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和考试分析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和考试分析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和考试分析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测试分析

探析中考语文评价改革风向标

——以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为分析对象

2009 年是课改实验区中考的第六年。根据“课标”“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基本评价理念,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在前五年探索之路上守正出新,整体上遵循了稳中求变,继承中有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在具体情境和实践问题中综合地考查学生使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性、时代性、区域性的特色。

本文以矩阵抽样法从全国各省市中测试卷中抽取44套试卷为样本卷,根据试卷的测试框架从积累和运用、阅读和鉴赏、交流和表达三个部分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展现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特色,借以预测2010 年中考语文评价的改革发展方向。

一、积累和运用

积累和运用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设题呈综合化趋势,测试内容不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再现和重复,而是着力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变化很有可能从而引领中考语文测试内容及测试形式进一步变革的态势。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诗文默写等四部分的内容。

(一)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部分出现新的题型测试形式。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语辨析和熟语/ 成语等四部分内容。在44套样本卷中,只有吉林长春卷、吉林卷和上海卷等3套试卷把字音、字形的考查渗透在现代文阅读中,没有单独设题。试题赋分在2分-9分之间,占总分的比例在3.3%-6.0%之间。题量在1题-4题之间,18.2%的试卷设置1题,45.5%的试卷设置2题,25.0%的试卷设置了3 题,只有贵州贵阳卷和四川乐山卷设置了4 题。题型仍以选择题为主,设置选择题的试卷共25套,占样本卷总数的56.8%,设置填空题的共16套,占样本卷总数的36.4%。

字音的考查重点多是多音多义字、形声字、难读字、习惯性误读字和一些常用字。其中以形声字为最多,达63.3% ,其中又以声旁部分表音的字为最多;其次是难读字和多音多义字。在难读字的测试中,有26 个(61.9%)汉字源自教材,课本注释中的读音值得引起重视。字音考查频率较高的有:锲而不舍(qi è)、嗤笑(ch ī )、忍俊不禁(j ī n )、广袤(m à 0 )、孜孜不倦(z ī)等。2008 年在少数省市出现的异读字,在2009 年的字音测试中消失。

字形的考查重点是错别字,根据造成别字情况的不同,可将这些别字分为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字形考查频率较高的汉字有:迫不及待、籍/ 藉既/ 即、因地制宜、通宵达旦等。部分省市采用了新的视角来关注汉字,例如宁夏卷“ 中国汉字具有三美:形

美以感目,如‘月’和;音美以感耳,如‘哗’和;意美以感心,如‘信’和。” 反映出命题者对字形考查新的思考。

只有5 套试卷考查了近义词。和往年相比,除了考查近义词辨析的省市在减少,近义词辨析考查范围也在缩小,2009 年的辨析没有涉及虚词,只保留了实词和成语。

对词语/ 成语的考查仍然侧重词语/ 成语本身的语词色彩、使用对象和结合语境辨别正误。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省市考查了时代新潮词语,例如“弯道超车”“牛人”等,体现出“课标”所要求的语文和生活的结合。近五年来重复出现过的成语只有:获益匪浅、因材施教、妙笔生花、栩栩如生等。

(二)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部分试题的综合性程度有所增加,仍以开放性试题为主。包括语法知识(语法句法、修辞运用和标点使用)、情境写话/语句仿写和信息提取等内容。

44 套样本卷中只有湖北宜昌卷、吉林长春卷、上海卷等3套试卷没有设置语言运用试题。试题赋分在2分-10分之间,和2008年的1分-16分相比,范围缩小了将近一半。从语言运用试题占试卷总分的比例看,最高比例为8.3% (湖南长沙卷、河北卷、青海卷),最低比例为数值为1.3% (福建厦门卷)。题量分布于1题-4题之间,主要集中在1题(占36.3%)和2题(占41.5%)之间。题型上,主观题居多,使用客观题的仅有9套试卷。

考查语法知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实际运用一直是语言运用试题的重要测试内容之一,2009年样本卷中有29套试卷考查了语法知识。考查重点是语句结构、修辞的使用和标点的使用。其中23 套试卷考查了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独病句的修改,一是对语段的病句的修改。2009 年中考命题趋向于第二种形式,即在语段中含有病句,要求考生进行辨析、修改,如江苏常州卷和江苏镇江卷。此外,继2008 年之后,2009 年北京卷又出现了语句衔接题,考查了在对语法句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基础上的语言感知能力。涉及到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排比等。考查修辞的试题主要有补写对联、比喻句等形式。而考查标点使用的样本卷共有5 套,占样本卷的12.2% 。

情境写话/语句仿写试题通过不同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准确生动形象地运用语言描述客观事物或表达主观情感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一、解读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情境,理解材料所涉主题,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问题;二、恰当使用修辞等表达方式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材料中的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并且能够运用这种修辞造句;三、调动积累、发挥想象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充分调动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不仅做到“形似”,而且做到“神似”。

信息提取试题对信息提取的考查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概括材料,提炼信息,考查提取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二是从材料中发掘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考查探究能力。其测试材料不仅来源广泛,而且在形式上异彩纷呈,不拘一格。总体而言,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时事和热点问题:庆祝建国60周年、甲流、限塑令、国学热、食品安全、金融危机;第二,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类题材的材料或以动态的活动如新闻报道的方式,或以静态的描述如图片或表格的方式。第三,

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语文和其他学科相关问题。以各门学科中的知识背景为素材,调动语文元素,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不仅发挥了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作用,也能够增强试题的综合性。

(三)文学文化常识

“课标”对文学常识的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从能力层级要求上看,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再现知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部分主要从作家、作品和文体常识的角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考查。

44 套样本卷中只有12套试卷设置了文学常识题。文学常识的赋分在1分-10分之间不等,分值最低的是吉林卷为1分,分值最高的是山东临沂卷为10分。文学常识的题量较少,在设有文学常识题的12套样本卷中,重庆卷和山东临沂卷有2题,其余10套试卷都只设置了1题。2009年部分省市试卷以名著阅读题的考查形式取代了文学常识题,部分省市在积累和运用部分,以选择题的方式来考查名著阅读,而取消了文学常识题。其测试内容主要是课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大多集中在名家名篇。

2009 年文学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等表层信息的识记能力,即学生对固定知识点的再现能力;考查考生对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内容的识记能力;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文学知识的能力。

其考查形式日益多样化。一是针对文学常识内容做单一的考查。如内蒙古包头卷,考查作家生活年代及其代表作品,并未涉及到作品的思想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其它方面,外延性较小;二是依据名句名篇考查,把文学常识的考查渗透于诗文默写形式之中,将二者融为一体。这种测试形式,考查了学生的灵活使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语言积累的水平做比较全面的测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今后的命题趋向;三是和名著阅读相结合。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本身就有联姻关系,也可作为一种测试趋势。

(四)诗文默写

诗文默写包括现代诗文和古代诗文,以古代诗文为主。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文学修养的途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展现。

2009 年各地试卷仍然非常重视诗文默写的考查,除湖北宜昌卷外,其他样本卷皆设有诗文默写题。试题赋分5分-18分不等,90.0%的样本卷赋分集中在6分-12分。分值最小的是北京卷和山东潍坊卷,赋分相对较高的有上海卷、吉林长春卷和广东深圳卷。题量在3题-11题不等,81.9%的样本卷诗文默写题量集中在5题-8题。

