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和启示解读

合集下载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实施概况、主要特点及对策建议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实施概况、主要特点及对策建议
领 域 是我 省 与 美 国 开展 科技 合 作 研 究最 主 要 的合 作 领 域 。与加
二 、近几年广 东省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主要 特 点
( ) 目数 量呈 上 升趋 势 , 点 合作 领域 支 持 力 一 项 重 度有所增 强
近两年来 , 广东省加大 了对信 息与通讯、 生物医药尤其是 中 医 药现 代 化 、 能 源 、 态 环 境 、 源 保 护 与 利 用 、 代 农 业 新 生 资 现 等 重 点 领域 的支 持力 度 。 从 广 东省 国 际科 技 合 作 计划 各 学 科 领 域 项 目数 量 分 布 情 况来看,D 5 2 D 年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 目中,单一领域项 目数 量 占 年 度 项 目总 量 比 重 超 过 1% 的 合 作 领 域 依 次 为 医 0 学、 信息技术 、 农业、 先进制造和 能源与环境 。0】 2( 6年为医学、 农 业、 生物 技 术 、 能源 与 环境 、 先进 制 造 和信 息技 术 。2 0 年 则为 07 医学 、 业 、 农 能源 与 环 境和 信 息 技术 。 2o _o 7年 , o52o 医学 领 域 一 直都 是 广 东 省 国 际科 技 合 作 计 划项 目数 量 分 布 最 多 的学 科 领 域 。 能源 与 环 境 、 业 领 域 合 作 农 项 目数 量 在 2 0— 07年 间稳 步 上 升 , 0520 占年 度立 项 项 目总 量 的 比重 也 相应 增 加 。0 5年 , 息技 术 、 进 制造 领 域 的 合作 项 目 2o 信 先
究。
( ) 作对 象 国别 主要 分布 在 美洲 、 二 合 欧洲和 亚 洲 地区, 与大洋洲 、 非洲 开展的 国际科技 合作项 目较少
占年 度 立 项 项 目总量 的 比重较 大 ,但 从 2 0 0 6年 开 始 呈 下 滑趋 势 。 国际 科技 合 作 管 理领 域 项 目数 量 三 年来 也 呈现 一定 的 增 而 长, 占年 度立 项 项 目总量 的 比重 也有 所 提 高 。0 7年 , 东 省加 20 广 强 了对信 息 技 术 、 材料 等 领 域 的支 持 力度 。 新

