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运用阅读策略。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全文2.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3. 学习材料:生字词卡片、练习题等4.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大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1.2 播放石头形成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石头形成的原理。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3.1 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3.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4. 互动环节4.1 学生表演课文情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4.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巩固5.1 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5.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7. 课后作业7.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锻炼表达能力。
7.2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生字词书写练习,提高书写水平。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生字词,掌握了课文的重点知识。
[专题范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6篇
![[专题范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750d033968011ca3009170.png)
[专题范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6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之后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好处。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2.准备生字卡片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汇报预习效果a、《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b、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刚才同学们的介绍十分精彩。
李四光是怎样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明白?此刻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初读课文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如果不留意忘了还能够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齐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4.呼应导语解疑惑。
此刻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透过观察自己总结就应怎样写。
第二课时朗读感悟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上节课同学们说得十分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a、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b、“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c、分主角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奇怪的大石头语文教学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奇怪的大石头》故事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故事封面,预测故事内容。
2. 读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奇怪大石头。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请大家观察我们教室里的这个大石头,你们觉得它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奇怪之处。
3.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4. 学生阅读故事第一章,了解故事主要人物和情节。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第二章:理解故事内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因果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二章,了解故事中奇怪大石头的来历。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因果关系,如:为什么会有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步骤: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二章。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因果关系。
3.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4. 教师总结并强调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讨论故事情节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三章,了解故事中人物对奇怪大石头的反应。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看法和评价。
教学步骤: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三章。
2.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
3.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4.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评价。
1. 观察学生的讨论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第四章:分析故事主题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主题。
2. 培养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四章,了解故事主题。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通用14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通用14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有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具体内容写具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3、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交流材料,质疑解难针对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1、字词:理解陨石、地质学家、第四纪、冰川、秦岭等词的意思。
2、内容:交流收集的李四光生平材料,图片或童年故事。
3、自由读文,谈谈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四、指导写字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一、认读词语二、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奇怪的地方吗?可用因为______所以______让学生说说原因。
让学生感受巨石的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______想像情景,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跑去怎样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______。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说话练习: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应该会把草地______,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______。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奇怪的大石头》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石头的来历,明白大自然的神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方法,探究问题的答案。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方法,探究大石头的来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看法。
(2)引入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巩固词汇。
(3)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大石头的来历。
3. 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大石头的来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
(2)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大石头的形成过程。
4. 情感延伸(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分组讨论:如何爱护大自然,保护大石头等生态环境。
(3)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保护大自然的方法。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奇怪的大石头》是一篇描述自然界中奇怪现象的短文。
课文通过讲述一块大石头的奇特形态,引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探索。
2.2 生字词学习:石头、奇怪、大石头、形状、奇特、大自然、观察、思考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分析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
3.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课文中的一些科学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图片展示: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实物展示:展示大石头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石头的奇特形态。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石头,引发学生对石头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5.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5.4 分析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奥秘。
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石头,提问:你们见过奇怪的石头吗?它奇怪在哪里?(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中的角色情感。
(三)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大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3.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块大石头为什么会移动呢?(四)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并指导。
2.学生朗读生字词,教师纠正发音。
3.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五)积累好词好句1.教师挑选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让学生朗读并背诵。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并简要解释其意义。
(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背诵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3.观察身边的石头,尝试找出它们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奥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生字词和积累好词好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今后需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1.在朗读课文时,指导学生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来体现大石头移动的神奇和科学家探究的认真。
对话示例:“同学们,你们觉得大石头移动时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很缓慢、低沉?而科学家的发现是不是充满了惊奇和激动?让我们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这些情感吧。
7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精选五篇)[修改版]
![7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精选五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9c2d921ed9ad51f11df29a.png)
第一篇:7奇怪的大石头(教案)7奇怪的大石头1.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认识“考、秦”等6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1.挂图、幻灯片。
2.搜集李四光的故事。
2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出示挂图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它是从哪儿来的?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词语:陨(yǔn)石突兀(wù)大坑(kēnɡ)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卧进旅行考察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2)认读要写的字。
(3)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考”“秦”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4)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5)质疑问难,解难。
同学们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予以相应的解答。
3.走近李四光(幻灯出示材料)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
原名仲揆,蒙古族,湖北黄冈人。
曾留学日本和英国。
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员地质研究所所长。
建国后任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
中科院地学部委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奇怪的大石头(杜鹃)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名人,分别是列宁和高尔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奇怪的石头>读过之后, 你知道
a、〈〈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师: 有没有同学愿意做小老师, 介绍一下李四光呢?
b、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老师适时补充.)
2.切入本课主题一些同学了解地多一些,一些同学了解地少一些,大家知道原因吗?(不善于积累,课外阅读.)相信通过这篇课文. 同学们对李四光会有更一步的认识.
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师: 我们先闯第一关, 字音词语关.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师: 第二关, 把课文读流利,有信心的可以大声地读.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
师:
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老师及时点评小老师会有煽动气氛地作用.
3.朗读擂台赛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师:有谁敢上来试一试,台下都是评委,有错误记在心里,点评汇报.(奖励擂主)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 .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师: 同学们,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李四光. 一起齐读一下课文吧! 这节课,老师还想告诉大家两位大名人的故
事,仔细的小朋友,你一定能知道他们三个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
这是1666 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
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
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
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的答案——万有引力理论。
瓦特与蒸汽机瓦特是苏格兰发明家,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对蒸汽机作了重大的改革,发明了往复式蒸汽机。
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将他的名字作为功率的单位。
童年时代的一天晚上,瓦特在家中喝茶,滚烫的开水刚冲进茶壶,一时还无法喝。
瓦特耐心地等待茶凉,他一会儿将茶壶盖打开,一会儿盖上。
当他盖上茶壶盖,无意中把茶壶嘴用手指堵住时,壶中的蒸气竟把壶盖顶得“扑扑”直响。
蒸气竟然能将壶盖顶开,这一现象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继续摆弄着茶壶。
坐在一旁的外祖母觉得小瓦特太无聊了,便加以训斥。
而瓦特一心想着蒸气的力量,依旧玩着他的茶壶。
这次“偶然”的发现,在瓦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后,瓦特以浓厚的兴趣投入蒸汽机的研究,不能说与这次的“偶然”发现毫无关系。
)学生反馈:都是爱思考的孩子.好学不倦.
师: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 、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 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为什么没有卧进土里去呢?
a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相
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c、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
这三个问题在后来李四光解决了没有呢?自
由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4、观看录像。
交流感想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 ”的句式说一说。
分组交流。
课外拓展积累名人名言,找一找哪些名人也是从小爱思考,长大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