2009 年诗文默写的考查仍然集中于名家名篇,杜绝难、偏、怪的诗文内容的考查。2009 年43 套试卷290 道诗文默写题中,有235 道题来源于“课标”推荐篇目、此外还来源于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和课外琅琅上口的名篇名句。这就给诗文默写的出题范围以非常具体的规定,使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2009 年的中测试卷,单纯默写诗文的试卷已经很少,只有广东卷和北京卷。大多把默写和理解、迁移结合起来,最典型的是山西太原卷,对古典诗词主题意境的理解贯穿整道试题,用来综合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默写篇目中出现次数较高的作家依次是杜甫(23次)、李白(15次)、范仲淹(14)次、苏轼(13次)、白居易(12次)、王维(11次)、陶渊明(10次)、刘禹锡(10次)。这些作家大多是集中在唐诗繁荣的唐代和宋词昌盛的宋代,而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出现次数较高的篇目依次是《论语》(16次)、《行路难》(10次)、《钱塘湖春行》(9次)、《望岳》(9次)等。对现代诗文的考查涉及到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余光中的《乡愁》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几篇都是课本中现代诗歌的传统篇目。

二、阅读和鉴赏

阅读和鉴赏部分从古诗词曲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名著阅读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阅读材料选择的共性和特质;根据对测试内容和测试材料的分析,力求发现规律,展现特点。

(一)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分为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曲阅读。从赋分比例来看,古诗文阅读试题在中测试卷中的比重继续保持稳定的状态。和前两年一样,2009年的样本卷皆设有古诗文阅读试题,且赋分大多占全卷总分的10.0%-15.0%。

测试内容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和基本内容的理解。其中,文言文阅读部分更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文意理解的考查,而古诗词曲阅读部分则更侧重于对诗词的赏析。开放性的试题居多,注重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理解,充分体现课标“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的理念。

古诗文阅读中出现了诗、词、曲、传记、散文等体裁,测试材料遍布先秦至明清各个时代。其中,文言文阅读测试材料的取材集中在先秦、两宋和明三个时代,而古诗词曲阅读则偏重于唐宋两代,以诗为主。较之于2008年,样本卷单设古诗词曲阅读试题的试卷明显增多,由10套增至21套,占样本卷总数比例由23.0%提升至47.0%。

从测试形式来看,古诗文阅读试题的题型分布以非选择题为主,44套样本卷的非选择题共计206题,占试题总数的84.0%。

1. 文言文阅读试题

44 套样本卷共考查文言文48篇,13篇是“课标”推荐篇目,未出现于“课标”的篇目为35篇。以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三版教材作为参照,分析23套选择了两篇文言文测试材料的试卷,可见除湖北宜昌卷、上海卷选用的文言文测试材料没有出现于三版教科书,天津卷选文《唐雎不辱使命》仅出现于人教版教科书外,其他20个地区所选用的篇目都有一篇为人教、苏教、语文三版教科书共同篇目。说明文言文的测试材料选择遵循着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倾向。

文言文的考查重点在于积累和理解。测试内容包括文言字词、句子翻译、默写、文学及文体常识、断句及语气、写作手法、文意概括、文意理解等八项内容。其中文言字词、句子翻译、概括和文意理解四项显然占据了主体地位。44套样本卷中,有42套直接考查了文言字词,41套直接考查了句子翻译,考查比率分别达到95.5%和93.2%。

各地中测试卷皆重实词考查,实词中又以动词为主,即业已达成共识的所谓的文言字词考查倾向:“避虚就实”。字词的重合率并不高,77.1%的字词在不同地区试题中仅出现过一次,即使测试材料相同,文言字词考查也没有呈现出高度一致性。体现了文言字词需要广泛的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是考查热点。

句子翻译题所占比例仍较大,除江西卷、长春卷外皆考查了句子翻译。含特殊句式的句子、和文章理解密切相关的句子是重点语句。所考查的不含特殊句式的句子或总领某段,或为文章中心句,对于理解整篇文章至关重要。可见,句子翻译题开始放弃单纯考查文言句法,而以理解文意为核心,更加切中对重点字词的考查难度,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及运用能力。

2. 古诗词曲阅读试题

今年抽取的44套样本卷中有21套出现古诗词曲阅读考查(这21套试卷以下简称古诗词曲样本卷),所占比例为47.7%。共出现古诗词曲阅读试题40题

古诗词曲阅读试题和文言文阅读试题有非常明显的不同。前者的测试内容包括古诗词曲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而后者偏重于文言文的内容。古诗词曲测试内容包括解释字词、诵读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理解情感、赏析词句、写作手法、综合考查等。理解诗词作品情感的试题所占比例最大,共计13题,占样本卷古诗词曲阅读试题总量的31.7%;要求考生概括诗词曲内容、中心或要求解释诗词曲的试题也有12题,占30.0%的比例。有5套试卷要求考生赏析诗词语言,感悟诗词曲遣词用句的妙处,在21套古诗词曲样本卷中也占据了一定比例。安徽卷将古诗词曲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结合起来考查,要求考生进行比较阅读,因而古诗词曲阅读试题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特点,比如解释字词、为诗文断句。此外,广西河池、广西柳州、湖南长沙、辽宁沈阳、新疆5套试卷出现了以选择题形式进行综合考查的题目,测试内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囊括了古诗词曲内容理解、感悟诗词曲主旨、分析写作手法等各方面。

古诗词曲样本卷中所出现的古诗词曲测试材料集中于唐宋两朝。唐朝诗词出现11篇(次),占考查篇目的52.3%,两宋作品出现8篇(次),占考查篇目的38.1%,两者相加,占据了考查篇目的绝大部分比例。所选唐代作品全部为诗作,8篇宋代作品中有4篇为词作,4篇(次)为诗作。除此之外,仅有晋代陶渊明《饮酒》和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被选为古诗词曲测试材料,《天净沙·秋思》也是唯一选入的元曲作品。19篇(不计重复篇目)古诗词曲测试材料中,有8篇为“课标”推荐内作品,11篇为推荐外作品。从出现频率来看,“课标”外测试材料所占比例更大,在19篇古诗词曲中占据57.9%的比例,“课标”推荐外作品明显多于推荐篇目内作品,而去年仅有40.0%的测试材料为“课标”推荐外的作品。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部分分为文学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三个阅读板块。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主要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创造性理解等。44套样本卷共考查了102篇测试材料。文学性文章52篇,说明性文章30篇,议论性文章20篇。文学性文章依然是测试的重点,新闻通讯开始出现在现代文阅读中,并且更加关注学生心灵的丰富和成长;说明性文章继续重视科技前沿和地域文化的推介;议论性文章仍然重视学生对观点的提炼,对自我想法的表达。

现代文阅读赋分占阅读总赋分的比例在60.1%-70.0%之间的样本卷有20套,比例在70.1%-80.0%的样本卷有15套。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简答题一如既往地占据主要位置,题量最多,达346题。最少的是选择题,共28题。

1. 文学性文章阅读

文学性文章阅读共52篇选文,散文40篇,占76.9%,其中叙事类散文有22篇;小说9篇,占17.3%。此外,湖北黄冈卷有一则新闻,贵州贵阳卷和湖北黄冈卷各选择了一篇现代诗歌。44套样本卷中文学性文章阅读的分值在9分-35分之间,山东潍坊卷赋分最低为9分;湖北宜昌卷考查了3篇文学性文章阅读,赋分最高为35分。题量在3题-16题之间,题量以5题为最多,共有19套试卷,占到了44套样本卷的43.2%,湖北宜昌卷题量最多,为16题。