广东“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经验对江苏的启示

广东“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经验对江苏的启示

第8期2024年4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No 8Aprilꎬ2024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2023年创新支撑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ꎻ项目名称: 一带一路 倡议下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对比研究 以江苏和广东为例ꎻ项目编号:BR2023022-2ꎮ作者简介:沈潇雯(1983 )ꎬ女ꎬ高级工程师ꎬ硕士ꎻ研究方向:政策研究ꎬ创新理论ꎬ区域创新ꎮ广东 一带一路 国际科技合作经验对江苏的启示沈潇雯(无锡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ꎬ江苏无锡214000)摘要:广东作为中国沿海的开放大省ꎬ近年来积极与 一带一路 国家开展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合作ꎮ通过推动与这些国家的科技合作ꎬ广东成功地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流动ꎬ并推动了创新资源要素的全球配置ꎮ文章对广东在 一带一路 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的创新特色经验与做法进行了深入研究ꎮ借鉴学习广东的相关做法ꎬ有助于江苏进一步提升对 一带一路 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能力ꎮ关键词: 一带一路 ꎻ粤港澳大湾区ꎻ国际合作中图分类号:G253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2023年10月ꎬ我国召开了首届 一带一路 科技交流大会ꎬ 科技创新 始终是各方聚焦的高频词汇ꎮ加强与 一带一路 国家的科技合作ꎬ促进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ꎬ使世界各国ꎬ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科技发展机遇ꎬ把 一带一路 建设成 创新之路 将成为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的重要发展方向ꎮ1㊀广东参与 一带一路 国际科技合作情况㊀㊀广东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发展ꎬ构建了全方位㊁多层次㊁宽领域㊁系统化㊁战略性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ꎬ探索出一条以政府为引导ꎬ以企业为科技合作主体ꎬ以产学研示范基地为载体ꎬ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先导ꎬ以粤港澳建设为抓手ꎬ以技术输出为突破口ꎬ以高端智库为纽带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ꎮ国家信息中心 一带一路 大数据中心公布的综合性年度报告显示ꎬ广东在全国省区市中参与度居首位ꎮ1 1㊀构建了全方位㊁多层次㊁宽领域㊁系统化㊁战略性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㊀㊀截至2022年年底ꎬ广东省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开展合作项目共160余项ꎮ在科技部批准 一带一路 联合实验室方面ꎬ广东已获批4家ꎮ对外科技合作平台建设方面:广州市设立了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㊁广州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ꎻ深圳市设立了华大基因全球创新中心ꎻ广东省科学院设立了中国-东盟水土保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ꎻ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横琴)㊁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莞)均已投入使用ꎮ在 一带一路 境外园区建设方面ꎬ广东有7家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ꎬ截至2022年年底共计创造产值93 8亿美元ꎬ带动进出口总额达23 8亿美元ꎬ向东道国上缴税费2 2亿美元ꎮ1 2㊀深度开展 一带一路 沿线知识产权贸易合作㊀㊀广东知识产权保护指数全国第一ꎮ2022年ꎬ中国在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专利申请达1 5万件ꎬ专利授权0 8万件ꎮ其中ꎬ广东企业专利申请最多ꎬ2013 2022年为24559件ꎬ年均增长21 8%ꎬ在总量中的占比为42 5%ꎮ广东支持省内10所高校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ꎬ组织开展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专利导航ꎬ建成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专利数据库ꎮ2021年ꎬ广东累计推进粤港㊁粤澳知识产权合作项目356个ꎬ设立12个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问询点ꎬ深化与 一带一路 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务实合作ꎬ实现广东知识产权主动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双提升ꎮ1 3㊀民营企业借力 一带一路 加速国际化㊀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代表ꎬ中国企业以比亚迪为领军者ꎬ已开始展现出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竞争优势ꎮ2022年ꎬ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86万辆ꎬ荣膺全球销量冠军ꎮ比亚迪在 一带一路 国家多点布局ꎬ在泰国投资建设了海外首个全资投产的乘用车工厂ꎬ并在巴西㊁匈牙利㊁印度等地设立了电动汽车生产基地ꎮ1 4㊀以高端智库为纽带打造高级别的科学盛会㊀㊀广东积极融入 一带一路 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网络ꎮANSO由中国科学院牵头ꎬ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的科研机构㊁大学与国际组织共同发起ꎬ是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下首个国际科学组织ꎬ目前ꎬ已有67家正式成员ꎬ覆盖48个国家和地区ꎮ广东举办的大湾区科学论坛由ANSO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发起ꎬ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ꎮ2023年首次设立了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分论坛ꎬ国内外的科学家们从科技创新㊁绿色发展等多个层次和维度展开研讨ꎬ广东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乃至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更加紧密ꎮ2㊀广东 