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外国城建史简答部分真题答案

合集下载

同济西方建筑史真题+答案(可以一看)

同济西方建筑史真题+答案(可以一看)

选择填空古埃及、古西亚1、下列哪一个不是古代西亚洲建筑的特点(C)98,01A 砖的应用B拱券的应用C平面对称布局D建筑多建于平台之上2、古埃及的“玛斯塔巴”(mastaba)用于(陵墓)用途。

99,013、古埃及的方尖碑经常建在(神庙入口处)位置,其一般长细比为(。

99,004、古波斯的波斯波里斯宫建筑群主要建筑有(百柱厅)和(接待厅)5、古埃及胡夫金字塔的原有高度为(146.4米)。

056、券和穹隆在建筑中得到使用始于(古西亚)。

077、拱券使用始于(古西亚)。

09古典1、西方古典建筑是指(古希腊、古罗马建筑)02,052、古典柱式由以下(C)几个部分组成。

98、99,08A柱头,柱身,柱础,檐壁B柱头,柱身,柱础C柱头,柱身,柱础,檐部D柱头,柱身,柱础,额枋3、《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

984、古希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有(帕提农神庙)、(卫城山门)、(伊瑞克提翁庙)和(胜利神庙)。

其中帕提农神庙的正立面共有(8)根(多利克)式柱子,其内部后室有(4)根(爱奥尼)式柱子。

995、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

99,006、古罗马万神庙的大穹顶采用(天然混凝土)材料建造。

997、古罗马大斗兽场的看台采用(筒形拱和交叉拱)结构方式建成。

998、最早提出建筑三要素(坚固、适用、美观)的是(古罗马)时期名叫(维特鲁威)的建筑师,他所写的(《建筑十书》)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建筑理论书籍。

009、古典柱式包括爱奥尼)、(科林斯)、(多利克)、(塔斯干)、(混合柱)等五种。

00,0710、古罗马时期建造的万神庙用(天然混凝土)材料和(穹窿)结构创造了约(43.43)米的跨度。

0011、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期的(D)。

01A交叉拱B十字拱C棱拱D抹角拱12、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期的(C)。

02A交叉拱B十字拱C帆拱D筒形拱13、古希腊神庙最典型的平面形式是(列柱围廊式),一种古典柱式是由(柱子)和(檐部)组成。

中外建筑历史及答案

中外建筑历史及答案

一.画图(每题4分,共8分)1.古希腊多立克柱头、爱奥尼柱头的正立面简图(参见图说p41)2.罗比住宅立面图(参见作业指示书)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巴西利卡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会场的大厅,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纵向的几排柱子将其分为中厅和侧廊两大部分,中厅比侧廊高,两侧可开高侧窗;多为木屋架,支柱较细;其容量大,结构简单,传统上是群众聚会的场所,古罗马晚期基督教公开后,被教会选中做教堂的蓝本。

2.《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的著作,是欧洲中世纪以前遗留下来的唯一的建筑学理论专著,全书分十卷,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作了系统的总结,第一次提出了“坚固、方便、美观”的建筑三要素,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影响很大。

3.全面空间建筑大师密斯的空间理论,又称通用空间,由“流通空间”发展而来。

主张设计一个大空间,可以自由划分、分隔的实用且经济的空间,标志着现代建筑设计中起决定作用的功能主义理论的终结,是60年代后影响最大的空间理论。

4.后现代主义建筑指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界流行的一种建筑思潮,其特点是: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

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金字塔是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典型建筑。

2.(雅典卫城)是古希腊的神庙、群体布局以及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

3.西欧哥特教堂的平面多采用拉丁十字式或(巴西利卡)式。

4.被称为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是由(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

5.罗马圣彼得教堂的穹顶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6.标志着欧洲真正改变建筑形式语言的信号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于布鲁塞尔的( 新艺术运动)。

7.风格派建筑师里德维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堪称画家蒙德里安绘画的立体化。

8.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于1925年设计、位于德绍的(包豪斯校舍)是现代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中外城建史》试题A答案

《中外城建史》试题A答案

《中外城建史》试题A答案《中外城建史》(A卷)答案一、填空题01、3200 孟斐斯城02、穴居、巢居03、政治的和军事的经济的04、北宋街巷制05、庙宇山岳台06、临淄3007、大规模宫殿和帝王陵墓08、人奴隶09、克里特迈西尼10、建筑十书理想城市11、城堡商业交通12、数百年13、几何轴线14、圣索菲亚15、盖迪斯马塔16、人二、连线题(略)三、简答题1、建筑师营造城市,呈方形,每边长九里,每边各开三门,城中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道路组成,道路的宽度为车轨的九倍。

