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人物传记练习(一)
用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用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范硕传
硕,沙圪堵人氏也。
硕少善长跑,曾在田径大会得甲,常独自跑步于操场,因体格强壮,成绩优异被特招于世纪中学。
虽才高于人,而无骄尚之情。
常与人谈天说地,甚是风趣,近日,因教导主任蛮横,不讲道理,无故被辱,心情甚是忧郁,情绪较为激动。
硕,善于言谈,懂得人情事故,好于人交。
吾与其关系甚密,常谈各自心事,尝与其共进餐,终于义结金兰。
张慧传
张慧者,薛家湾人也,字慧慧,世人又称板慧,现于141班,其面目姣好,身材窈窕,性格十分直爽,慧善于做画,其作品皆客观。
初中时与吾于准民中就读,因其美貌而
名。
吾与其关系之甚好,现虽未能同班,但关系未曾改变,堪称之吾“闺蜜”,虽偶发生争执,但终能和好如初。
孙悟空
传
孙悟空者,花果山人也,曾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一身本领,归去,称山为王,号称齐天大圣。
一闹天宫,帝将之请于天宫,当弼马温官,悟空大喜,因仙嘴多,知宫情,大怒,再闹天宫,翻桃宴,拆大殿,帝恐,欲请如来,悟空与如来赌之,输也,被压至山下五百年,饱受磨难,受观音提点,等有缘人来救也。
一日唐僧路此,救悟空,拜得为师,因生性野蛮,欲带紧箍咒,此后随僧西天取经,一路妖魔众多,路途险恶,悟空生身护师,
与魔斗志斗谋,曾得仙人相助,得以脱身。
几经生死,最终取得真经,修以成仙。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集锦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6分,每小题2分)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
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遂荐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时事。
因奏颂一篇。
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
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岁通五经通:通晓B.白益傲放益:更加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开辟D.璘败,累系浔阳狱累系:捆绑(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以命之衡因上疏陈事B.以所业投贺知章何面目以归汉C.遂荐于玄宗而君幸于赵王D.白长笑而去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
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2015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仿真训练一(有解析)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15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仿真训练一(有解析)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15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仿真训练一(有解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9分)叙小修诗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
弟少也慧,十岁余即著《黄山》、《雪》二赋,几五千言,虽不大佳,然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也。
然弟自厌薄之,弃去。
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
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
的然①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
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
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
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
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
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
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
予读而悲之。
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
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且《离骚》一经,忿怼之极,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选自《袁宏道集笺校》)[注释]①的然:鲜明的。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董三齐传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董三齐传(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17分)董三齐传[明]辛广恩①公讳三齐,字表渤,别号膺赐。
性纯孝,事父母,未尝疾言遽色,问安视寝,虽严冰溽暑,弗少懈。
岁乙丑,予与公偕试郡中。
夜半闻扣户声甚急,趋启视,得母病家报。
公仓皇燃火促装。
诸同人慰止之,公泣曰:“功名岂重生我者哉?”遄驰归。
父病昼夜侍榻前浣牏拭秽衣不解带者旬余。
及殁,公躃踊①哀痛,柴毁骨立,几灭性。
与弟二人同居,事母无私蓄,事叔父如父,抚族子弟如子弟。
②为人坦易和平,与乡人居,即市井负贩,未尝不折节礼下之。
然介不可夺,少年负才者,喜放言谑论,当公前则扪舌而退。
③庚辰岁大歉,粥饘饿者。
日集数百人,全活甚众。
盗起,焚人庐舍,延公庄,无积薪,争率其党徙之,曰:“乃公家世忠厚,吾侪安忍火其居哉?”④公登崇祯庚午乡试,三上春官②不第。
今母老,乃谒选司理大同,奉母往。
抵官,明日有所市易,胥吏循旧例以官价进,公正色日:“焉有攫取市货以徇已私者乎?”禁官价无复用。
平反冤狱以数百计。
钦犯数十案,屡以轻拟驳审,公执议不挠,曰:“法如是足矣。
若求多焉,是深文③也。
”卒如公议。
辘轳会首李文才等歃血谋不轨,公单骑觇贼,廉其状,扑灭之。
[注]①躃踊:捶胸顿足。