测试内容上基本包含了整体感知、词句理解、内容概括、文意把握、鉴赏评价和作品感受等,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规律。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注重学生个性表达和自由空间。和往年相比,学生的选择性和自由度更高,很多题目出现了“任选一句”“任选角度”等表述方式。如北京卷:“请你从文中自选一句,作简要赏析”;二、注重拓展探究。由原本的注重欣赏评价,到更重视拓展探究,很多试卷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阅读,提供材料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宽度,延伸问题思考的深度。三、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强调个性化阅读。常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经历或是课内外的积累进行写作或是表达看法,或是提出建议、策划某项活动等等。例如山西太原卷试题:“结合你的课内外积累写一段话,表述你的看法”。

测试材料关注家庭生活,用文中人物的经历来感染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境界提升;注重地域文化特色;关注学生比较阅读能力的发展。话题涉及精神世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天地五个方面。并出现了以“组”的形式命题的新方式。如吉林卷以《最忆母亲裹粽时》和《父亲为我念书》命制了一组试题,广西南宁卷以《雨荷》(张晓风)和《暗香》(皓月)两篇文章命制了一组试题。让学生懂得,同一个题材,由于作者有不同的感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写出风采各异的文章来。

2. 说明性文章阅读

说明性文章阅读试题赋分情况从3分-22分不等,跨度较大,但分值集中分布在10分左右。赋分值最低的是湖北黄冈卷,赋分值最高的是上海卷。题量分布主要集中在3题-5题之间,3篇说明性文章共命制117题。其中有11个省市命制了4题,在样本卷中比例最大,达36.7%。题量最多的是辽宁沈阳卷,为7题。题量最少的为两题,分别是北京卷和湖北黄冈卷。

测试内容的特点体现在:一、淡化文体知识考点。2009 年,44套样本卷共命题117题,对说明顺序、说明手法、说明语言的考察题目已经融入了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等能力点中,除了说明手法之外,其他考点融合在多种能力测试中,较少独立出现,尤其是考查说明顺序仅仅只有3题。说明方法依然是说明性文章阅读试题重要的命题点之一,2009年共设说明方法相关考点试题18题;二、能力测试更加综合化。主要的设题角度有: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有何感悟和评价,对文本和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这都要求学生能依据文本,联系现实生活,把文本知识活化、拓展、升华。

测试材料主要来源于期刊杂志报纸、科普类书籍以及课内教材。内容涉及科技、传统文化、自然植物动物、环保等。特点体现如下:一、体现适切性,积极适应中学生日常阅读范围。其内容多和日常生活(如广西河池卷《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自然现象(四川乐山卷《日全食》)等关系紧密,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所选文段趣味性强,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如新疆卷《植物不光彩的“小动作”》,广西柳州卷《大熊猫的祖先找到了》、黑龙江哈尔滨卷《美食身上穿》等;二、强调时代性,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甲型H1N1

流感、拍卖兽首、罕见的日全食景观等事件都进入了说明性文章测试材料内容中。例如,浙江宁波卷的测试材料选择了《参考消息》2009年第5 期的一篇文章,对甲型H1N1流感做了介绍;山东临沂卷测试材料介绍了圆明园十二兽首的由来和价值等;三、体现科技型,介绍科普新研究、新发现。例如天津卷介绍了克隆技术;黑龙江鸡西卷《高速铁路新时代》阐述了动车组的原理和特点。四、导向文化性,凸显地域性和中国文化的结合。命题者往往选取那些能代表或表现本地方或区域特色文化的文章作为测试材料。不仅让学生感受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而且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富有特色的解答。例如湖北宜昌卷的《德化白瓷》,河北卷《“长信宫”灯》等。

3. 议论性文章阅读试题

议论性文章共20 篇,分值从6 分到18 分不等,大部分集中在12 分左右。分值最低6 分为北京卷,最高18 分为重庆卷。题量主要分布在3题-6题之间,共命制题目85题。其中有10个省市命制了4道题,所占比例最大,达到22.7%。

从测试内容来看,核心在于找出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并论述其作用,其次是对文章词句的理解。一方面,重在考查学生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论证思路手法,围绕观点选择恰当的事例进行论证,既要考生有充足的相同素材又要学生对众多例证有准确的判别和筛选能力。在围绕观点选材的同时要进行恰切的分析和评论。让观点和事实能有机融合,增强论证的力度。另一方面,淡化文体术语和坚持使用文体术语这两种命题取向并存发展。作为议论性文章,论点、论据、论证几要素是其所固有的。在题干中出现或不出现,关键是对能力点设置的考查是否到位,跟出题者需要考查的内容和项目高度相关。

从测试材料来看,来源于报刊时文、名著节选和名家随笔等。2009 年阅读材料选择涉及生命价值、人生态度、成功励志、阅读、道德、友谊、信念、学习等多个方面的话题和内容。阅读材料形式多样,有图表等。对材料的选择呈现特点如下:涉及到人的话题,基本都是举例论证,涉及人生的生命价值、人生态度、成功励志,达12篇;涉及到抽象概念和道理的话题,基本都是道理论证,包括阅读、道德、友谊、信念、学习等,有8篇。

在阅读测试的选择题如今不太看好的情况下,南京卷的出题思路给人以一种新的思路。首先是借学生熟悉的课内文章内容来考查学生如何统一论点和论据,体会二者的关系;其次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寻找恰当论据的能力,取代以往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事例的命题方式,考查学生辨析能力也是一种新尝试。

(三)名著阅读

44 套样本卷中考查了名著阅读的试卷总共有32份,赋分1分-11分不等,主要集中在2分-5分。2008年最高的名著选择题分值有18分之多(见2008年广东卷),而2009年赋分最高的是宁夏卷,仅有11分,有一些省市不再考查名著阅读。

从测试内容上看,包括文学常识识记能力考查,人物情节理解能力考查和鉴赏评价能力考查三个能力点。首先,考查能力点更加综合和复杂,有一些题目结合了综合能力学习或文章阅读等形式,在考查学生以上相关能力的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新疆卷的读书卡设计和平时的语文活动结合在一起,考查的内容也比较全面,从作品出发,考查人物、情节以及启示,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地理解一个人物或者一本书,这也是近年来常采用的出题形式。陕西卷要求学生根据选段的情节来写点评,这是今年新出现的题型,其实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实现从原来的概念化地总结人物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的转换。其次,在考查内容上有细化的倾向。例如浙江无锡卷所选文段是杨志护送的生辰纲被劫后的情节,考题中并不是很常见,考生也可能容易忽略。但学生可以通过“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等信息来判断相关人物和情节,并且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了备选人物,而非用填空,降低了难度。第二小题要求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对杨志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所了解,再结合具体的情节来进行概括,比起直接让学生填写性格特点要求更高。

从测试材料上看,命题者也在逐步地挖掘测试材料的深度,使得提供的阅读材料更加细化,引导学生进行精细化的阅读。2008 年36 套试卷涉及30 篇作品,2009 年32 套试卷只涉及20 篇作品,且基本上都是课标要求的篇目。考查篇目减少,但方式更加深入。福建福州卷把《格列佛游记》中的典型句子摘录出来,让学生判断格列佛游历的地方,要求学生对格列佛游览地方的细节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并且能从提供的语句中进行信息判断。同样是利用《格列佛游记》的内容,福建厦门卷(示例7-3第3题)则要简单得多,仅