前为朝寝之地,后为商业市场。

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市朝各占一百亩。

2、古希腊城市以广场为中心,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其代表为米列都城,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寻求几何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与秩序的美,反映了古希腊的理性科学思想。

3、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

其实质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成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

4、是古希腊文化珍宝之一。

它出色地体现了希腊民主政治的进步,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和城邦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

5、城市化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引起城市畸形发展,市区地价昂贵,建筑拥挤,密度过高,居住条件恶化。

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城市的那种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

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各种商业金融机构在市中心集聚,这就是资本主义城市的市中心,反映了城市中新的政治力量的统治。

城市盲目扩展,布局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货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阻塞。

城市各种公用设施提供了远比封建社会高得多的城市物质生活条件。

但同时随着工业的盲目发展,大量污水、废气、垃圾污染了城市环境。

同济大学-外国城建史简答部分真题答案

同济大学-外国城建史简答部分真题答案

外国城建史——知识要点(古代中古)第一篇古代的城市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

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

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

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a.布局特点: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平面正方形4)5)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6)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7)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8)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2)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3)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有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4)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6.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主要内容1)城市选址。

外国城建设史题库(附带重点题答案)

外国城建设史题库(附带重点题答案)

外国城建设史题库(附带重点题答案)城建史思考题1:为什么说城市是人类第二次革命和第三次大分工的产物马克思怎样论述城市诞生的条件恩格斯怎样评价城市诞生的意义2:古埃及人的宗教哲学对城市建设有何影响从古埃及几个不同时代城市的规划特点谈城市规模随时代发展演变的关系和阶级差别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反映 3: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答:1.在埃及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4:古代两河流域早期什么部族人开发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统治之间的关系与埃及人有何不同这在城市形态上有何反映5: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 6:古代两河流与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答:城市跨越幼发拉底河两岸,大体呈矩形。

于防御的需要,有两重城墙,内城9门。

城市主轴为北偏西。

沿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古神庙,成一排一列的布局。

其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新巴比伦是当时城市中最富丽的一个。

城墙外有深阔的壕沟环绕,甚为壮观。

城市规划整齐,路径明确。

7:古代米提亚-波斯人首府爱克巴塔纳城市规划布局反映了什么样的宇宙观古波斯王大流士的宫城建设部局有何特点8:印度河早期文明中有哪两个著名城市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9: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答:三个文化中心:墨西哥地区古代玛雅地区古代印加地区墨西哥地区①特奥蒂瓦坎城【都城、宗教中心】城市中的主要是一组举行宗教礼仪的纪念性建筑,分布在一条2公里的大道两侧。

其他建筑形式成若干横轴,布局严整。

②丹诺奇迪特兰特【阿兹台克人的主要建设成就】城在盐湖中央,形状方正,被运河切割开。

07同济建筑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07同济建筑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节藻(木兑)是指_曲栾和直木开_我写成了一斗三升和直木开,倒,自己以前在空间写的一片关于斗拱的论文,还提到。

早知道自己看看自己的空间了。

<清明上河图>是_宋_朝画的,明朝的(仇缨)__有同名作品常青上课内容,我11月份多过去的,正好赶上讲这堂课古砖最早见于_周_朝,当时是用于铺地__榫卯相当于现代的_减震装置_,锢窑的砌筑方式是_叠涩_前面一个空是候幼彬的那本〈图说〉书里的答案古代建都最多的城市是_西安_,宫殿占比例最大的都城是唐长安城_明清北京前身是金,_中都_,元的都城,借鉴了_周王城_的都城制清代现存用材最大的斗拱是_11斗口,相当于宋代的_ 一_等材清宫彩画以和玺及旋子__为主,由宋代的青绿__彩画演变史载古代最高的木塔_永宁寺_,应县木塔只是其_二分之一〈建筑志〉上有写,传说是270米,但是后来根据其他文献和如今推算,大概是49丈,应县木塔好想是60-70米,差不多正好1/2元上海真如大殿是厅堂__和_殿堂_混合型制上课幻灯放过胡床是一种_坐卧家具,南北朝时,胡式家具开始改变华夏的_起居_方式山西应县净土寺大殿是中古时期__最具典型的精华之一这个我乱写的,写楼阁式框锯出现于__线刨出现于__这道题没答对,我写的明朝元朝,我在建筑志上也没找到确切答案———唐宋之际,木工工具已比较齐全,特别是双向开齿的长锯和由铲等发展而来的刨均已出现,但台刨的使用较晚,大约是元明之际的事了,其后推刨、线刨和蜈蚣刨的出现,加上蛇头钻,旋钻和打钻,以及各种锯子及平头凿、剜凿等的使用,构成了清代装饰性构件及小木作柔靡之风,纤巧之态的工具背景。