②春官:礼部的别称。
③深文: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趋启视__________(2)公单骑觇贼__________解析:(1)疾行(2)侦察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未尝不折节礼下之()A.屈己下人B.鞠躬致敬C.改变节操D.调和争执(2)争率其党徙之()A.移居B.搬走C.调动D.流放解析:AB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3分)父病昼夜侍榻前浣牏拭秽衣不解带者旬余。
解析:逐字逐字准确翻译,参考答案如下:父病/昼夜侍榻前/浣牏拭秽/衣不解带者旬余评分说明:错一处扣1分,扣到0分为止。
文言文人物传记专题

文言文人物传记专题一.张良奇遇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尝:____(2)有一老父,衣褐衣:____(3)良因怪之因:___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父去里所,复还,日:“孺子可教矣!”②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3.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
二.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
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自为诸生,已工诗歌。
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举弘治十八年进士。
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
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
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
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注)沈周: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杨循吉: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家。
馆选: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
癯(qú)):瘦。
4.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 向祯卿与华亭陆深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B. 与里人唐寅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C. 而祯卿以.貌寝不与/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D. 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又患无项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E. 为吴中诗人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人物传记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二年,御试进士,时晏元献①为枢密使。
杨察,晏婿也,时知制诰,避亲,勾当②于三班院。
察之弟置时就试毕,负魁天下望。
未放榜间,将先宣示两府,上十人卷子。
置因以赋求察问晏公己之高下。
晏公明日入对,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出以语察。
察密以报置。
而置试罢与酒徒饮酒肆,闻之,以手击案叹曰:“不知那个卫子③夺吾状元矣!“既而唱名④,再三考定第一人卷子进御,赋中有“孺子其朋”之言,上不怿曰:“此语忌,不可魁天下。
”即王荆公卷子。
第二人卷子即王珪,以故事,有官人不为状元;令取第三人,即殿中丞韩绛;遂取第四人卷子进呈,上欣然曰:“若杨置可矣。
”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
置方以鄙语骂时,不知自为第一人也。
荆公遂于杨置榜下第四人及第。
是时,上令十人往谢枢密使。
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再三谓曰:“延评乃殊乡里,久闻德行乡评之美。
况殊备位执政,而乡人之贤者取高科,实预荣焉。
”又曰:“休沐日⑥相邀一饭。
”荆公唯唯。
既出,又使直省官相约饭会,甚殷勤也。
比往时,待遇极至。
饭罢,又延坐,谓荆公曰:“乡人他日名位,如殊坐处,为之有矣。
”且叹慕之,又数十百言,最后曰:“然有二语欲奉闻,不知敢言否?”晏公言至此,语欲出而拟议久之,乃泛谓荆公曰:“能容于物,物亦容矣。
”荆公但微应之,遂散。
公归至旅舍,叹曰:“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心颇不平。
荆公后罢相,其弟和甫知金陵,时说此事,且曰:“当时我大不以为然。
我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之为敌,不能保其终。
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复不知能容于物,物亦容焉二句,有出处,或公自为之言也。
”(取材于宋代王铚《默记》)注:①晏元献:晏殊,谥元献。
②勾当:做事情。
③卫子:驴的别称。
④唱名: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
⑤有官人不为状元:宋代在职官员可以参加科举,但不能录为状元。
⑥休沐日:休息日。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知制诰知:掌管B.上不怿曰怿:高兴C.饭罢,又延坐延:请D.何其卑也卑:卑劣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于三班院于:在B.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既:已经C.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以:把D.人人与之为敌之:他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负魁天下望辜负了天下人想让他考第一的期望B.察密以报置审察的人把秘密报告给杨置C.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晏殊等大家走的时候,唯独留下王安石D.不知敢言否?不知你敢不敢说?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庆历二年的殿试中,开始王安石的试卷获得第一名,因犯了皇帝的忌讳而被黜。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陆贽列传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陆贽列传(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20分)陆贽列传①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
