观”是真实的校园生活情境,要给幼儿园小朋友作古诗词展示,就需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

小学语文试卷命制论文

小学语文试卷命制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试卷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工具,试卷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

本文从小学语文试卷命制的原则出发,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讨了试卷命制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试卷命制;原则;策略一、引言小学语文试卷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

一份高质量的试卷,既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研究小学语文试卷命制的原则与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试卷命制的原则1. 教学目标原则:试卷内容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确保试卷的命题与教学大纲相一致。

2. 全面性原则:试卷内容应涵盖听、说、读、写、思等各个方面,全面检验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难度适中原则:试卷难度应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既不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也不过于简单。

4. 逻辑性原则:试卷题目应具有逻辑性,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能够逐步深入,提高解题能力。

5. 创新性原则:试卷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小学语文试卷命制的策略1. 精选试题:教师在命制试卷时,要精选试题,确保试题的质量。

可以从教材、课外阅读、时事新闻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2. 合理布局:试卷结构要合理,包括填空、选择题、简答题、作文等题型。

题型比例要适当,确保试卷的全面性。

3. 重视基础:试卷要注重基础知识,如字词、语法、文学常识等,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4. 考察能力:试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5. 注重创新:试卷设计要注重创新,如采用情境题、漫画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

6. 严格审题:教师在命制试卷时,要严格审题,确保题目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合理性。

7. 反馈与改进:教师在试卷批改后,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困惑,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考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取得优异研究成绩的重要检验手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考试的命题改革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的可行性。

首先,小学语文考试应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充分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为此,语文考试应在考查学生对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注重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具体而言,考试应从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多个维度进行考查,例如,学生可以被要求以诗词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情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短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活动;可以要求学生编写现实生活中的记叙文;可以要求学生分析诗词或小说中人物形象等。

其次,小学语文考试应采用多种考试形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为此,考试应试用各种形式的考试,如书面考试、口试考试、综合考试等,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考试还可以采用电子答题的形式,比如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语文考试,或者提供一些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完成考试,考查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

再次,小学语文考试应注重综合性,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此,考试应试用各种综合性考题,如分析比较题、综合评价题、问答题等,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等。

最后,小学语文考试应重视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考查。

为此,考试应采取灵活的考试方式,如要求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实地采访、实地实践等,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发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将实际情况融入考试,以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应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考试形式,注重综合性,重视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考查,以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试卷命题初探如果考试评价是“牛鼻子”,那么,考试题就是穿过“牛鼻子”的缰绳。

有多重要,不言自明。

试题命制时,努力让试卷综合高效,充分发挥激励、导向功能,让其成为教师的一次检验,一次关怀,一次企盼;成为学生的一次体验,一次展示,一次创造。

一、当前小学语文试卷命制中值得注意一两大倾向。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试卷命题的情况,两大倾向比较突出。

一是还有相当部分学校的试卷仍拘泥于传统的命制方式,以记忆类考查为主,基础知识所占比例偏大,试题形式单一,对教材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的考查仍占一定的比例,在如何检测学生语言文字运用、阅读实际能力方面重视不够,更谈不上通过检测促进个性化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命制方式显然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在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今天,面对着国际阅读素养测试(PISA 、PIRLS)的影响,面对着统编版教材的使用,面对着高考、中考的改革,小学语文命题不进行改革是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是盲目跟从国际阅读素养测试(PISA 、PIRLS),超标现象十分严重。

一些地方过于强调与国际阅读素养测试接轨,在题型、题式、题量上均向国际素养测试靠近。

具体表现以下几点:1.关于非连续性文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才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要求,可是一些省市级四年级质量检测卷中就安排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受此影响,当下一些学校不论年级,都进行该项目的检测,甚至在一年级的试卷中都出现此类题目。

令人乍舌。

2.关于阅读考查的量。

有的四年级试卷选用三篇文本(文学类、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阅读作答,多数学生往往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严重影响了检测的效度。

有命题者以《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要求作为以上命制的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的默读速度要求与考试的阅读要求二者绝不能相提并论!因为考试的默读必须与思考作答紧密结合,其难度肯定大于平时的一般性默读。

3.题型问题。

大量运用选择必然使卷面容量变得过大,无形中增加了完成的时间,这也是部分学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大原因。

而选择题的运用趋势,正在向低年级蔓延,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使得低年级的教师与家长叫苦连天。

4.关于评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建议”中虽有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但仅在第四学段的具体要求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反观其它三个学段并没有此类的要求。

但一些小学试卷命制者忽略了这些要求的差异,无视中小学的区别,考查评鉴能力的试题偏深偏难,明显是抢了“初中”的饭碗。

带有上述这四种命制倾向的试卷不但难以真实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在教学导向上产生了负面影响,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教师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测试的命制必须进行改革,根据落实核心素养与实施统编版教材的要求,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准确把握试题命制改革的力度,努力使试卷更加准确地检测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而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试卷命制改革的思考(一)关于基础知识的检测题的命制传统的小学语文试卷命题,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考查的覆盖面,力求能从面上检测学生对各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过于偏重于记忆的检测,忽视能力的考查,容易导致平时的死记硬背,尤其是对课文内容的检测,更是停留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上。

当下的命题,必须在坚持覆盖面大,注重基础这些优良传统的同时,从单纯考查记忆的圈子中跳出来。

既要考查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知识的状况,更要从运用的角度检测学生的实际能力。

具体说,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提法上,以“积累与运用”取代“语文基础知识”,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强调了运用。

