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会卫生状况与策略习题

合集下载

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与策略习题

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与策略习题

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与策略习题一、填空题1、社会卫生状况评价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和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影响因素评价。

2、卫生政策具有导向、和分配功能3、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策基础包括两个方面即和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卫生政策常用的分析方法是5、新时期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8、DALY是的英文缩写,主要用于进行全球疾病负担的分析。

二、选择题1、在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中,哪项是目前最常用的指标()A、平均期望寿命B、病残调整生存年C、潜在减寿人年数D、健康期望寿命2、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生长发育统计指标是()A 婴儿死亡率B孕产妇死亡率C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D患病率3、下列哪一项不是卫生政策的功能()A、导向功能B、管理功能C、分配功能D、调控功能5、为实现HFA/21centtuy,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四项行动纲领即卫生策略之一是()A、在所有的环境中促进健康。

B、承认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

C、将健康作为人类发展的中心。

D、消除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6、关于利益相关集团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利益相关集团是指某些人、团体或者机构,他们能够改变某个政策目标,影响目标实现B利益相关集团分析主要分析各个集团的利益以及他们所动用的资源C利益相关集团分析时主要分析不同利益相关集团的可见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财力D利益相关集团分析是卫生政策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三、名词解释1、社会卫生状况2、平均期望寿命3、卫生政策4、卫生策略5、初级卫生保健PHC6、减寿人年数PYLL7、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四、简答题1、卫生政策的特点是什么?2、为实现21世纪人人现有保健,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哪些战略行动?3、21世纪人人健康的三个总体目标是: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说提供的服务。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社会医学 第五节 社会卫生状况与社会卫生政策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社会医学 第五节 社会卫生状况与社会卫生政策

第五节社会卫生状况与社会卫生政策了解社会卫生状况,能够找出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这些问题的社会因素,为发现重点保护人群,更好的防治健康问题提供依据;这些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是重要的基础信息,不仅能提供依据,而且能更好地制定卫生政策,组织卫生服务的提供。

第五节社会卫生状况与社会卫生政策一、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一)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含义系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环境状况。

因此,社会卫生状况评价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人群健康状况评价、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影响因素评价。

(二)社会卫生状况的主要评价指标1.人群健康状况指标(1)单一型健康评价指标:仅测量健康的某一方面,如疾病、死亡、生长、发育等。

1)生长、发育统计指标:主要包括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6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性别低身高百分比、6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性别低体重百分比等。

2)疾病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发病率、患病率、疾病构成、疾病顺位、病死率、因病卧床天数、治愈率、生存率等。

3)死亡统计指标:主要包括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和死因顺位、平均期望寿命等。

(2)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1)减寿人年数(PYLL):亦称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

减寿人年数是指全部“早死”者总共损失的人年数,是衡量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可以根据各死因损失寿命年数的大小顺位来判断导致“早死”的原因。

2)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期望寿命是以死亡作为观察终点,而无残疾期望寿命则以残疾作为观察终点,代替普通寿命表中的死亡。

它运用现实寿命表的计算原理,通过扣除处于残疾状态下所损失的平均寿命,从而得到无残疾状态下的预期平均生存年数。

无残疾期望寿命综合了死亡率和残疾与活动受限率两个指标。

3)活动期望寿命(ALE):是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为基础计算而得,是指人们能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

(完整版)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社会医学(人才评价考试)

社会医学(人才评价考试)

第一章绪论1.社会医学的三个发展阶段(1)社会医学的萌芽时期(1760年到1840年)(2)社会医学的创立时期(1840年到1880年)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社会医学”(3)社会医学的发展时期(1880年到现在)法国医生格罗蒂扬在德国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首次提出健康、疾病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2.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3.社会医学的学科性质(1)社会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医学+社会科学应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学问题。

(2)学科的发展方向:高度分化:科学研究的需要高度综合: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3)关于交叉学科的特点:着眼于社会生产实践。

4.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5.健康、心里健康的概念6.社会医学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生理学(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社会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社会病理学、社会诊断学(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社会治疗学7.社会医学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的观点(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8.三次卫生革命的任务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管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模拟试题(附答案)

管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模拟试题(附答案)

管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易感但内向、稳重、持久但懦弱,沉默而孤独是哪种人的气质特征?( )A、粘液质B、多血质C、胆汁质D、抑郁质E、其他正确答案:D2、社会环境又称( )。

A、次生环境B、物质环境C、原生环境D、心理环境E、非物质环境正确答案:E3、健康调查量表(SF-36)适用于( )。

A、普通人群生命质量的测量B、临床试验及研究C、卫生政策评价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4、与健康较为密切的人口结构是( )。

