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原因

合集下载

儿科医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儿科医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儿科医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一)病因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的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婴幼儿发病率高,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者。

小儿缺铁的常见原因包括:1,先天储铁不足 2.铁摄入量不足 3.生长发育快 4.铁吸收障碍 5.铁的丢失过多。

(二)临床表现:6个月至2岁最多见。

缺铁通常经过以下三个阶段才发生贫血:铁减少期:此阶段体内储铁已减少,但供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尚未减少;红细胞生成缺铁期:此期储存铁进一步耗竭,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环中血红蛋白的量尚未减少;缺铁性贫血期:此期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有一些非造血系统的症状。

1. 一般表现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肿大越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1)消化系统症状:异食癖(2)神经系统症状(3)心血管系统症状(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感染。

指趾甲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三)实验室检查1.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

2.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3.铁代谢的检查:(1)血清铁蛋白(SF): SF值可较灵敏地反应体内贮铁情况。

测定值低于12 u g/L提示缺铁。

(2)红细胞游离原口卜琳(FEP):增高。

(3)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缺铁性贫血时SI降低,和度增高及TS降低。

(4)骨髓可染铁:缺铁时细胞外铁粒减少,铁粒幼细胞数亦可减少(小于15%),是反映体内贮存铁的敏感而可靠的指标。

(四)预防和治疗:1.预防: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吸收率高的辅食;婴幼儿食品可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早产儿、低体重儿2个月给予铁剂预防。

2.治疗:口服铁剂为主,选用二价铁易吸收。

5种原因易造成宝宝缺铁性贫血

5种原因易造成宝宝缺铁性贫血

5种原因易造成宝宝缺铁性贫血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贫血由于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不同,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界限,特别是0-6个月这个年龄段,个体发展快、差异大,还有疾病因素的影响,很难用统一、标准的数据来判断孩子是否贫血。

但何主任建议,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是缺铁性贫血。

1.一般表现:宝宝皮肤黏膜苍白(唇、口腔黏膜、甲床明显等);宝宝易疲乏,不爱活动;年纪大点的宝宝会说自己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症状。

2.严重贫血会出现髓外造血的表现:部分患儿可出现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

3.消化系统:宝宝食欲减退,或出现异食癖;经常呕吐、腹泻;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严重者还会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4.神经系统:宝宝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低于同龄儿。

5.心血管系统:心率增快,严重者还会出现心脏扩大、心衰等症状。

6.免疫功能降低:易感染各种流行性疾病,如流感、手足口等。

7.上皮组织异常:指甲菲薄、脆弱、扁平、匙状甲,头发细黄,无光泽。

导致宝宝缺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先天储铁不足:包括早产、多胎、胎儿失血、孕母严重缺铁等,都可能造成宝宝缺铁;2.铁摄入量不够:主要是婴儿在食物转换期没有及时补足强化铁的食物或铁剂;3.生长发育过快:有的宝宝体重和血容量增长快,血红蛋白量需增加,但食物补充的铁并不能满足其需要;4.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慢性肠道病等都可能会引起宝宝铁吸收障碍;5.铁的异常丢失:某些疾病会引起宝宝长期慢性失血,从而造成缺铁,如牛奶过敏、息肉、钩虫等疾病。

婴儿贫血怎么办1、补充含铁食物,加铁的婴儿配方奶粉、含铁的米片或含铁的维生素滴剂等。

同时,还要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西红柿汁、菜泥等,以增进铁质吸收。

此外,当宝宝开始吃固体食物后,也要多喂食含大量铁质的食物,如鸡蛋黄、米粥、菜粥等,但应避免喂食糖,因食糖会阻碍铁质的吸收。

2、随时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必要时要给宝宝做血红蛋白成分的检测试验,因为患有轻微贫血的宝宝在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临床儿科学知识:小儿贫血知识点总结

临床儿科学知识:小儿贫血知识点总结

临床儿科学知识:小儿贫血知识点总结帮助大家梳理临床儿科学知识关于小儿贫血知识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临床表现: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引起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1)先天储铁不足2)铁摄入量不足3)生长发育因素4)铁的吸收障碍5)铁的丢失过多小儿贫血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血红蛋白(Hb)的低限值在6-59个月者为110g/L,血细胞比容(HCT)为0.33;5~11岁Hb为115g/L,HCT为0.34;12~14岁Hb为1205g/L,HCT为0.36,海拔每增高1000米,血红蛋白升高约4%。

小儿贫血的形态分类: 根据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计算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果可分四类:①正常细胞性贫血:MCV80~94fl,MCH28~32pg,MCHC32~38%;即均在正常范围。