一带一路 科技合作发展优势及脉络2 1㊀发展优势㊀㊀广东参与建设 一带一路 有三大优势ꎬ海洋经济和港口经济可以作为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途径ꎬ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的关键平台ꎬ广东国际产能和经贸合作方面比较优势可作为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的主要手段ꎮ广东已经形成横琴㊁前海㊁南沙㊁河套四大粤港澳合作平台体系矩阵ꎬ中央针对这些平台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举措ꎬ在战略定位上4个平台各有侧重[1]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紧紧围绕服务澳门㊁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进行谋划设计ꎬ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ꎮ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主要依托现代服务业这一香港的优势产业ꎬ深化深港金融合作ꎬ优先开展服务民生领域的金融创新ꎮ南沙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聚焦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产业基地和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两大领域ꎬ积极布局一批协同港澳的产业项目ꎮ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科技创新特色尤为凸显ꎬ形成了深港两地科创合作的最大公约数ꎬ独特区位条件为两地人才㊁技术㊁资金㊁数据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提供了有利的环境ꎮ2 2㊀发展脉络㊀㊀纵观广东科技创新发展历程ꎬ广东逐渐从跟随到合作ꎬ跻身全球顶尖创新梯队ꎮ除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ꎬ对外科技合作正在成为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ꎬ构建对外开放型经济体的重要推力ꎮ一是产业从低端迈向中高端ꎮ不断提高科技合作质量以适应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ꎬ对外科技合作正在不断往全球顶尖创新梯队延伸ꎬ产业合作领域加大了对高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投入ꎬ推动企业从劳动密集型㊁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㊁智力密集型转型ꎮ 一带一路 建设为广东加快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机遇ꎬ通过数字化㊁智能化㊁网络化等手段ꎬ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ꎬ提高了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ꎮ二是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协同创新ꎮ随着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ꎬ对外科技合作的项目也在不断升级ꎮ从最初的简单技术引进ꎬ到复杂技术合作创新ꎬ广东的科技合作已经从简单的技术转移向深度的技术融合发展ꎮ在 一带一路 科技创新合作指引下ꎬ企业转变思路对技术进行适合本土的 二次创新 ꎮ三是企业由跨境出海走向全球化布局ꎮ在 一带一路 建设背景下ꎬ企业主动布局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ꎬ占据价值链高端ꎬ夯实全球战略版图ꎮ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合作ꎬ强化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和应对能力ꎮ3㊀江苏参与 一带一路 国际科技合作情况㊀㊀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ꎬ江苏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ꎮ根据« 一带一路 大数据报告»ꎬ江苏在 一带一路 参与度中排名全国第五ꎮ2022年ꎬ江苏对 一带一路 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 49万亿元ꎬ同比增长13 1%ꎬ这是连续7年保持增长ꎬ累计吸引 一带一路 国家来江苏设立企业4000多家ꎬ实际使用外资超230亿美元ꎬ赴 一带一路 国家投资项目2300多个ꎬ投资额超240亿美元ꎮ江苏中欧(亚)班列2022年开行1973列ꎬ同比增长9 6%ꎮ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全线正式开通投用ꎬ陆海通道建设加快推进ꎮ累计建成亿吨大港10个ꎬ开通国际集装箱航线75条ꎮ十年来ꎬ江苏不断拓展与 一带一路 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科技合作ꎬ探索设立 一带一路 国际科技合作专项ꎬ面向 一带一路 国家搭建国际创新网络ꎬ联合共建实验室ꎬ开展丰富的科技人文交流活动ꎬ助力 一带一路 建设[2]ꎮ3 1㊀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㊀㊀江苏深入推进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ꎬ把境内外合作园区打造为对接国际规则㊁深化产能合作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和空间载体ꎮ现有7家境外园区ꎬ入园企业达350家ꎬ为当地创造近6万个就业岗位ꎮ中(国)阿(联酋)产业园签约项目已有25个ꎬ入园企业超景工业顺利投产ꎮ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提能扩容ꎬ47家以色列企业申请 共建计划 ꎬ其中26家通过审核ꎬ13家落户园区ꎮ3 2㊀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㊀㊀在组织实施省 一带一路 创新合作项目的同时ꎬ江苏积极推动成立T2+20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创新合作网络ꎬ为实体经济提供创新实体对接国际创新资源的优质平台ꎮ该网络由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营ꎬ以色列㊁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参与ꎬ汇集了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㊁中韩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20家知名高校㊁科研机构ꎬ为江苏企业配置海外优质创新资源ꎬ支持双边企业在新兴领域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ꎮ此外ꎬ中国 