让学生选出格列佛没有到过的地方,考查学生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篇目上来说《水浒传》出现频率最高,有20次;其次是《西游记》,10次,占28.1%。《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格列佛游记》等也考查频率也较高。根据近几年的篇目统计数据,《水浒传》是命题者经常选用的命题材料,考查维度多元。

三、表达和交流

交流和表达部分包括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等三部分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模块是中考的两块变化比较大的部分。“课标”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

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语文课程需让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依然是亮点。写作考查的重点放在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语言和思维的能力、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基本写作技能之上。

(一)口语交际

2000 年的教学大纲“第一次注意到了口语文化的课程价值,克服了听、说分离的局限,突破了简单的听说技能训练的狭窄视域” ,口语交际在“课标”中第一次作为独立版块出现,弥补了之前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缺陷。近几年来,口语交际的考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越来越得到命题者的重视。

在44套样本卷中有10套试卷考查了口语交际,整体来说分布较少,分值、题量也较低。今年口语交际试题的分值一般为2分-3分,最高为福建厦门卷7分、题量在1题-2题,就题型而言,口语交际类试题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多为言之成理即可。

测试内容的变化之一体现在听力测试的去留上。2009 年的福建厦门卷试题舍弃了使用多年的听力测试方式,以“读”代“听”,使用书面材料测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弱化听力测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命题者做更多有益尝试。变化之二体现在由考查单一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发展为强调听说读写复合能力在实际生活语境中的综合运用。近年来,从“听的能力考查”“根据情境说话”到“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等称谓的改变,反映出口语交际试题从单向能力的独立考查到多项能力的综合考查的变化过程。试题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生活语境的原貌,劝说题、安慰题、反驳题、转告题……力求在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试材料选材广泛,均来自课外,大多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就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和学生的真实生命体验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类题目,包括家庭、学校及社会多个层面;二是民风浓郁、特点鲜明的地域文化类题目;三是中考当年的时事热点类题目,如地震灾后重建、祖国六十华诞、家电下乡等。

口语交际试题的测试形式也有明显变化: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考查方式更灵活;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过渡,更加开放。这可能会成为今后口语交际能力测评方式的主流。

(二)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以其新颖、开放、综合、灵活的特点,在今年的中测试题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44套样本卷中有30套试卷涉及了综合性学习的测试和考查,占样本卷总数的68.2%,试题赋分3分-12分,题量在1题-3题,题型上主客观题的比例约为6:1。

综合性学习试题试图搭建一个平台,探讨用多种方式考查多层面测试内容。生活常识、经济知识、体育文化等进入语文评价视野,和口语交际、语言表达相结合。活动成为试题切入点和载体,体现出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追求和价值取向。测试内容在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展开,涉及信息提取、分析能力、图表解读能力、修辞运用能力、修改文章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策划活动能力、搜集材料的方法和途径、展示和表达的方式途径、参和、合作分享和创新的意识等多个方面。

测试材料全部来自课外,将文字描述和图表、图画结合起来,多样呈现。就材料内容而言:一是来自亲切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家庭里发生的趣闻轶事、师生之间课堂内外的小故事、街坊邻里茶余饭后议论的社会问题等都是切入点。有12 套试卷的测试材料取材于日常生活,占到了总数的40.0% ;二是来自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注重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思考,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7

套试卷围绕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传统艺术、民俗文化设题,超过总数的20.0%。;三是来自风情浓郁的省市地域资源。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的活动中,继承和弘扬本地区优良传统和地方风俗;四是来自中考当年的时事热点话题。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懂得个人命运和社会、国家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写作试题

写作部分的赋分比例相对保持稳定,有34套试卷写作赋分占全卷总分的比例主要在40.0%-42.0%之间。赋分最高的是辽宁大连卷80分,最低的是黑龙江鸡西卷40分。就题量而言,设置了一道作文题的试卷有25套,设置两道作文题的试卷有19套。设置一道作文题的限题作文试卷有24套,占试卷总数的54.5%;设置两道作文题的选题作文的试卷有20套,占试卷总数的45.5%。最低字量要求为500字或600字,44套样本卷中36套要求600字,只有8套试卷字量起点是500 字。个别试卷针对具体的写作任务,对写作字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湖北黄冈卷设置了两道写作试题,并指定了写作文体,基于课标对不同文体的要求,对记叙文的写作字数要求是“ 600字以上”,对议论文的写作字数要求是“ 500字以上”。

写作的测试内容趋向外部世界,由自我走向他人和社会:一、重视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多角度观察生活。44套样本卷66道写作试题中,有36道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占写作试题总数的54.6%;二、关注真情实感的表达。“课标”以“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各省市试卷大多明确要求“表达真情实感”;三、提倡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考查学生带有个人个性特征的独立体验和见解。66道作文题中关注“有创意的表达”的试题有11道,占试题总数的16.7%;四、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作文试题,指向一定的育人功能和健康、积极的价值导向。例如,湖北黄冈试题“没想到我如此(浮躁、虚荣、坚强、幸运、依赖父母)”,广东深圳试题“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天津卷“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山东潍坊卷“伸出自己的手”“我心中有杆秤”、山东临沂卷“走出自我小天地”、山东潍坊作文题目“伸出自己的手”,重庆卷“ 的承诺”等。

作文测试材料来源广泛,涵盖时政热点(3套)、广告杂志(3套)、诗词散文(6套)、寓言故事(4套)、卷内材料(1套)及自编材料(15套)等。测试材料更加关注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例如宁夏卷和吉林卷都选用了热点素材:青少年学习榜样—— 14岁初一学生马鹏飞的感人事迹;更加关注学习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天津卷选用素材“精神压力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更加关注为人处世,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例如,山东潍坊卷鼓励考生“伸出自己的手”去关爱别人,山东临沂卷强调考生应“ 充分地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湖北宜昌卷的“送你一轮明月”引导学生回顾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更加关注哲理思辨,青海卷材料作文测试材料:“ 谁能挡住你,是别人还是自己?只要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就测试形式而言,保持了传统的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四种主要题型,没有出现新的测试形式。命题作文侧重考查审题能力,话题作文侧重考查创新能力,材料作文侧重考查读写结合能力。

写作的文体要求上有两种:一种是不限文体,还用亲切的语言鼓励考生选择最擅长的文体写作。如安徽卷“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吉林长春卷“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山西太原卷“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课标”提倡的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的理念,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另一种是指定文体。各地指定的文体多为记叙文、议论文和书信。自2007年中考出现以来,指定文体占到样本试卷总数的5.7%,2008年升至11.7%,2009年保持在9.1%。可见命题者力图运用中考写作试题的导向作用,纠正因“不限文体、淡化文体”而可能导致写作教学中产生“取消文体、漠视文体”的现象。

整体上来看,2009年的中考语文还呈现一些其他的新气息:湖北宜昌卷自2001年率先试行的开卷测试最终取消;广东卷和福建三明卷设有附加题,对试卷内容进行提升和补充,开阔了试卷测试内容空间,增加了试卷的开放性,为学有余力、平时注意课外积累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机会。试卷结构改革上:湖北宜昌卷改变了去年以“自然”为主题命制试题的方式,使用“触摸汉字”“轻松阅读”“快意写作”等柔和词汇构筑试卷结构,形式新颖、轻松、活泼;湖北恩施卷的结构分为:“基础:我的积累运用”、“现代文:我的阅读理解”、“诗歌:我的审美体验”、“文言文:我的文化积淀”、“实践:我的自主学习”、“写作:我的创意表达”六个板块,匠心独具。