在奉天①,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
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
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
”帝从之。
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
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②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
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
”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
”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
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③帝自用裴延龄。
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
”不听。
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
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
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
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朱泚谋逆,唐德宗避乱于奉天。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以言谢天下()(2)庶叛者革心()(3)皇它恤乎()(4)谗短百绪()解析:(1)向……认错(2)希冀(3)顾虑(4)说坏话15.用“/ ”为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
(3分)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解析:还是考查逐字逐字准确翻译,参考答案如下:答案示例: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16.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解析:逐字逐字准确翻译,参考答案如下:答案示例:现今担忧的是爵位轻贱,想办法使它贵重仍然担心不够贵重,如果又自己随意弃置,那拿什么来勉励人们呢?评分说明:“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6个点,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王化基(宝山区)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王化基(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①王化基,字永图,镇定人。
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常州。
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岚州。
时赵普为相,建议以骤用人无益于治,改淮南节度判官,入为著作郎,迁右拾遗,抗疏自荐。
太宗览奏曰:“化基自结人主,慷慨之士也。
”召试,知制诰,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一日,侍便殿,问以边事,对曰:“治天下犹植木焉所患根本未固固则枝干不足忧。
朝廷治,则边鄙何患乎不安?”②化基尝慕范滂为人,献《澄清略》,言时事有五,其“择远官略”曰:“负罪之人,多非良善,贪残凶暴,无所不至。
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恶不悛,恃远肆毒。
小民罹殃,卒莫上诉,甚非抚绥远人之意也。
若自今以往,西川、广南长吏不任负罪之人,则远人受赐矣。
”③书奏,太宗嘉纳之。
④初,柴禹锡任枢密,有奴受人金,而禹锡实不知也。
参知政事陈恕欲因以中禹锡。
太宗怒,引囚讯其事,化基为辨其诬。
太宗感悟,以化基为长者。
至道三年,超拜参知政事。
大中祥符三年,卒,年六十七。
赠右仆射,谥惠献。
化基宽厚有容,喜愠不形,僚佐有相凌慢者,辄优容之。
在中书,不以荫补诸子官,然善教训,故其子举正、举直、举善、举元皆有所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五》,有删减)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知制诰()(2)则边鄙何患乎不安()解析:(1)主持,掌管(2)边疆,边远的地方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A.权力B.权宜C.权变D.暂代官职(2)其或怙恶不悛()A.悔改B.次序C.羞耻D.关怀百姓解析:D、A17.把第②段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民罹殃,卒莫上诉,甚非抚绥人之意也。
解析:逐字逐字准确翻译,参考答案如下:百姓遭受灾祸,最终也没有谁能够上诉(或最终没有了让他们申诉的人),这实在不是朝廷(或皇上您)安抚边远百姓的意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人物传记练习(一)一、《赫连达传》赫连达字朔周,盛乐人。
性刚鲠,有胆力。
少从贺拔岳征讨有功,拜都将。
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军中大扰。
赵贵建议迎太祖,诸将犹豫未决。
达曰:“宇文夏州昔为左丞,明略过人,一时之杰。
今日之事,非此公不济。
赵将军议是也。
达请轻骑告哀,仍迎之。
”诸将或欲南追贺拔胜,或云东告朝廷。
达又曰:“此皆远水不救近火,何足道哉?”贵于是谋遂定,令达驰往。
太祖见达恸哭,问故,达以实对。
太祖遂以数百骑南赴平凉,引军向高平,令达率数骑据弹筝峡。
时百姓惶惧,奔散者多。
有村民方扶老弱,驱畜牧,欲入山避难,军士争欲掠之。
达曰:“远近民黎,多受制于贼,今若值便掠缚,何谓伐罪吊民!不如因而抚之,以示义师之德。
”乃抚以恩信,民皆悦附,于是迭相晓语,咸复旧业。
太祖闻而嘉之。
悦平,加平东将军。
太祖谓诸将曰:“当清水公遇祸之时,君等性命悬于贼手,虽欲来告,其路无从。