A、性别和婚姻B、年龄和职业C、文化和婚姻D、年龄和性别E、职业和文化正确答案:D5、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正确的是( )。

A、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B、健康是指身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心理处于完好状态C、健康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生命活动正常D、健康是指身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社会适应方面正常E、健康是指人的生命活动正常,有效扮演各种角色正确答案:A6、社会医学重视下列哪些因素对人群健康及疾病的影响?( )A、遗传因素B、生物因素C、社会因素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7、疾病都必然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或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或化学改变,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或理化的特定原因, 都应该能找到治疗手段,指的是哪种的医学模式思想?( )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式C、机械论的医学模式D、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E、神灵主义医学模式正确答案:B8、下列不属于健康危险行为特征的是( )。

A、偶然性行为B、长期稳定的行为C、有明显的健康危害D、偏离行为E、后天生活习惯正确答案:A9、关于初级卫生保健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社区和家庭能够普遍享受的B、费用是社区或国家能够负担得起的C、只在发展中国家需要普及D、适宜、可靠的技术E、属于基本卫生保健正确答案:C10、生命质量测量中相对稳定的指标是( )。

《社会医学》考试题库带答案

《社会医学》考试题库带答案

《社会医学》考试复习题带答案第一章概论一、填空题:1.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社会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3. 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4.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5.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6. 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

二、多选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C )A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B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C 研究解决人群健康状况的具体医疗技术措施D 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的社会性策略与措施2. 下列不作为社会医学研究任务的是(D )A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特征及变动趋势B 研究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特征C 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及与社会因素的关系D 研究改善健康、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医学研究的特点(A )A 研究内容的单一性B 研究因素的复杂性C 研究具有实践性D 研究具有时代性4. 社会医学的性质是(C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交叉学科D 基础学科三、名词解释: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四、简答题:1. 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2. 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1)建立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学实践。

2)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群健康状况极医学面临着主要的卫生问题。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
人口统计指标 疾病统计 生长发育统计 综合指标
(一)健康相关指标
1.影响健康的环境指标 (1)人口学指标 : *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高出生高死亡到低出生低死亡
*人口负担系数: 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 总负担系数= X100% 15-64岁人口数 总负担系数=老年负担系数+少年儿童负担系数
人口统计指标 疾病统计 生长发育统计 综合指标
(二)健康状况指标
1、人口统计指标 (1)死亡率: 死亡率是在一定时期内,死亡人口数与年平均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之比) (2)婴儿死亡率 : 指某地某年未满周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与同年活产数的比值。 年内婴儿死亡总人数 婴儿死亡率 = ————————— ×1000‰ 年内活产数
三、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
指标 甲地 乙地 婴儿死亡率 50‰ 30‰ 孕产妇死亡率 10‰ 25‰ 平均期望寿命 68 70 两周患病率 137 ‰ 152 ‰
医疗服务利用指标 ① 两周每千人就诊次数(两周就诊率) ② 一年内每千人住院次数(住院率) ③ 一年内每千人住院日数 ④ 每人每年就诊次数 ⑤ 每人每年住院日数 ⑥ 两周内每千人服药人数
预防保健服务指标 ① 计划免疫率 :指儿童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覆盖率。 ②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包括产前检查率、新法接生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产后访视率。产前检查率指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达到母婴保健法规定的比例,产后访视率指产妇接受产后访视服务次数达到母婴保健法规定的比例。 ③ 儿童系统管理率:指儿童出生后按照系统管理的要求定期体检的比例。
2.疾病统计指标
疾病频度指标 发病率、患病率 疾病构成指标 构成比 疾病严重程度指标 某病病死率 因病休工(休学、卧床)率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