总体来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中考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以“能力立意”取代“知识立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命题原则和发展趋势。结合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选取测试材料,关注时代热点,营造真实的、现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使用已学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洋溢着充沛人文情怀的中测试卷命制将成为未来中考评价改革的方向之一。

文学类阅读测试样题公正的法官

阅读测试样题劳动力

实用文阅读测试样题及评析《警察的科学武器》

1. 分析所任班级期末测试卷或本地区中测试卷是如何体现课标、中考说明精神的。

2. 选择中测试卷中的某一类(积累和运用阅读和鉴赏交流和表达)试题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进行试题分析。

3. 命制一类中测试题并做解题指导。

4. 在学习小组内或网上交流自己做的测试分析(可做某一类试题的)。

5. 研究学生在解某一类试题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其他教师分享交流。

2007年中考语文课标试卷

中学语文试卷A(备用)细目表

中考语文课标试卷答案

作文试题分析和作文点评示例

试题的提炼分析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测试(例题)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全卷共分3大块25小题,考查了字词知识、古诗文的默写、仿写句子、成语的正确使用、病句的判断、作家作品的正确搭配、情景回答、综合性学习、课本文言文的阅读、诗歌的鉴赏、散文的阅读、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作等知识。基本仿照中考试卷题型。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分。文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

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68左右。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8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判断下列句子有无歧义,并修改非歧义句),得分率约为4%,因为这是一道超纲题,平时又没有作过相应练习,因此学 (让学生分析出字义生得分率较低。此外第3题得分率也仅为30%, 属于其基本义的一项) 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得分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71.1%,课外阅读(二)诗和课内紧密联系,材料内容都是《纸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现代文阅读文(三)是一篇寓言,让学生分析写法、总结寓意。 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6%左右。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 三、主客观题比例 我把语文试题里的选择题和出自课本识记内容的题目(答案不容变更)归为客观题,本次考试客观题共34分;主观题为理解作答题目(含作文)共为86分。除去作文分值50分,其他试题部分主客观题目分值基本持平。 四、难易程度

初中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初中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参加考试学生基本情况简述 年部人数:93人 参加考试人数93人 本学年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的幅度不大。究其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观念淡薄,导致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如:改正错别字“即”和“既”不分、语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好。、课外名著阅读不细等;二方面是因为学生平时学习时读死书,举一反三能力极差,所以对一些阅读分析中的变形题做的不好,比较阅读的能力差,。因此学生的总体成绩提高的不快。虽然有如此诸多漏洞,但是:学生学习也有其另人欣慰的一面,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提高。阅读分析及写作能力提高幅度也较大。而且出现了若干同学跨入优秀行列的现象。可见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悟性还是相当高的,而且能做到学以致用。 2.抽样样本考试学生成绩基本情况简述 本次试卷分析共抽取样本50份。 题号人数 (样本平均分得分率满分及格0分 人数%人数%人数%

一5022.877.124438600 二5026.265.400326400 三5024.180.300489600 二、逐题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 本题共10道小题,共30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音形的正确书写及正确理解运用。还有仿句的修辞手法,修改病句,对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的积累及对文言文、古代诗词的理解默写,而且增加了“节日赠言”这一小练笔。 (2)阅读 本题有三道大题,其中包含一篇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现代文阅读及一篇课外说明文的阅读。 1、文言文阅读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实词理解、重点句翻译、对选文大意的概括及对作者描写“巴陵胜壮”思想情感的分析。。 2、课内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语段出自《藤野先生》。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回忆性叙事散文的学习理解。考查分以下几方面:指出文中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在语段中的作用。,原句与改句的比较,对“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什么?及“促使变化的原因”,“怀念先生的事例”等。 3.课外现代文阅读 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说明文的能力,针对说明文的几个知识点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标题解析”及概括选文大意等进行语段的阅读分析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卷分析与反思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卷的分析与反思 李华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37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48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30分。文题《我不再________》,补全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写作题由以往的“小我”到今年的“大我”。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群体,关注身边人的生活状况。作文更让学生发于内心世界,说出自己心声。 二、考试情况分析: 班级分数统计:最高分96分,最低分1分,人平分73.6分,优秀1人,及格35人,低分1人。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72左右。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 8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判断下列句子有无歧义,并修改非歧义句),得分率约为4%,此外第3题得分率也仅为40%(让学生分析出字义属于其基本义的一项)。 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得分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71.1%,课外阅读材料内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现代文阅读文,让学生分析写法、总结寓意。 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2%左右。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

