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题命制说明讲解学习共64页
语文中考试卷命制的内容、技巧与思索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要从降低中考高考命题难度开始, 可是现有中考高考命题偏难,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 又一重要原因。就以中考命题来讲,随着高中阶段教育规 模的不断扩大,按理说中考的难度是不会增加,可实际上 许多地方的中考命题越来越难了。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这么 感叹!命题人员为了体现新课程改革“先进理念”,需要 编造一些关于探究、推理、研究、分析、猜测、论证、归 纳、工农业生产规划、科学专题研究、写作、构想等方面 的题目,甚至牵强附会联系实际要求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等。 看上去,好象中考目的和意图是在选拔数学家、物理学家、 化学家、大作家和科学天才的样子。(冲一类校)
然而,在我国的教师教育过程中,由于其课程设置缺 乏对师范生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方面的专业训练,造成我 国绝大多数教师不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理念、基本 理论和方法,甚至连考试和命题的基本科学常识都不具备, 因此,在考试命题、编制学科测验、编写学生练习册等, 经常违背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一些基本规则。有些题目偏离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视野;有些题目偏离正当的教学内容和 要求;有些题目设计的素材与概念显得古怪和生僻;有些 题目用巨大的篇幅来测评一个简单的原理;有的题目故意 用晦涩的语言或多重否定句来提高阅读难度;有的题目把 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极其复杂数学模型和牵强附会语言来描 述;有些问题简直是在选拔天才和未来的科学家;有些题 目简直是把大学生学习甚至研究生学习的题目类型拿来考 初中学生等。(伪情境)
二 考试改革方向
(一)综合素质评价 —减负 在我国,针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呼吁和努力由 来已久,但收效甚微,个别时期甚至越减越重。 教师和学生总是拖着疲惫的身躯,万分辛苦地向 前迈进。这个问题不解决,素质教育就不可能扎 实地推进。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根源有哪些? 为何各种“减负”的努力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 效果?我们“减负”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试 题改革应当成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突破点。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范例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范例(命题思路、参考答案)2011-02-05 19:30 星期六一、语言运用1、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一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台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灯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它戴了一顶帽子。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命题思路:新课标对写作的教学建议“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家电”和人类存在着相似点,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寻觅二者的相似之处。
这样的语言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并通过写作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电脑——似乎可以无所不能,却只能在别人的敲击之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
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不管想要炫耀什么,却要完全听从别人的摆布。
2、根据具体语境,选填相应的诗句。
其中正确的一项是()作为水乡的宁波,自古多桥,而因桥赋诗的例子也很多。
宁波老桥的桥型设计多样:明代陆铨的“”,描述的是一座石拱桥;明代俞士吉的“”描写的则是一座石梁桥。
而宁波老桥的功用和文化也值得今人细细品味:清代童华的“”体现了桥在交通方面的功用,南宋陆游的“”展现了民间水乡的社戏风情。
现今,已正式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会把宁波的“桥文化”演绎到极致。
a.东风忽送笙歌进,一片楼台泛水来b.行尽平原临水口,溪流迸出石桥斜c.天接空青双去鸟,桥分平野独归人d.每来花屿流霞出,亦立虹桥烟卷后A.d b a cB.b d c a C .b c d a D.d c b a命题思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基于新课标对古代诗词的这一建议,积累诗词仅仅是第一步,感悟诗词才是进一步深化,运用诗词才是终极目的。
既然运用古代诗词,就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本题旨在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诗词。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一、命题依据本命题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二、命题原则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则。
命题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参照各版本教材的编排体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
2、体现公平性原则。
试题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公正、公平。
3、体现时代性原则。
试题紧密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材料,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题目,增强时代气息。
4、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试题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三、命题内容与结构1、命题内容本命题包括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写作三个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部分包括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写作部分包括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具体内容如下:(1)现代文阅读:选取一篇现代文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等。
(2)古诗文阅读:选取一篇文言文或古诗词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的理解能力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等。
(3)口语交际:设置一个具体的语境,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等。
(4)名著阅读:选取一部名著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等。
(5)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6)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2、命题结构本命题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

4
初中语文试题的难度控 制
初中语文试题的难度控制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路程,在坎坷中 奔跑,在挫折里涅槃。B.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请再累赘重复的往事能 爬上三千尺的高岗。C.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把诗人的一腔激情 表现得淋漓尽致。D.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积 淀丰厚
初中语文试题的题型与内容
4. 写作题
写作题是初中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可以分为命题作 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类型。例如