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着眼于共同需求㊁共同发展ꎬ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开展双边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创造了共同发展机遇ꎮ在高等教育领域ꎬ江苏省的部分高校还与共建国家联合共建了作物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实验室[3]ꎮ3 3㊀大力拓展科技人文交流㊀㊀江苏大学持续开展农业机械化国际培训项目ꎬ为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培训了1400余名农业机械人才ꎮ省农科院经作所 特色豆类作物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联合缅甸校企等团队在缅甸育成苏绿2号和苏绿12号ꎬ获得缅甸农业畜牧业与灌溉部的新品种审定证书ꎮ积极助力全球防疫ꎬ3支援外医疗队获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ꎬ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ꎮ4㊀对江苏 一带一路 国际科技合作的启示㊀㊀总体来看ꎬ广东与江苏在 一带一路 倡议实施与国际科技合作创新方面分别取得了一些成绩ꎬ积累了一些经验ꎬ也存在一些差异ꎮ充分发挥经济优势互补ꎬ加强 一带一路 协同发展ꎬ是两省协力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㊁合力打造国际经济合作竞争区域新优势的重要路径ꎮ由此提出如下建议ꎮ4 1㊀深化重点领域科技合作ꎬ提升江苏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㊀㊀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ꎬ加强与国际组织㊁高水平大学和研发机构的合作ꎬ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ꎬ拓展国际科学前沿的研究ꎮ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建设ꎬ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或科技论坛ꎬ推动江苏科技创新走向世界ꎮ4 2㊀加强与广东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的战略协同㊀㊀加快推动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深度对接ꎬ积极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教资源㊁科创人才㊁科研成果落地互融互通ꎬ承接产业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ꎮ共同加强与世界主要创新中心的合作ꎬ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园区ꎬ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品牌ꎬ培育国际科技合作示范企业ꎬ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开放程度ꎮ4 3㊀顺应国际形势变化趋势ꎬ找准合作方向和重点㊀㊀在与中亚㊁东欧㊁东盟等地区的已有技术合作基础上ꎬ发掘更深层次技术合作对接度ꎮ在生物医药㊁绿色能源㊁海洋科技等方面积极探索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ꎮ4 4㊀发挥科技智库作用ꎬ加大科技战略人才的培养力度㊀㊀在深化国家科技合作立项范围㊁深度的同时ꎬ建立科技智库联盟ꎬ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 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体系ꎬ把支持科技智库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作为国家科技外事工作的延伸与补充ꎮ4 5㊀助推 一带一路 海外园区高质量发展㊀㊀持续推动境外园区建设ꎬ支持国家级㊁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模式升级ꎮ持续实施 一带一路 引领工程ꎬ鼓励支持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抱团走出去ꎬ加快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全球化公司ꎬ建成一批示范项目和标志性工程ꎬ布局建设一批立足当地㊁辐射周边的多功能服务站ꎬ构建 一带一路 全球服务网络ꎮ4 6㊀推动 数字丝绸之路 发展ꎬ构建江苏 一带一路 数字合作新格局㊀㊀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ꎮ江苏经济结构中突出的优势在于制造业ꎬ建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数字平台ꎬ形成江苏数字经济特色发展的快速通道ꎬ有计划㊁有步骤地使江苏省 一带一路 合作从传统产业向数字产业拓展ꎮ参考文献[1]赵丽梅.新支点撬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未来[N].中国青年报ꎬ2023-09-07(002).[2]王宇ꎬ刘欣ꎬ刘亚云.科技创新热度分析视角下江苏参与 一带一路 创新合作的策略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ꎬ2019(14):17-21.[3]胡必亮. 一带一路 的实践探索:对江苏㊁浙江㊁广东的调查[J].中国科学院院刊ꎬ2023(10):1417-1431.(编辑㊀李春燕)EnlightenmentforJiangsufromGuangdong sexperienceininternationalS&Tcooperationon theBeltandRoadShenXiaowenWuxiS&TInnovationServiceCenter Wuxi214000 ChinaAbstract AsamajoropencoastalprovinceinChina Guangdonghasactivelycarriedoutdiversified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cooperationwithcountriesalongtheBeltandRoadinrecentyears.Bypromotingtechnologicalcooperationwiththesecountries Guangdonghassuccessfullyfacilitatedtherationalflowofproductionfactorsonaglobalscaleandpromotedtheglobalallocationofinnovativeresourcefactors.Thispapermakesanin-depthstudyofGuangdong sinnovativeexperienceandpracticesin theBeltandRoad international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cooperation.LearningfromGuangdong srelevantpracticeswillhelpJiangsufurtherenhanceitscapacityfor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cooperationwithcountriesalong theBeltandRoad .Keywords theBeltandRoad 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 internationalcooperation。