杜朔周冒万死之难,远来见及,遂得共尽忠节,同雪仇耻。
虽藉众人之力,实赖杜子之功。
劳而不酬,何以劝善!”乃赐马二百匹。
达固让,太祖弗许。
六官初建,授左遂伯。
出为陇州刺史。
保定初,迁大将军、夏州总管、三州五防诸军事。
达虽非文吏,然性质直,遵奉法度,轻于鞭挞,而重慎死罪。
性又廉俭,边境胡民或馈达以羊者,达欲招纳异类,报以缯帛。
主司请用官物,达曰:“羊入我厨,物出官库,是欺上也。
”命取私帛与之。
识者嘉其仁恕焉。
寻进爵乐川郡公。
建德二年,进位诸国,薨。
子迁嗣。
(《周书•赫连达列传》)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此公不济济:成功B 、虽藉众人之力藉:凭借C 、劳而不酬,何以劝善劝:劝解D、识者嘉其仁恕焉嘉:褒扬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达请轻骑告哀——我赫连达请求率轻骑去报告哀讯。
B、今若值便掠缚——现在如果遇到(百姓)便掠夺和捆绑他们。
C、于是迭相晓语——于是百姓都轮流互相转告。
D、虽欲来告,其路无从——虽然想来向我报告,可路上没有跟从他一起来的人。
3、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杜子之功”的一组是①贵于是谋遂定②令达率数骑据弹筝峡③于是迭相晓语④远来见及,遂得共尽忠节⑤轻于鞭挞,而重慎死罪⑥羊入我厨,物出官库,是欺上也A 、①⑤⑥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⑥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对“迎太祖”的问题上,赫连达力排众议,以为应该保全兵力为上策,最终平定侯莫陈悦,他也因此受到了奖赏。
B 、赫连达阻止了欲掠村民的军士,并对村民加以安抚,作者是肯定的;而对他轻易地施用鞭刑,作者也未加以批判。
C、宇文泰十分赞赏赫连达,在肯定了诸将的同时,表扬了赫连达的重要作用,也从侧面反映了宇文泰有功必赏的品质和赫连达的英勇。
D、赫连达为政清廉简约,把私人的绢帛用在边境的安定和睦事业上,甚至在别人劝说他使用官物办理时,他也婉言拒绝了。
二、《左光斗事略》初,大兴人史可法,幼贫贱,奉其父母居于穷巷。
光斗为督学,可法以应童子试见光斗。
光斗奇之曰:“子异人也,他日名位,当在吾上。
”固召之读书邸第,而时时馈遗其父母资用。
一日光斗夜归,风寒雨雪,入可法室,见可法隐几假寐,二童子侍立于旁。
光斗解衣覆之,勿令觉。
其怜爱之如此。
及光斗逮系,可法已举于乡矣。
可法乃衣青衣,携饭盂,佯为左氏家奴橐鳣者,贿狱卒而入。
见光斗肢体已裂,抱之而泣,乃饭光斗。
光斗呼可法曰:“道邻宜厚自爱,异日天下有事,吾望子为国柱石。
自吾被祸,门生故吏,逆党日逻而捕之。
公子出身犯难,徇硁硁之小节,而撄奸人之锋。
我死,子必随之,是再戮我也。
”可法泣且拜,解带束光斗之腰而出。
后数日,光斗死,可法仍贿狱卒,入收其尸,糜烂不可复识。
识其带,乃棺而殓之,得以归葬。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撄奸人之锋撄:触犯 B、时时馈遗其父母资用遗:赠送C 、及光斗逮系系:被拘禁D、光斗解衣覆之,勿令觉觉:睡觉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可法隐几假寐——看见史可法靠在书案上和衣睡觉B 、可法已举于乡矣——史可法已被同乡举荐为官了C、佯为左氏家奴橐鳣者——假装是左光斗家中送饭的奴仆D 、吾望子为国柱石——我希望你能担负国家的重任3、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左光斗爱才、忧国的思想行为的一项是①固召之读书邸第②时时馈遗其父母资用③光斗解衣覆之,勿令觉④异日天下有事,吾望子为国柱石⑤门生故吏,逆党日逻而捕之⑥奉其父母居于穷巷A ①③④B ①④⑤C ③④⑥D ②③⑤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时任督学的左光斗在主持院试时见到史可法,他认为史可法是个奇才,将来一定能超过自己。
B 、左光斗不仅出资供史可法读书,还经常接济他的父母,这是后来史可法知恩图报的重要原因。
C、史可法装作送饭的家奴去狱中探视遭阉党迫害的老师,左光斗劝他应以国事为重,以免因徇小节而祸及自身。
D 、史可法买通狱卒去狱中收尸,但左光斗的尸体已经腐烂,无法辨认,史可法只得将老师的衣带捡回安葬。
三、《岑文本》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
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
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
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
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
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
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谦虚。
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
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
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
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
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忧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
”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辩,其见待如此。
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
”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
”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
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