②大细胞性贫血:MCV 94fl,MCH 32pg,MCHC32~38%③小细胞性贫血:MCV 80fl,MCH 28pg,MCHC32~38%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 80fl,MCH 28pg,MCHC 32%。

小儿贫血的程度分类:根据外周血红蛋白含量可分为四度:轻度:Hb从正常下限~90g/L;中度:Hb为~60g/L;重度:Hb为~30g/L;极重度:Hb 30g/L。

新生儿:Hb144~120g/L者为轻度;Hb120~90g/L者为中度;Hb90~60g/L者为重度;Hb 60g/L者为极重度。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

皮肤黏膜苍白、乏力、头晕、耳鸣。

髓外造血表现,肝脾可轻度肿大,与年龄、病程相关。

非造血系统表现,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低,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智力低,心率增快,免疫力低下。

儿科知识点之缺铁性贫血

儿科知识点之缺铁性贫血

儿科知识点之缺铁性贫血病因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最多,故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入量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 ~4个月时和1岁时体重分别为出生时的2倍和3倍;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1岁时血液循环中的血红蛋白增加2倍;未成熟儿的体重及血红蛋白增加倍数更高;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易致缺铁。

4.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

慢性腹泻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铁的排泄也增加。

5.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比成人多。

每1ml血约含铁0.5mg,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

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

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

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髓外造血,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大越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2)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

(3)心血管系统症状: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

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辅助检查1.外周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发病原因

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发病原因

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发病原因
为什么孩子得了小儿缺铁性贫血,究其原因就是在婴儿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的含量不够,消化道对铁的吸收不足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即可发生贫血。

正常婴儿体重增加1倍,保持血红蛋白于11g/dl,其体内储存的铁是足够用的,所以在体重增长1倍以前,若有明显的缺铁性贫血,一般不是由于饮食中缺铁所致,必须寻找其他原因。

2、饮食缺铁
婴儿以乳类食品为主,此类食品中铁的含量极低,母乳铁的含量与母亲饮食有关系,一般含铁为1.5mg/L,牛0.5~1.0mg/L ,羊乳更少,乳类中铁的吸收率约为2%~10%,人乳的铁的吸收率较牛乳高(缺铁时人乳中铁吸收率可增至50%),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量的母乳别喂养,可以维持血红蛋白和储存铁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在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并及时添加辅食,否则在体重增长1倍后,储存的铁和完,即能发生贫血,母乳喂养儿于6个月后如不添加辅食,亦可发生贫血,根据北京儿童医院39例小细胞贫
血的病因调查,65%为人工喂养,部分母乳喂养者都未及时添加辅食,较大儿童每因次饮食习惯不良,拒食,偏食或营养供应较差而致贫血。

3、长期少量失血
正常人体内储存的铁,为人体总铁量的30%,如急性失血不超过全血总量的1/3,虽不额外补充铁剂,也能迅速恢复,不致发生贫血,长期慢性失血时,每失血4ml,约等于失铁1.6mg,虽每天失血量不多,但铁的消耗量已超过正常的1倍。

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情绪问题持续存在, 家长可考虑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定期随访和复查安排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血红 蛋白和铁蛋白的水平。
随访管理
与医生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孩子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以便医 生调整治疗方案。
长期关注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需要一段时间,家长应有耐心和信心,长期关 注孩子的健康状况。
免疫系统
缺铁会降低儿童免疫力,易患感染 性疾病,且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皮肤黏膜苍白,无光泽, 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
等。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腹胀,腹泻等。
烦躁不安,精神不振,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
减退等。
其他症状
异食癖,如喜食泥土、 墙皮等;免疫力下降,
观察病情变化
定期监测小儿的血红蛋白水平,观察 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不改善或加重, 应及时就医。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在补充铁剂期间应避免使用这些 药物或咨询医生建议。
05 家庭护理与康复 指导
家庭护理要点
合理饮食
家长应提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红 肉、动物肝脏、蛋黄等,同时搭配富 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以促进铁 的吸收。
分型
根据缺铁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缺铁性贫血。轻度指Hb在90-110g/L之间; 中度指Hb在60-90g/L之间;重度指Hb<60g/L。
03 治疗原则与措施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及时干预
01
对疑似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应尽早进行血液检查,明确诊断后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措施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措施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措施
小儿缺铁性贫血又叫小儿营养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两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

引起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因素主要有:1、初生时的体重。

初生时
机体的体重与铁的含量成正比,体重低的小儿或早产儿更易发生贫血;
2、生长速度。

小儿生长速度快,机体对铁的需要大,而摄入相对少时,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饮食缺铁。

