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知识结构及同步课时练习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 宋明理学 一、预习检测——抓住主干 看谁写的又快又好——写出本课的主干知识(关键词) 二、课程标准——把握主题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三、课堂学习——获知提能 【自主学习】 1.随着时代发展、 ,汉代儒学粗糙的 已经无法控制人心。
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以来, 、 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 ”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弘扬 、关怀 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 、 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2.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涵盖佛、道关于 、 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 联系起来。
到宋代,新兴的儒学逐渐确立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 ”或“ ”为核心的观念体系,成为“ ”。
对理学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是 、 和南宋的 ,人们把他们的新入学统称为“ ”。
“二程”和朱熹把 和 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 ”,从哲学的高度论证 和 的合理性。
要把握“理”,就要“ ”,即通过接触 ,在体会到 的基础上加深对 的体验。
其最终目的在于 ,而并非 。
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3.南宋 认为,“理”不需要 的事物上去寻找,提出“ ”, 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他的思想因此被称为“ ”。
他提出“ ”,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明代 主张以 来更新理学,这种思潮的结晶是“ ”。
其思想核心是“ ”,认为 就是本心,就是 。
强调了 的作用,激励人们 。
4.宋明理学强调 和 ,用以 ,压抑、扼杀 ,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 ,注重 、 ,讲求 , 、 ,强调人的 和 ,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合作探究】 材料一: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所作佛偈(佛教唱词):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材料二:神秀的同门、南派首领慧能所作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请回答:装订线是根据宋明理学家程、朱、陆、王的思想主张,分析它们与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之间有合同异与渊源关系。
【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1课 孔子与老子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1课 孔子与老子 Word版含解析[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1f52dd69a8956bec0975e3d2.png)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程标准]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1.思想内容(1)政治思想①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和“克己复礼”。
基本途径是遵循“忠恕”之道和“________”。
②提倡“____________”,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①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教育思想①教育原则上,主张“____________”。
②教育方法上,主张“____________”。
③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
2.地位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____________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
(2)________________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1.思想内容(1)哲学思想①本原论:“____”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天命观:“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辩证法: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政治思想:主张“____________”。
2.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____________以及中国人的____________、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1.山东曲阜孔庙是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
今天我们如果要去参观孔庙,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B.《尚书》C.《论语》D.《道德经》2.下面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却受到冷遇,主要是因为其主张()A.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B.不关心民生问题C.拒绝社会改革D.不能满足统治者要求3.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4.斯洛伐克共和国黑山博士说:“为了创造一个没有任何争端冲突的德馨社会,人类伟大导师孔子所设立的道德原则和进行的不懈努力直至今日仍无人超越。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 孔子与老子岳麓版知识点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岳麓版知识点练习第七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①敬鬼神而远之②长短相形,高下相倾③为无为,则无不治④弱之胜强,柔之胜刚⑤天法道,道法自然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一致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
下列人物中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孟子B、韩非子C、黄宗羲D、荀子【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时价值。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3新突破(课件+讲义+精练):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2)

17
比较孔子和老子的思想 史料一 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史料二 我②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 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栏目导航
18
[解读] 史料一:阐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①是“为政以德”的 统治效果,意即(统治者如果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 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栏目导航
9
4.影响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 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道德人格 产生了深远影响。
栏目导航
10
[易混辨析] (1)道家学派不等同于道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 的创始人。道家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道家思想形成于先秦 时期,道教兴起于东汉。 (2)“无为而治”不等同于无所作为:“无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既主张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为,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 导“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B.老子Hale Waihona Puke 视法律C.老子主张顺应自然
D.老子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C [题干材料中“法”字的含义是“仿效”“效法”。材料的核心观
点是“自然”是天地万物效法的终极目标。由此可见是老子主张顺应自然
的思想,C 项符合题意。]
栏目导航
1 234 5 6
32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
栏目导航
26
当堂达标 固双基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整合 岳麓版必修3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整合岳麓版必修3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抓住两条线索:1.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从春秋创立到明清出现对儒家思想批判和反思的进步思潮,要结合主要思想家的主张进行分析。
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成就。
二、重大历史线索1.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原因。
(1)领先原因:①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②政治: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政府的管理之下,政治局面相对安定,这也有利于科技的繁荣与进步。
③经济: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古代中国的生产力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④政策: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
同时,封建政府为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长治久安,非常注重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促进了科技进步。
⑤对外交往政策:中华文明同外来文明不断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
(2)走向衰落的原因: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人才。
④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三、题型应用体验文字史料类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取的素材看,多以一段论述或论断、报刊、谚语、诗词等文字材料出现。
2.从考查功能看,提取有效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型例题】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知识点总结文化史第一单元复习纲要1、两条线索:一是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里了应有的贡献2、掌握理论: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第1-2课:课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②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礼乐崩坏。
士人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③在文化教育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
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一)儒家:1.孔子思想核心----“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以礼治国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评价:①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②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③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被推崇为“圣人”2.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民本思想)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人格——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养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
3.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①基本继承儒家思想,但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二)道家:1.老子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3新突破(课件+讲义+精练):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7)