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情感真挚,内容充实,有具 体细节描写
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密
答题难度
及时反馈与调整: 在考试结束后,应 对试题进行评估和 反馈,总结经验教 训,以便对未来的 试题进行适当调整
5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技 巧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技巧
注重细节:对于试题的文字表述、标点符号等细节应予以充分重视,保证试题的准确 性和规范性
创新题型与内容:可以尝试创新题型和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 的思维活力
阅读下面材料: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写一篇作文。一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坐在他旁 边的一位老人也在守着一篓鱼。一段时间过去了,年轻人的钓竿像是在弹奏美妙的乐 曲一样往上升起,而老人的鱼篓里却一条鱼也没有。年轻人很惊奇,问老人:"您为什 么一条鱼也钓不到?"老人笑了笑说:"鱼儿也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探析中考语文评价改革风向标——以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为分析对象2009 年是课改实验区中考的第六年。
根据“课标”“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基本评价理念,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在前五年探索之路上守正出新,整体上遵循了稳中求变,继承中有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在具体情境和实践问题中综合地考查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性、时代性、区域性的特色。
本文以矩阵抽样法从全国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抽取44套试卷为样本卷,根据试卷的测试框架从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三个部分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展现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特色,借以预测2010 年中考语文评价的改革发展方向。
一、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设题呈综合化趋势,测试内容不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再现和重复,而是着力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变化很有可能从而引领中考语文测试内容及测试形式进一步变革的态势。
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诗文默写等四部分的内容。
(一)语言积累语言积累部分出现新的题型测试形式。
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语辨析和熟语/ 成语等四部分内容。
在44套样本卷中,只有吉林长春卷、吉林卷和上海卷等3套试卷把字音、字形的考查渗透在现代文阅读中,没有单独设题。
试题赋分在2分-9分之间,占总分的比例在3.3%-6.0%之间。
题量在1题-4题之间,18.2%的试卷设置1题,45.5%的试卷设置2题,25.0%的试卷设置了3 题,只有贵州贵阳卷和四川乐山卷设置了4 题。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檀林中学吴高银一、试卷整体概况1.试卷结构语文试卷第一模拟考试设题层次与难易梯度较合适。
试卷以能力立意的趋向更为明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略有提高,拟题更为灵活。
全卷共四个板块: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40分),现代文阅读(30分),文言文阅读(17分),作文(50分),卷面(3分)。
试卷继续维持四大块的结构,但各板块的赋分略有变化。
四大板块考查重点不变,但考查点更为全面。
2.试题主要特点(1)命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试题内容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思维过程、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判断等内容。
试题材料注重人文熏陶、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灵魂的洗礼;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意识,陶冶道德情操。
(2)着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全卷没有繁题、偏题,所考查的都是学生在初一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如识字写字能力、基本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文段的阅读虽有一定意蕴但并不深奥,学生基本上都能读懂;作文题也无审题障碍。
全套试题特别关注学生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的考查,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3)试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体现基础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新型教育理念。
试卷的第6题考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着眼于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
试卷还强调创新,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地理解和表达。
如9题、13题、16题、20题等都是基于这一考虑。
(4)试题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
第2题、现代文阅读(二)、作文等都体现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这对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根据阅卷情况,现将答题情况分析如下:(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情况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读拼音以及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说明讲解学习66页PPT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初中语文试卷的命制

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①在甲型HINI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在我省一套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正 式启动。②通过这套指挥系统,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随时向省 领导汇报全省甲型HINI流感的防控情况,省领导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防控工 作发出指令。
(2008年杭州中考试题)
送 春 宋·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二、语文试题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
试题材料和编制的题干不得出现差错,不能造成歧义,题目的指向与 构建的答案应保持一致。
▲莫名其妙
莫明其妙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网络语言通常是生动形象地表达网友们的心情,有时会有如睹 其人、若见其面的效果。②有些语言学家认为,网络语言不适合大力 推广,却可以流传在一定范围内。③我们对网络语言应当持宽容精 神,但也不能纵容不良网络语言的传播。
试卷命题不得超出中考命题实施细则规定的考试要求的范围,考查的内容 和要求应该是学生必要的学科知识和必需的学科能力。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常用标点:顿号 逗号 引号 语病修改:语序不当 问号 分号 句号
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
【关于文学常识】 【辨识重要作家】特别注意过滤掉一些现当代非重要作家,如刘成章 (《安塞腰鼓》)、沈石溪(《斑羚飞渡》 )、张之路(《羚羊木雕》)、 李森祥(《台阶》)等。 【辨识重要作品集】中考考查的是重要作家的著名作品(集),如《朝花 夕拾》《羊脂球》《鲁滨孙漂流记》等。 【辨识重要作品中的重要人物】这些人物具有典型意义,是公认的著名 文学形象,如杨志、孔乙己、夏洛克等。
,
2.思想性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