婴儿以乳类食品为主,此类
食品中铁的含量极低。

母乳铁的含量与母亲饮食有关系,母亲铁摄入不足时也可导致小儿缺铁;4、其他原因。

长期腹泻、呕吐、肠炎等,均可影响营养的吸收。

急性和慢性感染时,患儿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好,也能造成缺铁性贫血。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措施:1、首先应做好婴儿喂养指导。


乳中铁虽不够,但其吸收较好。

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选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2、4-6个月后应开始逐步逐量添加含铁丰富、适合小
儿消化的饮食。

如:蛋黄、猪肝、猪血、禽血、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等,其次为各种肉类、肾脏、菠菜、高粱、小米等;3、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或果汁,促进铁吸收;4、做好健康检
查工作,定期进行贫血普查,有异常应及早治疗。

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缺铁性贫血是影响宝宝健康的常见疾病,3岁以内发病率最高,而以1岁左右为多见,但多为轻度贫血。

其主要引发因素是宝宝体内微量元素铁的缺失,导致血红蛋白的减少,不能促进各种酶的合成,引发了宝宝缺铁性贫血。

本文主要总结了一些关于宝宝缺铁性贫血的一些因素,可供家长参考。

1、宝宝先天储微量元素铁不足。

如早产、双胎、母亲贫血,都会使新生儿储铁减少。

2、宝宝生长发育快。

宝宝从出生到1岁,生长发育最快,血容量增加迅速,微量元素铁的需要量多,因而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容易缺微量元素铁,会引发贫血。

3、宝宝的饮食中铁缺乏。

宝宝出生6个月后,从母体得来的造血物质基本用完,而母乳、牛奶含铁很少,所以,不及时添加辅食,单纯喂奶很易缺微量元素铁。

4、宝宝患病。

如慢性腹泻等,微量元素铁不能很好地吸收,而造成缺铁。

发现宝宝贫血的症状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症状轻微的常常被忽视,一般发现时常常已经是中度贫血。

常见的症状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粘膜苍白,并以口唇、指甲、手掌最为明显。

大孩子可以说明有头晕、眼前发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贫血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因此,防治宝宝贫血至关重要。

防止宝宝贫血首先要提倡母乳喂养。

尽管母乳含铁量低,但母乳中微量元素铁的利用率比牛奶高得多。

还要及时添加辅食,注意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如猪肝、动物血、豆类、蛋类、绿叶蔬菜等。

此外,还要注意影响微量元素铁吸收的因素,如茶水、碱性物质及饮料等,都能阻止铁的吸收,而维生素C则有利于铁的吸收。

综上所述,宝宝缺铁性贫血是宝宝常见的疾病,并且,宝宝贫血不易马上发现,所以,家长应在宝宝的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的调理,注重微量元素铁的补充,如果饮食铁摄入不足以满足需求,可以给宝宝补充铁之缘片及时有效的纠正贫血。

并按时的对宝宝进行身体检查,以确保宝宝的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发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原因
引发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原因?引发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如妊娠期孕妇贫血会加大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几率,因此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要从准妈妈时开始预防。

小儿缺铁性贫血症状
婴儿贫血是婴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

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

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嘴唇、指甲颜色变淡等;呼吸、心率增快;食欲下降、恶心、腹胀、便秘;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年长患儿还会出现头痛、头晕、眼前有黑点等,患病时间长的患儿常常会出现容易疲劳、毛发干枯、生长发育落后等。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表现除了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嘴唇、指甲颜色表现最明显)、食欲降低、呕吐或腹泻以外,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等;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能下降等。

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
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

婴幼儿在4 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育龄妇女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铁的摄入和吸收不佳,也极易导致贫血。

2、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
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3、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②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 6个月)却仍然只吃
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 11毫克。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

婴幼儿在4 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
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③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
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④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宝宝进行喂养。

千万不要只认为母乳好就不给孩子添加辅食,也不要认为母乳会导致孩子贫血而及早断奶。

4、是生成不足:包括造血物质如铁、叶酸、VtB12缺乏导致的营养性贫血和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5、破坏过多:其中一种是红细胞内在缺陷造成的先天性遗传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亦称蚕豆病)和地中海贫血,另一种是红细胞外在因素导致的非遗传性贫血如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感染性贫血等;
6、丢失过多造成的失血性贫血。

如急性大出血、慢性消化道
炎症、寄生虫病。

7、儿童期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或由于食物搭配不合理、慢性腹泻、反复感染使得铁和Vt12、叶酸的吸收障碍等均可引起营养性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