国际合作与共赢的经验与启示

国际合作与共赢的经验与启示

国际合作与共赢的经验与启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合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际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还能够为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那么,究竟国际合作与共赢有哪些经验和启示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国际合作的基础——平等互利如果要想让国际合作达到共赢,那么平等互利就是非常关键的。

在国际合作中,每个国家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平等交流。

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各国才能够在合作中获得公平的待遇。

此外,国际合作还需要实现利益的互惠互利,让每个国家都能够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利益。

只有通过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才能够使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

二、国际合作的方式——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要想让国际合作实现共赢的目标,就必须选择适合的合作方式。

一种是多边合作,一种是双边合作。

多边合作指的是在较大的范围内开展的合作,例如国际组织、国际会议等;而双边合作则是在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

多边合作在繁荣国际贸易、加强政治合作以及解决全球性问题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双边合作则常常出现在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科技交流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两种方式的合作都十分重要,只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合作方式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共赢。

三、国际合作的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全球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国际合作中,更应该注重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能源等问题。

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才能够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实现共同繁荣。

四、国际合作的机制——建立合作平台想要在国际合作中实现共赢,建立合适的合作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国际组织、会议、论坛等方式建立合作平台。

其次,还可以通过公开透明、合法合规的合作机制来保障各方的权益和利益。

只有建立好了有效的合作机制,国际合作才有可能实现良性、对等、公开、透明、和谐、稳定的合作关系。

国外技术标准战略经验及其对广东的启示

国外技术标准战略经验及其对广东的启示

2021年第4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1 No. 4doi:10.3969/j.issn.l000-7695.2021.04.003国外技术标准战略经验及其对广东的启示黄何\张宏丽\方洪2(1.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州510070;2.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广州510006)摘要:分析“技术标准战略”概念内涵及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和总结欧盟控制型、美国争夺型、日本谨慎重优型和韩国重点开拓型技术标准战略模式的实践经验。

广东在“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积极推进建设国内先进、国际化水平高的技术标准体系,但仍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公众参与度低、技术研发与标准缺乏联动性以及重点产业标准化力度不足等问题。

借鉴国外经验,从技术标准战略工作保障机制和技术标准制修订、与技术研发联动、国际化发展以及重点产业技术标准工作等方面,提出广东制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相关启示。

关键词:技术标准战略;国际标准化;产业标准化中图分类号:G307; F204; G3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7695 ( 2021 ) 04-0019-06Experience of Foreign Technical Standard Strateg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s to GuangdongHuang He1, Zhang Hongli1, Fang Hong2(1. Guangdong R&D Center for Technological Economy, Guangzhou 510070, 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 strategy" and its relation with industry development, also studies and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echnical standard strategic model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 the world, such as the control type of the European Union, the competition typ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udential—and—emphasizing—advantages type of Japan and the key—developing type of South Korea.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Guangdong actively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domestic advanced and highly internationalized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working mechanism, low public participation, lack of linkage betwee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standard, and insufficient standardization of key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foreign experien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enlightenments for Guangdong to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the technical standard strategy 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ical standard strategy work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revision, linkage wit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key industry technical standard work.Key words: technical standard strategy;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industrial standardization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产业化背景下,国际竞争 愈演愈烈,竞争手段和内容逐渐丰富。

国际合作交流总结

国际合作交流总结

国际合作交流总结国际合作交流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各国能够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增进友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分享我的体验。

首先,国际合作交流活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合作伙伴的交流,我了解到了他们各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这使我认识到,尽管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但我们都是人类大家庭的一部分,我们都渴望和平、繁荣和发展。

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只有通过相互尊重、理解和合作,我们才能够共同实现这些目标。

其次,国际合作交流活动也让我认识到了全球化的重要性。

在这个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国际合作交流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还可以加强国际间的友谊和信任。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交流合作,我意识到了我们可以共同面对全球性挑战,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