初中语文试卷命制评比活动总结

试题质量的高度决定教师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的厚度 -----初中语文试卷命制评比活动小结 试题命制的能力,是教师日常教学常规工作中的一部分,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份试题质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为提高我县初中语文教师试题命制技巧,以科学有效的试题引领教学,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首先邀请了省教育培训院谢炜主任做了命题培训,接着举行全县初中语文教师试题命制评比活动。为了保证评比活动的质量,我们分年级进行了评比。9位评委老师首先研读课标,细读考试说明,熟读教学内容;其次把所有的试卷一一做一遍,细查考查点、评分标准等内容是否合理、科学等等,最后打分并写出小结。现将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3--4月研训中心举行了全县初中语文试卷命制大赛,本次大赛得到各学校的高度重视,教师参与热情较高。全县共有78位教师参赛,其中实验中学等学校教师参与率也很高,在此对积极组织本次活动的学校和语文教研组长表示感谢。从命题质量上来看,九年级要好些,八年级不够理想;等学校的赛稿整体质量要高些。 二、主要优点 1、绝大多数老师能按照“基础知识与运用”“古诗文积累和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与表达”这四个部分去命制试题,做到客观题不超过20%,以主观题为主,能够根据试卷结构测试学生不同的能力。题目由易到难编排,满足学生的需求,关注到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等题型。内容涵盖语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修辞手法、文学常识、错别字、仿写、应用文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关注古诗文、现代文阅读与鉴赏、写作训练的考查。能够立足于教材,紧密联系生活。整体上,本次命题覆盖的基础知识还是较为全面的。如吴晓钰、李锋、莫贤富等老师的命卷就是一份质量上乘之作。 2、大多数的卷子的题目表述较合理的,题干设计较简洁明了。如邓小娟、林朝燕、韩雄军等老师的命卷,整体结构井然有序,合理规范,卷子中的每一道小题表述清楚,简洁明了,测试的目标较明确。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模板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试卷总体印象:紧扣课标、难易相承、稳中求变、延伸有度。紧扣课标,即未有超标考点和题型;难易相承,即有难有易,易为主;稳中有变,如:点的考查,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延伸有度,如:外名著导读和诗词默写设为考点,立足课内,适当延伸,且有度。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最高分为 85分,最低分为30分。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三大模块。从试卷考点上看,八年级语文的课标知识点均有呈现,且命题更为灵活,可以说是紧扣新课标,以检测教师的教学领悟能力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重,同时,试卷让课本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总之,试卷具有新课改的教学导向作用,既有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平稳过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答题情况分析 1、第一部分为积累运用。诗句默写题简单,稳中求变,稳在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是默写题的必考题型,但默写题第1题却是课本课外古诗里选的,因此说稳中有变。第5题标点符号考点,再次出现,学生做题正确率极低59%,应该说为语文教学提了一个醒,即新课标考点的全面性,对于下学期的语文教学来讲十分及时。 2、第二大部分为阅读理解。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的选择的是文言文《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和《三峡》,诗词是《春望》。总体上讲,学生答题效果良好,但在答题的细节暴露出答题不规范的问题。在诗词阅读中两处问道思想感情,略显重复,即使答案有别,当然,命题者也许是有意为之。另外,因学生真正学习文言文的时间还不长,文言实词、虚词的基础薄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和考试分析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测试分析 探析中考语文评价改革风向标 ——以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为分析对象 2009 年是课改实验区中考的第六年。根据“课标”“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基本评价理念,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在前五年探索之路上守正出新,整体上遵循了稳中求变,继承中有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在具体情境和实践问题中综合地考查学生使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性、时代性、区域性的特色。 本文以矩阵抽样法从全国各省市中测试卷中抽取44套试卷为样本卷,根据试卷的测试框架从积累和运用、阅读和鉴赏、交流和表达三个部分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展现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特色,借以预测2010 年中考语文评价的改革发展方向。 一、积累和运用 积累和运用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设题呈综合化趋势,测试内容不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再现和重复,而是着力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变化很有可能从而引领中考语文测试内容及测试形式进一步变革的态势。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诗文默写等四部分的内容。 (一)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部分出现新的题型测试形式。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语辨析和熟语/ 成语等四部分内容。在44套样本卷中,只有吉林长春卷、吉林卷和上海卷等3套试卷把字音、字形的考查渗透在现代文阅读中,没有单独设题。试题赋分在2分-9分之间,占总分的比例在3.3%-6.0%之间。题量在1题-4题之间,18.2%的试卷设置1题,45.5%的试卷设置2题,25.0%的试卷设置了3 题,只有贵州贵阳卷和四川乐山卷设置了4 题。题型仍以选择题为主,设置选择题的试卷共25套,占样本卷总数的56.8%,设置填空题的共16套,占样本卷总数的36.4%。 字音的考查重点多是多音多义字、形声字、难读字、习惯性误读字和一些常用字。其中以形声字为最多,达63.3% ,其中又以声旁部分表音的字为最多;其次是难读字和多音多义字。在难读字的测试中,有26 个(61.9%)汉字源自教材,课本注释中的读音值得引起重视。字音考查频率较高的有:锲而不舍(qi è)、嗤笑(ch ī )、忍俊不禁(j ī n )、广袤(m à 0 )、孜孜不倦(z ī)等。2008 年在少数省市出现的异读字,在2009 年的字音测试中消失。 字形的考查重点是错别字,根据造成别字情况的不同,可将这些别字分为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字形考查频率较高的汉字有:迫不及待、籍/ 藉既/ 即、因地制宜、通宵达旦等。部分省市采用了新的视角来关注汉字,例如宁夏卷“ 中国汉字具有三美:形

初中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教案资料

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质量分析 2015—2016学年七年级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本次考试为区统测与其他学校具有对比性,就本次考试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现将本次期末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一、数据分析 初一年级共有六个班,我所教的是初一(1)班共有52人、初一(2)班共有53人,共有105名学生参加考试。初一(1)班取得年级第3的成绩,初一(2)班取得年级第4的成绩,现将考试数据分析如下: 二、试卷结构分析 本卷由四部分组成(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是积累及运用(共19分),包含基础字词的考察、古诗词默写、语言的运用、及句子仿写技能考查;第二部分是阅读感悟(共35分),考查了课内外文言文、课内外现代文的阅读知识;第三部分是实践展示(6分);第四部分是写作(40分)两个题目二选一。 本次考试的试卷:以教材为蓝本,试题难易适中,覆盖面广,重视巩固基础知识,以阅读为重点,强调双基,注重运用,突出考查能力,符合中考考纲考点要求。 三、试题特点 1、重视基础,强调积累。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重视听、说、读、写的能力,它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统测的教学导向作用在试题知识点的分布中就有明确体现。比如:试题第1题抄写语句对考生的书写就作了考查,第2小题对加点字注音的考查,第3小题对错别字的考查,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重视积累,只要学生每天积累一点,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又如,古诗词默写题目也是对学生积累能力的考查。阅读题中古文阅读材料、诗词鉴赏和说明文阅读直接来自于课本;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也无不体现了基础训练的重要。 2、关注语言能力,突出运用。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素养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七年级语文试卷中,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渗透于各类题型中。其中,语文积累与运用涉及到病句

结合目前中考语文试题的命制形式,谈谈你对初中语文试题命

结合目前中考语文试题的命制形式,谈谈你对初中语文试题命制的看法。 答:一、基础整合 基础整合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设题呈综合化趋势,测试内容不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再现和重复,而是着力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变化很有可能从而引领中考语文测试内容及测试形式进一步变革的态势。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诗文默写等四部分的内容。 二、阅读与鉴赏 阅读与鉴赏部分从古诗词曲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名著阅读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阅读材料选择的共性和特质;根据对测试内容和测试材料的分析,力求发现规律,展现特点。 (一)古诗文阅读 测试内容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和基本内容的理解。其中,文言文阅读部分更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文意理解的考查,而古诗词曲阅读部分则更侧重于对诗词的赏析。开放性的试题居多,注重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理解,充分体现课标“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理念。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部分分为课内、课外两块阅读板块。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主要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创造性理解等。 (三)名著阅读 从测试内容上看,包括文学常识识记能力考查,人物情节理解能力考查和鉴赏评价能力考查三个能力点。 三、表达与交流 交流与表达部分包括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等三部分的内容。写作的测试内容趋向外部世界,由自我走向他人和社会:一、重视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多角度观察生活。 取代“知识立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命题原则和发展趋势。结合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选取测试材料,关注时,总体来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中考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以“能力立意”代热点,营造真实的、现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应用已学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洋溢着充沛人文情怀的中考试卷命制将成为未来中考评价改革的方向之一。 附梅州市中考试题: 梅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整合(25分)

初三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有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辨别语句、提炼主要内容、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等。九年级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内容取自课内篇目。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作文为命题作文,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心灵的成长。学生写作基本没有审题障碍,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来选材,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和反思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二)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出自课内。主要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实际运用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这些题涉及品味、鉴赏、拓展等诸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 (三)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出自课外,一律是完整文章,注重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根据提供语言材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等内容,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综观学生答题情况,暴露出如下的问题: (一)“积累与运用”部分中,常用字的读音和常用词语的书写全部从教材“读一读,写一写”中或课文中选取,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默写也选自教材课文。由于这段时间我们组的老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很重视,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识记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古诗文默写,一些学生默写很准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不错,一些基本知识能在语境中实际运用。 (二)文言文词语积累不牢固,对篇章内容理解肤浅。 对文言词语的含义把握不准确,由于没有掌握好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不能抓住句中关键的词语来翻译,导致翻译句子马马虎虎或主观臆断,因表述不准确而失分。一些学生对书下没有明确注释的词语理解不到位。考查的文言词语全是本学期课内学过的,但学生答得不准。如“至若春和景明”的“景”学生理解为景色,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日光”。对文言文篇章内容理解、赏析能力不强,