<苏州园林>编著-陈从周__,<苏州古典园林>主编__刘敦桢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往_李庄_,_梁思成_在那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选择题目古代“择中”思想的“中”指(D)A前朝B后寝C大朝D坛庙〈建筑志〉中有写到:“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吕氏春秋。

(完整版)外国城市建设史真题

(完整版)外国城市建设史真题

外国城市建设史一、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007简答)P9答: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

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是法老尸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对后期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初试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二、以网格结构为线索,比较古埃及卡洪城、古希腊希波丹姆模式、古罗马营寨城等古代网格型城市结构的特征。

(2004 10分)P5P28P36答:1、古埃及卡洪城:卡洪城最早采用棋盘式路网。

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城墙。

南北向的厚墙和东西向的大街将城分为三个大的区,且在交点处形成空地,类似广场,建有神庙。

按照等级分区,墙西为奴隶居住区,东西路北为贵族区,路南为中产阶级居住区。

每区内道路或疏或密,均为路网,在城东南公共区分布有集市和坟墓。

卡洪城布局严谨,社会空间严格分区。

2、古希腊希波丹姆模式:采用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这种规划结构型式虽在卡洪城中已有所应用,但希波丹姆却是最早的吧这种规划型式在理论上予以阐述,并大规模的在重建希波战争被毁的城市予以实践。

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的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街坊一般较小。

希波丹姆把城市分为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有划分3种住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3、古罗马营寨城:采用网格式道路网,有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南北朝向,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城的东南西北四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同济大学602中外建筑史1990-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史试题2001

同济大学602中外建筑史1990-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史试题2001

同济大学602中外建筑史1990-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史试题2001年真题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史一、选择题1、中国古典建筑演变与下列哪个因素一般没有因果关系?A.朝代的更替B.文化中心的转移C.建筑工具的进步D.中外文化的交流2、“小式”建筑是指?A.不用斗拱的建筑B.不用斗拱控制的建筑C.用斗拱控制的建筑D.斗口最小的建筑3、北京故宫三大殿斗口等级为?A.二等B.三等C.四等D.四等以下4、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开始建造佛塔?A.西汉B.东汉C.三国D.魏晋南北朝5、“东西堂”制度从什么时期开始?A. 周B. 秦C. 两汉D.魏晋南北朝6、在建筑设计中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方法始于哪个朝代?A.隋B.唐C.五代D.宋7、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是由谁最早传入中国的?A.马可波罗B.利玛窦C.郎士宁D.墨菲8、下列哪一处名胜未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A.大昭寺B.武当山C.五台山D.龙门石窟9、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以木构为主体的成因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建筑类型B. 建筑等级C. 取材方便D. 阴阳五行10、风水观念与以下哪个因素没有直接关系?A. 心理学B. 方位C. 礼制D. 术数11、古代建筑的屋顶举折和起翘与以下哪个因素没有直接关系?A. 采光B. 排水C. 等级D. 抗震12、古代建筑的“生出”与哪个部位有关?A. 柱子B. 翼角C. 正脊D. 排山13、中国古典园林的“昆仑”和“悬圃”意象大约出现于哪一时期?A. 先秦B. 秦汉C. 两晋D. 隋唐二、填空题1、现存古代最大的两座木构殿堂是________、________。

2、宋代用材制度中,“材”和“份”的基准分别为斗拱的________和________。

3、中国古城中建都最多的是________,保存最完整的是________。

4、我国的琉璃瓦技术是________时期从________传入的。

5、古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________,清代的斗口分为________个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城建史——知识要点(古代中古)第一篇古代的城市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

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

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

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a.布局特点: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1)平面正方形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2)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3)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有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4)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6.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主要内容1)城市选址。