这种全球合作精神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国际合作交流活动还帮助我提高了很多重要的能力。

首先,通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合作,我学会了更加开放和包容。

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

这让我变得更加灵活和适应。

其次,我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

我学会了有效地沟通、协调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这些能力将对我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最后,我要感谢这次国际合作交流活动给我带来的丰富经验和机会。

参与其中,我收获了全球视野、拓宽了人际交往领域,提高了自我价值。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将自己的力量贡献给全球合作的事业中。

总之,国际合作交流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和机遇。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能够了解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还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我相信,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合作交流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范)广东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发展的对策研究

(范)广东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发展的对策研究

广东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发展的对策研究□文/杨勇商惠敏关皓元摘要:自2007年以来,广东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但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基地建设与基层主管部门脱节、部分单位对基地建设重视不够等问题,据此,本文在研究其未来发展基本原则和战略重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广东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东;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是推动广东对外科技合作的重要举措。

广东自2007年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工作以来,从注重项目合作转变到注重人才,进而推进“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合作方式;除政府的双边合作外,对外合作联合建立研发基地、联合建立研发中心等模式正在建立起来。

一、广东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发展的现状自2007年广东开始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推动我省对外科技合作、增强科技实力及增强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合作基地发展初具规模自广东省科技厅2007年启动“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以来,至2010年4月,广东共建成56家合作基地,主要分布在广州、珠海、东莞、汕头等地市,尤以广州最为集中,包含了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材料加工、机电装备、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

其中14家获得科技部授予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成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占合作基地总数的25%。

(二)管理制度建设已经启动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基地的建设,更好地规范管理,以发挥基地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广东省科技厅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

第一,及时制定了《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实施方案(2007-2010)》,引导示范合作基地的建设工作。

第二,参照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开展了关于广东合作基地建设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等工作,相继出台《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和《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范了广东合作基地管理与建设发展的各流程需注意的事项,指导基地建设的总体工作。

广东对外开放的经验总结与探索

广东对外开放的经验总结与探索

广东对外开放的经验总结与探索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凭借着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开放政策环境,广东省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中国对外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将对广东对外开放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探索,以期为中国对外开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广东省坚定不移地奉行对外开放政策,不断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推动对外贸易、投资和合作发展。

广东创新发展和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着力提高开放程度和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外贸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

在对外开放方面,广东实施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降低贸易壁垒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国际贸易便利程度,推动全方位开放。

广东着力推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打造多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

广东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交流,深化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外国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

广东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国际贸易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对话与交流。

与此广东还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提升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水平,发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互联互通。

广东省在对外开放方面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深入开展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广东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的全球配置,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促进技术创新、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合作。

广东还不断积极创新对外开放合作模式,开展“两个市场”建设和海外经济合作区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广东积极推动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深化人文交流合作,促进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

广东努力推动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加快海外文化市场拓展,推动广东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

广东还大力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助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保护,助推广东向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广东省在“一带一路”上的科技创新合作

广东省在“一带一路”上的科技创新合作

广东省在“一带一路”上的科技创新合作梁育民 黎紫涵目前,广东省已基本形成开放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了以经济带动科技,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民间来参与,产学研一体并依托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合作竞争格局。

2017年,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首位,其中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3个指标均排名第一。

科技投入产出持续增加,全省R&D经费2343.63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2.61%,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及专利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技术自给率达7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8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显示,在“一带一路”参与度排名中,广东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作为沿海开放大省,近年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多样的科技创新合作。

本文总结了广东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现状,从参与科技合作交流的做法与成果出发,总结当前广东省进行“一带一路”科技合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广东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相关做法(一)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串联起一个个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载体,促进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流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一方面,广东加强与港澳进行科技创新合作。

广东正推进粤港澳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推进香港、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建设。