最新初中语文试题命制的要求 细节

初中语文试卷命题方案要求 一、命题指导思想 1.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科学地考查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业水平。 2.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 3.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建立科学的初中语文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范围 1.七年级现行新教材和八至九年级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 2.与教材内容难度相当的课外现代文和浅易的课外古诗文。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1.字词 ①正确识记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音。 ②准确辨析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形,生活用词、主流媒体(如政府报告、文化教育类等)用词。不能涉及不规范用语、方言、生僻字词。 ③准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以课本为主,适当向外扩展。 ④语法,考查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 2.句子 辨别具体语境中的语病,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常见的错误类型。 3.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①正确识记教材和名著阅读篇目所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重要人物。 ②根据提供的信息推断相关作品的作者、名称和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并进行简要评价。 ③由具体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联系相关作品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古诗文默写 准确识记、理解并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的具体内容。 5.综合性学习 根据提供的具体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展开探究,提出看法,发表见解。试题中要侧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二)古诗文阅读 ⒈古诗词鉴赏题采用主观题的考查形式,要求对古诗词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进行初步赏析。设题多从表达方式、品味字词、内容主旨、思想感情等角度考虑。 ⒉古文阅读材料课内外相结合。

对初中语文试题命制的灵动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对xx试题命制的灵动思考 纵观当今语文教学,领略初中语文教材的风采,目前初中语文教材的版本有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三种。三种版本展示出语文学科是富有灵性的学科,语文课本是富有蕴涵性的课本,语文的练习是富有开拓性,体现考生个性特点的训练。教师们要拟成适合三种教材的语文测试题,笔者认为"灵活运用文本,拓展教学空间"是语文测试试卷的命题的方向,既可以体现新课程理念、考试和评价的导向性;又可以从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的依据,试题的能力测试等几方面来体现能力。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试题要符合教学目标 如七年级的学生,认识生活有独特的心理特点:特别好奇,特别容易吸收,就像一块干海绵,大量地从外界吸收水分;他们的认知是感性大于理性。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兴趣,留下记忆,享用终生。所以,试卷中背诵的题量可增加。在填空题中考虑理解型.活用型.开放型结合,学生要做好此题,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如:《论语》为诸子百家散文的精髓,微言大义,语义比较抽象,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咀嚼玩味,才能准确记忆。 学生通过背诵这类文章,在脑海中储备一定的语言模式.语言范例,同时强化学生的语言反应功能和语言理解能力。考题的设计指向性非常明确:告诉大家背诵及知识积累和理解是该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2试卷要体现语文综合素养 试卷应有中考体型的导向,体现语文素养,如:在阅读大题中"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选文应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外选择的是课内的延伸。如选一篇课内文言文《童趣》,再选一篇课外现代文《山中访友》,可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这样选文的好处是直接指导教学,并不是拿现成的结论来进行分析咀嚼,而是按语文学科的规律,让同学们去发现问题,同时也体现新教材的鲜明指向:培养学生获得幸福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幸福是自己给予的。扣住这个目标选文,既能紧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又掌握两篇文章内涵相同处的物外之趣和自然之趣,同时就两篇文章的不同写法,命一个能力测试题,或一道开放性

教师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教师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初中的教师语文试卷分析该如何写呢?具体有什么内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中语文试卷分析的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卷不同。若想来年登金科,仍需埋头把卷析。”做为一名教师不分析试卷是不行的,不能把试卷分析透是万万不行的。对学生来说,考卷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考查;对教师来说,它将成为他们开展下一学期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览今年语文试卷,难易适中,即使是创新试题,也不特意难为学生。试卷结构又延续了以往的出题模式,题型变化不是很大。阅读理解也都像以往一样来源于课外,浅显易懂,可读性强,且文质兼美,寓教育于其中。作文仍是话题形式,话题作文仍是考试亮点。所给引言,寓意丰富,启发性强,很容易学生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更有助于学生的写作创新。 整套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今年的语文试卷体现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考出真实而满意的成绩,更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指针,也给我们敲响了中考的警钟。 语文试卷的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共 12 分,分值不变。

这部分虽然只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但更强调记忆的理解性和灵活性。不过,与往年有所不同。 1 题中增加了对古文名篇的考查,如:,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 题中多了对世界名著的考查。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作家 , 作品反映了主人公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历程。学生做这部分的题,真有点中考味道,这部分真和去年中考题型相若。回想,我在教学时对这些考点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在我多次准备的月考试题中全都出过,容易错的字也强调多次。但从评卷的结果来看,学生考的分值,也不尽人意,不该错的都错了。这部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古诗文默写的准确性上,如百废具兴的“具”竟写成“俱”,看来有相当一部分学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不够,造成丢分,很是可惜。做为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加强学生的默写训练。有针对性的重复,或许将成为这部分得分的真理。 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共 58 分,总分值不变。 首先是文言文阅读,分值 12 分,和去年一致。考查的是课内篇目——《始得西山宴游记》。学生对它不是很陌生。我平时对此抽查较勤,再加去年的期末调研语文试卷就有相关的试题,今年考此篇,对全县师生来说,我总以为是意外的收获。该部分主要设置了六道题:文学常识、字词解释、解释句子、背诵默写、内容理解,主旨把握。题型没有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学年度下学期语文试卷分析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中语文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此次命题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原则。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 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本着强调积累、突出读写、鼓励创新的原则,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性。从学生身心实际出发,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摒弃了死记硬背的考题,多设置了综合运用题及开放性试题,以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命题反映了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对今后我校语文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试卷满分为120分,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部分(50分),第二部分为主观表达部分(70分),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1.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沟通课堂内外。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6—7分),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对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淡化了对知识的识记要求,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语言运用试题材料的选择

“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 制”课题研究方案 导读:本文“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课题研究方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 区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改造研究是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申报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初中改造教学过程项目研究”的子课题,“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是其研究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全面落实《济南市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贯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综合提高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水平,特制定此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1、课程改革背景(宏观领域) 2001年,我国教育部在全国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轮改革,是历次课程改革以来力度最大、内容最深刻的一次。新课程实施至今,许多难题、瓶颈问题亟待攻关,特别有待于实践层面

的理论研究与验证、反思。新课程语文教学,也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面临着系列新问题。尽管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施了这么多年,许多矛盾仍然没有解决,更不要说新课程开辟的新的教学领域。本课题所研究的正是这类问题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基本点。 2、教学的实际情形(微观领域) 考试的内容和样式成为强有力的隐性目标,怎么考试就怎么教,教育的功利目的太强势,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学和考试之间到底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矛盾逻辑关系,要认真研究。 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评价,主要受高利害的中考、高考的影响,教师在这个领域严重失语,而这类高利害的考试还处在摸索阶段,需要听到一线教师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建议和诉求。 3、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情形 一是同类型的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考试评价方面,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的指导纲要,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多数人能够认可的实施方案和示例性成果。第二是缺乏整合,缺乏以实践为基础、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认真研究与实验的平台。 4、区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改造的要求 2008年8月,历城区教育局制定了《济南市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试行)》,规范初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同时提出:让教学成绩成为教学过程改造的自然结果的基本理念,要求塌下身子改造教学过程,继而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在《规程》的引领下,全区开始了改造教学过程的实践探索。

中学生语文试卷分析

中学生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考试之后,最重要的是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知道犯错误的地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语文试卷分析,欢迎阅读。 中学生语文试卷分析1 本次素质检测初一共有27人参加考试,总分2208分,平均分分,及格率为%,优秀率为%。初一语文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 试卷共分五大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在线、语言实践和习作冲浪。试卷难易程度基本适中,本张试卷突出显示了以人为本,回归本色语文,绿色语文的特点。以课本为载体,辐射相应的训练项目。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 1、答卷情况。 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基础知识”中的第一、二、三、四题,学生的得分情况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失分。第五题的近义词反义词填空不是很好,有些回答有些困难,这说明学生平时的词语积累不是很丰富,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灵活性较强的题,学生回答较差。对于一些课外拓展的