高爽地段,有利避风、浓雾、酷热,接近水源,交通便利2)建筑物选址。

探讨了建筑性质,同城市关系,地段四周现状、道路等。

3)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

4)理想城市方案。

平面八角形,便于防守,放射性路网,广场神庙居中,道路不直接对向城门第二篇中古的城市1.中世纪西欧城市规划建设的的主要特征(2001年考题)中世纪的城市多是自发形成的,主要从三种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

主要特征:1)城市选址与发展:粮食水源丰富,易守难攻2)道路以环状和放射为主3)城市中心是教堂广场4)城市划分为若干教区5)注重城市环境景观2.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2004考题)1)中世纪意大利许多城市是西罗马帝国的防卫性据点转变成手工业和商人的居住地。

2)拥有最先进的城市公共建筑3)许多城市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城市,是最早战胜封建主而建立的城市共和国。

4)教堂高塔是城市独立的纪念碑5)典型代表是: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比萨。

佛罗伦萨:西格诺利亚广场是象征城市共和国独立而带有纪念意义的市民广场,广场上有市政厅,塔楼是城市的标志,市政厅前有大卫雕像。

广场空间渗透到周围建筑实体中,进入广场的道路各有对景。

威尼斯:意大利中世纪最美丽的水上城市。

圣马可广场经数百年经营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

山城锡耶纳市中心的坎波广场是几个区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焦点。

3.中世纪巴黎的城市建设1)在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位于赛纳河口的一个小岛上,即城岛3)几次扩建城墙和城市4)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4.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理论a.阿尔伯蒂《论建筑》继承了维特鲁威的的思想,主张从城市的环境因素考虑城市的选址选型,结合军事防卫要求布局街道,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1)城市街道由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

2)中心设教堂、宫殿或城堡。

3)城市由几何形体构成。

b.费拉瑞特《理想的城市》(图)完整的按照费拉瑞特的理想城市建造的是威尼斯王国的帕尔曼-诺伐城,设计者是斯卡莫齐为防御而设的边境小城,中心为六角形广场,辐射道路用三组环路联接。

城市中心点设棱堡状的防御性构筑物。

c.斯卡莫齐—理想城市方案(图)1)城市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市场2)东西两侧为正方形的商业广场,南北为交易所及市场广场,主要广场南侧有运河通过3)城市中心设棱堡状的防御性构筑物4)由于星形城市放射性锐角很难设计房屋,后来出现了有格栅型接道的矩形理想城市d.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对整个欧洲的城市规划思潮都有影响5.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城市的主要特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分期大致可以分为: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早期文艺复兴(15世纪),以罗马为代表的盛期文艺复兴(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威尼斯和仑巴底为代表的晚期文艺复兴(16世纪中期和末期),17世纪以后为巴洛克时期a.城市特点1)突破了宗教束缚,大型世俗性建筑构成了城市主要景象2)地理学、数学等知识有力的影响了城市规划结构3)许多城市因不能满足生产生活而进行改建,但布局上没有大的突破4)设计思路由细节扩大到环境5)巴洛克时期的浮华雕饰及建筑物的轴线构图,极大的丰富了城市景观6)巴洛克时期城市改建强调运动感和景深,有助于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构成整体环境b.典型城市佛罗伦萨(早期)1)建筑主要活动是城市公共建筑和教堂2)修建了联通市中心的乌菲齐大街,两侧为设骑楼的连排式多层房屋3)重视立面设计,不重视体积4)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成为城市标志威尼斯(晚期)1)开拓街道广场,修建教堂府邸2)建造商业集会的敞廊,市政府,钟塔等3)豪绅富商的大府邸多数在大运河两侧,形成屏风式立面4)修建码头和石拱桥5)完善圣马可广场的建设罗马(巴洛克)1)开辟3条笔直的道路通向城门,三条轴线在城门之里的椭圆形广场上相交2)3条道路交叉点安置方尖碑,作为对景3)轴线构图的广泛运用4)强调建筑体积5)多数教堂采用集中式构图,具有纪念碑性质6.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建设及典型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放在广场建设上1)早期:继承中世纪传统,广场周围建筑布局自由,空间多封闭,雕像放在广场一侧。