实施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和粤港联合创新资助计划,联合港澳设立产学研创新联盟,以充分调动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广东支持建设创新载体,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地点创新载体主要涉及领域深圳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微电子广州中新广州知识城知识经济、研发创新、科技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管理南沙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人工智能、科创教育横琴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医药研发、中医药临床技能香港五大研发中心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纺织及成衣、资讯及通信技术、汽车零部件、纳米及先进材料香港科学园、香港数码港电子、生物科技、精密工程及讯息科技和电讯澳门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中医药产品研发、工艺改进资料来源: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部分平台官网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工作研究《财政研究》 2009年第 3期改革开放以来 , 广东省高度重视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 , 以世界眼光谋划广东的发展 , 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广视角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 , 探索出一条以政府为引导 , 以企业为主体 , 以示范基地为载体 , 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先导 , 以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为抓手 , 以技术输出为突破口 , 以民间科技社团为纽带 , 市场化运作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一、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1. 以政府为引导。

广东省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 引导和鼓励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

例如 ,《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2020年》和《广东省“ 十一五” 科技发展计划》明确提出 , 国际科技合作要以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 , 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科技资源 , 坚持“ 引进来” 和“ 走出去” 的道路 , 实现“ 项目—人才—基地” 相结合 , 在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 使国际科技合作成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加强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战略决策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 , 广东省专门建立了“ 世界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信息跟踪系统”, 研究与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相关联的国外发展状况、跨国公司的研发方向和产业布局 , 开展国别、产业和关键技术等领域的追踪研究 ,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支持。

1994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十多年来 , 项目数量和配套资金不断增加 , 并与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等有机结合。

近年来 ,广东省级财政安排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投入每年在 1000万元左右 , 有关地市也相应安排了国际合作计划项目的配套资金。

广东省也利用政府组团赴海外访问机会 , 广泛参与发展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政府间关系 , 确立合作柜架 , 从政府层面推进国际科技合作 , 从而为广东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研机构提供更多的国际科技合作渠道。

2. 以企业为主体。

广泛开展国际技术合作逐渐成为广东企业的自觉行为。

在近10年里 , 广东企业探索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与国外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合作 , 为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源。

其主要的方式有 :(1 共建实验室。

通过共建实验室达到技术相互渗透和共享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的目的。

例如 , 华为与摩托罗拉、英特尔、 SUN 、微软等跨国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 , 开发应用性先进技术 , 与松下和 3COM 建立了“ 3G 开放式实验室”; 中兴通讯在瑞典、韩国设立研究所 ,与美国高通公司合作建立实验室 , 跟踪最前沿的通讯技术。

这种高层次的国际技术合作 , 有效地保障了广东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 组建国际技术团队。

创维斥资 8700万元成立了独立运作的光电科技公司 , 并重金请来日本专家池内宏造任董事长兼运营总裁。

几个月后 , 池内宏造引领的团队不负众望 , 拿出了 43寸健康 3D 背投 , 首次采用全球领先的光学组件 (DOC 、首层反射镜面和超高精细间距对比度技术 , 使创维成为除日韩厂商外 , 能解决光学系统技术问题的中国彩电企业。

(3 进行项目合作。

广东不少企业针对技术薄弱环节寻找合作伙伴 , 进行项目合作。

例如 , 华粤宝电池公司针对纳米碳管技术与香港的高等院校合作 , 将碳管材料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

(4 吸引跨国公司直接在广东设立研发中心。

吸引跨国公司直接在广东设立研发中心 , 使其技术和研究成果服务广东 , 是广东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渠道。

到目前为止 , 仅深圳就有跨国公司投资的研发机构达 80余家。

3. 以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为载体。

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是指在国际科技合作的某一方面取得成功 , 具有示范作用的单位。

为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 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 促进广东省自主创新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 2007年启动了“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建设工程。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得了国家首批“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的称号并被授予牌匾。

到目前为止 , 已建设国家级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6家 , 12家省级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已通过专家论证。

这些基地的建设模式多样 , 示范亮点突出。

如“ 中瑞精密制造技术中心” 就是在东莞市政府主导和支持下 , 由东莞理工学院和瑞士南方应用科技大学共同建设的。

该基地与东莞地区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 满足东莞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升级的客观需求 , 区域引导和示范作用突出。

广东省致力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打造成广东科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和启示崔学海54··技自主创新的平台 , 促进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