也就意味着,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也要考虑“语言文字运用”的因素。

2﹒注重正确的思想导向。

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而言,“积累与运用”测试题也应注意注意思想性,以正确的思想导向引领学生。

例如:丽丽学画画两年了,觉得自己画不好有些灰心丧气,老师知道后就用《后汉书》中的一句话来鼓励她。

这样融思想教育于“积累与运用”测试题中,有助于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突出在语境中进行考查。

为了达到转向运用,考查能力这一点,试题命制时就应注意创设语言情境,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进行答题。

比如下面这道题:李军同学在训练中,不听他人劝告一意孤行,吃了不少苦头。

见此情景,你会用下列哪一句名言来劝告他?()A.兼听则明,偏听则暗B.独脚难行,孤掌难鸣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D.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学生要正确完成这道题,前提是真正理解所列名言警句的意思,其次要结合提供的语境进行选择。

这样的题目学生光靠死记硬背不一定能顺利完成的,与直接默写或填空(出半句,填半句)的考题比,此类题目指向运用的味道是比较浓的。

4﹒适当增加判断题、选择题。

在保留看拼音写汉字、填空、简答这些基本题型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判断题、选择题。

比如,与加点字读音相同是哪项?有错别字的是哪项?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哪一一项?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选项是哪个?等等。

合理设置选择题,可以使试卷变得更加活泼,从某种程度讲,也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

请看下面的题目:看到月光下这片宁静的湖泊,我会情不自禁地吟诵:()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云淡风清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以上这道题从表面上主要考查学生对刘禹锡《望洞庭》这首诗的记忆情况,实际上学生必须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才能准确作答,题干中“月光下这片宁静的湖泊”就是个重要的前提,只有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写的就是月光下洞庭湖美丽景色,学生的选择才有明确的方向。

再如:下列句子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蟹灾不光外国发生,我国历史上也曾有发生,①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菜肴。

②你也许想不到,这些餐桌上的“横行将军”也会“闹事”,③1980年,西班牙著名产稻区发生了一次蟹灾,不计其数的螃蟹咬稻根,破坏了大片庄稼,造成重大损失。

④一千多年前,在我国浙江绍兴一带,就发生过螃蟹大吃水稻的灾害,水稻被螃蟹吃个精光。

A.在①之前B.在①─②之间C.在②─③之间D.在③─④之间此题的检测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能否正确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传统命制方式,在这方面的考查,往往是出现已学过的课文片段,让学生划分层次、编拟层意或段意,或回答提出的问题。

所考的是学生课堂上听讲的效果,难以检测能力的高低。

而上述这道题改变了命题方式,用课外的内容来要求学生判断指定的句子应插入哪个位置。

学生必须读懂段落中的各个句子,理解内在联系,才能正确地判断所提供的句子应该插在哪个位置妥当。

可以说,这道题检测的着重点在于读懂一段话,理解段中句子间关系的能力。

5﹒关于“积累与运用”的权重。

怎么确定“积累与运用”在整份试卷中的权重,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根据突出阅读能力的检测这一命制特点,“积累与运用”不应占过重的比重,而且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其权重。

下面这个权重表可供参考:除了上述几点,还要要尽量不出偏题、怪题与特难的题目。

比如缩句:不要出现兼语式、连动式、把字句、被字句等比较复杂结构的句子,因为这样的句子让学生缩句,就容易让学生乃至任教者无所适从。

另外,低年级试卷要特别注意卷面活泼,命题语言富有亲和力和鼓励性,形式上尽量体现趣味性,内容上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关于阅读部分检测题的命制阅读测试:上关语文基础的习得,下联习作表达的成长。

1.选文问题选文首先要注意“立德树人”问题,尽量选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可以进行正面引导教育的文章。

如是单元试卷,则要考虑选文尽量体现该单元人文主题,进而体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和谐统一。

其次,是关于选文类别问题。

传统命题时,一般选一篇课外读物进行综合考查,以文学类文本为主。

受国际阅读素养测试的影响与启发,现在各地在测试题目命制时选文普遍增加,有两篇者,也有三篇者。

笔者认为,像在本文开头所述的,选三篇来考查,显得偏多,因为学生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跟不上,是不宜取的。

从三年级起,可以尝试选用两篇文本,一篇文学类,另一篇实用类(在五六年级可以选择非连续性文本),在其他年级就不要选择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测试的文本。

第三,关于选文篇幅问题。

为了控制考试所花的时间,选文必须控制字数。

如果太长的选文,即使只有一篇,也会增加学生完成考题的时间。

选文多长为宜,课标并无具体规定。

笔者认为,应参照所考查年级的课文的字数,以其平均数为参考值,略低一些。

因为,平常学生学习课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而测试时则是独立完成的。

统编版教材目前尚不能全部见到,对三年级上下册课文进行了统计,平均600字左右。

由此推测,统编版教材,我仅整体在文章字数方面应比人教版多一些,这也符合当前强调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发展趋势。

根据这一趋势,笔者拟定下面的选文字数供读者参考。

至于一年级的选文,可控制在200字之内,二年级的选文控制在300字之内。

2.测试重点阅读测试的重点应放在能力方面。

这可以有几个参照:一是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制订了比较清晰的要求,如第一学段:①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②在阅读中积累词语;③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学段: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对表情达意的作用;②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③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④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⑤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三学段:①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②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③阅读叙事性作品,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④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品的情感;⑤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⑥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上述这些要求,应是阅读试卷题目拟定的主要依据。

二是参照课本的语文要素。

统编版课本按照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向安排,其中的语文要素是课标要求的细化,是编者意图的主要体现之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