2)盛期和晚期:广场比较严整,采用柱廊形式,空间开敞,雕像常常放在广场中间代表:圣马可广场1)由3个梯形广场组合成的拐尺形广场,透视效果好2)艺术处理方面,高耸的钟塔成为城市的标志,与广场周围的水平线成美的对比3)广场四周底层全采用外廊式做法4)不同空间互迭和视觉上相似性对比性的运用,达到形体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峰7.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建设a.巴黎改建路易十四时期—为了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而改建1)改建卢浮宫等大型古典主义建筑2)富裕贵族在巴黎建造城市府邸3)修建路易十四广场和胜利广场歌功颂德4)形成巴黎城市的中轴线,完成香榭丽舍大街和协和广场的建设5)采用区域性、轴线性的方式b.凡尔赛的建设1)位于巴黎西南郊外,由猎庄发展而成2)宫前有3条放射性大道,呈50度角,将景物包容在同一视野中3)凡尔赛花园采用强烈的轴线,对称布局,十字水渠,用列树装饰道路,构成无限深远的透视4)反映了王权至上,体现了唯理主义思想c.广场建设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统规划,纪念性的广场有很大发展,开始将绿化布置,雕像喷泉,建筑小品和周围建筑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以及处理好周围建筑高度的比例,广场周围环境以及广场和广场之间的联系。

典型代表:巴黎的旺道姆广场,协和广场巴黎协和广场:2)位于赛纳河北,横轴与香榭丽舍田园大道重合。

3)主要特征是开敞,广场东南西三面无建筑,向树林,花园和塞纳河完全敞开,平面为长方形4)广场北边有一对古典建筑物,把广场和北面的南北向大街联系起来,构成了同爱丽舍田园大道垂直的次要轴线。

5)协和广场出色地起到了都勒里花园过渡到爱丽舍田园大道的作用,成了从卢佛尔宫至星形广场的巴黎主轴线上的重要枢纽。

外国城建史——知识要点(近资)第三篇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1.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问题和矛盾1)人口迅速增长,居住环境恶化2)城市结构巨变,造成混乱3)刺激商贸,空前繁荣4)社会两极分化严重5)交通恶化6)环境污染7)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环境艺术品质低下2.1666年克里斯托弗?仑的伦敦改建要点和成果a.改建:1)沿袭古典主义手法,将法国园林手法运用到城市。

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道路2)强调经济职能,弱化宗教职能3)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4)没有很好的结合现状和地形,强烈要求改变私人土地的所有权,没有得到官方的采纳。

b.成果:1)设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制定建筑技术规定2)建造了拥有方形广场的居住建筑群3)在公园建设方面,将封建主占有的大型花园经过改造向公众开放4)里琴大街出色的整体面貌和景观环境3.不同时期巴黎改建的特点a.雅各宾时期城市建设的重点是第三等级和贫苦手工业工人的聚居区1)为减轻市中心交通,增辟几条干道2)封闭市内一些墓地,将巴士底狱夷为平地,修建绿化广场,广泛绿化3)建筑形体追求简单,反映“一切建筑都像公民道德那样单纯”的见解b.拿破仑时期1)城市风貌—灰色屋顶的多层建筑2)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大街3)在巴黎西部改建贵族区4)修建明星广场和凯旋门5)以协和广场为枢纽,在规划布局上控制巴黎中心c.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改建(99年考题)背景:法国国内国际铁路建成,巴黎成为欧洲最大的交通枢纽目的:功能需要+装点帝都+军事防御措施:1)完成巴黎大十字和两条环路的建设2)连续17年的道路建设(市中心和市区外围)3)为美化城市面貌,对于街道两侧的建筑高度和建筑物顶坡度都有所规定4)改建市中心大型公共建筑5)重视城市绿化,修建大面积的公园6)将巴黎市中心分散到几个区中心,适应了当时由于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要求7)完善市政设施建设缺点:1)没有解决贫民窟问题2)没有解决因国内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4.华盛顿规划(朗方规划---华盛顿2000年规划)a.朗方规划1)借鉴欧洲八个城市,选择两条河的交叉处,北面地势较高用水方便处作为城市发展用地2)设计以国会和白宫为中心,国会位于最高处,作为全城核心和焦点3)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一条通向托马克河的轴线,并连结白宫和法院,形成三角形放射布局,构成全城结构中心4)方格型路网和放射路网结合,形成美丽的街道景观5)大胆的人口预测b.华盛顿2000年规划—放射长廊发展战略(图)1)以现有城市为中心,向外建6条放射交通线,即长廊形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