30
(4)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 (5)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 智慧和创新精神。 (6)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7)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进步 奠定了基础。
栏目导航
31
2.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 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农民贫困、 国内市场狭小以及剥削者买田置地,束缚了手工业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 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2)政治上: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
和发展 成为迷信活动 成为迷信活动、敬鬼
的工具
神所使用的工具
栏目导航
22
火药传播到欧洲,推 造纸术经阿拉伯 推动了文艺
指南针的使 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 人传到欧洲,纸张 复兴运动和
用,促进了远 发展,帮助欧洲资产 西 取代了羊皮和小 宗教改革,
洋航行,迎来 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方 牛皮成为主要的 促进了人们
(2)史料二属于后世史学评论,是李约瑟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评论。 ②意指中国古代数学的不足(注意:这不是说中国古代全无数学的踪影), 主要揭示了中国古代科学不注重实验的特点。
栏目导航
26
[思考] (1)根据史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数 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3.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 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 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发展停滞倒退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知识点总结

中学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问点总结中学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问点主要有哪些?接下来为你整理了中学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问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问点总结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一. 背景根本缘由: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政治:周王室衰败,宗法制分封制起先崩溃,诸侯争霸,社会动乱经济:铁器牛耕运用,生产力进步,井田制起先崩溃,小农经济兴起,工商业进展文化:士大夫阶层兴起,供应了人才基础思想概况1.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 学说: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中庸'①政治学说:A、"礼'("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化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义不容辞于师'(2) 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3) 儒学特征:①重视血亲和伦理道德②重视实践理性③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④重视解决实际问题(4)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提倡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见依据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5)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6)孔子的政治主见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日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作用:缓解阶级冲突;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2.老子创立道家学派(1)世界观:"道'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知识结构及同步课时练习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抓住两条线索:1.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从春秋创立到明清出现对儒家思想批判和反思的进步思潮,要结合主要思想家的主张进行分析。
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成就。
二、重大历史线索1.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
时期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创立与发展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西汉改造与独尊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明转型与成熟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2.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及明清时走向衰落的原因。
(1)领先原因:①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②政治: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政府的管理之下,政治局面相对安定,这也有利于科技的繁荣与进步。
③经济: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古代中国的生产力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④政策: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
同时,封建政府为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长治久安,非常注重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促进了科技进步。
⑤对外交往政策:中华文明同外来文明不断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
(2)走向衰落的原因: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人才。
④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1.1孔子与老子1.有一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高兴地说:你讲得太好了!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思想主张中的()A.“有教无类”B.“无为而治”C.“克己复礼”D.“兼爱”解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是在强调遵守社会秩序,维护周礼,C项正确;A项与“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不符,B、D两项不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答案:C2.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其核心思想是() A.以德服人B.“仁”C.克己复礼D.仁政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根据材料强调“为政以德”“爱惜民力”等可知为“仁”的思想。
答案:B3.《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A.启发诱导B.学思结合C.因材施教D.温故知新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这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答案:C4.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解析:老子提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包含着辩证法思想,其对后世影响巨大,是孔子思想的精华。
答案:D5.《老子》一书中写道:“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主张小国寡民B.反对人际交往C.不利社会发展D.主张积极革新解析:材料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这是一种保守的政治思想,不主张积极革新,D 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
夏道遵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材料二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
他的力量无比庞大。
中国文化影响力之大与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在文化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1)根据材料一,孔子的认识与夏商时期人们的认识相比有何变化?从孔子所处的社会阶段分析,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韩素音高度评价了“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请指出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解析:第(1)问先从材料中提取人们的认识变化,然后从生产力角度回答变化的“根本原因”;第(2)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答案:(1)变化:由事鬼神到重视人,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
(2)进步因素:①提倡“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主张“以德治民”;③提出可以“损益”旧章法(政治上主张逐步改良);④提出“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公平)。
背景: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
当时,中国正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旧势力旧制度趋于崩溃瓦解,众多新因素萌生、发展。
[基础巩固]1.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为政以德”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解析:孔子的民本思想指的是“仁”,即反对苛政,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孔子对百姓的重视。
答案:B2.“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重人生、重亲情、重人伦、重和谐。
”孔子思想中“重人伦”的表现主要是()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解析:“人伦”是指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
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就是指遵守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答案:B3.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解析:孔子主张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道德。
A项不符合孔子思想;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不属于“外部”的“他律”。
故排除A、B、C三项,选D项。
答案:D4.“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不耻下问D.当仁不让解析:从材料中的“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可以得出B项正确。
答案:B5.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 A.《道德经》B.《孟子》C.《论语》D.《荀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主张万物的本源是道,道生自然。
其思想源于《老子》,即《道德经》。
故选A项。
答案:A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实际上主张()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B.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C.杜绝浪费,勤俭治国D.无为而治,缓和矛盾解析:老子认为人民难以治理的原因是由于统治者的“有为”,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
答案:D[能力提升]7.季路问事鬼神。
(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解析: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说的精华之一: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
其中:“未知生,焉知死?”的意思是:生还没弄清楚,怎么能搞得清死呢?答案:B8.《论语·先进篇》中记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冉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这反映出孔子()A.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B.强调民本为治国之本C.对弟子教育存在缺陷D.具有—定的爱民精神解析: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并没有对统治者的要求,故A项错误;材料是对其学生的批评,没有要求统治者以民为本,故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冉求的行为是孔子教育缺陷导致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孔子反对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富人搜刮民众财富,关心民众疾苦,具有一定的爱民精神,故D项正确。
答案:D9.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材料反映老子()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C.强调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D.强调无为而治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积少成多,即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实现向其对立面转化的过程,应指的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A项正确。
答案:A10.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解析:材料意思是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材料体现的是道家思想,D项属于老子思想。
答案:D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己复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三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道德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答案:(1)维护奴隶制度。
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2)同:都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方案。
异: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