4. 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先导。

在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的进程中 , 广东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广东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人才比较集中 , 基础理论与技术力量雄厚 , 大多数通晓外语 , 容易沟通 , 在国际科技合作中 , 容易进行平等交流和优势互补。

广东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 , 与国外的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进行大量的国际科技合作。

例如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与荷兰国家眼科研究所、美国 Casey 眼科研究所合作 , 联合建立了国际葡萄膜炎研究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依托其在全国排名第一的两个学科 :制糖工程和轻工技术与工程 , 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 与美国 CTI 国际糖业技术公司、澳大利亚 Monash 大学、法国 NOVASEP 设备公司、印度 EID Parry 糖业公司等在技术、设备、工艺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与俄罗斯科学院开展激光加工技术的研发 , 与德国相关单位开展热喷涂技术以及薄膜技术与纳米材料方面的合作研究。

5. 以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为抓手。

广东与香港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 , 一直在科技创新方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香港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 而且科研机构在植物学、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等研究领域有着很强的实力 , 又有良好的研究平台和科研机制。

广东是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广东与香港在科技合作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

围绕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简称 CEPA , 2003年 11月广东省科技厅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签署了《粤港高新技术合作安排》, 确立了广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府间科技合作架构 , 并在“ 粤港合作联席会议” 下设立“ 粤港高技术合作专责小组” 负责协商和推进有关工作。

200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启动《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工作实施方案》, 共同决定以两地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为切入点 , 选择电子信息等六个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 , 共同投入3.4亿元以上的资金联合向社会公开招标 ,开始实施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的联合招标 , 共同推进粤港两地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005年以后 , 深圳市、广州市、佛山市、东莞市相继自筹资金加入该项目。

目前这项工作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良性互动的联合工作机制。

广东省通过实施该项目 , 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 共申请专利 14000多项 , 其中发明专利 800多项 ,在占领技术制高点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 以技术输出为突破口。

高度重视和加快实施“ 走出去” 战略 , 从一般的技术引进向“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转变 , 是广东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提高国际科技合作水平 , 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优惠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 , 广东省一些有科研实力的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通过技术输出 , 在国际上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热带亚热带农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 成功地向海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一批成熟先进的适用技术。

广州中医药大学按照 WHO 的技术指南开展青蒿素研究 , 在越南、柬埔寨以及非洲国家疟疾防治基地开展抗击疟疾医疗工作 ,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 以民间科技社团为桥梁。

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 民间科技社团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具有人力资源优势、组织网络优势和信息优势 , 是从事国际科技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例如 , 广东软件出口委员会就是一个有组织、有针对性、有公信力的行业组织。

该委员会不仅通过引进美国、印度、日本、以色列等地的公司与广东软件企业合作 , 积极促成广东软件业逐步跻身国际化的行列 , 而且帮助广东软件出口委员会成员不断提升软件开发生产能力以及从国外接单能力。

二、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的启示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际科技合作人才队伍是关键。

在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中 , 人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只有造就高素质的国际科技合作的人才群体 , 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取胜。

政策和机制是培养国际科技合作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

地方政府要形成一套有利于国际科技合作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和成长的相关政策和机制 , 通过各项科技计划的组织和实施 , 培养和造就更多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和国际科技合作的专业人才。

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是培养高素质国际科技合作人才的前提条件。

要强化国际科技合作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创造出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

开发和利用海外智力资源是国际科技合作的自身需求。

要引进一批顶尖的海外专家和优秀团队来华工作 , 鼓励其以合作研究或学术交流、技术培训以及工作任职等多种形式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工作。

联系海外学者是国际科技合作最直接的渠道。

要认真研究制定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人专业人才回国创业的政策 , 保护海外专家的积极性 , 通过合法渠道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2.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目标。

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是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在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

企业的自主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 , 而是要充分利用全球范围的资金、技术、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等优势 ,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

国际科技合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的平台 , 提高我国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 最终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能力 , 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 ,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和最具活力的主导因素。

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应当放在支持高新技 55··现阶段 , 大量文献研究了地区间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制度因素、现状及实现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