(三)社会卫生状况的资料来源
1.文献资料 生命统计资料 人口普查资料 卫生服务常规登记资料 疾病登记 卫生相关部门的资料 2. 调查和监测资料
(四)社会卫生状况的指标
1.人群健康状况指标 1.人群健康状况指标 1)单一型指标 婴儿死亡率 平均期望寿命
2)复合型指标 减寿人年数(PYLL) 减寿人年数(PYLL) 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 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 活动期望寿命(ALE) 活动期望寿命(ALE) 病残调整生命年(DALY) 病残调整生命年(DALY) 全球疾病负担测算 健康期望寿命(HALE):它扣除了死亡、 ):它扣除了死亡 健康期望寿命(HALE):它扣除了死亡、 残疾和疾病对于健康的影响, 残疾和疾病对于健康的影响,完全健康的 期望寿命。 期望寿命。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来自一.社会卫生状况评价(一)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 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
社会卫生状况指人群健康状况, 社会卫生状况指人群健康状况, 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 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 主要是社会因素。他包括卫生政策、 主要是社会因素。他包括卫生政策、 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 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 卫生行为等一系列指标。 源、卫生行为等一系列指标。
2.健康影响因素指标 2.健康影响因素指标 人口学指标 自然环境指标 社会环境指标 卫生保健服务指标 卫生保健资源指标
二.全球社会卫生状况和社会卫生策略
1.全球社会卫生状况 1.全球社会卫生状况 2.全球社会卫生策略 2.全球社会卫生策略 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初级卫生保健
三.我国社会卫生状况和社会卫生策略
1.社会卫生状况 1.社会卫生状况 2.社会卫生策略 2.社会卫生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与策略习题
一、填空题
1、社会卫生状况评价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和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影响因素评价。

2、卫生政策具有导向、和分配功能
3、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策基础包括两个方面即和卫生系统的
可持续发展。

4、卫生政策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5、新时期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8、DAL Y是的英文缩写, 主要用于进行全球疾病负担的分析。

二、选择题
1、在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中,哪项是目前最常用的指标()
A、平均期望寿命
B、病残调整生存年
C、潜在减寿人年数
D、健康期望寿命
2、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生长发育统计指标是()
A 婴儿死亡率
B 孕产妇死亡率
C 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
D 患病率
3、下列哪一项不是卫生政策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管理功能
C、分配功能
D、调控功能
5、为实现HFA/21centtuy,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四项行动纲领即卫生策略之一是()
A、在所有的环境中促进健康。

B、承认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

C、将健康作为人类发展的中心。

D、消除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6、关于利益相关集团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利益相关集团是指某些人、团体或者机构,他们能够改变某个政策目标,影响目标实现
B 利益相关集团分析主要分析各个集团的利益以及他们所动用的资源
C 利益相关集团分析时主要分析不同利益相关集团的可见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财力
D 利益相关集团分析是卫生政策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卫生状况
2、平均期望寿命
3、卫生政策
4、卫生策略
5、初级卫生保健PHC
6、减寿人年数PYLL
7、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
四、简答题
1、卫生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2、为实现21世纪人人现有保健,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哪些战略行动?
3、21世纪人人健康的三个总体目标是: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说提供的服务。

五、论述题
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群众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经济举办的社会福利性医疗保健制度,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农村地区积极推进新型的合作医疗,主要是以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个人共同出资,主要补助大额或住院医疗费用。

请就新型合作医疗的卫生政策做简要的利益相关集团分析。

利益相关集团集团的利益拥有的资源动用资源的能力立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人群的健康
2、调控功能
3、健康是人类发展的中心
4、利益相关集团分析
5、预防
6、伤残调整生命年
二、选择题
B C B A C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卫生状况:指人群的健康,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诸社会因素的状况。

2、平均期望寿命:是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平均每人能活到的平均年数。

3、卫生政策:由政府或权威机构以社会健康为根本利益依据,制定并实施的关于卫生事业
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的总称。

4、卫生策略:以卫生政策为基础,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一套相互联系的医学、公共卫
生学和改善人群健康有关的措施和技术。

5、初级卫生保健PHC:最基本的人人都可以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们群众和政府
都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卫生服务。

6、减寿人年数PYLL:某一人群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
或出生期望)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

7、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以残疾作为观察终点,代替普通寿命表中以死亡为观察终点。

它运用现实寿命表的计算原理,通过扣除处于残疾状态下所消耗的平
均寿命,从而得到无残疾状态下的预期平均生存年数。

四、简答题
1、卫生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1)利益和价值倾向
2)目标取向
3)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4)功能多样性
5)过程及阶段性
2、21世纪人人健康的三个总体目标是:
1)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2)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
3)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3、为实现21世纪人人现有保健,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哪些战略行动?
1)与贫困作斗争
2)在所有的环境中促进健康
3)部门间的协调、协商和互利
4)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规划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简单列举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如下
利益相关集团集团的利益拥有的资源动用资源的能力立场
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3分)财政投入、改善
群众的健康、实
现政府职能
多强中央支持,地方政
府取决于当地的财
政能力和政府意愿
等多种因素
医疗卫生机构(3分)群众就医增加,
医疗收入提高
较多较强支持
老百姓(3分)从政策中受益相对少相对弱取决于经济状况、
对制度的认识和理
解、政策的运行管
理等
卫生行政部门(2分)行使政府职能
进行管理
较多较强-- 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