题目,学生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来做题。有的同学没有认真读题,要么写的 答案没有一个中心,比较散,因此被扣掉了一定的分数,今后应让学生认真审题然后再答题。 对于习作,今后应加强学生的习作训练,写出自己心里的所想,了与表达自己的心声。 2、从检测发现到学生存在的问题。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平时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

初三语文模拟考试卷分析

初三语文模拟考试卷分 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分析 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模拟考卷,可以说是命题者花了一定心思,出题充分体现了中考题型。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初中三学年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中考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虽然难度系数有一定提升,但符合今年中考的命题导向。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校参加考试的54个考生中最高分为92分,最低分为30分,年级平均分,全年级及格人数为18人,及格率为﹪。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读音、词语的书写与意思、部首查字法、句子的衔接、古诗文名句默写、文学常识与名着、综合性学习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1、第1题考察汉字的读音、书写,部首查字法,句子的衔接,难易适度,学生的主要问题出在除部首外几画的那道填空题。 2、第2题考察古诗文填空。由机械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组成,体现了中考默写的立足课本,以本为主的思想。 3、第3题考察文学常识和名着。这道题失分率非常大,“‘骆驼祥子’的称号从何而来”这道题几乎没有同学答对。 4、第4题综合性学习综合了写宣传语、阐述对某项活动的看法、概括材料等几种题型。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少数学生由于审题不清造成失误。 (三)阅读 1、古诗文鉴赏 由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作品风格与主题,造成第7题失分较多。 2、文言文阅读

对初中语文中考试题命制的看法

对初中语文中考试题命制的看法 一、初中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及导向功能。 依循考试的自身规律,在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科学素质的养成及素质教育的推动前提下,考查学生对初中三年时间所学语文知识的认知及掌握程度。一个地区的中考试题不仅具有对该地区初中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进行检测的功能,同时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当然,我们反对功利主义的考什么教什么的做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作为一个地区的中考试题应该力求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遵循教学规律,科学高效地实施自己的教学。 二、近年来语文中考题的特点: 1、切合考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比较理想。平均分较高,甚至出现满分的考生。出现这种局面,命题者在如下方面作出了努力,首先基础整合部分的考查中,严格按照《考试说明》中的规定,体现了真正的基础性。例如对成语的考查,注重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且限于常见的成语,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基本一致。 2、是阅读能力的考查,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文学名著阅读。对文言诗文阅读的考查,讲究文言诗文材料的浅易性、基础性,传统性;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注重材料的语言精新平实,注重材料

的时代特点和地域文化色彩,把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这些都比较接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 3、在写作实践部分,作文题的命制保持了稳中有变的特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形式多样。同时淡化了对文体的要求,这样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肺腑之言,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基本精神。附加题部分,没有随意拔高试题的难度去为难考生,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 三、对今后语文命题的建议: 1、中考试题应体现全面性。 语文新课标所强调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五个目标要求”(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都应尽可能兼顾。 2、中考试题应体现人文性。 人文性原则是指命题时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规范、适切。表现为: (1)是应具有善心和爱心。在整体构思(包括难度分布、题型设置等方面)上,题目由易到难,以有效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具体题目的设计上,一题的设置尽量不翻页。并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2)是在材料背景与试题原型的选择与设计上应体现公平性,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提出不同层次的

初中语文考试注意事项

(注意时间分配,保证作文至少有40分钟;不漏页) 一、书写工整。(声调、拼音、作文——绝不失去卷面分) 二、审题(分别、依次、几个选项:正确还是错误;填序号、是否矛盾、为什么等) 三、选择题(排除法,不留空白) 四、默写、填空题(不错、别、添、漏、倒、草,特别注意顺序和提示语,写字不窝囊) 五、说话题(仿写句要注意修辞、结构,如根据语境说话要注意简明、连贯、得体;口语交际题要有称谓;开场白或结束语要有称谓或祝愿、祝福语) 六、阅读题:(答题要规范、完整,不留空白) 先读后解,边读边解;仔细揣摩、静心思考;重开头、结尾句子(特别是记叙文、散文,往往是揭示主旨的句子);筛选、摘录信息、归并法、概括法、分析综合法。 所有文章在阅读之后要弄清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一)诗歌(词)赏析 (一)注重平时积累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此外,要学会辨“文”,所谓辨“文”,指从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诗描述的内容各不相同,有山水田园的、边塞羁旅的、宫廷闺怨的、送别酬答的、咏物写景的、寄兴咏怀的,不一而足。 (二)分析诗歌意象 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注重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的习惯。 (三)辨析表达技巧 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 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以中考试卷为例,谈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以中考试卷为例,谈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设题呈综合化趋势,测试内容不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再现和重复,而是着力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变化很有可能从而引领中考语文测试内容及测试形式进一步变革的态势。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诗文默写等四部分的内容。在平常教学中应注重对生字词的练习督促学生识记字词,特别是多音字、形近字。 (一)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部分出现新的题型测试形式。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语辨析和熟语 / 成语等四部分内容。语言运用部分试题的综合性程度有所增加,仍以开放性试题为主。包括语法知识(语法句法、修辞运用和标点使用)、情境写话 /语句仿写和信息提取等内容。 情境写话 /语句仿写试题通过不同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准确生动形象地运用语言描述客观事物或表达主观情感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一、解读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情境,理解材料所涉主题,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问题;二、恰当使用修辞等表达方式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材料中的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并且能够运用这种修辞造句;三、调动积累、发挥想象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充分调动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不仅做到“形似”,而且做到“神似”。 信息提取试题对信息提取的考查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概括材料,提炼信息,考查提取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二是从材料中发掘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考查探究能力。其测试材料不仅来源广泛,而且在形式上异彩纷呈,不拘一格。总体而言,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时事和热点问题:庆祝建国 60周年、甲流、限塑令、国学热、食品安全、金融危机;第二,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类题材的材料或以动态的活动如新闻报道的方式,或以静态的描述如图片或表格的方式。第三,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语文和其他学科相关问题。以各门学科中的知识背景为素材,调动语文元素,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不仅发挥了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作用,也能够增强试题的综合性。 (三)文学文化常识 “课标”对文学常识的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从能力层级要求上看,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再现知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部分主要从作家、作品和文体常识的角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考查。 诗文默写包括现代诗文和古代诗文,以古代诗文为主。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文学修养的途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展现。 默写篇目中出现次数较高的作家依次是杜甫( 23次)、李白( 15次)、范仲淹( 1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卷分析与反思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卷分析与反思 八(3)班王利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37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48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30分。文题《我不再________》,补全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写作题由以往的“小我”到今年的“大我”。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群体,关注身边人的生活状况。作文更让学生发于内心世界,说出自己心声。 二、考试情况分析: 班级分数统计: 最高分96分,最低分1分,人平分73.6分,优秀1人,及格35人,低分1人。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72左右。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 8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判断下列句子有无歧义,并修改非歧义句),得分率约为4%,此外第3题得分率也仅为40%(让学生分析出字义属于其基本义的一项)。 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得分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71.1%,课外阅读材料内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现代文阅读文,让学生分析写法、总结寓意。 1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