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直:值班,值勤B 抚弟侄恩义甚笃笃:深厚,真诚C 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希:迎合,乞求D 今受吊,不受贺也吊:哀悼,慰问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岑文本)宽宏仁厚,忠诚严谨,我把他当作亲信B 、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对待平时的旧友,虽然自己出身微贱,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C 、臣以庸才,久逾涯分——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D 、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怎么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3、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岑文本“忠谨”一项是①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②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③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④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
⑤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⑥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A、①④⑥B、②③⑥C、②③⑤D、①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4、下列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文本学识渊博,能够融会贯通,又善于写文章。
他所作的《藉田颂》、《三元颂》深受人们欢迎,因此唐太宗很器重他,让他担任秘书郎,掌管国家的机密。
B、岑文本谦虚谨慎,不贪慕权势。
太子是储君,兼任太子的属官,可以巩固自己的权势,但他不愿这样做,对升任中书令不喜反忧,因为他担心责重位高,不能胜任。
C、岑文本深得唐太宗的信任。
这不仅因为他的才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的孝谨仁厚,忠诚尽职,所以太宗希望他能多与太子沟通,并且叫他担任中书令,真是用心良苦。
D 、岑文本廉洁朴素,不看重财富。
虽居高官,他却住在低矮简陋的地方,屋里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都没有;有人劝他置办产业,他却为承受朝廷的俸禄多而不安。
四、《吕蒙正》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
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
未几,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
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
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
”时皆服其量。
李方罢相,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
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
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
先是,卢多孙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
至是,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脱下布衣。
指刚出来做官)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
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命,恐罹阴谴。
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
”自是宰相子只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
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
蒙正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
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五代之际,生灵凋丧,士庶皆罹剽掠,当时谓无复太平之日矣。
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赐,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
”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
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
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矣。
”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同列多其直谅。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阳:通“佯”,假装。
B、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允:允许 C 、臣忝甲科及第忝:谦词,辱。
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D、膺此宠命,恐罹阴谴膺:承受。
2、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吕蒙正“以正道自持”一项是①不若毋知之为愈也。
②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③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④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⑤乃知理乱在人⑥愿陛下视近以及远A ①③⑥B ②④⑤C ①③⑤D ②④⑥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吕蒙正任参知政事,初入朝堂时,有人说:“这小子也当参政吗?”他阳为不闻。
别人要追问,他连忙制止。
当时人都佩服他宽宏大量。
B 卢多孙作宰相时,他的儿子起家就授予员外郎的大官,并且成为常例。
吕蒙正任宰相时反对这样做,请求只给他儿子授个九品京官就行了,表现了他无私的品格。
C 吕蒙正十分廉洁,有个朝廷官员家中有一面宝镜,据说能照二百里的范围,他要送给吕蒙正,请求提拔。
吕蒙正说:“我的脸不过碟子大,要照二百里干什么?”不要他的镜子。
D 吕蒙正敢于直言,一次皇上把现在社会繁盛与五代时生灵凋丧作对比,有得意神色。
吕蒙正劝告皇上眼光要远大,不能只看眼前,还要看到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